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赋
- 格式:doc
- 大小:3.07 KB
- 文档页数:2
逝水流年的经典散文(1篇)逝水流年的经典散文 1明者,清楚透亮,镜也;然者,是、对,信守也。
文之一观,解无二矣。
自号明然,惟求一己之心性,清纯透明,垢不掩兮,瑕不匿也。
孟子云:“明心见性,一目了然”。
是故。
吾,乃湖人竖子,渔村湖港一野叟,醉情鄱阳湖之散人也。
忆往昔,少年顽劣,负师恩,辱父命,失母望,未能大学,致识浅见薄,愧惭汗颜也。
后,图生存计,暗习农工商,蝇利苟苟,得赚妻药、儿饭兼众身暖矣。
天道轮回,时周运济。
不意九二挤居湖上都城——都昌,赖贪上天之功也。
二十余年,岁月倥偬。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未能彀心致余沉溺;仕宦荣禄,位尊权显,欲赚吾性岂具惑力?静观高天,虹霓七彩,万千光影闪烁,映像迷离;闲览百态,烟尘十色,笙歌炫舞翩跹,犹如梦幻。
当真是:大千世界,人生舞台,各具风姿。
今,逃脱这红尘世俗,远离这是是非非,岂不妙哉?此生愿:生活面前,明清了然。
故呼明然。
谁承想,生性钝愚,智慧未开,眼瞎心呆,岂是明然二字所能叫得出来?肉眼凡胎,何能洞万千世俗?愚鲁心性,怎敢上斗场争锋?乃真非明矣。
尔竟敢直曰:“明者然也。
”实傻矣蛋乎?故笑。
自号明者是非明,然将空心袖红尘。
今日聊作明然赋,他年任取酒后吟。
怡然斋记鄱阳湖畔,有明然小筑;望鄱楼上,号怡然斋焉。
怡然斋中:说唱逗写、肆意涂鸦,率性而为;正邪善恶,率性秉笔,怡情安然!斋纳百业,仕农工商皆为友;文抒心志,诗词歌赋总关情。
淡茶一杯宜在手,修身养性;尺案半方装天下,畅所欲言。
敢叫:身不为繁文缛节所累,眼不为俗礼虚仪所蒙。
但看:功名利禄额头过,锦绣文章世间留。
人间何事须当记,不叫平生枉春秋?斋名怡然。
祈愿:身之散淡自由;心之畅怡快乐;言之无拘无束;书之无挂无碍。
天上地下,水里岸边,闲览人间百态,上下五千年捭阖纵横;情寄丽山秀水,东西南北中随性漫游。
木屐到处,音脆清纯,优哉悠哉,解无二求矣。
是故,小筑名望鄱,斋亦曰怡然。
明然拙言以记之。
怡然亭赋槛外有山,山中一亭,亭曰“怡然”。
儒学与都昌文教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以从朱子游于南康白鹿洞一系为例~一、引言《易、贲》云「文明以上,人文也。
」1何谓人文?「人」,指获「文德之教」,2即由于由受文化教育成为理想之人,理想之人性;「文」通「纹」,可释作「文,飾也。
」《太玄经·玄掜》作「文为藻飾。
」3引申为「文」乃为人表逹个人性情方式。
《易·贲》又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4是则此「人文」之义为教化,表达「文」而化之意,即「以文饰心」,主张文之主体性特质,其不单具有外在之感性形态,且具有内在道德性之蕴,乃外在之文与内在心性之统一;使引申作「人为之饰」,即人对自然进行有目的之修饰以革滌其「本始材補」之状态而光大之,体现人別于自然而又源于自然之特质;引为「饰兼善美」,则为尽善才能尽美,因而体现中国之伦理道性,艺术性等道器之统一,即中国文化之特质,此一本性乃中国文化于本原上为一个文化体系,此一本性,犹如分散之枝叶通达根干,中文化有不同之文化地区,然亦有其会众为一相承之统绪。
殷革夏命而承夏之文化,周革殷命而殷之文化,即成三代文化之一统相承兼开拓之,殆周礼诸制之形成,其拓尤甚,殆春秋孔子承而扩儒学,迄汉1王弼注、孔颕达疏:《周易正义》(台北:广文书局,一九七二年景印《十三经注疏》本),卷三,〈贲〉,总页29。
2同上揭书,〈贲〉,「人文也」孔〈疏〉。
3扬雄:《太玄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三册。
台北: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六年),卷九,〈玄掜〉,页7。
4李鼎祚:《周易集解》(清乾隆二十一年雅雨堂刻本),卷五,〈贲享〉,页21~22。
后儒学遂形成中国文化主流,由中央随其势及政策颁行,与蒞任官师而影响各地区于儒学之薰陶,而所蒞官师于儒学造诣深浅与传播文教使命之热诚程度,于该区域儒学之深化助力尤大。
然则,江西南康都昌此一区域之先展若何?窃以为有可言者,特提出就正于在座时贤。
二、蒞南康都昌官师与儒学之过化都昌,原不知其为何方之地?后以探索江万里,逐渐知其为江西省南康之一僻县,竟为「文物之邦」。
蜀都赋原文及译文蜀都赋原文及译文西晋文学家、山东临淄(今淄博)人左思所写,系他著的“三都赋”(另为《吴都赋》、《魏都赋》)中的'一篇。
当时人们为传抄此赋,京城洛阳的纸也因而涨价,故有“洛阳纸贵”之语。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蜀都赋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蜀都赋原文有西蜀公子者,言于东吴王孙,曰:盖闻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
九土星分,万国错?。
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吾子岂亦曾闻蜀都之事欤?请为左右扬?而陈之。
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
廓灵关以为门,包玉垒而为宇。
带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
水陆所凑,兼六合而交会焉;丰蔚所盛,茂八区而庵蔼焉。
于前则跨蹑犍?,枕倚交趾。
经途所亘,五千余里。
山阜相属,含溪怀谷。
岗峦纠纷,触石吐云。
