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功能性三尖瓣返流改良Devega环缩术疗效分析庞中一【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25)002【摘要】目的:通过超声评价改良Devega环缩术与经典Devega环缩术对三尖瓣返流术后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因功能性三尖瓣返流行改良Devega环缩术组(改良组)25例与经典Devega环缩术组(经典组)30例.对术前、术后的三尖瓣返流程度、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两组病人心功能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随访射血分数均有轻度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两组三尖瓣返流情况都较术前有明显减轻,但后期随访显示改良组远期效果优于经典组,经典组远期出现三尖瓣环缩返流加重情况,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尖瓣改良Devega环缩术的成形效果优于经典Devega环缩术.【总页数】2页(P166-167)【作者】庞中一【作者单位】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内蒙古,包头,01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Carpentier成形环与经典De Vega环缩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临床疗效分析[J], 凤玮;吕振乾;张瑛;刘晓君;王海平;王刚;周保国2.改良式三尖瓣环缩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J], 王建华3.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改良Devega成形环缩术与经典Devega环缩术疗效分析[J], 庞中一;陆龙4.改良式三尖瓣环缩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J], 王建华5.用改良Devega成形环缩术与经典Devega环缩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返流疗效的对比分析 [J], 刘成昌;张福维;何振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临床意义及长期预后
李双菲;黄岚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卷),期】2014(35)2
【摘要】三尖瓣反流普遍存在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健康人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以功能性和继发性多见.当反流量少时常被误认为是良性病变,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原发疾病治愈或改善后,三尖瓣反流就可以随之消失.但是近来发现,即使微量的三尖瓣反流也往往与原发疾病的预后相关,对三尖瓣反流又有了新认识.现主要对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及临床预后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168-171)
【作者】李双菲;黄岚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重庆4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
【相关文献】
1.两种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疗效比较 [J], 刘健;张健;曹旭丹;马玉泉
2.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不同类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的三尖瓣环形态改变[J], 吴文谦;杨亚利;张丽
3.二尖瓣及三尖瓣成形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
的效果 [J], 王国锋;张建卿;汪高磊;陈国锋
4.三尖瓣瓣环成形术后三尖瓣反流复发或残余功能性反流的决定因素 [J], Fukuda S.;Gillinov A.M.;McCarthy P.M.;T. Shiota;刘相飞
5.同期MC3三尖瓣成形环植入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疗效分析 [J], 王桂亮;蔡国华;亓峰;刁力为;孙振东;刘石健骢;张庆华;崔昭庆;吴乃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影响因素的分析梁柱【摘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 FTR) is a common finding in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left-sided valvular disease. The long-standing moderate-to-severe FTR can result on poor recovery of cardiac function, or even worsening of heart function and death, reducing long-term survival rates after left-sided valve surgery.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ed that FTR reduced in different levels after valve replacement; observed in some patients after valve replacement FTR failed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therapeutic effect, and late postoperative FTR or aggravating FTR occurred. Positive tricuspid valve plasty has been adopted for FTR in recent years,which has achieved good clinical results,while there is still recurrence in long term. Currently influencing factors on FTR residual, reverse or aggravation are various, without uniform conclusions.%左心系统瓣膜病变患者常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中度及以上FTR长期存在可引起手术后期心功能恢复不良,甚至心功能进行性恶化、死亡,降低长期生存率.既往研究认为,瓣膜置换术后FTR将不同程度减轻;但观察发现瓣膜置换术后部分患者FTR未能达到术前所期望的疗效,术后远期出现FTR或FTR进行性加重.近年对FTR采取积极的三尖瓣成形术手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中、远期复发情况.目前影响FTR的残留、逆转或加重的因素较多,尚无定论.【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23【总页数】3页(P3974-3976)【关键词】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机制;复发【作者】梁柱【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广东湛江524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53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又称继发性三尖瓣反流,其形成原因多为左心瓣膜病变或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室扩大,三尖瓣环扩大和(或)瓣叶对合不佳,而瓣叶、瓣下结构(键索和乳头肌)形态学上基本正常。
