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天气及雷达的使用
- 格式:doc
- 大小:260.50 KB
- 文档页数:6
天气雷达工作总结
天气雷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来探测大气中降水和其他天气现象的仪器。
它通
过发射无线电波并接收被大气中的水滴或冰晶散射后的回波来实现对降水、雷暴和其他天气现象的监测和预警。
天气雷达在气象预报、气象灾害监测和防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天气雷达可以实时监测降水情况。
通过天气雷达,气象部门可以实时掌
握降水的强度、范围和移动方向,及时发布降水预警,帮助人们做好防范措施,减少降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其次,天气雷达可以监测雷暴活动。
雷暴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常常伴随着强
降水、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通过天气雷达监测雷暴活动,可以及时发布雷暴预警,提醒人们避开危险区域,减少雷暴对人们的危害。
此外,天气雷达还可以监测风暴和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现象。
这些天气现象常常
伴随着破坏性的风力和降水,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天气雷达的监测和预警可以帮助人们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极端天气对人们的损失。
总的来说,天气雷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象监测设备,它可以实时监测和预警
降水、雷暴和其他极端天气现象,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天气雷达技术,提高其监测和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人们提供更加可靠的气象服务。
雷暴天气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4-15T13:47:52.21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期作者:胡锦宽[导读] 自然界中经常出现雷暴天气,是因为积雨云发展而来胡锦宽河南省洛阳市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洛阳分院 471000摘要:自然界中经常出现雷暴天气,是因为积雨云发展而来,并伴随着恶劣的雷鸣闪电、狂风暴雨、冰雹等天气,这些天气现象还称为对流天气,恶劣的天气现象对飞行的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只有清晰的了解雷暴现象,这样才能减少雷暴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雷暴;飞行安全;影响与措施天空中出现的积雨云能引发其他的强对流天气,如颠簸、下击暴流、冰雹、大雨、雷击、湍流、低空风切变等恶劣的天气现象。
如果飞机进入雷暴的范围内,可能会造成飞机部件损伤或者机毁人亡的结果。
所以雷暴是影响飞行安全的一个重大因素。
根据官方统计,全球每年发生的雷暴将近10万次,在美国因为气象发生的飞行事故分析中,每50起飞行事故中就有28起飞行事故的起因和雷暴有关,占事故总数的56%。
这些数字表明雷暴是造成飞行事故的重要因素,而且航空领域不断发展,毋庸置疑将会造成更多的飞行事故[[[] 李志杰.机场雷暴天气及对飞行安全和管制的影响[J].南方农机,2017,48(21):87-88.]]。
在一般情况下,夏季的雷暴现象比较多,危机飞行安全的几率也比较高。
一.雷暴形成条件及分类因为积雨云发展而来并有部分电闪雷鸣的风暴,叫做雷暴。
产生雷暴的条件有三条:一是充沛的水汽;二是聚集而不稳的大气层;三是足够的冲击力。
大气和地形等不同的条件,会形成不同的雷暴,主要有:地形雷暴、锋雷暴和热雷暴三种。
1.地形雷暴地形雷暴主要形成在高山区域,在山坡的迎风面形成的雷雨,随着高度的不断抬升温度会逐渐降低,进而形成雷云[[[] 向典.雷暴对飞行的影响[J].才智,2014(17):355.]],当雷云到达了山坡的背风面时,雷云的温度会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降低,进而烟消云散。
使用气象雷达进行天气监测与预报的方法与技巧气象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天气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出行、活动和生产等各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气象情况,科学家们发明了气象雷达。
气象雷达是一种能够探测大气中的云雨、降水和天气形势的设备,它通过发射和接收回波的方式来获取天气数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使用气象雷达进行天气监测与预报的方法与技巧。
首先,气象雷达可以通过回波的反射和散射特性来判断云雨水量的多少和降雨的类型。
雷达回波的强度反映了降水的情况,而回波的形态则可以显示降水的类型,如雨、雪、冰粒子等。
