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线代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29
高三年级线性代数基础问题解决应用笔记引言:线性代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高中数学的一部分。
在高三年级,学生们需要掌握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性论述的方式,详细介绍高三年级线性代数基础问题解决的应用笔记。
一、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1. 分析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
例如,给定一组线性方程,我们需要确定它们的解集或某个特定解。
2. 理论知识应用: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线性代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一个线性方程组,我们可以使用消元法、矩阵法或向量法等方法进行求解。
3. 具体操作方法: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具体操作方法。
例如,对于一个三元线性方程组,我们可以使用消元法将其转化成三角形式,然后通过回代求解得到解集。
4. 实例演示:为了更好地理解具体操作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实例演示来说明。
例如,给定如下线性方程组:2x + 3y - z = 13x - 2y + z = 4x + y + z = 2我们可以使用消元法将其转化成三角形式。
首先,将第二个方程乘以2,然后与第一个方程相加,消去x的系数,得到新的第二个方程:7y - 3z = 6。
接着,将第三个方程减去第一个方程,消去x的系数,得到新的第三个方程:y + 2z = 1。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回代求解得到解集:x = 1,y = 0,z = 1。
二、分析性循序推理论点1. 线性方程组的解集:线性方程组的解集可以分为唯一解、无穷解和无解三种情况。
唯一解表示方程组有且只有一个解,无穷解表示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无解表示方程组没有解。
2. 解的存在与唯一性:一个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是该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的秩等于增广矩阵的秩,且等于未知量的个数。
3. 消元法的应用:消元法是解决线性方程组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消去未知量的系数,将方程组转化为等价的简化形式,进而求得解集。
•⚗线性代数•.⚗ P1 二阶三阶行列式..⚗ 02:48 二阶行列式划线计算.⚗ 15:00 三阶行列式划线计算.⚗ 22:29 N阶行列式预备知识.⚗ 24:21 名场面:宋浩点名田莎莎等.⚗ P2 n阶行列式..⚗ 00:55 N阶行列式计算.⚗ 20:50 下三角行列式.⚗ 23:14 上三角行列式.⚗ 24:40 对角线行列式.⚗ 25:30 副对角线行列式.⚗ 31:00 三角行列式总结.⚗ 31:09 行列式三种定义.⚗ P3 行列式的性质..⚗ 00:25 性质一转置.⚗ 11:48 性质二两行互换.⚗ 20:38 性质三两行相同.⚗ 23:10 性质四行公因子k.⚗ 28:05 性质五两行成比例.⚗ 34:20 性质六和分解.⚗ 43:36 性质七行叠加.⚗ 51:12 行列式值计算通用法.⚗ P4 行列式按行展开..⚗ 04:36 余子式.⚗ 07:42 代数余子式.⚗ 09:38 降阶:行列式按某一行/列展开.⚗ 16:50 异乘变零定理.⚗ 27:17 拉普拉斯定理.⚗ 30:17 拉普拉斯展开定理.⚗ 38:30 同阶行列式相乘.⚗ P5 行列式的计算(一)..⚗ 14:33 纯数字行列式计算.⚗ 21:50 已知行列式求余子式之和.⚗ 30:06 对角线为x,其余为a的行列式计算技巧.⚗ P6 行列式的计算(二)..⚗ 00:00 行列式计算基础思路.⚗ 01:05 三叉形行列式.⚗ 17:42 范德蒙德行列式.⚗ 40:42 反对称行列式.⚗ 43:12 对称行列式.⚗ P7 克莱姆法则..⚗ 00:05 解方程组.⚗ 09:11 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P8 矩阵概念..⚗ 22:20 矩阵和行列式比较.⚗ P9 矩阵运算(一)..⚗ 00:00 名场面:宋浩免费赠送自制知识卡片.⚗ 02:50 矩阵加减法.⚗ 07:53 矩阵数乘运算.⚗ 13:58 矩阵乘法.⚗ P10 矩阵运算(二)..⚗ 00:00 矩阵幂运算.⚗ 23:49 矩阵转置.⚗ P11 特殊矩阵.⚗ P12 逆矩阵(一)..⚗ 03:04 方阵的行列式.⚗ 12:54 方阵的行列式的性质.⚗ 24:28 伴随矩阵.⚗ P13 逆矩阵(二)..⚗ 10:58 方阵可逆条件.⚗ 21:16 求逆矩阵方法.⚗ 47:33 解矩阵方程常见错误总结.⚗ 54:42 逆矩阵性质.⚗ 66:58 伴随矩阵`A^*`小专题.⚗ P14 分块矩阵..⚗ 00:00 分块要求.⚗ 04:34 标准形.⚗ 09:34 分块矩阵加法.⚗ 10:39 分块矩阵数乘.⚗ 11:12 分块矩阵乘法.⚗ 20:25 分块矩阵转置.⚗ 23:23 拉普拉斯展开定理在分块矩阵中的应用例题.⚗ 39:08 分块矩阵的逆.⚗ P15 初等变换(一)..⚗ 00:00 三种初等变换.⚗ 11:18 初等变换和行列式变换的对比.