郁??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
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
龙池瀑?其隈,漏江伏流溃其阿。
汩若汤谷之扬涛,沛若蒙汜之涌波。
于是乎邛竹缘岭,菌桂临崖。
旁挺龙目,侧生荔枝。
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
迎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
孔翠群翔,犀象竞驰。
白雉朝?,猩猩夜啼。
金马骋光而绝景,碧鸡?忽而曜仪。
火井沈荧于幽泉,高?飞煽于天垂。
其间则有虎珀丹青,江珠瑕英。
金沙银砾,符采彪炳,晖丽灼烁。
于后则却背华容,北指昆仑。
缘以剑阁,阻以石门。
流汉汤汤,惊浪雷奔。
望之天回,即之云昏。
水物殊品,鳞介异族。
或藏蛟螭,或隐碧玉。
嘉鱼出于丙穴,良木攒于褒谷。
其树则有木兰?桂,杞?椅桐,??楔枞。
??幽蔼于谷底,松柏蓊郁于山峰。
擢修干,竦长条。
扇飞云,拂轻霄。
羲和假道于峻歧,阳乌回翼乎高标。
巢居栖翔,聿兼邓林。
穴宅奇兽,窠宿异禽。
熊罴咆其阳,雕鹗?其阴。
猿?腾希而竞捷,虎豹长啸而永吟。
于东则左绵巴中,百濮所充。
外负铜梁于宕渠,内函要害于膏腴。
其中则有巴菽巴戟,灵寿桃枝。
樊以?圃,滨以盐池。
??山栖,鼋龟水处。
潜龙蟠于沮泽,应鸣鼓而兴雨。
丹沙?炽出其阪,蜜房郁毓被其阜。
南都赋》张衡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
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
体爽垲以闲敞,纷郁郁其难详。
尔其地势,则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
流沧浪而为隍,廓方城而为墉。
汤谷涌其后,淯水荡其胸。
推淮引湍,三方是通。
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
铜锡铅锴,赭垩流黄。
绿碧紫英,青雘丹粟。
太一余粮,中黄侭玉。
松子神陂,赤灵解角。
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
其山则崆(山凶)嶱嵑,嵣(山芒)嶚剌岝(山客)嶵嵬,嵚巇屹喆幽谷嶜岑,夏含霜雪。
或峮嶙而纚连,或豁尔而中绝。
鞠巍巍其隐天,俯而观乎云霓。
若夫天封大狐,列仙之陬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岖阪坻?坂坻嶻嶭而成巘,溪壑错缪而盘纡。
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
昆仑无以奓,阆风不能逾。
其木则柽松楔□,槾柏杻橿枫柙栌枥,帝女之桑。
楈桠栟榈,柍柘檍檀。
结根竦本,垂条蝉媛布绿叶之萋萋,敷华蕊之蓑蓑玄云合而重阴,谷风起而增哀。
攒立丛骈,青冥盰瞑杳蔼蓊郁于谷底,森□而刺天。
虎豹黄熊游其下,豰玃猱□戏其巅。
鸾鸑鹓鶵翔其上,腾猿飞蠝栖其间。
其竹则籦笼□篾,筱簳箛箠缘延坻阪,澶漫陆离。
阿钎蓊茸,风靡云披。
尔其川渎,则滍澧置浕,发源岩穴。
潜倴洞出,没滑瀎潏布濩漫汗,漭沆洋溢。
总括趋欱,箭驰风疾。
流湍投濈,砏汃輣轧长输远逝,漻泪淢汨其水虫则有蠳龟鸣蛇,潜龙伏螭。
媂鳣鰅荨,鼋鼍鲛觿巨蚌函珠,驳瑕委蛇。
于其陂泽,则有钳卢玉池,赭阳东陂。
贮水渟洿,亘望无涯其草则藨苎薠莞,蒋蒲蒹葭。
藻茆菱芡,芙蓉含华。
从风发荣,斐披芬葩。
其鸟则有鸳鸯鹄鹥,鸿鸨鴐鹅。
(契鸟)鶂□鶙,鹔鷞鹍鸬嘤嘤和鸣,澹淡随波。
其水则开窦洒流,浸彼稻田。
沟浍脉连,堤塍相輑朝云不兴,而潢潦独臻。
决渫则暵,为溉为陆。
冬稌夏穱,随时代熟。
其原野则有桑漆麻苎,菽麦稷黍。
百谷蕃庑,翼翼与与。
若其园圃,则有蓼蕺蘘荷,薯蔗姜(韭番),菥蓂芋瓜。
乃有樱梅山柿,侯桃梨栗。
梬枣若留,穰橙邓橘。
其香草则有薜荔蕙若,薇芜荪苌。
南都赋原文及新篇简析南都賦:1南都,指張衡的家鄉南陽。
南陽於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郡,後漢更始帝入都之。
郡治在宛,因其地理位置在京之南,所以叫作南都。
《後漢書.郡國志》:「南陽郡,秦置。
洛陽南七百里。
三十七城,戶五十二萬八千五百五十一,口二百四十三萬九千六百一十八」。
南陽不僅是張衡的故鄉,更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家鄉和興起之地。
由於後一個原因,所以南陽郡其城邑的建置級別似較他郡為高。
2《南都賦》:東漢時期張衡以故鄉的南陽郡為描寫對象。
《南都赋》是以东汉时期的南阳郡为赋写对象的。
《后汉书·郡国志》“南阳郡,秦置。
洛阳南七百里。
三十七城,户五十二万八千五百五十一,口二百四十三万九千六百一十八”人。
南阳不仅是作者张衡的故乡,更是东汉王朝开创者光武帝刘秀的家乡和龙兴之地。
由于后一个原因,所以南阳郡与别的郡不同,其城邑的建置级别似较他郡为高。
张衡在为他的同乡好友、曾任南阳太守的鲍德所作的《大司农鲍德诔》中讲到这一点:“昔我南都,维帝旧乡。
同于郡国,殊于表章。
命亲如公,弁冕鸣横。
若维允之,实耀其光。
”“殊于表章”,张震泽注曰:“表章,指法度礼文。
”“此言南阳郡法度礼文与众不同。
”(《张衡诗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4页)这里是说,南阳因为是光武帝的家乡,所以虽然建制同于郡国,但在典章制度、礼遇级别上都与普通的郡国不同,郡太守的实际地位与三公等同。
我们看范晔《后汉书》也可以发现,关于南阳郡以及南阳太守的记载,远较别郡为多。
