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三) 血糖调节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72.00 KB
- 文档页数:6
课时达标训练(五)血糖调节(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将一定量的胰岛素注入人的血液中,可能引起的变化是()A.糖原的合成减少B.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量增加C.糖原的分解增加D.血糖含量增加2.[多选]关于血糖浓度的调节,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B.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只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C.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参与血糖浓度调节D.胰岛细胞只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激素分泌3. 如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4.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其中②结构位于大脑皮层C.靶细胞的“受体”是糖被D.靶细胞接受激素的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浓度上升5.(2012·四川高考)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6.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可以注射,也可以口服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协同作用C.胰岛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唯一降低血糖的一种激素D.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7.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8.下列关于人体血糖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稳定C.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唯一能升高血糖的激素D.血糖调节过程中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9.正常人安静状态下体内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能被下列何种因素直接促进()A.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B.血糖含量高于6.1 mmol/LC.血糖含量低于3.9 mmol/LD.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10.试纸法检测尿糖的原理是利用试纸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分解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又与试纸上的苯酚等无色物质形成红色物质,将其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样中葡萄糖的含量。
第二章第1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第5课时)——血糖的调节学习目标1、了解动物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和血糖平衡的调节;2、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及其防治;3、能够说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4、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了解感知快速阅读课本第15-16页,了解1、什么是血糖?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是多少?2、说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产生的及功能?详细阅读课本第17页,问题:3、血糖的来源和去路?4、血糖调节中枢在哪?来源去路血糖3.9—6.1mmol/l阅读课本第18页了解:5、尿糖的检测原理?6、II型糖尿病的病因?7、了解糖尿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深入学习利用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分析血糖调节过程(联系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和调节方式)迁移运用1、因血糖过低造成惊厥和昏迷的直接原因是A.胰岛素分泌过多B.脑细胞供能不足C.骨骼肌供能不足D.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2、人体血糖浓度为0.1%,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激素是: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胸腺素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3、胰岛素分泌最直接的调节因素是A.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增加B.血糖含量升高C.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的调节D.血糖含量降低4、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血糖升高时,能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不只是胰岛素一种,还有其他激素B.人血糖下降时,能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不只是胰高血糖素一种,还有其他激素C.人血糖的调节完全属于体液调节D.人胰岛B细胞受损后,经下丘脑的调节也可以使血糖保持相对稳定5、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下列可能发生的是()A. 胰岛A细胞分泌加强B. 胰岛B细胞分泌加强C. 胰岛素分泌加强D. 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6、当血糖含量发生变化时,神经调节的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B.脊髓C.下丘脑D.垂体后叶7、下列调节过程没有下丘脑参与的是A.水和无机盐的调节B.体温的调节C.血糖平衡的调节D.二氧化碳的调节8、某一种病有如下特征:“多饮而渴不止,多食而饥不止”。
血糖的调节1.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加的是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2.糖尿病人血糖含量高于正常人,但却感到饥饿的原因是A.血糖浓度太高B.血糖大量合成糖元C.细胞内供能不足D.氧气供应不足3.当血糖浓度出现暂时性降低时,血糖的快速补充主要来源于A.肝糖元水解B.淀粉的消化后吸收C.肌糖元水解D.非糖物质的转变4.关于糖尿病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糖类、脂肪、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氧化分解发生障碍B.多食、体重增加C.胰岛A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D.尿液用班氏糖定性试剂检测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5.在血糖的调节中,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C.胰岛素和肾上腺素D.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6.血糖平衡的主要意义A.合成肝糖元B.转化成非必需氨基酸,合成蛋白质C.转变成脂肪,储存能量D.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7.某同学将某种激素注射到金鱼的鳃部,金鱼很快失去平衡,浮在水中。
此时某同学将葡萄糖加入到水中,不久金鱼便恢复正常,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注射的是肾上腺素,使血糖浓度过分降低B.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过分升高C.注射的是胰岛素,使血糖浓度过分降低D.注射的是醛固酮,使血钠过分降低8.一个健康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A.两者均增多B.两者均未增多C.糖增多,盐未增多或没有D.盐增多,糖未增多或没有9.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可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B.人体通过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协同作用来调节血糖浓度C.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细胞间的传导是单向的D.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更广,作用时间更长10.