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法律硕士刑法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2017年真题)甲下夜班回家,目睹一男将一女强行拉进小巷,女子大叫:“放开我!”甲以为该男子欲行不轨,遂冲上去,用砖头将男子打成轻伤。
事后查明,该男女系夫妻关系,事发时男子阻止女子回娘家。
甲的行为成立( )。
A.事前防卫B.假想防卫C.正当防卫D.防卫过当正确答案:B解析: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而实施防卫,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
本题中,甲误以为该男子欲行不轨而实施防卫,构成假想防卫。
知识模块:刑法学2.(2012年真题)甲得知某单位财务室的保险柜中有10万元工资款将于次日发放,遂携工具深夜潜入财务室撬保险柜。
因保险柜十分坚固,甲用了3个小时都没有撬开,便离开。
甲的行为属于( )。
A.未实行终了的中止B.实行终了的中止C.能犯未遂D.不能犯未遂正确答案:C解析: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
本题中甲盗窃时,由于保险柜十分坚固,甲用了3个小时都没有撬开,便离开了。
这属于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故是犯罪未遂而非犯罪中止,A、B选项错误。
根据犯罪行为实际能否达到既遂为标准可以将犯罪未遂分为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其中前者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并且这一行为实际有可能完成犯罪,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
本题中甲虽没有撬开保险柜,但仍有撬开的可能性,因而属于能犯未遂,C 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知识模块:刑法学3.(2013年真题)按照我国刑法理论,绑架罪属于( )。
A.继续犯B.结合犯C.状态犯D.连续犯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罪与数罪。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2017年真题)下列关于罚金的表述,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是( )。
A.对未成年人判处的罚金,不得由其监护人垫付B.是否判处罚金,不应考虑犯罪人的经济条件C.应根据犯罪情节,决定判处罚金的数额D.对累犯应当并处罚金正确答案:C解析:《刑法》第52条规定: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C选项表述正确。
在裁量罚金数额时应否考虑犯罪人缴纳罚金的能力,刑法没有明确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如违法所得数额、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并结合考虑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依法判处罚金。
由此可见,在司法实践中,从有利于判决执行的角度出发,在罚金裁量的时候应当考虑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
B选项表述错误。
对被判处罚金的未成年罪犯,其监护人或者其他人自愿代为垫付罚金的,人民法院应当允许。
A选项表述错误。
是否应当并处罚金,要根据具体犯罪而定,并不是对累犯一律应当并处罚金。
D选项表述错误。
知识模块:刑法学2.(2017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是( )。
A.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D.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正确答案:A解析:应当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形: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可以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形: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故意伤害、盗窃等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犯罪分子主观恶性较深、犯罪情节恶劣、罪行严重的。
故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分子不属于“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形。
2017年在职法律硕士刑法练习题一1.甲系某派出所所长。
一日,甲接到群众举报,称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老大要率众弟兄与另一犯罪团伙械斗。
甲听后认为该老大平时对自己毕恭毕敬,认为他们不可能在自己的辖区械斗,即未采取措施。
数日后,械斗发生,双方数十人受重伤。
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罚?A.以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处罚B.以玩忽职守罪处罚C.以滥用职权罪处罚D.不构成犯罪答案:B解析: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违背法律授权的宗旨行使职权、超越职权范围或者违反职权行使程序,实施职务行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有包庇、纵容的行为。
玩忽职守罪和滥用职权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
玩忽职守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滥用职权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法行使职权。
本案中,甲虽得知黑社会性质组织准备闹事,但出于过于自信而未采取预防措施,最终导致严重后果,应以玩忽职守罪处罚。