南阳在东汉时期地位的重要,不仅因为它是光武帝的家乡,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其地留有刘秀旧宅和刘秀父亲的陵寝章陵。
《后汉书·光武纪》建武十一年,“三月己酉,幸南阳;还,幸章陵,祠园陵”。
章陵原名舂陵,李善《文选·南阳赋注》:“ 《东观汉记》:建武中更名舂陵为章陵,光武过章陵祠园庙。
”指的大概就是建武十一年的事情。
建武十九年,“秋九月,南巡狩,壬申,幸南阳”。
三都赋原⽂、翻译及赏析三都赋朝代:魏晋作者:左思原⽂: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赋。
杨雄⽈:“诗⼈之赋丽以则。
”班固⽈:“赋者,古诗之流也。
”。
先王采焉,以观⼟风。
见“绿⽵猗猗”于宜,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
故能居然⽽辨⼋⽅。
然相如赋上林⽽引“卢橘夏熟”,杨雄赋⽢泉⽽陈“⽟树青葱”,班固赋西都⽽叹以出⽐⽬,张衡赋西京⽽述以游海若。
假称珍怪,以为润⾊,若斯之类,匪啻于兹。
考之果⽊,则⽣⾮其壤;校之神物,则出⾮其所。
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徵。
且夫⽟卮⽆当,虽宝⾮⽤;侈⾔⽆验,虽丽⾮经。
⽽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氐举为宪章。
积习⽣常,有⾃来矣。
余既思摹⼆京⽽赋三都,其⼭川城⾢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则验之⽅志。
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其旧。
何则?发⾔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
匪本匪实,览者奚信?且夫任⼟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周易所慎。
聊举其⼀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魏都赋 魏国先⽣有睟其容,乃盱衡⽽诰⽈:“异乎交益之⼠,盖⾳有楚夏者,⼟风之乖也;情有险易者,习俗之殊也。
虽则⽣常,固⾮⾃得之谓也。
昔市南宜僚弄丸,⽽两家之难解。
聊为吾⼦复玩德⾳,以释⼆客竞于辩囿者也。
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
体兼昼夜,理包清浊。
流⽽为江海,结⽽为⼭岳。
列宿分其野,荒裔带其隅。
岩冈潭渊,限蛮隔夷,峻危之窍也。
蛮陬夷落,译导⽽通,鸟兽之氓也。
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
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
⽽⼦⼤夫之贤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丽皇极。
思禀正朔,乐率贡职。
⽽徒务於诡随匪⼈,宴安於绝域。
荣其⽂⾝,骄其险棘。
缪默语之常伦,牵胶⾔⽽逾侈。
饰华离以矜然,假倔彊⽽攘臂。
⾮醇粹之⽅壮,谋踳驳於王义。
孰愈寻靡{艹汧}於中逵,造沐猴於棘刺。
剑阁虽嶚(嶚⼀作:险),凭之者蹶,⾮所以深根固蒂也。
洞庭虽濬,负之者北,⾮所以爱⼈治国也。
彼桑榆之末光,逾长庚之初辉。
西晋.左思《三都赋》原文西晋.左思《三都赋》原文《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西晋.左思《三都赋》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西晋.左思《三都赋》原文总序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先王采焉,以观土风。
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
故能居然而辨八方。
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
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于兹。
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
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徵。
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
积习生常,有自来矣。
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
何则?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
匪本匪实,览者奚信?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方,周易所慎。
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魏都赋魏国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诰曰:“异乎交益之士,盖音有楚夏者,土风之乖也;情有险易者,习俗之殊也。
虽则生常,固非自得之谓也。
昔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
聊为吾子复玩德音,以释二客竞于辩囿者也。
“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
