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1.1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位移3. 运动的图像: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
2. 难点:运动的图像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及运动的图像分析。
2.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运动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特点。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发学生对运动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运动的概念,介绍运动的分类。
3. 讲解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位移。
4. 讲解运动的图像: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运动案例,运用运动的知识解决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描述运动的方法,如角速度、角加速度等。
2. 探讨运动与力的关系,引入牛顿运动定律。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运动案例,运用运动知识解决问题。
2. 选取代表性案例进行全班分享,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八、实践操作:1. 安排课外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参数。
2. 学生利用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分析运动特点。
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热爱,提高运动素养。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运动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十一、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难点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1、机械运动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板书)提出问题: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
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让学生讨论回答:①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②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知道参照物的概念.4.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二、能力目标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分析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教具准备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高台跳水比赛的录像资料,并请一位同学用章首语作解说词配合图象解说.[师]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都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同时也都是一门科学.学好关于运动的科学,不仅能深入认识体育,还能深入地了解自然.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就要开始学习关于运动的科学.二、新课教学1.机械运动[师]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1.1-1中的三幅漂亮的图片,能回答图下面的问题吗?(同学们会热烈讨论)[投影]·哈雷彗星·喜马拉雅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根据书中图片和看到的录像资料讨论:哈雷彗星、喜马拉雅山、奔驰的猎豹,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生]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在运动.[师]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吗?[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生]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生]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师]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板书]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2.参照物[师]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既然运动是普遍的,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等是运动的?[实验]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投影](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生]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变化;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师]请同学们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判断书本和钢笔的运动情况.[生]书本和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书本和钢笔是运动的.[生]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钢笔是静止的.[师]一个说钢笔是运动的,另一个又说钢笔是静止的,他们矛盾吗?请同学们讨论.[生]如果以桌面作标准,书本和钢笔就都是运动的.如果以书本作标准,钢笔就是静止的.[生]选择作标准的物体不一样,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一样,因此他们并不矛盾.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还有类似的例子吗?[生]有.比如老师站在讲台上,如果以教室的墙壁作标准,老师就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太阳作标准,老师就是运动的,因为老师站在地球上不动,但地球在绕着太阳转动.[生]我们大家都一样,如果以坐在教室中的椅子作标准是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作标准都是运动的.[生]旅游坐车的时候,如果以车厢作标准,坐着的人是静止的,如果以路边的树或大楼作标准,车内的人就是运动的.……[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可见,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 [板书]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reference object). [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每人都来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生]放学后和同学一起回家时,以同学为参照物,我就是静止的,以房子为参照物,我就是运动的.[生]在河堤上行走时,以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则自己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则自己和影子都是运动的.[生]一个人在公路上行走,如以路旁的树木作参照物,他是从西向东走,这时如果从他身后开过一辆汽车,以汽车为参照物时,这个人就是在从东向西走.……[师]太棒了,自己祝贺一下吧!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师]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生]是不是只要说到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生]参照物应该怎样选择呢?[师]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有满意的答案.[生]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说一个物体运动情况是什么,肯定是相对于某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来说的.[生]选择参照物时,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个身作参照物,因为这样选的话.这个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生]刚才大家说到参照物中有人、有车、有树木、有房屋、还有人的影子等,什么都有.所以,我认为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生]因为我们词论的物体大部分是在地面上运动的,所以—般应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这样研究问题方便.[生]我认为如果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时,参照物可以不提.