2021年三尖瓣反流的介入治疗进展(全文)一、前言三尖瓣(tricuspid valve,TV)也称为右房室瓣,由前瓣、后瓣与隔瓣组成。
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一般由左侧心脏疾病引起,当出现左房压增高和/或肺动脉高压时,引起右心室肥大、TV 扩张,瓣叶对合不良,最终导致TR。
此疾病临床以功能性TR(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多见,占所有TR的80%-85%,目前针对此疾病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本文从FTR的介入治疗做一综述。
二、FTR的介入治疗目前经导管TR治疗主要应用于无法手术或手术存在高风险的患者,特别是左侧心脏瓣膜术后发生TR的患者[1]。
重度FTR的治疗策略是瓣膜修复,或者对药物治疗无效的TR进行瓣膜置换,对于伴有心衰的患者,优先选择瓣膜修复[2]。
(一)治疗指征研究证明[3-6],二尖瓣修复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增加,肺动脉压力下降,右心室与三尖瓣环缩小,TR得到改善,且TR改善程度与肺动脉压力下降程度呈正相关。
但若同时对二尖瓣和TV进行手术则具有更高的死亡率。
但也有学者认为[6],单纯对二尖瓣干预,忽略TR情况,此策略仅能暂时使术后的TR改善,无法保证TR改善能长期维持。
也有学者认为[7-9],在TR出现临床症状之前,三尖瓣环已有扩张等结构改变,所以,二尖瓣手术后,轻中度TR仍会继续存在,并且TR 逐渐加重,中重度TR是长期死亡率的预测因子。
所以,对左心瓣膜疾病的患者进行手术的同时,应积极对TV进行手术。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以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脏瓣膜病治疗指南提出[6,10],二尖瓣手术中应同时对重度TR(Ⅰ级推荐)、轻中度TR伴TV环扩大(Ⅱa级推荐)或进展性右室扩大(Ⅱ级推荐)的患者进行TV 修复。
另外,右心室功能是决定重度TR能否手术的重要因素,其与术后长期死亡率密切相关,患者是否存在右心室功能衰竭不仅影响腔静脉瓣植入术的预后,对三尖瓣原位置换术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11]。
三尖瓣反流临床介入治疗新进展作者:党国琴苏新胡源崔芬芬李元敏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2年第01期关键词:三尖瓣反流;介入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654.2 文献标志码:A三尖瓣(tricuspid valve,TV)更容易出现功能障碍,而且超声技术难以准确评估、反映三尖瓣功能的相关数据少,是临床上最具挑战的瓣膜[1]。
三尖瓣病变包括三尖瓣反流及三尖瓣狭窄,三尖瓣狭窄较为罕见,主要的病因是风湿热,常伴关闭不全、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损害等,其他少见病因有类癌瘤、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及右心房肿瘤等。
而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是一种常见的瓣膜病[2],可由左心衰竭导致的心肌或瓣膜损伤引起,也可由右心室容积和压力超负荷,或心腔扩张引起[3]。
按病理变化结果三尖瓣病变可分为三尖瓣闭锁、关闭不全、下移畸形等。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重度三尖瓣反流与死亡率增加相关[4],然而,最佳治疗时机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或介入技术仍有待阐明。
1三尖瓣反流的分类及评估方法1.1三尖瓣反流的分类及机制TR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种,以前者多见[2],占三尖瓣反流发病率的85%至90%[5]。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多见于左心疾病和左心房压力升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其他原因(慢性肺部疾病、肺栓塞、房间隔缺损和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导致的肺动脉高压、任何原因的右心功能不全(心肌疾病、右心室缺如或梗死、特发性三尖瓣环扩张、先天性三尖瓣无挡畸形)等。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unctiona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有两种机制:无显著肺动脉高压的FTR 患者存在明显的环状扩张[6],而有肺动脉高压的FTR与瓣膜栓系密切相关[5,7]。
非功能性三尖瓣反流通常发生于三尖瓣瓣叶、腱索、乳头肌或瓣环受损时,多与三尖瓣瓣叶或腱索结构缺陷有关[8],不依赖右室功能障碍或肺动脉高压。
引起非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因素主要包括风湿性和粘液瘤、获得性和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心内膜炎、肉瘤、起搏器、钝挫伤、心脏肿瘤、心房颤动和先天性畸形(包括Eb⁃stein畸形)等[2]。
・综述・左心瓣膜手术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进展张飞 黄磊DOI:10畅3877/cma.j.issn.1674唱0785.2013.04.119基金项目: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立项课题(2010C60)作者单位:518052 广东深圳,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心胸外科通讯作者:张飞,Email:fei.zhang263@yahoo.com.cn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tricuspidregurgitation,TR)的形成原因多为左心瓣膜病变或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室扩大、功能不全和三尖瓣环扩张,从而出现关闭不全,三尖瓣本身没有器质性病变。
重度TR如不经治疗会逐渐恶化,导致症状加重,全心衰,甚至死亡[1]。
合并左心系统病变的TR,其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
压力与容量超负荷是其发生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
结构变化如三尖瓣瓣环扩大,瓣叶牵拉和右心室重构加剧随着TR加重而出现。
与晚期发生TR可能性最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长女性,巨大左心房,房颤,右心腔的扩大,较高的肺动脉收缩压,二尖瓣疾病从发生到手术时间过长,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缺血性心脏病和人工瓣膜失功。
TR可能出现在二尖瓣手术后10年或更长时间。
根据功能性TR的发病机制的不同,以及三尖瓣病变分级、三尖瓣不同成形方法的特点,多可采用外科手术予以矫治。
超声心动图包括三维超声技术对于TR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是非常重要的,适宜的手术技术和手术时机尚需进一步明确。
一、功能性TR发病机制在功能性TR的发病机制中,三尖瓣瓣环扩大和三尖瓣叶牵拉(三尖瓣叶顶点移位)是其病理生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参数,这两个现象打破了三尖瓣装置中三尖瓣叶尺寸,瓣口面积和空间位置之间的平衡,最终导致三尖瓣叶闭合不良和TR的发生[2]。
这两种因素影响TR发展的程度尚存争议。
