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4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演讲的背景,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划分文章层次。
2.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重要词句,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并会学习运用这种语言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体悟马丁路德.金那种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远大理想,并为理想献身的奋斗精神。
二、课前预习案:1、背景介绍: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掳掠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持续了大约400余年。
直到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地下。
南北战争以后,当时的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隶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自由。
但100多年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挣扎在社会的低层,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
在南方的诸多州,黑人不能在白人开的餐馆就餐,许多公共场所挂着“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车上黑人也只能坐在后车厢,车的中部虽然允许黑人坐,但有白人上车,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发起了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
2、作者介绍:马丁路德.金(1929-1968),牧师,美国战后民权运动领袖。
1929年 1月15日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一牧师家中,先后就读于莫尔豪斯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1955年在波士顿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德克斯特街教堂牧师。
1955 ~1956 年,他胜利领导了该市黑人抵制公共汽车公司种族歧视的罢乘运动,成为民权运动黑人领袖。
1957年创建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并被选为主席,积极参加和领导了“静坐”运动、“自由乘客”运动及著名的伯明翰游行示威(见美国民权运动)。
《我们的梦想》导学案导学目标:1. 理解《我们的梦想》这篇文章的主题和核心内容;2. 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提高词汇量;3.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4. 能够进行文章的分析和总结,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看一段与梦想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梦想的思考和讨论。
2.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梦想?为什么我们要有梦想?你有什么梦想?二、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阅读《我们的梦想》这篇文章,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内容。
2. 学生可以标注重点词汇和短语,帮助理解文章。
3.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做简单的笔记,帮助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
三、讨论与交流(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梦想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对梦想的看法。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与同砚进行交流和讨论。
3.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应该如何坚持梦想?四、思考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可以就以下问题展开思考:你有什么梦想?你为实现梦想做了哪些尽力?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困难的?2. 学生可以总结文章中的观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评判。
五、作业安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的短文,包括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为实现梦想做了哪些尽力,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克服困难等内容。
2. 要求学生选择一篇关于梦想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导学案总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我们的梦想》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还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梦想的重要性和实现梦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进修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不息追求自己的梦想,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12《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马丁·路德·金在文中所表述的和平斗争主张。
2.感受作者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3.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4.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宏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辞。
【学习重点】
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宏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辞。
【自主学习】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解释词语。
祈祷
..()枷.锁()萎.缩()缔.造者()..()镣铐
履.行()戳.子()侈.谈()拯.救()磐.石()
心急如焚.()崭.新()蜕.变()赎.罪()匿.迹()
骇.人听闻(): 息息相关: 气壮山河: 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 大失所望: 公之于众: 侈谈: 蜕变: 无济于事: 摇摇欲坠真谛.():
不言而喻: 手足之情: 2、通读这篇演讲辞,查阅资料和结合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演讲对象: 时间: 地点:
场合: 涉及内容: 演讲目的:
【合作探究】
1、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那么,作者的梦想是什么?给每一段标上序号,然后勾画出
含有“梦想”字样的句子?大声的朗读出来,体会、归纳。
2、为什么要实现梦想?这一梦想针对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从原文中勾画出相应的段落
3、怎样实现梦想?从原文中找的相应的段落,勾画批注。
4、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5、哪些地方运用的排比手法?找出来试着演讲一下,体会运用排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学低年级读本第4讲第一课《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梦想的含义,感受梦想的重要性。
2.体会梦想不分大小,明确只要能为国家作贡献都值得尊重。
3.学习在通往梦想的路上要敢于有梦勇于圆梦、勤于追梦的奋斗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梦想的含义,感受梦想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学习敢于有梦、勇于圆梦、勤于追梦的奋斗精神。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图文分析能力,特别是对图片资料很感兴趣。
