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讲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4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导师林德全的发言稿让教育理论直面教育实践——教育硕士专业教学与指导的一点思考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定位:寻求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联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一个老问题。
叶澜教授很早的时候就明确指出,这是一个“多年煮不乱的老问题”。
事实上,这一个煮不乱的老问题现在一直还在煮,而且现在看来还很有煮的必要。
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关键在于寻求合适的方式来“煮”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此,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一种是由理论延深至实践中,即提出新的理论,然后置于实践中推广运用;一种是由实践中升华出理论,即把实践中的经验经过总结、概括、提炼,上升为理论。
在这两条路径里,各自的主体也不完全相同。
前者一般是由专门的学术团队、研究团体来担纲,后者一般是由教育实践者来承担。
近些年来,提出的“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等实际上也就是想让更多的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升华出相应的教育理论,优化教育实践,提升师生生活质量。
虽然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涌现出了很多这样的老师,如魏书生、霍懋征等,但现在看来,相对于整个教师队伍而言,这一群体还只是其中的极少数。
因此,需要寻找一条更为高效、快捷的途径来造就更多的这样的“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就是这样的一条途径被寻找了出来。
因此,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目的就是想快速地培养出一大批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智慧的教师队伍。
这也就在客观上要求在教育硕士的课堂上必须让教育理论直观教育实践。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完成开设教育硕士这一专业学位的目的。
二、让教育理论直面教育实践的路径让教育理论直面教育实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教育的常识入手。
教育中有很多已经形成了常识性的行为与习惯。
这些常识性的行为与习惯会给教育实践提供基本的依据和框架,使我们能够迅速地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而达到节约教育资源,降低教育的成本。
但如果过于依赖这些教育常识,以至于照搬教育常识,有些时候也会使我们误入歧途,反而降低教育的效果和教育的效率。
1.我院比较教育学专业举行主题学术报告会2011年11月16日下午,比较教育学专业在教科院心理学系举行专题学术报告会。
本次报告会由我院比较教育学专业教授杨捷博士作主题发言,题目为“还原大学——西方大学理念的嬗变”。
我院比较教育学专业副教授郝森林、段晓明博士,教育史专业副教授王文礼博士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由2010级研究生王坤主持,比较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踊跃参加了讨论会,部分高等教育学专业和教育史专业的研究生也参加了报告会。
杨捷教授从教育史的角度,以近代西方大学理念的演变、现代西方大学理念的形成和大学的应然与实然为主线,还原了大学由单一的教学功能向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演变的过程,指出了大学理念多元化发展态势。
杨捷教授还强调了现代大学的学术性特征、“灯塔”作用、创造性的大学精神、高水平师资的灵魂地位。
主题报告后,与会师生还就“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问题,大学如何既保持学术独立性又更好地为服务社会,中外大学办学理念的异同,我校如何在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迈向一流大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报告会后,许多同学仍感到意犹未尽,边走边议。
自2007年以来,比较教育学专业主题学术报告会每月举行一次,已成为本专业的学术传统。
报告会秉着学术性、开放性、主题性原则,由指导教师或研究生对学科前沿问题展开主题讨论。
2.比较教育学专业举行主题学术报告会2011年12月6日下午,比较教育学专业在教科院教育学系举行主题学术报告会。
本次报告会由我院教育史专业副教授王文礼博士做主题发言,题目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比较教育学专业教授杨捷博士、杜静博士、副教授段晓明博士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由2010级比较教育学研究生王坤主持。
比较教育学全体研究生,部分教育史专业、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同学也参加了报告会。
王文礼博士的报告阐述了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标准、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创业型大学——高校发展的新模式、高等教育的职业化趋向和更加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七大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典型事例讲述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大跃进”、管理“行政化”以及大学“同质化”等现实问题。
河南大学全日制教育学硕士(课程与教学论·化学)方向培养方案(040102)Chemica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一、专业简介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一个分支,是化学学科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系统方法论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一门综合学科。
它主要研究化学教育教学规律及其应用,其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它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化学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而发展起来的。
我校化学专业始建于 1923 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南省重点建设学科,目前是课程与教学论(化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化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管理者和中学化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
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
2. 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打下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基础;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3. 关注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能胜任化学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4. 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信息方面的技能。
5.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品德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基础教育化学教学的学科带头人和专门人才。
三、修业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3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毕业。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学院名称:教育科学学院(学院代码:006)联系人:郝兆杰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378--3880626
教育技术学
