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价持续跳水广西蔗糖业“不甜”
- 格式:pdf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5
当前广西糖业发展问题形势与对策陆发安;陈锐【期刊名称】《市场论坛》【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4页(P5-8)【作者】陆发安;陈锐【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2;龙州镇政府广西龙州 532400【正文语种】中文近两年由于全球食糖产量增长快于食糖消费增长,食糖供给明显过剩,国内外糖价进入下跌周期。
今年7月国际原糖价格已由两年前的30 美分/磅(折合白糖人民币到岸价约7300 元/吨)以上下降到16 美分/磅(折合白糖人民币到岸价约4100 元/吨)以下,由于价差巨大国际低价进口糖对国内糖市形成巨大冲击,广西主产区食糖批发价已由2011年8000元/吨左右下降到目前5400 元/吨以下,跌穿了5700 元/吨的糖厂成本价,预计广西蔗糖产业将连续三个榨季全行业亏损。
从中长期看,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我国食糖关税保护期结束和零关税临近,广西糖业生存发展面临着日益的严峻形势,存在着步“东北大豆产业沦陷”后尘的危险。
为此,结合当前实际研究广西蔗糖产业发展问题、形势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西糖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自1988年成为全国重点糖业基地以来,广西蔗糖产业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从1992年起连续20年糖产量居全国首位,成为全国最大糖业基地。
刚刚结束的2012/13年制糖期,广西蔗糖产量791.5万吨,占全国蔗糖产量的66.05%、食糖产量的61%,不仅稳居全国第一,而且是仅次于巴西和印度的世界第三大食糖主产区,在世界糖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蔗糖产业作为我区经济重要支柱和全国糖业基石,20年来为广西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全国食糖供应稳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
蔗糖产业作为广西重要主导支柱产业,对拉动和促进全区农业、食品工业、有机化工、农业机械、农资生产及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带动农村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西蔗糖产业竞争力分析广西蔗糖产业是广西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蔗糖产业的竞争力,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
一、产业概况广西是蔗糖产区,全区蔗糖种植面积近300万亩,年产蔗糖约2000万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广西蔗糖产业链条完整,包括蔗田种植、蔗糖加工、砂糖出口等环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广西北部湾港口的优势,也为广西蔗糖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便利。
二、资源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广西位于中国长江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甘蔗的生长,因此广西成为蔗糖生产的重要基地。
2. 土地资源优势:广西拥有大片的适宜耕种的土地,特别是在广西南部的一些地区,土地肥沃且适宜于蔗糖作物的种植,这为广西的蔗糖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土地资源基础。
3. 水资源优势:广西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水库,这为蔗糖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资源保证。
4. 劳动力资源优势:广西有大量的农民,这为蔗糖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5. 港口优势:广西北部湾港口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处粤桂铁海联运枢纽,是连接西南、东南亚的桥头堡。
港口优势为广西蔗糖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便利。
三、技术创新近年来,广西蔗糖产业加强了科技创新力度,在提高产量、改良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引进了高效农业机械,采用现代化的蔗糖生产技术,实现了蔗糖产业的现代化生产。
四、面临的挑战广西蔗糖产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低端产品过剩:目前,国内市场上低端的砂糖产品供应过剩,价格低廉,导致利润空间较小。
2. 环保压力:蔗糖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一定的废水和废渣,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蔗糖生产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3. 国际贸易壁垒:国际市场上,由于进口关税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广西蔗糖产品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蔗糖生产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蔗糖生产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1990年11月15日桂政发〔1990〕117号)为了妥善处理工农商财之间及上下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蔗糖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现根据糖价调整后的情况,本着从大局出发,从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出发,对我区有关蔗糖生产若干政策问题作如下通知:一、关于原料蔗收购价格。
