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与卡明斯诗歌语篇连贯的建构
- 格式:pdf
- 大小:351.84 KB
- 文档页数:5
卡明斯诗歌的映像象似性研究_卡明斯诗歌摘要:美国诗人卡明斯善用特殊的语言符号或有意地改变诗歌语言形式来表达情感,风格独特。
而语言象似性所关注的就是语言符号与思维对象之间的相似现象。
运用象似性理论能挖掘出卡明斯个性诗歌语言形式下蕴含的诗意。
关键字:卡明斯的诗歌;象似性;映像象似性;诗意1.引言爱德华・艾斯特林・卡明斯(1894一1962)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诗人,也是一位卓越的画家。
国内学者从文学角度、语言学角度对其诗歌作广泛研究;然而,极少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其诗歌进行研究。
K.Wale认为,“文学广义上可被视作是象似性的,其形式可以以多种方式模仿它所反映的现实”(转引自王守元,1996:256)象似性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的、有效的修辞手段。
本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卡明斯诗歌中的象似性的映像象似现象,解读其怪异的诗歌形式和蕴含的诗意。
2.象似性理论的建构象似性这一术语来自皮尔斯的符号理论,是对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中任意性原则的一种反说。
(王铭玉,2004:420)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可定义为,语言形式在音、形或结构上与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
所指可表示客观现实、经验结构、概念框架等。
(王寅,2002:3)象似性皮尔斯将符号分为象似符、指示符号与象征符号。
象似符号又分为映像符号、图解符号和隐喻符号。
与象似符号相对应,语言象似性主要表现为映像象似、结构象似和隐喻象似。
映像象似性包括语音象似和视觉象似。
本文主要研究卡明斯诗歌中所体现的映象象似性的特点。
3.卡明斯诗歌的语音象似性分析3.1卡明斯诗的词句语音象似分析在词句层面的语音象似性指的是在句子中由象似的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单词来表达思想。
例如,通过联觉来表达意图,形状,颜色,情感和力量等。
卡明斯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小诗《落叶》。
括号内的字母按顺序重新组合到一起是“aleaffallloneline”。
“a”是不定冠词,表示“一个”物体,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片树叶,随风飘落。
概念隐喻构建篇章连贯作者:冯新宏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09期概念隐喻不仅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而且可以帮助构建语篇连贯。
敏锐地察觉文章中的隐喻,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反过来,有效地使用隐喻,可以帮助我们更形象地表达思想并生产出连贯的文章。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隐喻能够帮助我们构建篇章连贯,而且这种构建是通过被激活的蕴涵晕圈来实现的。
篇章衔接与连贯衔接与连贯是篇章语言学的核心内容,研究的专家很多,然而对衔接与连贯的界定又众说纷纭。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比较明确地阐述两者的关系:衔接和连贯是两个紧密联系而又不同的概念,前者存在于篇章的表层,后者存在于篇章的底层,前者是有形的网络,后者是无形的网络,前者是技术手段,后者是客观效应,两者以篇章为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本文要讨论的是概念隐喻帮助我们构建篇章连贯的问题,所以,不涉及衔接问题。
概念隐喻构建篇章连贯作为一种心智模式,概念隐喻可以帮助我们构建篇章连贯,这种构建是通过其已激活蕴涵晕圈可以实现的。
下面我们以《道德经》第八章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道德经》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为行文方便,我们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并在文中做相关标记。
译文如下:[句一]美德如水(1)。
[句二]水善于滋养万物(2),而与万物不争(3),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低洼地带(4),所以近似于道(5)。
[句三]如水一样避高趋下,顺乎自然(6),君子居住善于选择静地;[句四]如水一样静默深远,不起波澜(7),君子善于保持心态宁静;[句五]如水一样润泽万物,公正均平(8),君子为人慈悲仁爱;[句六]如水一样堵塞必止,开决必流(9),君子说话信实可靠;[句七]如水一样净化污秽,趋于平衡(10),君子为政善于治理;[句八]如水一样随物成形,可方可圆(11),君子做事无所不能;[句九]如水一样冬天结冰,春天融化(12),君子行动起来总是合于时宜。
概念隐喻与隐喻语篇的主题分析李兵【摘要】在篇章语言学的信息分析中,主题分析具有与主位分析不同的意义。
并且,主题分析对于隐喻语篇存在特殊意义,因为主题和概念隐喻是隐喻语篇建构和识解的重要手段。
主题分析帮助人们认知隐喻语篇:从创作角度,概念隐喻建构文学作品的基本主题;从识解角度,文学作品的基本主题的关系是隐喻。
