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时钟
- 格式:doc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2
《康复护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康复护理的定义与内涵1. 定义: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医学的框架下,运用护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全面的评估、干预和评价,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回归的护理实践活动。
2. 内涵:(1)康复护理的核心:关注患者的功能障碍,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和认知功能。
(2)康复护理的范围:涵盖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和长期护理各个阶段。
(3)康复护理的方法:采用护理程序,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
(4)康复护理的目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二、康复护理的目标与任务1. 目标:(1)恢复和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
(2)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3)增强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4)减少并发症和二次残疾的发生。
(5)促进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2. 任务:(1)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健康资料,进行康复护理评估。
(2)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3)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4)监测患者的康复进程,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5)教育和培训患者及其家属,传授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
(6)参与康复护理研究和质量控制,推动学科发展。
三、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1. 人本原则:尊重患者的个性,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愿望。
2. 功能训练原则:通过训练和康复活动,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3. 全面关怀原则: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的全面护理。
4. 连续性原则:确保康复护理在患者整个康复过程中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5. 个性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6. 社会参与原则: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四、康复护理的发展历程1. 起源:20世纪初,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护理作为其分支逐渐形成。
2. 发展:20世纪中叶,康复护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服务于战争伤员。
3. 成熟: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康复护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形成了独立的专业体系。
儿童康复训练室工作时间安排
简介
本文档旨在安排儿童康复训练室的工作时间,以确保儿童能够在适当的时间接受康复训练并与康复师合理协调。
工作时间安排
儿童康复训练室的工作时间如下:
注意事项
- 康复师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和调整个别的康复训练计划。
- 康复师在小组康复训练时,应根据儿童的康复目标和需求,设计适合的康复训练内容。
- 游戏和自由活动时间可让儿童放松心情,促进社交交流。
- 康复师在一对一康复训练中,应与儿童密切配合,确保康复效果最大化。
- 自由活动时间可让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如阅读、绘画或讨论等,以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以上为儿童康复训练室工作时间安排,请各位康复师按照以上时间表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
如有特殊情况或临时调整,请提前通知相关人员。
Created by Writing Documents。