2.中国公民李某在美国强奸了中国公民黄某(女),被美国法院以强奸罪追究了刑事责任,李某回到中国后,以中国法院应该如何处理?A.不受该外国法院判决约束,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B.鉴于李某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应当免除刑罚处罚C.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约束,不能依照中国刑法在进行追究D.鉴于李某在国外已受到刑罚处罚,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答案:AD刑法第十条,凡在中华任命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经过外国审判,仍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国外已受过刑罚处罚的,恶意免除或减轻处罚。
3.简述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原则的特点及基本适用规则。
2017年在职法律硕士刑法练习题三1.下列有关主犯、从犯、胁从犯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A.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B.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C.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D.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刑法总则有关主犯、从犯、胁从犯的知识。
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主犯包括两类:一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二是其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除犯罪集团的首要犯罪分子以外的,在共同犯罪中对共同犯罪的形成、实施与完成起决定或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这里需要区分的是主犯与首要分子的关系,根据刑法第九十七条规定,首要分子分为两类:一是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二是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
但犯罪集团中的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因为在犯罪集团中,除了首要分子是主犯以外,其他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也是主犯。
在聚众犯罪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原则上也可以认定其中的首要分子是主犯。
但在聚众犯罪并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如刑法规定只处罚首要分子,而首要分子只有一人时),不存在主犯、从犯之分,其中的首要分子当然无所谓主犯。
据此,选项B说法正确。
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从犯是相对于主犯而言的,主犯是共同犯罪中的核心人物,没有主犯就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
因此,在共同犯罪中,只有主犯(须二人以上)没有从犯的现象是存在的,而只有从犯没有主犯的现象则不可能存在。
故选项C说法正确。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对具体案件中的从犯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罚,抑或是免除处罚,应根据共同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从犯本人所起作用的程度来予以确定,刑法并未规定要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故选项D说法错误。
刑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即在他人的威胁下不完全自愿地参加共同犯罪,并且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的人。
法律硕士考试备考资料法律硕士考研备考资料法律硕士考试备考资料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大题:单选题题干:1.近年,我国司法机关展开“猎狐行动”,追捕潜逃海外的犯罪嫌疑人回国接受刑事审判,此举是为了实现刑法的?选项:A.规制机能B.保障机能C.保护机能D.补偿机能答案:C解析:更新中。
题干:2.甲国公民乘坐乙国飞机飞越丙国领空时,殴打中国籍乘客刘某致其重伤。
甲国公民对刘某的犯罪,适用我国刑法的依据是?选项:A.属地管辖原则B.保护管辖原则C.属人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答案:B解析:更新中。
题干:3.甲基于杀人故意实施的下列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是?选项:A.甲劝乙乘坐长途汽车去山区旅行,乙旅行时因汽车坠崖死亡B.甲在家中“作法”诅咒与其有矛盾的乙,后乙突发急病死亡C.甲殴打乙致其轻伤,乙在去医院途中被高楼上坠落的花盆砸中死亡 D.甲持木棍对乙穷追不舍,乙迫不得已跳入冰冷的河中因痉挛而溺水死亡答案:D解析:更新中。
题干:4.甲想用水果刀伤害张三,却失手将张三旁的李四捅伤。
这种情形在我国刑法中属于?法律硕士考试备考资料B.打击错误C.行为性质错误D.意外事件答案:B解析:更新中。
题干:5.下列关于罚金的表述,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是?选项:A.对未成年人判处的罚金,不得由其监护人垫付B.是否判处罚金,不应考虑犯罪人的经济条件C.应根据犯罪情节,决定判处罚金的数额D.对累犯应当并处罚金答案:C解析:更新中。
题干:6.甲因涉嫌抢劫被公安机关逮捕后,主动供述自己曾入户盗窃。
甲供述盗窃的行为属于?选项:A.坦白B.一般自首C. 立功D.特别自首答案:D解析:更新中。
题干:7.下列选项中,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冒用他人信用卡情形的是?选项:A.盗窃他人信用卡并使用B.使用作废的信用卡C.使用伪造的信用卡D.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答案:D解析:更新中。
