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2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电子课本
一、《秋》
秋风萧瑟天气凉,黄叶纷纷飘馀香。
枯藤老树昏鸦唳,小桥流水人家间。
夕阳西下几时回,斜飞沙鸥空心秋。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客路青山夕照西,河汉清流月照东。
白露清晨玉生烟,草木青葱天气清。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江南》
江南可重来,一片神韵开。
春风不相识,何处问君归。
江水三千里,江山万里外。
明月何时照,江楼夜夜望。
四、《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五、《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六、《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七、《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生字组词懂dǒng(懂行、懂得、似懂非懂)兰lán(玉兰、兰花、义结金兰)箩luó(箩筐、稻箩、兜箩)婆pó(外婆、公婆、老太婆)糕gāo(蛋糕、糕点、年糕)饼bǐng(糕饼、大饼、画饼充饥)浸jìn(沉浸、浸泡、浸透)缠chán(缠绵、缠身、胡搅蛮缠)茶chá(茶叶、茶水、茶余饭后)捡jiǎn(捡柴、捡起、捡破烂)二、多音字盛chéng(盛饭)shèng(盛开)担dān(担心)dàn(重担)挑tiāo(挑选)tiǎo(挑战)三、近义词故乡一家乡盛开一开放欣赏一观赏姿态一姿势担心一担忧四、反义词盛开一凋谢仔细一马虎担心一放心完整一残缺新鲜一陈旧五、理解词语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
姿态:姿势;样儿。
缠着:缠绕、纠缠。
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
纷纷:(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
文中指桂花往下落的样子。
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传得很远,很香。
六、词语搭配桂花(盛开)(指指点点)地告诉(布满)阴云(使劲)地摇(纷纷)落下来七、词语扩展AABB式词语 : 指指点点支支吾吾唠唠叨叨沸沸扬扬躲躲闪闪絮絮叨叨推推搡搡忙忙碌碌星星点点明明白白断断续续端端正正八、句子解析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进行对比,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态优雅,再从“不开花”“开花”两个方面来说明桂花的平淡无奇,然后笔锋一转,点出“我”喜爱桂花的原因———香气迷人。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一个“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中,人们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一、基础知识部分易考内容总结(一)重点易错词语(必考题型看拼音填汉字)抵达摄氏度繁殖煤炭治疗飘浮歇凉梳理惹恼驯良追逐触动勉强辞退忙碌竟然龟裂权利连续酷暑口罩数落启迪抽象轮换意境磨灭精致河畔夜幕闲逸愈发未免规律纠正抛弃陆续不耻下问比比皆是无限厌烦烦琐自作多情凯旋质朴(二)常考的多音字1、区:①ōu(姓区)②qū(学区)2、横:①héng(横竖)②hèng(蛮横)3、龟:①guī(乌龟)②jūn(龟裂)4、挣:①zhēng(挣扎)②zhèng(挣脱)5、禁:①jìn(禁止)②jīn(不禁)6、更:①gēng(更改)②gèng(更加)7、累:①lèi(劳累)②lěi(累积)③léi(累累硕果)8、传:①zhuàn(传记)②chuán(传说)(三)易考的近义词汇总繁殖——繁衍治疗——诊治躲藏——躲避疲惫——疲劳耽误——耽搁忙碌——繁忙连续——持续数落——责备偏僻——偏远启迪——启发自豪——骄傲奇妙——奇特闲逸——安闲和谐——融洽茂盛——茂密陆续——连续争执——争辩期待——憧憬催促——敦促愉悦——喜悦悲惨——凄惨(四)易考反义词汇总密切——疏远敏捷——迟钝勉强——自愿轻快——沉重连续——间断立刻——迟缓停止——继续忙碌——清闲疲惫——轻松粗糙——细腻赞誉——谴责皎洁——昏暗二、课文内容易考点汇总(易出填空题、选择题等题型)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人借蝉抒情,表达自己品格高洁,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声远播。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还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统一)。
3、(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作者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做漫骂之语。
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一组1、草原(老舍)2、丝绸之路3、白杨(袁鹰)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第二组5、古诗词三首牧童(吕岩)舟过安仁(杨万里)清平乐·村居(辛弃疾)6、冬阳·童年·骆驼队(林海音)7、祖父的园子(萧红)8、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9、儿童诗两首我想(高洪波)童年的水墨画(张继楼)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第三组10、杨氏之子(刘义庆)11、晏子使楚(《晏子春秋》)12、半截蜡烛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第四组14、再见了,亲人(魏巍)15、金色的鱼钩(陆定一)16、桥(谈歌)17、梦想的力量(江菲)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第五组18、将相和(司马迁)19、草船借箭(罗贯中)20、景阳冈(施耐庵)21、猴王出世(吴承恩)回顾·拓展五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某某某)神奇的电脑魔术师(某某某)网上呼救把握自己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第七组22、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徐光耀)临死前的严监生(吴敬梓)“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曹雪芹)23、刷子李(冯骥才)24、金钱的魔力(马克·吐温)回顾·拓展七第八组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26、威尼斯的小艇(马克·吐温)27、与象共舞(赵丽宏)28、彩色的非洲(彭仁)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选读课文1、拉萨古城(次多)2、故事两则加了一句话我们一起消灭某某某3、一件运动衫(马克·哈格)4、丰碑(李本深)5、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赵明)6、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7、孔明智退司马懿(罗贯中)8、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冯骥才)9、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生字表1生字表21.老舍在《草原》一文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某某某.喜迎远客某某某.主客联欢某某某。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完整版)一、习作乐园。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像琦君笔下的桂花,冯骥才眼中可爱的珍珠鸟。
你的心爱之物又是什么呢?把你的心爱之物介绍给大家吧。
要求:400字左右,题目自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习作。
