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改进的尺度不变特征转换及多视角模型对车型识别_华莉琴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8
16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智能制造与趋势中国设备工程 2021.01(上)《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设计与应用刘丽霞(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摘要:近年来,随着“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模式逐渐走进我们的教学当中。
其倡导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确保各门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设计初步》这门专业基础课程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挖掘适合本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现将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交流。
关键词:设计初步;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应用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711(2021)01(上)-0016-021 课程思政的目标(1)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行业法律、法规,严谨认真的工作、学习态度,传承“工匠精神”,促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2)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
(3)展示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大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前提和保证。
2 思政元素的主要内容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课堂教学中,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上进,学习上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沓,不抄袭,不弄虚作假。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热爱自己的专业,追求“匠心”。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创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团结,包容,互相帮助,协同合作,取长补短。
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长进行分组,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友善的合作精神。
开放场景中的高精度车牌识别算法
舒森;邓春华
【期刊名称】《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年(卷),期】2024(34)2
【摘要】目前,限制条件下的车牌识别算法比较成熟,广泛应用于各种车牌识别系统。
由于拍摄角度差异较大、车辆运动模糊等因素的影响,中文车牌识别仍具有较大的
挑战性。
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放弃单一的端到端深度学习的车牌识别方法,提出了一
种检测、分类一体化的逐级车牌识别算法,采用逐级对象检测策略与字符分类相结
合预测车牌的字符结果。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多锚点字符位置回归算法,进一步精
确回归所有车牌字符的局部区域位置信息。
同时为了满足字符检测和字符分类的需求,解决现有车牌数据集类别不均衡的问题,该文贡献了一系列配套的车牌数据集。
充分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不同数据集上都能达到目前的先进水平,并在公开数据集CCPD上准确率达到了99%,在开放场景中具备高精度和高鲁棒性。
【总页数】8页(P186-193)
【作者】舒森;邓春华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双天线干涉SAR系统无控制点场景的高精度参考相位快速估计算法
2.旋转尺度不变的实时高精度场景匹配算法
3.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复杂场景车牌识别算法
4.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场景下车牌识别算法研究
5.基于Atlas200DK的自然场景车牌识别算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判别低秩矩阵恢复和稀疏表示的车标识别曹蒙蒙;李新叶;范月坤【摘要】针对现有的车标识别方法无法较好地处理阴影、遮挡、污损等情况下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判别低秩矩阵恢复和稀疏表示的车标识别方法.文中采用判别低秩矩阵恢复来纠正效果较差的训练样本,并通过学习一个低秩投影矩阵,将待测样本特征矩阵投影到相应低秩子空间来恢复干净的测试样本.并采用稀疏表示方式进行分类识别.同时,在Medialab LPR Database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识别方法的性能要优于当前其他识别方法.【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年(卷),期】2015(028)004【总页数】5页(P57-60,64)【关键词】车标识别;低秩矩阵恢复;稀疏表示;低秩投影矩阵【作者】曹蒙蒙;李新叶;范月坤【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河北保定0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41车辆识别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汽车假牌、套牌等现象越来越多。
