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省份土地财政依赖度排名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23省份土地财政依赖度排名:浙江依赖度第一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摘要:《中国经济周刊(微博)》与中国经济研究院联合研究并发布:哪个省更依赖土地财政?《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中国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德炳|执笔23省份“土地财政依赖度”排名总览北京土地偿债总额第一,浙江依赖度第一《报告》显示,从“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债务总额”的绝对值,即此类债务总额来看,排名依次为北京、浙江、上海、四川、辽宁、湖北、广东、重庆、山东、天津、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河北、广西、黑龙江、陕西、吉林、海南、山西、甘肃,江苏未公布数据。
从土地财政依赖度,即“土地偿债在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中占比”来看,排名依次为浙江、天津、福建、海南、重庆、北京(估算)、江西、上海、湖北、四川、辽宁、广西、山东、江苏、安徽、黑龙江、湖南、广东、陕西、吉林、甘肃、河北、山西。
23省份最少的也有1/5债务靠卖地偿还浙江天津2/3债务要靠土地出让收入偿还《报告》显示,23个省份中,浙江省以66.27%排名第一;天津排名第二,64.56%。
换句话说,浙江、天津两地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都有2/3的份额要靠卖地来偿还。
浙江省审计厅公布的审计公告中明确指出,地方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
2012年底,浙江省、市、县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中,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739.44亿元,占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余额4133.91亿元的66.27%。
排名靠前的北京在“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债务总额”的绝对值上排名第一,但未给出其在相同统计截止日期内占整体债务的相对比值。
近些年,北京的地王不断涌现,根据北京市审计局公布,截至2012年底,其土地偿债规模高达3601.27亿元,位列23个省份之首。
而截至2013年6月,北京市县两级政府债务余额为6496亿元,最近三年年均增长33%。
据此测算,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地方债规模应当在6000亿元上下,即北京市土地偿债在整体债务中的份额应在50%~60%。
10 JUECE |决策 | 2018.2 ·3经济学家大调查:预测20182018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十九大部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年,改革开放40年,“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
中国经济正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的方向前进,将呈现出一系列新面貌、新特征。
本期近百名经济学家,就宏观经济形势与重点领域改革进行分析研判,以专业的目光前瞻2018年经济工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地方金融监管鸿沟随着强监管成为金融领域的主旋律,中央监管部门鞭长莫及、地方监管存在短板甚至空白的领域,也愈发暴露无遗。
钱宝非法集资案,以涉案资金700亿元和以百万计的涉案人数,创下非法集资案的新高。
面对业态繁杂、千变万化、数量众多的类金融机构及其风险点,地方金融监管亟待补上人力、资源、专业能力和法律授权的短板。
互联网下半场中国互联网已经行至中场,BAT 等一直在尽情斩获大国红利,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新兴互联网企业却依然在烧钱,至于上市,前途未卜。
互联网创业似乎越发边际明显,空间狭窄。
这些本质上都说明互联网+暂时还无法解决“资源稀缺”的问题。
近期有网络文章称,中国有25个省份在负债,只有6省1市在赚钱,从2014年到2016年,25省份合计的财政缺口从31927亿元上升到48134亿元,文章由此提出6省1市究竟有无能力补上财政缺口的问题。
这些文章,在逻辑上存在不少似是而非的地方;其分析的大体结论,在财政界业内属于常识性内容,但在不熟悉这一领域的社会大众中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推出“十二五”以来全国31个省份财力贡献排名,通过相关经济数据,计算出31个省份的财力贡献情况。
然而,财力贡献的排名不能等于各地区对国家的贡献排名,同时,并不能认为排名靠后且需要中央大额补助的省份,其债务压力就大,或者隐性债务比重就高。
排名靠后并非意味着当地财政运转出现问题,现行财政体制有明确的制度约束,为排名靠后的省份提供财力保障,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改革方向,还有可能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其补助的力度。
土地出让金飙升超税收多省市财政严重依赖土地(共5篇)第一篇:土地出让金飙升超税收多省市财政严重依赖土地土地出让金飙升超税收多省市财政严重依赖土地日前,各省(市)陆续发布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草案报告,人民网财经记者梳理报告发现,多省(市)的土地出让金飙升,有的省份甚至已超税收收入。
人民网财经记者在《关于四川省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中看到,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一项中,四川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2356.59亿元。
其中,国土方面收入,即土地出让金达2049.36亿元。
而四川省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显示,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715.9亿元,其中国有土地方面收入1444.91亿元。
短短一年时间,土地出让金飙升了605亿元,增幅近40%。
而2013年四川全省税收收入2102.48亿元,增长仅15.1%。
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已经与税收相差不多。
与四川相比,江西省2013年的土地出让金则早已超过了税收收入。
《江西省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13年江西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210.7亿元,增长74.8%。
《报告》称土地出让金增加,主要是土地出让面积增加,土地出让价款收入增加较多。
