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千里相思
- 格式:docx
- 大小:14.98 KB
- 文档页数:5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如今更数,几段新愁。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自幼博通诗书。
她的词风格清新,语言明白如话,在艺术上独有成就,曾被称为“易安体”,被目为婉约派正宗,对词的看法相当保守。
其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苍凉沉郁,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后人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凤凰台上忆吹箫典故》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凤凰台上忆吹箫”的典故。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萧史的人,他特别会吹箫,吹出来的声音好听极了,能把鸟儿都吸引过来。
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很喜欢音乐,有一天听到了萧史吹箫,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后来,弄玉就和萧史在一起啦,他们经常一起在凤凰台上吹箫。
那箫声太美妙了,竟然引来了凤凰。
最后,萧史和弄玉乘着凤凰飞走啦,去了一个很美好的地方。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是不是很神奇呀?后来,人们就用“凤凰台上忆吹箫”来形容那些美好的爱情和难忘的回忆。
小朋友们,你们也想有这么浪漫的故事吗?《凤凰台上忆吹箫典故》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凤凰台上忆吹箫”。
话说那个弄玉呀,她每天都盼着能听到萧史吹箫。
只要萧史的箫声响起,弄玉就觉得心里特别快乐。
有一次,他们在凤凰台上吹箫,那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周围的人们都停下来听,大家都被这好听的箫声陶醉了。
慢慢的,天空中出现了凤凰的影子。
凤凰围绕着他们飞舞,那场面真是太壮观啦。
最后,萧史和弄玉手牵着手,坐上凤凰的背,一起飞走了。
小朋友们,你们想象一下,那该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呀!这就是“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故事,充满了神奇和浪漫。
《凤凰台上忆吹箫典故》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说说“凤凰台上忆吹箫”。
萧史和弄玉在凤凰台上吹箫的时候,风轻轻地吹着,他们的头发和衣角飘起来,好看极了。
那箫声一会儿像小溪流水,一会儿像鸟儿唱歌,好听得不得了。
凤凰听到了箫声,从很远的地方飞过来。
它们的羽毛闪闪发光,翅膀一扇一扇的。
萧史和弄玉看到凤凰来了,一点也不害怕,反而笑得更开心了。
然后,他们就跟着凤凰一起飞走啦,去了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
小朋友们,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但是这个故事是不是很让人向往呀?。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作者生平】李清照(1084-1105),其父从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中为之取名。
其父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李格非,其母也出生于书香世家,在这样的教导和熏陶下,培养出了李清照过人的才艺。
李清照在幸福快乐中长大,十八岁时遇到赵明诚,两人情投意合,便喜结连理。
婚后生活也颇为幸福,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对书画金石的搜集和整理。
世事多变,后其父因正直被污蔑为罪臣,全家被流放至外,她也因此变成罪臣之女,为避嫌被迫回老家与丈夫分离,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李清照夫妇也随着难民,开始了飘流异地的生活。
后来其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但好景不长,赵明诚在一次叛乱中选择逃跑,这种行为使得李清照对其非常失望,之后在逃亡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赵明诚见状,也自感羞愧,最终在上任湖州知事的途中郁郁而亡。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本就有些灰暗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在其孤寂之时,张汝舟(也作张汝州)贪图李清照的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是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张汝舟的出现让她自觉有了依靠,便顶着世俗之风嫁给了张汝州。