5种康复训练仪器使用说明辅助步行训练器使用说明(JS –BX-- 07型)1. 将坐垫翻转至垂直位置,松开调节螺栓,使坐垫靠背翻转90度。
2. 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训练者在训练器内站立。
3. 坐垫靠背翻转至原位并调整前后、高低位置至适宜。
4. 调整台面高度及手柄间距离至合适位置。
5. 训练者上肢搁在台面垫上,双手握住手柄,推动训练器前行,进行步行训练。
6. 训练者也可以使用刹车手柄,使训练器制动。
7. 需要时,训练者可以坐在坐垫上休息。
站立架使用说明(JS XZ O9型)1. 患者坐轮椅进至站立架内腔,康复师和护理人员将患者双脚放在地面上,双膝贴近膝部垫。
2. 康复师和护理人员帮助患者站起,并有臀部垫和绑带帮助患者完全站立。
3.患者双臂搁置在肘部垫上,在进行站立训练的同时,可以进行书写等练习。
4. 站立训练结束后,康复师和护理人员可松开臀部垫和绑带,帮助患者坐在轮椅上,并将双脚放置在轮椅脚踏板上,将轮椅从站立架移出。
平行杠使用说明1. 根据训练者的需要,适当调节杠杆的高度和宽度。
2. 训练者在康复师和护理人员的帮扶下,双手撑扶杠杆作步态训练。
3. 根据训练者需要,可选择取下矫正板锻炼或使用矫正板作乔正步态训练。
电动直立床的使用说明一、使用前的操作与检查1. 床体移动与稳定性调整踩下“升降脚轮踏板”,将电动直立床移动至所需位置,反向操作“升降脚轮踏板”使脚轮提升,固定脚着地。
对一只高度可调的固定脚进行微调,使所有固定脚均可靠着地,床体平稳。
2. 脚踏板角度调节分别旋转脚踏板下旋钮,可调节踏脚板角度。
3.接通电源将电源插头插入网电源插口,限流控制器绿色指示灯亮,即表示电动直立床的电气装置已经接通电源。
4.操作床面转动手握操作器,按住“▲”键,床面向上转动,按住“▼”键,床面向下转动,松开按键,床面停止转动并可靠锁定。
二、使用1. 用操作器使床面至水平位置(角度指示器指向0°),松开胸部、腰部、腿部绑带,卸下摆台。
一.普拉提历史1、约瑟夫?普拉提先生1883年出生德国。
1912年他移居英国。
2、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普拉提先生和其他德国公民被视为“外来敌”,被拘押在战俘集中营充当一名男护士。
3、1926年,移民美国纽约,并在前往美国的船上遇见了他的护士未婚妻克拉拉;在纽约第八大道,普拉提夫妇设立了普拉提工作室,开设教授他的训练体系,并把他的训练体系命名为“控制学”。
4、1966年已经86岁的他因为一场大火去世。
因此在他过世后,后人为纪念他把这项运动称为“普拉提运动”!二.普拉提训练概述1、普拉提概念:首先是一种运动(康复训练)。
通过垫上、徒手、大小器械、小工具方式进行训练。
它主要锻炼人体深层的小肌肉,维持和改善外观正常活动姿态、达到身体平衡(动作模式)、强调对核心肌群的控制、加强人脑对肢体及骨骼肌肉组织的神经感应及支配,再配合正确的呼吸方法所进行的一项全身协调运动。
2、普拉提练习是一种注重姿态对称性、呼吸控制、腹部力量,以及骨盆、脊柱与肩部的稳定性,肌肉柔韧性和关节灵活性的身体练习方法。
3、普拉提6大原则:专注、控制、呼吸、核心、准确、流畅①专注:集中精力,感受身体的反馈。
②控制:思想与肢体融合并把握身体的主导权。
③呼吸:鼻吸口呼,呼吸顺畅不憋气。
④核心:发展强壮稳定而富柔韧性的核心动作。
⑤准确:专注于心,细节定位。
⑥流畅:连贯而有节奏。
4、四大运动要点:呼吸、核心、中轴延长与四肢延长、中立位。
5、普拉提的特点:1.科学性2.安全性3.全面有效性4.简单易学性5.挑战性与娱乐性相结合6.随意性6、普拉提的口述:鼻吸口呼.头部四肢的延伸.下巴收紧.沉肩.腹部收紧.肚脐贴向脊椎.腹部收紧三.核心的定义1、核心就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
①内核心由膈肌、腹横肌、多裂肌、骨盆底肌群构成。
②外核心由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除了内核心肌群以外,构成的肌群为外核心。
2、核心的作用:①稳定重心,传导力量。
老年人康复训练户外活动时间安排表晨练活动(早上6点-8点)- 6点-6点30分:集合、热身运动- 6点30分-7点30分:散步或慢跑- 7点30分-8点:呼吸操或伸展运动早餐时间(8点-9点)- 8点-8点30分:就餐- 8点30分-9点:休息上午活动(9点-11点30分)- 9点-9点30分:集合、热身运动- 9点30分-10点30分:轻量级力量训练- 10点30分-11点:平衡训练- 11点-11点30分:呼吸操或伸展运动午餐时间(11点30分-13点)- 11点30分-12点:就餐- 12点-13点:休息下午活动(13点-15点)- 13点-13点30分:踏步训练- 13点30分-14点30分:肌力训练- 14点30分-15点:伸展运动下午茶时间(15点-15点30分)- 15点-15点30分:就餐或享受茶点晚间活动(15点30分-18点)- 15点30分-16点:中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16点-17点:放松活动(如太极拳、瑜伽)- 17点-18点:呼吸操或伸展运动晚餐时间(18点-19点)- 18点-18点30分:就餐- 18点30分-19点:休息散步活动(19点-20点)- 19点-20点:散步晚安活动(20点-21点)- 20点-21点:放松活动(如冥想、听音乐)注意事项:- 每次活动前应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和拉伸活动。
- 活动强度和时间可根据个人身体情况进行调整。
- 在户外活动时,注意天气情况,合理穿戴。
- 如有不适或身体不适宜参加某项活动的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告知康复护理人员。
训练计划姓名:性别:年龄:注:此表由康复指导员在相应栏目的“□”中划“√”。