古诗词 300 首(五年级)目录-上册-第一组1.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2)2.平陵东[汉]乐府民歌 (3)3.短歌行[东汉]曹操 (4)4.梁甫吟[三国]诸葛亮 (5)5.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删) (6)第二组6.送友人 [唐]李白 (8)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9)8.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高适 (10)9.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11)10.玉楼春[宋]欧阳修 (12)第三组11.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14)12.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15)13.赤壁 [唐]杜牧 (16)14.旅夜抒怀 [唐]杜甫 (17)15.使至塞上 [唐]王维(删) (18)第四组16.乌江亭 [宋]王安石 (20)17.赠刘景文 [宋]苏轼 (21)18.金陵驿(其一) [宋]文天祥 (22)19.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23)20.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24)附录:古训名言 (25)- 下册-第五组21.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27)22.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28)23.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 [宋]黄庭坚 (29)24.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30)25.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晏几 (31)第六组2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33)27.望江南.过分水岭(其二) [宋]李纲 (34)28.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宋]王安石 (35)29.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36)30.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37)第七组31.大德歌.冬 [元]关汉卿 (39)32.寿阳曲.潇湘雨夜 [元]马致远 (40)33.鹦鹉曲.渔父 [元]白贲 (41)34.新水令.代马诉冤 [元]刘时中 (42)35.驻马听.吹 [元]白朴 (43)第八组36.寻胡隐者 [明]高启 (45)37.岳阳楼 [明]杨基 (46)38.秋望 [明]李梦阳 (47)39.夜坐(其二) [清]龚自珍 (48)40.论诗(其二) [清]赵翼 (49)附录:古代名联 (50)复习(存目) (51)第一组“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涵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案2022年五篇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
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1《慈母情深》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铺垫的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1.板书:慈母情深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
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出示课件2)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总结,汇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三、精读课文,体会铺垫的作用。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买一本书。
你们觉得买一本书容易吗?请大家读1-4自然段。
2.在读的过程中思考:①“书价一元多”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信息?板书:书很贵。
(出示课件6)②“母亲还从来没有……要过这么多钱。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在中国大陆各地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鄂教版、西师版、语文版等多套教材。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五班级上册语文课文(11-15课),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五班级上册语文课文(11-15课)《新型玻璃》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
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
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
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
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纳,银行可以采纳,珠宝店可以采纳,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纳。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
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稳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纳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
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
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
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你可能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
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应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
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
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制造出更多的奇迹。
《假如没有灰尘》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
第一单元1 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 落花生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的天色不大好。
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字词+课文解读+句子)知识点第一单元知识点《窃读记》生字词:窃(qiè)读踮(diǎn)起脚支撑(chēng)贪婪(lán)暂时(zàn)倾盆大雨依依不舍饥肠辘辘(lù)湿漉漉炒菜抄写吵闹屋檐瞻仰惧怕面面俱到招牌石碑自卑脾气中心思想:课文作者林海音,本文以“窃读”为线索,通过对作者动作和心理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理解句子: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
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2、“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要,“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3、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
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生字词:水浒传(zhuàn)传(chuán)奇绿(lù)林好汉绿(lǜ)色将(jiàng)领将(jiāng)军滚瓜烂熟课文内容:这是一篇访谈录,用对话的形式,记录了苗苗与国学大师季羡林之间的交流。
