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评析及其借鉴意义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它们对技术的看法和理解存在显著的差异。
技术悲观主义认为,技术进步带来的并非全然的积极影响,而是伴随着诸多负面影响。
这种观点强调,技术的迅速发展可能导致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社会不平等以及人类价值观的扭曲。
华德等思想家甚至认为,按照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人口和资本将按指数增长,世界的混乱程度将越来越严重,因此人类文明可能不断衰亡。
这种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工业化污染、资源消耗和社会问题的担忧。
相反,技术乐观主义则主张,技术进步是解决人类问题的关键。
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消除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如疾病、贫困和环境破坏。
它强调技术为人类带来的种种好处,如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推动社会进步。
技术乐观主义者往往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持乐观态度,并相信人类有能力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现存的挑战。
对于这两种观点的借鉴意义:首先,无论悲观主义还是乐观主义,都提醒我们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
悲观主义提醒我们要警惕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乐观主义则鼓励我们相信技术有能力解决各种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谨慎地对待技术的发展,同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警觉。
其次,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补充。
悲观主义提醒我们关注的问题,而乐观主义则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技术来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环境、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最后,对于两种观点的借鉴意义还体现在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上。
悲观主义提醒我们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而乐观主义则鼓励我们对未来的发展保持积极态度。
这意味着,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我们既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又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在面对技术的发展时,我们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应对挑战并充分利用技术的优势。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武器,技术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科学主要是认识世界,技术主要是改造世界。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它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技术就不能脱颖而出。
然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客观事实。
就好比当上世纪末科学家成功培育出“克隆羊”后,有些人不是欢呼,而是忧虑,担心这种技术的滥用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克隆技术可以用于器官移植等诸多方面,为许多病人解除痛苦。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问题已引发了大量的思考,怎样看待技术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乐观主义的,一种是悲观主义。
乐观主义认为,科技显示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征服,对科技的应用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悲观主义对上述看法深表疑虑,他们确信科技已危及人的自由,希望以回到过去,复归自然的田园方式来解决目前的技术问题。
这两种观点各自片面强调了科技的正面作用及负面影响,但又不乏合理内核,一条理性的科技发展之路应是对两者进行辩证评价,借鉴与整合以至于找到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可持续发展途径。
这两种观点相互对立,相互依赖。
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两者之间的区别:科技悲观主义与科技乐观主义的区别是现而易见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主要区别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思维方式不同;(2)关注的对象不同。
2.两者之间的联系: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看似矛与盾的关系。
其实不然,针对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梅纽因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定要我用一句话为20世纪做个总结,我会说,它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像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时却也摧毁了所有的幻想和理想。
技术观的三大流派以及对教育的影响(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技术观的三大流派: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和中立主义3.技术观对教育的影响4.总结正文【引言】技术观是指人们对技术的看法和态度,它直接影响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在技术观领域,有三大流派,分别是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和中立主义。
这三大流派对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入手,分析它们对教育的影响。
【技术观的三大流派】1.乐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者认为技术是进步的源泉,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
他们认为技术能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进步。
2.悲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者则认为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他们认为技术进步带来的问题无法解决,人类社会将陷入困境。
3.中立主义:技术中立主义者认为技术本身无好坏之分,它既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可以带来负面的影响。
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利用技术,如何平衡技术的利弊。
【技术观对教育的影响】1.乐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推动教育的现代化。
乐观主义者认为,技术可以帮助提高教育质量,如在线教育、智能教学系统等。
2.悲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技术过度依赖的担忧。
悲观主义者认为,技术可能取代教师的角色,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3.中立主义:技术中立主义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平衡技术的利弊。
中立主义者认为,技术可以为教育提供便利,但也需要适度使用,防止过度依赖技术。
【总结】总的来说,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育应该根据不同的技术观,适度利用技术,提高教育质量。
论“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摘要: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的时代,但科学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其正、负面效应都十分突出。
