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个人健康档案
- 格式:doc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16
档案编号: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单位名称:姓名:性别:建档时间:年月日档案目录1.劳动者个人信息卡(表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2)3.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表3)4.历次职业健康体检报告、职业病诊疗等资料5.其他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劳动者个人信息卡(表1)档案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2)劳动者姓名:档案号: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表3)劳动者姓名:档案号:2)检查结论是指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其他疾患、职业病等;3)人员处理情况是指调离、暂时脱离工作岗位、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断结果等处理、安置情况及检查、诊断结果;检查结论为未见异常或其他疾患的划“——”;4)现场处理情况是指造成职业损害的作业岗位,现场及个体防护用品整改达标情况,不需整改的可划“——”《劳动者个人监护档案》填写要求一、《劳动者个人信息卡》填写要求1、档案号:员工工作证号;2、姓名:员工有效身份证件姓名;3、性别:员工有效身份证件性别;4、籍贯: 员工有效身份证件中所提及的籍贯;5、文化程度:填写本人真实最高学历;6、嗜好:对本人健康有影响的经常性、习惯性行为,如“吸烟”“酗酒”等;如无嗜好则填写“无”。
7、参加工作时间:即入本公司日期;8、身份证号:员工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号码;9、职业病危害接触史:(1)起止时间:在一岗位或公司内工作的起止日期;(2)工作单位:在本单位工作期间,填写内容如:金能科技炭黑车间;对于非本单位工作期间的工作单位,填写内容为实际单位名称;(3)工种:即员工工作岗位;(4)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所提及的危害因素,结合本岗位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如“炭黑尘”“噪声”等;(5)防护措施:根据本岗位所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所配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个人防护设施;(6)本栏中,第一行填写为入本公司前最后一个工作单位,若对于实际情况中的务农及学生也应如实填写;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填写要求1、劳动者姓名:由本人填写,内容为有效身份证件中的姓名;2、档案号:员工工作证件号码;3、岗位:即车间生产岗位;4、检测时间: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各检测地点的检测时间;5、检测机构:对厂内检测地点进行检测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名称;6、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中所列举本岗位的危害因素进行填写;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根据检测报告中所提职业病危害因素实际检测结果,进行填写;8、防护措施:根据表中所列举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车间现场所提供的实际个体防护措施;三、《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填写要求该项表格根据员工个人体检表格实际情况进行填写!1、劳动者姓名:由本人填写,内容为有效身份证件中的姓名;2、档案号:员工工作证件号码;3、检查种类是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离岗后医学随访、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断等;4、检查结论是指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其他疾患、职业病等;5、人员处理情况是指调离、暂时脱离工作岗位、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断结果等处理、安置情况及检查、诊断结果;检查结论为未见异常或其他疾患的划“——”;6、现场处理情况是指造成职业损害的作业岗位,现场及个体防护用品整改达标情况,不需整改的可划“——”。
员工职业健康档案
员工职业健康档案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工作单位
建档日期
编号
****有限公司
档案说明
一、基本内容
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3、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二、档案格式
一人一档,档案封面为基本信息,档案内容包括职工基本职业史及所有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疗等的所有原始信息资料,其中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可详见本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档案中有关现场检测资料。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由职工所在单位保管,及时更新。
安环处负责监督管理,此档案作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岗位上岗的凭证之一。
一、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一)既往病史
(二)既往职业病诊断情况:
病名诊断日期
诊断单位是否治愈
(三)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
起止时间工作单位工种有害因素防护措施
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检查时间检查结果处理结果备注
三、职业病诊疗等相关资料。
师生员工健康档案(台账)
1. 引言
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维护人们的健康,建立一个健康档案台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师生员工健康档案(台账)的相关内容。
2. 目的和意义
建立师生员工健康档案(台账)的目的在于全面掌握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为学校制定健康计划提供参考。
同时,也可以保障人员的知情权,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健康干预和治疗。
3. 建立内容
