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黄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03.66 KB
- 文档页数:4
银黄含化片的制备
高希章;申效国;李冠忠
【期刊名称】《中国新药杂志》
【年(卷),期】1999(008)008
【摘要】目的:在银黄片的基础上改进剂型,制备为银黄含化片。
方法:采取了
银黄口服液中金银花提取和黄芩苷提取工艺,将其提取物干燥后加入适量的辅料及矫味剂,制成颗粒,压片,包装即得。
结果:含化片在制剂工艺中改变了原银黄片的特殊苦味,在口中含化无明显的苦感且缓慢溶解,在局部保持较高的的药物浓度,以达到治疗作用。
结论:银黄含片的制备工艺及金银花、黄芩的提取工艺合理,主要质量指标的控制方法完善。
【总页数】1页(P522)
【作者】高希章;申效国;李冠忠
【作者单位】山东鲁南制药厂;山东鲁南制药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6.11
【相关文献】
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黄含化片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 [J], 李爱珍
2.HPLC法测定银黄含化片中黄芩苷的含量 [J], 陈静;周红艳
3.HPLC同时测定银黄含化片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 [J], 刘梅娟;王玉芬;伏光华
4.HPLC法测定银黄含化片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 [J], 钟加成;程金来;刘传峰
5.银黄含化片治疗咽喉疾病96例临床观察 [J], 何展旺;张达群;李晖;赖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郭建军;王丽丽;张琪;张奥博;朱晶;赵永跃;张炳旭;卜海之【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6(0)2【摘要】单克隆抗体药物在近30年时间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由于极大的理化和生物学特征差异,单克隆抗体和传统小分子药物在药代动力学的特征和形成机制上具有非常大的不同。
充分了解这些机制和特征可以有效地指导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筛选和开发,并支持其安全性的评估和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
该文的目的就是从吸收、分布和消除等几个方面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的特征和机制,以及其人体药代动力学的预测进行综合的归纳和阐述。
%Monoclonal antibody ( mAb ) represents a class of therapeutics experienced dramatic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30 years. Because of the tremendous differences in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between mAbs and small molecules, the mAb therapeutics significantly differ from the chemical drugs in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os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may efficiently guide the scre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mAb medi-cines, and would well support their safety evaluation and clinical dosage regimen designing. This review is to summarize pharma-cokinetic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mAbs from the aspects of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and elimination, as well as the ap-proaches for prediction of mAb pharmacokinetics in humans.【总页数】5页(P172-176)【作者】郭建军;王丽丽;张琪;张奥博;朱晶;赵永跃;张炳旭;卜海之【作者单位】苏州圣苏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04; 苏州市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苏州 215104;苏州圣苏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04; 苏州市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5104;苏州圣苏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04; 苏州市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苏州 215104;苏州圣苏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04; 苏州市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苏州 215104;苏州圣苏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04; 苏州市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苏州 215104;苏州圣苏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04;苏州市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苏州 215104;苏州圣苏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104; 苏州市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苏州 215104;苏州圣苏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04; 苏州市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苏州 2151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392.11;R969.1【相关文献】1.单克隆抗体药物及抗体偶联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J], 高华晔;李娴静;钟书霖;常学凤;刘谦;丁黎2.单克隆抗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应用 [J], XU Ranchi;MIAO Hong;ZHENG Jianheng3.单克隆抗体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分析方法以及体内分析方法学研究进展 [J],朱雪亚;李泽运;田鑫;张晓坚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病毒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J], 张露;林良沫;刘可可;黄娅敏;黄行行;杨永榆;肖坚5.