通过分析不同区域和高度的回波特征,可以确定降水带的位置和移动趋势,从而更准确地预测降雨时间和降雨强度。
其次,气象雷达还可以探测到风暴的特征和强度。
当发生雷暴时,雷达可以捕捉到闪电等电磁信号,并通过计算雷达回波和闪电之间的关系,确定风暴的性质和强度。
这对于预测风暴的移动路径、持续时间和可能的影响范围非常重要。
根据雷达提供的风暴信息,气象部门和相关机构可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除了降水和风暴,气象雷达还可以用于监测其他天气现象,如冰雹、龙卷风、暴雪等。
当这些天气现象发生时,雷达会显示明显的回波信号,从而提醒相关部门和人们做好防范措施。
通过整合气象雷达和其他气象观测手段,可以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天气监测和预报,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使用气象雷达进行天气监测与预报时,有一些技巧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了解雷达回波的特征和解读回波图像的基本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熟悉不同颜色代表的回波强度和不同形态对应的天气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雷达图像。
其次,掌握雷达图像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了解其雷达站点的覆盖范围和扫描模式是很重要的。
不同的雷达站点和扫描模式可能会导致图像的畸变和遗漏,因此在分析和使用雷达图像时要有所考虑。
另外,与气象雷达相关的数据处理和模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利用雷达反演算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可以从雷达回波中提取出更多的天气参数信息,如降水强度、垂直降水分布、风场等。
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与注意事项气象雷达是一种重要的气象观测工具,通过测量和探测云层内的降水和气象现象,可以帮助预测天气变化和提供重要的气象信息。
然而,想要正确地利用气象雷达进行测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需要选取合适的天气条件。
通常情况下,雨天和雷暴天气是进行雷达测绘的最佳时机。
这些天气条件下,云层内的降水和气象现象相对较为集中和明显,利于雷达探测和测绘。
此外,还需要确保雷达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调试,以保证准确的测绘数据。
其次,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雷达扫描策略。
雷达扫描策略是指雷达设备在观测期间的运行模式和参数设置。
一般来说,雷达可以选择水平扫描或垂直扫描,也可以进行组合扫描。
水平扫描主要用于观测大面积的天气系统,而垂直扫描则适用于观测局部区域内的降水和气象现象。
组合扫描则可以同时获取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测绘数据,提高测绘精度。
此外,雷达测绘还需要考虑雷达波束的分辨率和覆盖范围。
波束分辨率是指雷达波束在空间中的分辨能力,即能够检测到的最小尺寸的降水颗粒。
通常情况下,波束分辨率越小,雷达的测绘精度越高。
然而,小波束分辨率也意味着覆盖范围较小,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
与此同时,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还需要考虑雷达的仰角和扫描间隔。
仰角是指雷达波束与地平面的夹角,而扫描间隔则是指雷达在不同仰角之间切换的时间间隔。
合理的仰角和扫描间隔可以提高雷达的测绘范围和精度,避免遗漏和重复观测。
另外,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还需要注意雷达信号的处理和解释。
雷达信号是通过接收和解码回波信号得到的,其中包含了降水的类型、强度和位置等信息。
在处理雷达信号时,需要注意降水的多普勒频移、回波衰减以及功率分布等因素,以准确地解读雷达测绘数据。
最后,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需要进行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
数据质量控制是指对雷达测绘数据进行筛选和过滤,去除异常和干扰数据,得到可靠和准确的测绘结果。
气象雷达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探究气象雷达是一种重要的气象观测设备,通过探测雷达回波来获取降水信息,并在天气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究气象雷达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一、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及优势气象雷达利用电磁波的散射和回波来获取降水信息。