体兼昼夜,理包清浊。
流而为江海,结而为山岳。
列宿分其野,荒裔带其隅。
岩冈潭渊,限蛮隔夷,峻危之窍也。
蛮陬夷落,译导而通,鸟兽之氓也。
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
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
而子大夫之贤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丽皇极。
思禀正朔,乐率贡职。
而徒务於诡随匪人,宴安於绝域。
荣其文身,骄其险棘。
缪默语之常伦,牵胶言而逾侈。
饰华离以矜然,假倔彊而攘臂。
非醇粹之方壮,谋踳驳於王义。
孰愈寻靡{艹汧}於中逵,造沐猴於棘刺。
归昌赋
蒙山巍巍,沂沭汤汤方数百里,际天而往鲁南古镇,凤翥龙翔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齐鸣,唯我归昌郯子故里,仁孝之乡饮水思源,登高远望鹿乳奉亲,汤药亲尝孔子问官,春秋记详远古少昊,鸟官穷桑东夷文明,此是滥觞三皇五帝,由夏及商比干碑文,飞足归昌比肩尚父,同协周王太公垂钓,姜湖之旁文王访贤,吕望灭商玉台新咏,徐陵文章徐勉采菱,梁朝贤相风韵犹存,半老徐娘东魏武定,县治归昌梨花点兵,五代隋唐宋元明清,乾隆私访湖边驻跸,米香不忘墨河之水,千年流淌历史烟云,已成过往欣逢盛世,祖国富强家乡风物,任君品赏归昌叶瑞,流云飘荡郯子庙前,断碑斜阳马王堆旁,稻花飘香人民路上,商业兴旺刘瓦公路,熙熙攘攘连天国道,运输正忙胶新铁路,南来北往京沪高速,快捷通畅公益道路,硬化全乡社区改造,朱村高塘产业规划,食品服装
江镇丝绸,品牌上榜姜湖贡米,美名远扬绿色食品,家庭农场科学养殖,蒸蒸日上教育发展,人民安康改革号角,再次吹响群贤毕至,引凤招商巨贾云涌,斗志昂扬众志成城,如日东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华夏筑梦,锦绣华章伟哉归昌,兴我家邦壮哉归昌,天下名扬
王銮强 2018/6。
魏都赋注释【实用版】目录1.魏都赋简介2.魏都赋的历史背景3.魏都赋的内容及主题4.魏都赋的艺术特点5.魏都赋的影响和价值正文【魏都赋简介】《魏都赋》是中国东晋时期文学家左思所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辞赋。
赋是一种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具有韵律和抒情的特点,内容丰富且形式优美。
《魏都赋》以其宏大的叙事、华丽的文采和精湛的技艺被誉为“赋中绝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篇重要的作品。
【魏都赋的历史背景】左思生活在东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
在这个背景下,左思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创作了《魏都赋》。
这篇赋以魏都(即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为背景,描绘了魏都的繁华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和平、安定社会的向往。
【魏都赋的内容及主题】《魏都赋》通过描绘魏都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城市建筑、人文风貌等方面,展现了魏都的繁荣和壮丽。
赋中,左思通过对比魏都的过去和现在,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和对战乱不断的现实的忧虑。
同时,作者还通过赞美魏都人民的勤劳智慧,传达了自己对民族自豪感的抒发。
总的来说,《魏都赋》的主题是向往和平、安定,期望国家繁荣昌盛。
【魏都赋的艺术特点】《魏都赋》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这篇赋采用了铺陈、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其次,左思在描绘魏都的各种景象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最后,左思在文中穿插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使得文章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魏都赋的影响和价值】《魏都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对后世的辞赋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赋中绝品”。
同时,《魏都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魏明伦的赋作十五篇01远古鸿濛,天赐邛海,当代西昌,人扩湿地。
古今交融之胜境,天人合一之净土。
白马非马,邛海非海。
有海之浩荡而无海上风暴,有海之深沉而无海滩浒苔。
此海成因,引历代方家争议;这般密码,待将来巨擘破译。
蜀川第一淡水湖,华夏独有白鹅浪。
蓬勃生物链,博大母亲湖。
滋润沃土,哺养生灵。
浪淘汉唐元明清,水育汉彝回藏蒙。
涛声依旧,土风俗青龙祭海;世情巨变,高科技卫星航天。
嫦娥奔月,羲和赶日。
太阳城,月亮城。
升火箭,举火把。
日月凌空,何如则天之曌;火焰叠字,符合神农之炎。
熊熊火把,滔滔邛海,节日特许玩火,假日愈加弄潮。
水火到此相容,矛盾到此化解。