由此,一些学者将科技与人类的发展关系分为两种相对的思潮,即“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
两种思潮都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但对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应全面、辨证地评价科技的社会作用及其产生的社会后果。
关键词:科学技术;科技乐观主义;科技悲观主义;片面性;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基本手段和有效工具,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而有效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和水平。
然而,科技发展的社会后果具有与生俱来的双重性:一方面科技造福于人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也产生了一系列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负面效应。
科技及其带来的问题已引发了大量的思考,怎样看待技术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乐观主义的,一种是悲观主义。
乐观主义认为,科技显示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征服,对科技的应用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悲观主义对上述看法深表疑虑,他们确信科技已危及人的自由,希望以回到过去,复归自然的田园方式来解决目前的技术问题[ 1] 。
这两种观点各自片面强调了科技的正面作用及负面影响,但又不乏合理内核,一条理性的科技发展之路应是对两者进行辩证评价,借鉴与整合以至于找到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可持续发展途径。
一、“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的根源从不同的层面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导致了不同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其中最为系统的则是从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层面来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
科学技术是在人们的认识、实践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存在着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和价值关系不同层面的理解差异,正是这种复杂性,在一定程度生使人类对于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认识历经了曲折的过程。
在科学还处于孕育和萌芽状态时期,它虽然在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这种效果并未引起人们的太大关注。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分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也是关于自然界辩证运动的整体认识。
2、自然辩证法强调的是对自然界总的认识而不是对细节的认识,所谓的自然界是广义的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被科学所认识的自然)、人工自然(被技术改造的自然)、社会自然(被产业产出的自然)。
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包括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地运动、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运动、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运动。
3、在转化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了认识即科学指把天然自然转化成人化自然的手段;技术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手段;工程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另一种手段;产业指把人工自然转化成社会自然的手段。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①学习自然辨证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拓展了分析问题的视角,让我从以前的单面思考问题转变成有了总观全局的意识。
②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④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⑤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浅谈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摘要: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然而,科学技术是中性的,本身无所谓好与坏,而关键在于使用科学技术的人。
本文主要阐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以及所要解决的措施,同时也要反对两种不正确的观点,即唯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
目的就是引起我们对科学技术作用的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使科学技术更好的造福于我们整个人类。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负面影响19世纪末,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本雅明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这一点人类迟早会明白”。
20世纪验证了本雅明的预言,人类以科技接近自然,但却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表现1.科学技术面临的社会问题.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对自然地了解和驾驭能力越来越强,人类在战胜自然地同时,科学技术却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
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和生物制品与生态安全问题等.1962年,雷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揭示了:“19世纪末,已有六种工业致癌物质为人类所知,20世纪创造了无数新的致癌化学物质,并且使广大群众与它所亲密的接触。
”[1]正是因为这些致癌物质中的一种叫DDT 的化学杀虫剂喷洒到空气中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引起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那个春天死寂一般的宁静。
在长江流域,一些人为一点点的蝇头小利长期对森林滥砍滥发,水土流失严重,最终导致1998年百年一遇的长江特大洪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2]2.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伦理道德问题。
1997年,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使克隆技术从此不断在技术上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克隆技术的成功实践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壮举,是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科学哲学一、自然观1、科学技术哲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内容含义: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对科学技术活动的哲学反思,一方面反思科学技术自身存在发展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反思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内容:(1)自然观(2)科学方法论(3)技术哲学(4)科学技术与社会2、科学、技术的含义及其本质科学: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技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组成的人机系统。
3、机械论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1)笛卡儿的自然观宇宙是一个庞大的机械系统,在上帝给它提供“最初起因”之后,就严格按照机械运动规律运行下去;把人比作机器,认为人的活动也严格遵循物理定律。