师生员工健康档案台账的建立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3.1 个人基本信息
个人基本信息应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出生日期、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
3.2 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是健康档案台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体检项目、体重、血压、身高等生命体征以及患有的疾病、病史、遗传病等健康信息。
3.3 健康评估
基于健康状况,进行健康评估以评估个人的健康水平,及时发
现患病风险及时给予干预,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3.4 预防措施和治疗
预防措施和治疗是一个健康档案台账必不可少的内容,应包括
个人的疫苗接种、健康指导、诊疗记录、用药记录等内容。
3.5 结果分析和管理
对健康档案台账内容进行结果分析以及管理,发现和跟踪人员
亚健康、疾病等情况,给予及时干预和治疗,定期更新健康信息,
为学校健康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4. 结论
师生员工健康档案(台账)的建立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人们的健康,提高师生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为学校健康管理和科学管理
提供基础保障。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员工健康管理,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和实习生。
第三条人员健康档案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完整性原则:确保档案内容全面、真实、准确;2. 保密性原则:严格保护员工隐私,不得泄露档案信息;3. 规范性原则: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进行操作;4. 可持续性原则:确保档案长期保存,便于查阅和更新。
第二章档案内容第四条人员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基本信息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婚姻状况、学历、联系方式等;2. 体检档案:包括入职体检、年度体检、职业健康体检等;3. 疾病治疗档案:包括员工患病情况、治疗过程、用药记录等;4. 免疫接种档案:包括员工疫苗接种情况、接种时间、接种单位等;5. 健康教育档案:包括员工参加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6. 其他相关档案:如员工工伤、职业病等。
第三章档案管理职责第五条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 制定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3. 负责档案的查询、借阅和更新;4. 负责档案的保密工作,确保员工隐私不受侵犯;5. 定期对档案进行清理、整理和归档。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 负责收集、整理和归档本部门员工的健康档案;2. 负责将员工健康档案及时报送人力资源部;3. 负责员工健康档案的更新和维护。
第四章档案保管与使用第七条人员健康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归档时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进行分类、编目、装订。
第八条人员健康档案的保管期限为员工在职期间,离职后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要求进行归档。
第九条人员健康档案的查询、借阅和使用,需经公司人力资源部批准,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
第十条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查阅、复制、泄露员工健康档案信息。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员工健康档案管理,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保障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员工,包括在职员工、合同制员工和临时工。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全面收集员工健康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准确;(二)保密性原则:严格保护员工个人隐私,确保档案安全;(三)规范性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执行;(四)动态管理原则:根据员工健康情况变化,及时更新档案内容。
第二章档案内容第四条员工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二)健康检查记录:包括入职体检、定期体检、专项体检等;(三)疾病史:包括传染病史、慢性病史、过敏史等;(四)治疗记录:包括门诊、住院治疗情况;(五)健康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康复治疗等;(六)其他相关资料。
第三章档案管理第五条建立健全员工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第六条设立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工作。
第七条建立档案室,配备必要的档案保管设施,确保档案安全、整洁、有序。
第八条员工健康档案实行一人一档,档案资料及时归档,不得随意销毁或泄露。
第九条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清理、检查,确保档案完整、准确、安全。
第十条档案查阅、复制、借阅等,需经本人或单位负责人批准,并做好登记手续。
第四章档案保密第十一条员工健康档案属于个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对外公开或泄露。
第十二条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员工健康信息。
第五章档案利用第十三条员工健康档案主要用于以下目的:(一)为员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二)为医院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三)为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供参考;(四)为医院进行科学研究、统计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健康档案保密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确保企业员工的健康档案得到有效保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员工的个人隐私权益。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正式雇佣的员工、实习生以及临时工。