酷暑到此降温,肃秋到此减寒。
严冬过此匆匆而遁,阳春留此依依不舍。
何处无湖,湖上可有如此天光云影;何地无城,城中可有如此鹅浪鹤波。
繁华都市,幽静湿地,神秘湖泊,毓秀山峦,四位一体,双美两全。
距离如咫尺之近,往返似俄倾之间。
西昌特色浓郁,邛海个性鲜明。
夷人方言,土产海子。
梨园赞语,独门活儿。
商家俗话,别无分店;学究雅词,自辟町畦。
市民云集,游客簇拥。
同胞南腔北调,外宾英语俄文。
景区雅俗共赏,湿地晴雨俱佳。
奇花异草之福地,珍禽灵鸟之天堂。
地道仙境,天然氧吧。
鹭鸟遐思,水乡梦幻。
白发化作忘忧草,红颜绽开含笑花。
花解语,鸟知音。
呢喃欲唱流行曲,啁啾似咏朦胧诗。
海鸥起舞,空中芭蕾;候鸟踏波,水上探戈。
白鹤亮翅,球星虎跃;黄鹂开嗓,超女莺歌。
画眉呼唤美眉,柳丝吸引粉丝。
燕翔静海,雌雄比翼男闺蜜?鹰击长空,巾帼单飞女汉子!彩铃响竹筏,手机拍艄翁。
棕蓑遮雨,恍若彝装查尔瓦;黄花成对,联想赛美朵洛荷。
苍松稳坐,苍髯高僧入禅定;白莲独卧,白领剩女练瑜伽。
迷住异乡驴友,醉煞巴山秀才。
飘飘渺渺,串演穿越剧;沸沸腾腾,忽闻交响乐。
白鹅来也,高潮来也!千簇白毛浮绿水,万双红掌拨清波。
时而悠悠缓缓,时而浩浩荡荡。
追寻广陵涛,赶赴钱塘潮。
无人不称奇,有风必鼓浪。
百代准时,千秋守信。
义鹅曾经沧海,神马岂是浮云?逝者如斯水水水,今人若梦鹅鹅鹅!心驰神往,痴迷湿地之魅;兴尽悲来,痛忆邛海之殇。
晋代左思三都赋蜀都赋全文翻译古蜀先祖寻踪器晤3N3N在长安与皇上打过交道的诗人李白,在离成都不远的故乡生活过,从锦城入长安的蜀道行旅艰难,这一点李白似乎有切身感受,所以他的一曲《蜀道难》,将一个“难”字写得十分撼人: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其实呢,李白并没有翻过秦岭,他的慨叹,只是感同身受而已。
那他将“蚕丛”和“鱼凫”所建的古蜀国,说是有了“四万八千岁”,应当也是诗人夸张的词句。
蜀国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呢,李白自然并不完全明白。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这是古蜀国年代的下限。
古蜀何时建国,以西汉扬雄所著《蜀王本纪》所载蜀王世系,有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和开明五个王朝。
如果这是实指的五位蜀王,以每位在位六十年计,一共不过三个世纪的时光。
显然,这不会是蜀国存在的真实年代。
《蜀王本纪》说杜宇从天而降,“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
又说“望帝积百余岁。
”如果按五王也都在位百年计,也不过五六个世纪。
《蜀王本纪》关于五代蜀王的记述《蜀王本纪》也提到了古蜀的纪年,《文选·蜀都赋》刘渊林注引扬雄《蜀王本纪》说“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而《太平御览》引文是“从开明已上至蚕丛,凡四千岁。
”将蜀史定为4000年长短,较之李白的“四万八千岁”之说固然实际了许多,不过也还是显得过长了一些。
也有人推测,这五代蜀王也许并不是前后相继,他们是五个王朝的代表,中间应当还有更多的王位继承者。
这五王或许是因为留下的事迹比较重要,所以后人的记忆也会深刻一些。
也有人援引四川省境内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作为依据,如嘉陵江东岸广元市中子铺遗址最早,公布的碳-14测年数据早到6000多年前,说明公元前44世纪古蜀先民确已在蜀地活动,这一遗址的年代与《蜀王本纪》所述的蚕丛时代正相吻合,由此可证扬雄说的“凡四千岁”并非信口开河。
不过这里说混了一个概念,蜀地很早就有人烟,并不能说有人活动就已经立国。
蜀都赋原文及翻译
《蜀都赋》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著名诗作,记录了他对蜀都的热爱之情。
原文:
江城五月萧关道,
蜀江夜泊秦淮滩。
楚塞芦花落,
汉宫秋月明。
清风拂柳笛声残,
夜雨闻铃肠断。
碧山如蓝烟,
绿水似碧玉。
蜀都在此,
美景天下间。
翻译:
五月的萧关道,在江城,
夜晚,蜀江停泊在秦淮滩。
楚塞的芦花落尽,
汉宫里,秋月明亮。
清风拂拂柳枝,笛声残留,
夜雨中,闻到铃声的心碎。
碧山如蓝色的烟雾,
绿水如碧玉般晶莹。
蜀都就在这里,
美景绕梁,遍布天下。
李白在《蜀都赋》中描绘了蜀都的美景,他用精美的语言描绘了蜀都的秋月明亮、江城的萧关道、楚塞的芦花落尽、清风拂拂柳枝、夜雨中闻到铃声的心碎、碧山如蓝色的烟雾、绿水如碧玉般晶莹等等,他对蜀都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蜀都赋》是李白最著名的诗作之一,它把蜀都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感受到李白对蜀都的热爱之情。
它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诗篇,让人们深深感受到李白对蜀都的热爱之情。
西晋.左思《三都赋》原文《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西晋.左思《三都赋》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西晋.左思《三都赋》原文总序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先王采焉,以观土风。
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