题干:8. 下列选项中,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是?选项:A.抢劫未果却造成被害人轻伤的B.强奸过程中造成被害人重伤的C.法律硕士考试备考资料拐卖儿童过程中造成被拐卖儿童重伤的答案:C解析:更新中。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2017年真题)近年,我国司法机关展开“猎狐行动”,追捕潜逃海外的犯罪嫌疑人回国接受刑事审判,此举是为了实现刑法的( )。
A.规制机能B.保障机能C.保护机能D.补偿机能正确答案:C解析:刑法的机能是指刑法能产生的积极作用。
刑法具有三种机能:规制机能,即维持社会秩序的机能;保护机能,即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的机能;保障机能,即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并保障犯罪人不受刑法规定之外的刑罚处罚的机能。
追捕潜逃海外的犯罪嫌疑人回国接受刑事审判体现了刑法的保障机能。
知识模块:刑法学2.(2017年真题)甲国公民乘坐乙国飞机飞越丙国领空时,殴打中国籍乘客刘某致其重伤。
甲国公民对刘某的犯罪,适用我国刑法的依据是( )。
A.属地管辖原则B.保护管辖原则C.属人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正确答案:B解析:保护管辖原则是以侵害的对象是本国国家或者公民的利益为标准,主张凡是侵害本国国家或者公民的利益的,无论犯罪发生在本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也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均适用本国刑法。
由此,本题中甲国公民对中国籍乘客刘某的犯罪,适用我国刑法的依据是保护管辖原则。
知识模块:刑法学3.(2015年真题)某私营健身机构经理安排会计甲将收取的50万元会员费存入甲的存折,供单位日常开支。
三个月后,甲取走存折中全部资金潜逃。
甲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B.职务侵占罪C.侵占罪D.挪用资金罪正确答案:B解析: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案中,甲作为私营健身机构的会计,利用职务之便,将自己存折里公司的资金取走并潜逃,成立职务侵占罪。
2017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刑法调整的对象?A. 犯罪行为B. 违法行为C. 犯罪结果D. 犯罪动机答案:D2. 刑法规定的“犯罪”是指:A. 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B. 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C. 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D. 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答案:B3.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是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行为D. 犯罪意图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死刑D. 罚款答案:D5. 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是指:A. 故意犯罪B. 疏忽大意造成的危害社会的行为C. 故意犯罪的从轻处罚D. 故意犯罪的加重处罚答案:B6.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是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 存在不法侵害B. 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同时发生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个人合法权益答案:C7. 下列哪项不是刑法规定的犯罪预备?A. 准备工具B. 制造条件C. 未遂行为D. 犯罪既遂答案:D8. 刑法规定的“累犯”是指:A. 多次犯罪B. 同一犯罪行为的连续犯C. 同一犯罪行为的再犯D. 同一犯罪行为的重犯答案:A9. 下列哪项不是刑法规定的自首?A. 主动投案B. 供述自己的罪行C. 揭发他人犯罪D. 隐瞒自己的罪行答案:D10. 刑法规定的“缓刑”是指:A. 暂缓执行刑罚B. 暂缓判决C. 暂缓起诉D. 暂缓立案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C. 贪污D. 受贿答案:A, B, C, D2. 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包括:A. 个人B. 单位C. 未成年人D. 法人答案:A, B3.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犯罪的中止?A. 犯罪行为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完成C. 犯罪行为未遂D. 犯罪行为已遂答案:A, C4. 刑法规定的刑罚执行方式包括:A. 监禁B. 缓刑C. 假释D. 罚金答案:A, B, C5.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犯罪的从轻处罚?A. 自首B. 立功C. 犯罪预备D. 犯罪未遂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必须有犯罪结果才能构成犯罪。
【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李某家中的一头牲畜。
张某( )。
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B.因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C.应负过失杀人的责任D.因其行为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2.重婚罪的客观行为表现是( )。
A.与有配偶的人结婚B.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C.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D.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仍与之结婚3.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应定( )。