%In the analysisof information of text linguistics,it is significant to distinguish the concept "topic" and "theme".and the topic analysis exerts a special influence on metaphor texts in that topics are important methods with which metaphor texts are constructed and construed.Also,topic analyses can assist peoplein understanding metaphor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creation,metaphor selects primary topics in the literary tex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mary topics is metaphor.【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3页(P94-96)【关键词】隐喻语篇;基本主题;分析;建构;识解【作者】李兵【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41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4隐喻与人类思维和语言的密切关系引起了修辞学、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注意。
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一、概述隐喻,作为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隐喻的本质在于通过一种事物或概念来理解和表达另一种事物或概念,这种理解和表达的方式通常是非字面的,需要读者或听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理解。
在语言学和认知科学领域,隐喻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概念隐喻理论尤其引人注目。
概念隐喻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工具,通过隐喻,人们可以系统地、连贯地理解和构建世界。
本文旨在探讨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我们将对概念隐喻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明确其定义和范围。
我们将重点分析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包括隐喻的层次结构、隐喻之间的关联以及隐喻如何构建我们的认知体系。
接着,我们将探讨概念隐喻的连贯性,包括隐喻的内部逻辑、隐喻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以及隐喻如何帮助我们进行跨领域的思考。
我们将总结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对我们的语言理解和认知活动的重要影响,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重要性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通过隐喻,我们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概念和体验转化为更为直观、生动的形象,从而实现对这些概念和体验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系统性意味着隐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隐喻体系。
连贯性则是指隐喻在构建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框架时.,始终保持一致性和逻辑性,使得我们的思维和语言更加有条理和连贯。
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还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通过隐喻,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更加生动地描述复杂体验,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们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卡明斯诗歌中的意象盛宴一引言对E?E?卡明斯诗歌中的非常规因素、语言的运用、结构的变异和突出、隐喻的采用,以及卡明斯本人的研究一直是络绎不绝的。
人们从语用、词汇、翻译等方面都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如诗歌形式技巧,语篇的构建和衔接,诗歌的形体,可谓硕果累累,而意象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卡明斯的诗歌语言以深邃凝练、丰富多彩吸引读者,他常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和新颖的形象来以景示意,以意表情;与此同时,他的语言是极其注重意象性的,他用非常规的形式来表现自然、人物、思想和情感;他“不用韵律的习俗,记下他对语言的聆听,并且凭着这个行动,指出他怎样要每一个读者读出他作品的声音”。
诗歌中意象的融合刺激着读者的感官,丰富了读者的想象世界,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以卡明斯的几首诗歌为例,讨论了卡明斯诗歌中的意象描写手法,借此体味诗人诗歌语言的娴熟技巧,探触诗歌语言的灵魂美。
二卡明斯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诗歌语言的灵魂,是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意象的大量运用是构成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对诗人的创作和读者的鉴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意象的构建也是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体现,带有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