故能居然而辨八方。
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
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于兹。
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
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徵。
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
积习生常,有自来矣。
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
何则?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
匪本匪实,览者奚信?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方,周易所慎。
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魏都赋魏国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诰曰:“异乎交益之士,盖音有楚夏者,土风之乖也;情有险易者,习俗之殊也。
虽则生常,固非自得之谓也。
昔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
聊为吾子复玩德音,以释二客竞于辩囿者也。
“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
体兼昼夜,理包清浊。
流而为江海,结而为山岳。
列宿分其野,荒裔带其隅。
岩冈潭渊,限蛮隔夷,峻危之窍也。
蛮陬夷落,译导而通,鸟兽之氓也。
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
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
而子大夫之贤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丽皇极。
思禀正朔,乐率贡职。
而徒务於诡随匪人,宴安於绝域。
荣其文身,骄其险棘。
缪默语之常伦,牵胶言而逾侈。
饰华离以矜然,假倔彊而攘臂。
非醇粹之方壮,谋踳驳於王义。
孰愈寻靡{艹汧}於中逵,造沐猴於棘刺。
剑阁虽险,凭之者蹶,非所以深根固蒂也。
【诗歌鉴赏】班固《两都赋》原文及翻译赏析班固《两都赋》原文两都赋序: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大汉初定,日不暇给。
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
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
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于郊庙。
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
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大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
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
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
且夫道有夷隆,学有粗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同见采于孔氏,列于《诗》《书》,其义一也。
岙之上古则如彼,考之汉室又如此。
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
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
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眷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雒邑之议。
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其词曰:西都赋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曰:“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
缀而弗康,实用西迁,作我上都。
主人闻其故而睹其制乎?”主人曰:“未也。
愿宾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
”宾曰:“唯唯。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众流之隈,?涌其酉。
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
防御之阻,则天下之?区焉。
是故横被六合,三成帝畿,周以龙兴,秦以虎视。
及至大汉受命而都之也,仰寤东井之精,俯协《河图》之灵。
奉春建策,留侯演成。
天人合应,以发皇明,乃眷西顾,实惟作京。
于是?秦岭,?北阜,挟酆灞,据龙首。
古代京都赋之傅毅《洛都赋》古代京都赋之傅毅《洛都赋》傅毅(?-约90),字武仲,东汉扶风茂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