1.三尖瓣环扩大与功能性TR:可由多种病理生理因素引起,包括来源于心肌或瓣膜因素导致的左心衰,右心室压力、容量超负荷和心脏各心腔的扩大。
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进展发表时间:2013-07-31T15:46:24.0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李富骊韦成信(通讯作者)曹健斌[导读] Ebstein畸形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反流,在患者的一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出现临床症状而需要外科干预。
李富骊韦成信(通讯作者)曹健斌(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广西柳州 545006)【中图分类号】R542.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2-0401-02三尖瓣关闭不全在我国心脏瓣膜病为常见疾病,有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
功能性较为常见,凡有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高压性心脏病,均可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1],此类三尖瓣关闭不全多可通过三尖瓣成形术获得改善[2],器质性三尖瓣关闭不全除少数先天性或因外伤、心内膜炎、等绝大多数是风湿性心瓣膜炎的结果。
现在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心脏外科医生的重视,以下就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指征及手术方式等进行综述。
1 诊断及手术治疗指证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三尖瓣的病变,根据反流射血的最大面积占右心房面积的多少来决定,如果占右心房面积的1/3为轻度关闭不全,占2/3为中度关闭不全,>2/3为重度关闭不全。
1.1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这种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常继发于左心系统病变的肺动脉高压、三尖瓣环扩张,由于三尖瓣手术技术相对简单以及难以预测矫正左心病变后三尖瓣功能的恢复,建议在行左心瓣膜手术的同时积极行三尖瓣成形术。
病例随访发现即使首次手术三尖瓣无反流或者轻度反流,也有30%-35%的病例术后发生三尖瓣轻到重度反流。
2008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和欧洲心脏病协会 (ESC)治疗指南的补充指南主张即使轻的三尖瓣关闭不全但伴有明显三尖瓣环扩张也应考虑在左心瓣膜术同期预防性处理三尖瓣环,以避免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复发或加重。
1.2 孤立的三尖瓣关闭不全当药物治疗难以消除症状时,需要考虑外科手术,通常这些患者都有难治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有选择地对这些患者进行三尖瓣置换可以改善向前血流,明显改善这些患者的体循环淤血症状。
继发于左心瓣膜病的功能性三尖瓣返流评估及外科治疗现状摘要】功能性三尖瓣返流(FTR)主要是指继发于左心瓣膜病。
目前,同期处理FTR已成共识,然而,FTR的评估标准及手术指征尚统一标准。
【关键词】功能性三尖瓣返流;左心瓣膜病;手术指征【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009-02Secondary to left heart valvular disease of the functional evaluation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tricuspid regurgitationJiang Zhenwei. Zunyi medical college, Guizhou Zunyi, 563000, China; To kang. Guizhou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cardiac surgery, Guizhou Guiyang, 550000, China 【Abstract 】 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FTR) is mainly refers to secondary to left heart valve disease. At present, the same processing FTR has become a consensus, however, FTR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surgical indications is unified.【 Key words 】 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Left cardiac valve disease; Surgical indications功能性三尖瓣返流(FTR)主要是指继发于左心瓣膜病,由于各种因素如:三尖瓣瓣环扩大、肺动脉高压形成等导致三尖瓣瓣叶对合不良,三尖瓣装置无器质性病变的三尖瓣返流。
国产瓣膜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返流的近中期效果观察蔡小碧;李明亮;陈雪松;莫桂熙;程可洛【摘要】目的评价国产瓣膜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返流(FTR)的治疗效果。
方法应用国产佰仁思瓣膜“C”形人工瓣环手术治疗合并FTR的心脏疾病135例,全部病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明确三尖瓣返流(TR)程度、测量各心腔径向数值、三尖瓣瓣环直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肺动脉压力及心脏射血分数(EF%值)、心室收缩缩短分数(FS%值)等指标。
体外循环转流前经食道超声(TEE)详细确定三尖瓣的瓣环直径、对合高度、返流位置、返流面积,仔细识别判断三尖瓣环的径线,判别TR 机制,初步形成三尖瓣成形修复计划及选用瓣环的大小,处理完左心瓣膜或房间隔缺损后进行三尖瓣环成形术。
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因三尖瓣不良事件的再次手术。
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1年随访,经胸超声测量三尖瓣返流量4例轻度TR,无发生严重的TR。
左心房及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三尖瓣瓣环舒张期末内径、三尖瓣瓣环收缩期末内径与术前比较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三尖瓣返流的发生情况明显减少,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随访期间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P<0.01)。
结论应用国产瓣膜“C”形软环可有效纠正FTR,防止术后残余返流或再次出现严重TR,近中期效果满意。
【期刊名称】《广东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4页(P193-196)【关键词】三尖瓣;功能性三尖瓣返流;三尖瓣环成形术;“C”形瓣膜成形环【作者】蔡小碧;李明亮;陈雪松;莫桂熙;程可洛【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2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常见于左心病变,多由肺动脉高压、房颤等导致的继发性三尖瓣瓣环扩张引起,目前多数学者主张进行左心手术同期进行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但目前临床上对于采取哪种手术方法能达到最佳的三尖瓣修复效果仍存在较大争议。