2. 健康档案的定义健康档案是指包含员工个人健康状况、体检记录、病历、诊断结果以及其他与员工健康相关的信息的文件或电子记录。
3. 健康档案保密原则1.保密性原则:公司对员工的健康档案信息应予以保密,未经员工本人授权或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向任何非相关人员披露。
2.需要知情原则:在特定情况下,根据公司的合理需求,为员工提供医疗服务或保障员工的安全,公司可依法向相关部门或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健康档案信息。
3.授权保护原则:员工对自己的健康档案有权选择提供或不提供的自主权,公司将严格遵守员工的意愿,保护其个人隐私。
4. 健康档案管理责任1.公司:负责制定和执行健康档案保密制度,保障员工的健康档案信息有效保密。
同时,公司应提供合适的健康档案储存和管理措施,并确保人员仅在必要时才能访问该信息。
2.法务部门:作为公司的法律顾问,负责指导公司管理健康档案保密制度的执行,确保公司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收集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并确保其保密和安全。
5. 健康档案的收集和使用1.健康档案提交:公司将在员工入职时要求员工提交个人健康档案。
员工需如实提供健康状况、病史等相关信息。
2.健康档案使用:公司仅能根据员工的授权或法律法规的要求使用健康档案信息。
在以下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健康档案:保险申请、紧急救援、职业病防护等。
6. 健康档案的保管和传递1.健康档案存储:公司应提供适当的存储设备,确保健康档案信息安全。
健康档案应以电子记录形式保存,同时备份至安全可靠的存储设备中。
2.健康档案传递:未经员工本人授权,公司不得将员工的健康档案信息提供给任何非相关人员。
员工个人申请时,公司可以根据员工的要求提供健康档案信息。
7. 健康档案的保密责任和考核标准1.公司员工:在接触、处理健康档案信息过程中,公司员工应知晓并遵守保密义务,不得私自查询、披露或篡改健康档案信息。
员工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一、档案建立与更新1. 公司将为每位员工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医疗记录等信息。
2. 员工健康档案应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管理,并定期更新。
3. 员工有义务提供完整的健康信息,以确保档案的准确性。
二、档案内容与保密1. 员工健康档案应包括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健康状况、医疗记录、体检报告等内容。
2. 员工健康档案应严格保密,仅限于公司内部相关人员查阅和使用。
3. 任何涉及员工个人隐私的信息均应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滥用。
三、档案使用与借阅1. 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随时查看员工健康档案,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和管理。
2. 在需要为员工提供特殊的健康服务或福利时,公司可以查阅员工健康档案。
3. 员工的直接上级可以在需要时查阅员工的健康档案,但需经过人力资源部门同意。
4. 非公司内部人员需要查阅员工健康档案时,须经总经理审批,并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陪同查阅。
四、档案保管与期限1. 员工健康档案应由人力资源部门妥善保管,并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2. 员工健康档案的保管期限为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并在员工离职后继续保留X年。
3. 若员工健康状况发生变化,应及时更新档案,并注明更新时间和更新内容。
五、档案销毁与处理1. 在员工健康档案保管期满后,应按规定进行销毁处理。
2. 销毁处理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方式,确保档案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3. 在销毁处理前,应对档案进行清点和核对,确保所有档案均已妥善处理。
六、档案检查与评估1. 公司将定期对员工健康档案进行检查,以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若发现档案存在错误或遗漏,应及时进行修正和补充。
职业健康档案第一篇:职业健康档案介绍职业健康档案是指用于记录员工职业健康状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和职业病防护措施等相关信息的档案。
职业健康档案是企事业单位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对保障员工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健康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员工身体状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预防措施、职业病诊断情况等。
通过对职业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可以及早发现员工身体健康问题,制定相应预防措施,降低职业病风险,减少因职业病导致的损失。
职业健康档案的建立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例如:职业健康档案由专业医生或卫生技术人员负责,存放在机密、安全的地方,保证信息的保密性。
同样,工作单位也需要提供便利条件,配合医疗人员对职业健康档案的管理和维护。
总之,职业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对于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预防职业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立职业健康档案是维护企业和员工共同利益的需要,是一个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投资行为。
第二篇:职业健康档案的建立职业健康档案的建立是指对员工的健康基础信息进行收集、汇总,涉及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各方面。
职业健康档案可以详细记录员工的职业病史、体格检查、辐射检查、作业病危害因素检查等相关信息,为企业实施预防职业病提供了依据。
建立职业健康档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充分调查企业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员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健康状况等。
在调查过程中,可以通过面谈、问卷调查、体检、卫生监测等方式,获取全面而准确的信息。
2. 建立热线建立一个职业健康档案热线,方便员工查阅或补充档案信息。
同时,在热线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保护员工信息隐私,确保职业健康档案信息的保密性。
