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2)
- 格式:docx
- 大小:15.05 KB
- 文档页数:2
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标准,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并最终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在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材料的选择、配比的确定、施工操作的规范、强度试验的检验等各个环节。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内容。
一、材料质量控制1. 水泥水泥是制作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选购水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查验水泥包装袋上的标识信息,包括品牌、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
(2)观察水泥的外观,应为均匀细腻,无结块、凝固等现象。
(3)进行水泥试验,包括设置时间试验、28天强度试验等。
2. 粗、细骨料粗、细骨料是混凝土中颗粒状的材料,其中粗骨料主要指砾石和石子,细骨料主要指沙子。
在选择和控制材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颗粒的形状和大小应满足混凝土设计要求。
(2)骨料应保持干燥,无结块、泥块等不良现象。
(3)进行骨料试验,包括颗粒度分析、吸水率试验等。
3. 混凝土添加剂混凝土添加剂是指辅助掺和材料,可以改变混凝土的某些特性或调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凝土添加剂:(1)减水剂:可减少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流动性。
(2)加水剂:可提高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及细观结构。
(3)增塑剂:可增加混凝土塑性和柔韧性。
(4)缓凝剂:可延缓混凝土开始凝结的时间。
二、配合比的确定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不同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合的方法。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配合比的确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原材料特性根据水泥、骨料等原材料的特性进行试验,确定适合该项目的水泥用量、骨料用量和配合比。
2. 强度要求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并据此调整配合比。
3. 施工条件配合比的确定还应考虑施工条件,如水泥的热量、基坑的温度等对混凝土的影响。
三、施工操作的规范控制1. 混凝土搅拌时间和运输距离的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运输距离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一、引言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范围、程序和要求等内容。
二、质量控制目的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保证工程的安全、耐久和可靠性。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耐久性等指标符合要求,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三、质量控制范围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范围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施工过程的控制、混凝土强度的检测等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 砂、石、水泥等原材料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检验。
- 原材料的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检测,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合格。
2.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包括水灰比、砂石比、掺合料掺量等。
- 配合比的确定应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耐久性等因素,确保混凝土的性能满足要求。
- 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包括搅拌、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
-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浇筑速度、振捣质量等,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4.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包括现场试块的制作和试验、混凝土强度的计算等。
- 强度检测的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要求。
四、质量控制程序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阶段- 根据工程要求和规范要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指标。
-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计算。
2. 原材料采购与检验-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供应商,并与其签订合同。
- 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3. 施工前准备- 准备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和要求。
- 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工具和材料,确保施工条件满足要求。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中采用流程化管理,严格控制混凝土各项指标,浇筑后成品保护措施严密,每个过程都存有完整记录,责任划分细致,配合模板体系后,保证了混凝土工程内坚外美的效果。
(一)商品混凝土控制优选与我公司有长期合作经历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选择信誉好,质量稳定的大型搅拌站作为本工程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单位。
与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签订严格的供货质量保证合同,加强对其原材、生产工艺、计量、半成品的管理和控制。
原材料控制:加强进货检验,厂家材质证明齐全,现场外观检验合格、按规范要求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混凝土浇筑前的验收和申请混凝土浇筑前必须保证钢筋工程隐蔽验收合格,模板工程预检验收合格,建立混凝土施工前各专业会签制度和混凝土浇筑申请制度。
(三)施工缝留置墙体水平施工缝:留置在顶板底以上5mm处;(四)施工缝处混凝土处理墙体水平施工缝:在顶板底以上5mm的部位弹线,验线用云石机切3-5mm深缝,用扁錾子朝内剔凿掉混凝土软弱层,露出坚固石子。
隐蔽前,清理干净,用水润湿。
墙体根部施工缝:顶板混凝土施工完毕,根据混凝土同条件试块的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后,距墙边向内5mm处弹线切割,处理方法同上;墙体竖向施工缝:沿混凝土边向内10mm弹线切割,处理方法同上。
(五)混凝土施工管理1、混凝土的浇筑做到按操作规程、方案和措施交底规定的要求,采用测杆检查分层厚度。
如50cm一层,测杆每隔50cm刷红蓝标志线,测量时直立在混凝土上表面上,以外露测杆的长度来检验分层厚度,并配备检查、浇筑用照明灯具;对混凝土振捣手加强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严格掌握振捣要领,按要求振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专人看模,看模人员带自制异型靠尺、小白线、橇棍等工具,两人一组,及时对模板进行检查、校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专人看筋;泵管加固牢固,不得与外架连接,直段每3m一加固,所有穿楼板处、拐弯部位均加固。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程序一、引言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程序的各个环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材料准备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采购:-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 与供应商签订合格供货协议,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2. 原材料检验:- 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抽样,并按照像关标准进行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外观、强度、含水率等指标;- 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后,方可使用。
三、施工准备1. 设备检查和校准:- 对混凝土搅拌机、泵车等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校准设备的计量仪器,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
2. 模板和支撑系统:- 检查模板和支撑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确保模板和支撑系统能够承受混凝土的分量和施工压力。
四、施工过程控制1. 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考虑到混凝土强度、流动性等因素,确定水灰比、骨料比等参数。
2. 混凝土搅拌:- 搅拌时间和速度要符合标准要求;- 检查搅拌机的搅拌效果和混凝土的均匀性。