(2)18世纪英国经典机械论自然观代表人物:霍布斯与洛克基本思想:(1)整个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最小微粒的空间结构和数量组合;(3)一切物质运动都遵循严格的机械运动定律,保持严格的因果关系;(4)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在物质的外部。
(3)18世纪法国的机械唯物论代表人物:拉美特利和霍尔巴赫。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霍尔巴赫:宇宙本身不过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链条。
(夸大必然性,否定偶然性。
)4、辩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自然科学基础基本观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相互作用、永恒发展。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
(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自然科学基础:①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②英国地质学家C.赖尔的地质“渐变论”;③迈尔、焦耳等人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④德国的F.韦勒用无机原料人工合成尿素;⑤M.J.施莱登和T.施旺分别发现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⑥生物学家C.R.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⑦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证明了电、磁、光之间的同一性;⑧1869年前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等发现元素周期律。
技术观的三大流派以及对教育的影响
【最新版】
目录
1.概述技术观的三大流派
2.技术观的发展历程
3.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对教育的影响
4.总结
正文
在现代社会,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分别是技术乐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中立主义。
技术乐观主义者认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
他们相信,科技的力量可以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技术悲观主义者则对技术的影响持相反的观点。
他们认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人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失业、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
他们担心,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导致人类的毁灭。
技术中立主义者则认为,技术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其影响取决于人类如何使用。
他们主张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应该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确保技术的使用符合人类的利益。
这三大技术观流派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技术乐观主义者主张,教育应该重视科技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他们认为,通过科技的手段,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育。
技术悲观主义者则认为,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科技,防止科技的滥用。
他们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防止科技的发展损害人类的精神家园。
技术中立主义者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使他们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科技,做出符合人类利益的决策。
总的来说,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对于教育的影响深远。
一、论述题:1. 综述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区别与联系,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一)区别与联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其次,它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是变化发展的。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
以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主义自然观弥补了这一缺陷,吸收了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但是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二)结论:自然观属于哲学术语,是指人们对自然界认知的总和。
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源、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一、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异化的表现科学技术异化不仅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破坏,同时也发生在对精神文明的侵蚀。
一方面,科学技术异化对物质文明的破坏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及其对自然界改造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产生的。
随着二战以后工业的突飞猛进,人们像自然环境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和噪音越来越多,使人类赖以生存环境受到极度的污染,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论文格式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在物质文明领域,现代科学技术异化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能源危机和人口膨胀等严重问题,造成了人类物质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恶化,使人类的生活质量下降,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异化对精神文明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伴随着科技发展可能出现某些消极道德现象,造成人的心理失衡和个性扭曲。
二、对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不同观点伴随科技进步而出现的全球问题、不同的学者对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对人类的未来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主要有“科技乐观派”和“科技悲观派”。
1. 悲观主义科技悲观派的主要代表是罗马俱乐部。
以罗马俱乐部学者及其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为代表。
认为人口、资源消耗、粮食生产、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是按指数增长的,无限的增长与有限的环境(地球)构成的矛盾必然导致“增长的极限”;如果维持现在的人口增长率与资源消耗速度不变,那么,很可能会导致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发生崩溃。
他们提出“零增长”,即停止增长。
认为只有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社会运行的方向,向均衡的目标前进,才能摆脱危机。
否则,如果人类没有意识到改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没有为这种改变做出实际的努力,仍按照“惯性”思考和生存,将加剧危机,把人类拖向灭亡。
他们在预测人类社会未来状况时,对科技的作用持消极否定的态度。
2. 乐观主义科技乐观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国的康恩、托夫勒、贝尔等人。
他们批评罗马俱乐部“悲观派”的观点,从所谓“乐观派”的立场出发,得出一系列同《增长的极限》相反的结论。
四:科学、技术、工程的社会评价?