其工作原理是向大气中发射脉冲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降水物体时,会产生散射现象,一部分电磁波回到雷达接收器,形成回波信号。
气象雷达具有以下优势:1. 高时空分辨率:气象雷达可以提供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即可以实时获取降水的强度、位置和分布情况。
2. 全天候观测:相比其他天气观测设备,气象雷达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可以全天候进行观测。
3. 多参数探测:气象雷达可以获取除降水信息外,还可以探测雷暴、风暴等天气现象的信息。
4. 数据共享性:气象雷达的观测数据可以广泛共享,为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提供支持。
二、气象雷达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方式气象雷达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 降水强度及分布预测:通过分析气象雷达回波信号,可以了解降水的强度、分布情况及移动趋势,进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降水情况。
2. 雷暴监测与预警:气象雷达可以探测雷暴云的存在和演变情况,通过分析雷达回波信号中的强度、高度和速度等参数,预测雷暴的发展趋势,并及时发布雷暴预警,以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强风风暴的监测与预警:气象雷达可以探测风暴云中的风暴回波信号,通过对回波信号的分析,可以预测强风、龙卷风等极端气象事件,并及时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以减少损失。
4. 降雨量及涝情监测:通过对气象雷达回波信号的分析,可以获取降雨强度和降水量信息,结合地面观测及水文资料,可对降雨量和涝情进行实时监测,为城市排水和水务管理提供支持与依据。
5. 气象模型验证与改进:气象雷达观测数据可用于验证和改进天气数值模型,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
三、气象雷达在天气预报中的挑战与展望虽然气象雷达在天气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气象雷达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在现代天气预报中,气象雷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天气预报员的“千里眼”,能够帮助我们窥探大气的奥秘,提前洞察天气的变化。
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的反射和散射。
雷达向大气中发射电磁波脉冲,当这些脉冲遇到降水粒子、云滴、冰晶等目标物时,会发生反射和散射。
通过接收和分析返回的信号,我们可以获取有关目标物的位置、强度、速度等信息。
气象雷达在监测降雨方面表现出色。
它能够准确地探测到降雨区域的范围、强度和移动方向。
对于强降雨区域,雷达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为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提供早期预警。
通过连续观测,还可以追踪降雨系统的发展和演变,帮助预报员预测降雨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
除了降雨,气象雷达在监测台风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天气系统,其中心附近风力巨大,伴有狂风暴雨。
气象雷达可以监测到台风的中心位置、眼壁结构、螺旋雨带等特征。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预报员能够准确预测台风的路径、强度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雨影响,为政府和民众采取防范措施争取宝贵的时间。
在监测雷暴方面,气象雷达同样不可或缺。
雷暴是一种伴有雷电、强风和冰雹的剧烈天气现象。
雷达可以探测到雷暴云的发展和移动,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危险天气。
对于航空领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飞行员可以根据雷达提供的信息避开雷暴区域,确保飞行安全。
气象雷达还能够监测到大气中的风场信息。
通过多普勒效应,雷达可以测量降水粒子的运动速度,进而推算出大气中的风速和风向。
这对于预测大风天气、气流变化以及大气环流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气象雷达在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与传统的天气观测手段相比,它能够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实时数据。
在几分钟到几小时的时间尺度内,准确预测局部地区的天气变化,如突发的强对流天气、局地暴雨等。
这为公众的日常出行、户外活动以及应急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参考。