[摘要] 左心瓣膜疾病常常会导致三尖瓣反流,若是处理时机不当,三尖瓣反流逐渐加重,进而影响右心功能,导致右心衰竭,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但由于三尖瓣反流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针对左心瓣膜手术患者三尖瓣反流的处理时机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规范和标准。
该文对左心瓣膜疾病伴发三尖瓣反流的病理机制、超声诊断,以及左心瓣膜手术患者三尖瓣反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等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为降低左心瓣膜手术患者三尖瓣反流发生率及优化左心瓣膜手术患者三尖瓣反流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左心瓣膜疾病;三尖瓣反流;手术时机[中图分类号] R65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577-7402(2019)05-0446-04[DOI] 10.11855/j.issn.0577-7402.2019.05.15Progress of treatment criteria for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left heart valve surgeryLIU Bing 1,2, JIANG Sheng-li 2*1Medical School of Chinese PLA, Beijing 100853, China2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he First Medical Center of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jiangsl301@[Abstract] Left heart valve disease may often lead to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If not treated at appropriate timing,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will be gradually aggravated to impair the function of right heart and cause right heart failure, which would exert a great impact on the prognosis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As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is affect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the surgical indications of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eft heart valve surgeries have not yet reached a unified specifications and standards. The authors reviewed in present paper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 ultrasonic diagnosis, 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patterns of the left heart valve disease accompanied with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and optimizing the treatmen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eft heart valve surgery.[Key words] left heart valve disease;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operational timing左心瓣膜手术患者并发三尖瓣反流处理时机的研究进展刘冰,姜胜利[作者简介] 刘冰,硕士研究生。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临床研究进展王刚;冯天元【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杂志》【年(卷),期】2017(22)6【摘要】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是指在无明显的心肌及三尖瓣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继发因素引起的三尖瓣反流.它普遍存在于健康人群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由于FTR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症状,常继发左心瓣膜病或左心功能不全等,且少量的三尖瓣反流常被误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的研究指出,即使是微量和轻度的三尖瓣反流,也对原发疾病的远期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对FTR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临床研究提供些许参考.%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FTR) is defined as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due to other secondary factors in the absence of significant myocardium and tricuspid valve lesion. This is common in healthy people and patients with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FTR may not present obvious symptoms for a long time. Mild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is often mistaken for a normal phenomenon, did not cause enough attention. Recently studies showed that even trace and mild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long-term prognosis of primary disease. Therefore,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clinical studies of FT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work.【总页数】4页(P460-463)【作者】王刚;冯天元【作者单位】311100 杭州,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311100 杭州,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研究进展 [J], 黄景彬;林英忠;李香伟;龚拯2.自体心包三尖瓣环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临床观察 [J], 张文龙;郭兰敏;朱梅;梁皓;李德才;袁贵道;范全心3.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研究进展 [J], 梁丽明;陈同4.二尖瓣及三尖瓣成形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效果 [J], 王国锋;张建卿;汪高磊;陈国锋5.三尖瓣瓣环成形术后三尖瓣反流复发或残余功能性反流的决定因素 [J], Fukuda S.;Gillinov A.M.;McCarthy P.M.;T. Shiota;刘相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尖瓣病变外科术后三尖瓣反流原因及处理指征的研究进展孙虹;王吴刚;王志斌
