防火注氮实施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
- 格式:docx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7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注氮灭火方案# 注氮灭火方案## 1. 背景介绍注氮灭火是一种利用氮气灌注灭火系统将氮气注入火灾现场,通过降低氧气浓度达到灭火的方法。
注氮灭火方案在许多场合被广泛应用,如电力设备、仓库、危险化学品仓储等。
## 2. 注氮灭火的工作原理注氮灭火系统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灭火:- **氮气生成**:利用氮气发生器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生成纯度高的氮气。
- **氮气输送**:将生成的氮气通过管道输送到火灾现场。
- **氮气灌注**:在火灾现场通过喷嘴将氮气灌注到火灾区域内,降低氧气浓度。
- **灭火效果**:降低氧气浓度后,火焰燃烧所需要的氧气无法获得,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 3. 注氮灭火方案的优势相比传统的灭火方法,注氮灭火具有以下优势:### 3.1. 高效性注氮灭火系统能快速将氮气输送到火灾现场,迅速降低氧气浓度,有效灭火。
相比传统的水灭火方法,注氮灭火更加迅速高效。
### 3.2. 环保性注氮灭火不使用水或化学物质,只使用纯净的氮气。
因此,它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无二次污染风险。
### 3.3. 安全性由于注氮灭火使用氮气进行灭火,不使用水或辅助剂,因此可以避免火灾引起的水浸损失和化学反应风险,提高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 3.4. 适用性广注氮灭火系统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火灾场所,如电力设备室、仓库、危险化学品储存区等。
## 4. 注氮灭火方案的应用案例以下是几个注氮灭火系统的应用案例:### 4.1. 电力设备室在电力设备室,因为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电气火花和高温容易引发火灾。
注氮灭火系统可以迅速灭火,并且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坏。
### 4.2. 仓库仓库中储存了大量的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注氮灭火系统可以快速降低氧气浓度,有效灭火,减少仓库火灾的危害。
### 4.3. 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常常存在着爆炸和火灾的风险,这对工作人员和周边环境造成威胁。
井下注氮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1.在注氮过程中,工作场所的氧浓度不得低18.5%,否则停止作业并撤除人员,同时降低注氮流量或停止注氮,或增大工作场所的通风量。
2.制氮设备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须经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
严格按时间要求进行巡回检查,并认真填写各项记录。
3.为确保安全,注氮前通防队巡查管路人员必须检查管路完好情况,确认完好后汇报调度室,由调度室通知注氮机房操作人员配合井下人员开始注氮。
4.密闭留设观测孔(采样孔)、安设“U型”压差计,用以观测密闭墙内外压差与气体采样。
5.通防科安排专人校检并操作束管监测系统,在注氮期间,对注氮区域内抽取的气样能及时准确的进行气样分析。
6.注氮期间,由通防科安排瓦斯检查工和管路巡检人员定期对注氮管路完好性进行巡查。
注氮前必须认真检查管路,注氮位置和各阀门开关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巡查管路时,要采用顺风流方向进行巡查。
一经发现氮气泄露,应立即组织人员排除故障,漏气严重时,应立即停止注氮并关闭最近阀门防止氮气大量泄漏,同时调度室通知制氮机房停止注氮,处理时严禁人员口鼻正对漏气点。
7.注氮期间,要经常注意制氮装置及配套设施运行状态,检查制氮机各部位接头、管路密封情况,机电科加强维护。
当空压机及制氮装置任何仪表有报警时,都应停机检查,制氮机在运行过程中应每隔60分钟作一次运行记录。
8.为保证密闭墙内氮气不泄露或少泄漏,要定期检查密闭墙墙体及配套设施完好情况,发现墙体及配套设施损坏立即汇报通防科,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9.为防止氮气涌出造成人员窒息,每班瓦检员必须携带多功能气体检测仪,随时监测瓦斯、氧气、一氧化碳等气体浓度,检查地点包括密闭外风流、总回风,当检查发现一氧化碳浓度超过0.0024%或氧气浓度小于18.5%时,必须立即撤离受威胁地点,并汇报调度室,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措施处理。
10.通防科必须组织所有参与注氮的人员,学习本措施并严格执行。
井下移动式防灭火注氮系统实施方案一、实施背景综采放顶煤开采方法是当今我公司15#煤层的主要采煤方法。