同时,学生也初步具有自己的梦想,学生对“梦想”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
但学生对梦想的重要性、追梦及圆梦精神不理解,这需要教师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去启发学生。
四、教学方法:通过对视频、图片等资料的探究、分析、讨论,借助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认识梦想及追梦、圆梦精神。
五、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准备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1.师出示名言:“梦想,是一个目标,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原动力,是让自己开心的原因。
”“梦想是人们与生俱来的重要宝物之一,它等待你的珍视和实践。
”学生齐读。
师提出问题:这两句名言说明了什么呢?2.生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梦想,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什么是梦想呢?同学们有哪些梦想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学习关于梦想的课题:我有一个梦想环节二:活动探究(一)活动一:交流梦想,体会重要。
1.师出示问题:说一说你有哪些梦想?(1)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我的梦想是……(2)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为很多人治病。
我想和小伙伴一起发明新式宇宙飞船,去火星旅行。
我想设计一种遮风挡雨的设备,让人们在田里干活不那么辛苦。
我的梦想是当老师,就像我们的老师那样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军人,保卫祖国。
……(3)生分组交流,谈感受。
(4)师总结:大家梦想真多,也很伟大。
这些梦想将伴随着我们一路成长。
那么,梦想对我们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呢?2.读名言,体会梦想的重要性。
《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导学案(附答案)【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与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与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与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讲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考虑,作出判断。
【学习目标】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重点难点】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体悟马丁路德。
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补充链接】1、作者介绍:1929年,马丁·路德&midd ot;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
美国牧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马丁·路德·金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奖获得者。
(1964年获诺贝尔与平奖)她的生日也被确定为全国假日。
她不但成为本国良知的代表,也成为世界良知的代表。
她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她的思想与典范不但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人类、2、写作背景:1963年8月28日,25万人响应马丁路德金的号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行,争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权利。
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前的石阶,对群众发表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Dream)演讲,希望白人与黑人有一天可平等地生活在一起。
【自主学习】1、给下列词中加点的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出汉字。
兑( )现履( )行戳( )子侈( )谈拯( )救 pán( )石祈( )祷义愤填yīn g( )2、掌握下列词语、骇人听闻:义愤填膺:安之若素:心急如焚:摇摇欲坠:【学生疑惑】(1)(2)【问题探究】1、文章能够分为三个部分,请您认真阅读并写出三个部分的大意。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并理解“梦想”的含义、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梦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追求梦想的意识和动力。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梦想实现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老师出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猜测“梦想”一词的含义。
2. 以问题形式向学生提问:“你们有什么梦想?你们认为什么是梦想?”师生互动,共同讨论。
Step 2 学习与探究(15分钟)1. 老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梦想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成功人士的梦想故事,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梦想的实现是需要努力和坚持的。
Step 3 分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梦想,并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围绕梦想的实现方式、困难与挑战等主题展开合作讨论。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并互相给予鼓励和建议。
Step 4 展示和总结(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梦想和讨论成果。
2. 老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并肯定学生积极的思考和表达。
Step 5 梦想行动计划(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实现梦想的具体计划和行动步骤。
2. 学生写下自己的梦想行动计划,并向全班分享自己制定的计划。
四、板书设计我有一个梦想- 梦想的定义和重要性- 梦想的实现和付出- 梦想行动计划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梦想的概念和重要性,明确实现梦想需要的努力和付出。
通过小组活动和个人的梦想计划,学生得到了实践和分享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追求梦想的积极性和动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总结环节,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鼓励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我有一个梦想》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注:本教案参考了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三第九单元《Great people & events》中的浅析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马丁·路德·金的生平和贡献;(2) 了解“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的背景和意义;(3) 学习和运用相关单词和短语。
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国际视野;(2) 让学生深刻认识和感受民主和平等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1. 预习(3mins):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所涉及的文章并对生词进行标注。