比如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不用说”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在运动”.[生]我觉得选择参照物时,应该看怎样选择研究问题更方便.比如研究客车是不是运动,最好选择地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作参照物;如果要研究人在车厢里是否运动,就该选择车上的坐椅或固定在车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老师还要补充一点,研究问题的时候,选择好参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比如课本P22图11.1-4中丙图,“乘坐电梯向外观看,有什么感觉?”[生]乘这样的电梯向上运动时,以电梯为参照物,假设电梯不动,楼房就在向下运动;如果乘电梯向下时,楼房就向上运动.[生]如果老师从讲桌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以老师为参照物的话,假定老师不动,可以认为是讲桌沿老师的反方向运动.[师]大家说得非常正确,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还会碰到很多的例子.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材图11.1-3及图11.1-4甲、乙,大家互相交流讨论,说一说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投影][师]清同学们看一则有趣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生]如果我是那名飞行员,电可以抓住那颗子弹.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静止的.三、小结[师]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1.机械运动.2.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怎样选择参照物?四、动手动脑学物理1.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是静止的: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房屋是运动的.若以乘客为参照物,要看乘客是坐在椅子上静止还是在运动.如果以坐在椅子上的乘客为参照物,则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若以正在车厢内走动的乘客为参照物,则行李架上的物品电可以认为是运动的.2.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也叫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它绕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与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相同,且它的运动方向和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也相同,所以相对于地面上的任一点的位置都不改变,因此,地面上的人从任一观察点去看卫星都是静止不动的. 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一周大约需要21小时,确切地说是23小时56分.3.如果以电视为参照物,运动员可以近似地认为是不动的.但看电视时人们根据经验自然会选择运动员周围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因此能看到运动员是运动的.五、板书设计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 参照物 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mechanical motion )参照物的选择:(1)不要将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九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青龙县官场初级中学章路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观看桃林口水库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教师由人在竹排上的感觉, 导入《运动的描述》课题。
二、探究新知 .运动的普遍性()教师播放视频动画。
()师生思考生活中看似不动的物体是否也在运动,从而得出“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机械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什么叫做运动?()教师进行总结,指明这里的运动,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 式的运,物理学上还有别的形动。
.参照物的概念()教师播放“乘客动与不动”视频,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
()师生交流,得出参照物的定义。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活动: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师生交流,总结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
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师由学生实验,分析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7、让学生看课文第30页图12.1—4。
想想,图中关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依旧静止?活动五:A、五四运动B、太阳升上天空C、心情兴奋D、铁生锈了A、地面B、云朵C、人D、月亮A、对面开来的列车B、自己乘坐的列车教学反思C、平行铁轨上同向运动,快慢相同的列车D、从身旁走过的列车员[课后小测] (1).某人坐在匀速向西行驶的列车中,以列车车厢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此人看到路边的房屋向 _________运动。
(2).“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为迎接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经改建后,姑苏城内外河畔的景色更加秀丽迷人,关于坐在行驶于河中游船上的游客而言,若以河岸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_ 的;以游船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__的。
(3).兰兰在商场乘电梯上楼。
以电梯的扶手为参照物,她是的,以所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是的。
(4).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刚于小明并肩行走,以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5).航天飞机在太空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现在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状态.[中考链接]1.(2018沈阳)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内学。
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
假如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3km用了10min,则他骑车的速度为________km/h。
2.(2018吉林)如图7所示,2011年1月12日,长吉城际铁路正式运营。
早上6点50分CHR5型“和谐号”列车由长春开往吉林。
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200km/h,全程约为110km,全程运行时刻大约是;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
3.(2018鸡西)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4.(2018自贡)2005年10月,“神州6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坐在运动的飞船内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DA、太阳;B地球;C、月球;D、工作舱。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问题1 什么是机械运动?
想一想
:宇宙中有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读一读:阅读课本第20页及第21
页的内容,认识机械运动。
结 论: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宇宙中所有的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
我们把物体叫机械运动。
问题2 什么是参照物?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议一议:坐在行驶汽车里感到树木风驰电掣般向后运动,而平时我们认为种地上的树是静止的,为什么两种情下得到的结论不同?
结 论:可见,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的。
问题3 什么是相对静止?
想一想:我国自1984年4月8日发射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以来,已经陆续发射了多颗这类通信卫星。
同步卫星虽然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为什么?