年轻时学问即很渊博,汉明帝永平年间,在平陵(陕西咸阳西北)读书时,写了一首迪志诗,勉励自己要效法古人专修德义,立志勤学,不可放纵懈怠。
后来有感明帝求贤诚心不够,使许多贤士隐居起来,所以作了一篇七激讽刺他。
汉章帝建初中,封傅毅为兰台令史,拜郎中,和班固、贾逵一起校勘禁中书籍。
他模仿周颂清庙篇的笔法,完成十篇显宗颂,赞扬汉明帝的功德,而文名大噪。
车骑将军马防擅权时,请傅毅为军司马,并以师友礼待他。
等马防因奢侈败家,傅毅也被免官归乡。
和帝永元元年(89),外戚车骑将军窦宪因征匈奴有功而贵显,再请傅毅为主记室,崔骃为主簿。
不久窦宪迁大司马后,以傅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
傅毅较早去死,大约在和帝永元四年窦宪家败自杀以前。
他的着作有诗、赋、诔、颂、祝文、七激、连珠等二十八篇。
其中连珠,是他和班固、贾逵受章帝诏写的。
因为假托事物,达到讽谕的目的,贯串情理,如同穿珠,所以叫连珠。
○洛都赋惟汉元之运会,世祖受命而弭乱,体神武之圣姿,握天人之契赞。
挥电旗于四野,拂宇宙之残难。
受皇号于高邑,修兹都之城馆。
寻历代之规兆,仍险塞之自然。
被昆仑之洪流,据伊洛之双川,挟成皋之岩阻,扶二崤之崇山。
砥柱回波缀于后,豆三涂太室结于前。
镇以嵩高乔岳,峻极于天。
分画经纬,开正涂轨,序立庙祧,面朝后市。
叹息起氛雾,奋袂生风雨。
览正殿之体制,承日月之皓精。
骋流星于突陋,追归雁于轩軨。
带螭龙之疏镂,垂菡萏之敷荣。
顾濯龙之台观,望永安之园薮。
渟清沼以泛舟,浮翠虬与玄武。
桑宫茧馆,区制有矩。
后帅九嫔,躬敕工女。
近则明堂辟雍灵台之列,宗祀扬化,云物是察。
其后则有长冈芒阜,属以首山,通谷岋(左山+右可),石濑寒泉。
于是乘兴鸣和,按节发轫。
列翠盖,方龙輈,备五路之时副,(左扌+右监)三辰之旗斿。
傅说作仆,羲和奉时。
千乘雷骇,万骑星铺。
魏晋左思的《三都赋》赏析'洛阳纸贵'这个成语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它由来于哪里呢?原来,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
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三都赋》魏晋·左思作品原文三都赋[左思]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扬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先王采焉,以观土风。
见“绿竹猗猗”,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
故能居然而辨八方。
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扬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
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于兹。
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
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徵。
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宪章。
积习生常,有自来矣。
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
何则?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颂其所见也。
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
匪本匪实,览者奚信?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方,周易所慎。
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魏都赋魏国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诰曰:“异乎交益之士,盖音有楚夏者,土风之乖也;情有险易者,习俗之殊也。
虽则生常,固非自得之谓也。
昔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
聊为吾子复玩德音,以释二客竞于辩囿者也。
“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
体兼昼夜,理包清浊。
流而为江海,结而为山岳。
列宿分其野,荒裔带其隅。
岩冈潭渊,限蛮隔夷,峻危之窍也。
蛮陬夷落,译导而通,鸟兽之氓也。
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
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
而子大夫之贤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丽皇极。
《南都赋》张衡南都赋《南都赋》是汉代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创作的一篇赋。
此赋主要铺叙了南阳的地理位置、宝藏矿产、山岳峰峦、树木禽兽、川渎水产、原壤稼植、祭祀礼俗、士女游衍、新声妙曲等内容,作者以充沛的热情、严肃的态度、全面的眼光、生花的妙笔酣畅淋漓地赞颂了古都南阳,衷心深沉地寄托了他对家乡的真情挚爱。