这就对车辆识别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在识别车牌号码的同时也要识别出车型,若要确定车牌与车型的一致性,即鉴别是否为套牌车辆。
因此,基于交通图像的车标识别因其在公共安全中的重要意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于车辆类型的研究,现在主要集中在识别大型货车、中型汽车、小型轿车的范围[1-2]。
对车辆所属的具体车型进行识别难度较大,对于车辆品牌的识别,有些采用车的前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车型识别[3],但由于详尽车型的车脸特征不突出,因此识别率低。
通常采用车标识别的方法来实现。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在车标识别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例如文献[4]使用模版匹配的方法进行车标识别,文献[5]中采用模版匹配进行粗识别然后采用特征进行二次识别,文献[6]提出了基于 Hu不变矩的识别方法,文献[7]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提取车标的特征然后采用模糊支持向量机实现车标分类,D.F.Llorca等人提取车标的HOG特征并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车标识别[8]。
专家系统在车身装配概念设计的应用探讨1李余兵陈关龙来新民郑丞叶亮邢彦锋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学院车身制造技术中心摘要:概念设计阶段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成果,运用案例推理技术提取设计案例作为设计起点,采用定性仿真方法辅助设计人员在概念设计阶段进行装配偏差设计。
论文介绍了车身概念装配设计中专家系统的构造方法与分析流程,旨在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的概念车身设计的专家平台,充分利用设计师的知识与企业经验,快速生成可行的概念方案。
关键字概念装配设计,专家系统,基于知识的工程,公差设计,定性仿真1.引言汽车生产制造的竞争日益激烈,为抢占市场汽车厂商新车型推出的速度越来越快。
为满足用户更高的质量要求,改善与提升产品的装配质量是当务之急。
车身装配零件众多,连接关系复杂,结构功能复杂,装配过程非常复杂,分析相当困难,在概念设计阶段,常常希望借助于新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理论的新兴发展成就来帮助装配设计分析。
因为装配偏差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与功能,在概念设计阶段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着手研究运用新兴的人工智能理论与新技术在工程各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车身产品设计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顾客的潜在需求出发,以产品的功能分析开始,经过造型设计、概念设计、装配设计然后再进行零件详细设计、工艺设计分析、可制造性分析等一个循环往复的设计过程,在完成详细设计的定型后进行样车试制与试验。
在车身装配设计方案中,尺寸链,公差链,接头链三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因而车身制造装配偏差分析系统需要系统地综合地考虑了装配顺序、接头布置与公差分配。
在概念设计阶段,在提取设计经验与专家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车身装配设计专家系统,利用多属性有向图建立车身产品的装配模型,通过启发式智能优化算法生成可行设计方案,然后利用定性定量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评价与决策生成的装配设计方案,并可在人机交互环境下修改设计方案,使得最终装配方案满足功能设计要求。
项目组力图利用新兴的人工智能理论构建一个基于知识的车身概念装配设计平台。
专家PID算法在汽车上的应用
吴丽华
【期刊名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年(卷),期】2018(000)020
【摘要】在汽车速度控制中,经典PID控制算法常用于低速的情况;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经典控制算法得到的速度曲线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差,使得车辆操作性差,导致安全性不高.因此设计了一种专家PID控制算法,解决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操作性差的问题.通过使用carsim设置整车参数,在simulink上搭建控制算法模型,联合仿真后证明使用了专家PID控制算法的汽车,能很好的跟随目标曲线完成车辆的加速、减速和恒定速度行驶过程,且汽车在高速行驶时速度曲线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总页数】2页(P47,106)
【作者】吴丽华