文中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文中的“小苗”指苗苗(谦虚好问)“大树”指季羡林(亲切随和、循循善诱、关心下一代)《走遍天下书为侣》重点生字词:伴侣(lǚ)娱(yú)乐毫不犹豫一趟(tàng)背诵(sòng)忽略零分某人编写浮想联翩篇章普遍欺骗偏方环绕富饶阻挠妖娆课文主要内容:本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文章提出的读书方法是:“一遍又一遍地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以乐衬苦的反衬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图片导入。
2、板书课题。
二、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1、默读课文,看课文中水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2、出示:水是村里最珍贵的东西。
3、找出文章中描写水珍贵的句子。
可以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可以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
(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吃来自天空的水。
(2)指名读,并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水珍贵。
(3)一场雨带给孩子们欢乐,让他们有了这样久逢甘露的心情,你认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带着这份痛快、喜悦读这段。
(4)你在雨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他会这样,他们的做法让我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感受到哪里的人民对水的——。
(5)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6)出示:母亲用一把大锁……象征着、幸福和痛快。
(7)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水的珍贵。
(8)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一滴也没有被浪费掉。
(9)指名读这段话,通过想象你感受到了什么?(10)这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久旱逢霖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会用那个词语?带着这种感情读这段。
(11)出示母亲的话:你们真是饿坏了?为什么用“饿”而不用“渴”?4、文章中通过一场雨和一勺水洗澡,体现出水带给他们的快乐,并没有用大量的文笔写水带给他们的苦?为什么呢?5、文章中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的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以乐衬托苦,更加衬托出水的珍贵。
这种写法叫做反衬。
三、指导生字。
(1)出示“勺”(2)观察生字,指出生字注意的部分。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课《白鹭》一、朗读课文。
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答: 白鹭美, 美得像一首诗。
(1)白鹭的外形美, 美得自然, 美得恰到好处。
正如文中所说的“色素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 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 那铁色的长喙, 那青色的脚, 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白鹭的颜色和谐, 身段匀称, 这是一种自然朴实的静态美。
(2)白鹭的美还体现在与水田的和谐美, 白鹭装饰了水田, 水田包容了白鹭, 正如文中所说的“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 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在小树的绝顶, 看来像是不安稳, 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一种和谐、悠然的美。
(3)白鹭的美还是一种“澄清的美”, 为乡村生活增添了具有生命的清澄。
正如文中所说的“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 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 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二、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 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第6自然段: 清田独钓图。
第7自然段: 清晨放哨图。
第8自然段: 黄昏低飞图。
第二课《落花生》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答: 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议)花生等内容。
二、从课文中的对话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 父亲说: “花生的好处很多, 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 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 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 等到成熟了, 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 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父亲的话提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特点。
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看拼音,写词语。
(12分)jìng mì miǎo shì jùn gōng( ) ( ) ( )wǔ rǔ è hào kuí wú(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12分)( )( )乐道 ( )然大( )( )如指( ) 完( )归( )夜( )( )日 ( )山( )海( )( )有礼花团( )( )( )紫( )红冲( )( )阵含情( )( ) 目不( )( )三、用“推”组词并填空。
(8分)1.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 )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2.根据太阳、地球、月球运行的规律,可以( )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时间。
3.经过老师的( ),王玲的作文获奖了。
4.老师总是要求我们写作文时要对字词反复( )。
四、按要求写句子。
(4分)1.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改为陈述句)2.我思考答案。
(扩句)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8分)1.卧看满天云不动, 。
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犹有花枝俏。
3.落红不是无情物, 。
4.此夜曲中闻折柳, 。
5.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 , ,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6.五岭逶迤腾细浪, 。
7.造物无言却有情, 。
六、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2分)(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二)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节选自《穷人》)1.解释词语。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2011-2012学年下学期五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一、识字写字(22分)
1.看拼音,写词语。
(6分)
zh ān m ào xi â m ãi h ún hu án ɡ y ì t ǐ ( ) ( ) ( )
ɡu ī j ǔ ɡōu l â sh ì b ù k ě d ān ɡ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8分)
喧( ) 漠( ) 蹄( ) 蓑( ) 渲( ) 莫( ) 啼( ) 衰( )