【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8(10)1
【摘要】三尖瓣反流(TR)是常见的瓣膜疾病,22%-53%的二尖瓣或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病变可伴TR,以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多见.FTR多继发于左心瓣膜疾患,是二尖瓣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既往研究认为,二尖瓣置换术后TR会有不同程度减轻;而近年观察发现,近50%术前不存在TR的患者二尖瓣外科术后出现不同程度TR,一些术前较轻的TR患者,术后TR反而渐进性加重;因此,正确认识二尖瓣术后TR的原因,可以帮助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远期预后.【总页数】3页(P123-124,128)
【作者】孙虹;王吴刚;王志斌
【作者单位】266001 青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脏超声科;266001 青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脏超声科;266001 青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脏超声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左心瓣膜病伴三尖瓣反流的临床评价、手术指征及治疗 [J], 朱鹏;杨谦
2.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二尖瓣病变患者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程度与瓣叶对合不良的关系 [J], 钟玥;白文娟;唐红;饶莉
3.二尖瓣外科术后晚期三尖瓣反流发病机制的探讨 [J], 程显声
4.以三尖瓣瓣环径结合体表面积作为三尖瓣成形手术指征有效性的初步临床观察[J], 马小五;张平洋;张幼祥
5.左心瓣膜手术患者并发三尖瓣反流处理时机的研究进展 [J], 刘冰;姜胜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摘要背景:心房颤动是指心房的正常而有规律的舒缩活动消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常见的心率失常之一。
三尖瓣反流通常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两种,器质性的三尖瓣反流通常是由于瓣膜的先天性或后天性病变导致三尖瓣结构上的改变所引起的反流,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指的是在三尖瓣膜在无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由于心房心室的扩大、功能障碍引起了瓣膜的对合障碍的反流。
心房颤动已被认为是三反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这种功能性三反在过去常常被忽略,因为它被认为与其他病理问题如左心瓣膜病有关,在纠正原发问题后可以改进。
最近的多项研究表明,尽管对左侧瓣膜进行了适当的修复,三反仍然可能会发生,而功能性三反可能是不良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回顾性分析设计原则,观察心房颤动患者中不同程度三尖瓣反流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心脏超声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哪些临床基本资料以及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房颤患者的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程度相关。
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对患者进行预判,为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提供临床数据及参考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心电图诊断为房颤的88例患者。
全部患者根据三尖瓣反流程度分为:轻度反流组44例,中度反流组22例,重度反流组22例。
排除标准:(1)瓣膜疾病或瓣膜手术后(2)右心室功能障碍(3)LVEF<50%(4)先天性心脏病(5)原发性肺动脉高压(6)弥漫性肺实质疾病(7)各种结缔组织疾病(8)房颤但不伴三反患者。
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参数,根据瓣膜反流程度进行分组,对不同组间的临床参数和心超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88例房颤患者中,临床资料参数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差异是显著的。
首先,患者的年龄与症状轻度,中度和重度之间存在差异(P<0.05)。
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三反的程度越重。
其次,年限在各组间也有差异,重度组表现为更长的房颤年限(P<0.05)。
三尖瓣返流手术治疗研究报告引言:三尖瓣返流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病症,其特点是三尖瓣关闭不完全,导致血液从右心房流回右心室,引起血液回流现象。
这种病症严重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功能,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虽然存在药物治疗的方法,但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有效且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三尖瓣返流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和效果评估。
一、手术治疗方法1. 开胸手术开胸手术是传统的三尖瓣返流手术治疗方法之一。
该手术需要切开胸骨,将患者心脏暂时停搏,然后进行修复或置换三尖瓣。
开胸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但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长。
2. 经胸腔镜手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经胸腔镜手术逐渐应用于三尖瓣返流的治疗。
该手术通过小切口插入胸腔镜,观察和操作患者的心脏。
相比开胸手术,经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但对心脏结构的操作难度较高。
二、手术治疗效果评估1. 临床症状改善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得到明显改善。
比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
2. 心功能改善三尖瓣返流严重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功能,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
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手术后三尖瓣的关闭功能得到恢复,心脏泵血能力得到提高。