意象即寓“意”之“象”,是“意”的主观和“象”的客观的艺术结合,是用具体的画面和形象来表现人们在理智和情感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诗歌中的意象是“显现物体动作、感情、思想、心理状态及任何感觉的或超感觉的经验”,它是通过形象性的语言来给予暗示的。
感觉是连接人们心灵与客观世界的通道,意象就是诗歌的一种感觉示意,把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具体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交织为可歌可泣、可触可感的形象,给读者和观众以情感上的共鸣和灵魂的对话,正如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说,“用你的想象套上人间的这辆大马车去飞奔。
”意象(image)有很多种类,譬如听觉意象、触觉意象、视觉意象、嗅觉意象、动觉意象、味觉意象等。
卡明斯诗歌多种意象的结合,形成了全新的独具卡明斯风格的诗歌艺术,意象几乎遍及在他所有的诗歌中,也让诗歌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论E.E.卡明斯诗歌的语篇衔接特征于学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摘 要:本文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英语诗歌语篇衔接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E.E.卡明斯的诗歌-anyone liv ed in a pretty how town .,探讨卡明斯诗歌的语篇衔接特征和构建新的英语诗歌语篇分析模式。
本研究的价值在于:对英语诗歌的语篇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语篇衔接视角研究诗歌,帮助读者构建语篇思维习惯,深入领会诗歌的意义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卡明斯诗歌;语篇衔接;语篇分析模式Abstract:This paper,based o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analyzes and studies E.E.Cummings .poem -anyone lived in a pretty how town .from English text cohesi on perspective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text cohesion and construct new text cohesion pattern.T he value of it lies in finding a new perspective on text cohesi on of English poems )studying poems from text cohesi on perspective,helpi ng readers bui ld up text thinking habits to un ders tand the m eaning and aesthetic value of poems.Key Words:Cum mi ngs .poem;text cohesion;text analysis pattern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7)03-0019-051.引言E.E.卡明斯(1894~1962),美国诗人、立体派画家,美国现代实验派诗人的杰出代表。
概念隐喻理论下卡明斯诗歌文本特征作者:陈晓丹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5年第10期摘要:作为现代主义先锋诗人,卡明斯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诗歌创作技巧闻名于世。
他的很多诗歌使用了大量独特的隐喻,使诗歌语言通过概念隐喻的表达具有深刻的内涵。
本文对拓展诗歌隐喻文本的研究、诗歌语言相关理论的整合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概念隐喻卡明斯诗歌引言语言作为富有层次感和深刻内涵的一种符号系统,在近些年来的研究里,学者们似乎更倾向于运用认知语言学派的理论来对诗歌文体进行更深层次的探寻。
而作为现代实验派的美国诗人爱德华·艾斯特林·卡明斯在语言领域内享有极高的荣誉,他的作品打破了既有观念对文体的束缚,在诗歌原有的固定的韵律中融入了时代元素,将现代抽象派的绘画技巧巧妙地与诗歌相结合,构建了特殊的句式语法结构,成功的打造了属于“卡明斯”的诗文意境。
[1]而且从语言学的角度上来看,卡明斯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地在诗歌中引入了隐喻语言的概念,并通过这种引用革新了旧诗原有的陈腐的结构与句式,成功地塑造了独有的视觉诗派。
而人们在对诗歌这种体系的深度挖掘中,似乎对隐喻语言的研究总是浮于表面,所以本文旨在通过对卡明斯诗歌的探讨,找到卡明斯是如何通过概念隐喻去构建其诗歌中的文本特征。
一、概念隐喻对文本连贯的解释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体现的不仅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对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概念隐喻的诞生标志着人们在隐喻领域内又有了新的跨越,因为从人们研究语言伊始就已经在苦恼隐喻的本质问题,众说纷纭的隐喻理论始终都没有给隐喻的本质做出最终的定论。