(一)当代思潮对科学、技术、工程社会评价的主要倾向
●当代思潮对科学、技术、工程的社会评价主要有两种倾向: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1.乐观主义倾向:科技乐观主义的主要观点如下:
①人类只要掌握了科学技术,就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并决定人类自身的发展。
②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解决,尽管技术现在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许多问题在将来肯定能够得到解决。
④如果人们能足够早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相应做出一些预防措施,科学技术进程中所有对人类社会将产生的不利因素都能够被克服
2:科技悲观主义的主要观点:
①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发展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冲突,甚至对立。
因为地球资源的
有限性,因此增长是存在极限的。
②技术化社会中人类丧失了自由,人性被扭曲。
③科学技术是当代环境问题和人类困境的元凶。
三、科学、技术、工程社会评价的主要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1.具体生态法则
●生态关联——生态的系统性
●生态智慧—生态与自然的和谐
●物质不灭—物有其用有其归
●生态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2.生态原则的特点:长期性、复杂性。
(二)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基于对科学、技术、工程与主体之间价值关系的整体性认识,对科技工程的功能及其效应的综合估价。
(三)客观性原则
评价的客观性原则的内涵:
•1、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2、评价指标要具有独立性。
•3、评价过程的科学性。
②。
技术观的三大流派以及对教育的影响摘要:1.概述技术观的三大流派2.技术观的发展历程3.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对教育的影响4.总结正文:【概述技术观的三大流派】技术观是指人们对技术的看法和态度,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包括:技术乐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中性主义。
技术乐观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能够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和便利,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技术悲观主义则认为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技术中性主义则认为技术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取决于人类如何运用。
【技术观的发展历程】技术观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对技术的看法比较单一,技术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人们对技术的看法也开始多元化。
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技术乐观主义成为主流,人们普遍认为技术可以解决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
然而,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资源等问题,使得技术悲观主义在20 世纪中叶开始崛起。
20 世纪末,技术中性主义逐渐成为主流,人们开始认识到技术本身并无好坏之分。
【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对教育的影响】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技术乐观主义主导下,教育重视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强调实用性和效率。
技术悲观主义则关注到技术发展对教育的负面影响,例如技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冲击、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等。
技术中性主义则认为教育应该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技术技能的培养。
【总结】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教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变革,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在技术观多元化的背景下,教育应该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
一何谓科学技术,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说它复杂,是因为在分析科学技术时,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
无论是哪种说法,我们都得承认科学技术是人创造的,是人的作品,科学技术是以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是人在劳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
科技最深刻的基础是建立在人的生产方式上。
因为生产方式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中的最基本的实践方式。
人的实践活动方式既是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也是科技生成的根本方式。
因而,科技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一种属人的存在,也是一种为人的存在。
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作为生产力更是一种推动社会历史变革与进步的有力杠杆。
对科技不同的理解导致了不同的科技世界观,因此出现了科技乐观主义和科技悲观主义。
随着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很多思想家开始关注到了科技的社会价值。
16世纪,培根就提出了“知识是力量”的口号,19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爆发,机器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剧增,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它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1],p.405)表明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成就。
科技乐观主义者认为科技可以解决任何社会问题,对科技持有一种乐观主义态度,甚至是极度崇拜主义,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科技在带来巨大的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环境污染、人类安全等等,因此也出现了科技悲观主义。
在《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中,技术悲观主义被定义为:“指认为技术的发展直接主宰社会命运,并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一种观点,又称反技术主义。
自卢梭以后,对技术的批判就不曾停止过,而且技术越发展,对技术的批判和指责越强烈。
因为技术正在变成全球性的力量,它开始染指于人类历史的根基,而且正在向人类历史注入极不稳定的因素。
”([2],p.214)因此,技术悲观主义者最终必将走向反科学的道路。