3. 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而手术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1. 术前准备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评估,确保患者适合手术治疗。
同时,临床医生需要告知患者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2.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
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心脏功能,遵守医生的嘱咐进行恢复锻炼,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手术效果。
结论:三尖瓣返流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然而,手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注意事项,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协商决策。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完善手术技术和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三尖瓣环成形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245例总结周睿;徐方杰;陈佩莉;徐志伟【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09(024)001【摘要】目的:对比DeVegar成形术与使用成形环三尖瓣环成形方法在治疗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中的有效性.方法:自2003-01至2006-01,对245例中度至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施行了三尖瓣环成形手术.其中,115例施行了De-Vegar成形术(DeVegar成形组),130例使用了三尖瓣成形环(成形环组).成形环组选用的成形环包括:Sovering成形环(n=37)、Carpentier-Edwards Classic成形环(n=41)及Edwards MC3成形环(n=52).结果:245例患者围手术期共死亡8名,死亡率3.3%.随访期末,DeVegar成形组与成形环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Vegar成形组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为21.3%(23/108);成形环组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为12.7%(15/11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治疗中,使用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具有更良好的中期疗效.【总页数】4页(P52-55)【作者】周睿;徐方杰;陈佩莉;徐志伟【作者单位】200030,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200030,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200030,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胸心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人工瓣环成形术对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治疗效果观察 [J], 张锐;王湘;杨晓涵;于洪涛;李刚;杨建安2.自体心包三尖瓣环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临床观察 [J], 张文龙;郭兰敏;朱梅;梁皓;李德才;袁贵道;范全心3.自体心包与人工瓣环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比较 [J], 廖成全;姜月平;黄淼龙;陈翀4.可调节式自体心包软环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早中期疗效评价 [J], 钟永泷;龙小毛;贺榜福;林辉;蒋伟5.同期MC3三尖瓣成形环植入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疗效分析 [J], 王桂亮;蔡国华;亓峰;刁力为;孙振东;刘石健骢;张庆华;崔昭庆;吴乃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尖瓣返流的诊治进展
张道全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4(010)006
【摘要】三尖瓣返流的诊治进展解放军第59中心医院心胸外科(661000)张道全三尖瓣返流(Tricuspidregurgitation,TR)是指心室收缩期,右室的血液经关闭不全的三尖瓣口返流入右房所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虽然许多原因,如心内膜炎、心脏肿瘤、心...
【总页数】3页(P566-568)
【作者】张道全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53
【相关文献】
1.第九届全国儿科学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新技术学术会议暨儿科学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新技术全国学习班通知 [J],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治新进展——房建珍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治新进展 [J], 房建珍;毕丽岩
3.第七届全国儿科学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新技术学术会议暨儿科学诊治技术新进展全国学习班通知 [J],
4.“晶状体疾病的诊治及进展”与“眼表疾病的诊治及进展”学习班通知 [J], 陆
萍
5.“晶状体疾病的诊治及进展”与“眼表疾病的诊治及进展”学习班通知 [J], 陆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逆转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超声研究董桂英;宁曼;张建强;刘心遥;董建增【摘要】目的研究导管射频消融术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及逆转右心重构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632例非瓣膜病性房颤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于手术前(72 h内)进行二维超声心动检查,将伴有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例),于手术后3个月及6个月复查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数据,从而评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对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及逆转右心重构的作用.