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导读及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5
高尔基《童年》导读练习练习一1“我”小时候得过一场大病,开始是由- ------看护着我。
后来外祖母从-----------来照顾我。
2“我”家的楼上住着几个--------大胡子人;地下室住着贩-的卡尔迈克老头儿。
3外祖母称“我”为“小鬼”的原因是---------------。
4父亲去世时,门外嘁嘁喳喳地站着些人,有穿---(颜色)衣服的乡下人,也有-------。
5父亲去世后,母亲生了一个-----,不久就死了。
-----把弟弟放进了木匣当中,-----从外祖母的手中抢走了木匣。
6《童年》中“萨拉多夫”指的是-----------。
7-----使母亲便成了另外一个人,连----都变了,“我”觉得她越来越陌生。
《夫妻去世后,“我”、------和------乘坐一艘船,离开了----。
8青年的时候,那是外祖母可供炫耀的宝贝,可现在外祖母却要诅咒它。
“宝贝”和“它”都是指-------------。
9外祖母脸上最煞风景的是那个------、---------。
外祖母是我-----,是我------,我与她最知心!10在船上,外祖母在船上讲的故事很精彩,水手们邀请我们-----------。
11在外祖母的眼中,尼日尼是一个----------地方。
教堂好像是在------。
12外祖父是一个-----------的老头儿。
他穿一身-----,胡子是------的,鼻子是弯,眼睛是---------的。
13“我”有------个舅舅,他们分别是-----------------,舅妈------,两个表哥都叫------,表姐叫-----。
14在外祖父的眼中,我的----------和我的父亲长得一模一样。
--的黑头发梳理得非常整齐,他像老爷一样干瘦干瘦的;--------的头发是浅色的,打折卷儿。
:16“我”最不喜欢老爷,是因为------------------。
17从------------那儿“我”知道。
《童年》《童年》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另有《在人间》、《我的大学》)。
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故事梗概:《童年》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另有《在人间》、《我的大学》)。
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主题:作者在小说中真实地记述了自己童年的苦难历程。
反映了当时俄国旧社会小市民阶层的风俗人情。
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鞭挞了小市民的罪恶灵魂。
作者提出了要把唤醒民众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
同时作者在书中也让人看到新的一代人如何在旧的基地上破土而出,并且显示了他们强大的生命力。
它唤起人们对光明生活必然取代黑暗生活的希望。
阅读启示:①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
让我们倍感自己童年的幸福,我们会更加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
②小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这启示我们:写作要运用真实材料,并能运用典型化的手法,从生活中找题材,并能对题材进行艺术的加工,从而反映生活。
名著《童年》导读练习一、填空题。
1、《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2、《童年》讲述的是__________(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__________ ,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作品中,乐观纯朴的__________,正直的老工人__________,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__________”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童年》名著导读【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做过跑堂的、看门的、搬运工人和面包师傅.1884年他来到喀山,想进大学,但贫民窟成了他的“社会大学”。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1906年,高尔基最优秀的代表作《母亲》发表了.在世界文学史上,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的历史时期。
1913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1916年,发表第二部《在人间》;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
《童年》写阿辽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在人间》描绘它走向社会后受尽压迫的生活,《我的大学》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和成长。
三部曲再现了19世纪70、80年代俄罗斯的生活图景,揭露剥削阶级的残酷,小市民习气的恶劣,描述劳动人民的苦难,刻画了阿辽沙不屈从黑暗势力、追求光明、刻苦自学、探索革命真理的真实形象。
1934年,在高尔基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与世长辞。
【创作背景】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以后、高尔基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冷静下来,认真思考革命失败的原因,俄国社会和俄国革命的性质等问题。
俄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民众从浑浑噩噩中唤醒。
这一任务是俄国革命者、知识分子包括高尔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高尔基的《童年》及整个自传体三部曲的创作动因就是揭露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鞭挞小市民的罪恶灵魂。
《童年》是19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缩影,他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俄国人民,尤其是“铅样沉重”的残忍可怕的小市民世界的生活环境。
六、《童年》:在苦难中长大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称赞他:“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他早年丧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底层人民痛苦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
这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
根据他不平凡的早年经历,他创作了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他还有著名的散文诗《海燕》。
文学价值:小说的基调是严肃,低沉的。
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主要艺术特色:①交替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描写的多视角描写方法。
②语言生动活泼,描写栩栩如生。
③选材独特,取材于作家的经历。
2、《童年》的内容简介。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风貌生活状况。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3、《童年》的故事缩写。
(2066字)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
《童年》 题 目 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形象 典型情节 艺术特色启示或感受《童年》—— 在苦难中长大 作者:高尔基 (前苏联)主人公阿廖沙三岁失去父亲,被母亲带到外祖父家,过着压抑沉闷、悲凉凄苦的生活,母亲因不堪忍受这种生活,离开了阿廖沙。
而小茨冈“好事情”、尤其是外祖母等人。