篇二:康复和技能训练计划注:此表由康复训练老师在相应栏目内文字描述或“□”中划√。
注:此表由康复训练老师在相应栏目内文字描述或“□”中划√。
篇三:偏瘫康复训练计划姓名:王兰珍性别:女出生年月:1958.11 残疾类别:肢体残疾训练评估:患者系01年因病致左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活动不利,运动功能受限,生活自理姓名:王兰珍性别:女出生年月:1958.11 残疾类别:肢体残疾训练评估:患者系01年因病致左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活动不利,运动功能受限,生活自理能能力欠佳,社会适应能力不好。
力欠佳,社会适应能力不好。
训练项目:机构训练1、患肢各关节被动活动 20分/次 1次/日2、针灸推拿 20分/次 1次/日3、患侧上肢持物、握物训练15分/次 2次/日训练项目:家庭训练1、家人按摩拍打活动患肢20分/次 2次/日2、患侧上肢持物、握物训练15分/次 2次/日4、心理疏导,鼓励其积极乐观面对生活 3、心理疏导,家人多给予关心和沟通训练目标: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有提高。
训练目标: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有提高。
姓名:王兰珍性别:女出生年月:1958.11 残疾类别:肢体残疾训练评估:患者系01年因病致左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活动不利,运动功能受限,生活自理姓名:王兰珍性别:女出生年月:1958.11 残疾类别:肢体残疾训练评估:患者系01年因病致左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活动不利,运动功能受限,生活自理能能力欠佳,社会适应能力不好。
力欠佳,社会适应能力不好。
训练项目:机构训练1、患肢各关节被动活动 20分/次 1次/日训练项目:家庭训练1、家人或自行按摩患肢 20分/次 2次/日2、针灸推拿 20分/次 1次/日 2、卧位摆肩、摆髋训练 10分/次 2次/日3、心理疏导,鼓励其积极乐观面对生活3、心理疏导,家人多给予关心和沟通训练目标: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有提高。
康复训练量表是用于评估和记录患者康复进展的工具。
这些量表通常由专业康复医师或治疗师使用,以客观、系统地评估患者的功能状况,从而制定和调整康复计划。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训练量表:1. Fugl-Meyer量表: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包括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平衡和协调等方面。
2. Barthel指数:用于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进食、洗澡、穿衣、如厕等方面。
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越强。
3. Berg平衡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包括静态和动态平衡。
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平衡能力越好。
4. Timed Up and Go测试:用于评估患者的步行速度和步行能力。
测试时,患者从椅子上站起,走到3米外的线,然后转身走回到椅子并坐下。
所用时间越短表示患者步行能力越好。
5. 六分钟步行测试:用于评估患者的耐力和步行能力。
测试时,患者在平坦的地面上尽可能快地行走6分钟,记录行走的距离。
距离越远表示患者耐力和步行能力越好。
6. 肌力评估量表:如Lovett肌力分级法或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 肌力分级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
7. 关节活动度评估:使用量角器或其他测量工具来评估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
8. 感觉评估: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等方面的评估,以了解患者的感觉功能状况。
这些量表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
在使用量表时,康复医师或治疗师应遵循标准化的评估流程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定期重复评估以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1. 把设备推到病床变并固定在床边,连接电源
2.打开电源开关,检查设备显示窗口显示是否正常;
3.将患者下肢固定在下肢脚踏上并绑好;只有在患者处于正确的治疗位置状态下才可以进行训练; 5.设定训练总时间:患者一般训练治疗时间参考30分钟并开始训练6. 训练结束后,机器自动转入训练结果显示界面,显示屏将显示该次训练的参考数据,供临床医生参考。
7. 训练中任何需要停止的时候,按下急停按键,机器将立即停止运行。
当训练者中的患者(或其周围人员)发出很长的大声喊叫时,机器也将立即停止运行。
康复训练类辅助器具1.上肢训练辅助器具上肢训练辅助器具用于肩、上臂、前臂和手部的康复训练。
(1)肩关节回旋训练器:进行肩关节旋转运动,扩大活动度,增强肩部肌肉力量。
