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6.89 MB
- 文档页数:32
“CAR-T”一词最近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它究竟是什么?一文带你读懂它订阅号APExBIO我们常说的CAR-T疗法是一种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它的诞生在癌症研究领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从2012年开始,CAR-T疗法被证实在复发/难治性血液恶性肿瘤、淋巴瘤和黑色素瘤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7年,美国已批准CAR-T产品Kymriah和Yescarta上市。
不同CAR-T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最近的两篇刷屏文章更是让CAR-T疗法再一次火爆起来。
4月16日,《Nature Medicine》杂志上报道了一项CAR-T疗法突破结果,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首次证实,靶向GD2的CAR-T细胞能够在小鼠模型中战胜一种致命的儿童脑肿瘤——脑干胶质瘤DIPG。
4月30日,该杂志报道了另一项突破成果,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能够预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将如何响应CAR-T疗法的T细胞生物标志物,该标志物的预测准确率高达100%。
很多人听说过CAR-T,但是不知道它是什么。
一、CAR-T的基本介绍CAR是指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CAR包含一个胞外配体结合区、一个跨膜区和一个胞内信号区。
胞外配体结合区能够特异性靶向肿瘤表面的特定抗原,因此表达CAR的 T细胞能够识别并结合肿瘤抗原并有效杀死肿瘤细胞。
胞内的信号区驱动CAR-T细胞的效应子功能,共刺激信号结构域可以使T细胞持久活化。
CAR的结构CAR-T疗法的原理是先从患者体内分离出T细胞,在体外对这些细胞进行改造(为其装上CAR);然后,再将改造的T细胞(即CAR-T细胞)进行扩增,回输到患者体内,发挥抗癌作用。
那么,它们具体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二、CAR-T的生产过程(1)T细胞的收集从患者的血液中收集T细胞主要是采用离心的方法,对患者的血液进行离心,收集MNC(单个核细胞)细胞层,包括T细胞。
CAR-T重要基础知识点CAR-T细胞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项重要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其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在了解CAR-T细胞治疗技术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基础知识点:1. CAR-T细胞的定义:CAR-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T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改造为具有特异性的抗原受体。
这种改造可以使T细胞直接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
2. CAR结构:CAR(嵌合抗原受体)结构一般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外部的单链抗体(scFv),可以与肿瘤特异性抗原结合。
第二部分是转导模块,包括信号传递区域和共刺激分子,用于传递信号并增强活化效果。
第三部分是T细胞激活信号区域(CD3ζ),用于激活T细胞并引发免疫应答。
3. 制备CAR-T细胞的过程:制备CAR-T细胞的过程主要包括获取患者的T细胞样本、使用病毒载体或转座酶系统将基因导入T细胞,再通过体外扩增培养大量的CAR-T细胞,最后将其重新注入患者体内。
4. 适应症和临床应用:CAR-T细胞治疗已被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B细胞源性血液系统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
此外,CAR-T细胞治疗还取得了一些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初步成功。
5. 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目前CAR-T细胞治疗在治疗某些肿瘤患者的效果非常显著。
然而,它也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例如细胞增殖过程中的细胞溶解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和神经毒性。
6. 发展趋势和挑战:尽管CAR-T细胞治疗技术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突破,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治疗成本高昂、治疗耐药性和安全性等问题。
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提高CAR-T细胞的特异性,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探索CAR-T细胞治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总而言之,CAR-T细胞治疗技术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生物医学技术,正在改变肿瘤治疗的未来。
深入了解CAR-T细胞治疗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其原理、临床应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car-t原理车联网技术(Car-T)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汽车智能化和智能交通系统。
它利用传感器、通信和数据处理技术,将汽车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车联网技术的实现原理主要包括车辆感知、数据通信与处理、信息共享以及系统安全等几个方面。
一、车辆感知:车联网技术的第一步是通过传感器获取车辆的各种信息。
传感器可以包括摄像头、雷达、GPS、加速度计等多种类型的设备。
摄像头用于识别道路、车辆和行人等,雷达可以检测周围车辆和障碍物的距离和速度,GPS可以定位车辆的位置,加速度计可以感知车辆的加速度和转向动作。
这些传感器通过采集的数据,可以实现车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二、数据通信与处理:车联网技术需要对感知到的数据进行传输和处理。
车辆可以通过通信模块将感知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或车载计算机。
数据传输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4G、5G、Wi-Fi、蓝牙等。