3. 提供培训为了保证职业健康档案的质量,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
企业可以与卫生监测机构合作,开展有关职业健康档案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的认识和技能。
4. 加强管理企业需要制定职业健康档案的管理制度,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审核、保存、更新职业健康档案。
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保护档案 (范本)
前言
本文旨在介绍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保护档案的范本,以帮助企业建立和维护员工职业健康档案。
本文所介绍的范本为参考,具体实施时应根据不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基本内容
一、基础档案
1. 员工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照片等;
2. 工作经历,在企业内或外的职业生涯经历;
3. 健康状况,包括体检结果、职业病检查记录等。
二、健康监护档案
1.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记录;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后健康状况变化记录;
3. 职业病诊断记录及诊疗过程中的重要医学资料;
4. 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记录。
三、职业病防护档案
1. 职业病防治制度、操作规程以及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记录;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测量记录、评价报告等资料;
3.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建立、实施及效果评估结果记录;
4. 职业病事故的调查处理及职业病危害紧急救援的应急处置记录。
结论
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保护档案是企业维护员工健康、做好职业
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工具。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
案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同时承担起健全员工职业健康保护档案的法
律责任。
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由谁保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妥善保存员工健康监护档案。
用人单位也可制定相关规定,与员工协商由员工个人保管其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关于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由谁保管的问题,下面我为您详细解答。
一、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由谁保管1、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妥善保存员工健康监护档案。
用人单位也可制定相关规定,与员工协商由员工个人保管其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2、职工的健康职业档案,是通过检查,对职工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以及预防将来可能会患的疾病,降低职业病风险。
帮助用人单位和职工及早的预防疾病,有助于员工个人和用人及早采取必要的健康保护措施。
用人单位肩负着为职工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的义务;3、此外,用人单位还肩负着派专人保存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职责。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妥善保存员工健康监护档案,并对借阅进行严格限制,保护好员工的隐私和相关信息。
用人单位也可制定相关规定,与员工协商由员工个人保管其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4、对于员工职业健康档案的查阅,用人单位应当制定相关规则,严格按照规章对查阅进行记录。
未经用人单位允许,不允许无关人员借阅他人的健康监护档案。
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仍然有义务在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为其职业健康档案的复印件。
该复印件上应加盖用人单位的专用章,且不得向劳动者收取复印等其他费用。
5、用人单位建立一个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该包括如下内容:(1)、该档案应该包含劳动者的姓名,性别,籍贯,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以及有无不良嗜好等情况;(2)劳动者的职业史,员工是否患有职业病的既往病史,以及其是否有机会接触职业病的危险史;(3)劳动者之前多次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当统一汇总在其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中,并记录其当时检查结果所带来的疾病处理情况;(4)员工本人之前是否有治疗职业病的其他资料以及相关病史。
第五,其他需要存入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有关资料和医疗诊断证明;6、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妥善保存。
员工职业健康档案之阿布丰王创作
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呵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姓名
性别
出身日期
工作单元
建档日期
编号
****有限公司
档案说明
一、基本内容
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置情况;
3、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二、档案格式
一人一档,档案封面为基本信息,档案内容包括职工基本职业史
及所有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疗等的所有原始信息资料,其中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可详见本单元职业健康管理档案中有关现场检测资料.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由职工所在单元保管,及时更新.安环处负责监督管理,此档案作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岗位上岗的凭证之一.