然而,气象雷达也并非完美无缺。
它的探测范围和精度会受到地形、障碍物以及电磁波传播条件的影响。
气象雷达技术在气象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及时准确地监测和预警气象灾害事件是非常重要的。
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气象雷达技术的应用在气象灾害监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气象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气象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案例。
一、气象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气象雷达是一种利用雷达原理探测大气中物体的仪器。
它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利用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等信息。
气象雷达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发送一束脉冲电磁波,并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来获取目标物体的信息。
当脉冲电磁波遇到物体时,一部分能量会被物体吸收或散射,而另一部分则会被物体反射回雷达。
雷达接收到的反射信号会被处理成雷达图像,通过分析图像的特征,可以判断目标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等信息。
二、1. 暴雨监测和预警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象雷达可以通过监测大气中的降水情况,及时预测暴雨的发生以及其强度和范围。
通过分析雷达图像中的降水回波,可以确定暴雨云团的位置和移动路径,从而预警相关地区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对人们的影响。
2. 雹灾监测和预警雹灾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和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
气象雷达可以探测到大气中的雹子,并通过分析雹子的大小和密度等信息,预测雹灾的发生和范围。
及时发布雹灾预警,可以减少农作物的损失,并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 雷暴监测和预警雷暴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带来雷电、阵风和强降水等破坏性天气现象。
气象雷达可以检测到雷暴云团,并通过分析雷达图像中的云团形状、云层高度等信息,预测雷暴的发生和强度,及时发布雷暴预警,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4. 台风和龙卷风监测台风和龙卷风是严重的气象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运行带来严重威胁。
气象雷达可以监测到台风和龙卷风的云团,通过分析雷达图像中的云团形态和移动特征,可以预测其路径和强度,及时发布台风和龙卷风预警,以保护人们的安全。
雷达技术在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实践评估气象灾害是指由天气系统产生的,对人类、动植物生活和社会生产造成重大危害的天气事件。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及时有效地监测和预警气象灾害显得尤为重要。
雷达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气象监测工具,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多参数探测等优点,在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雷达技术在气象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 暴雨洪涝监测暴雨洪涝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城市和农田造成严重的损失。
雷达技术能够准确地探测到降雨带和降雨强度,对暴雨洪涝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
通过雷达图像的分析,可以判断降雨的范围、强度和移动速度等,为决策部门提供及时的信息,使其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洪涝灾害。
2. 暴风雨和龙卷风监测暴风雨和龙卷风是另外一类常见的气象灾害。
雷达技术可以探测到云团内的强风区域和强旋涡,从而提前预警暴风雨和龙卷风的来临。
通过分析雷达图像的反射率、径向速度和波谱宽度等参数,可以判断出云团内的强风区域以及是否存在旋涡现象。
这些信息可用于预测暴风雨和龙卷风的路径和强度,为受影响地区的居民进行预警和疏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 冰雹与降雪监测冰雹与降雪也是常见的气象灾害,对农田和交通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雷达技术能够实时探测到云团内的降雪和冰雹带,并对其进行定量测量。