我区今年春已向农民宣布原料蔗收购价格每吨提高十五元,从1990/1991年榨季起兑现给蔗农。
具体执行办法,按区物价局《关于提高原料蔗收购价格的通知》(桂价字〔1990〕211号)的规定执行。
二、关于甘蔗奖售粮食、化肥问题。
此次糖价调整后,给蔗农奖售粮、肥政策(指奖售标准与价格)仍按原规定不变,但财政补贴部份改由糖厂负担,列入生产成本。
关于甘蔗奖售粮食,原定“一半奖现粮,一半补差价款”。
奖售现粮部分仍由区粮食局负责下达兑现给蔗农。
以种蔗为主的国营农场,奖售甘蔗的补助粮,仍按原规定执行(即原核定交售原料蔗基数,超基数每吨原料蔗由区粮食局奖售玉米五十公斤作饲料粮)。
奖售粮补差价款部分,原定每五十公斤补五元七角七分五厘,改由糖厂负担,列入生产成本。
甘蔗奖售粮收取粮食保管费的办法,仍按桂政办〔1989〕129号文执行。
关于甘蔗奖售化肥。
甘蔗奖售所需的化肥,国家统配的甘蔗用肥和调糖补助肥,按国家调拨价加区物价局审定的经营费率作价,由区糖业公司会同区农资公司按进厂原料蔗数量分配到机糖厂,不足部份,由各糖厂作出计划,仍由供销社系统负责组织购进议价肥供应糖厂。
糖厂按平价奖售给蔗农。
蔗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蔗糖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蔗糖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问题。
一、蔗糖产业面临的困难问题1. 良种推广速度慢,单产低,原料严重不足当前,我国蔗糖产业的良种推广速度较慢,蔗农种植的甘蔗品种较为单一,单产较低,导致原料严重不足。
据统计,我国全县3户制糖企业设计日处理甘蔗能力5000吨实际可处理甘蔗仅为5000吨,整个榨季可入榨甘蔗70至75万吨,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2. 生产成本高,糖价波动大近年来,我国蔗糖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其中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化肥农药成本等都呈现出上涨趋势。
同时,国际糖价波动较大,对我国蔗糖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在糖价低迷时,企业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蔗糖产业链条不完整,附加值低我国蔗糖产业链条不完整,大部分蔗糖企业仅限于生产初级蔗糖产品,缺乏深加工和高端产品开发,导致附加值较低。
这使得我国蔗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4. 环保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蔗糖产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也在加大。
传统的蔗糖生产方式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能耗和污染,不符合当前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
因此,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需要探索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蔗糖生产方式。
二、蔗糖产业发展对策1. 加快良种推广,提高单产,保障原料供应针对良种推广速度慢、单产低的问题,我国应加大良种培育和推广力度,引进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甘蔗品种,提高蔗农的种植效益。
同时,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蔗农的种植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甘蔗单产,保障原料供应。
2. 降低生产成本,稳定糖价为降低生产成本,我国应加大对蔗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可以通过多元化方式进口糖料,稳定国际糖价,降低国内糖价波动对产业的影响。
3. 完善蔗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我国应鼓励蔗糖企业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发展深加工和高端产品,提高附加值。
食糖价格国内外倒挂,何时“苦尽甘来”?近几年食糖价格一直处于“跌跌不休”,国内外价格倒挂,进口食糖不断激增,国内库存居高不下的局面。
同时国内制糖企业和糖料种植户也是损失惨重,糖料生产出现明显滑坡,特别是刚刚结束的2014/2015榨季里,糖料种植和食糖生产严重滑坡。
眼下,我国广西、云南等糖料主产区陆续进入新的蔗糖榨季,对制糖企业、糖料种植户而言,连续“苦”了几年之后,这一季能否收获些许甜蜜?专家分析认为,近期国际糖价有所起色,但受连续多个榨季低价、高成本的双重“压榨”,国内食糖产业仍旧面临严峻形势,需要从国家层面调整产业政策,增强食糖产业基础竞争力。
去年以来国际白糖价格低迷,国内甘蔗种植俨然进入了“寒冬”。
近期市场虽有反弹,但此前的行情对甘蔗种植已造成影响,蔗农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种植面积略呈下降趋势。