一、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一)既往病史
(二)既往职业病诊断情况:
病名诊断日期
诊断单元是否治愈
(三)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
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置情况
三、职业病诊疗等相关资料
注:附历年职业病诊断治疗及相关处置资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员工职业健康管理,保障员工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员工职业健康权益。
第二章职责第四条公司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 制定和实施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制度;2. 组织开展员工职业健康检查;3. 监督检查各部门落实职业健康管理工作;4. 负责职业健康档案的管理。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员工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 落实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制度;2. 组织员工参加职业健康检查;3. 关注员工健康状况,及时报告异常情况;4. 配合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开展工作。
第六条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员工职业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 建立和完善员工职业健康档案;2. 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3. 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和归档。
第三章职业健康检查第七条公司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
第八条员工上岗前,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
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还需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第九条员工在岗期间,根据工作性质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第十条员工离岗时,应进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
第十一条应急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发生职业中毒、急性职业损伤等情况时,对员工进行的紧急检查。
第四章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第十二条公司建立员工职业健康档案,包括以下内容:1. 员工基本信息;2. 职业病危害接触史;3.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4. 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情况;5. 职业禁忌证;6. 健康状况异常记录;7. 其他与职业健康相关的事项。
第十三条员工职业健康档案应当真实、完整、准确,并由人力资源部妥善保管。
员工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职业健康是一个组织中最紧要的资产之一、为了维持员工健康和工作效率,建立一套员工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是必需的。
本文将介绍这一制度的紧要性、工作内容和操作方法,并探讨其实施的好处。
一、制度的紧要性员工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是维护员工职业健康的紧要手段。
通过对员工的职业健康情形进行跟踪记录,既能为员工供给健康咨询和保健服务,也能为企业供给阅历教训和对风险的立体防范。
二、工作内容员工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工作内容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康档案在员工入职时,应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包括基本情况、职业病史、职业接触史、体检报告和健康风险评估等信息。
依据企业的不怜悯况和实际需要,还可以加入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和数据。
2、持续跟踪记录企业应每年对员工的健康情形进行跟踪记录,适时更新患病情况、治疗效果和健康监测数据等信息。
这些记录可以帮忙企业了解员工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状态对健康的影响,适时发觉职业危害和职业病,订立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治疗方案。
3、供给健康服务企业可以依据员工健康情况供给相应的健康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健康检测和健康教育等。
这些服务可以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削减工伤和职业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三、操作方法企业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订立员工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实在操作方法。
以下是一个通用的操作流程:1、建立健康档案在员工入职时,由专职人员建立职业健康档案,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精准性。
2、持续跟踪记录每年对员工的健康情形进行跟踪记录,适时更新患病情况、治疗效果和健康监测数据等信息,保证数据的适时性和精准性。
3、供给健康服务依据员工健康情况供给相应的健康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健康检测和健康教育等,积极防备职业危害和职业病的发生。
四、实施的好处员工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削减工伤和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2、帮忙企业了解员工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状态对健康的影响,适时发觉职业危害。
档案编号:
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单位:
姓名:
性别:
建档时间:
目录
1.劳动者个人信息卡(表6-1)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6-2)3.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表6-3)4.历次职业健康体检报告、职业病诊疗等资料5.其他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表6-1劳动者个人信息卡档案号:
表6-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劳动者姓名:档案号:
表6-3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劳动者姓名:档案号:
注:1)检查种类是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离岗后医学随访、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断等;
2)检查结论是指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其他疾患、职业病等;
3)人员处理情况是指调离、暂时脱离工作岗位、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断结果等处理、安置情况及检查、诊断结果;检查结论为未见异常或其他疾患的划“——”;
4)现场处理情况是指造成职业损害的作业岗位,现场及个体防护用品整改达标情况,不需整改的可划“——”。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甲方)在与劳动者(乙方)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一)所在工作岗位、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后果及职业病防护措施:
(二)甲方应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的要求,做好乙方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应急检查。
一旦发生职业病,甲方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乙方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及相应待遇。
(三)乙方应自觉遵守甲方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按要求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若被检查出职业禁忌证或发现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必须服从甲方为保护乙方职业健康而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的工作安排。
(四)当乙方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发生变更,从事告知书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甲方应与其协商变更告知书相关内容,重新签订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五)甲方未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乙方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甲方不得因此解除与乙方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六)职业病危害告知书作为甲方与乙方签订劳动合同的附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表6-4人员调动记录
员工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告知书
确认回执单
七
夕,只因有你,
总有一些人牵肠挂肚难以忘记,
总有一些日子温暖甜蜜最为珍惜
从春夏到秋冬,从陌生到熟悉,
虽不能时时联系,却总在特别的日子想起你,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因为有你,再苦生活也不觉得累,
再大的险阻也无所畏,
再大的波折也不担忧,
愿情侣们找到幸福的天堂,
愿夫妻找到温暖的避风巷,
愿岁月抚平生活的忧伤,愿爱的花瓣轻舞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