结论:这主要是由于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地球,如果选择是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可见,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选择的有关。
选不同的,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
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选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的,这就是相对静止。
物理第—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机械运动。
2.了解什么是参照物,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依据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3.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学习重难点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依据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自主学习活动过程〔一〕预习导学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 。
2.人们推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 ____________ 。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的。
〔二〕新课学习(情境导入)第—次世界X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22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觉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观察思考)观察课本16页图片,思考这些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 ,这在物理学中叫做____________ 。
(动手做一做)将课本放在桌子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渐渐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1、如果以桌子作为标准,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如果以课本作为标准,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由此可以看出:推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
(学以致用)观察课本18页图片,答复以下问题:1.加油机相对地面是的,相对战斗机是的。
〔填“静止或“运动〞〕2.收割机相对地面是的,相对拖拉机是的。
〔填“静止或“运动〞〕总结:描述物体运动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___,所以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的。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课堂达标)1、以下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心情冲动B、铁生锈了C、太阳升上了天空D、五四运动2、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
《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几种基本形式。
2.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观察、描述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运动的概念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运动的描述方法。
3. 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4.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5. 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运动的速度和方向、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 难点: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计算,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基本概念:介绍运动的概念,讲解运动的几种基本形式。
3. 描述运动:教授运动的描述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图形和符号描述运动。
4. 运动的速度和方向:讲解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5.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介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讲解合成与分解的运用方法。
6. 实践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分析实际运动现象。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运动的描述》。
2. 教学课件。
3. 实例图片和视频。
4. 练习题。
5. 计时器、测量工具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
2. 多媒体设备。
3. 练习场地。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第3-4周:教授运动的描述方法。
3. 第5-6周:讲解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重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学习过程】 探究案探究活动一:[想想议议]看下图,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结论①:物理学里,把物体 叫做机械运动。
例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心情激动 B.五四运动C.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奔跑。
D.心情激动课堂活动二:如图12-1-2,哪个人的观点是正确的?结论②: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方法:第一步:将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参照物)假设为 的物体;第二步:观察研究对象相于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的变化。
(距离和方向) 2112--图课堂活动三: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盒子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1).以课桌为参照物,盒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以课本为参照物,盒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结论③: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人们习惯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例题2. 、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参照物是。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在江中游以为参照物,青山在走是以为参照物。
(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参照物是。
(4)某车向东行驶,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怎样运动?看到与其并排向东同速行驶的另一辆车上的乘客如何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粒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课堂练习1.物理学里把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1教学内容运动的描述授课教师谭清平教学时间第四周星期一班级C145 姓名小组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能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或根据物体的运动指出参照物。
学习感想教学重点判断物体是否做了机械运动;根据物体的运动指出参照物;参照物的概念。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自主学习】:1、对于书上P28页这些现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2、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3、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4、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
5、运动和静止是的,是相对于选择的来说的。
6、参照物指的是什么?【合作交流】1、我存在的问题:1、2、3、4、5、62、小组合作交流后存在的问题:1、2、3、4、5、6【实验探究】: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观察后讨论思考问题: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学堂检测】:1、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参照物应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相同C. 参照物可以选研究物体本身D. 参照物应是运动的物体2、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放在车厢小桌上的一只苹果相对于下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 这列列车的机车B. 坐在车厢椅上的乘客C. 沿车厢走动的乘客D. 关闭着的车门3、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选择的参照物是()A. 岸边和行船B. 行船和岸边C. 都是行船D. 都是岸边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2不求最好但求更好4、一天某城市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飞渡,某人走近一高高的商业大厦时,抬头一望,惊呼大厦在摇晃要倒塌,以致造成千人狂逃,过后经查证,纯属虚惊一场,该大厦仍牢牢地耸立在一片空旷的地上,造成这些人错觉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以下哪个物体作参照物?()A. 地面B. 商业大厦C. 蓝天D. 飞渡的白云5、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A、可能运动B、可能静止C、一定运动D、都有可能【合作交流】1、我存在的问题:1、2、3、4、52、小组合作交流后存在的问题:1、2、3、4、5我会成功【拓展提高】1、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齐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运动的概念,掌握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运动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3. 运动的图像表示:x-t图像、v-t图像4. 实际问题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概念,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运动的图像表示。