⚗ 24:50 矩阵化标准型.⚗ 29:45 矩阵等价.⚗ P16 初等变换(二)..⚗ 00:00 初等方阵.⚗ 09:15 初等方阵的行列式和逆矩阵.⚗ 14:56 初等方阵与矩阵做乘法.⚗ 44:13 初等方阵用处.⚗ P17 初等变换(三)..⚗ 00:00 初等变换法求逆矩阵.⚗ 13:51 解题过程总结.⚗ P18 矩阵的秩(一)..⚗ 00:00 k阶子式.⚗ 02:10 矩阵的秩.⚗ P19 矩阵的秩(二)..⚗ 00:00 矩阵的秩.⚗ 07:35 求矩阵的秩.⚗ 14:23 阶梯形矩阵.⚗ 32:09 行简化阶梯形矩阵.⚗ 41:15 求秩方法.⚗ 53:11 秩的性质.⚗ 58:49 广告:宋浩打油诗.⚗ P20 向量的定义..⚗ 10:11 向量定义.⚗ P21 向量间的线性关系(一)..⚗ 00:00 线性关系.⚗ 19:41 向量组的等价.⚗ P22 向量间的线性关系(二)..⚗ 00:00 线性相关与无关.⚗ 16:37 扩大后向量组与原向量组.⚗ 25:40 接长后向量组与原向量组.⚗ 37:20 行列式判断相关.⚗ P23 线性相关线性无关..⚗ 00:00 定理一.⚗ 04:32 定理二.⚗ 13:57 定理三:替换.⚗ 13:57 定理四.⚗ 21:22 推论.⚗ P24 向量组的秩(一)..⚗ 00:00 极大线性无关组.⚗ 08:04 极大线性无关组性质.⚗ 12:45 向量组的秩.⚗ P25 向量组的秩(二)..⚗ 00:00 行秩与列秩.⚗ 07:06 定理.⚗ 11:12 极大线性无关组的求法.⚗ P26 线性方程组..⚗ 00:00 二元一次方程与初等变换.⚗ P27 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定..⚗ 00:00 有解判定.⚗ P28 齐次方程组的解..⚗ 00:00 齐次方程组.⚗ P29 方程组解的结构(一)..⚗ 00:00 齐次方程组解的结构.⚗ 06:54 基础解系.⚗ 08:56 齐次方程基础解系求法.⚗ 45:26 定理.⚗ P30 方程组解的结构(二)..⚗ 00:00 导出组.⚗ 04:27 非齐次方程组解的结构.⚗ P32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一)..⚗ 00:00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08:35 求特征值.⚗ P33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 00:00 求特征值(计算含参行列式)思路.⚗ 19:40 完整例题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43:12 N阶三角形矩阵的特征值.⚗ P34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00:00 基本性质.⚗ 47:49 其他性质.⚗ P35 相似矩阵和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 00:00 相似矩阵.⚗ 07:58 相似矩阵的性质.⚗ 22:06 与对角形矩阵相似(对角化)的条件.⚗ 61:47 利用相似矩阵简单求矩阵的高次幂.⚗ P36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一)..⚗ 00:00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02:00 内积.⚗ 21:09 向量的长度/范数/模.⚗ P37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二)..⚗ 00:00 模的性质.⚗ 04:16 柯西-施瓦茨不等式.⚗ 08:13 三角不等式.⚗ 09:55 正交/垂直.⚗ 25:10 施密特正交化.⚗ P38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三)..⚗ 00:00 正交矩阵.⚗ 21:38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28:48 正交相似.⚗ 31:24 定理.⚗ 32:34 汇总.⚗ P39 二次型定义..⚗ 00:00 判断二次型.⚗ 03:08 n元二次型.⚗ 04:09 二次型的矩阵表达.⚗ 21:30 标准型.⚗ 24:40 线性替换.⚗ 35:38 合同.⚗ 49:00 矩阵间关系总结.⚗ P40 二次型化标准型(配方法)..⚗ 00:00 二次型化标准型的三种方法.⚗ 02:33 配方法.⚗ P41 二次型化标准型(初等变换法和正交替换法)..⚗ 00:00 初等变换法.⚗ 22:00 规范形.⚗ 31:06 正交替换.⚗ End 感谢宋老师~.⚗ Appendix 浩浩卡片☄P1 二阶三阶行列式⌚02:48 二阶行列式划线计算•行列式一定是方的⌚15:00 三阶行列式划线计算•主对角线:╲•副对角线:╲⌚22:29 N阶行列式预备知识•排列:1,2,……,n组成的一个有序数组叫n级排列,中间不能缺数•如3级排列:123,132,213,231,312,321•逆序:大数排在小数前面•逆序数:逆序的总数•奇/偶排列:逆序数为奇/偶•标准排列:123……N•对换:交换排列中的两个数•做一次对换,排列奇偶性改变⌚24:21 名场面:宋浩点名田莎莎等☄P2 n阶行列式⌚00:55 N阶行列式计算•按行展开:•行标取标准排列•列标取排列的所有可能,从不同行不同列取出n个元素相乘•共有N!项•每一项的符号由列标排列的奇偶性决定,偶正奇负⌚20:50 下三角行列式•右上方三角形区域元素全部为0•下三角行列式= 主对角线元素相乘⌚23:14 上三角行列式•左下方三角形区域元素全部为0•上三角行列式= 主对角线元素相乘⌚24:40 对角线行列式•只有主对角线上有数⌚25:30 副对角线行列式•副对角线行列式=(-1)^(n(n-1)/2) * 副对角线元素相乘⌚31:00 三角行列式总结⌚31:09 行列式三种定义• 1.按行展开,符号由列标排列决定• 2.按列展开,符号由行标排列决定• 3.胡乱展开,符号由行标排列逆序数和列标排列逆序数之和决定(-1)^(N(i1,i2,……,iN)+N(j1,j2,……,jN)), i:行标,j:列标☄P3 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对行成立的性质对列也成立⌚00:25 性质一转置•转置:把行按列写•行列式转置后值不变•行列式转置的转置等于本身•行列式两行互换,值变号⌚20:38 性质三两行相同•行列式两行相同,等于0⌚23:10 性质四行公因子k•行列式某行都乘以k,等于用k乘以这个行列式。