相较而言,江西省税收收入增速则逊色很多。
数据显示,江西省2013年税收收入1177.7亿,增长20.4%。
由此来看,税收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增速都低于当年的土地出让金。
数据显示,2013年云南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35.5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37.5%,比上年决算数增加251.2亿元,增长32%;对此,云南省解释,政府性基金收支增幅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比上年大幅增长。
此外,北京市2013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92.8亿元,相比2012年的401.1亿元,增长了47.8%。
经计算,2013年北京市税收同比仅增长12.4%,远低于47.8%的土地出让收入增幅。
土地财政依赖度高的城市都具有什么共性?我国2020、2021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分别为8.41、8.7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和3.5%。
我们以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来衡量地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整体土地财政依赖度分别为44.3%和42.5%。
我们统计的92个城市2020年平均土地财政依赖度为46%。
其中一线城市34.3%,二、三四线城市基本相当,分别为45.8%和46.2%(由于2021年部分城市数据披露不完整,因此全部采用2020年数据)。
一线城市除了广州,其他三个城市的土地财政依赖度均在30%以下,财政收入来源较为多样化。
上海、北京、深圳之所以土地财政依赖度比较低,有几方面原因:1)城市产业发达,头部企业聚集,特别是服务业中科技、金融占比高,2021年北京、上海、深圳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82%、73%、62%,全国为53.3%,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9%、18%、15%;同时也拥有特定的制造业基础,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8%、27%、36%。
2)税收来源广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高,2021年北京、上海、深圳税收收入/公共财政收入分别为85%、83%、80%,均高于广州(75%)。
图表1. 我国2021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8.71万亿元,同比增长3.5% 图表2. 我国2021年土地财政依赖度为42.5%,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备注:土地财政依赖度=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地方 政府性基金收入)图表3. 2020年一、二、三四线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分别为34.3%、45.8%、46.2% 图表4. 2020年一线城市除了广州,其他三个城市的土地财政依赖度均在30%以下图表5. 80%的省会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都在中等及以上资料来源:财政部,中银证券八成的省会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都在中等及以上。
2020年省会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均值为44.9%,其中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的有:南宁(61%)、长春(60%)、贵阳(58%)、南昌(56%)、广州(56%)、西安(56%)、南京(53%)、福州(52%)、武汉(52%)。
土地财政依赖度计算公式
土地财政依赖度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中土地财政收入所占比例的程度。
它反映了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土地财政依赖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土地财政依赖度 = 土地财政收入 / 地方财政总收入
其中,土地财政收入是指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使用费等方面获取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总收入是指地方政府从各种财政收入渠道获取的总收入。
土地财政依赖度反映了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中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经济发展的依赖程度。
当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时,意味着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较大,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收入的依赖度也较高。
反之,当土地财政依赖度较低时,意味着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较小,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收入的依赖度也较低。
土地财政依赖度的高低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土地财政依赖度可能意味着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可能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
同时,高土地财政依赖度也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收入的依赖过高,一旦土地财政收入减少或中断,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
为了降低土地财政依赖度,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至关
重要的。
地方政府应该制定有效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强对土地开发和利用的监管,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还应鼓励和支持其他产业的发展,降低对土地财政收入的依赖,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土地财政依赖度是一个反映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指标。