第四专题科学技术与社会(主讲人郝新鸿)第一节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一、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内涵及历史进程科技的社会建制:指科学和技术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和职业角色门类,也就是科技活动的体制化、职业化和规范化。
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物质支撑四大要素。
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历史进程:1、古希腊时期:科学与哲学没有分家,没有专门从事科学的人。
科学只是一些有闲阶级在工作之余进行某些科学方面对思考、研究、辩论,后来从哲学家中分化出一部分人专门研究某种知识,如:阿基米德、欧几里德、托勒密等。
2、中世纪:欧洲的科学、艺术、哲学进入黑暗时期,科学的中心转移到阿拉伯、印度、中国。
但是,阿拉伯国家的科学与宗教迷信的紧密相连和中国重经验轻理论的文化传统,使得它们都失去了超过欧洲的机会,科学仍然没有成为有保障的职业。
3、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活动重新抬头,这时的科学家也是集手工艺者、工程师、艺术家、学者于一身的人。
科学的中心在意大利。
4、17~18世纪是科学从业余向职业化过度。
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
1666年法兰西科学院成立。
1700年德国柏林科学院成立。
1725年俄国成立帝国科学院。
科学家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科学活动和科学家角色获得正式承认。
但直到18世纪末,大多数科学家的活动还是业余的。
此时科学的中心在英法。
5、19世纪中期,科学家从此踏上职业化道路。
科学在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学家人数开始激增。
1809年普鲁士教育大臣创办柏林大学,确定了“科学研究与教育统一”的原则,研究生教育制度开始建立,工业实验室也开始出现,一大批专业学术团体开始改组或建立,科学的中心从法国转移到德国。
6、20世纪一战后,科学作为一种成熟职业在美国定型。
美国的的高等学校成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最活跃的舞台,而大型企业则是从事应用性研究的科学家的聚集地。
经济对科技的需求加快了科技一体化进程,各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科研机构出现,科学由此进入到大规模建制化的大科学时代。
浅谈科技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浅谈科技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摘要:怎样看待技术历来有科技悲观主义和科术乐观主义两种不同的思潮,技术悲观主义怀疑和否定技术的积极作用,认为技术的发展必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而技术乐观主义则将技术理想化、神圣化,视技术进步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
科技悲观主义和科技乐观主义从不同的关注点,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进行界定,或令人恐惧,或令人充满希望。
两种思想都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但对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阐述了科技悲观主义和科技乐观主义的不同观点,指出两种思潮各自片面夸大了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认为技术发展的理性之路应是对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的借鉴与整合。
关键词:科技悲观主义科技乐观主义英语中的“技术”一词technology,源于希腊词τεχνη或 techne(技艺、工艺、技能)和logos(言辞、逻各斯)的组合。
《哲学大词典》对技术是这样定义的:“技术一般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
”人类使用科学技术逐渐摆脱了愚昧,走向了文明。
人类拥有了改造自然的神奇力量—科学技术,从而成为自然的主人。
恩格斯说:“只有人才能在自然界上面打下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但变更了动植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他们居住地方的面貌和气候,他们甚至还如此地改变了动植物本身,以致人的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灭亡一起消亡。
”这些“烙印”印证了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例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人类在用它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伤害到了自己。
从不同的层面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导致了不同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其中最为系统的则是从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层面来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
科学技术是在人们的认识、实践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存在着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和价值关系不同层面的理解差异,正是这种复杂性,在一定程度生使人类对于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认识历经了曲折的过程。
一比较中西方古代科技发展的异同,说明对中国现代科技发展有哪些启示。
答:共同点:1)、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都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的;2)、古代科学理论的建立遵循简单性原则;3)、古代科学追求同人的直观经验与常识一致的目标;4)、古人在解释自然界的一些主要现象时,基本上已猜测到了各种可能性,提出了各种可能的方案。
不同点:中国:1、中国古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直观、猜测、思辨、归纳;2、科技结构不合理: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分离;3、哲学在科研上缺乏应有的地位:哲学为科研提供指导思想和科研方法,中国哲学却为伦理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很少关注与重视自然科学。
西方:1)、近代科学的兴起是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伴随的,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课题以及研究、观察与实验的物质手段。
2)、近代欧洲继承了希腊数学化的科学遗产,使自然知识的追求在一个无限广阔的数学空间中进行。
3)、近代欧洲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
4)、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思想、言论与科研的自由,解放了知识分子受约束的创造力,为科学发展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
启示:一:在当今科学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理论也要注重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和提炼,是高度概括和总结性的东西;实践是理论的验证与实际应用,是理论的价值实现。
因此在现代的科学研究中我们既要注重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也要积极探索理论科技的实用价值。