2. 教学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运动图像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运动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2. 讲解运动的概念:解释什么是运动,运动的分类。
3. 介绍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学习运动的图像表示:x-t图像、v-t图像,学会解读运动图像。
5. 课堂练习: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运动描述方法解决问题。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运动。
2. 评估学生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掌握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 观察学生在运动图像表示上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包括能否正确绘制和解读x-t 图像和v-t图像。
4. 分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判断学生能否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中。
七、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2. 学生是否掌握了描述运动所需的物理量及其关系?3.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运动图像来表示和分析物体的运动?4.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5.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传感器收集物体运动的数据,并绘制运动图像。
运动的描述初三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初三物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机械运动和参照物指的是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其核心是参照物的选取,理解它的关键是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来辨别那个是研究对象那个是参照物,本节课运动的描述是运动和力的第一节,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及分析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分析: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就是指让学生明白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看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都必须选一个标准物体,这个标准物体就是参照物。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就是指借助参照物的基础上的判定,可学生对于参照物并没有意识,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完成从感性向理性的过渡。
三、问题诊断及分析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
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对知识的再编码,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繁杂多样的运动个体中总结出规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本节的内容及特点,采用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
教师逐步深化提问,学生分析、论证、归纳得出结论,而后实例分析应用来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五、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通过引导学生想想身边的各种运动,教师讲解分子运动、地壳运动,体验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讲授新课一、机械运动问题一:足球场上正在进行比赛,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所熟悉的运动进行研究。
从而得出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运动员,足球是运动的,球门是静止的。
1、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它们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改变。
2、静止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吗?不是,球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虽然没有改变,但是随地球的运动,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在改变,因此也在运动着,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典型例题
例1.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此时子弹相对于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 方法总结:
课堂达标1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
2.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我国向世界展示了空中加油机,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它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
3.当我们乘坐电梯上楼时,则相对于________我们是运动的,而相对于________我们是静止的.
4.在站台上并列的两列火车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运动,乙车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也向东运动,如果以站台为参照物,则(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快.
D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慢.
例2.坐在行驶的轮船内的乘客说岸边的树木向后运动,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岸边的人则说轮船在飞速前进,则岸边的人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
方法总结:
课堂达标2
1.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则以________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
2.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后句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3.“我坐在奔驰的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向后退去……”文中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静靠”______;“奔驰”________;
“后退”_________.
4.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课后巩固
1.一汽车沿着湖边的公路以54Km/h的速度行驶,则它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汽车是________的.
2.说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_____为参照物;云彩遮住太阳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3.平直的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判断三人骑车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
4.下列两个物体可以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
A 地球和太阳
B 月球和地球
C 地球和它的同步卫星
D 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
5.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匀速上升,甲看见丙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 甲上升
B 乙下降,但比甲快
C 乙下降,但比甲慢
D 丙下降,但比甲快
6.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徐徐下降的顾客,看到地面在上升,他选的参照物是( )
A 电梯
B 地面
C 商场的柜台
D 柜台前购物的顾客
7.妈妈送小云上了火车,忽然听见火车一声长鸣,只见旁边并列的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妈妈急着要下车,而小云从另一侧窗外看了看车站,又看了看手表,对妈妈说:“别急,我们乘的车还没开呢!”母女俩结论不同的原因是( )
A 她们听到的火车鸣叫声不同
B 母女俩所处的地点不同
C 母女俩所处的时间不同
D 母女俩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8.据报道,某地的一幢高楼正在施工,天气突变,一片乌云飞快的飘过高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叫“楼要倒了!”结果引起邻近大批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
B 乌云
C 自己
D 高楼
9.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升空的过程中,地面上的人看到他快速向高空飞去,而他在舱内却感觉不到自己运动,则地面上的人和杨利伟分别以______和______为参照物.
10.一小说中写到:“一阵大风,将院内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之外”.这句话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井
B 地面
C 院子
D 篱笆
课堂小结
合上你课本检验一下你学会了这些知识了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
3.用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