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A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重要概念和原理,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质点、力的合成、牛顿三定律的应用。
2. 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通过提问或小测验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知识讲解
(1)复习质点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质点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介绍力的合成的概念和原理,通过例题讲解力的合成的具体步骤。
(3)引导学生理解牛顿三定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牛顿三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习题训练
(1)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2)在课堂上讲解其中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方法和思路。
4. 实践活动
设计一定数量的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5. 总结反思
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解题思路,引导他们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进行反思和讨论。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布置的习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
2. 准备下节课的实验材料。
五、板书设计
1. 质点的概念
2. 力的合成
3. 牛顿三定律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增强理解力,培养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节课继续深入学习力学中的其他重要内容,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
1,(a )在MgO 晶体中,肖特基缺陷的生成能为6ev ,计算在25℃和1600℃时热缺陷的浓度。
℃时热缺陷的浓度。
(b )如果MgO 晶体中,晶体中,含有百万分之一含有百万分之一mol 的Al2O3杂质,杂质,则在则在1600℃时,MgO 晶体中是热缺陷占优势还是杂质缺陷占优势?说明原因。
质缺陷占优势?说明原因。
解:(a )根据热缺陷浓度公式:)根据热缺陷浓度公式:exp (-) 由题意由题意△G=6ev=6×G=6ev=6×1.602×1.602×1.602×10-19=9.612×10-19=9.612×10-19=9.612×10-19J 10-19J K=1.38×K=1.38×10-23 J/K 10-23 J/K T1=25+273=298K T2=1600+273=1873K298K :exp =1.92×10-511873K : exp =8×10-9(b )在MgO 中加入百万分之一的Al2O3杂质,缺陷反应方程为:杂质,缺陷反应方程为:此时产生的缺陷为[ ]杂质。
杂质。
而由上式可知:[Al2O3]=[]杂质杂质 ∴当加入10-6 Al2O3时,杂质缺陷的浓度为时,杂质缺陷的浓度为[ ]杂质=[Al 2O 3]=10-6由(a )计算结果可知:在1873 K ,[]热=8×=8×10-9 10-9显然:显然:[ ]杂质>[ ]热,所以在1873 K 时杂质缺陷占优势。
时杂质缺陷占优势。
2,非化学计量化合物FexO 中,Fe3+/Fe2+=0.1,求FexO 中的空位浓度及x 值。
值。
解:解: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Fe x O ,可认为是α(mol)的Fe 2O 3溶入FeO 中,缺陷反应式为:中,缺陷反应式为:Fe 2O 32Fe + V +3O Oα 2α α此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组成为:此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组成为:FeFe O 已知:Fe 3+/Fe 2+=0.1 则:∴ α = 0.044 ∴x =2α+(1-3α)=1-α=0.956又:∵[V 3+]=α =0.044 正常格点数N =1+x =1+0.956=1.956∴空位浓度为3,试写出少量MgO 掺杂到Al 2O 3中和少量YF 3掺杂到CaF 2中的缺陷方程。
习题课教案高中物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相关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备好课件、板书和实验器材;
2. 准备实验材料,以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原理;
2.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3. 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际应用。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现象;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