A.盗窃罪B.拐卖儿童罪C.绑架罪D.拐骗儿童罪4.甲欠乙债款5万元久拖不还,乙为了逼甲还债把甲锁在自家地窖中三个月,甲称无钱可还,乙很恼火把甲打成重伤,乙的行为构成()。
A.非法拘禁罪B.非法拘禁罪但应从重处罚C.故意伤害罪D.绑架罪5.张某系中医医师,合法开设门诊,为患者诊断治病并配售中药。
为牙痛患者袁某诊断后便开了中药清胃散二副。
因在此之前张某错将有毒的草乌装入放玄参的药斗内,在配药时将草乌当作玄参配给了袁某。
袁某将其中一服中药泡服后,即出现严重中毒症状。
经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下午5时40分死亡。
对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B.构成医疗事故罪C.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D.构成销售劣药罪6.医生甲借给乙做手术之机偷偷摘取乙的某器官卖给丙,后乙因感染而导致死亡,则甲构成( )。
A.盗窃罪B.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C.故意杀人罪D.诈骗罪7.某甲、某乙在公园游玩时,追逐一不相识的女中学生,李某上前制止并指责其行为。
某甲即对李某殴打,造成轻微伤。
张某过来劝架,某甲、某乙对之非常不满,又对张某进行殴打,造成张某受轻微伤。
后来发现该女中学生与另一男生同行,某甲、某乙又上去对该男生进行殴打。
某甲和某乙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构成故意伤害罪B.构成寻衅滋事罪C.构成聚众斗殴罪D.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8.甲某在某市火车站捡到一个弃婴抱回家准备自己收养,3个月后,其为结婚费用不够与未婚妻产生矛盾,就想把孩子卖掉,好换点钱花,正好此时刘某想要收养孩子,甲某称小孩是自己的亲生子要求刘某给8000元抚养费方可将孩子送给刘某,刘某当即给了其8000元钱。
2017年在职法律硕士刑法练习题四1.张某和郭某在赵某开的工厂打工,赵某拖欠张、郭6000多元的报酬一直不付。
张、郭二人商定后,将赵某15岁的女儿A骗出,然后带到外地扣押以迫使赵某支付报酬;在此期间(共21天),张、郭多次打电话让赵某支付报酬,但赵某仍然以各种理由拒不支付。
于是,张、郭商定将A卖给他人。
在张某外出寻找买主期间,郭某****了A。
张某找到了买主陈某后,张、郭二人以6000元将A卖给了陈某。
陈某买回A后,要与A结为夫妻,遭到A的拒绝;陈某担心A逃走,便将A关在房间里反锁了1个多月,但A仍不愿意与陈某结婚;陈某后来觉得A年纪小、太可怜,便让A回原居住地与家人团聚。
陈某又觉得自己亏了,于是找到了张某,让张某退回自己的6000元钱。
张某拒绝退还,陈某便于深夜将张某的一辆价值4000元的摩托车骑走。
根据上述案情,分析张某、郭某、陈某的刑事责任。
答案:(1)张某和郭某为索取债务而扣押赵某女儿A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二人具有共同的故意和行为,属于共同犯罪,共同对这一非法拘禁犯罪负刑事责任。
(2)张、郭将A卖给他人,主观上具有出卖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出卖的行为,构成拐卖妇女罪。
二人在出卖A的犯罪中具有共犯的故意和行为,构成共犯。
二人都是主犯。
(3)郭某****A具有****性质,但属于在拐卖妇女过程中****被拐卖妇女,依法作为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情节,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处死刑。
不需要另行单独定****罪,数罪并罚。
(4)张某对郭****A的行为不负情节加重的刑事责任。
张某对郭某****A一事,主观上并不知情,也没有****行为,故对此不负刑事责任。
郭某****A属于共犯中的过限行为,应单独负责,张某对此不负刑事责任。
2.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有权决定对罪犯实行减刑的是()。
A.监狱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B.监狱的上级主管机关C.监狱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D.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减刑的决定机关。
【真题提示】一、单项选择题1.(2014年真题)下列行为中,应以绑架罪定罪处罚的是()。
A.以出卖为目的偷盗他人幼儿B.以索取赌债为目的偷盗他人婴儿C.以索取工程款为目的偷盗他人幼儿D.以索取虚构的欠款为目的偷盗他人婴儿2.(2017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应以强奸罪一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A.甲利用业务关系,在女推销员半推半就的情况下与之发生性行为B.乙在拐卖过程中,违背被拐卖妇女的意志与之发生性行为C.丙宣传迷信,以“行为治疗法”蒙骗求医女性与之发生性行为D.丁将男性同事灌醉,趁其熟睡与之发生同性性行为3.(2017年真题)甲为了报复素有矛盾的刘某,捏造刘某贪污的材料向检察机关举报,导致刘某被逮捕。
甲的行为构成()。
A.诬告陷害罪B.诽谤罪C.报复陷害罪D.伪证罪4.(2017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是()。
A.抢劫未果却造成被害人轻伤的B.强奸过程中造成被害人重伤的C.刑讯逼供时造成犯罪嫌疑人伤残的D.拐卖儿童过程中造成被拐卖儿童重伤的5.(2019年真题)幼儿园教师甲在幼儿园卫生间多次用针刺戳肖某等10余名幼儿的臀部,虽未造成伤害后果,但情节十分恶劣。
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侮辱罪B.猥亵儿童罪C.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D.故意伤害罪6.(2019年真题)下列对于破坏选举罪构成要件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B.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C.客体包括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客观方面限于暴力、威胁、欺骗或贿赂行为二、多项选择题(2017年真题)下列选项中,构成非法拘禁罪的有()。
A.甲(警察)因私怨与刘某发生口角,用手铐将刘某铐在警车内B.乙为索取合法债务,非法扣押债务人涂某的妻子C.丙为了索要劳务报酬,偷走龙某出生不久的儿子D.丁为了追索高利贷,扣留债务人钱某三、案例分析题1.(2015年真题)2010年3月1日,甲(男,1992年12月10日出生)和乙(女,1995年8月1日出生)为购买高档手机骗走邻居家3岁的小孩,准备将其卖出。
