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4节《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学案1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物理下册《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新版)苏科版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量杯和量筒的用途、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固体的体积、2、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能优化实验方案。
使用说明:先由学生自学课本,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让几名同学到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其他同学整理学案,并完成针对练习题。
最后小组间互相点评,老师进行点拨、提升,及对各小组评价。
重点、难点: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自主学习(一)复习巩固:1、密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
2、1kg/m3=___________g/ cm31g/ cm3= ____________kg/m33、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 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_________ g/ cm3。
(二)导学部分:1、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量_________的仪器,利用_________法也可以间接地测量固体的体积,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① 看清楚它的_____和______,量筒和量杯一般采用的单位是_________;② 测量时应把量筒和量杯放在_________;③ 观察时视线应与液面_________,如果液面是凹液面,视线应与_________________。
④ 量筒和量杯中,_________的刻度是均匀的,另外一个的刻度应是_________(选填“上疏下密”或“上密下疏”)二、合作、探究,展示【要点1】固体的密度测量〖活动〗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讨论〗这个实验的难点是什么?。
〖阅读〗(1)量筒和量杯的说明书,知道其作用及相关参数。
(2)整理量筒和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
〖总结〗1、量筒和量杯是直接测量的工具。
2、计量单位为,1mL= cm3。
3、使用方法:①会认:量程为,分度值为;②会放: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③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6.4 密度知识的应用(一)》
A. 细高的量简便于操作
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 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2、要想尽可能一次就准确量出质量为100g、密度为0.8×103㎏/m3的酒精的体积,下列四组量筒中适当的是( )
A. 50mL,5mL
B. 100mL,2mL
C. 250mL,5mL
D. 500mL,10mL
3、观察量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时,要使视线与水面相平,量筒的水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要()
A. 以凹形的上部为准
B. 以凹形的中部为准
C. 以凹形的底部为准
D. 都可以
4、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 ________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 ________
5、为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也就是说________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建构起________的概念,用它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新版)苏科版6、4 密度知识的应用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学习重点: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学习难点:测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学习过程: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活动6、5: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实验讨论设计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2、怎样才能测出螺母的密度?也就是说依据什么原理?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测各物理量的仪器?4、怎样测金属螺母质量和体积?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引入量筒的使用出示量筒、量杯,讨论下列问题:1、观察量筒、量杯,它们的刻度有何不同之处?2、量筒的测量单位是什么?它与立方厘米是什么关系?3、这个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4、使用量筒应注意什么问题?5、如何使用用量筒测螺母的体积?(2)设计并进行实验想一想:是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若步骤不合理,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归纳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螺母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3)、用细线悬吊着螺母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螺母的密度(5)、对照密度表,螺母可能是哪种金属设计记录用的表格进行实验并且处理数据交流与评价活动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水的密度、(1)、在玻璃杯中盛液体,称出总质量m; (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想一想:如果先测空杯子的质量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2、求质量让学生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估测人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课堂练习:1、一间普通教室里的空气质量大约是(标准状况下ρ空气=1、29kg/m3)()A300多毫克 B300多克 C300多千克D300多吨2、李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密度大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的体积小3、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矿石的密度,用已调好的天平称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 g,用量筒测出矿石的体积是30mL,由此可知,矿石的密度为 g/cm3。
阜宁县明达中学初二物理导学案班级姓名课题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四时间11年 3 月 1 日,周 3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徐会一、学习目标(1)把握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2)巩固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式。
(3)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二、重难点灵活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三、典型例题〖例1〗下面是小方和小王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问题(1)小方的方案:用调剂平稳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数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油=__________________(2)小王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剂平稳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
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油=____ _____(3)按__ ___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若是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___ __(填“偏大”、“偏小”),(4)下图是按小王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形,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倒出油的质量/g倒出油的体积/cm3油的密度g/cm3〖练习1〗种植大户王叔家长10m,宽8m的仓库中堆了1m厚的菜籽,王叔请小燕帮他估算这些菜籽质量。
小燕将菜籽样品带到学校,进行下面的实验:a.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调剂横梁右端的平稳螺母,使天平平稳;b.在左右两盘中别离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将菜籽倒入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利用游码,使天平平稳,结果如图所示,菜籽质量为___________g。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密度公式的应用:ρ=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密度在物质鉴别、物质测量等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例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水、盐、酒精、杯子、量筒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实验现象,如将等体积的水、盐水、酒精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杯子中,让学生观察三者的高度是否相同。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其高度不相同?2. 密度的定义:3. 密度公式的应用:教师讲解密度公式ρ= m/V,并给出实例:一个体积为100cm³的物体,质量为100g,求该物体的密度。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
4.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讲解密度在物质鉴别、物质测量等方面的应用,如鉴别真假黄金、测量海水密度等。
5. 例题讲解:教师给出一道应用题,如: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为200g,放入水中后,质量变为150g,求该物体的密度。
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密度定义:ρ= m/V2. 密度公式的应用:ρ= m/V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物质鉴别、物质测量等七、作业设计1. 请用密度知识解释为什么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其高度不相同?2. 计算:一个体积为100cm³的物体,质量为100g,求该物体的密度。
C、如何测量不规则漂浮物体的体积?