2. 导入(5mins):通过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马丁·路德·金以及了解他的生平和事迹来引出课题。
3. 阅读(10mins):让学生朗读课文并结合语境尽量连贯读,就文章的大意进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4. 语言点(10mins):老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记录下一些语言点,如词汇表达、句型构造等等。
5. 阅读理解(10mins):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记录的语言点,老师组织学生参加阅读理解活动,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音频听力(10mins):听取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录音,并让学生进行简短的听后练习,比如从演讲中找出一些关键词等等。
7. 填空练习(10mins):以演讲中的一些关键词为基础,设计填空练习,让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练习。
8. 小组讨论(15mins):根据所读文章内容和音频演讲的内容,老师将课室分成几个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就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也有机会听到其他同学的看法和不同解释。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教学参考1204 0950《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揣摩重点语段的含义及感情色彩,体会演讲词思想性与艺术性、鼓动性与形象性相结合的特点。
3、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
【学习重点】揣摩语段,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学习难点】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对非暴力抵抗主义的认识【学习步骤】预习检测:戊(wù)戌(xū)叱咤(zhà)莅(lì)临迥(jiǒng)异精悍(hàn)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酣(hān)畅蓟(jì)北自我补充:一、导语设计:提起美国,我们会神往那无与伦比的自由女神像:蓝天白云下,和平鸽在自由地飞翔;碧波绿水前,花团锦簇中,人们在自由地放飞梦想。
可是,四十多年前,这一切仅仅是汤姆大伯的小屋,他们复制着先辈佝偻的背影,他们延续着先辈痛苦的呻吟,他们生活在有如他们肤色一样的黑暗里,没有光,没有希望……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黑人,或者说是一个黑人斗士,你会保持沉默等待消亡吗?子弹可以夺走马丁的生命,可永远夺不去他的梦想!几十年,马丁的梦想不仅唤醒了美利坚,而且远涉太平洋,翻越阿尔卑斯山,把自由与民主的圣火传遍了世界各地,使一切在专制和暴政下生活的人们愤怒着他的愤怒,梦想着他的梦想。
那么,马丁的梦想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他著名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背景简介1、背景简介自从16世纪中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便开始了他们漫长而苦难的奴隶生涯。
南北战争后,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他们才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但一百多年后,种族歧视和压迫仍十分严重。
美国黑人仍挣扎在社会底层,挣扎在饥饿和贫困的边缘,遭受虐待殴打,无法享有白人同等的人格和活动自由。
2、简介: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他用华盛顿坚毅的品格,用林肯伟大的人性,作耶稣救赎的善良,用莎士比亚超凡的才情,呼唤自由风,开拓平等路。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马丁路德金的生平及思想,了解本篇演讲辞的相关背景。
2.反复诵读,品位语言,感受激情。
二、快乐自学(一)知识链接1、马丁·路德·金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其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金一生都在为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自由的权利而不懈斗争,曾三次被捕,三次被判刑。
1964年,金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1968年4月,前往田纳西州领导工人罢工时,遇刺身亡,年仅39岁。
1963年8月28日,二十五万黑人在华盛顿特区林肯纪念堂前举行盛大集会,马丁·路德·金在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
金是出色的演说家,被誉为“黑人之音”。
美国《展示》杂志将他评为近百年世界最具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
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这是美国三个纪念个人的法定假日之一,另外两个是纪念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日,和纪念前总统林肯和华盛顿的总统节。
)1987年,马丁·路德·金的诞生日亦被联合国定为纪念日。
2、林肯·A林肯·A(1861~1865),1860年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曾多次被评价为最伟大的总统。
林肯就任总统期间,美国爆发内战,史称南北战争。
林肯废除了南方叛乱诸州的奴隶制度,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最终击败分裂势力,取得战争胜利。
在南方军队投降后五天,林肯总统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被暴徒枪杀。
3、美国黑人背景资料黑人是美洲大陆的特殊居民。
他们祖籍非洲,十六、十七世纪起,被殖民者从非洲大陆大批贩卖到美洲,成为种植园中的奴隶,受到各种非人的待遇。
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
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黑人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学习目标:1、揣摩重要词句,能够结合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意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并将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律师,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从20世纪50年代起直至遇刺身亡,一直致力于民权运动。
在争取民族平等的斗争中,遵循非暴力抵抗原则,于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8年4月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
现在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被美国国会定为以马丁·路德·金命名的全国性节日。
其主要著作有《阔步走向自由:蒙哥马利的故事》(1958)、《为什么我们不能等待》(1964)、《从这里我们往何处去:混乱还是共享》(1967)。
2.探寻背景从16世纪起,黑人就被殖民者从非洲大陆大批贩卖到美洲,被迫成为种植园中的奴隶,受到各种非人的待遇。
美国南北战争胜利后,当时的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黑人终于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
但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解放黑奴宣言》签署一百多年之后,美国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这篇举世闻名的演说。
3.文体简介: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
在各种会议,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
演讲词有三种类型。
1、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议论说明和抒情。
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和规律。
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论证。