①初试--《信息化教育概论》南国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技术学》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复试---《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与应用》汪基德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
②初试--《教育传播学》南国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③初试--《学习科学与技术》桑新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复试--《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⑤复试--《远程教育学》陈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走向自由——自由教育的不懈追求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学原理指导教师:***2002.4.1中文摘要从人类存在伊始,自由,就是人类表现生命的一种强烈张力,就是对外界展现自我的深切渴望。
在对自然界的探寻和揭秘中,人们也在不断地认识自由、解读自由、实现自由。
每一个社会形态中,每一次更朝换代中,自由。
都以其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实现自由,就是对存在个体的尊重,就是张扬个体的生命力.就是提升个体的主动意识,将每一份潜存于生命深处的资质充分爆发出来,将每一个个体的生命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舒展!这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要义,也是自由教育所不懈追求的主题:为了寻求个体的最佳发展.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完满,为了倾听每一种来自不同个体的声音!而教育所要孜孜以求的方针便是如何促成个体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如何激发个体生命力的爆发,如何使个体在保持着好奇和积极的兴趣中,自觉地形成适合个人的价值体系,在充满了乐趣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对朱米生活的准备。
而教育中的自由则是如何在宽松的环境中将一些人类的訾适伦理和常识自然而不是强制地内化为个体的生命体验。
本论文就是旨住阐述对自由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教育中实现个体的自由.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自由。
分别从中国古代的哲学体系尤其是遵家学说的重视自然的理论,神I西方自由的历史发展,对自由进行历史探寻:对自由的阐释:自由是人生命的本质.自由是人的价值的集中体现,个体自由与群体自由是互为前提,互相依存的:揭示对自由的追求,却是对生命本真的追求,自由的涵义。
就是将生命潜能充分发挥,最大程度的实现自我。
第二部分,揭示实现自由,完善自我是教育的最大使命。
从亚里士多德、卢梭、蒙台梭利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找到自由教育的源头.面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探寻自由教育的内涵,强调自由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第三部分,批判教育中对自由的束缚.由于教育价值观的设定而形成的学生观的误区: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想禁锢所带来的教育的自由精神的丧失;功利化追求而造成的自由精神的淹没:安全而失去自由的教育:学生的群体认同而导致的对自由的放弃:对知识的过分追求导致的目标的偏移。
教育史(040103)History of Education一、学科简介教育史是教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人类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发展的学科,又是一门教育学科和历史学科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同时也是研究教育科学的一种方法,具体分为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
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以中外各个历史阶段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为主。
教育史研究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现代科学和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教育史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
早在1923年,河南大学教育系就开设有“西洋教育史”和“中国古代教育”课程。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教育史专家罗廷光、陈景磐、毛礼锐、余家菊为教育史学科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底蕴。
1980年,河南大学教育系设立了教育史教研室,取得了一批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确立了河南大学教育史学科的学术地位。
1983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招收教育史专业研究生,并于1985年招收了第一届教育史专业研究生;2000年10月获批教育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教育史参加申报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
教育史属于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与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并称为教育学的“三大支柱学科”,学科地位既重要又不可或缺;教育史学术队伍专业化程度高,导师组成员均为河南大学教科院教育史专业在职人员;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国内同行认可。
二、研究方向(一)外国教育史(二)中外教育史比较(三)中国教育史三、培养目标教育史学科培养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掌握坚实宽广的教育史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教育史专门知识,通晓教育史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最新学术研究动态以及史学理论方法,具有独立开展创造性科学研究能力,胜任教育史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具有较强国际视野和熟练开展国际交流能力,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高层次的教育类专门人才和学术骨干。
基本要求是:(1)掌握广博而深厚的教育史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教育史专门知识,熟悉国内外教育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2)具备较高水准的独立从事教育史研究工作的能力,运用创新性思维开展创造性的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3)具有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能熟练地使用一门外国语进行文献研究、论文撰写、国际交流;(4)能够承担高等院校教师和研究者的工作;(5)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事业心,立志为国家和社会的教育事业服务。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具有较深的现代教育理论或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教育管理时间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教育教学一2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