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
液体密度的测量中,我们必须用烧杯盛放液体,而且需要把液体倒入量筒,那么,我们该如何测量倒出液体的密度呢?
小组讨论、写出: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
【课堂检测】
1.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人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人量筒中,测出倒人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2. 在测量铁块的密度时,用了下面几个步骤,则测量步骤合理顺序是( )
①计算铁块的体积;②记录铁块放入量筒后水面上升到的刻度;③观察量筒中水的体积;④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⑤调节好天平;
⑥计算铁块的密度。
A.⑤④②③①⑥
B.④⑤③②①⑥
C.③②①⑤④⑥D⑤④
③②①⑥
3.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
体的密度”实验中,为测定物体的
质量,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
文档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6.4 密度知识的应用(一)》学案一、教学内容1. 密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密度的计算、密度的测量等;3. 密度的变形公式的推导和应用;4. 实际物体密度的估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知识的基本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2. 学会将密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密度的计算和测量方法。
难点:密度的变形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实际物体密度的估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尺子、天平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尺子、天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冰块能浮在水面上?”引发学生对密度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密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如密度、密度公式等。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一些与密度相关的例题,如“一个物体浸入水中,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与密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一个木块放入水中,为什么它会浮起来?”5. 动手实验:让学生进行密度实验,如测量物体密度、密度的测量等。
6. 密度变形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推导出密度的变形公式,并讲解其应用。
7. 实际物体密度的估算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估算实际物体的密度。
六、板书设计1. 密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密度变形公式的推导和应用;3. 实际物体密度的估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一块冰块浮在水面上,求冰块的密度。
(2)一个物体放入水中,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2. 答案:(1)冰块的密度为0.9g/cm³。
(2)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密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的掌握情况良好,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动手实验方面还需加强。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6.4密度知识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6章的第4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密度的实际应用,掌握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密度公式的运用2. 实验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难点:1.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密度公式2. 实验过程中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密度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电子秤2. 量筒3. 清水4. 细线5. 计时器学具:1. 学生实验手册2. 测量尺3. 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密度有关。
2. 讲解密度公式:讲解密度公式ρ = m/V 的含义及其应用。
3. 实验测量物体密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已知物体的密度,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已知物体的体积,如何计算其质量;已知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其体积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密度公式ρ = m/V2. 实验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3.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已知一个苹果的质量为200g,密度为0.8g/cm³,求苹果的体积。
(2)已知一个铁块的质量为500g,密度为7.9g/cm³,求铁块的体积。
2. 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基本环节基本内容组织教学知识梳理1.在物理学中,质量是指。
国际单位是。
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
物体的质量不随、、、的变化而变化。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一个常用单位是,计算公式是。
2.天平应放在台上,调节平衡前应将游码拨到标尺的处。
调节平衡时,如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线左侧,应旋转使它向移动。
用天平测质量时,物体应放在盘内,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盘中添加。
使用量筒前,应观察它的和,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若液面呈凹形,则应以凹形为准。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大铝块的质量是4千克,小铝块的质量是1千克,则大铝块的密度是小铝块密度的4倍B.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一半酒精的密度是原来的一半智慧碰撞4.使用量筒或量杯时,应先观察它的值,即量程,还应观察它的值,以便迅速准确地读数。
一般液体放在量筒或量杯中时,其液面略呈凹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并以凹形的为准。
在量筒里先盛些水,当一个物体放入时,物体要排开水,水面要上升。
物体的体积多大,它排开水使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多大。
相反,知道了水面上升了多大体积,就知道了物体的体积。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排液法”。
采取这种办法时,要求液体(水)必须淹没固体。
如图所示的量筒,量程是,分度值是。
图甲中水的体积为,图乙中水和小固体的总体积,小固体的体积是。
2.课堂探究1.实验:测出金属块的密度(1)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步骤(在天平已调好的基础上实验):请同学认真思考,按你认为最合理的顺序写出实验步骤。
a.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表达式(5)讨论:①与密度表对照计算的结果,你认为可能是什么物质做的?密度值不完全相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②若按_________顺序,测量结果会偏_____。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主题为“6.4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2. 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密度的变形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密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密度的变形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例,如苹果、水杯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这两个物品的密度大小?2. 知识讲解:(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密度变形公式:m = ρV,V = m/ρ。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如何求解该物体的密度?4. 随堂练习:根据课堂讲解,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如浮力、沉没等,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密度定义2. 密度公式:ρ = m/V3. 密度变形公式:m = ρV,V = m/ρ4. 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00g,体积为100cm³,求解该物体的密度。