【作者单位】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技术研究中心,深圳 20171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专家PID算法在喷墨印花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J], 李超
2.改进型Smith-专家PID算法在烘缸温度串级系统上的应用 [J], 张爱娟;胡慕伊;黄亚南
3.基于PLC的专家PID控制算法在精密压药液压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J], 王建平;赵婵娟
4.浅析专家PID算法在喷墨印花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J], 李超
5.专家PID与SQP算法在动力定位船模试验中的应用 [J], 骆寒冰;李元芳;谢芃;盛世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杂场景下多尺度船舶实时检测方法周薇娜;刘露【期刊名称】《电信科学》【年(卷),期】2022(38)10【摘要】船舶检测在军事侦察、海上目标跟踪、海上交通管制等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受船舶外形尺度多变和复杂海面背景的影响,在复杂海面上检测多尺度船舶仍然是一个挑战。
针对此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信息交互融合和注意力机制的YOLOv4改进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多层信息交互融合(multi-layer information interactive fusion,MLIF)模块和多注意感受野(multi-attention receptive field,MARF)模块构建一个双向细粒度特征金字塔。
其中,MLIF模块用于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不仅能将深层的高级语义特征串联在一起,而且将较浅层的丰富特征进行重塑;MARF由感受野模块(receptive field block,RFB)与注意力机制模块组成,能有效地强调重要特征并抑制冗余特征。
此外,为了进一步评估提出方法的性能,在新加坡海事数据集(Singapore maritime dataset,SMD)上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复杂海洋环境下多尺度船舶检测的难题,且同时满足了实时需求。
【总页数】12页(P67-78)【作者】周薇娜;刘露【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相关文献】1.复杂场景下运动车辆实时动态自适应检测方法2.复杂工业场景目标实时检测方法3.面向复杂道路场景小尺度行人的实时检测算法4.复杂环境下多尺度行人实时检测方法5.基于改进YOLOv5的复杂场景下SAR图像船舶检测方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大模型的教学智能体构建与应用研究作者:卢宇余京蕾陈鹏鹤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24年第07期摘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已经逐步具备了多模态感知、检索增强生成、推理与规划、交互与进化等能力。
该研究提出基于大模型的教学智能体的基本概念与框架,以“大模型”为技术核心,重点构建“教育任务设定”“教育任务规划”“教育能力实现与拓展”“教育内容记忆与反思”“交互协作与动态进化”多个功能模块,支持与多类型对象交互并实现动态进化,涵盖人机交互、多智能体交互以及环境交互。
基于所提出的框架,研究以项目式学习任务为应用场景,阐述了教学智能体作为“助教智能体”和“同伴智能体”,在个性化驱动问题提出、项目方案共同设计、项目作品协作完成、项目作品多角色评价多个环节的作用及相关支撑技术。
最后,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教学智能体的发展方向与未来展望。
关键词:教学智能体;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式学习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一代智能导学系统构建研究”(课题编号:CHAA21036)研究成果。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演进,多模态大模型日益彰显其在多模态内容理解和生成方面的优势。
多模态大模型(下文简称“大模型”)指能够处理并理解文本、图像、视音频等多种模态数据输入的人工智能模型。
以GPT-4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均属于多模态大模型。
大模型通常具有超大规模参数,支持通过提示工程与微调等方式进行推理与决策制定,并在自然语言处理与视音频分析等多任务上表现出卓越性能。
为进一步释放大模型的应用潜力,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开始尝试构建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
智能体又被称为自主智能体(Autonomous Agent),指可感知环境并反作用于环境,以实现其自身目标的自适应系统[1]。
自20世纪开始,设计与实现智能体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但该项研究长期受限于核心模型的智能化水平。
新一代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面临的技术挑战与策略研究缪炳荣,张卫华,邓永权,李旭娟,梅桂明(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31)[摘要]基于新一代中国高速列车(动车组)关键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和策略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和技术展望。
