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外手工业设计史
- 格式:ppt
- 大小:11.25 MB
- 文档页数:63
中国的手工艺设计1 陶器:卷唇圜底盆。
氏族文化2 青铜器:熔铸法。
商、周时代的铜器多为礼器,最常见的纹饰有云纹、雷纹、饕(tāo)餮(tìè铁)纹、蝉纹、圆圈纹等。
战国时,素器开始流行。
到了汉代,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
汉代铜灯3 漆器:汉代的漆器在技艺上达到了顶峰。
4 瓷器:“宋瓷”。
这种师承自然的设计方法与欧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流行的新艺术运动的设计思想颇有相似之处。
5 明代家具:一为椅凳类;二为几案类;三为床榻类;四为台架类;五为屏座类。
简、厚、精、雅。
(1) 注意意匠美;(2) 注意材料美;(3) 注意结构美;(4) 注意工艺美国外的手工艺设计1 古代埃及的设计:雕刻的形象除了狮首和兽足之外,还有太阳神、鹰神、河马神的形象,这反映出埃及社会的多神崇拜和人神同形的社会意识。
2. 古希腊、古罗马的设计:克里斯姆斯(Klismos)的靠椅:希腊家具上也有兽腿形的装饰,但他们放弃了埃及人那种四足一致的做法,而改变成四足均向外或均向内的样式。
多立克(Doric)柱式:具有男性的阳刚之美。
帕提农神庙爱奥尼克(Ionic)柱式:具有女性体态轻盈秀美的特征。
雅典伊瑞克提翁神庙科林斯(Corinth)柱式,柱头上饰以卷草3. 欧洲中世纪的设计:中世纪手工业是有一定组织化的,一般是按不同的行业成立同业行会,并在行会内制定了设计标准。
中世纪设计的最高成就是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
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
4. 文艺复兴后的设计:文艺复兴时代一反中世纪刻板的设计风格,追求具有人情味的曲线和优美的层次,并把眼光重新投向古代艺术,试图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
16世纪初期,首先在意大利和德国,新兴的设计师们开始用图案书籍来满足这种需求。
这些书籍都是用新的机器印刷方法大量出版发行的,书中插图包括装饰方法、图案以及花纹等,通常为染织和家具行业所用。
工业设计史绪论一、工业革命前的设计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二、工业设计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1 、第一个时期(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自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这是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
2、第二个时期(1915—1939年的工业设计)在一战和二战之间,这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的时期。
3、第三个时期(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在二战之后,这一时期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因而取得了重大成就。
工业设计是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与机械化生产密切相关。
三、工业设计发展中的流派和组织折衷主义欧美各国1820—1900工艺美术运动英国1880—1910 莫里斯,阿什比新艺术运动欧洲各国1890—1910 吉马德,戈地维也纳分离派奥地利1897—1933 霍夫曼德意志制造联盟德国1907—1934 穆特休斯,贝伦斯风格派荷兰1917—1931 里特维尔德构成派苏联1917—1928 马来维奇,塔特林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格罗披乌斯艺术装饰风格法国1925—1935流线型风格美国1935—1945 罗维,盖茨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斯堪的纳维亚1930—1950 阿尔托现代主义欧美各国1920—1950 米斯,柯布西埃商业性设计美国1945—1960 厄尔有机现代主义美国意大利斯堪1945—1960 沙里宁,尼佐里理性主义欧洲美国日本1960—高技术风格欧洲,日本1960—1980波普风格英国1960—1970后现代主义欧美各国1965—文丘里,索特萨斯解构主义欧美各国1980—盖里,屈米绿色设计欧美各国1970—四、1、产生: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确立。
2、工业设计产生的条件:现代化大工业的批量生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设计对象是以工业化方法批量生产的产品。
3、作用:工业设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具有刺激消费的作用。
4、历史的传承:传统的设计风格被作为某种特定文化的符号,不断影响到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史中欧洲手工艺技术的发展脉络
欧洲手工艺技术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
在这个时期,手工艺技术是欧洲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各国的手工艺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同时还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
在14世纪和15世纪,意大利成为了欧洲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在这个时期,意大利的手工艺技术达到了巅峰,特别是在玻璃制造、陶瓷制造、纺织品制造和金属加工方面。
意大利的手工艺技术不仅对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继承下来的技术方法和理念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工艺技术逐渐被机械化和工业化所取代。
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手工艺技术。
机器化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得制造成本大幅降低,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消费到之前只有富人阶层才能享受的商品。
这也导致了许多手工艺技术的衰落,因为机器化生产方式比手工制造更具效率。
然而,在20世纪初期,欧洲手工艺技术开始经历复兴。
在不同
国家和文化中,手工艺技术作为传统文化和工艺品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重视。
现代手工艺技术已经融合了现代技术和材料,并且仍然受到各种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影响。