可是婚后生活也不似李清照所想那般,很快二人都发现自己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对自己是拳脚相加。
之后,李清照状告其现任丈夫张汝舟行贿,根据当时法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随同入狱。
不过所幸的是,李清照的家人收买了狱卒,其入狱仅仅九天便被释放了。
而她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也就此结束了。
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身处忧患穷困。
但其志却不屈。
晚年,她为了完成丈夫未竟之功,殚精竭虑地编撰《金石录》。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
《凤凰台上忆吹箫》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忆春》作者:大宋(宋春锁)飞絮扬花,和风剪柳,莺声鸣在花前。
抬望眼、欣欣绿意,淡淡青山。
帘外声声归燕,欣欣然、预报丰年。
朝阳处、风光静好,不忍凭栏。
犹看风中蛱蝶,翩翩舞,轻轻翻转花间。
恰又昰、清明世界,滴翠春园。
不料诗心半老,到头来,憔悴红颜。
君须慎、今夜定有微寒。
《凤凰台上忆吹箫·萧瑟秋风》作者:元宝萧瑟秋风,淡云灰日,远山千顷金黄。
望古榆高耸,叶阔枝长。
渠畔残花野草,随季节、白露寒霜。
须晴日,人稀客少,倍感荒凉。
身旁,爱妻相伴,邀挚友倾谈,地老天荒。
忆别思离绪,梅竹愁伤。
年月蹉跎千转,追往矣、来日方长。
严冬里,身藏雪原,蓄势春阳。
《凤凰台上忆吹箫·雪晨忆旧》作者:李晓庆灯火迷离,隐虫声寂,雪迷沙海遮丘。
看雪原宁静,雾漫云愁。
徒任情驰意乱,观雪景、踱步南楼。
青春事,不怨上帝,空悔离忧。
休休。
岁流月逝,叹不再青春,别恨难收。
念风月都去,云散霾愁。
曾共潏河波荡,春意动、情满秦楼。
秦楼月,飘遥幻虚,浊泪空流。
《凤凰台上忆吹箫·忆久别重逢》作者:不易吟者水远山遥,离深别久,几回梦里飞还。
只记得、书倾信述,思甚情蛮。
漫数春花秋树,难尽享、风轻云斑。
也愁对,心移景换,雾锁群山。
难诉新逢欢悦,还道得、梦中蝶舞花间。
满眼是、月圆花好,不见忧残。
欣喜心扉更畅,言语里、玩笑谈闲。
又谁问,别后夏暑冬寒。
《凤凰台上忆吹箫·双鬓银丝》作者:秋流满江双鬓银丝,几秋暗换,韶华褪去芳颜。
近岁末、西风木叶,凋尽流年。
故里音无信断,来去雁、聊寄思牵。
心无奈,万里月光,凄赋诗笺。
柔情恨难忘却,犹忆起,风流自在云闲。
夜灯火、秦淮缱绻,柳月缠绵。
惆怅淮风别绪,憔悴共、愁点眉弯。
如今是,风月寂老南山。
《凤凰台上忆吹箫·读杜甫即感》作者:Iily 宝藏诗魂,侠之大者,千年风韵寻源。
时患乱、朱门戏乐,白骨歌寒。
饿殍哀鸿遍野,怅无计、泣泪诗传。
思念的诗句——《凤凰台上忆吹箫·千里相思》《凤凰台上忆吹箫·千里相思》原文千里相思,况无百里,何妨暮往朝还。
又正是、梅初淡伫,禽未绵蛮。
陌上相逢缓辔,风细细、云日斑斑。
新晴好、得意未妨,行尽青山。
应携後房小妓,来为我,盈盈对舞花间。
便拼了、松醪翠满,蜜炬红残。
谁信轻鞍射虎,清世里、曾有人闲。
都休说,帘外夜久春寒。
《凤凰台上忆吹箫·千里相思》作者简介晁补之(1053-1110)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
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
元丰二年进士,曾任礼部郎中、国史编修官、知河中府等职。
十余岁即受苏轼赞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散文流畅,其论政、论史之作,比较注重事功”,主张以武力收复幽蓟十六州。
工诗词。
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一寸金词牌名古诗词介绍【词牌名:《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凤凰台上忆吹箫》背景介绍《凤凰台上忆吹箫》是宋代诗人柳永的一首代表作,被视为南宋伤春悲秋的重要前言,洋溢着荣华富贵、家国情怀的浓郁感情,是柳永杰出创作的精华之作。
本诗描绘的是柳永凤凰台上吹箫的景象,这只箫也成为了作品的代表。
它的清脆的声音在凤凰台上回响、充斥着伤春悲秋的滋味,催人回忆而沉思,令人心潮澎湃而又不寒而栗,让无数人心神驰骋,陶醉在这一切之中。
二、歌词解析《凤凰台上忆吹箫》共有八句,前四句描写柳永凤凰台上吹箫,形成了现实景象;后四句表达了时代历史话语,为歌曲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一)凤凰台上初开晴,吹箫声清如讴歌。
描写凤凰台上箫声回荡,成就了美丽的春景;(二)宫阙万间芳草深,太乙真人笑翠虹。