主要内容包括:首先,介绍国际先进轨道车辆制造商在其新一代车辆开发过程中采用的先进设计技术和理念,分层次研究其各自的核心技术特点和未来其可能的技术发展趋势。
其次,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速铁路车辆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牵引传动技术、转向架技术、车体设计技术等可能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提出一些分析建议。
最后,在综合考虑轨道车辆造型发展趋势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集成设计的理论与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针对新一代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可能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与策略和改进措施的研究提出一些明确的建议。
总之,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希望可以对我国高速列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高速铁路;高速列车;新一代;关键技术;集成设计;多学科优化[中图分类号]U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742(2015)04-0098-151前言高速铁路运输不仅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且高速铁路技术发展也带动了不同的相关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
也就是说如何拥有更多、更先进的集成设计技术的高速铁路已经成为目前各个国家铁路的核心竞争技术的要求所在。
世界铁路旅客运输的形式和范围在不断扩大,传统的轨道车辆运输形式也正在不断地改变。
除了那些高速铁路发达国家之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其中包括东南亚国家和其他亚非拉地区,对新一代的高速铁路技术都呈现了异样的热情。
这是因为先进的高速铁路技术不仅能够加快世界经济运输服务领域的沟通,解决许多世界经济面临的实际课题,而且为了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融合也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考虑到未来20年内世界高速线路网长度的明显增加、各国对新高速铁路线路的建设计划和热情,高速列车车辆产品换代和性能提高将会更加频繁且得到不断改善[1~5]。
AUTO PARTS | 汽车零部件1 引言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车辆乘坐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双质量飞轮作为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其功能是衰减整车振动与噪音,使发动机动力平稳传递到变速箱。
本文为了分析通过调整双质量飞轮减振性能参数对整车NVH的影响,建立了汽车传动系统模型,并通过整车WOT工况对比分析发动机和变速箱输入轴的扭振情况,同时结合整车实际测试结果,进一步确定双质量飞轮减振参数优化方向。
图1 双质量飞轮总成在整车传动系统中布置图1发动机;2双质量飞轮总成;3变速箱123发动机动力通过曲轴传递到双质量飞轮,经过双质量飞轮减振后传递给变速箱。
因双质量飞轮内部有减振系统,在传递发动机动力的同时,对发动机自身的扭振进行衰减,使发动机的动力更平稳过渡到变速箱,提升了整车NVH水平,也改善了变速箱的工作环境。
双质量飞轮内部结构参考考图2。
图2 双质量飞轮总成内部结构图1盘铆钉;2主飞轮体;3滑轨;4弧形弹簧;5盖盘;6初级惯量环;7盘毂;8次级惯量环;9齿圈;10垫圈;11驱动盘;12波形密封圈123456789101112发动机动力通过曲轴传递到主飞轮体,再由主飞轮体传递到弧形弹簧,弧形弹簧作为减振元件通过不断压缩、伸展将发动机扭矩波动进行衰减,使动力更平稳传递到驱动盘,驱动盘与盘毂通过铆钉固定,盘毂内花键与变速箱输入轴外花键啮合,动力通过盘毂内花键传递到变速箱。
在整个动力传递过程中,双质量飞轮主要功能是传递扭矩、减振。
以某搭载1.5T发动机的车型为例,通过测试整车各档位WOT工况的NVH水平如下:通过测试输入轴2阶角加速度,4挡、5挡、6挡不满足整车NVH要求(≤500rad/s2)需要对双质量飞轮性能进行优化。
双质量飞轮性能优化方向需要运用LMSAmesim软件搭建整车传动系统模型,模拟整车在行驶过程中传动系统的扭振状态,通过不断匹配双质量飞轮的性能找到最优方案。
传动系统模型的组成主要分为:前端附件模型、发动机模型、双质量飞轮模型、变双质量飞轮减振性能对整车NVH 影响的研究谈丽华 王旭东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205摘 要:双质量飞轮作为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主要功能就是减振降噪,提升整车NVH水平,本文通过整车测试及传动系统模拟仿真计算,对双质量飞轮减振性能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整车NVH水平。
第三届全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专利检索分析大赛初赛赛题(机械组)一、技术交底书随着我国高速列车技术的蓬勃发展,列车速度不断的提升,转向架作为是连接车体和轮轴的关键部件,也是高速动车组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转向架能够实现高速动车组的转向以及车轮与轨道的接触,保证车轮在曲线轨道上行驶时不会脱轨,同时能够减小列车在曲线行驶时的侧向力和车身倾斜角度,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