单克隆抗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研究进展 [J], 何华;张雪;王玉浩;柳晓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银黄止咳颗粒体外抑菌和抗炎作用的试验研究段凯文;欧阳清芳;陈秀琴;林栩慧;石达友;郭世宁【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索银黄止咳颗粒是否具有体外抑菌和抗炎功效.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通过注射0.6%冰醋酸建立炎症早期实验动物模型,并收集腹腔液体用于检测光密度D590nm值.结果表明,银黄止咳颗粒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双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7.8、7.8、3.9、1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5.6、15.6、7.8、250 mg/mL;30、16、8 g/kg银黄止咳颗粒溶液均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4(041)006【总页数】4页(P251-254)【关键词】银黄止咳颗粒;体外抑菌;抗炎【作者】段凯文;欧阳清芳;陈秀琴;林栩慧;石达友;郭世宁【作者单位】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200;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200;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3.7银黄止咳颗粒主要是由金银花提取物与黄芩提取物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
植物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
中药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性味甘寒,气芳香,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能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
《本草纲目》记载:金银花能治“一切湿气、诸肿毒、痈疽疥癣、散热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益寿”。
金银花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中药,目前全国有1/3的中医方剂都用到金银花,享有“国宝一枝花”的美誉。
目录一、前言 (1)二、总体考虑 (1)(一)单次给药剂量递增药代动力学研究 (2)(二)多次给药剂量递增药代动力学研究 (3)(三)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3)(四)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 (4)三、研究设计 (4)(一)受试人群 (5)(二)样本量 (6)(三)剂量选择 (6)(四)采样设计 (8)(五)检测物质 (9)(六)其他考虑 (9)四、数据分析 (13)(一)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估算 (13)(二)剂量-暴露-效应关系分析 (13)(三)多个研究数据的汇总分析 (14)(四)其他 (14)五、研究报告 (14)六、参考文献 (15)一、前言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研究旨在阐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
创新药临床PK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是推进创新药临床研究和制定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本指导原则旨在对化学药创新药临床研发起始阶段的以经典PK方法开展的单次和多次给药剂量递增PK研究给出建议。
本指导原则仅代表药品监管部门当前的观点和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更新与完善。
在应用本指导原则时,还应同时参考其他已发布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二、总体考虑单次给药剂量递增和多次给药剂量递增PK研究以及药物代谢产物PK研究是创新药临床起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为后续临床研究的剂量和给药方式的确定等提供重要依据。
一般认为,PK研究应在较宽剂量范围内进行,以充分了解剂量-暴露-效应关系。
(一)单次给药剂量递增药代动力学研究单次给药剂量递增PK研究的目的包括了解药物和/或代谢产物在人体内的PK特征、获得药物在人体内单次给药的PK参数、探索剂量-暴露比例关系等。
单次给药剂量递增PK研究设计应考虑所有可用的非临床信息、临床研究数据以及类似作用机制药物的相关信息。
单次给药剂量递增PK研究通常嵌套在耐受性研究中开展,鼓励在耐受性研究的每个剂量组中开展PK研究。
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剂,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中药注射剂的产生在中医急诊和中医临床疾病的治疗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
从第一支中药注射剂发展至今已经历了60多年的历程。
柴胡注射液首开中药注射剂之先河。
柴胡注射液始创于太行根据地百团大战之后,八路军在山西武乡成立了“野战卫生部卫生材料厂”(后定名为利华药厂),1941年,根据一二九师卫生部长钱信忠同志的建议,由利华药厂研究室主任韩刚提出了用柴胡制作针剂的主张和设计方案,并牵头研制。
经过他们艰苦工作终于研制成了柴胡注射液,而且效果良好,无副作用。
这一重大成果,在当时整个医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1943年5月《新华日报》曾为之发表了专题报道,称赞柴胡注射液研制成功是一大创举。
柴胡注射液的问世,不仅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卓有良效的药品,而且标志着中药注射剂时代的到来,使传统中医药在危急重症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的设想成为可能,这对于中药药剂学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而在此之前,药剂学的研究远落后于药理学,致使大量的中药研究成果只能淹没于文献之中。
而柴胡注射液因最初是在临床急用的前提下开始的,故制成针剂并用于临床反较其它药为早。
柴胡虽然制成针剂,但主要功效仍然是“透表泄热”,仍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使用,基本保留了中药的主要特征,是典型的中药注射剂。
1954年12月武汉制药厂对这一传统产品重新鉴定,确定疗效,投入大批生产,成为国内工业化生产的第一个注射剂品种。
建国以后,开始着手发展对中药注射剂的研制工作,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先后研制出了“抗601注射液”、“板兰根注射液”等20多个品种用于临床。
中药注射剂收载于中国药典始于1963年版中国药典,而且是作为西药收载的,如毒毛旋花子甙K注射液,有效成分为绿毒毛旋花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各种甙混合物。