加上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制糖企业亏损,致使广西的蔗糖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据调查,广西2014年甘蔗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约67万亩,产量比上年减少164万吨;蔗农售蔗收入210.6亿元,比上榨季减少约100亿元。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蔗糖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颇具优势,而且成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
面对如此市场“寒冬”,广西实施创建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基地,推进甘蔗产业的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大力开展“双高”基地创建,以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含量,促进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种蔗不赚钱,谁还愿意种”,如何摆脱蔗糖产业遇到的困境?早在2013年7月,广西出台《关于促进我区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超8吨、糖分超14%的“双高”基地,实现“吨糖田”目标。
据了解,广西各级政府、制糖企业、种植公司及农户参与建设“双高”基地的积极性比较高涨。
尤其2015年春节后,广西糖价从2014/2015年榨季开榨初期的市场有了稍微回升,也使蔗农看到了一丝光明。
2023年最新的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年已展千重锦,猪岁再登百步楼。
过去的2023年,是我区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的一年,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
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努力,全区农业大灾之年实现了钱粮双增收,各地涌现了一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典型。
岁末年初,我们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评出了2023年度特色农业10大示范村、特色农业10大强镇和特色农业10大强县(市、区) 。
今天推出的专栏,集中宣传特色农业10大强县,目的是通过宣传典型,带动全面,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更好成绩,实现更大突破,创造更新辉煌。
古人有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之说,而扶绥县则瞄准市场,选准突破口大力发展糖料蔗产业,写下了县不在大,有蔗则甜的现代名句,被评为2023年全区糖蔗产业强县。
扶绥县是九五期间的糖料基地县,被农业部列为桂中南蔗区双高甘蔗基地县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糖料蔗) 。
2023/2023榨季,全县甘蔗面积92.5万亩,糖料蔗产量465.6万吨,蔗糖产量56.7万吨,甘蔗总产量和蔗糖产量名列全国县(市)第一位。
全县农民人均甘蔗收入1710元,占总收入67.1%,蔗糖产业税收占财政收入53%。
该县糖料蔗产业发展之快,成效之好,主要是重抓了三招:第一招是各级重视政策扶。
10多年来,扶绥县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甘蔗生产,连续多年设立甘蔗生产扶持资金,制定甘蔗生产优惠政策。
仅2023年,该县就对种植双高良种的农户补贴48万元,对购买大马力拖拉机农户补贴100万元,其它示范补贴100万元。
第二招是良种良法大推广。
近年来,扶绥县通过实施甘蔗六化工程(甘蔗生产良种化、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利化、契约化),大力推广甘蔗生产新技术。
去年,全县甘蔗生产良种率达100%,机械化深耕深松面积占56.7%,机械化中耕占53.7%。
2023年 2023年,全县累计推广甘蔗智能化测土配方施肥50.84万亩。
广西蔗糖产业发展趋势广西蔗糖产业发展趋势一、引言广西是中国蔗糖产业的重要地区之一,拥有广阔的蔗糖种植基地和丰富的资源条件。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探讨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二、市场需求分析1.国内消费需求稳定增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品质和健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蔗糖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甜味剂,其需求将持续增长。
2.出口市场潜力广阔: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糖进口国之一,而广西是中国蔗糖生产的重要基地,因此具备出口竞争力。
目前,中国的蔗糖出口量仍较低,但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和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广西蔗糖出口的潜力将会逐步释放。
3.食糖替代品需求增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新型甜味剂如低糖和无糖食品的需求也在增长。
同时,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基于蔗糖的新产品如生物酒精等也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三、政策支持分析1.加大农业支持力度: 国家和地方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投身于蔗糖种植,提高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水平。