高三年级线性代数基础问题应用推广笔记一、引言线性代数是高中数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大学数学学科中的基础课程之一。
掌握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对于学习高等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高三年级学生中,线性代数的学习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难以理解概念、无法灵活运用等。
本文将从线性代数基础问题的应用推广角度出发,通过举例说明具体操作方法,分析性循序推理论点,给出实践导向结论,并对问题进行进一步阐释,以帮助解决高三年级学生在线性代数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二、线性方程组求解线性方程组是线性代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三年级学生在学习线性方程组求解时常常遇到的问题是无法准确地确定方程组的解集。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具体的操作方法。
例如,考虑如下线性方程组:$$\begin{cases}2x + 3y = 8 \\4x - 2y = 10\end{cases}$$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程中的第一个方程解出$x$的表达式:$$x = \frac{8 - 3y}{2}$$将$x$的表达式代入第二个方程中,得到:$$4\left(\frac{8 - 3y}{2}\right) - 2y = 10$$进一步化简,可得:$$y = \frac{18}{11}$$将$y$的值代入$x$的表达式中,可以得到$x$的值:$$x = \frac{8 - 3\left(\frac{18}{11}\right)}{2}$$因此,该线性方程组的解为$(x,y) = \left(\frac{16}{11},\frac{18}{11}\right)$。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求解线性方程组时,关键是要将方程组化简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并通过代入法解得未知数的值,最后得到方程组的解集。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高三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三、矩阵的运算矩阵的运算是线性代数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高三年级学生中,常见的问题是不清楚矩阵乘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2023年考研数学三考试科学备考方案2023考研数学三复习参考规划数三包括高数,线代以及概率论,个人认为高数复习难度最大,也是最耗时间的,计算与理解并重,线代和概率论重在理解和总结,一通百通。
下面我按照复习时间分几个阶段讲讲,复习进度和用书即可,不必完全遵守,每个人情况不同,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4月到7月:1、高数局部:杨超视频课,同济教材两本我本科高数根底并不好,一开场我用的是杨超的视频网课,搭配两本同济教材,买了两个笔记本,没有买习题书,一共60个视频左右,平均一天3个,杨超教师幽默有才华,看他的课一个月就上手了。
这个月就是看视频,做笔记,做课后习题,任务很轻松。
特别指出,很多同学一开场很担忧是不是要买齐各种数学资料,直接上手做全书,不然就不安心,我想说前期大可不必,考研不必一开场就暗示自己是场艰辛的征途,完全可以平衡心态,从简单轻松的入手,全书一开场太难,容易给自己打击,全书里的题目也很典型,太早做甚至是在浪费好题目。
另外有的同学喜欢汤家凤的视频,我也很喜欢,只不过我一开场是回绝他的口音的,我到后期是用了他的强化班中的几章,挑了张宇讲的不太好的几章,视频课选择看个人爱好,不过不管看谁的,我建议这一个月不要做太多练习。
另外不要看张宇的根底班,他的根底班是强化班的删减,并不根底,只是强化班里的一些概念在根底班没讲,不推荐。
另外,觉得自己根底还不错,就不要看杨超的视频了,直接到强化。
2、高数强化局部:张宇高数强化网课,高数十八讲,1800题或者1000题,到了5月份,开场了高数强化,有了根底班的根底,在看强化班就轻松多了,也是按章节看,进度自己把握,看视频做笔记,这时课后题已经满足不了你了,推荐的1800题,先从根底开场做,或者张宇编写的1000题,选择其一,踏踏实实反反复复做一本,不要两本都买,18讲很好,只是题目不多。
指出,这时我建议就多做题找感觉了,1800题题目很多,渐渐练就可以感受到自己在发生质的变化,一股浴火重生的感觉。