(2)肩抬举训练器:通过将棍棒放置于不同高度,训练上肢抬举功能。
可在棍棒两端悬挂沙袋,以增加抗阻力。
(3)肩梯:通过手指沿着阶梯不断上移,逐渐提高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减轻疼痛。
(4)滑轮吊环训练器: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也可进行关节牵引及肌力训练。
(5)上肢推举训练器:提高上肢伸肌肌力、上肢关节活动度及协调活动能力。
(6)肘关节牵引椅:对肘关节持续牵引,用于肘关节屈伸活动障碍者。
牵引的重量和方向,座椅高度、固定部位可随需要调整。
(7)前臂旋转训练器:训练关节活动度,预防和改善前臂旋转功能受限。
同时通过患者在不同阻力下的抗阻运动进行肌力及耐力训练。
(8)腕关节屈伸训练器:训练腕部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
(9)腕关节旋转器:训练腕关节旋转,改善关节活动度及增加肌力、耐力。
(10)复式墙拉力器:通过抗阻主动运动,提高肌力。
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畸形全身肌肉、关节训练。
(11)系列哑铃:用于增强肌力和耐力。
(12)体操棒与抛接球:提高上肢活动范围,提高肢体协调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分立式和卧式2种。
(13)手支撑器:训练上肢支撑能力及从床到轮椅的移乘(身体转移)训练。
(14)手指肌力训练桌:用于手指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2.下肢训练辅助器具下肢训练辅助器具是用于训练下肢的辅助器具。
(1)下肢康复训练器:用于训练下肢关节活动范围和协调功能(2)重锤式髋关节训练器:用于训练髋关节外展、内收的肌力。
(3)髋关节旋转训练器:通过足的画圈运动,改善髋关节的旋转功能。
(4)股四头肌训练椅:增强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适用于膝关节受限。
(5)踝关节屈伸训练器:训练踝关节的活动度,矫正足下垂,足内外翻等,对站立功能障碍者的站立功能训练。
(6)踝关节训练器:矫正下肢姿势,防止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等畸形。
器械名称:训练用阶梯1、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用于患者恢复日常上、下楼梯功能的训练.2、使用方法:①阶梯应放置在水平的地面上,有相应的活动空间.②底座应着地受力.③根据训练者的要求,调节扶手高度至适宜.④训练者手扶扶手杠做上下楼功能练习.3、注意事项:①使用阶梯前应熟悉产品的性能、要求和操作方法,对产品进行空载操作检查,经验证后处于正常状态下方可使用.②应在康复师或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有序练习.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训练者的具体情况增减运动强度和训练时间.③为避免发生意外,训练者或其他人均不得坐在阶梯的扶手杠上.产地:南京型号:BWB-JT-A器械名称:双轮助行器1、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患者步行训练的辅助用具,铝合金材质.2、使用方法:①将折叠结构张开至使用位置.②根据训练者的需要,调整助行器支脚高度,使扶手高度适宜,患者可双手握住助行器扶手,进行步态练习.③训练完毕后,根据放置需要,可将产品折叠.3、注意事项①使用助行器之前,康复师应熟悉产品的性能、要求和操作方法,并对产品进行空载操作检查,经证实产品处于完好正常状态时方可使用.②训练应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③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定位销、支脚高度调节销,保证定位销完全插入孔中,定位正确,牢靠.④步行训练应遵守“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训练时间.产地:南京型号:BWB-ZXQ器械名称:肩关节回旋训练器1、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该产品适用于改善肩、肘关节活动范围的回旋功能的训练,例如肩周炎、骨折后关节活动障碍等.2、使用方法:①根据训练需要,可适当调节平台高度,向上扳动平台升降手柄,用于托起平台使上升或下降到合适位置时,放下平台升降手柄.②可根据训练需要,调节力矩.③扳动阻尼调节手柄,适当调节阻尼值.④手握手柄,做肩、肘关节旋转训练.⑤也可双手握方向盘,做回旋训练.3、注意事项①使用训练器前应熟悉产品的性能、要求和操作方法,确认方向盘安装牢固方可进行训练.②应在康复师或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有序训练.遵守“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训练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或训练时间.③摇手柄时,不可用力过猛或将人体重力压在手柄上,防止产品脱离固定体.产地:南京型号:BWS-JHX-B器械名称:重锤式手指肌力训练桌1、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用于手指屈伸肌抗阻肌力训练及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适用于中风、脑损伤后的手指功能康复训练.2、使用方法:①练习者可根据训练需要进行选择重锤.