结果导管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和6个月右心房上下径[(54.13±6.06)mm比(49.72±5.96)mm,P=0.001;(54.13±6.06)mm比(48.37±5.53)mm,P=0.001]、右心房左右径[(39.29±6.38)mm比(35.09±3.15)mm,P=-0.023;(39.29±6.38)mm比(33.86±2.97)mm,P=0.014]、右心室基底部横径[(34.65±4.51)mm比(32.58±3.93)mm,P=0.033;(34.65±4.51)mm比(31.40±3.59)mm,P=0.043]、三尖瓣反流面积[(7.30±1.37)mm2比(3.18±2.10)mm2,P=0.001;(7.30±1.37)mm2比(1.52±1.92)mm2,P=0.001]均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以改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程度,逆转右心重构,疗效确切.【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14(012)002【总页数】5页(P121-124,192)【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功能性三尖瓣反流;超声心动图【作者】董桂英;宁曼;张建强;刘心遥;董建增【作者单位】100074 北京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ICU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二病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二病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二病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二病房【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5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的现象较为常见[1-3]。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研究进展作者:梁丽明陈同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02期【摘要】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按发生机制分为器质性三尖瓣反流(organic tricuspid regurgitation,OTR)和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
FTR发生的原因、FTR与左心瓣膜病的关系、外科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效果评价都还存在不同的观点。
本文就FTR的发病机理、诊断进展、外科手术时机及方案选择的新观念做一综述。
【关键词】三尖瓣反流;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三尖瓣成形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2.106FTR是造成TR最常见的原因,多数FTR继发于左心瓣膜疾病,有研究表明30%的FTR 与左心疾病有关,左心瓣膜手术同时对FTR的干预与术后远期生存率和死亡率直接相关。
近年来FTR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重视,成为外科领域研究的焦点。
1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形成的原因1.1 风湿活动的进展左心瓣膜置换或成形术只纠正了瓣膜的病理改变,并没有阻止风湿活动的进展。
Dreyfus等[1]报道风湿性病变在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出现TR的患者中占 11%,国内一组报道显示风湿病进展约占远期三尖瓣反流患者的25%。
Antunes等[2]指出三尖瓣风湿性受累后围绕三尖瓣瓣环的心肌结构发生收缩性改变是导致三尖瓣反流的病理基础。
反复风湿活动累及心肌,使心肌发生纤维化改变,致右室功能不全加重而引起TR。
梅举等研究认为,风湿性病变可累及心肌,使心肌呈纤维化改变,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全加重引起TR。
1.2 心房纤维性颤动二尖瓣或双瓣病变患者常合并心房纤颤,房颤时心房机械活动紊乱,失去主动、规律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血液动力学改变,在心房内形成涡流,出现血流淤滞造成心房扩大, 最终可导致三尖瓣瓣环扩大而继发FTR。
Kim等[3]研究发现,术前为窦性心律和术后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术后远期FTR加剧比例远低于房颤者,证实房颤是FTR的独立危险因素。
1.3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是引起FTR的传统观念,长期持续的肺循环高压,造成右室负荷增加,进一步使右心室几何构型由原近椭球形向近球形改变,并引起三尖瓣瓣环扩大进而发生FTR。
但近年一些作者对传统观念提出疑问。
Skudicky等[4]使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压,发现肺动脉压与FTR 程度并非线性关系。
Matsuyama等[5]研究发现,在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中,术前有肺动脉高压组患者术后远期仅有13%出现FTR,而无肺动脉高压组患者术后反而17%出现FTR,故认为术前肺动脉高压并不是术后远期FTR的危险因素。
Colombo 等[6]研究发现二尖瓣病变继发FTR或二尖瓣术后出现的FTR,肺动脉高压并不是FTR的预测因子,FTR严重程度与肺动脉压力高低无直接关系。
1.4 右心功能不全 Kaul等[7]对86例进行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出现TR的患者进行研究后认为,术前右心室扩大及右心室功能不全是术后TR复发和进展的危险因素。
Kim等[3]应用超声心动图研究75例FTR患者的右心室偏心指数及球形指数,提出右心室几何形态的改变及三尖瓣环径与FTR密切相关。
持续的肺动脉高压可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和右室心肌重构,进而使三尖瓣环扩大,乳头肌移位三尖瓣瓣叶受到牵拉,最终构成TR。
而TR又进一步加剧右室扩张,加重右心室功能不全,使三尖瓣环受到牵拉而扩张形成恶性循环。
Porter等[8]研究认为,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几何构型改变,从而妨碍右心室游离壁朝向室间隔的风箱样运动,导致右心室功能下降,进而逐渐出现TR。
随着TR的逐渐增加,右心室逐渐扩大,右心功能也越来越差,造成右心室舒张压增加、室间隔移向左室,使左室受压,从而限制了左室充盈,导致左室舒张压和肺动脉压增高,形成恶性循环,Antunes等[9]把上述现象叫做“限制扩张综合征”。
Kaul等[7]报道了86例风湿性心脏二尖瓣置换术后伴中度TR的患者。
在随访中发现重度肺动脉高压[(78±14) mm Hg]患者与非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41±6)mm Hg]患者相比反而有更好的心功能,更高的存活率。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非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可能心功能更差,FTR是右心功能不全的一种表现,因此FTR是提示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1.5 左室功能不全 Matsunaga等[10]研究认为,左室功能不全会影响FTR治疗的远期效果。
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常伴左室几何构型的改变,这种改变通过室间隔、心室间交错的肌纤维及心包直接引起右心室构型及功能改变,也可通过影响肺动脉压而间接影响右心功能。
weber等[11]在实验中证实,左心室几何构型变化与右心室压力相关,左心室形态改变时右心室也受其影响发生构型改变,并最终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全,并且心包完整时心室间的相互影响无论在舒张期或收缩期都更加明显。