主 题: 《线性代数》学习笔记 内 容:《线性代数》学习笔记十二 ——二次型1、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定义1 n 个变量12,,n x x x 的二次齐次多项式212111121211(,,)22n n n f x x x a x a x x a x x =+++2222223232222n n na x a x x a x x ax ++++++称为n 元二次型,简称二次型(quadratic form).当ij a 为复数时,称f 为复二次型;当ij a 为实数时,称f 为实二次型.我们仅讨论实二次型. 取ij ji a a =,于是上式可写为二次型f 的和式表示.212111121211221122222221122(,,)n n n n nn n n n nf x x x a x a x x a x x a x x a x a x x a x x a x x ax =+++++++++++11n nij i ji j a x x ===∑∑二次型f 的矩阵表示1112111222221212(,,,)n n n n n nn n a a a x a a a x f x x x a a a x ⎛⎫⎛⎫ ⎪⎪= ⎪⎪ ⎪⎪⎪⎪⎝⎭⎝⎭A '=x x 这里,显然有A A '=,即A 为实对称矩阵. 例如:二次型用矩阵可表示为()22223120213,,1223012f x y z xy yz x x y z y z =-+-+⎛⎫- ⎪⎛⎫ ⎪ ⎪=-- ⎪ ⎪ ⎪⎝⎭ ⎪ ⎪⎝⎭二次型f 还可表示成向量内积形式()[][]f A A A '==x x x =x,x x,x .二次型与对称矩阵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由此可见,如果,A B 都是n 阶对称矩阵,且f A B ''=x x =x x ,则A B =.因此,若f A '=x x ,其中A A '=,则称A 为二次型f 的矩阵;称f 为对称矩阵A 的二次型;称()R A 为f 的秩. 例1 写出二次型221231233(,,)(22)f x x x x x x x =++-的矩阵A ,并求f 的秩. 2、二次型的标准形对于二次型11n nij i ji j f a x x ===∑∑,我们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寻找可逆的线性变换C x =y ,使二次型只含平方项,使得2221122n nf y y y λλλ=+++,称为二次型f 的标准形.即2221122112212()(,,).n nn n n f A C AC y y y y y y y y y '''=+++⎛⎫⎛⎫ ⎪⎪'==Λ ⎪⎪ ⎪⎪⎪⎪⎝⎭⎝⎭x x =y y =y y λλλλλλ其中Λ=diag 12(,,,)n λλλ.因此,我们的问题就转化为:对给定对称矩阵A ,求可逆矩阵C ,使得C AC '为对角阵.一般地,有以下定义:定义2 设,A B 为n 阶矩阵,若有可逆矩阵C ,使B C AC '=,则称A 与B 合同. 因为若C 可逆,则C '也可逆,所以,由定义,若A 与B 合同,则A 与B 等价.从而,我们有(1)矩阵的合同关系具有反身性:A E AE '=;对称性:由B C AC '=即得11()A C BC --'=;和传递性:由111A C AC '=和2212A C AC '=即得21212()()A C C A C C '=; (2)若A 与B 合同,则()()R A R B =.(3)若A 是对称矩阵,且若A 与B 合同,则B 也是对称矩阵. 3。
考研届数学名师大盘点,你pick谁摘要:跟一位适合自己、能为自己指点迷津的老师,无疑会大大提高数学水平,今日帮仔为大家盘考下考研届的数学老师,来看一看你pick谁?1、汤家凤老师►名师简介:老汤的基础班被认为是所有老师里最负责最踏实的!因为绝大部分老师都是一个样,收着讲,而不是全局概括,往往基础班讲高数上册的前三四章就匆匆了事。
汤老师是比较务实的人,他的基础班除了比较偏的几个知识点(三重积分、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等),从数一到数三的内容都会讲完,你要是看完高数课本,再把老汤的基础班看完,是极好的,你定会打一个不错的基础。
但是如果你不听他的基础课就直接奔着强化课去听,那么就会感觉比较吃力,因为老汤的强化班是建立在基础班上的,算是对基础班的一个延伸概括。
►当然,他老人家讲课有两个不足之处:(1)重视题量,对概念的讲解却不是特别深入!(这点和张宇正好相反)所以他的课适合基础差的同学打基础的,通过做题来深化对知识点的认识(2)口音问题,这是老汤被黑的重要原因,老汤的江苏南京人,讲话口音有点怪怪的,普通话讲得并不是太好,但是多听几节课,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概括:所以考研的同学可以打基础的时候看完课本直接上手老汤的基础班!权当练习!2、张宇老师►名师简介:张宇,江湖人称宇哥,他独树一帜,是考研老师新生派的代表人物,其微博名字也为宇哥考研,为人风趣幽默,讲课就像讲故事,听起来毫不费力。
如果你对数学没兴趣,听宇哥的课会激发你对数学的热情,听宇哥的课就是一个感觉,上瘾!好听!有意思!相信绝大部分同学都听过他的sin狗(广义化)的公式,宇哥的一大能力就是他能将数学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例如,二重积分大面包切切切切切、狗减sin狗等于六分之一狗三、夹逼准则哪里跑、格林闭关七天研究出格林公式、欠阿贝尔两块钱以及普京题抓住重点、毛主席题举重若轻等等,这些本来在高数课本中枯燥繁琐的东西在张宇口中变得呼之欲出、极为生动,这都能反应宇哥的特色。
杨超必做习题库高数篇电子版答案1、f函数定义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02、y=ax+b与y=bx—a相垂直,ab与1比大小3、3块匹萨有n个学生分,前2块n个学生都参与分配,第3块有2个学生不参与分配,A同学全参与分配,问该同学分到一块的比例?4、4^16于64^4比大小5、2679比大小a6、1—400中4,6,7的倍数问题47、/key)8、k^2=4k—5与5比大小d9、/2与/2比大小d新GRE数学复习方法两方面注意:第一个方面是对于GRE数学试题常见词语的记忆。