描写宫殿四望、芳草幽幽,远处天子神仙欢笑;(三)旧时最是行乐地,宫树高挂金粟钩。
描写当时以礼乐赏玩为乐,宫殿里悬高珠宝钩挂;(四)乐奏还似再断绝,吹箫尽入紫阳穴。
描摹凤凰台上箫声萦绕而入,彷佛再现断绝的往昔乐曲。
(五)中岁韶华蔼春风,自怜浮云逝不穷。
描写中年轻韶华弥足珍贵,漫长的春风袅袅,浮云一去不复返;(六)宜将剩勇追无限,不嫌河汉滔滔欢。
揰提勇气再追登高峰,不把河汉如潮的欢喜视为烦劳;(七)今宵看取丈人梦,笑谈游戏涉离间。
提示思念爱人,谈论游戏,尊重离歌动人之间的心意;(八)明日又重楼台上,夜夜吹箫声一般。
推进到将来,每晚都在台上消夜,吹箫声不绝。
三、寓意分析《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诗在文辞上借古代仙人酣畅而微妙,情思入神而写象,在古典韵文中保持了创新性,洋溢着荣华富贵、家国情怀的浓郁感情。
主题思想是“贵族士大夫以太乙真君为领袖,以乐器开启天帝国,以大娱乐体会人间欢喜,以明日勇气再追英雄”,寄寓着艰苦朴实的时代精神和深厚的主权概念,表达出历史的铭记与民族的自豪感。
四、文化学习《凤凰台上忆吹箫》不仅表达出深厚的古典文化内涵,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关于思念的诗句大全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思念的诗句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思念的诗句——《声声慢》《声声慢》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⑸,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思念的诗句——《除夜作》《除夜作》原文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作》作者简介高适(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修(今河北沧县)人。
二十岁到长安,求仕不遇。
思念的诗句——《静夜思》《静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作者简介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701年正月十六[2月28日]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思念的诗句——《杂诗》《杂诗》原文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另一说699年-761年)[1],字摩诘(mó ji é) ,号摩诘居士,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思念的诗句——《水调歌头》《水调歌头》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思念的诗句——《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原文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作者简介杜审言,唐代诗人。
思念的诗句——《关山月》《关山月》原文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思念的诗句——《游子吟》《游子吟》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篇一: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南宋]《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南宋]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赏析]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姻美满,情深意笃。
心爱的丈夫即将出游,作为妻子,情知无法挽留,离恨别苦自然难以尽述。
此词写与丈夫分别时的痛苦心情,曲折婉转,满篇情至之语,一片肺腑之言。
上片俱写离别前情景。
起首五句,是对由夜及晨情事的交代:由于一夜没有续填香料,铜制的狮形熏炉中早已香消烬冷,红色的锦被胡乱地堆在床上,早晨起来后情绪不佳,诸事无心,连头也懒得去梳,任凭那镜奁之上盖满灰尘,渐升的晓日高过帘钩。
这五句词,十分形象、具体地展现了词人与丈夫临别时怅然凄然、百无聊赖的心情。
“香冷金猊”,首先创造出一种凄清幽寂的环境气氛。
“被翻红浪”,化用柳永《凤栖梧》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句意,暗示夫妻间一夜雨密云稠,两情缱绻。
欧阳修《蝶恋花·咏枕儿》词:“昨夜佳人初命偶,论情旋旋移相就。
几叠鸳衾红浪皱,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
”亦借“鸳衾红浪皱”暗写男女情事。
解说此词者一向止于字面,不愿揭出这句的隐义,大约是认为如此近于流俗的意思与易安的身份和词风未符。
