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新人教版选修六分享到: 0
- 格式:doc
- 大小:245.50 KB
- 文档页数:3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的理解,培养其环保意识,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固体废弃物问题,并掌握基本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二、作业内容1. 自学与理解:学生需认真阅读《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的课程内容,理解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及产生原因,掌握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生态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2. 案例分析:选取一至两个典型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案例(如某城市塑料垃圾污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结合地理位置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3. 绘制图解:学生需绘制一张简明的固体废弃物流动图或处理流程图,明确废物产生、收集、处理、利用等各环节的关系。
4. 制作海报:以“绿色生活,拒绝污染”为主题,设计一份固体废弃物环保知识海报,要求内容简洁明了,图案生动醒目,突出宣传固体废弃物防治的重要性。
5. 实践体验:组织一次垃圾分类与回收的实践活动,了解垃圾分类的种类和意义,并尝试进行垃圾的分类投放和回收。
三、作业要求1. 案例分析需结合具体地理位置特点,分析其独特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2. 图解应清晰明了,能够准确反映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流程。
3. 海报设计需注意色彩搭配和版面布局,确保信息传达准确。
4. 实践体验中需记录下活动过程和感受,并总结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案例分析的深度、图解的准确性以及海报的创意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
2. 评价中将考虑学生的参与态度和实践能力,以及是否真正理解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3. 对于实践体验部分,教师将通过学生的活动记录和反思来评价其实践效果。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详细的评讲,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进步。
3. 针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将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旨在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培养其环保意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来源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环境现状及其危害。
3. 培养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弃物的概念、来源和分类2.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环境现状3.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4. 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政策及措施5. 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方法与途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固体废弃物的概念、来源、分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环境现状及其危害;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方法与途径。
2. 教学难点: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固体废弃物污染事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固体废弃物的了解,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来源和分类,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分析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环境现状,让学生了解污染的严重性。
4. 探讨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5. 讲解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政策及措施,让学生了解政府在解决问题上的努力。
6. 分析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7. 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的认识。
六、教学活动活动1:观察身边的固体废弃物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分类,并思考这些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2:固体废弃物污染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了解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现状和危害。
活动3:讨论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方法和途径,如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提倡垃圾分类等。
第二节固体荒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一 ) 教材第 20 页图 2.9 和图 2.10图表解析:这两幅图主要反响了城市垃圾的组成和本源。
由于城市垃圾混杂排放,直接降低了垃圾的可再生利用率,同时增加了垃圾储存的数量,垃圾分类是减少垃圾数量的优异路子之一。
城市垃圾是固体荒弃物的本源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工业固体荒弃物、危险荒弃物、农村垃圾。
( 二 ) 教材第 21 页图 2.11图表解析:本图用柱状图表现了中国城市垃圾的增加情况。
读图时注意以下两点:(1)随时间的推移,垃圾数量不断增加。
(2)随时间的推移,垃圾数量的增加速度加快。
( 三) 教材第 21 页表 2.1图表解析:本表以上海城市垃圾组成的变化和展望为例,说了然城市垃圾品种多的特点。
( 四) 教材第 21 页思虑思虑提示: 1. 家庭垃圾主要由废纸、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电池、果皮、金属、玻璃等组成。
其中废纸、厨房垃圾、金属、玻璃等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废塑料有些是可以防备产生或可以减少许量的。
2.家庭垃圾中的塑料、包装用品、一次性花销物品等荒弃物的数量增加,炉渣等荒弃物减少,反响生活水平的变化,从而反思现代工业发展和现代花销理念的误区。
( 五 ) 教材第 21 页图 2.12图表解析:本图以景观图片的形式反响了固体荒弃物的情况。
各种垃圾混杂在一起,露天堆放,占用大量土地,直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 六) 教材第 22 页事例事例解析:本事例用中外两则事例说明固体荒弃物经过大气、地下水、土壤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公众为保护生计权益付出的努力。
思虑提示: 1. 由于固体荒弃物办理不当,当地空气、地下水、土壤受到直接或间接污染,人们经过呼吸、饮用水、生活和生产活动,接触到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引起了多种疾病。
2.固体荒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经过污染空气、水、土壤等路子来实现。
学业达标读以下列图 ( 我国历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及城镇化率图) ,回答 1~ 2 题。