即便是再简单的数学题目,如果看不懂题意,还是照样不会做。
这个主要体现在很长的应用题上面,而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这一类纯粹是考理解的题目,题目本身的数学知识极其简单,关键是需要考生能够把题目抽象成数学模型。
鉴于市面上数学资料本身就不多,在这里还是推荐一下陈向东的那本数学辅导书,出的,里面的附录里面有数学常见词语的总结,考前多看一下就没有问题了。
当然网络上面的资料也有很多,找一些关于词语的总结方面的东西背一下也就没有问题了。
第二个方面是需要细心。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对于GRE 数学部分出错的题目,有90%以上是因为粗心造成的,剩下的10%才是因为其他原因诸如看不懂题意或者题意理解错误导致的。
ETS总会在数学题目里面设有很多陷阱,做的时候要很小心,尤其是对于前15个题目,因为都有一个无法比较的选项,所以尤其要小心。
还有一个经典的陷阱是题目给出的图形是否是按照比例,即是否有drawtoscale的字样,这样的陷阱也考过了很多次。
做题的时候不要光求快,如果有时间的话适当检查一下就会好很多。
我个人比较推荐数学在15—20分钟之内做完,然后检查1—2遍,当然前提是你没有跨区的打算。
拓展:高等数学考研复习指导一、基础阶段考研数学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基础知识尤为重要,很多同学在复习时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我把难题做好就行了,难题都会做了,简单的题目就更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在复习过程中会发现越复习越困难,到复习的后期会发现连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如何下手了。
高等数学第五章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第一节与向量有关的基本概念主讲人:杨超老师1 向量的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称为向量(或矢量)。
2 向量的表示{}(,,),,OM M x y z x y z x y z ==++ 若向量,点的坐标就称为向量的坐标,且有向量,通常记作。
a a a i j k 3 向量的模的定义||向量的大小(长度)称作向量的模,记作。
a4 零向量的定义00.模为的向量称为零向量,记作零向量的方向可认为是任意的.5 单位向量的定义01x y z =++ 模为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通常用表示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例如,则a a a i j k 022*******,,x y z x y z x y z x y z ⎧⎫⎪⎪==⎨⎬++++++⎪⎪⎩⎭a a a6 共线向量的定义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称为共线向量。
7 共面向量的定义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称为共面向量。
8 向量的夹角的定义,,(,)π 从同一点出发的两个向量,它们所成的两个角中不超过的那个角称为的夹角,记为。
a b a b a b (,),,,θ=≠≠00设则当时有a b a b 222222cos ||||x x y y z zx y z x y z a b a b a b a a a b b b θ++⋅==++++a ba b 9 向量的方向角和方向余弦的定义,,,,αβγ 若向量为非零向量,它与三个坐标向量的夹角称为向量的方向角.a i j k a 222222222222cos cos ||||cos ||cos cos cos 1x y z x x yy x y z x y zz z x y zαβγαβγ=++====++++==++++= 例如,则,,,且满足a i j k a a a cos ,cos ,cos αβγ方向角的余弦称为向量的方向余弦.()()1212124,2,13,0,2.M M M M x y M M 例:已知两点和,试求向量在轴上的投影、在轴上的分向量、的模、方向余弦及方向角第二节向量的运算及性质高等数学第五章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主讲人:杨超老师1 向量的加减运算1+-()几何表示:以的终点作为的起点,从的起点到的终点所作的向量称为与的和,记作;以的终点作为起点,从的终点为终点所作的向量称为与的差,记作;a b a b a b a b b a a b a b 1 向量的加减运算{}{}121212122,,z ,1,2,,.j j j j j j j x y z x y j x x y y z z =++=±=±±±()坐标表示:设,则a i j k = a a 3(i)(ii)()()()运算法则:交换律:分配律:a +b =b +a a +b +c =a +b +c2 数乘运算100λλλλλλλ=><()几何表示:是一个向量,其模,而方向性规定为:若,则与同向,若,则与反向。
线性代数笔记(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线性代数笔记第一章行列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矩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向量空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行列式行列式的性质给定行列式,将它的行列互换所得的新行列式称为D的转置行列式,记为或。