特别关心爱护阿廖沙,在他们影响下,阿廖沙逐渐恢复了自信,闯荡①阿廖沙是一个鄙视自私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②外祖父卡希林:家长制手工业的形象,凶恶残暴,没有亲情,唯利是图,寡情薄义 ③外祖母伊凡诺夫娜: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① ② 与外祖父等人联欢 ② 外祖父打外祖母 ③ 报复老师 ①选材独特,取材于作家的经历 ②交替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描写的多视角描写方法 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会让我们备感自己童年的幸福。
我们会更加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真正的“人间”第一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
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女性的优秀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本章末尾用充满诗意的美好语言描写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
年过花甲的外婆跟三、四岁的“我”见面时的第一次“对话“生动活泼,风趣盎然。
早已过不惑之年的高尔基,以三、四岁儿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为,真实而生动地描写、反映当时的客观现实,深刻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语言简洁生动,非常口语化,非常适合人物的口吻和当时的语言环境;情节画龙点睛,人物栩栩如生。
不仅本章,而且全部《童年》,具有这个显著的特点和优点。
《童年》开篇就写得十分精彩。
它可以摘出来绝不止一篇优美的散文。
从译者加的标题就可以大体知道本章内容:一、“外祖母的出现”;二、“父亲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三、“父亲的安葬”;四、“伏尔加河上的风光”。
《童年》的每一章都是由许多篇这样的优美散文组成的。
《童年》可以比拟为一串珍珠项链,而每一篇散文就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三《童年》名著阅读复习资料整理1.《童年》的基本常识。
本书的作者是______(国家)的______。
主人公名叫______。
这是作者的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_____体三部曲之一,另两部是______、______。
答:前苏联高尔基阿廖沙自传《在人间》《我的大学》2.《童年》的内容简介。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3.《童年》的故事缩写。
(2066字)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
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
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
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
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
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
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
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5、《童年》的人物形象。
阿廖沙:从小在现实的生活中了解到了善与恶、爱与恨。
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养成了坚强、勇敢、正直的性格,充满爱心。
①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外祖父:他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内心有着善良的一面,但对金钱的贪婪腐蚀了他的灵魂。
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他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典型形象。
②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外祖母:她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庇护、关心着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与钟爱,进行有益的教导。
她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有一颗博大的心。
③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小茨冈: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喜欢偷东西回来。
他争强好胜,喜欢逞能,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不择手段。
但乐观纯朴,给予阿廖沙很多的帮助。
④小茨冈:乐观纯朴;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好事情”: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练习一、填空题1、《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答案:高尔基、自传体;《在人间》、《我的大学》2 2、《童年》讲述了阿辽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也是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
小说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身处生活底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历程,同时真实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刻揭示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境遇.答案:不屈服于黑暗势力,不断寻求真理,追求光明;剥削阶级的残暴,小市民习气的庸俗顽劣3、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_____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六、《童年》:在苦难中长大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称赞他:“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他早年丧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底层人民痛苦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
这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
根据他不平凡的早年经历,他创作了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他还有著名的散文诗《海燕》。
文学价值:小说的基调是严肃,低沉的。
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主要艺术特色:①交替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描写的多视角描写方法。
②语言生动活泼,描写栩栩如生。
③选材独特,取材于作家的经历。
2、《童年》的内容简介。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风貌生活状况。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2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3、《童年》的故事缩写。
(2066字)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
名著阅读导学案【七】《童年》1.作家、作品《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高尔基的乳名2.故事梗概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
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
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