其实,它与《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等词一样,都表现了易安词在抒情上大胆率真的一面。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反反复复地写无心梳妆一件事,虽未语涉离别,却足见离愁别恨充溢心间。
丈夫今朝即将离家远行,闺中人从此更有何心情梳洗打扮!温庭筠《菩萨蛮》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不过是写闺中闲情,而易安于此却是述闺中浓愁了。
接下去“生怕离怀别苦”数句,说出愁的原因,点明题旨。
丈夫临走前,本来有许许多多的心事待向他诉说,可是一想到说出来会增添他的烦恼,会影响他的行程,所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原文与赏析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闺怨词通常多为叙别时之苦、别后之愁,李清照这首词却别开途径,选取欲别未别之时、将别未别之际,时在别前,想到别后,使人可想到别时的难堪与痛苦。
词的上阕分两层来写,一写将别时的气氛和心绪,一写将别时心理和神态。
词从晨起开笔,以物态敷墨。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词人未直说心情,可是从陈设的状态上尽传人物感情。
金属的狮形香炉中的香“冷”了,一个“冷”字,说明炉中的香早已燃尽,是无心无绪继续添香的缘故。
无心添香,反映了词人思想专注于将与丈夫分别上,再无情致调弄增加生活乐趣的香了。
室内再无香烟袅袅,更觉空寂冷落。
词人的床帐是很精美的,“朱樱斗帐掩流苏”(《浣溪沙》),如今被褥不整,“被翻红浪”,散乱的被子如红色水浪。
柳永《凤栖梧》中写“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那是轻浮的行径,李清照这里则不涉风情,无关谐谑,纯然是女主人无心整饰房间的写照。
词人连头也懒得去梳了,任随梳妆台上积满了灰尘。
以上所写种种情状,如果还只是她初醒才起时,那也情有可原。
缀之以“日上帘钩”,则为反常了。
阳光已照到帘钩上了,还未点香、未叠被、未梳头,可见已打乱了生活的正常程序。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念奴娇·萧条庭院》)那是在亲人远离,独处深闺时的心情,现在人还没有离去,就已如孤身独守时一般,这是因了已深知丈夫势在必行,又料定离后自己必愁的情况下,才会如此的。
因而词接着由实写转人虚写,由结果追溯原因:“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分别之后,有多少关于对丈夫的嘱咐,有多少关于自己的思念的话要说,可是欲说还休。
凤凰台上凤凰游李白凤凰台上忆吹箫鉴赏凤凰台上,琴箫之音飘扬,景色如诗如画。
这是一幅让人陶醉的画卷,而诗仙李白在这里的吟唱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凤凰台上忆吹箫,悠扬的琴音如溪水般流淌,仿佛抚摸着内心的柔软。
这首诗是李白致敬唐代著名琴师魏王柳琴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往事的回忆。
凤凰台上琴箫之音飘扬步入这雅致的凤凰台,仿佛进入了一个精神的净土。
站在台上,俯瞰着远处的山川和湖泊,耳畔传来的琴箫之音更加深了这份宁静与悠远。
琴声久久回荡在这个古老的建筑之中,给人一种安宁和宁静的感觉。
正如诗中所写,“翩若惊鸿梁若空”。
凤凰台上空灵的琴音如溪水般流淌这是一首以琴箫为主题的诗歌,琴音在文字间流淌,犹如溪水般清澈流动。
琴曲的音调涌现出一种深情却又扣人心弦的韵律,仿佛是一条流淌在古老山峦之间的泉水,给人带来一份宁静与舒适。
它让人心生温馨之情,感受到了一种回归自然的力量。
凤凰台上诗人的回忆与思索诗人李白在这个古老的凤凰台上回忆往事,思念着过去的琴声和美好的时光。
他回首往事,回忆那些曾经的音乐盛宴,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这首诗体现了李白作品中常见的豪放与哲思,让人感叹他的才情和卓越的艺术造诣。
凤凰台上吹箫的艺术美学凤凰台上的吹箫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箫音的悠扬,将诗人的思绪引向另一个高度。
在琴箫声中,可以感觉到中国古代文人追求高尚艺术和心灵净化的追求。
这种美学风格在文化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深厚底蕴。
凤凰台上凤凰的象征意义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象征,具有神圣、高贵和古老的意义。
在这首诗中,凤凰台被诗人用来形容一种极致的美丽和优雅。
凤凰的形象被赋予了一种超越人间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崇高追求和对艺术的向往。
凤凰台上,李白的《凤凰台上忆吹箫》用诗人独特的语言和艺术表达了对音乐的赞美和对往事的回忆。