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课时达标训练目录课时达标训练(一) 生物科学和我们 (1)课时达标训练(二)内环境的稳态 (7)课时达标训练(三)体温调节 (13)课时达标训练(四)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8)课时达标训练(五)血糖调节 (23)课时达标训练(六)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0 课时达标训练(七)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36)课时达标训练(八)人体的体液调节 (42)课时达标训练(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48)课时达标训练(十)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特性与生理作用 (54)课时达标训练(十一)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 (60)课时达标训练(十二)种群的特征 (67)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72)课时达标训练(十四)生物群落的构成 (78)课时达标训练(十五)生物群落的演替 (84)课时达标训练(十六)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90)课时达标训练(十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96)课时达标训练(十八)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03)课时达标训练(十九)人类影响环境 (109)课时达标训练(二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114)课时达标训练(一)生物科学和我们(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表显示了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种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C.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D.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2.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
紫茎泽兰的入侵使这些地区()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B.生态环境更和谐C.物种多样性增加D.遗传多样性增加3.某生物学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种了大豆,并设计了如下实验: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的地方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黑暗的地方C.两个花盆的温度不应该一样高D.两个花盆都应该浇给充足的水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等5.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最佳方案是()A.封山育林,大量繁殖,禁止捕猎B.让当地人滥砍乱伐,狂捕乱猎,先富起来C.实行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D.砍掉原有林木,营造人工树林6.统计资料表明: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第3课时血糖调节基础过关知识点一血糖平衡的调节1.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的分解B.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主要是切断血糖的来源C.血糖浓度与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无关D.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过程中的重要器官2.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 A.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减弱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3.下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体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C.血糖的氧化分解使BC段下降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补充4.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 g,然后每隔1 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据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①a、b分别代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②a在1~2 h血糖下降,某些氨基酸合成增加③b在1~2 h血糖处于高处,蛋白质分解减少④b在2 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并合成糖原所致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知识点二血糖代谢失调及尿糖检测5.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
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①③④ B.①③⑤C.②③⑤ D.②③④6.试纸法检测尿糖的原理是利用试纸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分解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又与试纸上的苯酚等无色物质形成红色物质,将其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样中葡萄糖的含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原理与斐林试剂检测原理不同B.检测结果中红色越深,说明糖尿病病情越重C.正常人饭后尿糖检测呈红色D.该法也可以用于检测其他还原糖7.甲、乙两人同时空腹做尿液检验。
课时达标训练(三)体温调节(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中身体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肤的血流量增多B.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D.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多2.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能量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就是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3.健康人处于低温环境中感到冷,此时,人体最可能发生的是()A.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B.皮肤产生冷觉C.肝脏产热减少D.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4.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温环境中,机体可使产热增加、散热增加B.在低温环境中,机体可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C.出汗时毛细血管舒张,毛细血管舒张时出汗D.立毛肌舒张时才会出汗,立毛肌收缩时肯定不出汗5.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产热是神经调节,散热是体液调节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需增强散热维持体温恒定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的细胞呼吸6.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
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过的毛巾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D.适当撤减衣被7.动物生理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动物则出现寒颤现象,据此科学家得出了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B.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C.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恒定的惟一中枢D.下丘脑的活动仍然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8.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9.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图示变化趋势相符的是()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变化③肾上腺激素分泌量④汗腺的分泌量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10.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发热和寒颤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7分)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
苏教版必修三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第3课时血糖调节课时作业1.胰岛素分泌最直接的调节因素()A.血糖含量的升高B.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增高C.生长激素的含量增高D.下丘脑的神经调节解析:选A。
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影响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因素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条途径。
直接途径为: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可直接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间接途径为: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2.在血糖的调节中,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C.胰岛素和肾上腺素D.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解析:选B。