银黄颗粒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银黄颗粒是一种由银黄、甘草、桔梗、款冬花、枳壳、薄荷、石膏等草药制成的中草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抗菌消炎的功效。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兴起和国人健康意识的提高,银黄颗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因此,对银黄颗粒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于推动中医药传统制剂的现代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银黄颗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其可行性研究对中医药的发展和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银黄颗粒的成分分析、药理学研究、药效评价,以及市场调研等方面的探讨,从而为银黄颗粒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成分分析通过对银黄颗粒中各种草药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包括中药色谱、质谱等方法,以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比例。
2.药理学研究通过体外细胞试验、动物实验等方法,研究银黄颗粒对病原微生物、体内炎症反应等的药理作用,以及对机体的药物代谢、毒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
3.药效评价利用临床试验等方法,评价银黄颗粒在治疗病毒性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
4.市场调研通过对银黄颗粒市场需求、竞争情况、消费者接受度等方面的调研,了解其可行性及市场前景。
四、主要结论1. 银黄颗粒中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银黄素、栀子苷、黄芩苷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抗菌、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
2. 银黄颗粒在治疗病毒性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3. 银黄颗粒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需求,消费者对其接受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五、发展建议1. 加强对银黄颗粒成分的研究,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2. 加强银黄颗粒临床应用的研究,推动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3. 建立银黄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4. 加强对银黄颗粒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接受度的调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推广策略。
六、结语银黄颗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在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专题/Special Topic2021年第5卷第2期2021 V ol.5 No.217幅与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平时饮食习惯、日常运动及胰岛素等干预治疗有关。
胃电图主要通过皮肤检测机体腹壁与体表的活动状况,并有机器记录胃电图变化,作为胃肠功能的参考指标,胃电图是用于监测胃肠功能活动情况,而胃电活动与自主神经有密切关系[7]。
RA 及波幅均于胃肠动力相关,其水平越低,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胃肠动力障碍越严重,且糖尿病周围与胃肠自主神经损害趋势相同,因此,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加重,胃肠自主神经病变也会加重,其胃电活动表现逐渐发生异常[8]。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病变组、轻度病变组患者餐后RA 、餐后波幅、餐前RA 、餐前波幅均高于中重度病变组;餐后RA 、餐后波幅、餐前RA 、餐前波幅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呈负相关,表明随着餐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断加重,胃电图参数逐渐下降;且脂代谢紊乱可提高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使神经细胞营养供应不足,导致神经细胞进一步损伤损伤及组织坏死。
综上,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程度越深,其胃肠动力障碍越严重,胃动力障碍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不同程度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的患者,需尽早进行胃电图检查,动态监测胃电图,及时预防胃动力障碍的发生,以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1] 杨秀颖, 张莉, 陈熙, 等.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6, 2(5): 598-602.[2] 褚江洪, 徐婷, 符鸿钧. 四磨汤对老年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肠激素、胃动力学指标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 35(11): 2962-2965.[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 6(3): 26-89.[4] 陈龙, 王曼.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对糖尿病胃动力障碍患者胃泌素, 胃动素及中医证候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8(21): 89-91, 102.[5] 邓明彦, 马虹, 刘宋芳, 等. 阿卡波糖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影响胃肠激素分泌的随机对照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0(1): 132-135.[6] 宋江梅, 王志红, 杨琰. 周围神经病变对2型糖尿病患者胃电图参数的影响[J]. 广西医学, 2017, 39(5): 642-644.[7] 李雨静、李敬岩、齐灵芝. 糖尿病胃轻瘫和非糖尿病患者胃电图检测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20, 23(15):49-51.[8] 文茜, 徐辉, 叶茂, 等. 不同程度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相关分析[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9, 1(3): 195-197.·老年病专题银黄口服液对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hs-CRP 、SCC 水平的影响余士贝1,郭虎生2(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1.药学部;2.中医科,安徽 合肥 230001)摘要:目的 研究银黄口服液对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鳞癌抗原(SCC )水平的影响。
安邦银黄清肺胶囊【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粒,一日3次。
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4.本品成分中含有麻黄碱,心动过速、高血压患者慎用。
运动员慎用。