《工业设计工程》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考试内容涉及工业革命以来工业设计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社会和文化角度下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等,要求掌握工业设计发展原因、过程和各个时期工业设计的特点、思潮变化和典型案例,掌握工业设计作发展的主要脉络和发展规律。
二、考试的内容1. 设计的萌芽阶段(1)设计概念的产生2.手工艺设计阶段(1)中国的手工艺设计(2)国外的手工艺设计3.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1)18世纪的设计风格4.机械化与设计(1)英国的纺织工业(2)美国的制造体系与设计5.设计改革(1)“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2)拉斯金、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3)芝加哥学派(4)新艺术运动(5)麦金托什与维也纳分离派(6)德意志制造联盟6.工业、技术与设计(1)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手工艺与设计7.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1)风格派(2)走向现代主义(3)格罗披乌斯与包豪斯8. 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1)艺术装饰风格(2)流线型风格(3)斯堪的纳维亚风格9. 战后重建与设计(1)斯堪的纳维亚设计(2)现代主义的发展(3)美国的商业性设计(4)意大利的风格与个性(5)联邦德国的技术与分析(6)日本的传统文化与高技术10.走向多元化(1)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2)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3)后现代主义(4)解构主义(5)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三、考试题型及比例问答题:50%左右分析题:50%左右四、考试形式及时间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总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何人可.《工业设计史》(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外国工业时代设计的发展历程
外国工业时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这一阶段主要是新旧设计思想的交锋期,各种设计改革运动如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逐步使传统的手工艺向工业设计阶段过渡,为适应工业时代的现代设计的发展做了积极的探索。
2. 工业设计形成和发展时期(19世纪20-30年代):这一阶段工业设计有了系统的理论,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
例如,现代设计运动、包豪斯、美国职业设计师的出现等,这些事件都对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工业设计成熟时期(19世纪40-50年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二战后,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成了一种国际主义风格。
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结合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例如,美国的计划废止制、人体工学的运用、新材料探索性地运用等,都体现了工业设计的成熟。
4. 工业设计的繁荣时期(20世纪60-70年代):这一时期,科技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及新的审美和消费观的影响使工业设计表现出繁荣发展下的丰富多彩的面貌。
例如,波谱设计等反设计运动的出现,以及世界工业设计形成了以欧、日、美为主的三大阵营的基本格局。
5. 工业设计的多元化时期(20世纪80-90年代):这一时期在现
代主义设计占主流风格的情况下,呈现多种风格和探索并存的局面。
例如,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等成为这一时期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风格和思潮。
同时,健康、安全、舒适和发展成为现代设计的新要求,关注人和关注环境成为工业设计的两大主题。
以上是外国工业时代设计的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设计师。
各国的工业设计德国工业设计30-50年代的德国工业设计1.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运动30 年代的德国提出“强大民族论”的观点,在设计领域,纳粹政府一方面坚决打击包豪斯的现代主义,主张复兴帝国的新古典主义;另一方面,为了统一和一体化,纳粹政府又大力推行标准化运动。
这种标准化又正好暗合了包豪斯现代设计的理性主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把包豪斯的理性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
由于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大批量生产,提高国民经济水平,有利于一个强大的纳粹帝国的建立。
所以,纳粹政府专门成立了新的规范产品设计标准的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标准化法规,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很快就把全德国乃至德占区的工业产品、器皿、住房、建筑设计都统统规范化和标准化了。
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了德国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了以工业设计为代表的现代设计的发展,特别是这种严格的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运动,与德意志民族的严谨、理性、长于思辩的精神相吻合,使德国30年代的设计表现出惯有的冷漠、理性、科学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交通工具及家用电器产品的设计上。
2.纳粹时期的设计纳粹时期比较重要的设计是由斐迪南•波什,他设计的“大众汽车”外形小,采取简单的流线型风格,像甲虫一样,被称为“大众甲虫”。
该设计车体布局紧凑合理,加工工艺简单,结实耐用、有利于批量化生产,成为德国理性主义设计的典范之一。
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佩斯在30年代设计的“阿德勒”车,一方面建立在德国理性主义设计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明显受美国流线型风格的影响。