在血糖的调节中,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但是升高血糖的激素却有两种: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体温平衡调节中具有协同作用,二者共同促进机体产热增加。
3.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解析:选A。
血糖平衡调节中,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生理作用为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水平,促进血糖氧化分解或合成为糖原和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或糖原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就不能发挥作用。
4.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B.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C.胰岛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解析:选C。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正确。
胰岛素作用的结果是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作用的结果是升高血糖浓度,所以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B 正确。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C错误。
化钝市安居阳光实验学校【三维设计】2013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讲血糖调节课时跟踪训练苏教版必修3(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10·福建高考)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解析:血糖平衡调节中,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其生理作用为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水平,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原,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就不能发挥作用。
答案:A2. 右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解析: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维持的。
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而胰高血糖素则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两者作用相反,为激素间的拮抗作用。
人午餐后,由于消化吸收,致使血糖浓度升高(曲线a),此时胰岛素(曲线b,血糖中胰岛素的含量一定低于血糖含量)分泌量增加,与此同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曲线c),经过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又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答案:C3.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C.胰岛A 细胞产生的激素能降低血糖含量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解析:当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出现高血糖,当血糖含量过高时,糖就从肾脏排出而出现糖尿。
胰岛细胞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两者是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课时达标训练(五)血糖调节(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将一定量的胰岛素注入人的血液中,可能引起的变化是()A.糖原的合成减少B.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量增加C.糖原的分解增加D.血糖含量增加2.[多选]关于血糖浓度的调节,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B.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只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C.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参与血糖浓度调节D.胰岛细胞只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激素分泌3. 如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4.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其中②结构位于大脑皮层C.靶细胞的“受体”是糖被D.靶细胞接受激素的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浓度上升5.(2012·四川高考)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6.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可以注射,也可以口服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协同作用C.胰岛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唯一降低血糖的一种激素D.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7.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8.下列关于人体血糖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稳定C.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唯一能升高血糖的激素D.血糖调节过程中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9.正常人安静状态下体内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能被下列何种因素直接促进()A.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B.血糖含量高于6.1 mmol/LC.血糖含量低于3.9 mmol/LD.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10.试纸法检测尿糖的原理是利用试纸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分解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又与试纸上的苯酚等无色物质形成红色物质,将其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样中葡萄糖的含量。
课时跟踪检测(三)血糖调节一、选择题1.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糖含量维持在 3.9~6.1 mmol/L。
下列与人体血糖调节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B.胰高血糖素是唯一升血糖的激素C.调节血糖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D.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解析:选B 胰岛素是人体唯一降血糖的激素,但是人体升高血糖的激素除了胰高血糖素外,还有肾上腺素。
2.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B.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原理主要是切断血糖的来源C.血糖浓度与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有关D.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解析:选B 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主要是促进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而不是切断血糖的来源。
3.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C.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D.胰岛素不足,非糖物质转化葡萄糖增多解析:选D 胰岛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增加血糖的去路,又可以抑制血糖的来源。
在增加去路方面,首先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在抑制来源方面,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若胰岛素不足时,葡萄糖进入细胞有障碍,同样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也受到影响;而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的能力减弱,造成糖原分解加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减弱,造成葡萄糖增多。