性质1 转置的行列式与原行列式相等。
即(这个性质表明:行列式对行成立的性质,对列也成立,反之亦然)性质2 用数k乘行列式D的某一行(列)的每个元素所得的新行列式等于kD。
推论1 若行列式中某一行(列)的元素有公因数,则可将公因数提到行列式之外。
推论2 若行列式中某一行(列)的元素全为零,则行列式的值为0。
可以证明:任意一个奇数阶反对称行列式必为零。
性质3行列式的两行(列)互换,行列式的值改变符号。
目 录第1章 行列式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矩阵及其运算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行列式1.1 复习笔记一、二阶与三阶行列式1二阶行列式定义 将四个数,,,按一定位置,排成二行二列的数表:则表达式就是数表的二阶行列式,并记作2三阶行列式定义 设有9个数排成3行3列的数表记该式称为数表所确定的三阶行列式.二、全排列和对换1全排列把n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称为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n个不同元素的所有排列的种数,通常用P n表示.(1)逆序数定义对于n个不同的元素,先规定各元素之间有一个标准次序(例如,个不同的自然数,可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次序),于是在这n个元素的任一排列中,当某两个元素的先后次序与标准次序不同时,就说构成1个逆序.一个排列中所有逆序的总数称为这个排列的逆序数.(2)分类逆序数是奇数的排列称为奇排列,逆序数是偶数的排列称为偶排列.(3)逆序数的计算设n个元素为1至n这n个自然数,并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次序.设为这n个自然数的一个排列,考虑元素,如果比p i大的且排在p i前面的元素有t i个,则称p i这个元素的逆序数为t i.全体元素的逆序数的总和即是这个排列的逆序数.2对换(1)定义对换是在排列中,将任意两个元素对调,其余元素不动.将相邻两个元素对换称为相邻对换.(2)性质①排列中的任意两个元素对换,排列改变奇偶性.②奇排列对换成标准排列的对换次数为奇数,偶排列对换成标准排列的对换次数为偶数.三、n阶行列式1定义称为n阶行列式,简记作,其中数a ij为行列式D的第(i,j)元素.2两类典型的n阶行列式(1)下三角形行列式(2)对角行列式3行列式的性质(1)行列式与它的转置行列式相等.(2)对换行列式的两行(列),行列式变号.(3)如果行列式有两行(列)元素成比例,则此行列式等于零.(4)行列式的某一行(列)中所有的元素都乘同一数k,等于用数k乘此行列式.(5)若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元素都是两数之和,则可以将该行列式拆分成两个行列式之和.(6)把行列式的某一列(行)的各元素乘以同一数然后加到另一列(行)对应的元素上去,行列式不变.四、行列式按行(列)展开1余子式与代数余子式在n阶行列式中,把(i,j)元a ij所在的第i行和第j列划去后,留下来的n -1阶行列式称为(i,j)元a ij的余子式,记作M ij,记A ij称为(i,j)元a ij的代数余子式.2定理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即或 3范德蒙德行列式4代数余子式的推论行列式某一行(列)的元素与另一行(列)的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零.即或5代数余子式的重要性质或.1.2 课后习题详解1利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下列三阶行列式:2按自然数从小到大为标准次序,求下列各排列的逆序数:(1)1 2 3 4;(2)4 1 3 2;(3)3 4 2 1;(4)2 4 1 3;(5)13…(2n-1)24…(2n);(6)13…(2n-1)(2n)(2n-2)…2.解:(1)此排列为标准排列,其逆序数为0;(2)此排列的首位元素4的逆序数为0,第2位元素1的逆序数为1,第3位元素3的逆序数为1,末位元素2的逆序数为2,故它的逆序数为0+1+1+2=4;(3)此排列的前两位元素的逆序数均为0,第3位元素2的逆序数为2;末位元素1的逆序数为3,故它的逆序数为0+0+2+3=5;(4)此排列的从首位元素到末位元素的逆序数依次为0,0,2,1,因此它的逆序数为0+0+2+1=3;(5)此排列中前n位元素的逆序数均为0.第n+1位元素2与它前面的n -1个数构成逆序对,所以它的逆序数为n-1;同理可知,第n+2位元素4的逆序数为n-2……末位元素2n的逆序数为0.因此该排列的逆序数为(6)此排列的前n+1位元素的逆序数均为0;第n+2位元素(2n-2)的逆序数为2;第n+3位元素2n-4与它前面的2n-3,2n-1,2n,2n-2构成逆序对,所以它的逆序为4,……,末位元素2的逆序数为2(n-1),因此该排列的逆序数为3写出四阶行列式中含有因子的项.解:根据行列式定义可知,此项必定还含有分别位于第3行和第4行的某两元素,而它们又分别位于第2列和第4列,即a32和a44或a34和a42.又因排列1324与1342的逆序数分别为1与2,所以此行列式中含有的项为与4计算下列各行列式:解:(1)(2);(3)(4)(5)(6)5求解下列方程:其中a,b,c互不相等.因此方程的解为.(2)根据题意,方程左式为4阶范德蒙德行列式,则有因a,b,c互不相等,因此方程的解为6证明:(2)将左式按第1列拆开可以得到因此有其中于是因此,(5)方法一 按第1列展开得方法二 按最后一行展开得7设n阶行列式,把D上下翻转、或逆时针旋转、或依副对角线翻转,依次得证明证:(1)通过对换行将D1变换成D,从而可找出D1与D的关系:D1的最后一行是D的第1行,把它依次与前面的行交换,直至换到第1行,共进行n-1次交换;这时最后一行是D的第2行,把它依次与前面的行交换,直至换到第2行,共进行n-2次交换……直至最后一行是D 的第n-1行,再通过一次交换将它换到第n-1行,这样就把D1变换成D,共进行次交换,故.