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土地财政依赖度,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地方财政的稳定。
68798 财政研究论文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研究一、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概述(一)土地财政的概念界定“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依靠和利用土地的所有权及管理权,进行财政活动和利益分配,利用土地转让等方式获取土地收益作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目的在于筹集资金以缓解财政收入不足和地方建设发展所需。
对于土地财政这一概念我国有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概括,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2008)直观揭示地方政府的做法,将“土地财政”戏称为“卖地财政”。
朱秋霞在她的《中国土地财政制度改革研究》一书中写到,“土地财政”指的是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所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
从内容上,土地财政收入包括了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土地税收,通过土地使用权出让获得的土地出让金和土地融资途径获得的收益。
也有学者将“土地财政”分为狭义和广义化,狭义的土地财政是指土地出让金收益。
广义上的土地财政是指除了土地出让金收入外,还有其他土地出让的相关收入。
(二)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中扮演的角色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种工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其利弊均有。
在城市化的进程的初期,土地财政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土地财政出现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可能会影响民生问题加重、带来经济风险、导致权力寻租等,成为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1.正面积极的效应。
首先,“土地财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发展。
不仅增加地方财政,保证地方政府正常运转需要和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对财政收支的缺口进行了弥补,促进了地方政府经济的发展。
其次,土地财政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的保障,有了稳定财源就能有效促进和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在政府进行出让土地时,主要有公益性用地、经营性用地和工业性用地三种用途。
公益性土地是政府保障公民公共服务需求的载体,没有收益回报。
31省份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排行榜:上海湖北吉林位居前三,内
蒙古福建西藏排名垫底
谢玮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
【年(卷),期】2016(0)49
【摘要】近日,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布2015年度中国政府财政信息公开"金秤砣奖"评议结果及《2015年度政府财政民生支出信息公开分析报告(橙皮书)》(下称"《报告》")。
《报告》称,地方政府财政民生支出信息公开时效性和完
整性相对较好,但规范性还有提升空间。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谢玮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上半年各省份财政数据出炉粤、苏、浙坐稳前三,黑龙江、吉林不如新疆 [J], 谢玮
2.上海、苏州和深圳位居前三氢能城市发展潜力排行榜发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财政对于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区域比较作者:陈李学来源:《时代金融》2020年第26期摘要:在对土地财政问题的研究过程中,通常政府会直接将地方政府基金预算中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涵盖在土地财政收入中。
但实际上,这一定义往往存在着夸大的现象。
所以我们在这一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土地财政规模定义,也就是土地财政的纯收入,借助这一问题进行收入情况的研究与分析。
在目前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背景下,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因此更需要加强对区域比问题的研究,希望能对我国财政整体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地方财政 ;土地财政 ;依赖度随着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提升,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越来越引起群众的关注和重视,这也是目前学术界经常研究和探索的重点问题。
关于我国地方财政和土地财政之间的问题,无论是中国学者还是外国学者都曾开展过详细的研究。
最终得出的结论为,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依赖性较强的省份或是地区很可能是财政困难程度较低的地区。
为此本文就将对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区域比较情况展开详细研究。
一、土地财政的定义所谓土地财政主要指的就是狭义上的土地财政和广义土地财政。
所谓狭义的土地财政主要指的就是土地出让金,也就是政府通过土地出让的方式对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调整,从而获取相应的土地款[1]。
包含的内容主要为:招标、挂牌和协议等方式对国有土地使用权中得到的成交价款进行回收。
在某种程度而言,此种基金性质属于政府性基金,是目前地方政府在开展税收征收之外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是我们也不能将所有的土地出让金都划分在土地财政中。
而是需要将土地中涵盖的资金刨除,只将土地出让金中的纯收入划分在土地财政收入中。
而广义上的土地财政主要指的就是在狭义土地财政基础上增加地方政府征收的土地税收,这也是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定义方式。
在我国当前税收体制影响下,地方政府可以对多种税收进行征收[2]。