2.加强质量检验和监管: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政府将加大对食糖质量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蔗糖产业的质量检验和认证,提高产品质量。
3.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国家将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蔗糖种植的生产条件,提高产量和质量。
四、技术创新分析1.蔗糖种植技术创新: 通过引进和推广新的育种技术、种植技术和农事管理技术,提高蔗糖产量和品质。
同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研发抗逆转基因蔗糖品种,提高抗灾害和抗病虫害能力。
2.加强加工技术创新: 加大对蔗糖加工过程的优化和改良,提高提取效率和产品纯度。
在研发过程中,采用新的分离纯化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广西蔗糖产业发展需解决水资源紧缺和节水灌溉问题。
广西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摘要:甘蔗产业是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保障国家食糖安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全产业链的视角,对广西蔗糖产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蔗糖产业面临种植效率低,产业链延伸程度不足,蔗糖市场竞争力较弱等困境。
基于此,广西蔗糖产业的转型升级应该更加注重降本增效,走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升级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推进糖业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广西是全国的糖料蔗主产区,1992年,广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2005年至今,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已连续18年占全国的60%左右2。
但近年来,广西糖料蔗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下降,蔗农的生产积极性低迷,蔗糖产业规模下行压力增大,面临的风险冲击加剧。
因此,分析广西蔗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探索蔗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发展路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国家食糖安全的重要保障。
1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1.1 糖料蔗种植现状糖料蔗种植规模缓慢回落。
蔗糖产业是广西的传统特色产业,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连续十多年占据全国首位并且比重占全国的60%左右。
目前,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中,近7年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均低于1000千公顷。
糖料蔗种植的良种化推广加快。
2020年3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糖料蔗良种良法推广实施方案》,明确2020-2022年期间,对全区使用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的种植户,按新植面积补贴350元/亩。
补贴政策实施后,糖料蔗的良种覆盖率有所提高,相应地,糖料蔗的蔗糖含量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1.2蔗糖产业精加工程度广西甘蔗制糖的产业集中度缓慢提高。
中国糖业协会发布了2021/22年制糖期全国食糖产量集团及糖厂排名,排行榜十强中,有6个来自广西,而全国糖厂食糖产量排行榜中,前50强中,几乎都是广西的糖厂。
广西蔗糖废糖蜜广西是我国最主要的蔗糖生产基地之一,蔗糖产业一直以来都是该省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但同时,蔗糖产生的大量的废糖蜜也是一大问题,这些废糖蜜的处理成为了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废糖蜜介绍所谓废糖蜜,就是在蔗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渣液体,主要由糖分、有机酸和微量杂质等组成,呈深褐色或黑色,且具有高度的酸性和腐蚀性。
广西每年产生的废糖蜜数量很庞大,据统计,广西每年的产量达到300万至400万吨。
目前,废糖蜜的处理方式主要是传统的焚烧或直接填埋,这种处理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会释放大量的臭气和二氧化碳,而且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和资源。
同时,废糖蜜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威胁,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废糖蜜的利用废糖蜜的利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在利用废糖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还可以减少污染和排放的危害。
废糖蜜有许多的利用价值,其中包括生物制品的生产、化肥生产、发酵制酒、造纸等等。
1.生物制品的生产将废糖蜜中的有机物跟氮、磷以及微量元素进行平衡配比,可以得到废糖蜜复合发酵基质。
然后,将这个基质用于生物堆肥或者生物化学反应器。
通过发酵和分离,得到多种蛋白、大肠杆菌、糖类等微生物制品。
2.化肥生产废糖蜜中富含氮、磷、钙、镁等多种元素,经过处理后可以祛除多余的酸性和杂质,得到适宜的物料,可以用于化肥和油料生产。