某企业专注于高铁转向架故障救援设备的研发和生产,现针对高铁转向架故障救援设备中的悬轮小车的结构提出改进设计(方案)。
技术背景高铁在运行时,转向架轮如果发生踏面剥离、轴承烧损、齿轮咬死、齿轮箱悬挂装置失效等故障,致使某个轮不能转动而无法实施牵引,如果在轨道上强行滑行会造成轨道的严重损坏。
由于场地、设备、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如果在现场维修,会造成整个运行线路的瘫痪。
改进设计本设计提供一种能够使故障高铁尽快撤离现场,迅速恢复铁路运行的转向架轮临时替代装置,具有小巧轻便、拆装灵活、适用性广的优点。
参见图 1-3,一种高铁转向架故障救援悬轮小车,由多组单轨小车拼装而成,单轨小车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架 1、支撑轮 2、行走轮 3 和紧固螺栓 4。
支撑轮 2 和行走轮 3 设置在两个支架 1 之间,支撑轮 2 和行走轮 3 分别通过轮轴与支架 1 转动连接,紧固螺栓 4 设置在支架 1 上,转向架轮通过紧固螺栓 4 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架 1 之间。
其中,支撑轮 2 具有多个支撑面,以适应不同转向架轮的尺寸。
其中,小车还配置有顶轮器,顶轮器为千斤顶,支架 1 用于千斤顶的杠杆使用。
其中,单轨小车之间前后横向和左右纵向通过连接杆以及弹簧销连接拼装。
其中,单轨小车设置有两个行走轮 3,两个行走轮 3 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轮2。
其中,行走轮 3 包括挡圈 7、轮箍 8、轴承 9 和轮轴 10,轮轴 10 设置在轮箍 8 的中心,两端突出于轮箍 8,轴承 9 套设于轮轴 10 上,两个挡圈 7 分别设置在轴承9 的两端面。
中国专利信息
佚名
【期刊名称】《电镀与涂饰》
【年(卷),期】2008(027)012
【摘要】本期公布的中国专利信息是2008年第三季度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有关表面处理系列类专利信息。
如需专利全文,请与我部联系(联系人:吴海玲;电话:************)。
【总页数】5页(P63-6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专利信息服务业的饕餮盛宴——中国专利信息年会诞生与发展 [J], 任莉;战晓冰;姚琳
2.专利信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专利信息年会2013成功举办 [J], 吴栋钢
3.从中国专利信息年会看我国专利信息服务业发展态势 [J], 杨长青;孔文娟
4.一场分享最新专利信息的盛宴——记中国专利信息年会2012 [J], 吕可珂
5.运用专利信息提升创新能力——“中国专利信息年会2011”在京盛大召开 [J], 陈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机械与动力工程总第810期第16期2023年8月基于TRIZ理论的航空构件金属断口识别系统优化设计吴恬李志农(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63)摘要:【目的】服役金属工件易产生断裂、疲劳、腐蚀等失效事故,严重影响到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
对金属断口进行高效分析及失效预防,对机电设备制造及维修的意义重大。
而现有的断口识别系统大多以空间域为基础对断口图像进行识别,缺乏理论支持,效果较差,需要进一步研究。
【方法】针对现有断口识别系统识别效率低、准确率低及断口数据冗余问题进行系统描述。
运用TRIZ 理论,分别使用系统裁剪、标准解、发明原理等方法,获得多种创新方案。
【结果】通过方案整合获得最终解决方案,即通过增强图像纹理特征,引入无线传输系统,更换基于经验Ridgelet-2DPCA断口识别算法。
【结论】该方案提高了断口识别准确率及识别效率,降低了存储难度,提高了识别检测灵活度,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发明问题解决理论;金属断口;模式识别中图分类号:O3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3)16-0039-05 DOI: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16.009Optimized Design of Metal Fracture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Aerospace Components Based on TRIZ TheoryWU Tian LI Zhinong(Key Laboratory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inistry of Education,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Nanchang330063,China)Abstract:[Purposes]Service metal workpiece is prone to fracture,fatigue,corrosion and other failure ac⁃cidents,which seriously affects production safety and economic efficiency.Efficient analysis and failure prevention of metal frac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nd maintenance.However,most of the existing fracture identification systems identify the fracture images by spatial domain,which