二、土地财政中地方财政的依赖性问题土地财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更大,因此这也意味着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在不断提升。
2024年土地财政报告总结2024年的土地财政报告总结2024年的土地财政报告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以下是对该报告的总结:1.土地成交额持续增长:2024年,全国土地成交额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达到XX万亿元,同比增长XX%。
城市用地成交额占据主导地位,占比XX%,而农村用地成交额也有所增长,反映了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提升。
2.土地出让金持续增加: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2024年,土地出让金总额达到XXX亿元,同比增长了XX%。
其中,一线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土地出让金较高,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的火热程度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3.土地使用权出让周期延长:由于当地政府对土地市场调控的严格,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周期明显延长。
报告显示,2024年平均出让周期为XXX天,比前一年增加了XX天。
这一数据表明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谨慎态度和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4.土地配套设施建设受到重视: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和吸引投资,政府对土地配套设施建设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各地共投入XX亿元用于土地配套设施的建设,其中,交通、水电和环境设施是重点领域。
5.土地财政收入规模持续增加:土地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全国土地财政收入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该数据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土地出让金的增加以及土地使用费、土地增值税和土地租金的增加。
6.土地财政政策进一步完善:为了解决土地财政收入过于依赖房地产的问题,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土地财政政策。
报告显示,2024年,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比例,加强对土地市场监管等,以促进土地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总的来说,2024年的土地财政报告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政府对土地市场进行了严格的调控,延长了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周期,并加大了对土地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
“财”、“政”激励与土地出让市场分割:整合还是分化?金媛;王世尧【摘要】笔者利用省级统计数据解析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市场分割的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研究结论表明分割市场出让土地的定价差距将随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倒U型”的趋势,未来我国发达地区土地出让市场趋于整合,而欠发达地区将表现出先分化后整合的规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在不同时期表现出土地出让分化或者整合的趋势,其实质是地方政府在特定禀赋条件下追求地方经济增长,动态优化配量资源的结果;经验数据表明地方政府“囤地征而不用”是地方财政获得高额土地出让金收入的重要手段,高昂的用地成本则直接导致房地产价格的居高不下;现行的计税标准增强了地方政府粗放利用土地、依靠增量环节增加土地财政的激励,表现出“重预算外、轻预算内”、“重转用、轻保有”的特征,土地财政的结构性失衡决定了依靠土地增量扩张的财政增长方式可能难以为继,在土地资源稀缺的约束下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财政危机.【期刊名称】《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8页(P20-27)【关键词】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市场分割;土地财政;结构风险【作者】金媛;王世尧【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贵州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2.7一、引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使得土地成为最稀缺的要素之一,其被有效地配置必将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国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相对于快速的城镇化进程而言极为有限,边际产出较高的土地要素诱使地方政府将土地利用延伸到农用地,农地非农化利用便成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中国土地利用的决策者是地方政府,按照地方政府利益极大化的经济逻辑,土地利用的均衡结果必然是无论任何用途的土地价格都是相等的,但是在中国却出现了和理论的预期并不一致的事实。
根据《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04—2010),从土地出让的相对数来看,81.08%的被征农地以协议方式用于工矿仓储用途,而用于商住用地招拍挂出让的比重仅约10%;从出让价格来看,征地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成本均价大概为每亩150万~300万元(黄小虎,2007)[1],而在2004—2008年被征农地以协议方式出让于工矿仓储用地的均价约为133.49万元/亩,低于成本价的下限。
2023最新财政收入全国排名2023财政收入全国排名第一名:广东省,10301.35亿元。
第二名:江苏省,7829亿元。
第三名:浙江省,7383亿元。
第四名:上海市,6471亿元。
第五名:山东省,5853亿元。
第六名:北京市,4784亿元。
第七名:四川省,4095.90亿元。
第八名:河南省,3601.23亿元。
第九名:河北省,3443.4亿元。
第十名:安徽省,3037亿元。
第十一名:福建省,2972亿元。
第十二名:湖北省,2802.75亿元。
第十三名:山西省,2666.32亿元。
第十四名:陕西省,2628.22亿元。
第十五名:江西省,2500.6亿元。
第十六名:湖南省,2473.4亿元。
第十七名:内蒙古自治区,2411.1亿元。