与分层开采相比较,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采煤工作面的单产,而且还能降低吨煤掘进率和工作面的搬家次数,降低吨煤成本实现高产高效。
但从防治采空区自然发火的角度来看,由于综采放顶煤工序较多,推进速度相对较慢,回采率较低,采空区丢煤较多,漏风空间较大等,这些因素都明显增加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危险。
而综采放顶煤开采所形成的采空区空间体积较大,使得注粉煤灰浆、喷洒阻化剂等防灭火措施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目的和任务注氮防灭火技术是防治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有效方法之一。
由于氮气比空气轻,所以当氮气注入采空区后,不但可以向上浮动而且可以向四周扩散并充满整个采空区,降低采空区的氧气浓度,从而达到抑制采空区自然发火的目的。
三、实施方案依据采用注氮防灭火技术防治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首先要掌握采空区的“三带”分布状况,它对于选择合理的注氮防灭火工艺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要求我们在实施注氮防灭火工作之前,首先要观测分析出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区域的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从而相应地做出注氮防灭火工艺设计,使氮气注入到采空区最容易自然发火的区域,并且形成合理的氮气惰化带,达到抑制采空区自然发火的目的。
3.1采空“三带”分布规律3.1.1、采空区“三带”概述对于非充填采空区的回采工作面来说,随着工作面向前推移,切顶线之后附近的采空区顶板逐渐开始垮落,在这一范围内形成比较松散的冒落区,因而漏风比较严重。
这一区域内的浮煤在氧气的作用下开始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微量的热量。
但由于该区域漏风量较大,氧化所产生热量的绝大部分被风流带走,因此无法积聚,从而不能发生自然发火。
这一区域就是通常所说的“散热带”。
随着工作面的继续推移,这些松散的冒落区也逐渐被压实,其间的漏风通道减小,漏风量亦随之减小。
此时的漏风,一方面携带着足够的氧气供给浮煤,保证浮煤氧化的继续进行,另一方面适量的微风已不能过多地带走氧化所生成的热量。
2024年矿井防灭火注氮管理制度为切实加强矿井防灭火管理工作,防止煤炭自燃事故发生,认真吸取“一通三防”事故教训,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矿井防灭火注氮安全技术措施一、地面制氮机房必须悬挂便携式瓦斯氧气两用仪报警仪,随时监测机房氧气变化情况,若发现氧气浓度低于____%时,立即撤离机房所有人员,同时,注氮机司机向公司调度汇报,关停制氮机停止向采空区注氮。
每次关停制氮机,制氮机司机必须向公司调度汇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只有当氧气浓度大于____%后,方可恢复作业。
制氮机司机每次关停制氮机必须向公司调度汇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地面制氮机房及相关设备由机电科负责定期维修、维护,制氮司机每天必须将井下注氮地点和注氮量、流量、压力、浓度以及设备运行情况等向机电、通风调度进行详细汇报,然后,由机电调度向公司调度进行汇报,各部门认真做好记录。
二、制氮机司机每小时必须检查一次流量、压力、浓度和注氮量等参数,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严禁弄虚作假。
每周安全检查机电、通风部门安排人员对制氮机设备运行及各种记录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设备不定期维护、维修以及记录不认真、弄虚作假等现象,给予当事人严厉处罚。
三、井下运输和回风巷注氮管路由机电科安装、维修、维护,安装时必须保证管路、三通阀门连接严密不漏气,管路沿棚梁吊挂平直稳缓并与供电线路分开。
机电科每天必须安排专人对注氮系统进行巡回检查,发现漏气、管路损坏等及时处理,确保注氮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若因系统故障处理不及时,影响防灭火注氮工作,给予当事人严厉处罚。
四、井下各采空区注氮支管路由通风区负责敷设,管路敷设必须保证管路、三通阀门连接严密不漏气,管路沿棚梁吊挂平直稳缓并与供电线路分开。
通风区每天必须安排专人对所管辖的注氮管路进行巡回检查,特别是对进行注氮地点的管路进行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巡检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氧气两用仪和一氧化碳报警仪。
对发现漏气、管路损坏等问题不及时处理或不携带仪器进行检查的,对当事人严厉处罚。
注氮防灭火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减少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