通过分析雷达图像中的反射率,可以推断出冰雹和降雪的大小和密度,并预测其对农作物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农民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农田的损失。
二、雷达技术在气象灾害预警中的应用1. 雷暴监测与预警雷暴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具有强烈的雷电和风雨等天气特征。
雷达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到雷暴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预测其移动路径和强度。
通过分析雷达图像中的回波特征、探测的雷暴强度和风羽信息等,可以及时预警雷暴带来的雷电、暴雨和强风等天气灾害,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台风和龙卷风预测与预警台风和龙卷风是两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它们具有破坏性的风力和大量的降水等特点。
气象雷达探测原理及应用范围气象雷达是一种基于雷达原理来探测大气状态、气象现象和天气变化的机器设备。
它主要利用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通过接收和处理反射回来的信号来获取气象信息。
本文将从气象雷达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和应用范围三个方面来介绍气象雷达。
一、气象雷达的基本原理气象雷达探测大气的原理是依靠扫描大气中的微小水滴、降水、云和其它物质所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
当雷达发射的脉冲波束与某种物质相遇后,该物质会吸收或者在其表面产生反射,反射回来的信号被接收机接收。
通过计算发射和接收信号之间的时差,就可以确定障碍物与雷达的距离。
进一步做相位比较、功率谱分析等处理,就可以获取更加详细的气象信息。
二、气象雷达的技术参数气象雷达的技术参数有很多,我们挑选一些比较重要的来介绍。
1.雷达频率雷达频率是指雷达信号所使用的电磁波频率。
国际上常用的气象雷达频率范围一般在 3GHz - 35GHz 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频率不仅可以在短距离内传播,而且对反射信号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都有较好的表现。
2.雷达脉冲宽度雷达脉冲宽度是指雷达发射的信号在时间上的长度。
对于气象雷达来说,脉冲宽度一般控制在 0.5 微秒左右,因为这会使得雷达系统的分辨率变得更加细致,可以更清晰地识别降水的形态和密度。
3.天线参数天线是气象雷达的核心部件,它对气象雷达系统的性能和运行稳定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天线的参数主要包括天线方向图、增益、波束宽度等。
天线的方向图表现了天线在地球空间中能接受来自不同方向的信号的能力。
增益则表示天线接受信号的灵敏度,波束宽度则是用来描述信号分辨率的参数。
三、气象雷达的应用范围气象雷达以其高效快捷、准确可靠的特点已经成为气象监测预警、农林牧业生产、水利、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多个行业的重要技术手段。
主要的应用范围包括:1.气象监测预警通过气象雷达可以及时有效地监测和预测各种天气现象,包括暴雨、雪灾、雷暴、霜冻等等。
这些预警信息对于有关部门和群众可采取及时的防护措施,避免或减轻极端天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飞行中对雷暴的判断方法
飞行中对雷暴的判断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调查天气预报:在起飞前,飞行员应仔细阅读气象预报,特别关注是否有雷暴警报或雷暴活动预测。
这将是判断是否飞行安全的重要依据。
2. 观察雷暴云形态:当飞行中遇到云层时,飞行员需要观察云的形态。
雷暴云通常具有高耸的穹状云顶和强烈的上升气流,同时可能伴有独特的雷暴云标志,如铅锤状尾部或平行的卷状云。
3. 监测雷暴活动:飞行员通常会借助雷达和气象雷达设备来检测雷暴活动。
雷达可以提供附近雷暴的位置、强度和移动方向。
飞行员应时刻监测雷达信息,以便及时避开雷暴区域。
4. 观察雷电和闪电:通过观察天空中的雷电和闪电,飞行员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雷暴活动。
雷电和闪电往往是雷暴活动的明显迹象。
5. 密切听取航空管制的警告:飞行员需要与航空管制保持密切联系,以获取最新的天气信息和雷暴警告。
航空管制会根据雷达图像和其他数据提供重要的飞行安全建议。
6. 遵循飞行规定和程序:飞行员需要遵守飞行规定和公司飞行程序,其中通常包括避开雷暴区域、遵循安全航线、保持适当的高度等。
虽然以上方法可以帮助飞行员判断雷暴活动,但最终的决策权在于飞行员自身。
如果飞行员对飞行安全存在疑虑,应优先考虑人员和飞机的安全,选择避开雷暴区域或者降落到安全的地面上等待雷暴过去再起飞。