除了汽车设计以外,30年代,德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网络,公路、铁路和航线迅速发展,与此相关的列车等设计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受美国流线型运动影响,铁路公司设计开发了具有德国风格的流线型机车和空调列车便是最明显的例证。
在家用电器设计方面,许多家用电器产品确立了后来此类产品的基本特征,并一直保持至今。
如德律风根公司设计推出的“威肯125WZ”收音机,就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真空管收音机的造型。
工业设计史国外手工艺设计引言工业设计是指通过综合运用科学、艺术、经济等知识和技术,对工业产品进行全面的设计与改进,以增强产品的功能、性能、质量和竞争力。
然而,在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中,手工艺设计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介绍工业设计史中的国外手工艺设计,展示其对于工业设计的影响和价值。
工业设计与手工艺设计的关系工业设计和手工艺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工业设计注重产品的功能、实用性和生产效率,而手工艺设计注重的是产品的美学价值、文化传承和工匠精神。
然而,工业设计与手工艺设计之间也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
在工业设计中,手工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意和艺术元素,从而使工业产品更加具有个性化和美观性。
同时,工业设计也借鉴了手工艺设计的制作工艺和技术,使产品制造过程更加精细和高效。
德国的手工艺设计传统德国是欧洲工业设计的发源地之一,也有着丰富的手工艺设计传统。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出现了一股反工业化运动,在这个时期,手工艺设计成为了设计师们的重要追求。
德国设计师们通过研究传统手工艺技术,并注重将手工艺和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德国特色的工业产品。
著名的德国设计学派包括巴伐利亚工艺学派和包豪斯学派,他们的作品深受手工艺设计的影响,强调简约、实用和美学的统一。
北欧的手工艺设计传统北欧国家如瑞典、丹麦、挪威等也有着悠久的手工艺设计传统。
北欧的手工艺设计注重自然、简约和实用。
设计师们通过运用木工、陶瓷和纺织等传统手工艺技术,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北欧特色的工业产品。
北欧的手工艺设计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材质感而闻名于世,为工业设计注入了自然、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元素。
美国的手工艺设计传统虽然美国以其先进的科技和工业制造而闻名,但手工艺设计在美国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美国的手工艺设计注重实验和创新,致力于寻找新的材料、技术和制造方法。
著名的美国手工艺设计师包括查尔斯·伊姆斯、乔治·纳尔逊等。
工业设计考研理论笔记(一)作者:brisy,上传:jeff笔记内容总结于湖大工业设计理论方面的两本书:《工业设计史》-何人可,《工业设计概论》-程能林。
首先从手工艺设计阶段开始:人类发明了制陶和炼铜的方法。
手工艺设计阶段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设计产品大都是功能较简单的生活用品,生产者和设计者往往就是一个,生产者可以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因而生产出的产品具有丰富的个性和特征,装饰成了体现设计风格和提高产品身价的重要手段。
这一点于现代批量生产的方法完全不同。
另外就是设计者与消费者彼此非常了解,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感,使设计者有一种对产品和使用者负责的责任心,努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很灵活呢),故产生很多优秀的手工艺设计作品。
陶器的发明使氏族社会形成后的一项重要成就。
人力改变天然物的开端。
陶器表面加工有压模,施加陶衣进而彩绘,压印,堆贴和刻画等.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
青铜器大都直接仿自陶器,两种方法:溶铸法和失蜡法,失蜡法出现于战国时期。
青铜器常见的纹饰有云纹,雷纹,饕餮纹,蝉纹,圆圈纹.漆器在汉代达到顶峰(多子盒为代表)。
瓷器在宋代达到鼎盛,“宋瓷”之称.明代以青花瓷为主流.家具工艺以明代最负盛名!这里应该是一个重点!明代家具大致有以下几类:1。
椅凳类,2.几安类,3.床榻类,4。
台架类,5.屏作类。
其中主要特色是:1.注意材料质地,多用硬质树种,所以又称硬木家具,2.充分体现木材的自然纹理与色泽,不加油漆。
3。
注意家具造型,采用木架构的结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架构很相似。
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1。
园林建筑的兴起,2.木材丰富,3.木工具的发展(锤锻技术)。
四个字概括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简,厚,精,雅。
简是指它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
厚是指它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
精是指它做工精细,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
雅是指它风格曲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从设计上来说有四方面的重要因素:1。
工业设计史复习重点绪论1.工业设计产生的条件:批量生产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设计对象是:以工业化方法批量生产的产品。
2.设计活动的三个阶段: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工业设计阶段第一章1.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
第二章1.手工艺设计阶段的两个重要特点:①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设计的产品大都是功能较简单的生活用品。
②由于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使设计者与消费者彼此非常了解,建立了信任感。
2.陶器的发明是手工艺时代的开始;商代青铜器、汉代漆器、宋代瓷器、明代家具3.明代家具五大类:①椅凳类(官帽椅、灯挂椅、圈椅、方凳)②几案类③床榻类④台架类⑤屛座类发展的原因:①园林建筑的兴起②木材丰富③木工具的发展取得成就的设计原因:①注意意匠美②注意材料美③注意结构美④注意工艺美4.清代家具在造型和结构上继承了明代的传统,但存在:繁琐堆砌,格调低下的情况5.国外的手工艺①古埃及在建筑艺术上令人震慑人心的:金字塔、阿蒙神庙。