服务器端接收到数据后,可以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例如车辆位置、速度、方向等信息的计算和更新,深度学习算法的应用,图像和视频的处理和识别等。
数据处理在云端服务器和车载计算机上都可以进行,云端服务器具有更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而车载计算机更适合实时的本地数据处理。
三、信息共享:车联网技术的另一个关键点是信息的共享。
通过车联网技术,车辆之间可以实时地交换和共享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包括交通状况、道路条件、事故警示、停车位信息等。
通过信息共享,车辆可以根据实时的路况和情况做出更智能的决策,例如选择最佳的行驶路线、避免拥堵、提前预警等。
同时,车辆还可以与基础设施进行信息交换,例如交通信号灯的优化配时、停车场的实时空位查询等。
四、系统安全:车联网技术的实施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
车辆的数据和通信可能会面临被黑客攻击和信息泄漏的风险。
因此,车联网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例如身份验证、数据加密、防御措施等,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保密性。
01汽油发动机通过汽油和空气混合、压缩、点火、排气四个冲程实现动力输出。
02柴油发动机利用高压喷油嘴将柴油直接喷入气缸,通过压缩自燃产生动力。
03混合动力结合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优点,实现更高效、环保的动力输出。
发动机类型及工作原理配气机构控制进气和排气过程,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输出动力。
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实现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汽缸体发动机的骨架,承载各种负荷。
汽缸盖密封汽缸,形成燃烧室。
发动机主要部件与功能常用术语解析下止点汽缸工作容积活塞在汽缸内运动到最底端的位置。
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容积。
上止点活塞行程发动机排量活塞在汽缸内运动到最顶端的位置。
上止点和下止点之间的距离。
各汽缸工作容积的总和。
03卡特catc 发动机采用先进的燃油系统和高效的涡轮增压技术,确保在各种工况下都能提供卓越的动力输出。
强大的动力输出通过精确的燃油喷射控制、优化的燃烧室设计以及先进的热管理系统,卡特catc 发动机实现了低油耗,为客户节省运营成本。
优秀的燃油经济性卡特catc 发动机具备宽广的扭矩范围,使得车辆在各种负载和道路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性能表现。
宽广的扭矩范围高性能与低油耗表现先进排放控制技术高效的尾气后处理系统卡特catc发动机配备了先进的尾气后处理系统,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和颗粒捕集器(DPF),有效降低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
精确的燃油喷射控制通过高精度的燃油喷射器和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卡特catc发动机实现了燃油的精确计量和喷射,从而优化燃烧过程,降低排放。
环保认证卡特catc发动机符合全球最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如欧VI、美EPA Tier 4 Final等标准,展现出卓越的环保性能。
可靠耐用,维护便捷坚固耐用的设计卡特catc发动机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确保发动机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也能保持出色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长维护周期优化的设计和高品质的零部件使得卡特catc发动机的维护周期更长,减少了客户的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
car-t 细胞表型
CAR-T细胞是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T细胞,其表面表达了嵌合抗原受体(CAR),可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CAR-T细胞的表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CAR表达:CAR-T细胞表面的CAR是其最重要的表型特征,可以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
CAR的设计和选择是影响CAR-T细胞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2. 增殖能力:CAR-T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可以快速扩增并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毒素,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和清除。
3. 存活能力:CAR-T细胞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可以在体内存活数天至数周,并在此期间持续发挥免疫效应。
4. 免疫调节能力:CAR-T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调节免疫应答来增强免疫反应,同时也可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和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
5. 肿瘤负荷清除能力:CAR-T细胞可以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来清除肿瘤负荷,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CAR-T细胞表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并促进了CAR-T细胞治疗的研究和发展。
car-t细胞发展史CAR-T细胞起源于过继细胞转移,实现于转基因技术嵌合抗原受体——CAR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制造的人工受体分子,它可以赋予免疫效应细胞(如T淋巴细胞)针对某个靶点抗原表位的特异性,从而增强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信号与活化的功能[1]。
CAR-T细胞疗法本质上是一种过继细胞转移(ACT),ACT是最早被提出是在器官移植过程中,供体的淋巴细胞被输入受体体内的过程,该过程抗原介导移植器官排斥反应的发生,后逐渐发展为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法[2]。
1989年,著名科学家Gross G 、Waks T和Eshhar Z在一项研究中,将表达特定抗体的基因序列赋予细胞毒性T细胞(CTL),该抗体赋予T细胞识别半抗原——2,4,6-三硝基苯基(TNP)的能力,这使得T细胞实现了抗原特异性的、非MHC限制的活化及其效应的增强。