雷雨天气条件下地面气象测报的经验与技巧1. 引言1.1 背景介绍雷雨天气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常常伴随着强烈的雷电、狂风和暴雨。
在这种天气条件下,地面气象测报变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地面气象测报可以帮助预测将会发生的天气变化,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雷雨天气条件下地面气象测报的经验与技巧不仅可以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突发天气变化的挑战。
深入研究和总结雷雨天气条件下地面气象测报的经验与技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雷雨天气,如果能够掌握雷雨天气下地面气象测报的经验与技巧,就能更好地应对这种特殊的天气情况。
本文将从雷雨天气下地面气象要素的特点、雷暴天气下的气象测报技巧、雷雨天气下的数据分析方法、气象预警与预报以及设备使用与维护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广大气象工作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雷雨天气条件下地面气象测报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对于雷雨天气的预警和预报能力,减少因雷雨天气造成的灾害损失。
雷雨天气通常伴随着强风、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现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雷雨天气下地面气象要素的特点,掌握雷暴天气下的气象测报技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雷雨天气的发生、发展和消散过程,提高气象预警和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雷雨天气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深入研究雷雨天气条件下地面气象测报的经验与技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也能够有效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展望未来,继续深入探讨雷雨天气下地面气象测报的相关技术与方法,并加强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气象监测和预报水平,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挑战。
2. 正文2.1 雷雨天气下地面气象要素的特点雷雨天气条件下地面气象测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对气象要素进行准确的监测和测量。
雷暴天气及雷达的使用
根据NASA早期对航空安全报告系统的报告数据的分析,有相当一部分飞机事故及事故征候是由不同的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
不幸的是,相比较人的因素或飞机系统故障引发的事故或事故征候,航空业在环境因素上的影响最小。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通过加强训练来减少不利的环境因素带来的危害。
在我们日常飞行中遇到的不利外界环境因素有很多,其中有相当一大部分是由天气造成的,例如颠簸,积冰等。
而雷暴只是这些不利因素的一小部分,但因为它在我们商业飞行中较为常见且带来的危害通常较为严重,所以在这里我认为有必要详细讨论一下雷暴天气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作为飞行员应该如何合理使用记载雷达来避开不利的天气。
首先,雷暴的形成及特征。
雷暴大体上有两种类型:气团型和锋面型。
气团型雷暴可在不稳定大气中随时出现,并且由地球局部表面受热而发展,受热空气上升冷却以形成积状云。
当积状云继续发展,在云的上部降水形成并下落。
降水是该型雷暴成熟期开始和存在下降气流的征兆。
大约一小时后,受热的上升气流被降水切断,热量散发后雷暴消散。
在下沉气流和降水冷却气流的作用下许多雷暴产生一道相关的冷空气阵风锋面。
这些阵风锋面通常气流非常紊乱,导致非常严重的飞机性能丧失,尤其是在起飞或进近过程中。
气团型雷暴的周期:
锋面型雷暴与大的天气系统的锋面,高空低压槽有关。
锋面型雷暴通常呈长线状,持续几个小时,产生大到暴雨或冰雹,产生强烈的阵风甚至龙卷风。
这些更危险的雷暴在形式上最重要的区别是在这种雷暴中不同高度上存在水平方向上巨大的风(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降水从受热的上升气流中落下导致一个更长的雷暴发展期。
一个典型的锋面型雷暴的下沉气流的柱状范围相当大,直径可达到1到5海里,由此而产生的向外的气流可能会导致水平方
向上很大的风速改变。
锋面型雷暴的图示:
其次,雷达的特点。
自1980年后作为在所有新飞机上标准配备的雷达,具有低发射功率,平板天线,数字化处理,窄波束和彩色显示的特性。
这些全新技术的先进雷达提供了很大的可靠性和新的颠簸探测方式,同时也要求新的操作方式。
平板天线:从老式抛物线天线发射出的波的部分能量会在侧波束上有所散失,导致在低高度上更多的地面杂波和在主波束边缘周围更多的近距离的天气回波。
