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72.47 KB
- 文档页数:2
骨盆骨折护理方法1.休克护理1》亲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意识、尿量、皮肤黏膜情况,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病情平稳时改为每2小时1次。
留置导尿管以观察尿量。
2》取仰卧中凹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改善脑血流,尽可能降低搬动病人。
3》保持呼吸到顺畅,给低流量氧气吸入,减轻组织缺氧症状。
必需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快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快速输液、输血,必需时行静脉切开,立即补充血容量。
5》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品及强心剂,以升高血压,增加心输出量。
可给5%碳酸氢钠溶液静脉滴注,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6》针对休克病因采取多种紧急方法,如镇痛、止血等。
需采取主动手术时,因快速做好手术前术前准备。
2.腹膜后血肿及内脏损伤护理1》常和休克同时发生,应亲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改变及腹部情况,注意腹部有没有压痛、反跳痛、腹胀、腹肌担心、肠鸣音减弱等症状。
2》在抗休克时应快速查明出血原因并进行对症处理,做好急诊手术术前准备。
3》若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多为血肿刺激引发肠麻痹或神经紊乱所致,可给禁食、肛管排气、胃肠减压等处理来缓解症状。
3.膀胱及尿道损伤护理1》观察病人排尿情况,注意有没有尿痛、血尿或因排尿困难等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汇报医师处理2》对尿道不完全断裂病人,应放置导尿管,有利于损伤尿道修复。
若尿道完全断裂,不能插入导尿管者,可行膀胱造瘘。
应注意导尿管和膀胱造瘘管护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预防引流管脱出、堵塞或扭曲。
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导尿管每七天更换一次,预防感染;2.激励病人多饮水,使尿量维持在每日 ml以上,以冲洗尿道。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每日2次清洗会阴部及尿道口;3.每日进行膀胱冲洗一次,依据病情选择冲洗液,预防血块堵塞导尿管;4.导尿管2周后拔除,拔管后适时行尿道扩张。
膀胱造瘘管术后2周拔除,拔管前应夹闭尿管,假如自行排尿顺利,即可拔管。
4.直肠损伤护理1》行直肠指诊,已明确直肠有没有损伤。
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的护理体会尿道损伤是骨盆骨折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治疗比较复杂,处置、护理不当易发生尿道狭窄等并发症。
本组骨盆骨折病例22例,其中合并尿道损伤7例(约占32%)。
本文就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6例、女1例。
年龄22岁—60岁。
井下矿车挤压伤及交通事故6例,砸伤1例。
合并有创伤性休克及其它器官损伤5例。
1.2治疗方法在本组病例中,手术治疗5例,自行恢复2例。
1.3护理结果全部治愈出院。
2 护理体会2.1急性期的护理2.1.1入院后病人应立即取平卧位,搬动病人时动作要轻柔、稳妥,以减少病人的疼痛及加重出血。
立即帮助病人脱去外衣,便于医生进行全面检查。
并协助医生问诊了解病情。
2.1.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此病发病急、变化快,除了密切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四大生命体征之外,要随时注意有无休克征象及意识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及做好记录。
骨盆骨折除了合并尿道损伤外,还可因骨盆周围出血而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在腹股沟、耻骨上、会阴及大腿根部等处可出现肿胀、波动或皮下瘀血。
为了了解出血是否继续,可在皮肤上做标记,观察血肿范围变化。
此外还要了解有无腹胀、腹痛、肛门是否流血等。
2.1.3抢救休克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患者常伴有广泛的软组织和其它器官的损伤,加上骨折部位的出血及疼痛,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本组病例中有4例合并休克,占总数的57.1%。
所以,病人住院后应立即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必要时行静脉切开,加压输血,同时应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迅速鉴定血型和做配血试验,及早输入全血,为早期纠正休克争取时间。
2.1.4处理尿道损伤观察病人排尿情况,注意有无排尿困难,血尿或尿道口流血、膀胱胀满、耻骨上和会阴部压痛、下腹部压痛等。
发现病人排尿困难,即准备导尿的器械用品,包括硅胶导尿管、金属导尿管或支撑硅胶导尿管的金属丝等。
嘱病人不要试排尿,以免造成尿液外渗,致使局部组织坏死。
尿道损伤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配合、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及健康史等。
2、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有无血尿、局部出血、尿外渗和疼痛情况、有无排尿困难等。
尿道损伤严重者,观察有无休克的发生。
3、了解有无其他脏器合并伤,同时进行相应观察和护理。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安慰患者,向患者讲解损伤后应注意的主要事项及治疗方法,如卧床、禁食、外伤疼痛的处理等。
2、损伤严重伴失血性休克者应取仰卧中凹位,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的患者须平卧,避免随意搬动。
休克患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采取快速补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措施,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注意给患者保暖。
3、饮食护理:指导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
需手术者,指导暂禁食水,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排尿困难者酌情留置导尿或膀胱穿刺造瘘,切勿强行排尿,以免加重尿外渗。
(二)术后护理1、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氧气吸入。
2、尿道修补术及尿道会师术后,指导患者暂禁食水,禁食水期间静脉补充营养。
肠功能恢复后,指导由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
3、引流管护理:保持尿管及膀胱造瘘管通畅,妥善固定,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4、根据尿道损伤的程度,指导下床活动的时间,手术后 1-5 天严格卧床休息,一周左右后可在床上轻微活动。
5、会阴部有损伤时,术后保持会阴部清洁,便后及时用温水擦洗,防止伤口感染。
三、健康指导要点1、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路通畅,预防感染及结石形成。
2、根据体力适当活动,如合并骨盆骨折者指导行相关的功能锻炼。
3、尿道损伤术后易产生尿道狭窄,因此应按医嘱定期行尿道扩张术,开始每周 1 次,持续时间视病情而定。