1.上图反响城市垃圾的特点是()A.数量大B.品种多C.变化大 D .危害长远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与新产品的实行,电脑等废旧产品也加入了城市垃圾的行列,反响了城市垃圾的特点是()A.数量不断增大 B .品种不断增加C.变化大 D .治理越来越困难解读:第 1 题,城市垃圾清运量不断增加,反响垃圾数量大。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固体废弃物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 了解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形成原因及现状。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垃圾分类和减少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方法。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 基础知识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及污染的相关内容,并完成相关笔记,理解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 视频观看与讨论观看关于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并就视频中提到的污染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其成因及危害。
3. 实地调查与记录学生需进行一次周边环境中的固体废弃物调查,包括种类、数量、分布等,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环境问题。
实地调查可采用拍照、记录等方式,真实反映当地固体废弃物污染情况。
4. 创意作品设计基于所学知识和实地调查的结果,每组学生需设计一个减少固体废弃物产生或进行环保宣传的创意作品。
作品可以是海报、小视频或实物模型等,要求突出环保主题,并附上创意说明和制作过程记录。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 基础学习部分要求笔记清晰,重点突出。
3. 视频观看与讨论部分需有详细的讨论记录和小组总结。
4. 实地调查部分要求真实反映情况,并附上详细的记录和照片。
5. 创意作品设计部分需紧扣环保主题,具有实际意义和创新性。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价:1.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视频观看与讨论的深入程度和小组合作的成效。
3. 实地调查的真实性和记录的详细程度。
4. 创意作品的原创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指出学生在知识掌握、实际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
同时,将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
通过此作业设计,期望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的理解,培养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和减少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方法。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课后知能检测新人教版选修6一、选择题2012年2月28日第一财经网广州市城管委主任李廷贵表示“广州面临垃圾围城危机,2014年以后垃圾将无处可去……”。
近年来,广州垃圾产量年均递增7%,时刻面临垃圾围城危机。
垃圾围城已成为严重的环境灾害之一。
据此回答1~3题。
1.城市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 )A.水 B.固体废弃物C.大气D.噪声2.2012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将达到 1.8亿吨,这说明城市垃圾具有的特点是( )A.数量大B.品种多C.变化大D.危害持久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产品的推广,电脑等废旧产品也加入了城市垃圾的行列。
这主要反映了城市垃圾的特点是( )A.数量大B.品种多C.变化大D.治理越来越困难4.下列关于城市垃圾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和扩散,但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B.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湖泊中,使水体受到污染,湖泊的有效面积缩减,调蓄能力降低C.垃圾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后,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D.医院废弃物若已经经过消毒处理,则可以任意堆放,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目前许多城市周边地区垃圾堆积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十分严重的问题。
据此完成5~6题。
5.目前,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的方法,该方式简捷、省钱,但会产生以下哪些环境问题( )①占用大量土地资源②污染土壤③污染地下水④垃圾堆积方位需要研究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垃圾回收和再生是世界性的潮流和研究性课题,为此许多国家推广使用“分类垃圾箱”,其好处是( )①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回收利用②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③减少了垃圾占用的人类生活空间④便于垃圾的分类处理⑤美化城市街道环境⑥便于宿舍楼区的合理布局A.②③④⑤B.①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③④7.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这样对周围居民区可能会造成( )A.有毒气体、有害废水、噪声污染B.有毒废水、噪声、大气粉尘污染C.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辐射物污染D.噪声、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利用蚯蚓处理垃圾是一种普遍现象,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160万条蚯蚓曾为奥运村的垃圾处理立下了汗马功劳。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选修六学案:2.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一、城市垃圾的特点1.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废弃物质,通常称为②__________。
2.城市垃圾的三大特点(1) 数量大:城市垃圾的数量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③ ______。
(2)品种多:城市垃圾是多种废弃物的④__________。
(3)变化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⑤__________的推广,城市垃圾出现了新的类型。
二、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垃圾中的⑥__________随风飘逸,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
(2)有机固体废弃物被微生物⑦__________,释放出有害气体,造成地区性大气污染。
(3)垃圾在填埋处理中,会逸出⑧__________。
4)采用焚烧法处理时,会造成大气⑨__________。
2.对水环境的影响(1) 垃圾倾倒于水体中,会使水体受到污染,严重危害⑩__________的生存,还会缩减江河湖泊的⑪__________,使其排洪和灌溉能力降低。
(2) 垃圾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会产生含有害物质的⑫__________,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1)垃圾经风化、淋溶和侵蚀一些有毒液体会渗入土壤,破坏土壤的⑬__________。
(2)有害成分在动植物体内⑭__________,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