公司制定了本制度,规定企业内部注氮防灭火的具体管理措施,并指导相关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合理地应用注氮技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达到保障人员安全的目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生产、储存和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车间、库房、办公室等场所。
三、注氮原理注氮技术是指向储罐、管道、容器中注入惰性气体以达到控制储存物品中的氧气浓度、防止气体燃烧的目的。
与传统的白砂土、水幕墙等防火措施相比,注氮技术具有成本低、应急处理快、灭火效果好等优势。
四、工艺流程(一)储罐注氮流程1.确认储罐的密闭性和贮存物品的储存量。
2.配置好注氮的压缩机和管道。
3.注氮前,对罐体内外进行检查清理。
4.开始注氮,设置好压力和注氮量。
5.发现问题,及时停止注氮。
(二)装置阀门注氮流程1.确认装置阀门的位置和数量。
2.配置好注氮的压缩机和管道。
3.检查清理阀门和管道。
4.开始注氮,设置好压力和注氮量。
5.发现问题,及时停止注氮。
(三)其他场所注氮流程1.确认场所密闭性和安全设施情况。
2.配置好注氮的压缩机和管道。
3.检查清理相关管道和设施。
4.开始注氮,设置好压力和注氮量。
5.发现问题,及时停止注氮。
五、注意事项1.注氮时必须事先做好检查,认真检查储罐、防火设施、管道等是否存在漏气、泄露等现象,确保注氮过程的安全性。
2.注氮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设备使用前必须检查验证。
3.注氮操作必须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指示,未经专业人员允许不得随意操作。
4.注氮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必须经过专业机构的质检,防止出现设备故障。
5.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提高安全意识,采取有利于保护安全的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6.禁止将非惰性气体注入设备中,以保证注氮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结语注氮技术是企业内部火灾防范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起到快速灭火、减轻灾害后果的作用。
注氮防灭火系统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为了有效抑制采空区遗煤自燃,做好采空区防灭火工作,公司在地面已建立了注氮车间,注氮设备已安装完毕,注氮管路已连接到位,注氮防灭火系统已经形成,即将进行试运转。
经公司专业会议研究决定,对采空区采取注氮措施,为确保注氮防灭火系统试运转期间的安全,并达到预期注氮效果,特编制本措施。
二、成立注氮领导组1.注氮领导组组长:杜斌副组周炳陶应刚王仲军吕孝军李拉庆长:崔学良年斌成员:朱茂林张海城陈明白艾李琪赵海杜文魁苏亮郭志峰张坚马明宇尹国成刘茂军候伟东寇亮纪翔尹志伟2. 领导组职责和分工⑴领导组负责注氮防灭火系统试运转期间安全工作的指挥协调,具体处理注氮防灭火系统试运转期间通风安全及注氮问题,并负责贯彻落实本措施。
⑵组长负责注氮防灭火系统试运转期间通风安全及注氮工作的统一指挥、全面协调。
⑶副组长负责注氮防灭火系统试运转期间通风安全及注氮工作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预处理准备,并及时采取措施,具体处理注氮防灭火系统试运转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负责本措施的贯彻落实。
⑷成员负责注氮防灭火系统试运转工作中各分管专业和部门工作:a. 调度室负责注氮防灭火系统试运转期间矿井上下通讯及联络工作,保证通讯畅通;b. 通风科负责注氮防灭火系统试运转期间通风管理及一氧化碳、瓦斯、氧气的检查工作和综采工作面上隅角、下隅角挡风帘的吊挂;负责地面束管监测监控系统的操作及气样分析;c. 机电科负责注氮机的安全操作,根据氮气浓度适当调整注氮流量,负责注氮机的开关,保证注氮设备正常运转;d. 管路队负责巡查注氮管路完好情况,保证管路无漏气现象;e. 安全科负责注氮防灭火系统试运转期间安全管理及安全警戒和撤人。
三、注氮前的准备工作1. 注氮前首先检查注氮机、压风机等设备,保证各设备正常运转。
2. 调度室保证注氮期间通讯系统畅通,在注氮机房和综采工作面各安装一部电话,以便井下人员反馈信息。
3. 检查综采工作面上隅角挡风帘吊挂是否到位。
注氮防灭火管理制度一、制定背景和意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不断扩大,火灾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火灾防控方面,注氮防灭火技术是现代防火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具有安全、高效、环保等特点。