答案:ρ = m/V = 200g / 100cm³ = 2g/cm³2. 题目:一块铜的密度为8.9g/cm³,已知其质量为100g,求解该铜的体积。
答案:V = m/ρ = 100g / 8.9g/cm³ ≈ 11.24c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志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节主要介绍密度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计算公式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 密度的特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3. 密度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物质、测量体积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物质、测量体积等。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道具。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块铜块和一块铅块,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哪一块的密度更大。
2. 概念讲解:教师介绍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解释密度的特性。
3.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物质、测量体积等。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随堂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质量计算公式:ρ = m/V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应用:鉴别物质、测量体积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块铜块的质量为200g,体积为10cm³,求铜的密度。
答案:ρ = m/V = 200g /10cm³ = 20g/cm³2. 题目:已知一块铅块的密度为11.3g/cm³,体积为5cm³,求铅块的质量。
答案:m = ρV = 11.3g/cm³ × 5cm³ = 56.5g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这一节的内容非常有趣,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知识。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这一节的内容。
我们要明确的是,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一定,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
那么,如何利用密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学习本节内容。
我们来看一个实例: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这就是因为轮船的设计利用了浮力原理,使得轮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而能够浮在水面上。
这个实例就很好地体现了密度知识的应用。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哪些是我们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哪些是可能遇到的难点呢?我们的重点内容是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而难点则可能是密度的计算和理解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节的内容,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实验器材和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密度的计算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课后,我会让大家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思考一下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知识。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知识,也能够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让我们一起加油学习吧!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内容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一定,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
密度的计算方法也是一个重点。
密度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来计算,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这个计算方法我们需要牢记,并且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
我们还要重点关注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实例和案例让我们学会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会使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能算出物体的密度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课本P12的“信息快递”,完成第1题
(1)作用:量筒是测量的工具
(2)测量单位:量筒的测量单位是,符号为, = cm3
(3)使用方法:
①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上
②读数时,应使视线与液体凹面的底部。
(4)测量不规则固体的方法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适量的含义是),记下体积为V1
②将不规则固体用细线绑好后慢慢放入量筒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为V2
③不规则固体的体积V=
二、课堂导学
1、讨论预习题
2、进行测量,并将数据填入上述表格
3、讨论:在密度表中,你可能找不到一个与所测得的金属螺母的密度完全相同的数值,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三、课堂反馈
1、完成课本P15WWW第1题
2、下面是小丽在测量一块矿石密度时的主要步骤。
(1)下面的操作有哪些是必要的,请你把必要的操作按正确的顺序将序号排列出来:
A.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量筒的质量为200g
B.向量筒中倒进一些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15 cm3
C.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28g。
D.将矿石放入量筒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25 cm3。
E.将必要的数据填入下表中,利用相应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2)请你把必要的物理量和数据填入下表中,并求出矿石的密度:
1.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6-13所示,其中_________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__________mL.
2.某同学用实验测定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操作结果如下图7所示,根据图示的测量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1)写成实验步骤
(2)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3)将数据填入表格
(4)从部分固体密度表中,查出这块金属块是由 制成的。
3.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矿石的密度。
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如图11所示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
用天平称矿石的质量。
把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天平平衡时,放在
图6-13
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2所示。
用量筒量出矿石的体积如图13所示,由此可知,矿石的密度ρ=__________g/cm3。
五、课后提升
问:怎样测量固体的密度?
答:根据密度公式
V
m
=
ρ来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因此,只要测出固体或液体的质量m和体积V,代入公式便可求得它们的密度。
(1)对于规则的几何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长、宽、高等有关数据,根据体积公式算出体积。
(2)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固体,可利用量筒(量杯)采用排液法测出体积。
(3)对于不规则且不沉于水的固体可用沉锤法,如测石蜡的体积,方法有二:
(1)在量筒(杯)中放适量水V1,用大头针压着石蜡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读出水面刻度V2,则V2-V1就是蜡体积;
(2)在盛水的量筒(杯)中放入一铁块,读出体积V1,然后取出铁块并用细线与石蜡拴在一起,沉入量筒(杯)中,读出体积V2,则V2-V1就是石蜡的体积,值得注意的是用此法测固体的体积,该固体必须是不溶于水的。
问:怎样测量液体的密度?
下表是甲乙两同学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
偏"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