全赋气势恢宏,感情真挚,构思巧妙,语言新颖。
【作品原文】於显乐都1,既丽且康2!陪京之南3,居汉之阳4。
割周楚之丰壤5,跨荆豫而为疆6。
体爽垲以闲敞7,纷郁郁其难详8。
尔其地势,则武阙关其西9,桐柏揭其东10。
流沧浪而为隍11,廓方城而为墉12。
汤谷涌其后13,淯水荡其胸14。
推淮引湍15,三方是通16。
其宝利珍怪17,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18。
铜锡铅锴19,赭垩流黄20。
绿碧紫英21,青雘丹粟22。
太一金粮23,中黄瑴玉24。
松子神陂25,赤灵解角26。
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27,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28。
其山则崆 嶱嵑29,嵣㟐嶚剌30,岝㟯嶵嵬31,嵚巇屹嵲32,幽谷嶜岑33,夏含霜雪。
或峮嶙而纚连34,或豁尔而中绝35。
鞠巍巍其隐天36,俯而观乎云霓37。
若夫天封大狐38,列仙之陬39,上平衍而旷荡40,下蒙笼而崎岖41,阪坻巀嶭而成甗42,溪壑错缪而盘纡43。
芝房菌蠢生其隈44,玉膏滵溢流其隅45。
昆仑无以奓46,阆风不能逾47。
其木则柽松楔㮨48,槾柏杻橿49,枫柙栌枥50,帝女之桑51。
楈丫栟榈52,柍柘檍檀53。
结根竦本54,垂条婵媛55,布绿叶之萋萋56,敷华橤之蓑蓑57,玄云合而重阴,谷风起而增哀。
攒立丛骈58,青冥盰瞑59。
杳蔼蓊郁于谷底60,森䔿䔿而刺天61。
虎豹黄熊游其下,豰玃猱㹶戏其巅62。
鸾鸑鵷鶵翔其上63,腾猿飞蠝栖其间64。
其竹则籦笼䈽篾65,筱簳箛棰66,缘延坻阪67,澶漫陆离68。
阿那蓊茸69,风靡云披70。
尔其川渎,则滍澧置濜71,发源岩穴72。
潜㕎洞出73,没滑瀎潏74,布濩漫汗75,漭沆洋溢76。
匡庐山下,沉没鄡阳1;鄱阳湖上,浮出都昌。
东眺瓷都而南望豫章;西达浔阳而北通长江。
历为候鸟王国,素称鱼米之乡。
海田沧桑,源远流长。
石器时代,生息休养。
秦设番县,隶属九江。
汉制鄡阳,划归豫章。
大康十年,隶属鄱阳。
永康元年,改隶浔阳。
唐复县制,命名都昌。
明清时期,隶属南康。
解放至今,直隶九江。
山清水秀,诗情画意。
野老岩泉清,磨剑瑶池丽。
西河晚渡匆,南寺晓钟脆。
矶山樵唱悠,彭蠡渔歌醉。
石壁精舍幽,陶侯钓矶奇。
搅胜南山,鸟语花香怡耳目;泛舟鄱湖,惠风时雨润心肺。
朱袍山2,茂林与桑田共幽,棠荫岛,鸥鹭与云霞齐飞。
龙望垴3,三库连珠,世外桃源;遇驾山4,一涧通幽,人间仙居。
土目源,桂花馥郁香泛月;阳储山,翠竹葱茏绿铺地。
望晓塬,莺梭巧织千重锦;陶家冲,燕剪妙裁万里晖。
大港水库,千鳞游泳诗中画,李洞林村,万羽翔集画里诗。
绿树红花,掩映秦砖汉瓦;金谷银棉,沐浴春风秋雨。
云蒸霞蔚,锦绣田园笼瑞霭;风和日丽,旖旎山水沐春晖。
触景生情,心中唯有人间乐,怡神悦目,脑海尽释尘世虑。
龙卧虎藏,凤翥鸾翔。
陶母5谢公6,德操垂范;武帝7太祖8,御墨流芳。
诗仙9咏胜,宰相10歌风。
黄公11名记,苏子12绝唱。
陶文侯13珍时惜物,千载传颂;刘将军14辱死不南,万民景仰。
江丞相15满门尽忠,举家报国,曹省长16清风两袖,正气一腔。
石云星17颜筋柳骨,字盖京华,水福班18轻歌曼舞,艺红浮梁。
明朝董灏留《黄西坡集》19,理学精髓承前启后;元代陈澔著《礼记集说》20,儒林文化溢彩添光。
青山蕴宝,碧水藏珍。
西山蔓荆子、化民菊三七,药中之瑰宝;大港黑木耳、盐田谷雨尖,席上之佳珍。
周溪造型珍珠,皇后之装饰;和合红眼银鱼,国宴之贡品。
西源黑蚬、阳丰紫皮蒜,益寿而延年;土塘番鸭、狮山黑芝麻,健体而强身。
芙蓉矿泉、南峰豆参,畅销海外;苏山石材、多宝矽砂,冲出国门&&三山皆是摇钱树,五水都为聚宝盆21。
淳朴善良,勤劳智慧。
渔樵于山水之间,筚路蓝缕;耕作于田园之上,殚精竭虑。
百里渠道如长龙出山;马涧渡槽似彩虹落地。
新妙大坝横跨南北,矶山圩堤纵贯东西。
掘精养鱼池,率综合养殖之先;修都蔡公路,夯经济发展之基。
人民笃诚守信,群众崇善好义。
富贵不尚奢华,贫穷不失礼仪。
危难不思苟全,卑贱不阿权贵。
高风亮节,代代相传;良操美德,时时守持。
变化发展,日新月异。
沐改革开放之春风,浴招商引资之时雨。
革故鼎新,翻天覆地。
东街西巷,高楼林立;南乡北镇,大厦鳞比。
东风街繁华竞逐;天昊城商贾云集。
蔡岭示范区,汇千商而踊跃;芙蓉工业园,竞百业以腾飞。
湖滨花园,竹影扶疏,依稀田园风味;人民广场,喷泉奇幻,焕然现代都会。
街心花园,白发垂髫,怡然自乐;世纪广场,俊男靓女,欣然欲醉。
县呈龙虎姿;民怀鲲鹏志。
乘德政之清风,巨龙入海,胸比海阔;扬时代之正气,大鹏冲天,心与天齐。
雄耶都昌,攀天接日,喜今朝如虎添翼!
伟哉都昌,步云梯月,望未来如日生辉!
注释
1、鄡阳,汉代县名,相传已沉于鄱阳湖底,而浮出都昌县城。
2、朱袍山:相传朱元璋大战鄱阳湖时,在此歇息晒袍而得名。
3、龙望脑,山名,又称篁竺峰,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湖,常在此峰观阵而得名。
4、遇驾山,村庄名,相传朱元璋与马皇后在此村相遇,故而得名。
今已迁往周家岭,为全九江市示范村。
5、晋文候陶侃之母,教子有方,为天下贤母,与孟母齐名。
6、谢公:即南北朝大诗人谢灵运,曾在都昌隐居于石壁精舍多年,为后人留下勤学之楷。
7、相传汉武帝刘彻游都昌南山,访世外高人野老未遇,亲笔于岩泉边书野老泉三字。
8、明太祖朱元璋在都昌指挥鄱湖大战时,于老爷庙后山石壁上亲笔手书水面天心四字。
9、诗仙咏胜: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游都昌,并赋《入彭蠡》一诗,吟咏都昌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