2017年法律硕士民法练习题附参考答案(3)1.下列行为应当认定为犯罪未遂的是()。
A.张三持刀前往李四家杀人,走到半路因身体不适而返回B.甲欲前往乙处行窃,甲不知乙已将保险箱中的钱款存入了银行。
甲在撬窃保险箱过程中因良心发现而罢手C.丙欲杀丁,连击数枪而未击中,因子弹用光,只得悻悻回家D.王五正在赵六家行窃,忽闻屋外有人经过,便慌忙逃离解析: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
AD项行为人都已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的行为,但由于行为人意志意外的原因而使犯罪处于停止状态。
C项丙故意杀丁,因子弹用光,没有出现丁死亡的结果而构成未遂。
B项属于自动放弃继续犯罪,属于犯罪中止。
【答案】BC2.抢劫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A.犯罪客体不同B.犯罪目的不同C.犯罪手段不同D.犯罪结果不同解析: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犯罪目的和犯罪结果相同。
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和他人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犯罪手段不同,前者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后者是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所以本题选CD项。
【答案】CD3.同时履行抗辩权在性质上属于()。
A.法定权利B.约定权利C.延期抗辩权D.永久抗辩权解析:同时履行抗辩权属延期抗辩权,而非永久抗辩权。
效力在于,当对方当事人未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对价义务时,有拒绝履行自己债务的权利,由此导致合同迟延履行责任应由对方当事人承担。
【答案】C4.下列人员中,不适用假释的有()。
A.累犯B.因杀人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D.盗窃惯犯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第2款的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绑架等暴力刑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所以本题应选AB项。
【答案】AB5.秦汉时期中央司法机构的长官称作()。
2017法硕专业基础课刑法部分试题一完整版及答案解析刑法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李某纠集刘某等6 人组成“小刀会”,自称会长,要求其他人竭尽全力为本会创造利益,刘某等人在两个月内盗窃4 次,杀死3 人,获得大量财物。
上述犯罪行为有的李某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一次,对李某应如何处理() A. 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B. 对其指挥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C 、对其所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D.对其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2.甲在一超市买手机,挑选好以后,趁售货员不注意,将事先准备好的手机模型与真机调换,后以看不上样式而离去。
甲的这一行为属于() A .诈骗罪 B .盗窃罪 C .坑蒙拐骗 D .抢劫罪3. 甲为筹集资金盖房,一个月内先后偷盗营业款3 次,每次少则800 元,多则3000 元。
共计8900 元,甲的行为属于( ) A.继续犯 B. 惯犯 C.牵连犯 D. 连续犯4. 甲意图杀害乙,一日晚藏于乙家门外,从门缝中见一黑影,以为是乙,举枪便射,后得知打中的原来是乙院中的一根木桩。
则甲( ) A. 应负过失致死的责任 B.属于意外事件C. 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D.因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5. 甲乘坐我国民航,经过日本时与领座一乘客发生口角,争执中甲掏出随身携带的钢笔,猛地向该乘客刺去,遂将邻座刺死,甲的行为( ) A.适用日本刑法 B.适用中国刑法C.可适用中国刑法,也可适用日本刑法D.适用第三国刑法6. 甲、乙、丙3 人均是油漆工。
某日为某工厂车间地板刷油漆,中午休息时,甲说这油漆是否能燃烧,乙说我去试试,言罢便用火柴去点,结果引燃了油漆,将车间烧毁。
乙对车间烧毁的心理态度属于()A.意外事件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 7. 下列哪种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A.犯罪分子主动停止犯罪预备行为 B.犯罪分子认为时机不成熟而停止犯罪 C.盗窃他人财物后,又返还财物的D.犯罪分子自认为犯罪行为已实施完毕而自动停止犯罪 8. 下列关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人一定是首要分子 B .首要分子一定是主犯 C .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D .首要分子一定是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9. 关于不作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作为以特定的作为义务为前提 B.不作为同样具有原因力 C.不作为违反的是命令规范D.纯正的不作为犯,指行为人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10. 下列犯罪中,告诉才处理的是 ( ) A.非法拘禁罪 B.诽谤罪 C.遗弃罪 D.强迫职工劳动罪11. 某学校校长王某,对本校的危房进行了加固处理,后校舍在地震中突然倒塌,造成死亡9 人,重伤25人的严重后果,王某的行为已构成( ) A.不构成犯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玩忽职守罪D.教学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12.某村长郭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多收建设费用,对上隐瞒实情,将多余款项据为己有。