4 .对土地的影响:露天堆放和填埋,占用土地,使⑮__________短缺的问题加剧。
5.对环境卫生的影响:垃圾堆存在城市的死角,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成为多种疾病的⑯__________。
6.混有危险废物:如废⑰__________、废日光灯管、医院废弃物甚至放射性物质。
7.转嫁污染:发达国家把垃圾转运到⑱________国家。
知识点一城市垃圾的特点1.固体废弃物(垃圾)的概念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及其分类;2. 掌握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危害;3. 学会分析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措施;4. 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收集身边固体废弃物的实例。
2. 课堂讨论:课堂上,学生将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来源、成分及污染现状,并探讨可能的防治措施。
3. 作业实践:学生需完成一份关于“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的调研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所在地区的固体废弃物现状描述;(2)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实例;(3)个人或小组提出的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建议措施;(4)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成因。
4. 课堂展示:学生将课堂讨论及调研报告的成果进行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1. 预习任务需认真完成,收集的实例应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2. 课堂讨论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意见;3. 调研报告应内容充实、条理清晰,不得抄袭他人作品;4. 调研报告需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具体、深入;5. 课堂展示时,要准备充分,表达流畅,能够清晰传达自己的观点。
四、作业评价本课时的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收集的实例质量;2. 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3. 调研报告的内容、结构、逻辑及原创性;4. 课堂展示的表达能力和互动效果。
评价结果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需努力四个等级,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五、作业反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时的知识点,教师将在作业批改后,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对个别问题进行辅导。
同时,教师还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习题《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及其危害》2.2 新提升?课时作业下图示意某地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环节。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内容,正确的是( )A(?—分类 ?—资源化利用 ?—灰渣处理 ?—无害化处理 B(?—无害化处理 ?—分类 ?—资源化利用 ?—灰渣处理 C(?—资源化利用 ?—灰渣处理 ?—无害化处理 ?—分类 D(?—灰渣处理 ?—无害化处理 ?—分类 ?—资源化利用【答案】 A2(关于该流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流程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和谐B(该流程可以减轻大气污染C(该流程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D(该流程彻底消除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答案】 D读图~回答3,5题。
3(箭头所代表的转移物最有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A(石油 B(粮食C(危险性废物 D(飞机配件【解析】由图分析可知~此转移物的移出国是美国、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运入国则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这是有些发达国家把垃圾运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即转嫁污染。
凡是转移的大都是难以处理的或处于代价很大的危险性废物。
【答案】 C4(该转移物的最主要来源是( )A(农业 B(化学工业C(采掘工业 D(冶金工业【解析】该转移物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因对本国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才会将污染物越境转移~因此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化学工业。
【答案】 B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物质的越境转移满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需求B(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禁止由发达国家进口该物品C(目前我国还有该物品出现,数量极多D(图示贸易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双获益【解析】国际废弃物运输日益增多~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都接受过转嫁污染~这种做法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犯下的罪行~是极不道德的行为~不仅扩大了污染范围~而且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
【答案】 B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途径。
2.2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开采挖掘出的及选洗时排除的含碳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
据此完成1~2题。
1.煤矸石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A.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B.长期堆放日晒下会自燃,排放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C.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里,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D.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不会诱发灾害2.垃圾处理方式中,堆肥相对于填埋、焚烧而言,其特点是( )A.投资小B.垃圾减量最彻底C.环境效益高D.技术要求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增多,许多地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与堆积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并持续向水、大气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危及人体健康。
据此完成3~4题。