3. 运输和浇筑:-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杂质的混入;- 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4. 养护:- 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养护措施;- 包括覆盖保湿、防止温度变化过大等措施。
五、质量检验和验收1. 抽样和试验:- 根据工程要求,对混凝土进行抽样,并进行强度、密实度等试验;- 检测结果要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2. 缺陷处理:- 对检测中发现的缺陷进行及时处理;- 包括修补、更换等措施。
3. 验收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和验收规范,对混凝土工程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使用。
六、记录和报告1. 施工记录:- 记录混凝土配合比、搅拌时间、浇筑时间等关键参数;- 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检测结果。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和水等,需要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 配合比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并进行实验室试制和现场试验来验证配合比的合理性。
3. 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包括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符合要求。
4. 施工设备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需要使用到各种设备和机械,如搅拌机、输送泵和振动器等,需要检测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5. 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施工现场需要对混凝土的浇筑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包括浇筑顺序、浇注均匀度和振捣情况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6. 施工验收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工程验收,包括对混凝土强度、外观和坍落度等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一、引言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养护措施等方面。
二、原材料选择1.水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水泥,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如凝结时间、强度等。
2.骨料: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骨料,要求骨料洁净、坚固、不含有害物质,并进行颗粒分析。
3.矿粉: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矿粉,要求矿粉细度适中、活性好。
4.掺合料: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
三、配合比设计1.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强度等级,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合理选择水灰比,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
3.根据骨料的颗粒分析结果,确定最佳骨料配合比。
4.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四、施工工艺1.搅拌:搅拌时间应符合标准要求,确保混凝土均匀一致。
2.浇筑: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连续性,避免浮现空隙、夹杂物等缺陷。
3.振捣:振捣时间和振捣频率要符合标准要求,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4.养护:及时进行养护措施,包括覆盖保湿、防止冻融等,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五、质量检验1.强度检验: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2.密实度检验:采用非破坏性检测方法,检验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
3.尺寸检验: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尺寸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外观检验: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平整、无裂缝、无蜂窝等缺陷。
六、质量记录和报告1.施工记录:详细记录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操作情况。
2.质量报告:根据施工记录和质量检验结果,编制质量报告,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尺寸等指标。
七、质量控制措施1.严格执行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3.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施工过程的控制等。
二、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1. 水泥的选择和检验在混凝土工程中,水泥是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根据工程要求进行检验。
常见的检验项目包括水泥标号、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强度等。
2. 骨料的选择和检验骨料是混凝土中的填充物,对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选择合适的骨料种类和粒径,进行骨料的检验,包括骨料的含水率、粒径分布、坚固性等。
3. 混凝土添加剂的选择和检验混凝土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并进行检验,包括添加剂的掺入量、混凝土的流动性、抗裂性等。
三、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是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根据工程要求和试验数据,确定合适的水灰比、骨料用量和水胶比等参数。
同时,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的优化。
四、施工过程的控制1. 混凝土搅拌和浇筑在混凝土搅拌和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浇筑方式等参数。
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空隙和分层现象。
2.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措施包括及时覆盖保湿、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混凝土表面的干裂等。
3.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混凝土强度是评价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取样和试验,检验混凝土的强度。
常见的试验方法包括压力试验、抗折试验和抗渗试验等。
五、质量记录和报告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和报告相关的质量数据。
包括原材料的检验报告、配合比的确定、施工过程的记录和试验结果等。
这些记录和报告是对混凝土工程质量进行评估和追溯的重要依据。
六、质量控制的监督和检查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需要进行监督和检查。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质量控制目标:制定质量控制目标,明确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施工性能等指标要求。
2. 原材料控制: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供应商评估和合格证明的审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对原材料进行进场验收,并建立原材料跟踪管理,保证原材料的可溯性。
3. 配制控制:建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审核制度,合理配制混凝土配合比。
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核查和修正,确保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
4. 施工控制:建立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艺规程,明确施工工序和要求。
监控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5. 样品检验控制:进行混凝土样品的取样和试验,检验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等质量指标。
建立样品检验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获取、保存和处理符合规范要求。
6. 质量记录和报告:建立质量记录和报告制度,记录混凝土的配制、施工和检验情况。
定期向相关部门提交质量报告,及时反馈混凝土质量情况。
7. 质量培训和提升:开展混凝土质量培训,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组织经验交流和技术研讨会,推动混凝土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以上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和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混凝土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的安全和可靠。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二)是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要求,避免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以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的一般内容。
