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把种子传播到远处》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几种常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知道植物传播种子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播得更广,以有利于繁殖后代。
2.理解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认识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并学习初步应用“观察—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兴趣。
2.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认识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油菜、黄豆、苍耳、番茄等种子或果实。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影音材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孩子们,现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春种秋收,农田里的植物才一代代繁衍下来。
那么,大自然中其它的植物呢?没有人播种它们又是怎样一代代生存下来的?请大家来看(出示图片)2.出示屋顶上的植物图片师问:屋顶上怎么会有这些植物呢?它们的种子是怎么到了瓦片的夹缝中安家的呢?是谁将它们种在这样的地方?孩子们猜一猜。
(评价: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很精彩的一步!)3.学生质疑推测4.我已经听出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都认为这不是我们人类种植的,是自然原因导致植物的种子到处散播的,对吗?板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共同探究(一)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1.出示油菜果荚图片,观察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生预设:果夹很薄,很脆,用手捏或扭转种子会弹出来,容易开裂。
师:根据果夹的这些特点,大家先猜测一下,要捏果皮,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分组观察油菜种子的特点,填写实验记录单。
生预设:种子近似于圆形,很光滑,能滚动。
3.推测油菜种子是靠什么方式传播的?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来说说。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练习一、填空题1.油菜果实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射出去,我们称这种传播中指的方式叫。
2.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靠传播,如油菜等;靠传播,如槭树等;靠传播,如鬼针草等;靠传播,如椰子等。
二、选择题3.油菜果实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射出去,我们称这种传播中指的方式叫()。
A.动物传播B.风利传播C.弹射传播D.水流传播4.蒲公英的果实很轻,上面有绒毛或翅,这样的果实适于()。
A.动物传播B.风利传播C.弹射传播D.水流传播5.凤仙花的种子是靠()种子的。
A.动物传播B.风利传播C.弹射传播D.水流传播6.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植物是()。
A.蒲公英B.油菜C.苍耳D.荷花7.根据下列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风来传播种子的是(),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A 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B 轻,带翅或绒毛C 有小刺或多肉好吃D 圆形,散落时能滚动8.根据右图植物果实的特点推测,它是利用()来传播种子的。
A 水流B 弹射C 风力D 动物三、判断题9.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如果都落在身边,互相争夺水分和养料会造成物种退化。
()。
10.花粉可以通过风力和蜜蜂来传播。
()11.野葡萄的果实味道鲜美,人和动物都喜欢吃它的果肉,这不利于它传播种子。
()12.所有植物的花都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
()四、匹配题苍耳水流传播莲蓬弹射传播蒲公英风力传播凤仙花动物传播5.【实验题·操作】请将下面的观察活动补充完整。
观察目的:通过观察苍耳等植物果实的形态,猜测其传播种子的方式。
观察方法:(1)用观察对比苍耳与油菜的果实,记录其不同点。
(2)根据所观察到的苍耳果实的特殊构造,推测其传播种子的方式。
(3)回忆还有哪些植物的果实也具有类似的结构。
观察记录:观察结果:苍耳、鬼针草、蒺藜等植物的果实带有钩刺,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
答案一、填空题:1.弹射传播2.弹射风力动物水流选择题二、选择题3.C4.B5.C6.C7. B;C8.D三、判断题对对错错四、略五、特征感官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向远处传播动物传播。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观察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学生要观察油菜种子,在捏油菜果荚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其特点,推测出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第二,观察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学生将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发现各自的特殊构造,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学情分析为了延续生命,植物要把种子散播出去,这是学生已经从生活中积累的原有经验,然而植物为什么要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又是利用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这些是不被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所注意的。
可喜的是,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旺盛的,四年级学生已经有较好的科学习惯和科学思维,他们对科学课的热情程度较高的,本课内容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评价任务观察植物种子的结构特点,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学准备为学生小组准备:油菜、蒲公英、苍耳等的果实和种子,一些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1.最近我们在观察植物的花,老师有一个意外的发现:有时在围墙上面、屋顶上面、石头缝中,居然也有一些小草或大树长了出来,这是有人特意栽种上去的吗?大家有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吗?2.你们猜猜,是谁把种子散播在那里的呢?(学生讨论交流)3.讨论后教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植物是如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二、学习新课: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1.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油菜的果实,这是一棵成熟的油菜果荚,观察它的果荚外壳,看看有什么特点?教师请组长领取成熟但未裂开的油菜果荚,并观察油菜果荚特点。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附:单元学习指导﹚一、单元教学意义本单元是在三上《植物》、《动物》单元对一些动植物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并初步掌握了一定观察方法,又在三下经历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植物的“新生命”诞生来指导学生认识新生命产生的相应器官及相对较长的、微细的新生命诞生的变化过程,从中知道新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第1—5课是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
这部分的学习是从引导学生观察一棵油菜到一朵油菜花再到一棵油菜花开始,即《油菜花开了》,从对一种花的观察,发展到对《各种各样的花》的观察,在观察中也许学生会产生一个问题:颜色、形状、大小、构造千差万别,人们是根据什么把它们统称为花的呢?于是就产生《花、果实和种子》一课,随着活动的展开,探究重点便转移到了果实和种子上了。