3.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①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着飘逸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②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会使水体遭到污染③垃圾经过风化、雨淋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一些有毒液体就会渗入土壤,破坏土质④垃圾经过强光照射,会逸出氟氯烃,影响臭氧层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有关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其他类型的污染一样,污染途径单一B.固体废弃物污染以迁移转化为主,其过程是长期的、缓慢的C.因为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我们不必过分注意固体废弃物造成的危害D.采用焚烧法处理固体废弃物,可避免大气二次污染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利用蚯蚓处理垃圾的方式早已屡见不鲜。
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关于蚯蚓处理垃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符合生物循环原理B.不符合现代工业垃圾的处理C.费用较高D.是一种比较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6.蚯蚓垃圾处理场的建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保护环境B.产生有机肥,促进物质和能量的再利用C.会产生更大范围的污染D.降低处理垃圾的费用7.生物降解是自然净化的一个重要机理和有效途径,下列关于生物降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固体废弃物都可以通过生物降解进行处理B.自然环境具有自净能力,其中之一就是通过生物降解使某些废弃物重归环境C.将生物降解方式应用于垃圾处理工艺,会使垃圾得到完全彻底地处理,不会产生其他问题D.利用生物降解的方式处理垃圾,不会造成更大的危害8.据专家预测: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基础夯实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通常称为垃圾。
垃圾泛滥并成为一种环境污染源,是近代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的结果。
据此完成第1~2题。
1.导致城市垃圾排放量不断增长的原因有( )。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②商品消费量的增加③不良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的发生④农业革命的发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城市垃圾已演化为社会公害,其原因是( )。
①造成生态破坏②占地塞河,污染水质③破坏生物多样性④污染大气,污染土壤⑤传染疾病,损害健康A.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2.B1题,农业革命与城市垃圾排放量不断增长无关。
第2题,城市垃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上,对生态破坏的影响相对较小,①③属于生态破坏。
社会公害主要指环境污染。
在一定条件下,垃圾中的废弃物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并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据此完成第3~4题。
(导学号51380051)3.关于垃圾对大气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垃圾中的细微颗粒会造成大气污染②某些垃圾在被分解时会释放有毒气体,污染大气③垃圾填埋处理会产生沼气,造成大气污染④用焚烧法处理垃圾,会造成大气二次污染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垃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
①垃圾经过风化、雨淋等产生的毒液,危害土壤中的微生物②垃圾露天堆放,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③有害成分会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④垃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只表现在占用大量土地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C3题,垃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垃圾中的细微颗粒会造成大气污染;某些垃圾在被分解时会释放有毒气体,污染大气;垃圾填埋处理会产生沼气,造成大气污染;用焚烧法处理垃圾,会造成大气二次污染等。
第4题,垃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垃圾的露天存放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还表现在垃圾经过风化、雨淋等产生的毒液,危害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害成分会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基础达标练】1.城市垃圾主要有废纸、废电池、树叶、脏土、碎砖瓦、混凝土碎块、渣土等,这说明城市垃圾( )A.变化大 B.数量大C.种类多 D.来源广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是( )A.数量增加,种类减少 B.数量减少,种类增加C.数量增加,种类增加 D.数量减少,种类减少在一定条件下,垃圾中的废弃物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并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垃圾对大气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垃圾中的细微颗粒会造成大气污染②某些垃圾在被分解时会释放有毒气体,污染大气③垃圾填埋处理会产生沼气,造成大气污染④用焚烧法处理垃圾,会造成大气二次污染A.①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垃圾对水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①垃圾倾倒于河流中,污染水体、危害水生生物、堵塞河道②垃圾露天堆放,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③垃圾简单填埋处理会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④垃圾倾倒海洋中,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A.①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垃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①垃圾经过风化、雨淋等产生的毒液,危害土壤中的微生物②垃圾露天堆放,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③有害成分会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④垃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只表现在占用大量土地A.①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环境保护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据此回答6~7题。
6.当前,传统的塑料包装正日益被纸包装所取代,其原因主要是( )A.纸包装比塑料包装便宜B.纸包装比塑料包装美观C.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D.纸包装比塑料包装轻便7.废旧电池被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B.回收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C.防止电池中汞、镉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D.防止电池中的渗出液腐蚀其他物品8.日益突出的“垃圾围城”已经成为中国各大城市必须面对的难题。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时作业,旨在让学生们全面掌握固体废弃物的概念及其污染的主要来源与方式,深刻理解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的垃圾处理习惯。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将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 理论知识学习: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理解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及其污染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2. 案例分析:选择典型地区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案例,如某城市的垃圾围城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现状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3. 调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校周边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实地调查,包括废弃物种类、数量及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等。