后来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和刁难。
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
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招致学校的非难。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3.主要内容4.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
外祖父: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5.外祖父所招的两个房客,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6.《童年》的主题7.轻松闯关1、作者从高尔基父亲逝世开始,到母亲逝世为止,恰是作者5岁到7岁的童年生活阶段。
选段一参考答案:
1.阿廖沙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
2在外祖父做饭的时候,吃得就特别差;尽量少放自己的茶叶;特别注意倒给他的茶的茶色和浓度;圣像前的长明灯的灯油也是各买各的。
贪婪吝啬。
选段二答案:
1.《童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外祖母给大家讲故事。
3直接描写:
外祖母每次讲故事时,手舞足蹈、声情并茂;
间接描写:
每次讲完了,我总会说:“再讲一个!”;和我一起听故事的水手们,要求:“再讲一个,老太太!”,还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还有香瓜。
4乐观、热爱生活的态度
选段三参考答案
1.两个舅舅争家产
2.肖像、语言、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3.贪婪自私冷酷无情
选段四参考答案:
1写”我“报复酒馆女主人引来外祖母的一顿教训,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2外祖母的上帝“意味善良、宽恕和仁慈,”我“从外祖母的上帝那里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更贴近”我“的心灵,所以显得亲切、更可理解。
3善良、宽厚、仁慈的品格。
外祖母慈祥能干,热爱生活,隐忍,宽容。
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又孤独的心。
她常常给阿廖沙讲怜悯穷人、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
在这冰冷的世界里,外祖母的庇护,给予了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走进名著品读经典《童年》名著导读精编一第一章1.阿廖沙因家庭的什么不幸离开自己的家去外公家投奔?第二章2.我和母亲到外祖父家不久,两个舅舅之间就爆发了一场大战。
他们为什么而打架?3.外祖父为什么要抽打雅科夫舅舅家的萨沙?4.阿廖沙因什么事情第一次被外祖父毒打?5.阿廖沙被毒打后生病时的一天,外祖父讲述自己的童年,之后阿廖沙对外祖父的看法有了什么变化?(用文中原话回答)为什么会发生变化?6.外祖父为什么要向阿廖沙讲述自己的过去经历?(结合小说内容推测一下)第三章7.每次阿廖沙被外祖父毒打时,谁为阿廖沙挡鞭子?他在外祖父家是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因为什么事而死去?第四章8.外祖母经常在晚间向上帝祈祷,她祈祷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什么?9.格里戈里的眼睛不好,但阿廖沙却希望他的眼睛快点瞎,原因是什么?10.外祖父的染坊失火了,据外祖父推测是谁放的火?在染坊失火的那天夜里,还发生了一件什么悲惨的事情?11.外祖母最怕什么小动物?原因是什么?《童年》名著导读精编二第五章11.第一个教会阿廖沙识字的人是谁?一群野孩子给“我”起了什么绰号?第六章12.米哈伊尔舅舅经常喝醉酒来外祖父家里闹事的原因是什么?13.米哈伊尔舅舅来外祖父家闹事时谁受伤了,伤势怎样?第七章14.阿廖沙为什么要报复酒馆女人?他用什么方法报复她的?15.阿廖沙认为外祖母和外祖父的上帝有什么不一样?16.默默工作的格里戈里最后结果如何?17.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了什么?并教他说话。
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它,原因是什么?第八章18.外祖父的房客“好事情”在“我”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9.阿廖沙为什么把大家都不喜欢的“好事情”当做好朋友?20.“好事情”被赶走时,“我”做了哪些事情,结果如何?韩正军编辑整理。
名著导读《童年》阅读练习(附答案)作者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世界社会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
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
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
加上他本人曾广泛地接触过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主要作品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家》《我的大学》】、《母亲》【长篇小说】《小市民》【剧本】《海燕》【散文诗】。
创作背景《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
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主要内容《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阿廖沙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让阿廖沙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作者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
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
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
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
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童年》名著导读练习一、填空1《童年》是以___________的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_______________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讲述的是___________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的在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状况。
3《童年》中塑造的__________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劳动者。
4《童年》是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5作品中,除了外祖母,还有乐观淳朴的___________,正直的___________,献身与科学的知识分子___________,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和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茨冈是个弃儿,被外祖父母收养,长大后成为外公染坊最得力的伙计。
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公和舅舅当成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但没人批评教育他,经常在赶集买食物时小偷小摸,还以此为荣,他很快就死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阿廖沙的母亲极具_______性格。
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和一个穷木匠结婚了,阿廖沙的父亲死后,他变得冷漠,母亲对阿廖沙的性格影响很大,使他从小养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好事情”是外祖父家的一个房客,是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
他是阿廖沙遇到的一个优秀的人物,他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选择题1、()是阿廖沙的终身朋友,也是他最知心的人。