(2)计算D2:观察可知,D2的第1,2,…,n行恰好依次是D的第n,n-1,…,1列,因此若把D2上下翻转得,则的第1,2,…,n行依次是D的第1,2,…,n列,即.于是由(1)有(3)计算D3:观察可知,若把D3逆时针旋转90°得,则的第1,2,…n列恰好是D的第n,n-1,…,1列,于是再把左右翻转就得到D.由(1)、(2)有8计算下列各行列式(D k为k阶行列式):,其中对角线上元素都是a,未写出的元素都是0;;;提示:利用范德蒙德行列式的结果.,其中未写出的元素都是0;;,其中a ij=|i-j|;,其中解:(1)方法一 化D n为上三角形行列式上式中最后那个行列式为上三角形行列式;方法二 把D n按第二行展开,由于D n的第二行除对角线元素外全为零,因此有,即于是有 (2)利用各列的元素之和相同,把从第二行起的各行全部加到第一行,再提取公因式.(3)把所给行列式上下翻转,即为范德蒙德行列式,若再将它左右翻转,由于上下翻转与左右翻转所用交换次数相等,因此行列式经上下翻转再左右翻转,即相当于转180°,其值不变.于是按范德蒙德行列式的结果可得(4)可用递推法即有递推公式另外,归纳基础为,利用这些结果可递推得(5)把第一行除外的所有行都加到第一行,并提取第一行的公因子,得(6)(7)可将原行列式化为上三角形行列式,需从第2行起,各行均减去第1行,得行列式其中.于是9设,D的(i,j)元的代数余子式记作A ij,求.解:求,则等于用1,3,-2,2替换D的第3行对应元素所得行列式,即1.3 考研真题详解一、选择题行列式等于( ).[数一、数二、数三 2014研]A. B.C. D.【答案】B【解析】二、填空题1阶行列式 [数一 2015研]【答案】【解析】将阶行列式按第一行展开2设是三阶非零矩阵,为A的行列式,A ij为a ij的代数余子式,若,则|A|=______.[数一、数二、数三 2013研]【答案】-1【解析】由可知,故3设A,B为3阶矩阵,且.[数二、数三2010研]【答案】3【解析】因为所以第2章 矩阵及其运算2.1 复习笔记一、线性方程组和矩阵1线性方程组(1)n元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设有n个未知数m个方程组的线性方程组当常数项不全为零时,该方程组称为n元非齐次线性方程组.(2)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含有n个未知数m个方程组的线性方程组称为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2矩阵(1)定义由m×n个数a ij(i=1,2,…,m;j=1,2,…,n)排成的m行n列的数表称为m行n列矩阵,简称m×n矩阵.记为(2)分类①实矩阵 矩阵元素都为实数的矩阵.②复矩阵 矩阵元素为复数的矩阵.③行矩阵/列矩阵 又称行向量/列向量,只有一行(列)的矩阵.④n阶方阵 行数与列数都等于n的矩阵称为n阶方阵.⑤零矩阵 元素都是零的矩阵.⑥对角矩阵 对角线以外的元素都是0的方阵.⑦单位矩阵 对角线上元素都为1的对角矩阵.二、矩阵的运算1矩阵的加法(1)定义设有两个m×n矩阵A=(a ij)和B=(b ij),则矩阵A与B的和记作A+B,规定为注意:只有当两个矩阵是同型矩阵时,这两个矩阵才能进行加法运算.(2)运算规律设A,B,C都是m×n矩阵,则①A+B=B+A;②(A+B)+C=A+(B+C);③设矩阵A=(a ij),记:-A=(-a ij),-A称为矩阵A的负矩阵,显然有A+(-A)=0,由此规定矩阵的减法为:A-B=A+(-B).2数与矩阵相乘(1)定义数λ与矩阵A的乘积记作λA或Aλ,规定为(2)运算规律设A、B为m×n矩阵,λ、μ为数,则①(λμ)A=λ(μA);②(λ+μ)A=λA+μA;③λ(A+B)=λA+λB.3矩阵与矩阵相乘(1)定义设A=(a ij)是一个m×s矩阵,B=(b ij)是一个s×n矩阵,则规定矩阵A 与矩阵B的乘积是一个m×n矩阵C=(c ij),其中并把此乘积记为C=AB.(2)运算规律①(AB)C=A(BC);②(AB)=(A)B=A(B)(其中λ为数);③A(B+C)=AB+AC,(B+C)A=BA+CA;④EA=AE=A;⑤.(3)注意①只有当第一个矩阵(左矩阵)的列数等于第二个矩阵(右矩阵)的行数时,两个矩阵才能相乘.②矩阵的乘法一般不满足交换律,即在一般情形下,AB≠BA.③对于两个n阶方阵A,B,若AB=BA,则称方阵A与B是可交换的.④若有两个矩阵A,B,满足AB=0,不能得出A=0或B=0的结论;若A≠0,而A(X-Y)=0也不能得出X=Y的结论.三、矩阵的转置1定义把矩阵A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一个新矩阵,称为A的转置矩阵,记作A T.2转置运算(1)(A T)T=A;(2)(A+B)T=A T+B T;(3)(λA)T=λA T;(4)(AB)T=B T A T.3对称矩阵设A为n阶方阵,如果满足A T=A,即a ij=a ji(i,j=1,2…,n),则称A为对称矩阵.四、方阵的行列式1定义由n阶方阵A的元素所构成的行列式(各元素的位置不变),称为方阵A 的行列式,记作detA或|A|.2由A确定|A|的运算规律假设A、B为n阶方阵,λ为数:(1)|A T|=|A|;(2)|λA|=λn|A|;(3)|AB|=|A||B|.3伴随矩阵行列式|A|的各个元素的代数余子式A ij所构成的如下的矩阵称为矩阵A的伴随矩阵,简称伴随阵.一般地,五、逆矩阵1定义对于n阶矩阵A,如果有一个n阶矩阵B,使AB=BA=E,则称矩阵A是可逆的,并把矩阵B称为A的逆矩阵,A又称B的逆矩阵,简称逆阵.2性质(1)若矩阵A是可逆的,则A的逆矩阵是唯一的.(2)若矩阵A可逆,则|A|≠0.(3)若|A|≠0,又称A为非奇异矩阵,则矩阵A可逆,且,其中A*为矩阵A的伴随矩阵.若|A|=0,称A为奇异矩阵,A不可逆.