②古埃及家具:法老王座(结构严整,制作技术表现出了高度的精密性)③古希腊家具:希腊克里斯姆斯靠椅(称为典范)④古希腊建筑柱式:1.多立克:帕提农神庙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雅典守护雅典娜的庙)2.爱奥尼克:秀丽华美,具有女性体态轻盈的秀美特征3.科斯林:柱头上饰以卷草6.哥特式的概念: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
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的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
①中世纪设计的最高成就:哥特式教堂。
②文艺复兴的中心思想:人文主义③17世纪浪漫时期的两种设计风格:巴洛克式(发源、流行于意大利)、洛可可式发源于巴黎④巴洛克定义:出现于16-17世纪交替时期,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做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
《工业设计史》笔记全何人可《工业设计史》笔记《考工记》曾被后世奉为经典的春秋末年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考工记》总结了我国古代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最可贵的是它第一次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这不仅在当时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即使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考工记》也载有都城设计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
2.外国部分哥特式哥特式又称高直式,它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
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
这种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尖塔把人们的目光引向虚渺的天空,使人忘却现实而幻想于来世。
巴洛克巴洛克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
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
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做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
巴洛克式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
其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建筑物局部不完整;在构图上节奏不规则地跳跃,常用双柱,甚至以三根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
在装饰上,巴洛克式喜欢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洛可可洛可可的原意是指岩石和贝壳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
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
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
1.“水晶宫”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由于博览会实在水晶宫展览馆中举行,说以成为“水晶宫”。
影响及意义:1.彻底抛弃了传统材料而选额木头,钢材和玻璃。
2.以崭新的建筑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3.整个建筑全部采用预制部件完成,建筑工期短。
2.拉斯金---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a.认为艺术有“大艺术”与“小艺术”共同组成,号召艺术家应关心小艺术。
b.强调艺术与工业的结合,认为设计应该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
c.强调艺术与工业的结合,工业最发达的地方,艺术(美术)也最发达。
(强调建立一个设计教育学校,1892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d.主张在设计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
e.设计形式强调“回归自然”,设计师应该“向自然学习”,主张以自然形式代替复古主义的装饰样式。
3.威廉*莫里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
反复强调;1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史为千千万万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活动。
2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活动,而不是个人劳动。
4工艺美术运动时间:1864--1896 起因:19世纪下半世纪工业批量生产导致家、室内用、建筑设计水准下降。
创始人:莫里斯风格: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风格特点:1.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 2.饭维多利亚及其他古典、传统的发型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4将就朴实诚恳5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5.工艺美术运动的评价:它对于设计改革的贡献是重要的,它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
另外,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的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
但工艺美术运动也有其先天的局限,它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立面,这无疑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由此是英国设计走了弯路。
英国是最早工业化和最早意识到设计重要性的国家,但却未能最先建立起现代化工业设计体系,原因正在于此。
6.新艺术产生时间填空,在哪几个国家发展(法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1880(开始)-1890(发展)-1910(高潮)发源地:法国7 新艺术特点:a.反对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