lacks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has poor effect.Therefore,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Methods]The existing fracture recognition system is elaborated for the problems of low recogni⁃tion efficiency,low accuracy and redundant fracture data.By using TRIZ theory to apply specific meth⁃ods such as system tailoring,standard solution,and invention principle respectively,a variety of innova⁃tive solutions are obtained.[Findings]The final solution is obtained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solutions, by enhancing the image texture features,introduc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replacing the metal fracture method based on empirical Ridgelet-2DPCA.[Conclusions]The final solution improves the收稿日期:2023-02-01基金项目: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2019IM010100);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江西省研究生优质课程《数字信号处理》(仪器类)”(JXJX-21-8-31)。
General Management综合管理复杂异形结构体产品质量能力提升措施探索与实践沈美、宋燚、李晓东、陈婧旖、郝大千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航天领域质量能力提升是为应对常态化高强密度研制生产任务、解决突出质量问题、提升质量基础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而在一定时期内实施的一种目标较强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近两年,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推动下,各系统、各单位全面开展了质量能力提升工作,确定了各级各类提升项目目标和内容。
某复杂异形结构体量产较大,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次数较多,或带隐患交付下阶段环节发生质量问题,制约了研制与交付进度。
该异形结构体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结构且不规则的外形,其制造工艺无成熟经验可借鉴,因此常规、单一地依靠制造单位采取改善工艺、优化升级设备、生产人员培训等措施无法快速、本质提升产品质量,需要产品抓总单位创新思维、打破设计制造边界、加强组织级推动,将解决具体产品问题与组织能力提升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开展切实可行的质量能力提升工作。
本文对该复杂异形结构体产品质量能力提升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一、工作与实践1.复杂异形结构体制造特点该复杂异形结构体的金属部分采用铸造工艺技术,金属与非金属结合采用固化成型工艺技术,铸造和固化均为常规工艺,在传统结构产品生产中大量使用。
传统结构体一般为规则结构,铸造成型容易,内部缺陷少,而复杂异形壳体,因结构复杂,浇道设计、冷却设计难度大,热处理各部位受热不均,产品易产生铸造内部缺陷,若在检测环节未及时发现铸件毛坯成品的缺陷,流入后续工艺生产环节,则可能会在经受一定应力情况下出现裂纹等质量问题。
目前该复杂异形结构体铸件成品合格率较低,仅为传统规则结构体合格率的70%左右,且合格交付的成品在后续工艺环节出现了裂纹等现象。
铸造单位采取了强化冷却措施、优化铸造参数、加强检测确认等手段,但并未从根本上杜绝质量问题的发生。
由此可知,为彻底提升该产品生产质量,需要在包容、借鉴现有制造工艺能力的基础上,从设计源头、产品使用界面、生产工艺流程、检测手段等方面梳理薄弱点、找到突破口,提升产品的健壮性。
智能玻璃——塑造轿车未来新形象
陈丽霞
【期刊名称】《汽车与驾驶维修:汽车版》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英国科学家正在对未来轿车的玻璃进行大量的发明创新。
诸如下雨时,挡风玻璃自动打开刮水器;内装太阳能电池板的遮阳篷顶为空气冷却系统提供动力等。
【总页数】1页(P17-17)
【作者】陈丽霞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5
【相关文献】
1.未来轿车将使用智能玻璃 [J], 李萍
2.未来轿车将使用智能玻璃 [J], 华祥惠
3.智能汽车玻璃塑造轿车新形象 [J], 笑一
4.立足未来塑造护士新形象 [J], 王秀菊;崔志坚
5.智能汽车玻璃塑造轿车新形象 [J], 笑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并行工程标准先行
李惠琴
【期刊名称】《航天标准化》
【年(卷),期】2004(0)1
【摘要】阐述了企业在推行并行工程中,标准先行的意义和作用,并结合工作实际,研究了标准先行必须做好的几项标准化工作。
【总页数】3页(P14-15)
【关键词】并行工程;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
【作者】李惠琴
【作者单位】中国三江航天集团公司红林机械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3
【相关文献】