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学分)1.学位课(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基础外国语课90学时3学分教育学原理60学时3学分教育心理学60学时3学分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60学时3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1.专业基础课(12学分)教育管理学60学时 3 学分教育统计与测量60学时 3 学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60学时 3 学分管理心理学60学时 3 学分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教育法学40学时 2 学分教育评价40学时 2 学分教育经济学40学时 2 学分德育理论与实践40学时 2 学分青少年心理学40学时 2 学分(三)必修环节(2学分)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论文选题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开题报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河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分析本文系统介绍河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河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方向,河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介绍,河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河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河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硕士考研机构!一、河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2015年河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招生人数102人,总体来说,河南大学的教育硕士考研难度不大,院校招生量较大,考试题目难度不高。
据统计,录取的人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其专业课认真复习后,及格很容易。
据凯程从河南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每年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教育硕士考研考试科目里,333教育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师范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跨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河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怎么样?河南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就业渠道广阔,就业机会多。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硕士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
就业方向:全国高校、高职、中职、高专、中专里做教师、行政、辅导员;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室里做研究人员;编辑部、报社、期刊社、杂志社做编辑;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人事考试院做工作人员或研究人员;中小学里做管理人员或教师;公司里做项目工作;培训机构做相关培训等。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创办于1923年,其前身是河南中州大学文科教育学系,192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
此后主要历经了河南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河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河南大学教育系诸阶段。
1999年7月撤销教育系,成立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下设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学前教育系、教育技术系、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心理与行为研究所、继续教育中心、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心理研究》杂志社、心理实验室、教育技术实验室、资料室等教学科研机构。
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含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教育、教育软件工程三个方向)、应用心理学(含心理咨询、人员心理素质测评与培训、临床心理学三个方向)4个本科专业;有教育学原理博士点1个、教育学硕士一级学科1个(涵盖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成人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心理学一级学科1个(涵盖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
教育学原理、应用心理学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教育学为河南省名牌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为河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教育学学术群体和心理学学术群体是河南大学优秀学术群体。
自1980年恢复教育系以来,已经招收26届硕士研究生、29届本科生。
几年来,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分别在90%、65%以上。
本科生的考研录取率达到50%左右。
每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教育科学学院还是河南省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和幼儿教育专业的主考单位、全省中学校长培训基地、中学和幼儿园师资培训基地。
教育科学学院素以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富而著称。
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汪敬熙、李廉方、王拱壁、徐侍峰、邰爽秋、肖承慎、罗廷光、余家菊、胡守棻、毛礼锐、左任侠、沈子善、王凤岗、李秉德、陈仲凡、杨震华、陈梓北、孟宪德、王汉澜、王丕、凌培炎等先后在院执教。
这些专家学者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使教科院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
目前教育科学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科研、教学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
全院共有在职教职工80余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8人。
专职教师中,有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博士后6人,博士31人。
学院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1999年撤系建院以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出版专著5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各类科研奖60项。
赵国祥教授(博士后)被中共中央组织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聘为专家组成员,被教育部聘为心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是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刘志军教授(博士后)是河南省教育厅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刘济良教授(博士后)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汪基德教授(博士)被教育部聘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是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刘金平教授(博士)、杨捷教授(博士)、李桂荣教授(博士)、叶平枝教授(博士)、刘清华副教授(博士)、李永鑫副教授(博士)等均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目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正以昂扬的姿态和奋发的精神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征程中大踏步前进。
招生学院名称:教育科学学院(学院代码:006)联系人:郝兆杰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378--388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