高中语文《专题一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简洁为宜,不必面面俱到))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3.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材助读】1. 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预习反馈:【课堂探究】学生活动1多媒体显示:1.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3.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4.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学生活动2演说辞开篇阐明了“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意义,联系上下文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解放宣言》是保障黑人权利的一部法典,说明黑人应该而且必须享有平等的权利,但现实中黑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所以,黑人必须斗争,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这并非无理取闹,而是为以后的斗争扫清了舆论障碍。
学生活动3他主张以怎样的方式来实现这个梦想?哪些语句反映了这种斗争方式?明确:非暴力斗争方式。
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
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
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
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
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当堂检测】一、给下列词中加点的字注音。
镣.铐()枷.锁()给.予()磐.石()蜕.变()挫.折()匿.迹()曲.折()蜿蜒..()骇.人听闻()义愤填膺.()二,整体感知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怎样理清《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思路?。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马丁·路德·金的生平、思想、言行和对人类的贡献;2. 掌握主旨独立思考,互相尊重的阅读策略,发现文章的主旨;3. 通过课堂讨论,学会批判性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就像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一样。
他曾经发表了著名的演讲,题目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在这篇文章中,马丁·路德·金阐述了他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理想,诉求美国黑人平等的权利。
三、教学过程:1. 前置知识导入通过搜寻相关的资料或观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马丁·路德·金及其人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预习导入在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我有一个梦想》一文,并结合文字理解问题,对文中重点词语、句子、内容进行思考,准备好心中的疑惑,准备进行互动讨论。
3. 阅读讨论在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介绍作者马丁·路德·金以及他的演讲背景和宣言目的。
然后,通过分组讨论、师生互动、开展角色扮演等各种形式深入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文中主题建立。
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及时指出错误或不足,在指导下,学生加深了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的理解。
4. 讲解探究在学生交流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探究作者使用的辞藻、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也可以到某些难点上讲解。
例如:“我有一个梦想”这个主旨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使用的效果是什么?让学生学习到使用修辞手法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提高创意表达能力。
5. 集体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形成各自的总结,结束探究环节。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撰写一篇作文,结合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和自己的梦想,谈谈自己对公正、平等、爱心的看法。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
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3.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
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升理解水平。
4、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知识链接】演讲词的特点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升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
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
多用比喻。
排比。
反问,增加感染力。
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有一个梦想,即如……,将会转化为自由正义的绿洲”。
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
逻辑性。
思想性。
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
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
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
舍此则为缘木求鱼。
【预习导学】1、生字正音。
镣铐..()枷.锁()骇.人听闻()兑.现()磐.石()义愤填膺.()蜕.变()蜕.变()匿.迹()蜿蜒..()一隅.()戳.子()侈.谈()充裕.()煎熬.()骇人听闻:义愤填膺:安之若素:心急如焚:摇摇欲坠:息息相关:【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这个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这个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这次演讲涉及什么内容?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文本探究】1、“我”的“梦想”是什么?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具体的段落,并划出相对应的句子。
再用自己的语言结合文中的内容具体分析概括。
2、想象一下作者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呼唤梦想的?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呢?3、诵读,体会这种心情。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教学设计《我有一个梦想》是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的一篇演讲课文。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我有一个梦想》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查看!《我有一个梦想》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文意,理清全文思路。
演讲词的特点。
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情。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
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一位30多岁的黑人汉子被众多黑人簇拥着,站在高高的石阶上演讲:“今天,我高兴地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将成为我国历史上为了争取自由而举行的最伟大的示威集会…….”这次演讲就是举世闻名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个黑人就是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