2017年司法考试真题(刑法部分)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选取刑法、刑诉部分42题)1.关于刑事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司法解释也是刑法的渊源,故其时间效力与《刑法》完全一样,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B。
行为时无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应当依新司法解释办理C.行为时有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仍须按旧司法解释办理D.依行为时司法解释已审结的案件,若适用新司法解释有利于被告人的,应依新司法解释改判2。
关于危害结果,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危害结果是所有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B。
抽象危险是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C.以杀死被害人的方法当场劫取财物的,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D。
骗取他人财物致使被害人自杀身亡的,成立诈骗罪的结果加重犯3.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先天双目失明,在大学读书期间因琐事致室友重伤。
甲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B.乙是聋哑人,长期组织数名聋哑人在公共场所扒窃.乙属于相对有刑事责任能力C.丙服用安眠药陷入熟睡,致同床的婴儿被压迫窒息死亡。
丙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D.丁大醉后步行回家,嫌他人小汽车挡路,将车砸坏,事后毫无记忆.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4.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比较,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的范围,与紧急避险中的“危险"相同B。
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是否“正在进行”的认定,与紧急避险中危险是否“正在发生"的认定相同C.对正当防卫中防卫行为“必要限度”的认定,与紧急避险中避险行为“必要限度”的认定相同D.若正当防卫需具有防卫意图,则紧急避险也须具有避险意图5.甲冒充房主王某与乙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将王某的住房以220万元卖给乙,乙首付100万元给甲,待过户后再支付剩余的120万元。
办理过户手续时,房管局工作人员识破甲的骗局并报警。
2017年在职法硕刑法模拟试题附答案6一、单项选择题1.假定甲出生于1992年10月15日(仅限本题),因其父母忙于做生意,对其疏于管教,致使其从小就养成了偷盗恶习。
在2003年11月25日,甲曾钻进一问商店盗窃财物价值人民币两千余元;2007年8月10日,又曾在另一家商店盗窃价值人民币一千余元的财物;2008年10月15日晚,甲和几个同学一起过生日时,又趁旁边桌子一男子喝醉之机,将男子放在桌上的皮包拿走,窃得手机一部,价值两千余元,现金一千余元。
对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盗窃罪,对他的这三次偷盗行为都追究刑事责任B.构成盗窃罪,只追究其第二次、第三次的偷盗行为的刑事责任C.构成盗窃罪,只追究其第三次偷盗行为的刑事责任D.不构成犯罪2.假定甲和丁因为工作上的原因素来积怨很深,便产生了除掉丁的念头,虽然知道戊正跟丁一块跑车,仍将丁的车的刹车装置弄坏,导致丁在开车时因刹不住车而掉下山崖,车毁人亡,戊也因此丧命,则甲对丁死亡的心理态度是(),对戊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间接故意B.间接故意直接故意C.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3.假定甲准备对富人丙家实施盗窃,多次到丙家门外进行观察,打探丙家人的行踪、活动规律,有一次甲正在观望时因形迹可疑被丙发现而被告发,则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4.假定甲有外遇,为达到和第三者结婚的目的,准备杀妻,已将毒药放入妻子的碗中,妻子发觉饭有异味而将饭倒掉,幸免于难,则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5.假设甲将小姐乙某从歌厅诱出后,劫持并逼迫乙某带领甲到乙某居住处,洗劫财物。
另将乙某扣押至第二日银行开门营业时,挟持乙某到银行取出存款方才罢休。
则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A.抢劫罪B.绑架罪C.抢劫罪和绑架罪数罪并罚D.抢劫罪和绑架罪择一重罪处罚6.假设甲等5人以抓卖淫嫖娼为名强行从一私人小旅馆抓了4名旅客,然后将四人押到一废弃的小庙内。
法律硕士刑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法律硕士刑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第1-10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2.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位应当对刑法规定的所有犯罪负刑事责任B.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C.单位犯罪的实质特征是为了单位的利益D.没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犯罪的,以个人犯罪论处3.关于过失犯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B.过失犯不存在未完成罪C.既处罚过失结果犯也处罚过失危险犯D.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4.甲给乙5万元请乙“教训”丙一顿,乙给丁2 万元让丁打丙,并带丁辨认了丙。
之后,甲感到害怕,又打电话给乙说不打了,并说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只需乙退回2.5万元。
乙当即说“听你的”,但未向丁转达。
丁还是带人将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5.下列情形中,属于必要共犯的是A.包庇罪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C.寻衅滋事罪D.组织恐怖组织罪6.甲、乙通奸生有一女,为避人耳目,将女婴置于人迹罕至的山林中,该女婴因饥渴而死。