②练习者可以站立或坐着进行手指肌力训练.③练习者手心向上,将手指套入桌上的指套中,做向上拉动、握拳、放松如此反复做运动.④练习者手心向下,将手指套入金属架端的指套中,顺着绳索方向向下拉起重锤,再放松,如此反复做运动.⑤练习者可训练一个指头,也可同时训练多根手指.3、注意事项:①练习者应在康复师的指导下确定重锤质量并进行训练.②手指肌力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重锤质量和训练时间.③手指肌力训练应动作轻缓,不得使用臂力大幅运动.产地:南京型号:BWS-ZSZ产品名称:股四头肌训练椅1、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适用于膝关节运动受限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抗阻力主动运动,也可进行膝关节屈曲伸展牵引训练,用于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或股四头肌肌力训练.2、适用方法:①训练椅可根据患者的体型特征和训练需要,分别调整升降支架、小腿垫、小腿支架、座位垫至适宜位置.②根据患者情况及训练需要,可采取坐位练习和卧位练习,从坐位调为卧位,只需松开靠背垫方口螺栓,将靠背垫向后移出转为水平再按原方法套入椅架并紧固螺栓即可,反之同理.③小腿垫采用销子结构,将销子抽出,小腿垫可外转90°,患者坐在坐垫上.④根据患者体型特征,适当调节升降支架高度.升降支架采用螺栓锁定结构,松开螺栓,上、下移动升降管后固定.⑤调节小腿垫高度,方法同④⑥患者坐在坐垫上,双脚腾空,将小腿垫转回原位,用销子固定.小腿正面或后面贴近小腿垫,用绑带适度收紧,根据训练需要调节配重支架角度和重块数量,即可进行训练.⑦小腿支架摆动角度调节,向外拉出弹簧销,使销子与分度盘脱离,转动配重支架至所需位置,松开弹簧销,使销子完全插入分度盘孔内即可.角度调节可分别做股肌训练及膝关节牵引训练.⑧配重块装卸方法,用手指压弹簧两端使其松开并从挂杆上滑出,装或卸配重块后,用同样方法将弹簧箍固定.⑨训练期间,因股四头肌乏力而难以摆动压脚杆时,可由康复师或陪护人员在助力手柄上适当加力,帮助训练.助力手柄可根据康复师或陪护人员需要适当调节.⑩训练完毕后,将配重块卸下,放到弹簧销上.3、注意事项:①使用训练椅前应熟悉产品的性能、要求和操作方法;并对训练椅进行空载操作检查,经证实训练椅处于完好正常状态方可使用.②训练应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并有护理人员协助训练.③配重支架调节应在无配重块时进行,配重支架以向下垂直地面为初始角度,向两侧调整角度不宜超过120°即分度盘上相隔6孔.④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加大训练时间摆动角度和配重质量.⑤训练前各调节紧固螺栓都应处于紧固状态,分度盘弹簧销应完全插入孔内,弹簧箍应紧贴配重块固定.⑥禁止用配重块做敲击工具.产地:南京型号:BWX-GJY器械名称:下肢功率车1、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用于下肢关节活动障碍患者进行改善下肢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及协调功能的训练.2、使用方法:①根据训练者体型特征,适当调节坐垫高度:旋转坐垫调节管上的螺栓,坐垫调节管上有调节孔,抽出或压进坐垫调节管至适宜高度,再将螺栓旋进相应小孔中锁定.②可适当调节前扶手,扶手可360度旋转调节.③阻尼调节器有1-8档,将阻尼调节器旋钮至大刻度数值时阻尼增大,反之阻尼减小.④训练者坐在坐垫上,将脚踏板绑带绑好,开始做蹬踏运动.⑤电池更换⑴正常情况下,电池的使用寿命为一年,到期或无显示时应更换电池.⑵电池极性必须安装正确,电池应与弹簧可靠解除.⑶如果显示模糊或有缺划现象,取出电池等待15秒后重新安装即可.⑷拿掉电池后所有的资料会被清除.3、注意事项:①在使用前,康复师应熟悉其性能、要求和操作方法,并对产品进行空载操作检查,经证实产品处于完好正常状态方可使用.②训练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③训练应遵守“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训练量.④调节扶手架时,必须将调节螺栓锁紧在螺孔中.⑤使用训练器前,调节好可调脚垫,确保训练器平稳才可使用.⑥训练结束后,将阻尼调节器旋至最小数值刻度,即阻尼力值最小处.器械名称:肋木1、主要用途及使用范围:借助肋木进行上下肢体活动范围和肌力训练、坐站立训练、平衡训练及躯干的牵引训练;肩梯适用于肩关节活动障碍的恢复性训练,可以左右手轮换练习,逐步改善手指系统主动运动的灵活性、协调性.2、使用方法:①肋木⑴肋木须固定在墙体或金属构件上.⑵训练者双手握肋木杠,双脚靠近肋木,身体尽量向后挺,保持、再拉动身体向前,锻炼肘关节屈伸及上肢肌力.⑶训练者双手握肋木杠,利用体重压向肋木,双脚距离肋木越远,矫正力越大.训练者双手高举握肋木杠,保持悬空身体,锻炼肩上举受限;也可站立地面,双手握中部肋木杠,身体前屈,下压,锻炼肩关节伸展.⑷身体背对肋木,手握肋木杠,利用体重下坠,矫正力可根据上肢承受能力,利用体重力.⑸可握住肋木杠,进行站立、下蹲、弓步等训练,锻炼膝关节活动度;也可进行站立保持训练.⑹可进行攀爬训练,锻炼上、下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⑺训练者可逐层抓我肋木杠,使手臂伸展,并利用自身力牵引手臂进行训练.②肩梯⑴根据训练者的身高,调节肩梯高度;调节螺栓,将肩梯抬高或降低至适宜高度,锁紧螺栓.⑵利用手指沿着阶梯不断上移、下移,逐渐提高肩关节的活动范围.