3.把下面的词语抄写在方格里,字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匀称,并有一定的速度。
(2分) 和 谐 包 容 智 慧 诚 信
务 实 创 新 文 明 守 纪
4.我能用“——”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6分)
挑.(ti ǎo ti āo )拨.(b ō b á) 眼睑.(li ǎn ji ǎn ) 蛰.(zh ã zh í)伏 玷.(di àn zh ān )污 勉强.(qi ǎng qi áng ) 二、积累运用(29分)
5.查字典,填空。
(7分) 查“通”字,先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
“通”字在字典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①没有阻碍,可以穿过,
能够达到。
②传达;使知道 。
③往来交接。
④了解;懂得。
⑤整个;全部。
“四通八达”的“通”,应选( )中解释; “通力合作”的“通”,应选( )中解释; “通知开会”的“通”,应选( )中解释; “精通英语”的“通”,应选( )中解释; 6.把下面的成语补
充完整。
(6分)
( )然起( ) ( )功伟绩 目( )( )呆 全神( )注 ( )然大( ) ( )调( )顺 7.按要求修改句子。
(5)
(1)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起来。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缩写句子)
(3)雪花飞舞。
扩句 。
(4)游览了长城,我怎能不受到教育呢?(改成陈述句)
(5)三峡移民的故事让人感动。
(改为反问句)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5分)
不是……而是…… 因为……所以…… 宁可……也不……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只有……才…… (1)( )草原里的河水十分清澈,( )从远处看就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
(2)在洪水到来之际,老汉( )牺牲自己,( )让一个老百姓受到伤害。
(3)我童年时的发现( )没有科学根据,( )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严峻 严格 严厉 严肃
(1)老师( )地对同学们说,我们一定要( )要求自己。
(2)饥饿威胁着我们。
在这样( )的形势下,我浪费粮食的行为受到了老班长( ) 9.我爱积累。
(6)分)
(1)天行健,君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
(《周易》)
(2)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
_________________。
(《荀子》) (3)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不少好朋友,有______________的“老班长”,有__________的村支书,有______________的杨氏之子,有_____________的晏子,有____________的瑞恩。
(4)请你默写一首反映童年生活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19)
10.课内阅读(8分)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 )打糕,( )
炮火,( )硝烟,带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碳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
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
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
⑴在选文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3分)
⑵“雪中送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文中,“雪”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
⑶在这难舍难分之际,大娘此时会有什么话对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说呢?请你展开想象,将大娘要说的话写下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
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
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那三个士兵。
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
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一个士兵说:“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诀窍,能用石头做汤。
”
村民们感到非常好.(hào hǎo)奇。
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
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
“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
”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
”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
”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
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
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
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
“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长.(zhǎnɡchánɡ)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
(1)给本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__________”上。
(2分)
(2)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分)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分)
近义词:珍贵()秘诀()
反义词:否定()丰衣足食()
(4)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
(5)村民对待三个士兵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2分)
(6)村民们给三个士兵吃的、喝的,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们?(2分)
(7)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你从短文得到什么启示?(2分)
四、习作表达: (选作一题) 30分
1、题目:的爱
提示:生活中,你一定得到过许多人的爱:父母的爱,师长的爱,伙伴的爱……这些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们成为你美好的回忆。
今天,就请你撷取记忆中的一朵小浪花,将它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2、一次(堂)________的________活动(课)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上过数以千计的课,参加过无数次的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这些课,这些活动有的给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它或者生动风趣,或者别开生面,别具一格,或者使人茅塞顿开,深受启发,或者干瘪枯燥,令人乏味……
请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或一次活动作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后一空格写上你要写的课或活动的名称;前一空格写上你对这堂课或这次活动的总体感受。
然后再作文。
(2)所记叙的内容要真实,要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叙述,注意把场面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