1.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原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的控制等。
2. 原材料控制:对使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 生产管理:建立混凝土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原材料配比、搅拌工艺、生产记录等,确保生产过程中各项参数的控制和记录。
4. 质量检验:建立混凝土质量检验体系,对每批混凝土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其强度、密实度等性能达到要求。
5. 现场施工管理:制定现场施工管理规范,包括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的控制和监督。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一、引言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符合规范要求的关键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要求。
二、质量控制目的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养护等工艺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
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可以避免混凝土工程浮现质量问题,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质量控制范围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范围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的控制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 确保水泥、骨料、砂浆等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含水率等指标;- 对原材料进行试验,如水泥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强度等试验。
2.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等因素;- 配合比的确定应经过试验验证,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3. 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控制:- 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过程符合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浇筑高度和浇筑温度等参数;- 防止混凝土的分层、偏析和渗漏等质量问题。
4. 混凝土养护过程的控制:- 确保混凝土的养护过程符合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养护温度和养护湿度等参数;- 防止混凝土的开裂、龟裂和脱落等质量问题。
四、质量控制方法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抽样检验法:- 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验,验证配合比的合理性。
2. 现场检测法:-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等进行现场检测;-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
3. 强度试验法:- 对混凝土进行强度试验,如压力试验和抗折试验等;- 通过试验结果评估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因此,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范围、责任分工、检验方法以及记录与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二、质量控制目的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养护等工艺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耐久性等性能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降低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率,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质量控制范围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包括水灰比、骨料比例、掺合料的使用等。
2. 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对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控制:对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浇筑顺序、浇筑速度等进行控制,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4. 混凝土养护的监督:对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的湿度、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测和调控,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和长期耐久性。
5. 混凝土强度检验:对混凝土强度进行定期检验,包括抽取试块、试块养护、试块试验等环节。
四、责任分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涉及多个参与方,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分工,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
1. 建设单位:负责制定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和要求,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
2. 设计单位:负责制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3. 施工单位:负责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具体施工工艺,按照设计要求和质量控制计划进行操作。
4. 监理单位:负责对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质量问题。
5. 检测机构:负责对混凝土原材料和成品进行检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五、质量控制检验方法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检验方法,以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一、材料控制1.水: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选用清洁、无杂质、无臭味的水源,并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2.水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按照规范进行取样、试验和计量,保证水泥质量稳定。
3.骨料:骨料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对骨料进行检测,确保骨料质量符合规范。
4.外加剂:外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规范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试验和检测。
二、施工操作控制1.配合比的确定: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结构设计方案,合理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达到强度、耐久性、坍落度等要求。
2.搅拌:搅拌过程中要保证充分搅拌,避免水灰分离,混凝土均匀浆化。
3.施工工艺: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浇筑和振捣,严禁产生冷接、热应力和底浆等质量问题。
4.养护:施工后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保持湿润环境,避免快速脱水和温度快速变化,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充分发展。
三、质量检测与监控1.混凝土试块检测:根据规范的要求,取样制作试块进行试验,包括28天和早期强度试验,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现场检测:对混凝土现场进行坍落度、均匀度、温度、收缩率等质量指标的检测和监控,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
3.质量记录与报告:对混凝土质量检测的结果进行记录,编制相关报告,保留到工程质量档案。
四、施工组织与管理1.质量计划:编制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和控制要点。
2.质量责任:明确相关施工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3.施工监督:加强现场施工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质量教育与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以上是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只有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控制,才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不仅关乎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与施工单位的信誉和声誉息息相关。
因此,工程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工作,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确保工程的质量。