在苦难中成长——《童年》导读【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有散文诗《海燕之歌》,长篇小说《母亲》。
【小说主题】《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小说记述了阿廖沙在外祖母家的童年生活,展现了当时沙皇俄国的时代风貌,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揭露了当时俄国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生活的苦难,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成功地再现了阿廖沙等一代新人从觉悟到成长的艰苦历程。
【故事梗概】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
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
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
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
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
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
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
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
阿廖沙非常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沉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走进名著品读经典《童年》名著导读精编三第九章21.“好事情”被外祖父赶走后,谁跟阿廖沙相处要好?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2.两个表哥萨拉来做客时,看到贝特连院子里有位老爷逗几只小狗玩,制定了一个什么计划?他们如何实施这个计划的?结果如何?第十章23.外祖父想促成谁与母亲的婚事?这个人总是用一只眼看人,总重复说:请别费心,挺好的。
他是谁?24.外祖父为什么强迫母亲嫁给钟表匠呢?结果如何?25.外祖父强迫母亲改嫁没有成功,将气愤发泄到谁身上,当着阿瘳沙的面毒打她,甚至把什么东西深深扎进了她的头皮里?阿廖沙想出一个什么样的方法来复仇?结果如何?第十一章24.米哈伊尔舅舅家的萨拉表哥为什么搬来和我们一起住?25.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因什么事情被迫在家休学?后因从窗户中跳下来弄伤了胳膊和腿,在床上躺了几个月?25.外祖父和舅舅们为什么气急败坏的赶往教堂?26.外祖母用了什么办法,使得外祖父他们没能破坏母亲的婚礼?27.两个舅舅如何害阿廖沙的父亲马克西姆的?在警察问询这事是如何发生的时,父亲是怎么做的?《童年》名著导读精编四第十二章28.阿廖沙无法接受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为此阿廖沙进行了报复?29.母亲和继父为什么一起来外祖父家?30.继父经常与母亲吵架,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我十分讨厌学校,为什么?31.学校里的教师经常拿阿廖沙的衣服和鞋子取笑,为此,阿廖沙想出了一个什么恶作剧来报复他?32.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的时候,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谁?为什么阿廖沙喜欢他?33.阿廖沙在家里偷了钱,他偷了多少钱?为什么要偷钱?34.阿廖沙偷钱的事被母亲发现了,受到了什么惩罚?35.当继父踢打阿廖沙的母亲时,阿廖沙是如何反抗的?第十三章36.当阿廖沙再回到外公家的时候,外祖父和外祖母分家过生活。
外公拒绝供养他,由外婆供养他。
阿廖沙用什么方法赚钱给外婆?37.在第十三章节中,作者是如何刻画外祖父的贪婪吝啬和外祖母的宽厚善良的?38.三年级考试时,阿廖沙获得了哪些奖励?39.阿廖沙是如何处置他所得到的书的?为什么要这样?40.在阿廖沙母亲的葬礼上,外祖母发生了什么意外?全书归纳41.外祖父家家庭成员之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形成这种气氛和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1.高尔基透过这种家庭现状揭示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何种愿望?42.外祖母是个怎样的女性?阿廖沙为什么最喜欢她?43.外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认识他“私有者的灵魂”?44.阿廖沙的性格中有哪些是你最喜欢最钦佩的?为什么?韩正军编辑整理。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5、《童年》的人物形象。
阿廖沙:从小在现实的生活中了解到了善与恶、爱与恨。
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养成了坚强、勇敢、正直的性格,充满爱心。
①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外祖父:他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内心有着善良的一面,但对金钱的贪婪腐蚀了他的灵魂。
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他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典型形象。
②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外祖母:她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庇护、关心着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与钟爱,进行有益的教导。
她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有一颗博大的心。
③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小茨冈: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喜欢偷东西回来。
他争强好胜,喜欢逞能,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不择手段。
但乐观纯朴,给予阿廖沙很多的帮助。
④小茨冈:乐观纯朴;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好事情”: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练习一、填空题1、《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答案:高尔基、自传体;《在人间》、《我的大学》2、《童年》讲述了阿辽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也是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
小说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身处生活底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历程,同时真实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刻揭示了劳动人2 民的苦难境遇.答案:不屈服于黑暗势力,不断寻求真理,追求光明;剥削阶级的残暴,小市民习气的庸俗顽劣3、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_____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原名__________,1892年发表处女作《__________》,从此登上文坛。
答案:文学、阿列科谢·马克西姆维奈·彼什科夫;《马卡尔·楚德拉》4、文学批评家丘科特斯基对《童年》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的传记,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5、在《童年》这部作品中,阿廖沙·彼什科夫的父亲是________,他是个手工业者,老实、本分;外祖母是__________,她勤劳,善良。
外祖父是__________,他凶狠残暴。