概念隐喻的出现使得人们发现原来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较于传统修辞学中的隐喻不同的是,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更多将隐喻看成是两个不同类属性的语义场之间形成的语义映射关系。
在现代隐喻的发展过程中,概念隐喻已经脱下了以往作为语言现象的外衣,从而变为展现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媒介,并且通过从多种角度来看,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已经作为语言构成的一部分,并在其精神层面上充分发挥着作用。
概念隐喻在语篇中的连贯功能新探作者:吴启竞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3期摘 ;要:语篇连贯分为微观连贯和宏观连贯,可通过概念隐喻呈现。
对奥巴马2013年就职演说中概念隐喻的分析表明,概念隐喻各域的蕴含关系促成语篇的微观连贯,而宏观连贯通过同类隐喻在语篇中的连续分布和目标域之间的一致性呈现。
关键词:概念隐喻;语篇连贯;蕴含;隐喻分布[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3--01一、引言“概念隐喻表现的结构逻辑能够使语篇具有紧密度和一致性,这种重要的语篇特征就是连贯”(White, 1997:242)。
由于连贯是语篇各部分在意义或功能上的连接关系(朱永生,1997:22),它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研究。
二、用概念隐喻分析奥巴马2013年就职演讲中的微观连贯微观连贯指句子的衔接,可通过隐喻各域的蕴含关系来分析。
本文提出如下四种微观连贯:(一)一个隐喻构成的连贯(1) We discovered that a free market only thrives<PM>①when there are rules to ensure competition and fair play.Thrive是一个用于植物的词,被用来形容市场,因为源域PLANT和目标域MARKET之间有共同蕴含,即一个市场业务繁忙规模会扩大,而一个植物若很好地培育就会茂盛。
“朝着更好发展”这个共同蕴含促成了微观连贯。
(二)同目标域、不同源域的隐喻构成的连贯(2)that fidelity<RM> to our founding principles requires new responses to newchallenges<JM>; that preserving our individual freedoms ultimately requires collective action<CM>.分析该句中三个隐喻,对POLICY IS RELIGION,人们须忠于它;对POLICY IS JOURNEY,人们在旅途过程中会有挑战;对POLICY IS CONFLICT,人们为了保护它须采取行动。
卡明斯诗歌语言的隐喻解读
王白菊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卡明斯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来表达自己追求自由与创新的情感,这些隐喻主要体现在诗歌语言的变异.在对卡明斯诗歌的直观、想象的语言分析、欣赏的过程中,读者也实现了对诗歌语言变异的具体体验,隐喻的最后效果得以充分实现.
【总页数】2页(P99-100)
【作者】王白菊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52
【相关文献】
1.隐喻:诗歌的透视镜——基于现代认知语言学解读英文诗歌 [J], 孙凯元
2.论卡明斯诗歌的语言变异特征及其前景化效果--以诗歌“Love is more thicker than forget”为例 [J], 周玉萍
3.卡明斯诗歌中语言变异现象的隐喻解读 [J], 王琦
4.基本概念隐喻与诗歌隐喻——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诗歌隐喻的解读 [J], 高新华
5.卡明斯的魔幻语言变异——卡明斯诗歌文体分析 [J], 丁廷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概念隐喻与语篇连贯的构建【提要】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在语篇连贯的解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试图采用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分析其蕴涵、两域间的映射再加以语料分析来具体解释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蕴涵;映射;语篇连贯1.概念隐喻理论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合著并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首次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在当代隐喻研究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认知语言学的领军人物george lakoff(1980)认为“隐喻不只是单纯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
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在语言中,也存在于思维和行为中”“隐喻的实质就是用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和经验来理解另一种事物,它是一种认知活动。
”为了更好的理解概念隐喻必须先理解蕴涵与映射。
冯晓虎( 2004)认为“蕴涵一般理解为从给定的表述中得出一个必要且明显的推论,是人们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一个句子(或篇章)中推论出来的东西”(冯晓虎2004),这里主要是指说话者暗示的言外之意。
蕴涵对概念隐喻是十分重要的。
在任何一个概念隐喻中,至少会有两个域,即为源域和目标域,并且每个域都包含一系列的蕴涵。