对甲、乙应当A.按遗弃罪定罪处罚B.按虐待罪定罪处罚C.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D.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7.甲因与丙有矛盾,故邀乙相助打丙。
到丙家后, 乙冲过去给丙一拳,致丙口鼻流血;甲随即刺丙一刀,造成丙重伤。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乙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处罚。
B.对乙按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处罚C.乙不构成犯罪,因为其拳击未造成轻伤以上的结果D.对乙应当按照主犯处罚8.甲在盗窃时被当场抓获,经审讯,甲主动交代了自己与乙共同盗窃某仓库的犯罪事实。
对甲的交代行为应当认定为A.自首B.坦白C.立功D.自首并立功9.下列行为中,应当按盗窃罪定罪处罚的是A.甲窃取一份绝密级的高考试卷,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B.乙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办理移动电话入网,并使用该移动电话,给电信部门造成3万元的话费损失C.丙拣到一张他人的信用卡,然后持卡消费3万元D.丁窃取他人在公共网络上的账号并使用,造成他人3万元的损失10.甲为索取债务而将乙拘禁于一地下室,然后向其家属要求偿还乙所欠债务5万元。
1.(2016年真题)张某深夜撬门进入甲家,被甲安装在保险柜上的防盗装置击中头部受轻伤。
甲的行为属于( )。
A.事先防卫B.正当防卫C.假想防卫D.防卫过当2.(2017年真题)甲下夜班回家,目睹一男将一女强行拉进小巷,女子大叫:“放开我!”甲以为该男子欲行不轨,遂冲上去,用砖头将男子打成轻伤。
事后查明,该男女系夫妻关系,事发时男子阻止女子回娘家。
甲的行为成立( )。
A.事前防卫B.假想防卫C.正当防卫D.防卫过当3.(2019年真题)债权人王某伙同他人将债务人甲关在办公室中长达十几个小时并持续辱骂,甲求救未果后持水果刀将王某刺成重伤,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防卫过当B.假想防卫C.偶然防卫D.正当防卫4.(2019年真题)甲饥饿难耐,夜入位于高层住宅一楼的小超市行窃,尚未得手便惊醒了一直住在超市里的店主夫妇。
甲用超市内销售的菜刀砍死前来查看的店主,砍伤店主妻子并点燃现场易燃物后逃离。
火势在蔓延之前被邻居扑灭,但浓烟导致店主妻子窒息死亡。
下列对于甲行为性质的认定,正确的是( )。
A.甲进入超市实施盗窃,应属于紧急避险B.甲进入超市实施盗窃,不属于入户盗窃C.甲用刀砍死店主,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D.甲放火致人死亡,应认定为放火罪一罪二、法条分析题(2018年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请分析“不能抗拒”和“不能预见”的含义。
1.B解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2.B解析: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
本题中由于客观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甲的防卫不符合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不法侵害的存在,构成假想防卫。
2017法硕专业基础课刑法学部分试题二完整版及答案解析刑法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下列那种犯罪应当适用普遍管辖()A.中国人乘坐外国船舶,当船航行于公海上时实施盗窃B.外国人乘坐中国船舶,当船航行于公海时实施诈骗C.甲国人将中国人从已国贩卖到已国D.甲国人在乙国劫持丙国民航客机飞抵丁国2.甲因其子叛逆,无恶不作,祸害乡邻,恨其而欲杀之,于是向当地一法官乙咨询,已告知此等逆子,实为国法不容,杀之无事,甲果然杀子。
关于此案,下列说法哪一项正确()A.甲没有某某认识的可能性,所以不成立犯罪B.由于法律认识错误并不能影响甲的定罪,所以甲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C.甲不成立故意杀人罪。
但成立过失犯罪D.甲的行为既可能成立故意犯罪,也可能成立过失犯罪3、甲某遇一小男孩乙某(4 岁)在公路上行走,即产生将其拐走换钱的想法,将小孩带到其某某的亲戚丙某家,谎称是自己的儿子,想送人收养,并要求丙某帮助联系收养人,以借机获得财物。
过了一个星期,仍然联系不到“收养人”,甲某只好将乙某从某某接回,放到拐走乙某的公路旁。
乙某很快被家人找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某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中止)B.甲某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既遂)C.丙某的行为构成甲某的共犯D.丙某的行为构成拐骗儿童罪4、下面选项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王(15 岁)偷拿了爷爷的数码相机,在二手市场以1500 元的价格售出,事发时,该钱款已经被小徐挥霍一空,对小徐可以不按犯罪处理B.中学生小强(15 周岁)在学校附近,拦截放学回家的低年级同学,使用军用皮带鞭打,强迫低年级学生交出少量财物。
对于小强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C.中学生小明(男, 15 周岁)在与小花(女, 13 周岁)谈恋爱的过程中发生了性关系,小花的家人得知此事遂到公安局报案,要求司法机关追究小明强奸幼女的刑事责任。
对于小明,不认为是犯罪D.某公司职员甲某因为对领导不满,于是某天给“110”打,谎称其已经在该公司所在大楼多处安装了炸药,并且详细描述了炸药安放所在位置和炸药的爆炸威力。
2017年法律硕士刑法练习题
专业课怎么复习呢?建议同学们先看实体法即民法和刑法,其次看宪法、法制史、法理。
不提倡先看深奥的法理学。
凯程法律硕士培训是同学们法硕研考路上的最佳辅导机构,你们的成功既是我们的骄傲。
1.甲系某派出所所长。
一日,甲接到群众举报,称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老大要率众弟兄与另一犯罪团伙械斗。
甲听后认为该老大平时对自己毕恭毕敬,认为他们不可能在自己的辖区械斗,即未采取措施。
数日后,械斗发生,双方数十人受重伤。
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罚?