第十八名:辽宁省,2172.2亿元。
第十九名:重庆市,1682亿元。
第二十名:新疆自治区,1601.8亿元。
第二十一名:云南省,1587.3亿元。
第二十二名:天津市,1568亿元。
第二十三名:贵州省,1497.82亿元。
第二十四名:广西自治区,1366.67亿元。
第二十五名:黑龙江省,1046.2亿元。
第二十六名:吉林省,820.1亿元。
第二十七名:甘肃省,747.6亿元。
第二十八名:海南省,669亿元。
第二十九名:宁夏自治区,385.7亿元。
第三十名:青海省,264.8亿元。
第三十一名:西藏自治区,174.44亿元。
以上就是我国2023前三个季度各省份财政收入排名情况。
财政收入包括哪些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利、债、费四个部分。
1.税:指税收。
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
2.利:指的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等收入的总称。
3.债:是指公债,就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去解决账户透支的问题而采取的借债。
4.费:指的是国家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实施行政管理、提供特定公共设施时,向受益人收取的一定费用。
地方财政收入内容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非税收入过高背后引发的问题一一土地财政。
何谓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 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属于基金预算收入,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
(插入脚注,来源, 百度百科)土地财政又被称为第二财政。
如今大热的“土地财政”主要是政府凭借自身的权利通过卖地来满足财政需求。
一些地方政 府希望所在区域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加,就不同程度的进行土地出让。
我们的“土地财政” 是从香港学来的,与香港不同的是, 香港的土地是私有的,香港政府要先将土地买下, 在进行出让以创造财政收入; 而大陆的土地本为国家所有, 政府只需凭借自身公权力,强行征地 拆迁,低价收购他人土地使用权,便可通过出让使用权谋取巨大利益。
在大陆很多地方,第二财政早已超过第一财政。
土地财政的现状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 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
(插入脚注,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 告) 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 年份土地财政收入 • 土地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虚图1 土地财政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情况①(插入脚注,图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上图为截至2010年土地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 的收入比重表。
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看出, 2000至2010年间总体呈波动趋势,但自2003年 起土地财政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基本都高于了百分之四十,在2003、2004、2007、2009 这些年份土地财政占比地方财政收入都逼近百分之六十,而在2010年则超过了百分之六十。
通过这样的比重图,我们看到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是十分大的。
o o o o O 8 7 6 5 4 o O我国2 3省份土地财政依赖度排名数据栽止2012無年底(插入脚注,图片来源,财政部网站)上图为截至2012年底我国23省份土地财政依赖度排名表。
政府卖地的收入几百亿,那么多钱究竟哪去了?说到这几年的高房价,大家都知道是因为土地价格越来越高。
虽然中央多次强调要降低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但是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城市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逐年上升的。
土地财政依赖度是用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100%来分析研究一个城市的财政情况,那么这些城市卖地收入高,钱都哪去了呢?虽然我们经常看到媒体发布“最严调控”、“房价连续8个月下跌”等新闻,但是从土地财政依赖表度可以看出大部分城市的土地财政依赖度是在上升的,有些甚至是暴增,比如最近的强二线城市武汉、成都。
另外这几年土地财政依赖度居高不下的城市,还有佛山、济南、珠海、三亚、福州、无锡、青岛……所以这些城市不然就是土地收入高、基建投入大、房价高;不然就是虽然房价不那么高,但是基本都是靠土地收入来维持城市的发展。
为什么城市的土地财政依赖会越来越强呢?政府拿了那么多钱又做了什么事呢?举个例子,杭州。
杭州在这几年以非常强势的态度挤上强二线行列,从2012年-2017年,杭州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年均93%以上。
也就是说,杭州除了税收,就没有其他什么收款项目了,对市民非常友好。
但是这几年杭州发展非常快,城建很猛。
就地铁一个项目,去年同时在建的线路就有10条,随便一条都是数百亿的投入,更加不用说还有民生、教育、科学、医疗、农林水等领域。
据统计,仅2015年杭州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总支出就有三千五百亿,甚至还有几百万的债务。
所以那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钱从哪里来?卖地!最近3年,杭州在35个样本城市当中,土地财政依赖度排名第三!拉长4年看位则列全国第2!所以杭州的地越卖越多,越卖越贵,2018年前5个月,杭州土地出让收入总金额就近千亿了!要让一个城市正常运转并尽可能地完善公共设施肯定需要大笔的支出,像杭州的话其实高价卖地还是挺实在的,因为杭州的城市发展是肉眼可见地往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土地财政依赖越大,房价就越不可能下跌,因为一旦房价跌了,土地价格下跌,政府收入就少了,那么就会有财政危机,最后还是会选择救市,所以房价是不会大跌的!。
哪个省更依赖土地财政?本刊首次发布23个省份“土地财政
依赖度”排名报告
刘德炳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
【年(卷),期】2014(000)014
【摘要】报告背景近20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城市建设、地方政府资金、市民生活质量、城市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和极大改善。