源域中的某一部分(并非全部)蕴涵转移到目标域中与其对应的蕴涵上,使目标域中的这部分蕴涵具有了源域中转移过来的蕴涵的特点,这个过程就为映射,是概念隐喻成功运作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概念隐喻是从源域向目标域的系统的、部分的、不对称的结构映射”(彭增安2006)。
这种映射一般是从一个对隐喻使用者来说比较熟悉具体的概念映射到比较陌生且抽象的概念。
比如:argument is war.(辩论就是战争。
)我们在辩论过程中经常会使用战争术语,而且我们在辩论中的许多行为都是按照“战争”概念加以构造。
例如像战争一样,辩论也是有始有终;有进攻和防守;都要制定具体的战略来击败对方;参与者都将对方看成敌人;参与者不是赢就是输等等。
诗歌中隐喻的构建作者:杨自强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0期摘要:作为现代美国文学重要的大师级之一,弗罗斯特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他一生勤勉,留给后世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未选择的路》是他的杰作之一,在这首小诗中,诗人通过简单的措辞表达了深刻的含义。
同时,在这首诗中,本文发现不同层次的隐喻有不同的构建方式,它们一起组成了一个概念系统,影响着读者对这首诗主题的理解。
此外,通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文本世界理论方法对这首诗中的隐喻的分析后,本文发现在这首诗中使用的许多象征用法和表达都来源于这四个隐喻,并且这四个概念隐喻中与诗人的世界观、宗教观、圣经文化和个人经历认知也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弗罗斯特;隐喻构建;文本世界[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196-011、引言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一直以来都是语言研究的重点话题。
成功的诗歌隐喻能使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同时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让诗人和读者产生共鸣。
既然这样,那么诗歌中的隐喻是怎样构建的呢?诚然,关于诗歌和隐喻的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
Lakoff&Turner(1989)在他们合著的《超越冷静理智:诗歌隐喻指南》的书中开始对诗歌中隐喻的工作机制进行了思考和研究;胡壮麟(2004)对诗歌中隐喻的理解过程进行了解释;束定芳(2005)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和诗歌的关系及隐喻在诗歌中的功能进行了探索;后来认知诗学的兴起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诗歌和隐喻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本文主要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文本世界理论方法对这首诗中隐喻进行探索。
2、理论介绍文本世界理论(the Text World Theory)是由已故教授Paul Werth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最先提出并发展的关于文本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
根据文本世界理论的观点,在语篇中隐喻被作为一种概念双视角(conceptual double vision)。
046《名家名作》·评论卡明斯是20世纪最多产的美国诗人之一,在美国诗坛备受推崇。
卡明斯的诗歌主题基本上是传统的歌颂爱情、自然,赞美纯真、个性等。
就风格而言,卡明斯以其对诗歌形式的大胆尝试和对语言规范的古怪偏离而闻名,他追求创造一种独特的个性化风格。
独特的诗歌结构和准确的修辞技巧在他的爱情诗中显得尤为突出。
卡明斯的诗歌吸引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和学者。
迄今为止,大量的文学研究关注卡明斯诗歌的文体。
然而,大多数研究从语言层面入手,着重分析卡明斯在语义、句法、词汇选择的偏差与衔接给读者留下的深刻视觉印象。
例如于学勇(2007)从词汇衔接、句型结构、语法形式衔接和隐语衔接层面探讨卡明斯诗歌的语篇衔接特征,以期构建新的英语诗歌语篇分析模式。
于学勇(2007)对卡明斯诗歌进行了前景化解析,但是只关注到语言层面,忽略了诗歌中多模态的互动意义。
另外,文学学者们也关注解读卡明斯的主题、意象、视觉表现、历史和传记背景,以及传统诗的表现手法。
如王红阳(2007)、郭欣琳(2011)分别对卡明斯的诗歌l(a 和o (rounD )moon 诗歌的多模态功能进行解读。
但是较为偏重从诗歌的整体形式、词汇的拆分、字母大小写和标点符号等使用特点对诗歌进行视觉模态分析,对诗歌的结构、词汇的选择、语法和句法的变换关注度不高。
所以,本研究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法探析卡明斯在All in Green Went My Love Riding 中的叙事方式、词汇选择、结构安排、语法和句法的变换所体现的意义,帮助读者深入解读其含义。
一、视觉诗视觉诗是指文字安排在传达预期效果方面与诗歌的常规元素如文字、意义、节奏和韵律等占有同等重要地位的诗歌(王红阳2007)。
视觉诗歌将页面作为画布,以各种形状和形式直观地表现文字的主题或情感。
视觉形式的美在于诗人创作的能力、场景的复制(Cureton R D 1985)。
研究视觉诗的特殊效果可以使读者完全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e·e·卡明斯诗歌语言变异的文体学分析英语诗人EE卡明斯(1912-1972)凭借鲜活的语言,饱含象征意义的内容以及独特的手法,已经成为20世纪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变异形式而闻名,更使他的诗歌令人耳目一新,成为当代英语文学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本文旨在从文体学角度研究卡明斯的诗歌,分析其使用语言变异手法所传达出来的具体文学情感。
