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
第21曲 仅一句歌词:“天之和散那”。和散那是一种欢呼语,常用于对神的颂赞。这里,巴赫把合 唱队分成两个部分,8个声部有时结合在一起,有时像协奏曲般的互相呼声,造成力量的不断聚集,达到 欢乐的高潮。而所用的音乐主题却取自巴赫的世俗康塔塔《第215康塔塔“幸福的萨克森人,赞美你们的
幸福吧!”》这样就使他的宗教音乐显露出明显的世俗气息。
欣赏
第四首《冬》 《冬》的第一乐章表现:“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簌簌颤抖,浑身冻僵。走路时不停顿足, 牙齿格格打颤。”乐队合奏的段落用弦乐的顿音和颤音以及羽管键琴的和弦,生动有趣地模仿走路顿足和
牙齿打颤的情景。接着,独奏小提琴奏出快速流动的句子,好像是刮着寒冷的风。冰天雪地的自然景色与
簌簌发抖的人的形象不断交替出现,构成生动的寒冬的情景。
巴赫一生中非常重视器乐曲,特别是古钢琴的创作。他一共写了二百二十首左右的古钢琴曲,它们
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所有的优秀钢琴家们必弹的保留节目。其中《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二卷,历来被 视为巴赫全部作品中最高水平的杰作,被推崇为钢琴音乐中的“旧约圣经”。《C大调前奏曲》就是《平 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集中的第一首乐曲。
欣赏
【勃兰登堡协奏曲 NO.4】 1719年,巴赫应勃兰登堡一位侯爵的约请开始创作乐曲。至1721年,他把完 成的六首乐曲送给了侯爵。其实这套《协奏曲》于100多年后才公开演奏。德国音乐学家斯比塔给六首协 奏曲加上了“勃兰登堡”的题称,沿用至今。
这套协奏曲是依照当时流行的“大协奏曲”的体裁写成。那时的协奏曲常常是用两组乐器对比形式, 或以两类独奏乐器的组合、交替演奏等形式,具有交响发展的规模,如同室内交响乐一般。
弥撒曲》的氛围特点是庄重崇高,充沛的感情表达。它的篇幅宏大,内容丰富,是一部不朽的音乐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