1.标准主导数据先行——国家标准馆举办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大数据分析系统培训讲座 [J], 张海明;郭晶晶
2.产业发展标准先行——第三次《工业机器人控制装置》国家标准工作组会及《数控机床电气设备及系统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启动会在京召开 [J], 陈钢
3.标准化助力三一发展——三一集团举行首届“技术创新,标准先行”标准化知识竞赛 [J], 周淑芬; 李丰
4.标准先行引领我国建筑工业化全面发展——2019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学术年会“建筑工业化标准与实践”分论坛举办 [J],
5.标准规范先行引导,活灵活现样板开路实物交底直观明了,标准实施落地生根“工程建设标准化走基层”系列活动之一:河南之行 [J], 邓凤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ttp:∥www.jdxb.cn http:∥zkxb.xjtu.edu.cn 第47卷 第4期2013年4月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Vol.47 No.4Apr.2013收稿日期:2012-06-11。
作者简介:华莉琴(1987—),女,硕士生;王拓(通信作者),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071217)。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61.1069.T.20130219.1010.006.htmlDOI:10.7652/xjtuxb201304016采用改进的尺度不变特征转换及多视角模型对车型识别华莉琴,许维,王拓,马瑞芳,胥博(西安交通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710049,西安)摘要:针对车型识别过程中车辆的姿态复杂以及采集图像时尺度缩放和光照等因素导致识别出现困难的问题,提出采用改进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及多视角的车型识别算法。
该算法对尺度不变特征提取方法进行改进,并获取车型特征;通过视觉聚类对车辆进行多视角建模;利用最佳节点优先搜索算法完成特征向量的近邻搜索,并根据匹配相似度完成车型识别。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所给出的车型识别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在不同的图像畸变条件下保持稳定性,最终的车型识别效率也都可达到90%,所用时间要低于SIFT方法,处理时间在原SIFT方法的基础上降低了20.58%。
关键词:车型识别;改进尺度不变特征转换;最佳节点优先搜索算法;多视角建模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987X(2013)04-0092-08Vehicle Recognition Using Improved SIFT and Multi-View ModelHUA Liqin,XU Wei,WANG Tuo,MA Ruifang,XU Bo(Systems Engineering Institut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Abstract:A method to recognize vehicles using an improved SIFT and multi-view model isproposed to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problem caused by the complex posture of vehicle,scalezoom and illumination.The SIFT algorithm is improved to capture the feature of vehicles;themulti-view model of vehicles is built through visual clustering;The BBF algorithm is used tocomplete the nearest neighbor search of feature vectors,and vehicles are recognized by similaritymatching.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of vehicle recognition is feasible andeffective,and the method can keep stability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image distortion.The rate ofrecognition can be up to 90%,the time is lower,and the processing time is reduced by 20.58%based on the original SIFT method.Keywords:vehicle recognition;improved 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best bin first;multi-view model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数量正在持续快速增加,而道路设施与汽车数量高速增长的矛盾显现,交通拥挤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多发的交通事故进一步加剧交通拥挤。
为此,本文提出利用图像理论及计算机视觉技术快速对车型进行识别,进而对交通事故智能识别,主动报警,并为进一步对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提供技术支持。
车辆在发生事故后,会呈现不同的车辆姿态。