左右心通过肺循环、体循环相互联系起来形成循环回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左心功能不全可以影响右心功能,从而导致FTR。
同样左心室功能不全可致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并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影响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导致FTR进展。
所以左心功能不全是造成FTR的重要因素之一。
1.6 人工瓣膜对FTR的影响研究表明,左心机械瓣置换术后人工瓣跨瓣压差明显高于自然瓣膜,持续的影响诱发病变,左房压力升高及房颤与术后三尖瓣反流加重或继发相关[12]。
虽然历经第一二代瓣膜后,第三代中心血流的双叶机械瓣与过去的机械瓣相比,血流动力学更好,而且降低了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但各种人工瓣膜均没有达到完全符合生理的程度。
近年来出现了机械三叶瓣,其跨瓣压差远小于双叶瓣,而且血流动力学表现优于双叶瓣,可能成为未来机械瓣的发展方向。
更小的跨瓣压差,更好的血流动力学,可能更有利于改善心功能,从而阻止或延缓FTR的进展。
此外硬质的机械瓣环对心室的收缩及舒张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还缺乏相关临床研究,有待进一步证实。
2 FTR的诊断学进展二维超声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但常规的二维超声技术很难准确评估右心室的容量和功能。
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从血流动力学角度评价右心功能,可避免对右心室形态几何假设引起的误差。
组织多普勒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评价右心室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传统的多普勒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创、定量分析室壁运动的新技术。
心肌功能指数[13](Tei指数)是近年由日本学者提出的评价心功能的新方法。
右室Tei指数的测量:右室Tei指数=(右室等容收缩时间IRT+等容舒张时间ICT)/右室射血时间ET。
它可用脉冲多普勒频谱和组织多普勒频谱两种方法测得,且两者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研究表明Tei指数越大三尖瓣反流越严重,Tei指数越大右室功能损伤也越严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室容积不受心室几何形态限制,主要优点是容量分析不再基于假设的几何形态,从心室整体采集数据,在定量心腔容积和评价心功能上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具优势。
心脏多层螺旋CT扫描及心脏核磁共振成像(CMRI)对右心衰竭的诊断较准确,其可提供右心室的形态、功能及组织特点等参数,且重复性较超声心动图更佳,尤其是其能反映右心室复杂的几何结构。
3 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案的选择临床上许多重度TR患者被推荐外科手术时已经发生右心衰,心功能差,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机,这是TR手术治疗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
传统的三尖瓣成形术如Kay成形、DeVega及改良DeVega成形近年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其远期效果并不理想,已经逐渐被淘汰。
TR手术指征的问题,以往认为左心瓣膜术后TR会逐渐好转并不需要处理的观念已经过时,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2006版ACC/AHA和ESC指南,指南中均把二尖瓣病变伴重度TR 的患者二尖瓣手术同时行三尖瓣环成形作为I类推荐。
ESC把三尖瓣环直径≥40 mm的中度TR 作为IIa类推荐,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出现TR临床症状但没有严重的左心衰、右心衰、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也作为三尖瓣环成形IIa类推荐的对象。
而ACC/AHA把二尖瓣置换术后伴有肺动脉高压和三尖瓣环扩张的轻-中度TR作为IIb类推荐。
目前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和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更多推荐的是人工瓣环成形术。
尤其是严重的三尖瓣反流伴有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阻力增高的患者,研究表明三尖瓣环成形远期效果良好。
目前常用的是Cosgrove-Edwards成形环,是一种C形的三维弹性软环,其优点是三维空间设计能最大限度贴合患者的解剖形态,减少缝线的张力,能更准确地瓣膜重塑,植入后有效保存了三尖瓣环的生理形态和活动,又可消除因缝合隔瓣环所引起的传导组织损伤[14]。
在大多数病例中,人工瓣环成形是目前最好的治疗FTR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生存率、阻止远期TR和心衰的发生。
研究发现,轻度FTR保守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中-重度三尖瓣反流积极行人工瓣环成形术远期效果良好。
对于瓣膜损伤、瓣叶脱垂以及扩张性心肌病瓣膜损害较复杂的患者可行“Edge-to-Edge或Clover”结合人工瓣环成形进行功能矫正也可获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对于瓣膜本身病变比较严重,成形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行三尖瓣置换(TVR),此类患者多存在严重的右心功能不全,往往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病情复杂,围手术期处理难度大,手术死亡率较高。
国外文献报道三尖瓣置换住院病死率高达10%~54%[15]。
因此,对三尖瓣置换的手术适应证应采取慎重态度。
在TVR中人工瓣种类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有的推荐生物瓣,有的推荐机械瓣,也有分析认为两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16]。
目前国内多数学者认为生物瓣优于机械瓣。
Rizzoli等[17]对1160例三尖瓣置换的病例研究,其中生物瓣646例,机械瓣514例,发现生物瓣和机械瓣的近、远期生存率以及需要再次手术的病例并没有统计学差异。
正因为两者相比没有一种比另一种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所以临床上可以依据具体情况适当选择瓣膜的种类。
已经左心机械瓣置换的患者一般认为三尖瓣宜植入机械瓣;相对年龄轻的患者考虑到生物瓣的使用寿命也宜植入机械瓣。
由于机械瓣有潜在的抗凝相关的出血风险及机械瓣跨瓣压差问题,除上述情况以外一般临床上多倾向于使用生物瓣。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存在较大困难和风险,因此对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再发严重FTR的患者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笔者认为,FTR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可称之为“功能性三闭综合征”。
现有的研究尚不能全面地说明其原因,尤其是神经内分泌机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尚未被充分揭示。
忽视FTR的本质原因认为左心瓣膜术后FTR会逐渐好转的观念已经被取代,同样忽视FTR发生的本质原因一味追求外科手术显然也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