4.如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人体血糖平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B.胰岛素能够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C.细胞甲是胰岛B细胞,细胞乙是胰岛A细胞D.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解析:选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5.“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在人的体温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中,分泌活动都增强的内分泌腺是( )A.胰岛B.垂体C.肾上腺D性腺解析:选C 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代谢旺盛以维持体温平衡;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以维持血糖的平衡,故分泌活动都增强的内分泌腺是肾上腺。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课时跟踪检测目录课时跟踪检测(一)内环境的稳态 (1)课时跟踪检测(二)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7)课时跟踪检测(三)血糖调节 (14)课时跟踪检测(四)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21)课时跟踪检测(五)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7)课时跟踪检测(六)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33)课时跟踪检测(七)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40)课时跟踪检测(八)人体的体液调节 (47)课时跟踪检测(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54)课时跟踪检测(十)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60)课时跟踪检测(十一)生长素的特性与生理作用 (66)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 (73)课时跟踪检测(十三)种群的特征 (86)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种群数量的变化 (92)课时跟踪检测(十五)生物群落的构成 (99)课时跟踪检测(十六)生物群落的演替 (106)课时跟踪检测(十七)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12)课时跟踪检测(十八)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18)课时跟踪检测(十九)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 125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类影响环境 (132)阶段质量检测(一)生物个体的稳态 (138)阶段质量检测(二)生物群落的演替 (145)阶段质量检测(三)生态系统的稳态人与环境 (151)课时跟踪检测(一)内环境的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 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直接从肠道吸收葡萄糖解析:选D 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
2.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第3课时 血糖调节1.概述血糖平衡的过程。
(重点) 2.分析血糖调节的机制。
(难点) 3.描述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1.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1)空腹时的血糖浓度:3.9~6.1 mmol/L 。
(2)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 后血糖浓度:低于7.8 m mol/L 。
3.血糖平衡的调节基础(1)调节器官: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最重要器官。
(2)引起调节的因素:血糖浓度的变化。
(3)调节因素——激素①胰岛素:由胰岛B 细胞分泌的,是一种降血糖激素。
②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 细胞分泌的,是一种升血糖激素。
③二者关系: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糖原分解非糖原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 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4.血糖调节的过程5.血糖调节的机制:负反馈调节。
[合作探讨]探讨1:血糖氧化分解发生在哪些细胞结构中?提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探讨2:为什么说肝脏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提示:当血糖浓度高时,葡萄糖可以转变为肝糖原,当血糖浓度低时,肝糖原能分解为葡萄糖,因此肝脏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探讨3:肝糖原和肌糖原都能补充血糖不足吗?提示:肝糖原能补充血糖的不足,而肌糖原不能。
[归纳拓展]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血糖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注:“+”代表促进作用3.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由曲线可知:(1)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
(2)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4.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器官及其作用(1)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第3课时血糖调节1.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3.9~6.1mmol/L。
2.肝脏具有参与糖代谢的各种酶,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
3.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4.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
5.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有赖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调节。
6.糖尿病人具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血糖就是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6.1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h后血糖浓度低于7.8_mmol/L。
2.参与调节血糖的主要结构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是肝脏;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同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抑制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二、血糖平衡异常1.血糖代谢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人患上低血糖病或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空腹时血糖浓度≥7.0_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h后血糖浓度≥11.1mmol/L。
3.血糖浓度升高超过一定范围,人体可能会出现尿糖异常。
尿糖的含量一般会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尿糖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检测,二是用尿糖试纸检测。
4.Ⅱ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是诱因之一。
5.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6.血糖是脑能量的主要来源,低血糖会影响脑的正常功能。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理效应相反(√)(3)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2.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h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解析:选B进餐后初期,血糖浓度上升,但是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浓度下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之后,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协调配合下,血糖水平始终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第3课时血糖调节1.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
2.肝脏具有参与糖代谢的各种酶,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
3.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4.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
5.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有赖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调节。
6.糖尿病人具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血糖就是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_mmol/L。