⑶做手指逐级上移训练肩关节上抬同时,目光和头部也随着手指的移动上抬,还可以锻炼手指与颈椎关节的运动.⑷训练前,训练者可正面对肩梯,手臂前伸练习,也可侧伸训练.3、注意事项:①使用本产品前应熟悉产品的性能、要求和操作方法,决定拉力器安装牢固方可进行训练.②应在康复师或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有序练习.遵守“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训练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训练时间.③在使用过程中,勿用力剧烈运动,摇摆晃动.器械名称:偏瘫康复器1、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用于偏瘫患者进行恢复训练的辅助用具,适用于偏瘫患者坐在轮椅内,利用健侧肢体对偏瘫一侧进行被动性的牵拉训练,以增加偏瘫肢体的关机活动度.2、使用方法:①患者坐在轮椅内,由护理人员将轮椅从康复器正面推入至适当位置后使用刹紧装置使轮椅制动.②护理人员将患者偏瘫一侧的手或脚放入相应的拉环或脚踏板并用绑带固定.③患者利用健康一侧的手握住相应的拉环进行牵拉运动,使偏瘫一侧的上肢或下肢进行被动训练.④训练结束后由护理人员将患者偏瘫一侧的手或脚放置轮椅相应位置,将轮椅拉出康复器.3、注意事项:①使用设备前应熟悉其性能、要求和操作方法并对器材进行空载操作检查,经证实产品处于完好正常状态时方可使用.②器材应放置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③训练应在康复师指导和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④训练者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训练时间的强度和时间.⑤发现牵引绳损坏应及时更换.器械名称:可调式沙磨板及附件1、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用于上肢肌力协调活动能力和关节活动的作业训练,适用于脑损伤或外周神经损伤的上肢功能康复训练.2、使用方法:①根据训练者需要,可适当调节沙磨板的角度;调节范围0~50度范围内,锁定可靠.②向下转动角度调节手柄,使之与桌面垂直,拉起或下压桌面可活动一边到训练需要角度,反向转动手柄至原位即可锁定.③手握附件,在沙磨板上移动.④训练者可以坐在椅子上或站立于桌前训练.3、注意事项:①使用设备前应熟悉产品的性能、要求和操作方法,对产品进行空载操作检查,经验证后处于正常状态下方可使用.②应在康复师或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有序练习.遵守“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训练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训练时间.③禁止用附件或其他器具敲击沙磨板桌面,以防损坏产品及对人造成伤害.④操作沙磨板角度调节用力应轻缓,禁止在沙磨板上堆放重物.⑤当沙磨板角度调节超过30度时,应将不使用的附件另行放置.⑥训练结束后,应将沙磨板调节至水平状态器械名称:上螺母1、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通过模拟作业,改善手指对指功能,提高手的协调性、灵活性.2、使用方法:①器械应放置在训练者易于操作的位置.②手指按照正常使用的发放操作各部件.③必要时可用秒表记录操作时间.3、注意事项:①在使用前,应熟悉产品的性能、要求和操作方法.②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提高训练量和速度.器械名称:上螺丝1、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通过模拟作业,改善手指对指功能,提高手的协调性、灵活性.2、使用方法:①器械应放置在训练者易于操作的位置.②手指按照正常使用的发放操作各部件.③必要时可用秒表记录操作时间.3、注意事项:①在使用前,应熟悉产品的性能、要求和操作方法.②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提高训练量和速度.器械名称:手功能组合训练箱1、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组合训练患者眼-手协调功能,改善手指功能,提高手协调性,灵活性.2、使用方法:①器械应放置在训练者易于操作的位置.②手指按照正常使用的方法操作各部件.③必要时可用秒表记录操作时间.3、注意事项:①在使用前,应熟悉产品的性能、要求和操作方法.②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提高训练量和速度.。
常用康复训练项目医嘱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常用康复训练项目长期医嘱一、PT(运动疗法)1、运动疗法(甲27);2、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甲27)。
3、脑瘫肢体综合训练(甲27)。
4、截瘫肢体综合训练(甲27)。