A.以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处罚
B.以玩忽职守罪处罚
C.以滥用职权罪处罚
D.不构成犯罪
答案:B
解析: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违背法律授权的宗旨行使职权、超越职权范围或者违反职权行使程序,实施职务行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有包庇、纵容的行为。
玩忽职守罪和滥用职权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
玩忽职守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滥用职权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法行使职权。
本案中,甲虽得知黑社会性质组织准备闹事,但出于过于自信而未采取预防措施,最终导致严重后果,应以玩忽职守罪处罚。
2.中国公民李某在美国强奸了中国公民黄某(女),被美国法院以强奸罪追究了刑事责任,李某回到中国后,以中国法院应该如何处理?
A.不受该外国法院判决约束,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
B.鉴于李某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应当免除刑罚处罚
C.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约束,不能依照中国刑法在进行追究
D.鉴于李某在国外已受到刑罚处罚,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AD
刑法第十条,凡在中华任命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经过外国审判,仍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国外已受过刑罚处罚的,恶意免除或减轻处罚。
3.简述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原则的特点及基本适用规则。
答:我国数罪并罚原则的特点:按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我国确立了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中原则,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全面兼采各种数罪并罚原则,包括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并科原则。
二是所采用的各种原则均无普遍适用效力,每一原则仅适用于特定的刑种。
即依据刑法的规定,吸收原则只适用于死刑和无期徒刑;限制加重原则只适用于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三种有期自由刑;并科原则只适用于附加刑。
三是限制加重原则居于主导地位,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处于辅助或次要地位。
四是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的适用效力互相排斥;并科原则的效力相对独立,不影响其他原则的适用。
4.简述受贿罪与贪污罪的区别。
答:受贿罪与贪污罪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牟利犯罪,都具有渎职性与贪利性的双重特色。
其主要区别是:
(1)犯罪主体的范围有所不同。
受贿罪仅限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罪还包括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犯罪目的的内容不同。
贪污罪在主观上以非法占有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为目的;受贿罪在主观上则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他人或者其他单位的公私财物为目的。
(3)行为对象不同。
贪污罪的行为对象是公共财物;受贿罪的对象既包括公共财物,也包括公民私有的财物。
(4)行为方式不同。
贪污罪使用侵吞、窃取、骗取等方法,非法占有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受贿罪则是利用职务之便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5.下列做法中不违背罪刑法定罪原则要求的是:
A.重法效力溯及既往
B.法律规定不确定的刑罚
C.适用行为后的轻法
D.使用类推解释
[答案] C
民法、刑法都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我们每天听到的关于法律的新闻几乎都是民法或者刑法方面的,因此学起来比较轻松,可以更快的培养我们对于法律的兴趣和法言法语。
凯程法律硕士资料下载,为同学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凯程法硕优势:
凯程法硕辅导经验丰富,每年都有大量学员考取北大、清华、人大、中国政法、贸大、中财、北师大、中央民族大学、社科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院校,在凯程官方网站有他们的经验谈视频,同学们可以查看,相信他们的经验对每位同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对法硕参考书、就业、择校、分数线、备考指导等不清楚的同学,可以查看凯程的官方网站,可以联系咨询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解答。
凯程法硕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
很多机构说自己考了多少人,亮出来多少经验谈,但是几乎没有机构把自己学员的经验谈视频亮出来,凯程有实力把凯程学员部分学员视频经验谈亮出来,体现凯程的绝对优势。
详细请查看凯程官方网站法硕栏目。
凯程简介: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1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中传等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
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索玉柱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