2.参与调节血糖的主要结构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是肝脏;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同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抑制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二、血糖平衡异常1.血糖代谢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人患上低血糖病或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空腹时血糖浓度≥7.0_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11.1 mmol/L。
3.血糖浓度升高超过一定范围,人体可能会出现尿糖异常。
尿糖的含量一般会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尿糖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检测,二是用尿糖试纸检测。
4.Ⅱ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是诱因之一。
5.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6.血糖是脑能量的主要来源,低血糖会影响脑的正常功能。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理效应相反(√)(3)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2.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 h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解析:选B 进餐后初期,血糖浓度上升,但是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浓度下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之后,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协调配合下,血糖水平始终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第二节血糖调节1.理解血糖平衡及意义.2.说明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重点)3.模拟尿糖的检测。
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平衡2.血糖的体液调节(1)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激素、CO2等),通过体液(填“血浆”、“淋巴"或“组织液”)途径到达全身或局部的器官组织,从而引起这些器官组织产生相应的反应。
(2)胰岛素的作用——降低血糖①增加去路: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促使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物质。
②减少来源:抑制肝糖元的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升高血糖①促进肝糖元分解。
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调节过程①血糖升高错误!胰岛B细胞错误!胰岛素错误!血糖降低②血糖降低错误!胰岛A细胞错误!胰高血糖素错误!血糖升高3.血糖的神经调节(1)血糖升高错误!下丘脑相关区域错误!胰岛B细胞错误!胰岛素错误!血糖降低(2)血糖降低错误!下丘脑另一相关区域错误!胰岛A 细胞错误!胰高血糖素错误!血糖升高(3)神经系统还可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4.血糖平衡的意义(1)意义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保持人体的健康。
(2)血糖失调典例—-糖尿病①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②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合作探讨]探讨1:若机体处于饭后半小时,机体是如何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的呢?而某同学未吃早饭,刚开始饥饿难耐,在未进食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饥饿感降低了,请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提示:饭后0.5 h,血糖浓度将会升高,此时胰岛B 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一方面促使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另一方面促使血糖合成糖原和转化成脂肪或某些氨基酸等,从而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饥饿感与血糖含量有关,未吃早饭,血糖含量降低,感到饥饿,但是随着肝糖原转化成葡萄糖,血糖含量上升,饥饿感降低。
探讨2: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请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尿中含糖、多食和体重减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尿中含糖原因是胰岛素缺乏→葡萄糖氧化分解和转化障碍→血糖含量升高→尿中含糖;多食的原因→胰岛素缺乏→葡萄糖氧化分解障碍,供能不足,有饥饿感。
课时跟踪检测(三)血糖调节一、选择题1.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糖含量维持在 3.9~6.1 mmol/L。
下列与人体血糖调节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B.胰高血糖素是唯一升血糖的激素C.调节血糖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D.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解析:选B 胰岛素是人体唯一降血糖的激素,但是人体升高血糖的激素除了胰高血糖素外,还有肾上腺素。
2.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B.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原理主要是切断血糖的来源C.血糖浓度与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有关D.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解析:选B 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主要是促进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而不是切断血糖的来源。
3.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C.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D.胰岛素不足,非糖物质转化葡萄糖增多解析:选D 胰岛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增加血糖的去路,又可以抑制血糖的来源。
在增加去路方面,首先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在抑制来源方面,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若胰岛素不足时,葡萄糖进入细胞有障碍,同样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也受到影响;而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的能力减弱,造成糖原分解加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减弱,造成葡萄糖增多。
4.如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人体血糖平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B.胰岛素能够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C.细胞甲是胰岛B细胞,细胞乙是胰岛A细胞D.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解析:选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5.“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在人的体温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中,分泌活动都增强的内分泌腺是( )A.胰岛B.垂体C.肾上腺D性腺解析:选C 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代谢旺盛以维持体温平衡;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以维持血糖的平衡,故分泌活动都增强的内分泌腺是肾上腺。
6.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
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发生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C.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尿就多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能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有减少尿量的作用解析:选B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部分糖随尿排出,而尿中的葡萄糖又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因此导致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多。
7.精神病患者发病时,自控能力较差,有暴力倾向,医生给病人注射一定量的某物质,使其出现暂时休克现象,若要使其迅速苏醒,可注射另一种物质。