(1)混凝土结构施工宜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12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工作性,应采取保证连续供应的措施,并应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
(2)混凝土所用原材料进场复验应符合下列规定:D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及其他必要指标进行检验。
同一生产厂家、同品种、同一等级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Ot为一检验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检验批。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应按复验结果使用。
2)对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指标进行检验,压碎指标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检验。
应对细骨料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指标进行检验。
3)应对矿物掺合料细度仕匕表面积)、需水量比(流动度比)、活性指数(抗压强度比)、烧失量指标进行检验。
粉煤灰、矿渣粉、沸石粉不超过200t为一检验批,硅灰不超过30t为一检验批。
4)应按外加剂产品标准规定对其主要匀质性指标和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指标进行检验,同一品种外加剂不超过50t为一检验批。
5)当采用饮用水作为混凝土用水时,可不检验。
当采用中水、搅拌站清洗水或施工现场循环水等其他来源水时,应对其成分进行检验。
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拌制和养护。
(3)采用预拌混凝土时,供方应提供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混凝土质量合格证和混凝土运输单。
(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有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5)混凝土浇筑前现场应先检查验收下列工作:1)隐蔽工程验收和技术复核2)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3)根据施工方案中的技术要求,检查并确认施工现场具备实施条件;4)应填报浇筑申请单,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
砼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砼质量包含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砼质量好与坏。
直接影响结构物的使用功能。
因此,桥聊结构物砼施工,一定要做到内实外美,认真做好砼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一、砼质量控制:砼质量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配合比使用的准确性,各种原材料参量偏差,胶凝材料、水、外加剂不得大于±1%,粗细骨料不的大于±2%。
2.经常校验搅拌计量设备的精确性。
3.搅拌操作手伴制每盘砼都要检查砼的和易性。
4.砼车洗车时一定要放干净车内的水。
5.砼车到浇注现场后灌注前高速运转3-5分钟,使车内的砼搅拌均匀。
6.每盘砼的搅拌时间必须满足最低搅拌时间。
二、模板处理控制:模板的质量决定桥梁结构物的外观质量。
模板大面积平整度好、接缝密实,不漏浆、错台小、表面光洁、砼结构物外观就好。
因此,模板处理重点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模板使用前一定要将模板上的铁锈、油污、砂浆沾块打磨干净。
然后涂刷脱模剂。
新模板初次使用前、在模板面板上涂刷一层水泥浆,干燥后用磨光机打磨干净、光洁。
然后用洗衣粉或洗涤剂冲洗、用干净棉纱或干净毛巾擦拭干净,然后涂刷脱模剂。
2.处理干净涂刷脱模剂后的模板,用软塑料薄膜粘贴在模板上。
防止灰尘污染脱模剂。
3.脱模剂一定要涂刷均匀,厚薄一致。
三、砼的振捣控制:1.浇注砼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垂直插入速度要快。
插入下一层5-10CM,离开模板5-10CM,插入后徐徐拔出。
从插入到拔出整个运行过程掌握在20-30S之间。
振捣棒的插入间距,一般50棒每棒为30-40CM,振捣时不能碰撞模板和钢筋,碰撞模板的结果导致砼浆液,从模板边缘缝隙中流入下一层形成蘑菇状干硬结块,影响结构物的外观质量。
2.振捣时一定要掌握好振捣插入拔出的时间,振捣时间过短,砼不密实,容易产生蜂窝麻面;振捣时间过长,容易产生鱼鳞般或是砂线。
3.砼密实的表现为,在振捣拔出中,砼表面浮浆,不下沉。
四、砼收面控制:1.砼浇注到设计标高后,平放振捣棒,将砼顶面拖振一遍,使顶面砼平整、密实。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引言概述:混凝土工程是建造工程中常见的一项重要工作,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造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必须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原材料选择与检验1.1 水泥选择: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同时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证明和检测报告。
1.2 骨料选择:应选择质量稳定、粒径分布合理的骨料,并进行骨料试验,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1.3 外加剂选择: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外加剂,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二、配合比设计与调整2.1 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2 配合比调整: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和试验结果,及时调整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2.3 配合比记录:应对每一次配合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材料种类、用量、试验结果等,以备后期质量评估和问题追溯。
三、施工过程控制3.1 搅拌过程控制:应控制混凝土搅拌的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比例,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2 浇筑过程控制:应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浇筑方式,避免产生分层、孔洞和漏浆等质量问题。
3.3 养护过程控制:应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环境条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四、质量检验与评估4.1 强度检验:应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和频率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4.2 密度检验:应进行混凝土的密度检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和均匀性。
4.3 耐久性评估:应进行混凝土的耐久性评估,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碱性等指标的检测,确保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五、质量记录与整改5.1 质量记录:应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原材料检验报告、配合比记录、强度检验结果等。
5.2 质量整改: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措施,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5.3 质量评估:应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强度评估、耐久性评估等,为后续工程提供经验和参考。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详细版)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混凝土质量控制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混凝土质量控制既是一项动态管理,又是过程控制,涉及到混凝土的原材料进场、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运输等环节,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给混凝土质量问题带来不可挽回的质量问题。
一、建立质量控制的全员参与机制混凝土质量控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活动,作为混凝土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从全局上把控,有全局意识、过程意识,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事。
试验室虽然是混凝土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但仅仅依靠试验室来实现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控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的再完美,也需要交付给主机操作员生产才能实现最,如果生产控制不好,一样对混凝土质量产生致命的影响。
因此,要想控制商品混凝土质量,必须树立全员参与的理念。
(1)员工质量意识的培养混凝土企业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各自的工作对混凝土质量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要有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强烈的责任感,不能“这样没关系”、“这样差不多”、“差不多就算了”。
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应对混凝土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混凝土运输及浇筑过程具有严禁的态度,敢于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行为说“不”,及时制止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不良行为。