5、电动起立床训练(自18)6、减重支持系统训练(自18)7、平衡功能训练(自18)8、关节松动训练(自27)二、OT(作业疗法)1、作业疗法(甲18);2、手功能训练(自18)3、职业功能训练(自18)三、ST(言语疗法)1、言语训练(甲23)2、口吃训练(自23)3、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甲18)4、构音障碍训练(自23)5、吞咽功能障碍训练(自23)四、理疗1、中频脉冲电治疗(乙18/部位)2、低频脉冲电治疗(乙14/部位)(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痉挛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等)3、气压治疗(乙14/部位)4、减重支持系统训练(自 18/部位)5、经颅磁刺激仪:磁疗(自14);低频脉冲电治疗(乙14/部位)。
6、红外线治疗(乙9/20分钟)7、电子生物反馈疗法(乙18/次)8、电动牵引(丙20/次)五、传统康复1、普通针刺(甲11/5个穴位)2、电针(甲 14/2个穴位)3、灸法(甲18/次)4、隔物灸法(甲23/次)5、拔罐疗法(甲9/3罐)6、游走罐(甲11/次)7、落枕推拿治疗 Qd (乙27/次)8、颈椎病推拿治疗 Qd (乙27/次)9、颈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治疗 Qd (乙54/次)10、肩周炎推拿治疗 Qd (乙27/次)11、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 Qd (乙45/次)12、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 Qd (乙54/次)13、其他推拿治疗 Qd (乙27/次)常用康复评定临时医嘱1、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甲)272、徒手平衡功能检查(自)143、手功能评定(自)184、步态分析检查(自)235、言语能力评定(自)276、失语症检查(自)277、吞咽功能障碍评定(自)278、认知知觉功能检查(自)279、记忆力评定(自)2710、失认失用评定(自)27。
康复量表(NIHSS,Brunnstrom肌力分级,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法,关节活动度评定)①Brunnstrom运动恢复法阶段上肢手下肢Ⅰ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Ⅱ仅出现协同运动模式仅有极细微的屈曲无任何运动Ⅲ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可有匀状抓握,但不能伸指坐和站位上,有髋、膝踝的协同性屈曲Ⅳ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1、肩伸展0度,肘屈90度的情情况下前臂可旋前,旋后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指在坐位上,可屈膝90度以上,可2、在肘伸直的情况下,肩可有半随意的小范围伸展使足后滑到椅子下方,在足跟不离前屈90度地情况下能背屈踝3、手背可触及腰骶部Ⅴ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运动的活动: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健腿站病腿可先屈膝后伸髋,在伸1、肘伸直时肩可外展90度指可作集团伸展,但不能直膝的情况下,可背屈踝,可将踵2、在肘伸直时肩前屈30-90度的独立伸展放在向前迈一小小的位置上情况下,前臂可旋前和旋后3、肘伸直,前臂中立位臂可上举过头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在站立上可便髋处展到超出站起该Ⅵ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速度和准确性化健侧差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在坐位上,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5秒) 可伸直膝的情况下可内外旋下肢合并足的内外翻②瑞典学者Fugl-meyer等人在Brunstrom法的基础上设计了更细致和全面的运动分级,测试运动和能力的50个不同方面,包括肌力、反射和协调性,评分0~226分,本测试方法可靠、有效,重复测试可反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在科研中应用较多。
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法部位运动功能评定(该项最高分)评定标准上肢1、上肢反射活动(坐位)i. 肱二头肌腱反射(2)0分:不能引出反射活动ii. 肱三头肌反射(2)2分:能够引出反射活动Ⅱ. 屈肌协同运动i .肩关节上提(2)0分:完全不能进行ii.肩关节后缩(2)iii.外展(至少90°)(2)1分:部分完成iv.外旋(2)v. 肘关节屈曲(2)vi. 前臂旋后(2)Ⅲ. 伸肌协同运动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i. 肩关节内收/内旋(2)ii. 肘关节伸展(2)0分:完全不能进行iii. 前臂旋前(2)1分:部分完成Ⅳ. 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i. 手触腰椎(2)0分:没有显明活动3部位运动功能评定(该项最高分)评定标准1分:手必须通过髂前上棘2分:能顺利进行ii. 肩关节屈曲90°(肘关节胂直)(2)0分:开始时手臂立即外展或肘关节屈曲1分:在接近规定位置时肩关节外展或肘关节屈曲2分:能顺利充分完成iii. 肩0°,肘屈90°,前臂旋前旋后(2)0分:不能屈肘或前臂不能旋前1分:肩、肘位正确,基本上能旋前、旋后2分:顺利完成Ⅴ. 分离运动(指与协同运动分离的运动)i. 