首先,文体学研究卡明斯诗歌语言变异的文体特征。
卡明斯的诗歌以丰富的外形和象征意义为载体,以节奏跳跃、表达简练、新奇怪异而出名。
他夸张使用不同语言变异形式,如拼写变形、杂词组合等,以突出其作品中的情节或表达的内容的重要性。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日常生活的内、对社会中的异己活动的嘲讽、对宗教的深刻思考等议论,以及对自己心中所憧憬的社会秩序的渴望。
而这些议论,借助语言变异手法更增添了活力,使诗歌更加具有艺术性和魅力。
其次,卡明斯的诗歌也具有政治性的意味。
他的作品经常借由对他时代的敏感话题的描述,以及对那时遭受政治压迫的群体的抒发,表达了他对自由、公平社会的渴望和同情。
例如在他的诗歌《受害者》中,以出人意料的诗句“他们吞下他们的孩子以报复,空虚的彰显他们的权力”传达了作者对于政府的镇压和报复对待其臣民的可怕行为的谴责。
此外,与卡明斯的诗歌有关的另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就是通过其使用语言变异手法传达出的文学情感。
卡明斯的诗歌充满情感,他借由语言变异手法,将情体抒发得淋漓尽致,显得更加强烈而真挚。
例如,在他的诗歌《橡树》中,诗句“有一棵橡树,我的母亲曾经砍伐它,栖息于此的小鸟叹息着”用简洁的语言抒发出了母爱的伟大,让人感受到卡明斯对母亲的思念和爱慕之情。
最后,卡明斯的诗歌语言变异的文体学研究也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思维方式、意念和语言使用形式,都是极具研究价值的话题,能够丰富对卡明斯诗歌语言变异文体特征的认识,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卡明斯的情感和思想。
2009年2月第25卷 第1期外国语文Foreign Language and L iteratureFeb.,2009Vol.25 No.1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诗歌语篇连贯陈建生 姚 尧(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提 要:国内外对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研究很多,对诗歌语篇的研究却很少见,且多利用平行、重复等显性衔接手段,从微观角度进行探讨。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诗歌最显著的语篇特征是缺乏显性衔接手段,用隐晦的连贯来增大内涵。
这需要调动较多的认知运作,不能简单地将衔接和连贯结合起来处理。
本文从认知诗学的研究视角出发,以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为指导,围绕体验性、关联性、创造性等特点,从宏观角度对英国诗人George Herbert的诗歌V irtue连贯性进行解释,指出作者和读者头脑中已有的认知世界知识对构建诗歌语篇连贯的不可或缺性,尝试为探讨诗歌语篇连贯提供一个新途径。
关键词:认知诗学;理想化认知模型;语篇连贯;激活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9)01-0023-05I dea li zed Cogn iti ve M odel and Ana lysis of Poeti c D iscourse CoherenceCHEN J ian2sheng YAO YaoAbstract: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on discourse cohesi on and coherence both at home and abr oad.But peop le pay little attenti on t o poetic discourse analysis.A s a s pecial kind of language for m,poe m s are characterized by lacking dom inant co2 hesive devices.The coherence of poetic discourse is recessive and needs more cognitive p r ocesses.It can not only be stud2 ied by cohesive devices.According t o Lakoff’s I 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d V irtue by George Herbert fr om macr o levels and pointed out that given inf or mati on in author and reader’s m ind are crucial t o poetic discourse coherence,which may p r opose a ne w way f or analysis of poetic discourse coherence.Key words:cognitive poetics;I C M;poetic discourse;activati on 1.引言多年来,主流语言学家注重从客观主义的语义观分析语言现象,描写句子的结构和成分,对于语篇的解读也是从功能、语境和语用的角度入手。
试论卡明斯诗歌中的生态意识——以in Just和Moon Over TOwns MOOn为例作者:王峰灵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9期王峰灵(昌吉学院外语系,新疆昌吉 831100)摘要:E·E卡明斯是美国20世纪现代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他的诗歌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置传统于不顾,以其独特的创作技巧闻名于世。