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
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
舍此则为缘木求鱼。
马丁•路德•金在1968年4月组织“贫民进军”的途中,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权运动领袖,将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日”。
下列陈述,不是演讲者需要注意的一项是( )A.要掌握听众的心理,注意听众的思维特点,消除障碍与干扰。
B.要有应变能力,如果环境发生意外变化,应及时调整听众的位置。
C.演讲应该字正腔圆,感情充沛,注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D.演讲者应注意服饰仪态,穿着应该庄重、整齐,适合演讲的环境。
答:B(演讲者不需要调整听众的位置)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整体把握文意1.思考:(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学习重、难点】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习方法】诵读法。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而更好地理解全文。
探究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链接】马丁?路德?金神学博士,牧师,美国民权运动领袖。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他将全部奖金献给了自由运动。
1964年通过的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
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
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
1968年4月18日一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背景简介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
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
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
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
”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
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
他的房子被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
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
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实用导学案第一篇: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实用导学案《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马丁路德金的生平及思想,了解本篇演讲辞的相关背景。
2.反复诵读,品位语言,感受激情。
二、快乐自学(一)知识链接1、马丁·路德·金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其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金一生都在为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自由的权利而不懈斗争,曾三次被捕,三次被判刑。
1964年,金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1968年4月,前往田纳西州领导工人罢工时,遇刺身亡,年仅39岁。
1963年8月28日,二十五万黑人在华盛顿特区林肯纪念堂前举行盛大集会,马丁·路德·金在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
金是出色的演说家,被誉为“黑人之音”。
美国《展示》杂志将他评为近百年世界最具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
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这是美国三个纪念个人的法定假日之一,另外两个是纪念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日,和纪念前总统林肯和华盛顿的总统节。
)1987年,马丁·路德·金的诞生日亦被联合国定为纪念日。
2、林肯·A林肯·A(1861~1865),1860年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曾多次被评价为最伟大的总统。
林肯就任总统期间,美国爆发内战,史称南北战争。
林肯废除了南方叛乱诸州的奴隶制度,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最终击败分裂势力,取得战争胜利。
在南方军队投降后五天,林肯总统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被暴徒枪杀。
3、美国黑人背景资料黑人是美洲大陆的特殊居民。
他们祖籍非洲,十六、十七世纪起,被殖民者从非洲大陆大批贩卖到美洲,成为种植园中的奴隶,受到各种非人的待遇。
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编辑发布的是《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1. 了解演讲词的主要特点,弄清文章脉络,体会其丰富的表现手法。
2. 体味演讲词将理论性与艺术性、鼓动性与形象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3. 领悟、品味演讲词深刻的思想性和精彩的语言。
[重点、难点]重点:深刻领会演讲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结合演讲词的特点,品味语言。
[课时]2课时[教学环节]一、作者介绍(投影)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林汽车旅店被枪杀身亡,终年39岁。
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浸礼会教堂牧师,非暴力主义者。
1929年1月25日出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一黑人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浸礼会的传教士。
早年就读于亚特兰大的莫尔豪斯学院社会学系,19岁毕业后加入浸礼教会。
1951年和1954年又先后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切斯特市的克罗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
1954年在蒙哥马利城的德克斯特大道浸礼会教堂任职。
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
此后他积极参加和领导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一生三次被捕,三次被判刑。
1956年他领导蒙哥马利改进协会,组织黑人进行抵制公共汽车歧视黑人的斗争。
全城5万黑人拒乘公共汽车385天,迫使最高法院宣布在交通工具上实施种族隔离为非法。
1957年帮助建立黑人牧师组织一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并任该会首任主席。
1963年8月率领25万黑人向华盛顿林肯纪念堂“自由进军”,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他极具演说才能,并著有《阔步走向自由》《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等著作。
其思想对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遇害时,他正准备帮助孟菲斯黑人清洁工人组织罢工。
当时他在旅馆阳台上与同伴们谈话,被刺客詹姆斯·厄尔·雷用枪击中。
刺客得手后窜逃出境,6月8日在伦敦机场被捕,后被判处99年徒刑。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疏通理解文章内容。
2、梳理文章结构。
3、探究演讲辞在语文方面的特点。
4、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
[重点与难点]
1、演讲辞语言特点探究。
2、马丁·路德·金实现梦想的坚贞不渝。
[预习导学]
1、字、词。
2、了解作者及背景。
[学习流程]
一、预习展示。
(见“导学”)
二、自主学习。
相关提示:
○11963年时的美国现状?(即作者发表演讲的背景)
○2美国黑人所遭遇的不平等待遇?
○3黑人要争取到哪些平等的权利?找出文中想应的语句并加以概括。
○4黑人争取平等人权的斗争策略是什么?