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0分:一开始肘关节就屈曲、前臂偏离方向不能旋前(2)1分:可部分完成这个动作或者在活动时肘关节屈曲或前臂不能旋前2分:顺利完成ii. 肩关节屈曲90°~180°,肘于伸直位,前0分:开始时肘关节屈曲或肩关节发生外展臂于中立位(2)1分:在肩部屈曲时,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2分:顺利完成iii. 在肩关节屈曲30°~90°、肘关节伸直位时0分:前臂旋前旋后完全不能进行或肩肘位不正确前臂可旋前旋后(2)1分:能在要求肢位上部分完成旋前、旋后2分:顺利完成Ⅵ. 正常反射活动(2)0分:至少2~3个反射明显亢进肱二头肌腱反射 1分:一个反射明显亢进或至少2个反射活跃指屈肌反射 2分:活跃反射不超过一个并且无反射亢进肱二头肌腿反射(患者只有在v项得6分,第vi项才有可能得2分)Ⅶ.腕稳定性i. 肩关节0°,肘关节屈曲90°时腕的活0分:患者不能背屈腕关节达15°动(2)1分:可完成腕背屈,但不能抗拒阻力2分:施加轻微阻力仍可保持腕背屈i i. 肩头节0°,肘关节90°时腕关节屈伸(2)0分:不能随意运动1分:患者不能在全关节范围内主动活动腕关节2分:能平滑地不停顿地进行iii. 肘关节伸直,肩关节前屈30°时(2)评分同i项iv. 肘关节伸直,肩关节前屈30°屈伸腕(2)评分同ii项v. 环行运行(2)0分:不能进行1分:活动费力或不完全2分:正常完成Ⅷ.i. 手指集团屈曲(2)0分:不能屈曲1分:能屈曲但不充分2分:(与健侧比较)能完全主动屈曲ii. 手指集团伸展(2)0分:不能伸1分:能放松主动屈曲的手指(能够松开拳)2分:能充分地主动伸展iii. 勾状抓握:掌指关节伸展并且近端和远0分:不能保持要求位置端指间关节屈曲,检测抗阻握力(2)1分:握力微弱2分:能够抵抗相当大的阻力抓握iv. 侧捏:所有指关节伸直时,拇指内收(2)0分:不能进行1分:能用拇食指捏住一张纸,但不能抵抗拉力2分:可牢牢捏住纸v. 对捏:患者拇食指可挟住一支铅笔(2)评分方法仿ivvi. 圆信状抓握:患者能握住一个圆筒状物评分方法仿iii体(2)5部位运动功能评定(该项最高分)评定标准vii. 球形抓握:抓握球形物体,如网球(2)评分方法仿iiiⅨ. 协调性与速度:指鼻试验(快速连续进行5次)i. 震颤(2)0分:明显震颤1分:轻度震颤2分:无震颤ii. 辨距不良(2)0分:明显的或不规则辨距障碍1分:轻度的或规则的辨距障碍2分:无辨距障碍iii. 速度(2)0分:轻健侧长6s1分:较健侧长2~5s2分:两侧差别少于2s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法体位运动功能评定(该项最高分)评定标准仰卧位Ⅰ.反射活动i. 跟健反射(2) 0分:无反射活动ii. (髌)膝腱反射(2) 2分:反射活动Ⅱ.协同运动屈肌协同运动i. 髋关节屈曲(2) 0分:不能进行ii. 膝关节屈曲(2) 1分:部分进行iii. 踝关节背屈(2) 2分:充分进行伸肌协同运动iv.髋关节伸展(2) 0分:没有运动v.髋关节内收(2) 1分:微弱运动vi.膝关节内收(2) 2分:几乎与对侧相同vii.踝关节跖屈(2)坐位Ⅲ.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i.膝关节屈曲大于90°(2)0分:无主动活动1分:膝关节能从微伸位屈曲,但不超过90° ii. 踝背屈(2) 0分:不能主动背曲1分:主动屈曲不完全2分:正常背屈站位Ⅳ. 分离运动(髋关节0°)i. 膝关节屈曲(2) 0分:在髋关节伸展位不能屈膝1分:髋关节不屈曲的情况下,膝能屈曲,但不能过到90°,或在进行时髋关节屈曲2分:能自如运动ii. 踝背屈(2) 0分:不能主动活动1分:能部分背屈2分:能充分背屈坐位Ⅴ. 正常反射(2)膝部屈肌 0分:2~3个明显亢进膝反射 1分:1个反射亢进或2个反射活跃跟腱反射 2分:活跃的反射不超过1个体位运动功能评定(该项最高分)评定标准仰卧位Ⅵ.协调/速度:跟胫膝试验(连续重复5次)i. 震颤(2) 0分:明显震颤1分:轻度震颤2分:无震颤ii. 辨距障碍(2)0分:明显的不规则辨距障碍1分:轻度的或规则的辨距障碍2分:无辨距障碍iii. 速度(2)0分:轻健侧长6s1分:较健侧长2~5s2分:比健侧长2s 部位关节活动度评定评分标准运动分疼痛分肩关节屈曲(4)* 运动积分外展90°(4) 0分:活动度只有几度外旋(4) 1分:被动关节活动受限内旋(4) 2分:被动关节活动度正常肘关节屈曲(4)伸展(4)腕关节屈曲(4)疼痛积分伸展(4)指关节屈曲(4)伸展(4)前臂旋前(4) 1分:有些疼痛旋后(4) 2分:无疼髋关节屈曲(4)外展(4)外旋(4)内旋(4)膝关节屈曲(4)伸展(4)踝关节背屈(4)跖屈(4)足外翻(4)内翻(4)(一)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检查评分1a意识水平:即使不能全面评价(如气管插管、语言0=清醒,反应敏锐1=嗜睡,最小刺激能唤醒病7障碍、气管创伤、绷带包扎等),检查者也必须选择1个反应。
乐高教案
活动名称医学机器人日期教师活动主题康复训练时钟班级人数
活动目标1、设计并制作一个提醒病人康复训练的时钟;
2、学习角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增删材
料情况
活动过程活动目标及提示
联系T:今天我们给病人设计一个时钟,这个时钟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当到达预订的时间时,就可以举起标志来提醒病人吃药、吃饭或者是从事其他的活动。
建构1.用一个nxt,三个马达进行设计。
2.设计一个立方体的框,方便马达和nxt的固定
3、一个马达控制指针,另外两个马达起到举指示牌的作用
反思延续
照片记录
问题
及
解决
本节课强调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