这首诗以琴箫为主线,将思潮与情感融入其中,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1,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2。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3。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4,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5,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①隋堤:即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城外的汴河堤,为隋炀帝时所筑。
飘绵:飞柳花。
行色:指行色匆匆的旅行者。
②故国:这里作“故乡”解。
京华倦客:作者自称,当时他久居汴京,厌倦了作客生涯。
③“应折”句:指折柳赠别。
汉代长安城东有灞桥,京城的人送客到此,折柳枝赠别,后遂沿为风俗。
④榆火:古代于清明节取榆柳作薪煮食,名曰“换薪火”,以取一年之利。
宋代皇帝于清明取榆柳之火赐近臣,事详《春明退朝录》卷中。
这里“榆火”用作点缀寒食禁烟节令的辞藻,并非实写取火之事。
⑤半篙:指撑船的竿一半没入水中。
迢递:远的样子。
⑥别浦:行人离别的水岸。
津堠(hou候):水边的土堡,为行人守望之所。
1.金猊:狮形的铜熏炉,猊,狻猊,狮子。
宋·徐伸《转调二郎神》词:“薰彻金猊烬冷。
”2.日上帘钩:杜甫《落日》诗:“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李清照反用之,用于日上。
3.病酒:因酒而病。
语出《史记·魏公子列传》:“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李商隐《寄罗劭兴》诗:“人间微病酒。
”南唐冯延巳《鹊踏枝》词:“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悲秋:为秋而悲。
《楚辞》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诗原为送别诗,故后人以《阳关》为送别之曲。
5.武陵:典出陶潜《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但在本词中,“桃花源”的故事又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的故事混合掺杂在一起了。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第一章:李清照读《台上风凤记吹萧》的思想《风凰台上忆吹萧》在凤凰台上,我记得那笛子,那香寒的金龙,翻起了红浪,站起来懒洋洋地梳头。
任宝莲满是灰尘,窗帘钩在白天。
恐怕很难离开。
我想说再见。
新来的人都很瘦,没有干病酒,没有悲伤的秋天。
休,休!如果你多次回到阳关,你很难留下来。
读书武陵远,烟锁琴楼。
只有大楼前的流水才能读懂我,整天盯着我看。
凝视着这个地方,从现在开始,有一种新的悲伤。
读《风凰台上忆吹萧》有感尽管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成没有像朱丽叶和罗密欧那样看到死后的爱情,也没有像梁山伯和朱英台那样拥有蝴蝶联盟,但他们的生活是幸福的。
李清照的父亲李戈是清朝的一名官员。
他是学者和作家,也是苏东坡的学生。
母亲也是个有名的女孩,擅长文学。
这样的背景,却没有让她先知道文字,娴熟的针线活,然后等待结婚。
她喜欢她父亲所有的书。
文化的汁液浇灌着她,不仅像花朵一样美丽,而且像竹子一样美丽。
在控制诗歌的节奏方面,她像斗草和荡秋千一样自由。
由于文学艺术的熏陶,她能更深刻、更细致地感受生活、体验美。
字里行间,可以说她生来就是个美人。
一位绅士问道:一位美丽的女士。
她丈夫和她有同样的兴趣爱好。
他们正在收集整理金石书画,寻找生活情趣。
因此,可以说他们的结合是完美的。
通过这种方式,有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闺房怨恨。
“风凤凰回想起在舞台上吹萧”,这是李清照在情人离开时的感受和想法。
凤凰台乃是古时候的秦穆公为女儿和萧史的琴瑟相协而建的,和后文的“秦楼”,是指代的相同,在标题和文章中借典故,相互照应,写出李清照小女人的心思:希望自己和弄玉一样,有个幸福的婚姻。
也是为后面丈夫的远行,自己的惆怅埋下伏笔。
自古以来,那个女人就不爱美。
在这里,李清照“懒洋洋地站起来梳头”,这让人想起一个生她气的女孩。
因为她丈夫不在,她甚至连打扮的心思都没有。
俗话说:女人的脸是为了取悦自己。
这里的“懒散与梳头”生动而深刻地展示了这位女性的离别伤痛。
凤凰台上忆吹箫1. 引言《凤凰台上忆吹箫》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叙述者的视角,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古老的场景,其中有一位神秘的吹箫人。
通过对这位吹箫人的描述和对环境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 诗歌分析2.1 诗歌结构与格律《凤凰台上忆吹箫》是一首五言律诗,共有四十个字,分为两个十字句。