管理人员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员工,形成“人人为质量,控制靠大家”(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涵盖从原材料进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生产、运输、泵送、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并做到明确管理,责任具体到人,人人头上有指标。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一)原材料的选择、进厂及使用(1)原材料的选择原则树立“质量≥稳定>价格”原则,在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选用上首先要做到质量第一,是原则,也是底线。
在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要筛选出原材料质量稳定的供应商作为长期合作的伙伴,洽谈合适的供货价格。
对于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的供应商直接中止合同。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引言概述: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建筑物结构稳定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选择、浇筑施工、养护措施和质量检测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混凝土配合比1.1 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 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强度等级,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 合理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高过低导致混凝土强度不稳定。
- 考虑原材料特性,如砂、石等的颗粒分布和含水率。
1.2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 配合比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 在调整配合比时,应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适宜。
- 调整配合比应经过试验验证,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
1.3 混凝土配合比的记录和管理:- 每一批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进行记录,以备后续质量追溯。
- 配合比的管理应建立相应的档案,并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
二、原材料选择2.1 水泥的选择:-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确保其质量稳定可靠。
- 水泥的品种和标号应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强度等级进行选择。
- 水泥应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2.2 骨料的选择:-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骨料,如砂、石等。
- 骨料的颗粒分布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
- 骨料应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2.3 混凝土添加剂的选择:- 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添加剂,如减水剂、增粘剂等。
- 添加剂应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质量检测。
- 添加剂的使用应按照说明书进行,避免过量或不足导致混凝土性能不稳定。
三、浇筑施工3.1 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基础平整、无杂物。
- 搭设合适的模板和支撑,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在模板和支撑上进行检查和修整,确保其稳定可靠。
3.2 混凝土浇筑过程:- 控制浇筑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混凝土质量不均匀。
- 使用合适的振捣设备,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 避免混凝土与模板、支撑物之间的空隙和漏浆现象。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摘要混凝土工程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承受荷载的主要部位,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危和寿命。
因此做好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水利工程建筑水平、提升水利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发挥效益意义深远。
本文结合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工艺,论述了混凝土工程质量全过程的控制问题,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配合比、混凝土养护AbstractConcrete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ilding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building under load, its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good or bad,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whole building and life safety. Therefore, the process of do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to improve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mprove project quality, protection works to play a far-reaching benefits. This combination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iscusses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for reference.Keywords:concrete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with the ratio, concrete curing目录摘要 (2)Abstract (3)第一章前言 (5)第二章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6)2.1施工前质量控制 (6)2.1.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6)2.1.2混凝土配合比 (7)2.2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7)2.2.1混凝土的搅拌及输送质量控制 (7)2.2.2混凝土浇筑 (8)2.3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质量控制 (9)2.3.1混凝土的养护 (9)2.3.2拆模 (10)第三章混凝土出现裂缝造成的质量事故 (11)3.1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类型及产生的主要成因 (11)3.2裂缝的预防和控制 (12)3.3施工上的防治措施 (13)第四章结束语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8)第一章前言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拌合后,水泥水化反应形成凝胶,将砂、石胶结而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固体复合材料。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一、主控项目
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个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1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1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1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2、外观质量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法。
3、尺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二、一般项目
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注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其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2、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应按施工技术
方案进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3、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养护。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对普通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7天;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4)、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