1、朗读。
思考: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
2、默读。
完成:○1结构划分。
○2质疑:难以理解的语句。
三、合作探究
1、演讲辞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思考:
○1针对美国政府的语段(句)。
○2针对与会者的语段(句)。
2、作为宣传鼓动辞的《我有一个梦想》,具有震撼人心的感召力及演讲者的豪迈激情。
请找出相关语段,并分析这种效果产生的原因。
四、当堂检测。
以马丁·路德·金的身分,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可配合手势、表情等。
五、课外拓展:课外搜集资料,在班内开展“挽救环境”的演说。
要求:○1有针对性。
○2干净利落的句子。
○3有感染力。
高一下册语文《我有一个梦想》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下册语文《我有一个梦想》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我有一个梦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及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2、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质疑——点拨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我期待着那一天》主要内容:由一个黑人孩子为了黑人的利益放弃了自己足球梦想的故事,扩展到全世界的和平问题,反映了美国仍存在种族歧视问题,以及仍然有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武装冲突。
让我们期待那真正和平、民主、自由的一天。
二、导入:的确,在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仍然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即使在富裕的美国也有一部分人——黑人在生活条件及差的环境里生活。
让我们共同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其实这个期待早在40年前就提出来了,这个人就是马丁•路德•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有一个梦想》。
(1分钟)三、复习: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领悟了文章的主旨,那么主旨是什么呢?明确:通过这次演讲唤醒黑人,给黑人以信心,去为争取自由和平等作出不懈努力。
(2分钟)四、学生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默记30秒。
(2分钟)五、品味精彩语言(独立思考3分钟,讨论3分钟)1、联系上下文,研读下列句子,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美国没有屡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
【目标导学】
知识与能力:1.掌握演讲辞的特点。
2.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
3.学习排比、比喻和呼告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体会本文激情澎湃、文质兼美的特点。
2.揣摩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文采斐然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
预知案
1.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被誉为“黑人之音”。
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抵抗主义。
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称金“毕生致力于和平和改革事业”。
她说:“我们难以想象没有金的美国历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让美国变得更公平。
”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
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
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
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
1968年4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2.写作背景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
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
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自学案
一、基础整合
1.注音
枷.锁()一隅.()戳.子()磐.石()蜕.变()赎.罪()真谛.()匿.迹()签署.()崛.起()携.手()峰巅()瞭.望()镣.铐()履.行()
包扎.()扎.根()耶稣
..()()义愤填膺.()
蜿蜒
..()()予.与予求()..()()给予
巍峨
..()()骇.人听闻()
2.词语释义
骇人听闻:(注意与“耸人听闻”区别)
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
心急如焚:
公之于众:
气壮山河:
空头支票:
息息相关:
满口异议:
3.作者及文学常识
1、马丁路德·金是________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于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63年他在________领导了25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集会,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抨击________政策。
2、演讲词在内容和语言上有哪些特点?本篇演讲词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美华盛顿种族歧视
2、(一)在内容上:A.有针对性,短小精悍B.有启发性,立场鲜明: C.有感染力,感情强烈:
(二)语言上,A.句式运用,简洁明快:多用整散结合的短句,具有整饰美、音乐美,加强感情的表达。
B.多用人称及呼告语,使演说充满感情,富于感召力。
C.多种修辞的灵
活运用,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二、整体感知,回答问题。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这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
演讲对象: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时间:1963年8月28日
地点:华盛顿广场,林肯雕像前
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25万人的集会上
涉及内容:要求民主、自由、种族的平等
演讲目的: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合作探究案
1、“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包含哪些内容?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我”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想”?
3、“我”怎样实现这个“梦想”?
重点句段赏析: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这里的“爽朗的秋天”与“酷暑”分别指什么?)
(3)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身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1、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梦想”的内容:
让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
拥有正义和自由
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
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亲如兄弟
2、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注:学生可能不能回答出来,先能找出几段就是几段。
尤其是第一段和第五段可能包括不进,教师加以点拨,五段是说明现在是兑现承诺的时候
3、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
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斗争的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
【合作探究二】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
“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
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
和“爽朗的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3、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
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
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3、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自由和平等”的生活氛围比喻为“爽朗的秋天”;把“黑人义愤填膺”的反抗情绪比喻为“酷暑”。
或:“爽朗的秋天”比喻黑人获得平等、自由和民主的时代,“酷暑”比喻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自由和民主的的斗争精神和义愤填膺的反抗情绪。
4、“空头支票”原指因票面金额超过存款金额或透支限额而不能生效的支票,这里比喻美国政府没有实践给予黑人的诺言,即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里,比喻的运用,形象说明了美国黑人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以及要求兑现“支票”行为的正义性。
特色展示
1、讨论:马丁·路德·金有没有看到梦想实现的那一天?在现今的美国,这一梦想有没有实现呢?
2、我型我秀
仿照课文第18-25自然段写一组排比段,秀出你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