答案:彼什科夫;阿库林娜·伊凡诺夫娜;卡希林[母亲瓦尔瓦拉]6、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作品中,乐观纯朴的,正直的老工人,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答案:吝啬、贪婪、专横、残暴;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7、《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答案:“我”(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舅舅们8、《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
________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答案: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2、这部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答案:外祖母。
因为她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原因: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
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3 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启示: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会让我们备感自己童年的幸福。
我们会更加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1、根据文段中内容判断,本文选自名著《》,作者是。
答案:童年;高尔基3、站在读者的角度看,外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因为发家史是那样的艰辛,自己极为珍惜,于是把所有的家业都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从而变得自私、贪婪而又专横。
1、以上文段选自____国家著名作家____的小说《____》答:前苏联高尔基《童年》1、上述材料中的“我”是文学名著《……》中的阿廖沙,这部书的作者是……。
答:《童年》高尔基2、选段表现出了阿廖沙……的性格特征。
在苦难中,他逐渐成长为一个……的人(联系整部作品回答)。
答:①懂事能干;②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
3、选段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她是一个热爱生活、宽厚善良的人。
1、上面文段节选自著名作家……的长篇小说《……》。
请你写出作者其他两部自传体小说《……》《……》。
答: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第一篇:这个寒假,我读了童年这本书。
说起来真让人惭愧,我以前并不爱读小说,因为篇幅太长,总需要花很多时间。
所以,每次总是虎头蛇尾,从未完整读过一篇长篇小说。
但是《童年》这本厚达380余页的长篇小说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为书中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高尔基原型的命运深深牵挂,我流过泪,与他同苦;我欢笑过,与他同乐,可以说这是一本令人震撼、难忘和启迪的好书,不愧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珍品。
高尔基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在外祖父家,外祖母是他唯一最亲近的人。
她慈4 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之后,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磨难。
他只上过三年学,11岁就走向社会,过早的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
16岁时,当然,在他遭遇挫折的时期,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
那一次,他买了一把手枪要自杀,但幸好没打中心脏,不然就结束了他那年轻宝贵的生命。
不过高尔基还是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坚强的毅力战胜了自我,重新树立起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他依然酷爱学习,在艰苦的劳动之余仍坚持写作实践和阅读大量的书籍。
1889年开始他的小说创作生涯,最终成为闻名欧洲的作家,也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和喜爱。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而我所要说的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你想想,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会到来。
《骆驼祥子》这个寒假,我读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
老舍先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我们经常接触到他的作品。
这个暑假,我品味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
这部小说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
祥子一贯要强和奋斗,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
像他这样善良、正直的人,可就是得不到上天的疼爱……好不容易买来的新车被抢、委曲求全地娶了自己并不爱的虎妞、卖车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自己喜欢的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后又自杀……这些事,给了祥子一重重的打击,他本想用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但经过这些打击,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信心,自甘堕落,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最后禁不住夏太太的诱惑,得了一身脏病,成为一堆行尸走肉。
对于祥子的悲剧,我感到万分同情。
他本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
其实他一开始也在努力地与生活斗争,只是他没有坚持,如果他坚持了,那么事情就不会是这样。
其实,祥子之所以会有如此下场,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
书中说:“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空了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
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
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 如果祥子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也许他就不会变成这样的“刺儿头”了。
以他那样的奋斗、那样的善良、那样的正直,必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社会,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环境,好好地学习,我们现在在学校,在生活中,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应该学习祥子身上的一种精神,他可以为着自己心中埋下的理想而向着一个目标去实现它,我们5 也可以给自己心中种下一片希望,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要勇于克服一切的困难,才能看见我们的希望抽枝`发芽`茁壮成长`结出果实.祥子虽然最后还是渐渐堕落,但是我们的社会和他的不一样,我们的条件很好,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付出去让心中的愿望实现.一道难题,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解决,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我们可以凭着自己的力量站起来继续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