每个句子都由五个字组成,整首诗共有八个句子。
2.2 内容分析第一句:凤凰台上看吴娃这是诗歌的开头,描述了一个场景:在凤凰台上,有人正在观看吴娃。
这里的“凤凰台”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高耸而华丽的建筑物,而“吴娃”则指代美丽的女子。
第二句:四时花木满皇家这句表达了整个场景的美丽和繁荣。
四时花木的盛开使得皇家的地方充满了生机和色彩。
第三句:吴娃乐队东吹西唱这句描述了吴娃乐队的表演,他们吹箫、唱歌,音乐声在整个场景中回响。
第四句:云破月来花弄影这句描绘了月亮从云层中露出来,映照在花影之上。
这一景象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浪漫氛围。
第五句:芳心只付君王笑这句表达了吴娃对君王的深情依恋。
她把自己的心交给了君王,并期待着他的笑容。
第六句:君王不得见关山难这是诗歌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诗人暗示了君王无法亲临此地,可能因为他身处遥远的山脉之间。
第七句:此曲只应天上有这是诗人对那位神秘吹箫人音乐才华的赞美。
他认为这样美妙的音乐只能在天上才有。
第八句: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存在的遗憾和无奈。
他意味着这样的美好只能在人间偶尔一次听到。
3. 主题分析《凤凰台上忆吹箫》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场景,以及其中吹箫人的音乐才华。
诗中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以凤凰台和吴娃为象征,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
4. 维基百科链接[杜牧](5. 参考资料1.杜牧. 杜工部集(全注本).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8.2.魏斯宇, 王国栋. 唐代文学史讲稿.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3.刘景波主编. 近现代文学鉴赏辞典(修订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这是一首从女性内心和细腻感触出发的别情词,把不愿亲人离去之情表述得婉转细密。
完全有别于柳永、秦观的话别词。
上阕就离别前的百无聊赖入笔,曲尽离怀别苦;下阕设想别后相思。
“烟锁重楼”、“楼前绿水”,一片凄迷伤感。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欢迎阅读!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①宝奁:美丽华贵的梳妆匣。
②阳关:曲名。
③武陵春晚: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人到桃花源事,这里指赵明诚。
④重楼:也作秦楼、凤台。
相传秦穆公女弄玉与夫萧史曾住在此。
这里指作者当时所居之地。
①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②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③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④者:通这。
⑤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送别之曲。
此处泛指离歌。
⑥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今湖南常德)渔人入桃花源,后路径迷失,无人寻见。
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
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⑦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
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乘风飞升之前的住所。
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秦楼无限事。
”⑧眸(móu):指瞳神。
《说文》:“目童(瞳)子也。
”详见瞳神条。
指眼珠。
《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引龙木禅师语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
”参见目珠条。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①李清照(1084-1155)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革非知识渊博,擅长古文,其文章深受苏轼赏析,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亦善文章。