因此,制定注氮防灭火管理制度,能够提高防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注氮防灭火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2.1注氮防灭火技术的适用范围2.2管理机构和职责建立注氮防灭火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注氮防灭火相关规定和制度,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负责技术培训和管理。
2.3注氮防灭火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根据不同场所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设备的配置要求,并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保证设备在良好的工作状态。
2.4注氮防灭火技术应用的管理权限和要求明确注氮防灭火技术应用的管理权限和要求,包括技术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使用条件和安全操作规程等。
2.5注氮防灭火技术应用的培训和考核建立注氮防灭火技术应用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2.6注氮防灭火技术应用的监督检查建立注氮防灭火技术应用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各使用单位进行检查,核实其注氮防灭火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情况,确保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2.7注氮防灭火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建立注氮防灭火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处理程序,确保及时、准确地报告和处理事故。
三、实施措施3.1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注氮防灭火技术的知晓率和应用水平,引导广大市民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火灾防范意识。
3.2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配置和维护保养制度,确保注氮防灭火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和修复故障。
3.3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加大对注氮防灭火技术应用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使用单位按照规定配置和使用注氮防灭火设备。
3.4加强事故报告和处理建立注氮防灭火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事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重复发生。
3.5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注氮防灭火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注氮防灭火技术应用的监管和管理。
矿井防灭火注氮管理制为切实加强矿井防灭火管理工作,防止煤炭自燃事故发生,认真吸取“一通三防”事故教训,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矿井防灭火注氮安全技术措施一、地面制氮机房必须悬挂便携式瓦斯氧气两用仪报警仪,随时监测机房氧气变化情况,若发现氧气浓度低于18%时,立即撤离机房所有人员,同时,注氮机司机向公司调度汇报,关停制氮机停止向采空区注氮。
每次关停制氮机,制氮机司机必须向公司调度汇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只有当氧气浓度大于18%后,方可恢复作业。
制氮机司机每次关停制氮机必须向公司调度汇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地面制氮机房及相关设备由机电科负责定期维修、维护,制氮司机每天必须将井下注氮地点和注氮量、流量、压力、浓度以及设备运行情况等向机电、通风调度进行详细汇报,然后,由机电调度向公司调度进行汇报,各部门认真做好记录。
二、制氮机司机每小时必须检查一次流量、压力、浓度和注氮量等参数,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严禁弄虚作假。
每周安全检查机电、通风部门安排人员对制氮机设备运行及各种记录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设备不定期维护、维修以及记录不认真、弄虚作假等现象,给予当事人严厉处罚。
三、井下运输和回风巷注氮管路由机电科安装、维修、维护,安装时必须保证管路、三通阀门连接严密不漏气,管路沿棚梁吊挂平直稳缓并与供电线路分开。
机电科每天必须安排专人对注氮系统进行巡回检查,发现漏气、管路损坏等及时处理,确保注氮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若因系统故障处理不及时,影响防灭火注氮工作,给予当事人严厉处罚。
四、井下各采空区注氮支管路由通风区负责敷设,管路敷设必须保证管路、三通阀门连接严密不漏气,管路沿棚梁吊挂平直稳缓并与供电线路分开。