3. 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和应用。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力的合成与分解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
2.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习题课教学,学生掌握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验现象和案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八周习题课一.导数的计算----隐函数、反函数、参数函数1.求由方程22ln(1)0x y x y ++++=确定的隐函数()y y x =在0x =点的二阶导数。
解:有上式对x 求导得:1+y ′+2x +2yy ′1+x +2yy =0整理得:y ′(x )= −(x +1)2+y 2x 2+(y +1)2继续求导得到y′′(x),然后在上面三个式子中带入x =0,解得y ′′(0)= −4 2.求函数ln(1)y x x =++反函数的二阶导数。
解:由式子对y 求导得:dx dy = (1+x)(2+x)二阶导数为:d dy (dx dy )= dx/dy (x +2)= x +1(x +2)3.求参数函数ln(1)tx t e y t t ⎧=+⎨=++⎩的二阶导数。
解:先求解x ′(t )=1+e t ;y’(t) = (t +2)/(t +1); 则可以求出:dy dx = y′(t)x′(t)由d 2y dx 2= d dx (dydx )= (y ′(t )x ′(t ))′x′(t),带入后解得:d dx (dydx )= −(t 2+3t +3)e t +1(t +1)2(e t +1)3二.高阶导数 例.1 )1ln()1()(2x x x f -+=,求)1()(-n f解:2ln 2)1(,0)1(,0)1()0(=-''=-'=-f f f记 )1ln()(,)1()(2x x v x x u -=+=,当2>n 时,()()()()02(2)(2)1(1)()2(2)(1)(1)(1)(1)(1)(1)(1)(1)12(1)nn k n k k n k n n n n nn n n n n n n fC u v C u v C u v C u v C v -=-------=--'=--+--+--=-∑ 而mm m x x v x x v x x v )1()1()(,,)1(1)(,11)(1)(2--=--=''-='- 232)()2()1(2)1(-----=-n n n nn Cf注意这里的结果2>n 时候的结果,我们还需要在说明其余情况,经过计算:f ′(−1)=0 f ′′(−1)=2ln2例.2 求221ax y -=的n 阶导数。
高等代数习题课指导高等代数习题课是在各章小单元授课基础上,帮助学生疏理相应小单元基础知识而设立的以练为主、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已授知识的重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难点,因而是整个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
教学中应明确目的,把握全局,突出练习,以提高习题课的教学质量。
习题课1 矩阵的运算与可逆矩阵〔2学时〕教学目的 通过2学时的习题课教学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矩阵运算及其可逆矩阵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把握矩阵证题的基本技巧。
基础提要 略述〔结合课堂练习题的解释,点述主要概念、相关定理及其基本方法〕。
课堂练习:1 计算AB ,BA ,AB -BA ,其中⎪⎪⎭⎫ ⎝⎛=⎪⎪⎭⎫ ⎝⎛=a c b b c a B a b c c b a A 111,111. 2 设A ,B ,C ∈)(F M n .证明,假设AB =BA ,AC =CA ,则A (B + C ) = (B + C ) A ;A (BC ) = (BC ) A .3 设A = )()(F M a n nn ij ∈,A 的主对角元素nn a a a ,,,2211 的和∑=ni ii a 1叫做A 的迹,记作A Tr .设A ,B )(F M n ∈,证明:1);Tr Tr )(Tr B A B A +=+ 2);,Tr )(Tr F k A k kA ∈=3));(Tr )(Tr BA AB = 4)AB -BA n I ≠.4 设A n M ∈(R ),且A '= A .证明,假设2A = 0,则A = 0.5 设A = B +C 机遇)(F M n ∈,其中C C B B -='=',.证明以下命题彼此等价:1) A A A A '='; 2)BC = CB ; 3)CB 是反对称矩阵.6 设)(F M A n ∈,且A 2+A +I n =0.证明,A 可逆;并求A -17 设)(F M A n ∈是对合矩阵, 即n I A =2,且n I A ±≠.证明:1)A 是可逆矩阵, 并求1-A . 2)A I n +与A I n -都是奇异矩阵.8 设A ,B ,C )(F M n ∈.证明:1)假设A 非奇异,则AB = AC ⇒B = C ;2)假设A 奇异,则1)的结论未必成立(举例说明).9 设)(F M A n ∈可逆,且1-A =nn ij b )(,求,)(1-A P ij ,))((1-A k D i )((k T ij 1)-A .10 设n M A ∈(R ).证明假设以下三命题有两个成立,则其第三个也成立:1) A 是对称矩阵; 2) A 是对合矩阵; 3) A 是正交矩阵.课外建议 结合练习讲评提出相应补缺、复习建议。
1. 下列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是()
