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共24页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24
土地革命的兴起与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正当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和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于1927年4月至7月叛变革命,大规模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轰轰烈烈的中国大革命运动很快陷于失败。
接着,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在南京建立起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独裁专制政权。
这样,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之下,中国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面对革命低潮和白色恐怖的严重形势,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消沉和畏惧,继续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独立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举行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
会议彻底纠正了大革命后期给党造成重大损失的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组成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
这次会议为挽救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为复兴陷入低潮的中国革命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和新确定的革命方针,党先后派出许多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和整顿各级组织,发动武装起义。
同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二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10月初,起义军在南下广东途中遭到失败。
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入湘南。
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毛泽东作为特派员赴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起义于9月9日发动。
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决定率部队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
随后在进军途中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土地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一、土地革命的兴起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债务,实行“耕者有其田”。
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在土地革命的兴起阶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革命,同时也开始进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运动和革命斗争,逐渐形成了以井冈山、瑞金、韶山等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些根据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建设工作,如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展生产、普及教育等,为中国革命的进—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土地改革的实施在土地革命的初期,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逐渐推行了更深入的土地改革政策。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了“减租减息”政策,旨在促进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而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则在解放区推行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实现了更彻底的土地改革。
四、土地革命的扩大化随着中国革命的深入发展,土地革命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建立了大量的抗日根据地,这些地区也开展了广泛的土地革命。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使数百万农民获得了土地。
五、土地革命的纠偏与调整在土地革命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左”倾错误和极“右”路线的干扰。
为了纠正这些错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都进行了纠偏和调整。
例如,在土地改革中,中共中央曾经发布过《关于纠正“左”倾错误的指示》,要求各地在土地改革中要避免过于“左”倾的行为。
考研史纲高频考点:土地革命解读
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近了,考研在复习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这部分时,要善于总结,合并相关联知识点,按照时间顺序把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
为了帮助并能够给考生的考研复习节省下时间,下面,太奇考研小编为考生们总结了考研史纲高频考点之土地革命解读,供考生借鉴。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到严厉镇压。
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共产党的组织不断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许多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被捕、被杀。
据中共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3月到1928上半,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 000多人。
汪寿华、萧楚女、熊雄、陈延、赵世炎、夏明翰、郭亮、罗亦农、向警予、陈乔、周文雍等党的重要活动家先后牺牲。
工会、农民协会等也到处被查禁或解散,工农运动走向低落。
土地革命四一二事变后,位于南京的国民政府一方面镇压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继续对奉系军阀作战,以其完成统一全国的目标。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一部分共产党人率先在南昌起义。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正式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随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湘、赣、粤、鄂、豫、皖、闽、浙、陕等地纷纷举行武装起义,组织工农武装,走上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和湘南起义中组织的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创建了中国第一支工农红军,并进一步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此后,中国共产党相继开辟了湘鄂西、鄂豫皖、陕甘、海陆丰、左右江等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其他红军部队。
---百度发展1930年底到1931年9月,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先后粉碎中国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
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一二八事变,加剧了中日间的民族矛盾。
大敌当前,蒋介石集团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932年6月和1933年10月,蒋介石又相继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五次“围剿”。
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中国国民党的“围剿”,中国共产党一面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一面继续开展游击战争,抗击国军的进攻。
粉碎了中国国民党军对中央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在“左”倾错误领导下也损失严重,被迫撤离根据地,先后参加了长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长征中,粉碎了中国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血的教训中深刻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但是受俄国模式的影响,党在最初领导武装斗争的过程中,走的都是俄国“城市中心论”的道路,结果均遭到失败,在此情形下,起义队伍被迫转向农村。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革命斗争的实践中,经过艰苦探索,逐渐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光辉理论。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一次伟大历史转折就是从北伐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中国共产党在完成这一伟大历史性转变的同时也开始了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在俄国革命的直接影响下发生发展的。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成为共产国际领导下的一个支部。
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曾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大力帮助,从建党到国民革命,党基本上是按照俄国革命的模式开展工作的,即以城市为中心,以开展城市工人运动和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为工作重心。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先例,使得所有人对俄国道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胜利充满信心,而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轰轰烈烈,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又部分地掩盖了道路问题的暴露。
但是,正当工农兵奋勇前进,大革命汹涌澎湃的时候,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革命力量遭受严重摧残和破坏。
据不完全统计,1927年至1928年,在1年不到的时间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群众被屠杀了31万人。
各地革命工会几乎全被解散,工会会员由近300万人急剧锐减至几万人;农会也被取消,1000余万农民协会会员大都流失。
蒋介石凭借其掌握的强大武装力量占有了全国所有城市。
在反动统治下,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中国革命进入一个低潮时期。
为挽救和复兴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三大武装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
(视频)我们来看一段南昌起义的录像。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时间:十年内战,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土地革命战争”,是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一阶段。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南昌起义后内战正式开始;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二、战争经过:1927-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伟大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及革命群众。
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
克服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撤换了他的领导职务,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
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领导的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后,逐步扩大了根据地。
在此期间,党还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西等地领导了平江起义、百色起义、宁都起义等武装起义,成立了几支红军和几处革命根据地。
从1930年底到1931年9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工农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
在此期间,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
同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并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等的抗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