5.有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8.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9.请注意掌握疗程和用量,勿长时间连续服用。
10.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1.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2.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3.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4.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心悸。
【禁忌】孕妇忌服。
精神病患者、心力衰竭患者禁服。
【适应症】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之痰热壅肺证,症见:咳嗽咯痰,痰黄而粘,胸闷气喘,发热口渴,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腻等。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不应与强心苷类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药、非甾体抗炎药合用。
2.本品慎与氨茶碱、抗凝药(如丙酮苄羟香豆素)、CYP3A4酶及CYP2C19酶代谢药物合用。
3.本品可减弱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药、利尿药、降血糖药作用,请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4.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毒理】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儿童用药】1.静脉注射按体重一次注入50单位/kg,以后每4小时给予50~100单位。
2.静脉滴注按体重注入50单位/kg,以后按体表面积24小时给予每日20000单位/m2,加入氯化钠注射液中缓慢滴注。
HPLC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马力;杨丽梅;徐倩倩;郭时金;沈志强;柳增善【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年(卷),期】2013(034)012【摘要】为准确测定银黄颗粒制剂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建立了一套运用HPLC进行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测定的简便方法.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基键合硅胶柱(4.6 mm×250mm;5 μm);绿原酸检测波长为327 n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10:90);黄芩苷检测波长为274 nm;流动相,甲醇-水-o.2%磷酸(50:50:0.2),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样品处理简便、色谱分离度和重现性好的特点,可用于银黄颗粒制剂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的准确测定,以实现对银黄颗粒产品的质量控制.【总页数】4页(P41-44)【作者】马力;杨丽梅;徐倩倩;郭时金;沈志强;柳增善【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1.6【相关文献】1.HPLC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 [J], 马纪伟;闫冬良2.HPLC测定银黄颗粒剂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 [J], 李宇清;刘劲松3.HPLC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含量及不确定度分析 [J], 韦国兵;胡奇军;张秀秀;4.HPLC法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 [J], 刘文丽5.HPLC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含量及不确定度分析 [J], 韦国兵;胡奇军;张秀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药物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药物研究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中,药代动力学研究是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进行评估和分析的重要分支。
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制剂的不断涌现,药代动力学研究在药物开发和治疗方案优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新型药物制剂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对传统的药物进行改进或优化,使其具有更好的疗效和生物利用度。
药代动力学研究是评估新型药物制剂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旨在揭示药物在体内的活性物质的浓度-时间关系,从而为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提供科学依据。
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通过测定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分布范围、代谢方式和排泄途径等参数,可以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为药物的给药途径、剂量和频次等方面的优化提供指导。
同时,药代动力学研究还可以揭示药物与其他药物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多药物联合使用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新型药物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1. 口服给药动力学研究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药物给药途径之一,因此口服给药动力学研究对于新型药物制剂至关重要。
口服给药动力学研究通过采集血浆样本,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进而计算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如最大浓度(Cmax)、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等,为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次等方面的优化提供依据。
2. 注射给药动力学研究对于一些无法通过口服给药达到满意疗效的药物,注射给药成为一种常用的给药途径。
注射给药动力学研究通常采用药物经静脉、肌肉或皮下注射给药后,通过采集血浆样本,测定药物的血浆浓度变化,进而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合理制定药物剂量和给药频次提供依据。
3. 非正常给药途径动力学研究有些新型药物制剂采用非常规的给药途径,如经皮给药、嗅入给药等。
这些非正常给药途径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需要通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来评估药物的药效和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