平板天线发射一束窄的集中的长距离波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侧波束并且将更多能量集中在主波束上。
因为损失了侧波束,天线俯仰角控制就变得很关键,当我们接近雷暴或减小距离时,天线角必须向下调整以避免错过重要的天气回波。
抛物线天线与平板天线的区别:
颠簸探测:
在多普勒技术的运用下,颠簸探测的显示更为直接和准确,但是在探测过程中降水仍然是一个必须的组成部分。
晴空颠簸无法被探测到。
通过衡量飞机纵轴方向上降水的速度,雷达显示那些在飞机前进方向上降水速度超过11mm/h的回波。
受发射能量及脉冲频率的限制,颠簸探测模式只在50nm内有效。
地面杂波抑制(GCS):
地面杂波抑制与颠簸探测模式一样运用多普勒雷达的频率特性,但是任何水平方向上移动速度小于2英里/小时的目标将被认为是地面回波而被清除。
那些速度在2-11英里/小时的目标被认为是降水回波。
而那些移动速度超过11英里/小时的目标被认为是颠簸区降水的回波。
由于地面杂波抑制将任何速度小于2英里/小时的目标识别为地面回波,所以地面杂波抑制模式不应被连续使用,而是用于快速的回波分析然后关闭。
飞行中雷达的使用:
起飞及爬升:
起飞前将雷达天线角度向上调到可以扫描离场航迹的天气状况。
起始爬升时天线角度应保持在向上位以避免地面杂波并与飞机的爬升角度相符合。
以下是根据飞机爬升率计算出
的飞机爬升角:
由飞机惯导控制的天线的稳定是以地平线而不是以飞机的纵轴作为参考。
根据表中的数值可以看出,在整个飞机爬升阶段的所有速度范围内,为使雷达扫描的角度始终与飞机爬升轨迹相匹配,一个在飞机爬升中合适的天线角度应约等于飞机爬升率的千位数值(根据雷达的不同该值略有差异),即飞机的爬升率为2000英尺/分钟,则天线角度为+2度,这样即可避免雷达天线扫描到低于飞机轨迹的天气。
而范围的选择应根据飞机的速度以及回波的方位。
巡航:
巡航时通常情况下天线角度应调整到以使在显示屏外缘显示的地面回波几乎看不到。
在巡航高度不变时除非是改变显示距离,否则天线角度不应作过多的调整。
因为根据雷达波束的特性,扫描距离越远,探测到低于飞机高度的回波的高度越低。
在一定距离范围内,保持一个恒定的天线角度飞行,对于穿越了飞机高度的天气回波将始终保持一定的强度显示,而对于低于飞机高度的天气,回波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应该注意到的是,对于在巡航中保持一个固定的接近0度的天线角度飞行也可能显著降低雷达的有效性。
因为雷达只能探测到以雨滴湿冰雹或大的雪花等形式存在的液体物质,除非是雷达波束对准在或低于天气中的0度等温线,否则可能不会有足够的潮湿液态颗粒以形成回波并显示在雷达屏幕上。
下降:
在15000英尺以上的下降中天线角度应在每下降10000英尺时向上调整1度,15000英尺以下,每下降5000英尺时向上调整1度。
作为参考,天线角度的调整可以使用与巡航是一样的方式,即在任何高度始终降天线角度调整到以使地面回波恰好不显示在屏幕外缘。
范围的选择应调整到可以扫描到整个进场路线。
在大范围的强烈天气下,应先选用一个较大的距离范围来计划一个安全的绕飞路线,然后选用一个较小的距离范围来显示所需进入区域的天气细节。
绕飞注意事项及方法:
回波的颜色及形状:
任何超过一种颜色的天气回波都将存在颠簸,即使在绿色区域。
较窄的颜色梯度显示了强烈的颠簸区,在短时内改变了形状或大小的回波也存在潜在的颠簸可能。
强对流天气的其他主要指示有:手指形,钩形,扇形,马蹄形的回波。
这些形状的回波都应避开即使它们是绿色的。
在判断雷暴的强度上回波的形状与颜色一样重要对于大范围同种颜色的回波,根据强度可以适当调整绕飞方向和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地域差别,相同颜色及形状的回波在强度上可能会有所不同,即在气候相对干燥的地域可将显示的回波强度提高一个级别来对待。
绕飞方向:
综合考虑地形,飞机性能及风向的影响。
如可能则向地形较好方或上风方向绕飞,飞机性能许可时也可上升高度从云顶通过。
计算云体高于飞机高度值的方法是:天线角度×云体距离×100,单位是英尺。
如天线角度是1,回波距离是50nm,则云顶高于飞机目前高度5000英尺。
在大范围的复杂天气绕飞时,还需注意雷达回波的盲区,即距离飞机较近的强烈回波可能将衰减同方向上距离较远的较弱的回波。
在判断不明的情况下可选择更大的绕飞距离。
等待或备降:
经常会出现雷雨将机场覆盖飞机无法起降的情形。
这时我们可根据雷暴形成的原因及相关的地域特点确定是等待还是备降。
通常气团型雷暴发生较为突然,持续时间短,而锋面型雷暴形成前有一定征兆,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了解了这些再考虑到地域及风向风速和机上剩余油量的影响,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做出等待或备降的决定。
在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如何正确的处置恶劣天气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兼顾飞行安全和实现公司收益的最大化是我们飞行员的重大责任。
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们年轻一代飞行员前方的路还很长,敬请所有的教员给予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指导,帮助我们尽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