3.发酵制酒废糖蜜可以用于发酵制成酒精饮料,车厘子、杨梅等水果可以作为废糖蜜发酵的添加剂,通过合理的配比,可以生产出质优的酒精饮料。
4.造纸将废糖蜜用于制浆过程,当作还原剂使用,可以使得纤维素原材料新鲜而洁净,从而提高纸张的质量。
三、广西废糖蜜的利用现状与未来发展目前,广西的废糖蜜处理利用情况并不理想,废糖蜜大量被焚烧和填埋,这使得它的大部分潜在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如果这种废物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将会对广西的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未来,广西废糖蜜的利用方向主要是在生物制品的生产和化肥生产两个领域,这两个领域具有许多潜在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废糖蜜的营养价值。
来宾市兴宾区蔗糖产业发展降本增效现状及对策分析韦志英1,覃晓远1,梁肖1,黎忠海1,谭相彬2*(1.来宾市兴宾区甘蔗技术推广站,广西来宾546138;2.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来宾546138)摘要:蔗糖产业是来宾市兴宾区的第一支柱产业,是兴宾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多年以来,兴宾区常年保持有蔗面积7.333万hm 2以上,原料蔗总产量保持在450万t 左右。
自2018年以来,受甘蔗生产成本上升和利润下滑、竞争作物等因素影响,蔗农收益和糖企利润均出现不同幅度下滑,兴宾区蔗糖产业发展遭遇瓶颈期。
为切实降低产业生产成本,促进蔗农增收,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文章通过全面梳理兴宾区当前蔗糖产业发展现状,从糖料蔗种植、培育和成熟3个时期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以问题为导向,以降本增效为核心,提出通过规模经营组织化、培育体系组织化及甘蔗叶统一综合利用,全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不断推动兴宾区蔗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降成本、增效益,增强兴宾区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糖料蔗;降本增效;发展现状;“双高”基地;生产组织化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820X (2023)04-0057-06收稿日期:2023-07-11通讯作者:谭相彬(1978-),男,农艺师,主要从事甘蔗技术推广工作,E-mail :****************第一作者:韦志英(1974-),男,农艺师,主要从事甘蔗技术推广工作,E-mail :****************0引言近年来,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相关指示精神,努力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聚焦蔗糖产业发展优势,以稳定产业链为基础,以降本增效为核心,围绕“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工作目标,按照“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探索生产组织化模式。
广西糖业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fxycpd/qt/t20090428_1262727.htm 日期:2009-04-28 05:36 作者:梁尚尉来源:云南糖网以结构调整为主抓手推动制糖业跨越发展为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广西制定实施千亿元工业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发展以制糖为主的食品产业等七大千亿元支柱产业,确保到2012年广西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5000亿元,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
2008年,以制糖为主的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3.7亿元,成为广西首个超千亿元产业。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实现2012年制糖业销售收入420亿元、食品产业销售收入2100亿元的跨越性目标,关系着广西经济健康发展和近2000万蔗农的长效增收,这既需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调控作用,更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结构调整为主要抓手,着力促进制糖业加快升级,努力实现广西制糖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广西制糖业发展基本情况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糖料蔗和食糖生产基地,1992年以来糖料蔗产量一直稳居全国首位,2007/2008年榨季,广西的糖料蔗种植面积1450万亩,占全国的55.3%,糖料蔗总产量7688万吨,占全国61.6%,产糖量941万吨,占全国63.1%。
广西有56个县(市、区),近2000万农民从事糖料蔗种植,占农业总人口50%左右,有21个县一半的财政收入来自制糖业税收,49个贫困县中有36个靠种植糖料蔗解决农民温饱问题,2007年农民种蔗收入220亿元,人均收入超过1000元。
广西有33个县(市、区)被国家农业部列为糖料蔗优势区域和国家重点“双高”糖料蔗基地。
广西有33家制糖企业(集团)98家糖厂,制糖业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广西制糖企业日榨蔗能力达56万吨,日榨能力在万吨以上的糖厂15家,产糖量超过10万吨以上的企业1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