4. 图文资料整理:每组收集与固体废弃物污染相关的图片、新闻报道或研究报告等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学习: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好笔记,并在作业中注明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 案例分析:学生需根据所给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或改善措施。
3. 调查研究:实地调查时需记录详细的数据和事实,并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记录。
调查报告应包括地点、时间、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4. 图文资料整理:收集的资料应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并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和整理,制作成PPT或文档形式。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3. 调查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 图文资料整理的完整性和条理性。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详细的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对于优秀的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以激励其他同学。
3. 教师将根据作业反馈,对下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4.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在下一课时中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方案,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对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学习目的:1.通过案例明确固体废弃物是如何成为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源的,明确固体废弃物通过上述途径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2.通过观察活动,分析城市垃圾的三大特点,树立垃圾分类减量的意识。
3.查阅资料讨论垃圾越境转移引发的社会道德和政治问题。
学习重难点:1.城市垃圾的三大特点2.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学习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学习过程:新课导入:城市垃圾的图片,引入城市垃圾的概念固体废弃物(垃圾)的概念:自学教材P20页,分析归纳城市垃圾的特点一、城市垃圾的特点现代工业科技,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垃圾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提高了垃圾的危害性。
过渡:读图2.10分析城市固体垃圾的来源思考1.观察自己家庭的垃圾组成,为它们做分类处理,想想哪些可以重新利用?哪些是可以避免产生的?2.访问周围的老人,了解不同时代家庭生活垃圾组成的变化。
过渡:二、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阅读教材,思考:城市垃圾的传统处理方式有哪些?案例4腊芙运河垃圾案件公众“拒绝垃圾”思考1.上述事件中的固体废弃物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2.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途径有哪些?阅读教材,归纳固体废弃物产生的问题小结:案5例令人不安的垃圾越境转移思考:1、主要是那些国家在进行垃圾越境转移?2、为什么要垃圾越境转移?讨论总结:如何减少城市垃圾?回收垃圾中的有用成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经典例题]当都市里的人们陶醉在繁华的城市生活中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在意大利,人们家里的咖啡壶大多是用回收的可乐罐制得。
请再列举一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回收利用垃圾,首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
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他们在垃圾房放置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并没有分类放置。
课时规X练36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D3.A1题,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一般是在种植的初期使用。
春季大都是农作物种植初期,作物娇弱,抵抗力弱。
且我国春季,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气温较低,更需要覆盖地膜。
故选A项。
第2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大风日数多,多风沙危害,且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所以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西北地区。
故选D项。
第3题,地膜会造成白色污染,地膜残留在土壤中很难降解,会切断土壤中孔隙的连续性,降低土壤透气性,阻碍土壤中水肥的运移,影响农作物根系的发育生长。
①③正确。
故选A项。
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几乎100%对回收废弃物资源进行了利用。
下图为某某某某静脉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
据此完成4~5题。
4.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 )A.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B.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C.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D.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主要考虑的是( )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C.环境效益D.国家间利益答案4.C 5.A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对废旧机电产品、电子产品、汽车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则主要是为了解决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第5题,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来进行拆解、回收再利用,可能是由于国外该类资源收购价格较低,使企业的利润较大。