二: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每一种文化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发展和构造模式,科学既是在某个文化系统中发生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文化系统中一种文化的特定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文化传统会形成不同形式的结构形式。
因此可以说,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差异造成了中西方科学技术的差异。
换句话说,文化传统往往规定了科学发展的必然取向。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这种自然观的基本观点、特征和重大意义是什么?答: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①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18世纪下半叶开始,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利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论“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摘要: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达成一个全球性的认识,但科学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其迅速发展及其广泛运用,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获得了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效应。
如: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全球性生态危机。
由此,一些学者将科技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关系分为两种相对的思潮,即“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
对于这两种思潮,本文阐述了二者的不同观点,指出两种思潮各自片面夸大了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全面的、辩证的评价其对社会的作用及其产生的社会后果。
关键词:科学技术;科技乐观主义;科技悲观主义;前言:科学技术本来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服务和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手段,然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并且是不合理运用的情况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能危及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从而使文明遭受破坏,这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价值观的两个对立的观点。
怎样看待科学技术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乐观主义,一种是悲观主义。
乐观主义,其基本特征是把技术理想化、绝对化或神圣化,视技术进步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悲观主义对上述看法深表疑虑,他们确信科技已危及人的自由,希望以回归自然的方式来解决当今的科技的负面效应。
两种思潮各自片面夸大了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我们应该理性的对待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和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借鉴与整合以至于找到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可持续发展途径。
1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科学(Science)源于拉丁文,是知识学问的意思,有追求知识,创造学问之意,也可以泛指一切学习形式,英语和法语对科学的解释源出于此。
在梵语中,科学是指“特殊的智慧”,在德语中科学是“知识或了解的艺术” [1]。
在拉丁语系中Science源于拉丁语,广泛使用的形容词Scientific是“创造知识的”含义。
论“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摘要: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的时代,但科学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其正、负面效应都十分突出。
由此,一些学者将科技与人类的发展关系分为两种相对的思潮,即“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
两种思潮都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但对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应全面、辨证地评价科技的社会作用及其产生的社会后果。
关键词:科学技术;科技乐观主义;科技悲观主义;片面性;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基本手段和有效工具,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而有效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和水平。
然而,科技发展的社会后果具有与生俱来的双重性:一方面科技造福于人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也产生了一系列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负面效应。
科技及其带来的问题已引发了大量的思考,怎样看待技术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乐观主义的,一种是悲观主义。
乐观主义认为,科技显示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征服,对科技的应用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悲观主义对上述看法深表疑虑,他们确信科技已危及人的自由,希望以回到过去,复归自然的田园方式来解决目前的技术问题[ 1] 。
这两种观点各自片面强调了科技的正面作用及负面影响,但又不乏合理内核,一条理性的科技发展之路应是对两者进行辩证评价,借鉴与整合以至于找到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可持续发展途径。
一、“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的根源从不同的层面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导致了不同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其中最为系统的则是从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层面来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
科学技术是在人们的认识、实践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存在着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和价值关系不同层面的理解差异,正是这种复杂性,在一定程度生使人类对于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认识历经了曲折的过程。
在科学还处于孕育和萌芽状态时期,它虽然在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这种效果并未引起人们的太大关注。