李清照天资聪慧,少识音律。
丈夫赵明诚乃当朝宰相赵挺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
两人结婚后,志同道合,情笃爱深,常诗词唱和,共同研究、收集金石书画,校勘古籍。
他们为共同的事业竭尽财力,呕心沥血。
不料,靖康元年(1129),金兵南侵,汴京失守,他们被迫背井离乡,举家南渡。
后明诚染疾,不久,溘然长逝。
李清照痛失爱夫,悲痛欲绝,再加上原收藏的金石器物在逃难中丢失殆尽。
从此,李清照四处漂泊,晚年孤寂凄楚。
然而,李清照在南渡前并不是没有烦恼的。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由于元祐党禁,李清照之父被贬出朝,降职为东京提刑,后被罢官。
公爹却官升至尚书左丞相,后被排挤罢官。
此时,明诚他乡为官、冶游,并拟纳妾。
当然,纳妾非明诚本意,而因清照无嗣,赵家恪守封建,加之宋代纳妾之风大行。
如此变幻,令他们夫妻感情出现裂痕。
据考证,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为清照南渡之前的词作。
词写清照偕丈夫“屏居乡里十年”结束,明诚重返仕途之际。
清照本为之兴幸,但受明诚纳妾阴霾的影响,清照心情沉重,欲言又止。
因为清照预感这次分手可能就是婚变的开始。
面对离别,清照无法挽留,离恨别苦难以尽述,肺腑之言跃然纸上。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上片起首五句犹如人物速写,勾画了词人百无聊赖、慵懒萎靡的形象。
“香冷”言香料已燃尽,“金猊”即铜制的狮型香炉,将香炉放在房间,有取暖之用。
凤凰台上忆吹箫翻译赏析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译文] 近来我这样消瘦,并不是因为喝了过量的酒,也不是因为悲秋。
[出自]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译文1: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译文2:香料早已燃尽,黄铜铸成的狮子形熏炉已经冷却。
红色的锦缎被子胡乱掀在一边。
勉强起床之后,连蓬乱的头发也无心梳理。
因为懒于梳头,所以镜奁上的灰尘也不想拂试。
此时,太阳已渐渐升高,灿烂的.阳光照射在比人还高的帘钩上。
害怕离别的愁苦,心中有许多话要向他说,但又有许多担忧,所以没有说出来。
近来我这样消瘦,并不是因为喝了过量的酒,也不是因为悲秋。
算了吧,算了吧,哪怕歌唱千万遍表达伤离情怀的《阳关三叠》,也无法留住远行之人。
我将思念远方的亲人,独守空房。
只有楼前的流水,会顾惜我,让我天天痴痴地凝视。
我凝视的地方,从今往后,又会在我心中增加一丝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千里相思
凤凰台上忆吹箫·千里相思。
《凤凰台上忆吹箫·千里相思》出自于北宋著名文学家晁补之《晁氏琴趣外篇》。
该词描写思念千里外的佳人。
思念之情令人动容。
作品名称,凤凰台上忆吹箫·千里相思。
凤凰台上忆吹箫外文名称,暂无。
作品别名,暂无。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晁氏琴趣外篇》。
文学体裁,宋词。
作者,晁补之。
作品信息。
名称凤凰台上忆吹箫·千里相思年代北宋作者晁补之体裁词。
何妨暮往朝还。
又正是。
梅初淡伫。
禽未绵蛮。
陌上相逢缓辔。
风细细。
云日斑斑。
新晴好。
得意未妨。
行尽青山。
应携後房小妓。
来为我。
盈盈对舞花间。
便拼了。
松醪翠满。
蜜炬红残。
谁信轻鞍射虎。
清世里。
曾有人闲。
都休说。
帘外夜久春寒。
词牌格律。
词牌《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名《词谱》卷二十五引《列仙传拾遗》:萧史善吹箫。
作鸾凤之响。
秦穆公有女弄玉。
善吹箫。
公以妻之。
遂教弄玉作凤鸣。
居十数年。
凤凰来止。
公为作凤台。
夫妇止其上。
数年。
弄玉乘凤。
萧史乘龙去。
宋词始见于《晁氏琴趣外篇》。
通常以《漱玉词》为标准。
九十五字。
前片四平韵。
后片五平韵。
格律千里相思。
⊙●○○况无百里。
⊙○⊙●何妨暮往朝还。
⊙○⊙●○△又正是梅初淡伫。
⊙●●○○●●禽未绵蛮。
⊙●○△陌上相逢缓辔。
⊙●⊙○⊙●风细细。
○●●云日斑斑。
⊙●○△新晴好。
⊙○●得意未妨。
⊙⊙●⊙行尽青山。
⊙●○△应携○△後房小妓。
⊙○●●来为我。
○●●盈盈对舞花间。
○○⊙●○△便拼了松醪翠满。
⊙●⊙○○●●蜜炬红残。
⊙●○△谁信轻鞍射虎。
⊙●⊙○⊙●清世里。
○⊙●曾有人闲。
⊙●○△都休说。
⊙○●帘外夜久春寒。
⊙⊙●●○△。
作者简介。
晁补之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
字无咎。
号归来子。
济州巨野人。
元丰二年进士。
曾任礼部郎中。
国史编修官。
知河中府等职。
十余岁即受苏轼赞赏。
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散文流畅。
其论政。
论史之作。
比较注重事功。
主张以武力收复幽蓟十六州。
工诗词。
有《鸡肋集》。
《晁氏琴趣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