其新奇怪异的诗歌风格为许多研究者所关注。
本文试图从in Just和MOOn Over TOwns MOOn两首诗入手,探析他诗歌中表现的生态意识,通过卡明斯对爱、春天与自由的歌颂来领略诗人的生态意识,深入领会诗歌的意义。
关键词:卡明斯;生态意识;In Just;Moon Over Towns Moon中图分类号:I7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209-0320世纪20年代是英美现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集诗人和画家于一身的卡明斯特立独行,独树一帜,成为继庞德和艾略特之后的重要代表。
他一生创作丰富,除了在小说、戏剧和散文等方面有所建树之外,他一共出版了12部诗集共包括700多首诗。
他的诗虽然不像意想派诗人庞德和现代诗人艾略特的诗歌体裁广泛,主题深邃,但却以最革新的意识和最大胆的实验,在语言和形式上独树一帜。
他的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抛弃了传统诗歌的韵律、词法、和句法结构,不仅突破了形式的束缚,还刻意地通过颠覆传统的印刷格式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他对诗歌语言的大胆实验拓宽了诗歌的意境,其诗作个性化的排版、任意大小写、任意标点符号、夸张的用词(包括经常生造词汇)在评论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正如美国诗人、著名文学评论家基德认为的那样,“他的奇特怪异是有目的的,看似荒诞的非逻辑其实是有意味的,他的语言是清晰准确的,尽管他的诗歌常常杂乱无章,但丝毫不影响整体表达,他的诗歌意义始终是浑然一体的。
”独特的绘画经历和非凡的诗歌才能造就了卡明斯诗歌的新颖独特。
第46卷 第2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 l .46 N o .2 2010年4月J o urnal of Gua ng xi N or mal U niv er sity :Philo so phy and So cial Sciences Editio n April ,2010[收稿日期]2009-11-12[作者简介]2007年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卡明斯视觉诗语篇建构的认知分析”。
[作者简介]方小青(1980-),女,湖南岳阳人,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语言学硕士。
概念隐喻与卡明斯诗歌语篇连贯的建构方 小 青(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 要]作为现代主义先锋派画家与诗人,爱德华·艾斯特林·卡明斯以其独特的建行形式和诗歌创作技巧闻名于世。
他的很多诗歌大量使用了独特的句法结构,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是其实现诗歌语篇连贯的基础,使诗歌语篇在语义和语用-认知两个层次上具有连贯性。
这种语篇连贯不仅是语义层面通过概念隐喻的隐喻表达式和语篇主题实现的语篇衔接的产物,更是动态认知语境中参与者交际的产物。
卡明斯诗歌表面的断裂并不会影响语篇的连贯。
这对拓展特殊诗歌语篇的认知研究、语篇认知研究相关理论的整合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概念隐喻;卡明斯诗歌;语义连贯;语用-认知连贯[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10)02-0025-05一、引言近年来,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研究语篇是认知语言学和语篇研究的一个最新趋势。
语篇分析尤其是文学语篇分析和认知语言学相结合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兴趣。
作为美国现代主义先锋派画家与诗人,爱德华·艾斯特林·卡明斯(1894—1962)的诗歌以其独特的建行形式和诗歌创作技巧闻名于世。
他敢于突破传统诗歌形式的束缚,大量使用了独特的句法结构,在诗歌建行、单词拼写、标点符号运用等方面进行创新,创造了典型的卡明斯风格的诗作。
概念隐喻能力对语篇认知推理的核心价值探源
杨小敏
【期刊名称】《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隐喻的概念本质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隐喻不仅发生在字词、句法层面,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宏观的概念结构,自上而下构成篇章隐喻.通过对美国黑人诗人Langston Hughes(兰斯顿·休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的研究发现:认知主体把基于源域的经验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投射到目标域的概念结构上,通过充分发挥松散类推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寻找出源域与目标域的相似点,从而快速正确地理解语篇的隐喻之意.概念隐喻能力作为人类的高级语言认知能力对语篇推理发挥着核心价值作用.
【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杨小敏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4
【相关文献】
1.英汉语篇中的名词性间接回指及其认知推理——以新闻语篇为例 [J], 胡芳
2.概念隐喻的认知阐释及概念隐喻能力 [J], 陆国君;宋建清
3.概念隐喻能力对突破中介语石化的核心价值——公众英语演讲教学跨学科探索
[J], 陈朗
4.英汉语篇中的名词性间接回指及其认知推理——以新闻语篇为例 [J], 胡芳
5.解读语篇连贯的认知心理机制——基于概念合成理论对语篇连贯的认知解释 [J], 徐梦灵;罗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