通风区每天必须安排专人对所管辖的注氮管路进行巡回检查,特别是对进行注氮地点的管路进行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巡检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氧气两用仪和一氧化碳报警仪。
对发现漏气、管路损坏等问题不及时处理或不携带仪器进行检查的,对当事人严厉处罚。
注氮防灭火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注氮防灭火工作,提高火灾防控能力,保障单位、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适用范围包括所有涉及火灾防控工作的单位和人员。
二、管理责任1. 单位负责人应负责对注氮防灭火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制定相应的防灭火计划和措施。
2. 注氮防灭火管理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并负责组织实施防灭火工作,检查火灾隐患,督促整改。
3. 每个员工都应有强烈的防灭火意识,积极参与防灭火行动,并遵守相应的工作规程和操作规范。
三、防灭火措施1. 火灾隐患排查: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火灾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解决。
2. 灭火器材配备:每个工作区域都应配备适量的灭火器,且保持灭火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定期检查维修灭火器。
3. 消防通道保畅:疏散通道、电气线路和消防设备通道应保持畅通,堵塞现象及时处理,保证火灾时人员和消防设备的迅速疏散和救援。
4. 防火间距控制: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相关标准,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堆放杂物。
5. 人员疏散组织:每个工作区域应明确疏散通道和疏散标志,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疏散演练,并制定疏散预案。
6. 电器设备安全:定期检查电器设备,防止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火灾,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使用高负荷电器设备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 禁止吸烟:禁止在非指定区域吸烟,严禁将未磨灭的烟蒂随意丢弃。
8. 火灾报警器具:每个工作区域应装备火灾报警器具,并定期进行测试和维护。
四、应急处置1. 发现火灾:一旦发现火灾,首先应当及时报警,同时按照逃生预案进行疏散;不能扑灭的火灾应用适当的灭火器材进行初期扑救。
2. 灭火应急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灭火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3. 应急通道保畅:疏散通道、消防通道和电气线路应在发生火灾时立即采取措施保畅,确保消防车辆和救援人员的迅速到达。
4. 安全疏散:一旦发生火灾,员工应立即遵循疏散指示,有序疏散,不得慌乱逃窜。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防火注氮实施方案及安全技术措
施(最新版)
防火注氮实施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概况
51402工作面为我矿首采工作面,综采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走向长度240米,倾斜长度130米,平均煤层厚度2.2米。
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煤4-1为Ⅰ级容易自燃煤层,自燃发火期54天。
煤层原煤燃点一般在274℃~297℃,个别为303℃,燃点较低,加上煤的变质程度低,含硫高,易氧化而自燃。
于7月27日至30日检查,51402皮带机尾一氧化碳浓度为
11-16ppm,根据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及作业工序综合分析,认为是51402工作面上下隅角向采空区漏风,导致已采空的24米冒落区内有浮煤氧化现象。
为消除隐患,防止自然发火事故出现,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特制订“51402工作面防灭火注氮实施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二、采空区注氮实施方案
1.防火注氮工作由龙口项目部与机电工区负责每天早班向工作面按通防工区要求注氮入气。
2、注氮量的计算,根据《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
(MT/T701-1997)第7.1条的规定:制氮设备或装置的供氮能力应按矿井注氮工作面防火需要选取,供氮能力(1个工作面注氮量)可按下式计算: QN=60K*Q0*[(C1-C2)/(Cn+C2-1)]