四、注意事项1、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忌烟酒。
2、平时多注意排尿时的尿流情况,如发现排尿不畅,尿流变细提示可能发生尿道狭窄,应及时来院诊治。
20例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需要及时和恰当的护理。
本文通过对2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探讨了骨盆骨折与尿道损伤的特点、护理前的准备工作、术后护理要点、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以及康复护理措施。
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情况、保持伤处清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
护理经验的总结包括及时沟通、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等。
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评估,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提高生存率。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总结,可以为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骨盆骨折、尿道损伤、患者、护理体会、护理经验、并发症、康复护理、护理建议、研究方向、术后护理、观察与处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多发伤,常见于高能伤,如交通事故、跌落等。
患者常伴有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对护理人员提出了高要求。
目前,关于这一类型患者的护理体会尚未得到充分总结和研究,因此有必要开展本研究,总结护理经验,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
本文将通过分析20例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探讨其特点、护理要点、并发症观察与处理、康复护理措施等方面,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促进对这一类患者的护理水平的提高,提升护理工作者对多发伤患者的护理能力,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20例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旨在总结护理经验,提出对患者护理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患者的病情特点、护理前的准备工作、术后护理要点、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以及康复护理措施,旨在提高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推动医疗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尿道损伤的治疗与护理一、定义尿道损伤是由骨盆骨折及骑跨伤所致,偶为器械损伤所致,表现为尿道口滴血或无滴血,以排尿困难为主要症状。
多发生于男性。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尿道闭合性损伤主要由会阴骑跨伤和骨盆骨折所致。
①会阴骑跨伤:多因由高处跌下或摔倒时,会阴部骑跨于硬物上或会阴部被猛烈踢伤所致。
受伤部位多位于球部尿道,少数可伤及球膜部尿道。
因球部尿道位于耻骨联合下方比较固定,会阴部骑跨于硬物上,球部尿道被压榨于硬物与耻骨联合之间,因而易于致伤。
这类损伤一般不合并发生骨盆骨折。
②骨盆骨折:最常见于交通事故、工伤事故或自然灾害时的骨盆骨折伤合并尿道损伤,部位几乎都发生在后尿道。
骨盆骨折所致的后尿道损伤,多为骨折引起的尿道撕裂(断)伤,少数为骨折断端刺伤。
由于耻骨前列腺韧带固定于耻骨联合后下方,膜部尿道穿过尿生殖膈并被其固定,当骨盆骨折导致骨盆环前后径增大左右径变小,或前后径变小左右径增大时,耻骨前列腺韧带受到急剧的牵拉连同前列腺突然移位,致使前列腺尿道与膜部尿道交界处撕裂或断裂;或因骨折致尿生殖膈撕裂,致使穿过其中的膜部尿道被撕裂或断裂。
(2)尿道开放性损伤多见于利器伤或火器伤,偶见于牲畜咬伤及牛角刺伤等,常并发阴茎及会阴部的损伤或缺失,伤情复杂。
(3)医源性损伤常因尿道器械操作不当所致。
多发生在尿道外口、球部尿道、膜部尿道或前列腺部尿道。
尿道有病变特别是有梗阻时,较易发生损伤。
损伤程度和范围不一,可仅为黏膜挫伤,也可穿破尿道,甚至可穿入直肠。
三、临床表现①病史:有外伤史,特别是骑跨伤及骨盆骨折伤史。
②血尿:是肾损伤的常见症状,在轻度外伤时可能是唯一的症状。
血尿的程度往往反映损伤的严重性。
③腰部肿块:因肾周的血肿或尿外渗引起,几乎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触痛。
④休克:因严重创伤和出血导致休克。
⑤其他脏器损伤:是否伴有其他脏器的损伤,如脊柱骨折、肋骨骨折等。
⑥辅助检查:尿液检查可以确定不同程度的血尿;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白细胞计数增高;X线检查、腹平片能发现有无骨折;静脉肾盂造影可以了解对侧肾功能;肾动脉造影可提供比较准确的诊断依据;CT、B超检查有助于了解损伤,血、尿外渗的范围及其他进展情况。
尿道损伤护理问题及措施1.疼痛护理-评估与处理: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按照医生的处方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嗜睡等。
-舒适护理: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减轻疼痛带来的不适。
2.病情观察与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密切关注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注意是否存在失血性休克的症状。
-合并伤识别: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损伤,如骨盆骨折或其他器官损伤。
3.引流管护理-导尿管与膀胱造瘘管护理:确保引流管固定良好,防止受压、扭曲或脱出,保持通畅状态。
-引流液观察:记录并报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出血、浑浊、脓性分泌物增多等。
-造口周围皮肤护理:保持造口周围的皮肤清洁干燥,按时更换敷料,预防感染和皮炎。
4.感染预防与控制-体温监测:定期测量患者体温,若出现发热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抗生素使用:按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根据尿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个人卫生: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5.尿液观察与功能评估-尿流观察:教导患者观察尿液颜色、尿流速度和排尿情况,警惕尿道狭窄等并发症。
-尿流动力学评估:根据医生指示适时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尿道的功能恢复情况。
6.心理护理-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心理,树立康复信心。
-排尿指导:特别是在拔除导尿管前后,做好首次自主排尿的心理辅导。
7.生活指导与康复-饮食调理:鼓励患者摄入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预防便秘。
-活动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合适的活动方式和休息计划,促进恢复。
8.定期复查与随访-按期复诊:遵医嘱定期回院复查,评估尿道愈合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