造福还是造孽,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悲观主义者,也叫科技异化论者,他们认为,科技的发展给人类造孽,代表人物有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卢梭,现代西方的罗马俱乐部和法兰克福学派的,乐观主义者科技决定论者认为,科技的发展给人类造福代表人物有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当代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等。
在近代自然科学刚刚形成时,1749年,法国的第戎学院,曾以科学和艺术的父亲,对改良社会风俗是否有贡献?为题,悬赏征文,结果,流浪儿出生的卢梭以论科学和艺术一文一举夺回。
那么啰嗦!在这篇文章中是大马科学和艺术,他指责科学和艺术是道德最凶恶的敌人,他认为科学的发展使人产生了恶劣的贪欲,使人贪得无厌,就像我们现在有的人有了宝马奔驰还不过瘾,最好有私人飞机宇宙飞船,还有长征8号,艺术的发展,使人产生了恶劣的情欲,音乐舞蹈时,有的人想入非非,这些都是奴役人的工具,因此,尽管科学和艺术以天天进步,但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道德风气却越变越坏,那么四年以后,如说将这篇论文加以扩充改写,写成了著名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那么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部著作中,如说不仅对科学和艺术,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文明都持一种否定的态度。
科技华润。
全球问题的角度批判科学,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从人性问题批判科学艺术。
那么罗马俱乐部在1972年发表的,他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就认为,由于科技的滥用,误用给人类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全球问题。
乐观主义,代表性的科技。
罗马俱乐部主要是从全球问题批判科学。
法兰克福学派。
像马尔库塞等人,他主要从人性的角度批判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
他认为科技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成为对人控制对人奴役的工具,马尔库塞就指出,技术进步就等于扩大奴役,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马尔库塞认为,由于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渗透到人的私人领域,现代社会的人已经成为只重物质不重精神,只看现实,不看未来,只按照技术的合理性行动,而没有任何反思性批判性的单向度的人,整个说的也变成了没有思想者,没有批判者的单向度的社会,这是人的全面异化,这是悲观主义的观点,那么乐观主义代表性人物,科技决定论代表性人物,你比如说当今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他在第三次浪潮里面就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三。
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的时代,但科学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其正、负面效应都十分突出。
由此,一些学者将科技与人类的发展关系分为两种相对的思潮,即“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
两种思潮都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但对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应全面、辨证地评价科技的社会作用及其产生的社会后果。
科技乐观主义实质是“科技崇拜”或“科技救世主义”,其基本特征就是把科技理想化、绝对化或神圣化,视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
科技乐观主义片面夸大了科学技术的作用,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简单化,认为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虽然技术乐观主义存在着局限性,但是其中也不乏合理因素,因为科学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对科技乐观主义也不能一概否定,应该客观地、理性地去认识它。
科技悲观主义又称反技术主义,认为科技的发展直接主宰社会命运,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
它怀疑、否定科技的积极作用,主张科技必须停止乃至向后退。
科技悲观主义是一种否定的技术观,它用一种否定的情感意识、审视和批判的眼光去认识和看待科技的发展。
1、两者的区别与联系:科技悲观主义与科技乐观主义是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对人类、自然和社会造成了深刻影响的背景下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思想观点。
这两种观点相互对立,相互依赖。
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两者之间的区别: ①思维方式不同。
②关注的对象不同。
(2)、两者之间的联系: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看似矛与盾的关系。
其实不然,针对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因此,科技乐观主义和科技悲观主义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撇开任何一方来讨论另外一方,是不全面的,是不完整的。
这两种思想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为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类的命运或幸福完全依赖于科技的力量,科技能创造一切也可以毁灭一切,这是科技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者的立据,他们的逻辑起点是将人类的一切成功和失败都归功于科技,显然这是非常片面的。
虽然科技乐观主义也看到了科技的负面效应,科技悲观主义也看到了科技的正面效应,但他们仍只局限于以科技为轴、以科技万能为出发点的范畴来讨论问题。
两者都把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了,把科技游离于社会之外孤立地加以考察。
把科技作为社会的唯一决定力量,淡化其他社会因素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尤其是淡化社会改革及社会革命的意义。
就方法论而言,科技乐观主义和科技悲观主义一样,都陷入了一元线性历史观的泥沼。
科技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两种观点都是以历史为依据,却显示一定的片面性。
科学技术的价值总是两面的,既能造福社会,也会破坏社会的健康发展。
如何发挥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正面功能,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并非仅仅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更主要的是人类如何去运用。
我们不能因为科技悲观主义的批判而返回到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但也不能盲目地坚信科技万能主义,而要使科技在施展其认识和改造世界作用的过程中接受价值理性的指导,最终使科技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从而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建立一种和睦合理的关系,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辩证地、系统地分析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
科技本身是中性的,它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加祸于人类。
科技是善用还是恶用或误用都取决于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