(4)A为可逆矩阵的充要条件是|A|≠0.3逆矩阵运算规律:(1)若A可逆,则A-1也可逆,且;(2)若A可逆,数λ≠0,则λA可逆,且(3)若A、B为同阶矩阵且均可逆,则AB也可逆,且;(4)若AB=E(或BA=E),则B=A-1.六、克拉默法则含有n个未知数x1,x2,…,x n的n个线性方程的方程组 (2-1-1)它的解可以用n阶行列式表示,即有克拉默法则:如果线性方程组(2-1-1)的系数矩阵A的行列式不等于零,即则方程组(2-1-1)有唯一解其中A j(j=1,2,…,n)是把系数矩阵A中第j列的元素用方程组右端的常数项代替后所得到的n阶矩阵,即七、矩阵分块法1定义将矩阵A用若干条纵线和横线分成许多个小矩阵,每一个小矩阵称为A的子块,以子块为元素的形式上的矩阵称为分块矩阵.2矩阵分块法(1)设矩阵A与B的行数相同、列数相同,采用相同的分块法,有其中A ij与B ij的行数相同、列数相同,则(2)设,λ为数,则.(3)设A为m×l矩阵,B为l×n矩阵,分块成其中A i1,A i2,…,A it的列数分别等于B1j,B2j,…,B tj的行数,则其中(4)设,则(5)设A为n阶方阵,若A的分块矩阵只有在对角线上有非零子块,其余子块都为零矩阵,且在对角线上的子块都是方阵,即其中A i(i=1,2,…,s)都是方阵,则称A为分块对角矩阵.分块对角矩阵的行列式具有下述性质由此性质可知,若,则,并有2.2 课后习题详解1计算下列乘积:(1);(2);(3);(4);(5).解:(1);(2);(3);(4);(5)2设,求3AB-2A及A T B.解:则有因A T=A,即A为对称阵,所以3已知两个线性变换求从z1,z2,z3到x1,x2,x3的线性变换.解:依次将两个线性变换写成矩阵形式其中分别为对应的系数矩阵;在这些记号下,从z1,z2,z3到x1,x2,x3的线性变换的矩阵形式为,此处矩阵即有4假设,问:(1)AB=BA吗?(2)(A+B)2=A2+2AB+B2吗?(3)(A+B)(A-B)=A2-B2吗?5举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错误的:(1)若,则;(2)若A2=A,则或A=E;(3)若AX=AY,且A≠0,则X=Y.6(1)设,求A2,A3,…,A k;(2)设,求A4.解:(1)根据矩阵乘法直接计算得一般可得 (2-2-1)则当k=1时,式(2-2-1)成立.假设当k=n时,式(2-2-1)成立,则当k=n+1时根据数学归纳法可知式(2-2-1)成立;7(1)设,求A50和A51;(2)设,A=ab T,求A100.解:(1),则可得(2)由于b T a=-8,所以根据上式可知8(1)设A,B为n阶矩阵,且A为对称阵,证明B T AB也是对称阵;(2)设A,B都是n阶对称阵,证明AB是对称阵的充要条件是AB=BA.证:(1)由矩阵乘积的转置规则有所以由定义知B T AB为对称阵;(2)因为A T=A,B T=B,所以9求下列矩阵的逆矩阵:(1);(2);(3);(4).解:(1)根据二阶方阵的求逆公式可得(2)(3)因为,所以A可逆,并且于是(4)因为a1a2…a n≠0,所以a i≠0,i=1,2,…,n.则矩阵是有意义的,并且因为所以A可逆,而且.10已知线性变换求从变量x1,x2,x3到变量y1,y2,y3的线性变换.解:记则线性变换的矩阵形式为x=Ay,其中A是它的系数矩阵.因为所以A是可逆矩阵,则从变量x1,x2,x3到变量y1,y2,y3的线性变换的矩阵形式可写成又由于 于是即11设J是元素全为1的n(≥2)阶方阵.证明E-J是可逆矩阵,且这里E是与J同阶的单位矩阵.证:因为于是所以,是可逆矩阵,并且12设(k为正整数),证明可逆,并且其逆矩阵证:因为所以可逆,并且其逆矩阵.13设方阵A满足A2-A-2E=O (2-2-2)证明A及A+2E都可逆,并求解:(1)可先证A可逆.由式(2-2-2)得即 所以A是可逆的,且;(2)再证A+2E可逆.由,即同理,可知可逆,且.14解下列矩阵方程:(1);(2);(3);(4)AXB=C,其中.解:(1)因为矩阵的行列式等于1,不为零,所以它可逆,从而用它的逆矩阵左乘方程两边,得(2)记矩阵方程为,因所以A可逆,用右乘方程的两边可得又由于所以(3)记,则矩阵方程可写为因为,所以A,B均可逆.依次用和左乘和右乘方程两边得(4)因为,所以A,B均是可逆矩阵,且分别用和左乘和右乘方程两边得15分别应用克拉默法则和逆矩阵解下列线性方程组:(1)(2)解:(1)①可用克拉默法则:因为系数矩阵的行列式,由克拉默法则,方程组有唯一解,并且②用逆矩阵方法:因为|A|≠0,所以A可逆,于是则有(2)①用克拉默法则:因为系数矩阵的行列式,由克拉默法则方程组有唯一解,并且②用逆矩阵方法因为|A|=2≠0,所以A可逆,于是,易求得代入可得16设A为三阶矩阵,,求.解:因为,所以A可逆.于是由及,得对公式两端取行列式得17设,AB=A+2B,求B.解:由因,它的行列式det(A-2E)=2≠0,所以它是可逆矩阵.用左乘上式两边得18设.且AB+E=A2+B,求B.解:由方程,合并含有未知矩阵B的项,得又因为,其行列式,所以A-E可逆,用左乘上式两边,即可得到解:由于所给矩阵方程中含有A及其伴随阵A*,可用公式求解:用A左乘所给方程两边,得又由于,所以A是可逆矩阵,用右乘上式两边,可以得到观察可得是可逆矩阵,并且于是 20已知A的伴随阵A*=diag(1,1,1,8),且,求B.解:(1)先化简所给矩阵方程假设能求得A并且为可逆矩阵,则可解得 (2-2-3)(2)再计算A根据题意可知A是可逆矩阵,由,两边取行列式得即,所以,于是因为,所以是可逆矩阵,并且将上述结果代入式(2-2-3)可得21设,其中,求A11.解:由于,则.所以22设AP=PΛ,其中求φ(A)=A8(5E-6A+A2).解:由于,所以P是可逆矩阵.根据AP=PΛ可得,并且记多项式,则有由于是三阶对角阵,所以于是 23设矩阵A可逆,证明其伴随阵A*也可逆,且.证:因为,根据定理2的推论可以知A*可逆,且另因.用A左乘此式两边得通过比较上面两式可知结论成立.24设n阶矩阵A的伴随阵为A*,证明:(1)若|A|=0,则|A*|=0;(2).证:(1)因为 (2-2-4)当时,上式成为可用反证法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