高中地理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6一、选择题随着近代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围城已成为严重的环境灾害之一。
据此回答1~3题:1.城市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A.水污染B.固体废弃物污染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2.有资料统计,2000年中国城市垃圾清运量大约是13800 ×104t,这说明城市垃圾的什么特点?A.数量大B.品种多C.变化大D.危害持久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产品的推广,电脑等废旧产品也加入了城市垃圾的行列。
这主要反映了城市垃圾的什么特点?A.数量不断增大B.品种不断增多C.变化大D.治理越来越困难4.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传统上用垃圾和粪便堆肥,再撒回土壤,使有机质回到土壤,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B.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已大大提高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难处理的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减少C.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并持续向水、大气释放有害物质,危及人体健康D.由于垃圾污染不断严重,很多郊区农民已公开“拒绝垃圾”5.下列关于城市垃圾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和扩散,不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B.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湖泊中,使水体受到污染、湖泊的有效面积缩减,调蓄能力降低C.垃圾若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后,将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D.医院废弃物若已经经过消毒处理,则可以任意堆放,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6.城市环境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下列叙述中属于城市环境问题的是A.城市上空大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含量增加B.城市用水短缺,水荒已日益困扰城市C.建设大城市周围的卫星城镇D.搞好城市规划,加强城市管理城市垃圾有多种类型,一般可分为普通垃圾、食品垃圾、建筑垃圾、清扫垃圾、危险垃圾。
据此完成7—9题。
7、具有分解速度快、腐蚀性强特点的垃圾类型是A、食品垃圾B、普通垃圾C、建筑垃圾D、危险垃圾8、垃圾的数量和组成成分,随季节、地区变化较大的垃圾类型是A、食品垃圾B、普通垃圾C、建筑垃圾D、危险垃圾9、废旧电池、废旧日光灯管等属于A、普通垃圾B、食品垃圾C、建筑垃圾D、危险垃圾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包括开采挖掘出的及选洗时排出的含炭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作业的设计与完成,使学生能够:1. 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及分类;2. 掌握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形成原因及过程;3. 认识固体废弃物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4. 学会提出并分析解决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作业内容1. 预习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课程内容,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及污染现状。
2. 知识点梳理:完成一份关于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基础知识梳理表,包括但不限于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分类、污染源、危害等。
3. 案例分析:选择一至两个典型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案例,分析其污染过程、危害程度及解决措施,并形成书面报告。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每组提出至少三条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记录讨论过程和结果。
5. 实践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或学校内固体废弃物分类与处理的方案,并付诸实践,记录实施过程与效果。
三、作业要求1. 知识点梳理需条理清晰,内容准确;2. 案例分析需详细描述案例背景、分析过程及结论;3. 小组讨论需全员参与,记录完整,解决方案具有可操作性;4. 实践操作需有明确的方案设计与实施步骤,并附有实施前后的对比照片或文字记录;5. 所有作业内容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知识点掌握程度进行评价;2. 对案例分析的深度与广度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分析问题;3. 对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与解决方案的创新性进行评价;4. 对实践操作的方案设计与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5. 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给予相应的成绩与反馈。
五、作业反馈作业的反馈与总结对于学生的进步与课程的教学都至关重要。
教师应对每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具体的成绩和评语,指出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优点与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还需对全班同学的作业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在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这一课题上的普遍问题与共性错误,以便在后续的课程中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
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案例明确固体废弃物是如何成为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源的,明确固体废弃物通过上述途径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2.通过观察活动,分析城市垃圾的三大特点,树立垃圾分类减量的意识。
3.查阅资料讨论垃圾越境转移引发的社会道德和政治问题。
教学重难点:1.城市垃圾的三大特点2.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教具准备:有关自制图表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教学过程:一、城市垃圾的特点1.固体废弃物(垃圾)的概念: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2.城市垃圾的特点⑴数量大城市垃圾的数量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每人每日产生垃圾的数量,发达国家为0.7~1.8千克,中等收入国家为0.5~0.9千克,低收入国家为0.5~0.6千克。
2003年北京日产垃圾人均0.82千克,全市日产1.15万吨,年产421万吨。
⑵品种多城市垃圾是多种废弃物的混合物,主要由废纸、厨房垃圾(煤灰、食物残渣等)、废塑料、废电池、树叶、脏土、碎砖瓦、混凝土碎块、渣土等组成(表2.1)。
⑶变化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产品的推广,废旧家具、包装材料、家用电器、废旧汽车以及电脑等也加入了城市垃圾的行列。
制造1台个人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一半以上对人体有害。
例如,每台电脑显示器的显像管内含有120—240克铅,电池和开关含有汞、铬等重金属,对人体有害。