如果种子都落在旁边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活动自然推进到《把种子散播到远处》,那么一粒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又是怎样生长的呢?学生势必进入《萌发的种子》的研究课题,植物是这样,动物呢?第6—7课是第二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
通过认识动物的卵、卵的孵化过程及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科学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A、科学概念: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
B、过程与方法:1、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花和种子的内部构造。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及种类;(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种子传播的方式及种类;(2)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观察、实验等方法。
2. 教学难点:(1)种子传播方式的多样性;(2)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各种植物种子;(2)准备实验器材及材料;(3)设计教学活动及问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各种植物种子,引发学生兴趣;(2)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吗?”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及种类;(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传播的方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及原理;(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种子传播的特点。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实践操作:(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种子传播的过程;(2)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五、作业布置1. 观察周围植物,了解它们的种子传播方式;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反馈:(1)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2. 评价方式:(1)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2)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
七、教学调整与改进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一、判断题
1. 借助风力传播的果实和种子,一般较小且轻,有毛或翅。
(√)
2. 野葡萄的果实味美汁多,它的种子能借助动物传播。
(√)
二、选择题
1. 下列各组中的植物,都借助果实成熟时果皮开裂所产生的
弹力传播种子的是( B ).
A.风仙花和苍耳
B.风仙花和油菜
C.风仙花和椰子
2.下列各组中的植物,都借助风力传播种子的植物是( C ).
A.番茄和械树
B.鬼针草和蒲公英
C.蒲公英和槭树
3.借助水力传播种子的植物是( C )
A.风仙花
B.苍耳
C.莲蓬
4. 果实特点和种子的传播方式关系密切,以下果实适合动物
传播的是( A )。
A.果实味道鲜美,动物喜欢吃
B.种子轻并有翅或绒毛
C.果实外表带钩或刺
5.下列植物中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是( C ).
A.椰子
B.蒲公英
C.鬼针草。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农民伯伯在春天播下一粒粒种子才有了秋天的大丰收。
春种秋收,农田里的植物才一代代繁衍下来。
那么,大自然中其它的植物呢?没有人播种它们又是怎样一代代生存下来的?比如大家来看(出示图)(评价: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很精彩的一步!)师:房顶上怎么会有小草呢?草儿的种子是怎么到了瓦片的夹缝中安家落户的呢?先让学生猜一猜。
相信学了这一课,你就能弄明白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传播方式一一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共同探讨:1、自体传播:(1)研究豆荚传播种子的特点:*用眼观察:现在我们就从身边熟悉的植物一一豆角开始我们的研究之旅吧。
大家观察一下豆角的豆夹,它的外壳有什么特点?生预设:皮上有花纹,果夹很薄,很脆,用手捏或扭转种子会出来,容易开裂。
*用手捏:师:根据果夹的这些特点,大家先猜测一下,要捏果皮,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果皮会裂开,豆子会滚出来。
(评价:有一定的道理,但猜测与推理不等于事实,科学讲究的是实事求是)。
那就赶快动手吧,同桌互相比一比谁的种子滚落或弹射的远?活动结束后,师:谁能来说一下里面的种子有什么特点?生预设:种子是近似于圆形的,很光滑,能滚动。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来推测一下这种植物的种子是靠什么方式传播的?生预设:通过太阳烘烤,外壳就会爆裂开,秋天在收豆角的时候,如果收迟了,很多种子就会滚落出来;,当有大风的时候,也会把外面的果皮吹裂,使种子滚落出来;用手捏,也会使外壳裂开,种子跌落。
师:大家的生活经验真多!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在三年级时研究的凤仙花和油菜的种子,和上面研究的两种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凤仙花的果实有什么特点?油菜花呢?学生分析外壳和种子的特点;强调种子会自动爆裂,或是稍遇外力就会炸裂,果夹里面的种子就像子弹一样被弹射到远处。
第4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背景和目标植物开花以后,经过传粉、受精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果实和种子成熟以后,必须散布到各处才能扩大后代植株生长的领域,以使物种繁衍。
每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有一定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是与它的传播方式相适应的.也就是说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与它的功能(传播种子)是有联系的。
在研究植物的种子传播时,课前要让学生多采集一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或带领课外小组的同学采集一些野生花草或树木的果实和种子。
上课前,教师也要准备几套靠风传播、水传播、动物传播和弹射传播的果实和种子.在学习种子传播方式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们认识这些种子的植物和果实及叶子的形态,以达到扩大学生眼界,增长知识和复习前边学习过的一些知识的日的.本课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观察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学生要观察油菜种子,在捏油菜果荚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其特点,推测出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第二,观察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学生将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发现各自的特殊构造,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科学概念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二)教学准备为学生小组准备:油菜、蒲公英、苍耳等的果实和种子,一些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的进一步研究。
学生将在这节课中认识各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种子的传播方式其实是和植物的果实结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清楚植物种子有哪些传播方式。
教科书以“种子成熟后,它们是怎样传播出去的?为什么要有这么多传播方式呢?”的提问方式开始了本课的探讨活动。
小学科学42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小学科学4-2-4教案】种子远播:探索自然的魔法【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种子的散播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种子远播的原理的理解以及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与小组合作,学生将会学到种子自然散播的方式、种子传播扩散的原理、种子传播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散播的方式和原理。