这两种物质分别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麻醉剂和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和葡萄糖D.甲状腺激素和生理盐水解析:选C 由题中条件可知,注射某物质,出现暂时休克是由于血糖浓度降低造成的,而能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是胰岛素,要使其迅速苏醒需注射葡萄糖。
8.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调控饮食并结合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
下列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B.生长激素C.胰岛素D.抗利尿激素解析:选C 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浓度低。
人工注射胰岛素可用于治疗由于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的糖尿病。
二、非选择题9.人体中血糖浓度的平衡对于人体能量的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血糖调节的过程简图,图中A、B表示相应物质,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
请回答问题:(1)激素甲是______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
(2)由图可知,当血糖浓度过低时,激素甲分泌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促进肝脏中[①]______________来升高血糖浓度,另一方面通过促进脂肪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血糖浓度。
(3)由图可知,当血糖浓度较高时,激素乙分泌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一方面促进肝脏中[②]________来降低血糖浓度,另一方面还能加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降低血糖。
(4)图中血糖的调节是否存在反馈调节?________。
解析:血糖浓度降低时,会刺激位于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激素甲)增多,进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的分解转化来升高血糖。
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位于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激素乙),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促进体细胞利用葡萄糖来降低血糖。
由图可知,血糖升高后,通过激素调节使血糖降低,血糖降低后又会通过激素调节来升高血糖,符合反馈调节的定义,因此血糖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答案:(1)胰高血糖素葡萄糖(2)增加肝糖原分解分解脂肪转化为葡萄糖(3)增加肝糖原合成体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4)存在一、选择题1.右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激素乙是胰岛素B.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C.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D.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解析:选B 激素乙可以升高血糖,为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甲可以降低血糖,为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2.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含量升高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B.胰岛素能抑制肝糖原和血糖的氧化分解C.在血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调节血糖含量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解析:选C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促进肝糖原、肌糖原的合成,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
在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内的糖原、非糖物质不能转化为血糖,血糖水平过低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解析:选C 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则体内的胰高血糖素不能发挥作用,使糖原和非糖物质不能转化为血糖,血糖水平会较低。
4.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的研究。
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③④解析:选A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降低血糖浓度。
因此首先测定兔在饱足状态下的血糖含量及血液中胰岛素含量;然后再分别测定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的血糖及胰岛素含量。
通过对比得出胰岛B细胞生理功能是否被破坏。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糖代谢失衡可导致低血糖病或糖尿病的发生B.糖尿病患者空腹时血糖浓度≥7.0 mmol/LC.糖尿病都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D.进食不足可导致低血糖休克解析:选C Ⅱ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导致的。
6.尿液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依据,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病等的诊断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尿糖检测的原理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④为比色,若试纸呈深棕色,说明形成了较多的氧化亚铜沉淀,可推出此人尿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B.刚采集的尿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若呈紫色,说明尿中含有蛋白质C.某人经尿糖检测后有有色物质生成,可确定患有糖尿病D.为确诊患有糖尿病,还应检测血液中胰岛素浓度解析:选D 若试纸呈深棕色,可推出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但不是形成了较多的氧化亚铜;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是由于蛋白质含有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红色的络合物,尿液中的尿素含有类似肽键的结构,所以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尿中含糖并不等于其患糖尿病。
二、非选择题7.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
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 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但体内的胰岛素受体被破坏。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________________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2)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测,隔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丙注射胰岛素________(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于正常人来说,运动开始后,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葡萄糖的消耗量多于产生量;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可以提高血糖浓度;斐林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还原性糖的存在,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所以显示试剂本身的颜色;人体内胰岛素浓度较低时,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答案:(1)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胰高血糖素(2)蓝色、砖红色、砖红色乙的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高(3)不能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8.[实验探究]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生理作用,以小白鼠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胰高血糖素升高对血糖浓度的作用。
(1)实验材料:生理状况相似的小白鼠20只,胰高血糖素溶液,斐林试剂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白鼠分成2组,每组10只,分别确定为甲组、乙组。
②将甲组小白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均采用腹腔注射)③取两组试管共20只,各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
④分别对两组小白鼠取尿,并分别加入对应的两组试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