本特点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城市垃圾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现代工业科技,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垃圾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提高了垃圾的危害性。
过渡:上面两幅图反映出城市垃圾的来源和组成。
由于城市垃圾混合堆放,直接降低了垃圾的可再生利用率,同时增加了垃圾积存的数量。
垃圾分类是减少垃圾数量的良好途径之一。
思考1.观察自己家庭的垃圾组成,为它们做分类处理,想想哪些可以重新利用?哪些是可以避免产生的?点拨:本题应在学生作调查之后进行讨论后总结,可以重新利用的家庭垃圾如:塑料、废纸、玻璃瓶、废铁等。
2.2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人教版选修6)
一、选择题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开采挖掘出的及选洗时排出的含碳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
据此完成1~4题。
1.我国煤矸石排放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产”出非常多的煤矸石B.我国煤矸石储量丰富
C.我国煤炭品位低,含碳成分少
D.我国众多小煤矿的乱采乱挖
2.煤矸石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A.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
B.长期堆放日晒下会自燃,排放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
C.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里,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D.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不会诱发灾害
3.煤矸石的转化利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利用方式最适合的是() A.矿区复垦回填矿坑
B.用作铺路石,修建道路
C.生产煤矸石砖
D.对煤矸石进行选洗,采出其中的含岩成分
4.垃圾处理方式中,堆肥相对于填埋、焚烧而言,其优点是()
A.投资小B.垃圾减量最彻底
C.环境效益高D.技术要求低
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可再生利用的垃圾与其他废物分开,便于回收利用,剩余无利用价值的垃圾,采用填埋、焚烧、堆肥法进行处理。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焚烧法处理垃圾是可以大幅度减少垃圾数量的方法
B.焚烧法处理垃圾时可以利用燃烧的热量进行发电
C.垃圾焚烧处理后的废渣无需特别处理
D.垃圾焚烧过程中应注意大气环境保护,避免大气污染
6.西欧某国家要将城市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城市的()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7.据专家预测: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
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
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
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城市垃圾的成分与我国部分城市垃圾的成分对照表
国家城市成分
中国美国
华盛顿
(%)
巴尔的
摩(%)
上海
(%)
北京
(%)
哈尔滨
(%)
南京
(%)
金属8.50 8.90 0.53 0.80 0.88 0.47 玻璃陶瓷12.00 8.40 2.05 10.75 2.56 4.52 厨余垃圾13.00 29.00 42.70 49.77 16.62 14.58
(1)城市大量输出垃圾等废弃物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太落后
B.城市缺少足够的能分解垃圾的分解者
C.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不科学
D.城市消费资料的可回收性太低
(2)上表所反映的城市垃圾的最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此外城市垃圾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有很大区别,中国垃圾的
________物质多,可________的成分高,而美国一般采取的处理方式为焚烧,这种处理方式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城市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下图是根据这种观点设计的“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
试举例说明采用该图所示的垃圾处理方法所具有的优越性。
①废弃物的资源化,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废弃物的减量化,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废弃物的无害化,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垃圾已成为城市又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
目前,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堆越来越多,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周围环境。
其出路何在?这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思考。
(1)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该方式简便、省钱,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你认为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2)法国有位哲人说:“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
”对此,你如何理解?
(3)下图表示的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处理系统示意图,在以下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选项,填入相应方框内。
A.肥料B.做工业原料
C.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D.回收处理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填字母)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第1题,我国的煤炭品位低,含碳量较小,因此煤矸石产出较多。
第2题,煤矸石大量长期堆放会诱发多种灾害。
第3题,用煤矸石做成煤矸石砖,是最合适的一种利用方式。
第4题,用堆肥的方式来处理垃圾的优点为环境效益较高。
] 5.C 6.A[第5题,垃圾焚烧处理后的废渣需要作特别处理。
第6题,垃圾填埋场应该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
7.(1)B(2)品种多数量大变化大(3)有机回收或燃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4)①把垃圾作为建筑材料和肥料②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③把废弃食品和废弃塑料回收后,减少了对土壤、大气等的污染
解析第(1)题,城市生态系统主要由人和城市环境两部分构成,缺乏足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和分解者(微生物),只能依靠人为的措施来维持平衡。
第(2)题,该表主要反映了城市垃圾品种多的特点,表明城市垃圾是多种废弃物的混合物,另外的两大特点是数量大、变化大。
第(3)题,主要依据表中美国与中国的对比分析回答。
第(4)题,借助“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分析归纳。
8.(1)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地下水;垃圾产生沼气,如不及时收集输出利用,容易发生爆炸事件等。
(2)垃圾中有许多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3)①D②B③A④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