式中:QN--供氮能力,m3/h;
K--备用系数,取1.2;
Q0--采空区氧化带内漏风量,m3/min;采空区氧化带的范围受工作面的通风状况、采空区的冒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因此采空区氧化带的漏风量的变化范围也较大,此范围内的漏风
量一般按工作面风量的1/60~1/100选取;采取堵漏风措施后,采空区
氧化带内的漏风量取为6m3/min;
C1--采空区氧化带内平均氧浓度,%;目前国内应用较普遍的是将
采空区氧浓度在10~18%之间的区域视为氧化带,因为氧化带的范围不同而平均氧浓度值也不同,一般可选为15%;
C2--采空区惰化防火指标,其值为煤自燃临界氧浓度,%;煤的自
燃临界氧浓度值随煤种、煤质、赋存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其具
体数值应根据实验室试验而取得,此值的范围一般为7%~10%。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的规定:采用氮气防火注入的氮气浓度不得低于97%,
注入后采空区内氧气浓度不得大于7%,所以此值取7%;
CN--注入氮气的氮气浓度,%;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的规定:采用氮气防火注入的氮气浓度不得低于97%,注入后采空区内氧气浓度不得大于7%。
同时根据《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MT/T701-1977)第7.2条的关于氮纯度的规定“向采空区注入氮气的纯度要视其能将采空区的氧浓度降低到煤自燃临界氧浓度而定。
而向火区注入氮气浓度应不低于97%。
”因此取97%,可计算注氮能力:
Qn=60*1.2*6*[(0.15-0.07)/(0.97+0.07-1)]=846m3/h
3.采用埋管方式注氮,注氮管路由+1100m轨道石门注氮硐室至1#联络巷至51402辅助轨道上山分两路分别都工作面轨道顺槽和工作面皮带顺槽。
轨道顺槽随着工作面每推进
4.5米打一道密闭墙,首注第一趟管路为顺槽主线管路,埋入上隅角密闭墙内2.5m(氧化带)开始注氮,工作面推进9米同时埋入第二趟注氮管路,当第二趟注氮管口埋入采空区密闭后开始注氮,停止第一趟管路注氮并拆除第一道管路可回收部分,如此循环(循环周期为9米即每9米安设一个三通阀,但首注管路第一个三通阀距注氮口18m)。
皮带顺槽管路直接埋入机尾密闭内2m注氮,在皮带顺槽机尾处、1#联络巷、2#联络巷分别安设三通阀。
4.注氮管路的埋设有龙口项目部负责,注氮管路每班安排专人维护,机电运输工区有专人进行制氮机操作。
每天早班8点开始,每两个小时为一个循环,一个小时注氮,一个小时检查氧气浓度,发现氧气浓度低于18.5%时立即停止注氮。
第一循环注氮400m3/h检查正常后,第二循环注入850m3/h。
5.注氮机压力不得超过6MPa。
6.注氮时撤出所有闲杂人员,有相关技术人员跟班进行技术指导。
7.注氮严格执行“少量多注”多循环进行注氮。
8.埋入采空区的注氮管路高于巷道底板300mm,在注氮口一米范围打注氮小孔并用铁丝网包裹,注氮口用矸石或木垛保护。
9.注氮管路的敷设必须少拐弯,要求平、直、稳接头不漏气,每节钢管的支点不少于两个,不允许在管路上堆放它物,在51402移变低洼处、+1100m轨道顺槽1#低洼处要设计放水阀,输氮的管路在51402轨道辅助上山分岔处应安设三通阀、截止阀和压力表,维护好管路,定期对管路做检查。
三、采空区注氮安全技术措施
1.注氮管路使用前,必须进行压力试验,确保密封不漏气。
2.制氮设备使用前必须检查机组油量、冷却水系统、仪器仪表、
阀门等是否满足要求。
3.注氮工必须携带多参数气体检测报警仪,进入工作地点,应首先检查瓦斯等气体以及巷道顶帮的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正常操作。
4.注入氮气浓度不小于97%。
5.制氮机组运行中每隔1小时作1次运行记录。
6.注氮工要随身携带多参数气体检测仪,进入工作场所前检查附近巷道顶帮完好情况并随时检查上隅角及工作面CO、CH4、O2等气体的浓度,若CO浓度大于24ppm、CH4浓度大于0.5%、O2浓度低于20%以上三种情况有一种出现时必须及时关闭阀门通知制氮工停机,并向跟班领导及通防工区汇报,撤出工作面及皮带顺槽作业人员到轨道顺槽。
7.在注氮期间安排专人携带多参数气体检测报警仪巡查管路,发现问题时必须向注氮站、调度室汇报。
8.处理漏气管路时,要有2人以上,并有人检查氧气浓度,如果低于20%,不得操作。
9.井下注氮操作场所附近必须安设电话,能与调度室保持联系。
10.停止注氮时,要先通知调度室、注氮机组值班人员后,再关闭阀门。
11.未尽事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规定执行。
四、注氮期间工作安排
1、51402工作面上隅角附近(轨道顺槽)有人站岗,防止人通过。
2、51402轨道顺槽联络巷风门处有人站岗,防止有人进入回风顺槽。
3、51402皮带顺槽甩车联络巷处有人站岗,防止有人进入回风巷。
4、+1100m回风大巷与51402回风下山交接处(在5煤的回风侧)有人站岗,防止有人进入总回风流。
5、+1100m充电硐室有人站岗,防止进入回风大巷。
6、2#水仓回风进风口有人站岗,防止有人进入。
五、避灾路线
51402工作面→51402轨道顺槽→51401辅助轨道上山→一号联络巷→轨道大巷→副井升井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