A.1.0L 0.10mol·L-1的H2CO3溶液与0.5L 0.05mol·L-1的NaOH溶液混合
B.1.0L的缓冲溶液中含有0.1mol·L-1的HCO3-与0.1mol·L-1的CO32-
C.1.0L 0.10mol·L-1的H2CO3溶液与0.5L 0.08mol·L-1的NaOH溶液混合
D.0.5L的缓冲溶液中含有0.1mol·L-1的HCO3-与0.15mol·L-1的CO32-
2. 0.1 mol·L-1 NH3·H2O溶液(K b=1.80×10-5)40ml与0.2 mol·L-1 HCl溶液20ml的混合,溶液的pH为()
A.2.87
B.5.22
C.9.25
D.4.75
3. 下列物质中包含sp2杂化原子的是()
A.CO2
l4
C.BCl3
D.[Fe(CN)6]3-
4. 下列分子中具有顺磁性的是()
A.C2B.N2C.F2 D. O2
5. 依次进行下列实验:FeCl3溶液加入KI溶液会析出I2,FeSO4溶液能使溴水褪色,溴化钾溶液能使酸性K2Cr2O7溶液从黄色转变为绿色。
由此可知,在下列物质中,最强的氧化剂是()
A.Br2
B.I2
C.Cr2O72-
D.Fe3+
6. 在[Co(en)(C2O4)2]-中,Co3+的配位数为()
A.3
B.4
C.5
D.6
7. 某原子的基态电子组态[Ar]3d64s2,下列关于此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有3个能级组,为ds区元素
B.该原子的二价离子既能形成外轨配合物,又能形成内轨配合物
C.该原子的三价离子只能形成内轨配合物
D.含有4个能级组,为ds区元素
8. [Ag(S2O3)2]3- 的K s=a,[AgCl2]- 的K s=b,则下列反应[Ag(S2O3)2]3- + 2Cl-→ [AgCl2]- + 2S2O32-的平衡常数K为()
A.ab
B.a+b
C.b/a
D.a/b
9. 已知Ag++ e- = Ag,ϕθ= + 0.7996V,Zn2++ 2 e- = Zn,ϕθ= -0.7618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态时,电池组成式为(-) Pt,Zn | Zn2+‖Ag+ | Ag,Pt (+)
B.随着反应不断进行Ag+浓度逐渐升高
C.标准电动势Eθ=1.5614V
D.两电极组成电池时,电池反应中电子转移数为1
10. 下列选项中不是晶体场中分裂能的影响因素的是()
A.配体的场强
B.中心原子氧化值
C.中心原子的半径
D.电子成对能
11. 今有一种浓差电池:Zn |Zn2+(c1)‖Zn2+(c2) |Zn,c2>c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电池的电动势为零
B.外电路电流方向是c1流向c2一边
C.外电路电流方向是c2流向c1一边
D.外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12. Ca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可用下列哪一组量子数表示()
A.3,0,0,+1
2
B. 3,2,1,+
1
2
C. 4,0,0,-
1
2
D. 4,0,1,-
1
2
13. 原子结构中5f轨道中最多可以容纳的电子数目为()。
14. 溶胶的稳定因素有()()()
15. 依据晶体场理论,[FeF6]3+配离子的中心离子Fe3+的电子组态为(),
∆()P, 为()自旋配离子,该配离子的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为()。
16. C的2s轨道能量()它的2p轨道能量,N的2s轨道能量()它的3s轨道能量,C的2s轨道能量(>)N的2s轨道能量。
17. HAc在水溶剂中是();而在液氨溶剂中是();在液态HF中却表现为().
18. 在铜锌标准电池的Zn2+溶液中加入浓氨水,电池的电动势将(),在
Cu 2+溶液中加入浓氨水,电池的电动势将()。
19. 可逆反应22H (g)I (g)HI(g)2+ , 713K 时,K θ
=51,如果用下列两式表示上述反应K θ分别为多少?
(1)2211H (g)I (g)HI(g)22+
(2)22HI(g)H (g)I (g)2+
20. 请说明NH 3分子的结构?
21. 298K 时,要使Fe 2+被氧化成Fe 3+的转化率达到99.9%,氧化剂的电极电位至少应该为多少?32Fe Fe 0.771V ϕ++θ=
22. 请用价键理论解释[Fe(H 2O)6]2+的顺磁性和[Fe(CN)6]4-的抗磁性?
23.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有何不同?
24. 已知反应-3+2+22I a q 2F e a q I s F e a q +
()()()+2(),计算 (1)在298K 时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2)在298K 时,当-I 浓度为0.1mol·L -1 ,3+Fe 浓度为0.01mol·L -1 ,2+Fe 浓度为1.0mol·L -1 时反应方向如何?
(3)当-I 浓度为1.0mol·L -1 ,3+Fe 浓度为1.0mol·L -1 ,2+Fe 浓度为1.0mol·L -1 时在溶液中加入NaCN 溶液至浓度为1.0 mol·L -1,此时反应方向如何?
322342435s 6s 6(Fe /Fe )0.771V,(I /I )0.536V,
[Fe CN ]10,[Fe CN ]10K K ϕϕθ++θ---====()()
25. 欲由0.10 mol·L -1 的H 2C 2O 4溶液和0.2 mol·L -1 的NaOH 溶液混合配置pH=4.19的缓冲溶液1L ,问需要两种溶液多少毫升?
25a1224a2224(H C O ) 5.910,(H C O ) 6.410K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