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识别出车辆的类型、车辆的特征模型及特征获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目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车型识别方法有3类:①基于特征匹配的车型识别方法,通过提取图像的 第4期华莉琴,等:采用改进的尺度不变特征转换及多视角模型对车型识别 http:∥www.jdxb.cn http:∥zkxb.xjtu.edu.cn 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来进行车型的识别工作,但成像视角转变后识别效率下降;②基于模型匹配的车型识别方法,建立车辆的三维模型或者车辆组成部分的模型,但是提取难度大,计算较复杂;③基于分类器的车型识别方法,一般需要对较多样本进行训练。
为此,本文提出基于改进SIFT(Scale-invariantfeature transform,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特征及多视角模型的识别方法:一方面对SIFT算法高维度问题进行改进,用改进后的SIFT算法提取车辆的特征;另一方面,采用视觉聚类法进行车辆特征建模和识别,即使用图像采集设备围绕车辆目标进行多视角图像采集,再根据相关的聚合算法来完成某车型模型的建立,既避开了复杂的三维建模,又能很好地满足实时性要求。
车型识别的基本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车型识别的基本过程1 改进SIFT算法及车辆特征提取因车辆姿态及外界环境比较复杂,要求提取车辆特征的算法应具有旋转、尺度缩放和视角不变的特性。
虽然SIFT算法具备旋转、尺度缩放和光照不变性[1-2],但其维数过高,运算复杂,故现对其维数过高问题进行改进。
1.1 SIFT算法介绍在进行车辆特征提取时,首先利用高斯函数建立车辆图像的尺度空间,以达到尺度不变性的目的。
差分高斯尺度空间[3]的构建过程和车辆图像的高斯尺度空间表达结果分别如图2、图3所示。
通过比较当前和上下相邻尺度图像的26个像素点来确定特征点,同时剔除低对比度和边缘上的特征点[4],来提高后续识别的稳定性和抗噪能力。
SIFT算法的描述过程如下:①根据特征点的主方向旋转图像的坐标轴;②用一个具有参数σ的高斯权重函数来为每个样本特征点梯度值赋一个权重;③在每个子区域中的8个梯度方向上,累加加权a=21/2图2 差分高斯尺度空间图3 车辆图像高斯尺度空间表达结果之后的梯度模值,最终生成的特征向量为128(4×4×8)维,如图4所示;④对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
图4 特征向量描述符SIFT特征提取算法联合特征点的邻域像素信息,提高了特征的可区分性,但是对于特征向量的识别,需要搜索其K最近邻。
由于特征向量维度普遍过高,故在超过某一额度时传统的多维搜索技术的检索效率低下,这极大地损害了特征识别的实时性,也就是产生了“维度灾难”。
1.2 改进SIFT特征描述本文在保证不丢失特征信息的前提下,吸取了文献[5]中的圆形划分思想,并结合向量之间的排序方法对SIFT多维特征向量进行了降维改进。
以特征点为中心,选取圆形邻域做同心圆划分,统计每一层同心圆的梯度方向值,形成降维后的特征向量。
39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第47卷 http:∥www.jdxb.cn http:∥zkxb.xjtu.edu.cn 新的圆形邻域描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 以特征点为中心形成8个同心圆环,如图5所示。
为了与之前方形邻域的划分范围保持一致,取邻域半径为8×8。
图5 改进的向量描述符步骤2 在每个同心圆范围内统计其8个方向(0°,45°,90°,135°,180°,225°,270°,315°)的梯度加权模值的累加值。
由内至外按顺序分别选取环形区域的8维向量形成最终特征向量,即取第1个圆环内的8维向量为特征向量的前8个元素,第2个圆环内的8维向量作为第9到第16个元素,以此类推,最终的圆形特征向量为64(8×8)维向量。
步骤3 为达到旋转不变性的目的,对不同环内的特征向量实施排序操作。
假设Ci是以特征点为中心的第i个圆环所形成的向量,Ci={mi1,mi2,mi3,…,mi7,mi8},mij表示环内8个方向的加权梯度模值,i∈[1,8],j∈[1,8]。
C={C1,C2,C3,…,C7,C8},C为最终生成的特征向量。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每一个Cj进行排序,按序形成最终的特征向量。
排序后的特征向量保证了旋转后的特征点邻域的特征向量总是按相同的顺序产生,从而可达到旋转不变性的目的。
根据不同的匹配需要,可进一步对排序后的特征向量进行采样形成新的特征向量,但由于邻域信息的减少,匹配稳定度会受到影响。
步骤4 为减少线性光照改变的影响,对最终形成的特征向量进行尺度归一化处理珚C=C/∑i=64i=1m2()i1/2=(珡m1,珡m2,珡m3,…,珡m63,珡m64)(1)1.3 改进后的SIFT降维实验对同一车辆特征点进行实验,得到同一个尺度下改进前后的向量描述子,改进后的向量维数从128维降为64维,且8个子集中的元素是有序的。
改进后的特征描述符有如下两个优势:①因圆形本身就是具有旋转不变性的,也就不需要计算主方向和坐标对齐的步骤,从而克服了矩形领域划分法的不足;②根据邻域像素距离特征点的远近,在梯度模值的计算上使用了高斯加权,而高斯加权的等高线就是以特征点像素位置为中心的呈高斯分布的同心圆。
采用圆形邻域划分后,高斯加权和特征向量的计算可同步进行。
2 多视角车型识别利用上述方法可获得车辆图像的多维特征向量,与通过视觉聚类对车辆多视角建模所得的特征向量进行匹配、分析,最终完成车型的识别。
2.1 特征匹配本文采用传统的欧式距离[6]度量算法进行向量匹配,特征点间的距离为S=∑i=64i=1(Xi-Yi)()21/2(2)式中:Xi、Yi为点的特征描述元素,当距离S最小时,它们最有可能是匹配点对。
在不同的特征点集中搜寻距离最小的点,成为一个最近邻搜索的问题。
由于特征点数量众多且均为高维特征向量,我们利用索引树对向量的多维空间进行划分后,再在特征点集上搜寻最近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