2. 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繁衍传播的重要性的认识。
4.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种子样本(各种类型的种子,例如:蒲公英、草籽等);2. 透明塑料袋;3. 土壤或花盆;4. 小铲子;5. 水壶;6. 记录表格;7. 教学PPT。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们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种子是如何到处传播的。
2.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如何散播到远处的,引发学生对种子远播的好奇心。
Step 2:探索种子散播的方式和原理(20分钟)1.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种子进行观察。
2. 让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特征、结构和其他细节来猜测种子是如何传播的。
3. 学生通过比较和交流,找到几种普遍的种子传播方式,例如:风吹散播、动物传播、水流传播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种子需要远播,从而促进植物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Step 3:种子散播实验(30分钟)1. 每个小组获取一件塑料袋、一些土壤、一些水和一束花盆。
2. 小组成员轮流将土壤倒入花盆中,并用小铲子挖一个小坑。
3. 将种子放入坑中,轻轻覆盖土壤。
4. 给每个小组一些不同的条件:一组放置在自然光下、一组遮光、一组每天喷水、一组连续浇水等。
5. 让学生记录实验条件和观察结果,并在观察期结束后对比和讨论实验结果。
Step 4:总结与分享(10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发现和问题。
教材分析:课题选自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本课教学是建立在观察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特征做进一步探究,让学生经历推测、验证的探究活动,明确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科学意义。
学生将在这节课中理解植物种子常见的四种传播方式,并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研究了花、果实和种子,对植物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具备一定的探究水平;日常生活中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有一些粗浅了解,但对于种子传播方式和果实种子的结构特点还未建立的联系,在科学语言的准确描述和科学探究水平及活动实施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培养与提升。
设计意图:教材的教学思路是首先观察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学生在捏油菜果荚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其特点,推测出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接着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发现各自的特殊构造,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首先油菜花果荚虽容易采集,但现在很难找到,其次,在课堂上无法观察到植物种子的吞食传播方式,我做如下调整:1、本课所教学的四种传播方式中,学生最熟悉的是弹射传播方式,我课前让学生收集干豆荚,在课堂上先观察果荚结构,在体验果荚爆裂的过程,使教学能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有趣生动,同时激发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植物种子吞食传播的现象在课堂上无法观察到,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找证据证明一些种子能够通过动物吞食实行传播,这样不但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且能让学生理解到能够通过寻找动物的一些痕迹来验证猜测。
3、因为教学内容较多,无法在一课时中对四种传播方式实行细致的研究,所以我采用了重点研究弹射传播方式,让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然后用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了解其余三种传播方式;当学生掌握相对应方法并具有浓厚兴趣之后,就会在课后用所学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活动。
教学目标: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教科版科学四下2.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一. 教材分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例和观察来提高他们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能说出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
2.难点:能说出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植物种子,如苹果、豆子等。
2.准备PPT,内容包括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实例分析等。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种子的传播。
2.呈现(10分钟)展示准备好的植物种子,如苹果、豆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传播方式。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总结学生提出的各种传播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每种传播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种子传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种子传播方式,并写在日记中。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实例分析等。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点亮小灯泡
3、简单电路
4、电路出故障了
5、导体与绝缘体
6、做个小开关
7、不一样的电路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油菜花开了
2、各种各样的花
3、花、果实和种子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种子的萌发
6、动物的卵
7、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1、一天的食物
2、食物中的营养
3、营养要均衡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面包发霉了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岩石的组成
6、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岩石、矿物和我们。
我要去远方——《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课堂实录与分析谭嘉雯
【期刊名称】《教育界》
【年(卷),期】2018(000)031
【摘要】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开花以后,经过传粉、受精形成了种子和果实,种子和果实成熟以后,必须散布到各处才能扩大后代植株生长的领域,以使得物种繁衍,结合观察与验证,让学生通过观察多种植物的果实,了解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传播方式,植物种子的某些特点适合于用这样的方式来传播种子.
【总页数】2页(P125-126)
【作者】谭嘉雯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顺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课堂实录 [J], 郑小波;胡志林;陈梦;
2.基于证据的解释——《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分析 [J], 张艳红;郑小波;
3.《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案例分析 [J],
4.我要去远方--《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课堂实录与分析 [J], 谭嘉雯;
5.基于核心概念的科学教学案例分析--以《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为例 [J], 曾焕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