这其中的直接贡献便是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新的和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双重考量和追求,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卖地冲动”,其财政支出过度依赖于土地财政,甚至是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地方债务偿还的主要渠道,即当前被外界所诟病的“土地财政依赖症”。
【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刘德炳
【作者单位】《中国经济周刊》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广州市土地财政依赖度研究--基于2000-2010年数据的分析 [J], 李凤珍;李郇;
陈乐
2.撤县设区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影响的研究——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
分析 [J], 董文翰
3.城市特性差异下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与房地产价格关系 [J], 吴冠岑;牛星;王洪强
4.首份土地财政依赖度排行发布 [J],
5.各地土地财政依赖度:苏州翻倍杭州合肥南京超50%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3省份土地财政依赖度排名:浙江依赖度第一
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摘要:《中国经济周刊(微博)》与中国经济研究院联合研究并发布:哪个省更依赖土地财政?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中国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德炳|执笔
23省份“土地财政依赖度”排名总览
北京土地偿债总额第一,浙江依赖度第一
《报告》显示,从“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债务总额”的绝对值,即此类债务总额来看,排名依次为北京、浙江、上海、四川、辽宁、湖北、广东、重庆、山东、天津、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河北、广西、黑龙江、陕西、吉林、海南、山西、甘肃,江苏未公布数据。
从土地财政依赖度,即“土地偿债在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中占比”来看,排名依次为浙江、天津、福建、海南、重庆、北京(估算)、江西、上海、湖北、四川、辽宁、广西、山东、江苏、安徽、黑龙江、湖南、广东、陕西、吉林、甘肃、河北、山西。
23省份最少的也有1/5债务靠卖地偿还
浙江天津2/3债务要靠土地出让收入偿还
《报告》显示,23个省份中,浙江省以66.27%排名第一;天津排名第二,64.56%。
换句话说,浙江、天津两地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都有2/3的份额要靠卖地来偿还。
浙江省审计厅公布的审计公告中明确指出,地方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
2012年底,浙江省、市、县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中,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739.44亿元,占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余额4133.91亿元的66.27%。
排名靠前的北京在“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债务总额”的绝对值上排名第一,但未给出其在相同统计截止日期内占整体债务的相对比值。
近些年,北京的地王不断涌现,根据北京市审计局公布,截至2012年底,其土地偿债规模高达3601.27亿元,位列23个省份之首。
而截至2013年6月,北京市县两级政府债务余额为6496亿元,最近三年年均增长33%。
据此测算,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地方债规模应当在6000亿元上下,即北京市土地偿债在整体债务中的份额应在50%~60%。
占比最小的三个省份,分别是甘肃(22.4%)、河北(22.13%)、山西(20.67%)。
这意味着,即使对土地偿债依赖度较小的省份中,也至少有1/5的债务要靠土地来偿还。
土地偿债规模与整体债务占比不完全对等
广东总量多占比小,海南总量少占比大
从绝对值来看,23个省份中,北京、浙江、上海三地需要依靠土地收入来偿债的债务规模排在前三名,分别是3601.27亿元、2739.44亿元、2222.65亿元;土地偿债规模最小的是吉林、山西、甘肃,分别是586.16亿元、268.94亿元、206.54亿元。
《报告》显示,土地偿债规模与土地偿债在整体债务中的占比这两项数据呈现比较紧密的关联性:土地偿债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省份,土地偿债在整体债务中的占比也较大。
因为容易卖地、卖高价地,才能保证土地偿债规模,也对土地更加依赖。
浙江、上海、四川、辽宁、湖北、重庆、山东,他们的土地偿债规模分列第2~9位,其土地偿债在整体债务中的占比则分别位列第1、8、10、11、9、5、13位。
北京的土地偿债规模排名第一,其占整体债务的比例在50%~60%,排名也靠前。
但广东例外。
广东的土地偿债规模较大,位列第7,但是土地偿债在整个债务占比中排名第17位。
据了解,广东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国第一,民营经济发达,尤其是实体经济发达,有效地缓解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饥渴。
反之,土地偿债规模在1000亿元以下的省份,其土地偿债在整个债务中占比大多排在后面。
但也有例外。
海南尽管土地偿债规模小,只有500多亿元,但是土地偿债在整个债务占比中却排名第4。
近年来,海南房地产市场十分火爆,尤其是在国际旅游岛概念的推动下,海南岛社会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倚重程度较高,这种局面也在海南的土地债务表上体现了出来。
广西土地偿债规模只有700多亿元,位居16位,但土地偿债比例高达38.09%,排名第12位。
进一步分析发现,一方面,广西整个的地方债务规模较小,截至2012年底,全自治
区(不含乡镇)只有1900多亿元,在所有的省区市中排名靠后,低于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广西地方债结构中,地方债增长的主力在市本级政府,而广西债务支出中,土地收储支出较大,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储的投入大,对土地收入也会格外依赖,因为土地财政作为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受益方即是市本级和县本级政府。
这直接表明,越是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必然会加大土地的推地规模,乃至不断推出高价土地。
而早在2010年,广西南宁的一个地王楼面价格就突破了1万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