这三位科学家认为:“赋予T细胞一个嵌合的抗原受体,将是未来人类对抗肿瘤的一种重要途径。
”这便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CAR这一概念。
20世纪90年代,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自由编码基因组(如改造TCR或人工合成CAR),并对编码的基因进行转染,从而改变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特异性。
由此,过继细胞疗法开启了新的篇章。
CAR的发展史2008年,Fred Hutchison肿瘤研究所等机构首次使用CAR-T细胞对B细胞淋巴瘤来进行治疗,虽然治疗结果不太理想,但这一临床实验的关键在于证实了以表达CD20的B细胞作为靶点的CAR-T细胞治疗是相对安全的。
随后,在2010年NCI杂志报道了一例B细胞淋巴瘤治疗成功的病例,利用针对CD19的CAR-T,患者的淋巴瘤得到控制,然而,人体内正常B细胞也被清除,血清免疫球蛋白也显著降低,但值得庆幸的是,人体在一段时间内可耐受B淋巴细胞的耗竭,这一报道也为CAR-T细胞治疗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和实际的支持。
在201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Carl June教授领导的团队将特异性识别CD19的CAR-T细胞用于B细胞来源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显示了“治愈”的疗效,随后在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展开临床实验,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Code of manufacturing quality management for Cl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CAR-T cells)based-medicinal product目次前言I I引言I I I1范围12术语和定义13基本要求23.1基本原则23.2人员的要求23.3场所和设施23.4物料24载体制备34.1质粒制备34.2非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34.3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35细胞制备过程中的要求35.1样本的要求35.2T细胞的采集和分离45.3操作的要求45.4细胞转导及扩增的要求45.5安全性及有效性检测55.6C A R-T细胞制剂的质量要求55.7C A R-T细胞冻存、运输与复苏的要求56C A R-T制剂的质量控制与放行57追溯58保密原则69附则6参考文献7前言本标准按照G 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制定,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近年来,免疫治疗经历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特异性过继免疫细胞疗法及免疫检查点抗体疗法为代表的新型免疫治疗技术因其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的显著疗效而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其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 hi m e ri c A nt i gen R e c ept o r T-C e l l Im m u not h e ra p y,C A R-T疗法)因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细胞原理的CAR-T疗法标题: 突破医学边界:细胞原理的CAR-T疗法导言:在当今医学领域中,细胞疗法已经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先进治疗方法。
而细胞原理的CAR-T疗法更是近年来备受瞩目和推崇的创新疗法。
本文将以直观且易懂的方式探讨CAR-T疗法的基本原理、治疗应用和前景展望,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引人注目的医学突破。
一、基础概念和原理1. CAR-T疗法的定义和概念- CAR-T全称为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是一种细胞免疫疗法。
- CAR是由人工合成的嵌合抗原受体,结合了抗原识别和T细胞激活功能。
2. CAR-T疗法的原理- 提取患者自身免疫细胞,如T细胞。
-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CAR引入T细胞,使其获得识别癌细胞的能力。
- 改造后的CAR-T细胞通过扩增培养后重新注入患者体内。
- CAR-T细胞识别并攻击体内的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二、CAR-T疗法的应用1. 临床应用和成果- CAR-T疗法在治疗B细胞相关的血液恶性肿瘤上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 持续的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CAR-T疗法在其他癌症类型,如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中也表现出潜力和效果。
2. 挑战和限制-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神经毒性。
- 高昂的成本限制了CAR-T疗法的普及和可及性。
三、前景展望和未来发展1. 研究进展和新技术- 进一步优化CAR结构和细胞工程技术,以提高CAR-T细胞的效果和安全性。
- 开发针对其他癌症类型和抗原的CAR-T疗法,拓展治疗范围。
2. 个体化治疗和组合疗法- 进一步了解不同癌症类型的免疫特点,实现个体化的CAR-T疗法。
- 组合CAR-T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应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结论:CAR-T疗法作为一项创新的细胞免疫治疗方法,展示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潜力。
Car—T细胞培养标准操作流程1 目的:保证Car—T细胞制备和培养符合要求。
2 范围:适用于符合实验的要求患者外周血制备和培养3 责任人:实验员人、临床相关人员。
4 内容4.1耗材:50ml离心管,10ml移液管,5ml移液管,75cm2培养瓶,150 cm2培养瓶,EP管,1。
8ml冻存管4。
2试剂:X-VIVO 15TM,PBS缓冲液,75%医用酒精,人淋巴细胞分离液,CD3/CD28免疫磁珠,IL-2,注射用人血白蛋白。
4.3环境:4.3.1外周血分离,培养应在恒温恒湿的万级层流室内进行,开放操作必须在百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4.3.2实验人员应提前对净化室和生物安全柜进行杀菌消毒,紫外线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消毒消毒后,净化空调开启时间不少于30min,生物安全柜运行稳定后方可操作。
4。
4操作:4.4。
1采集接收外周血4.4。
1。
1患者符合治疗方案,各项检测符合要求,采集患者外周血60-80ml。
4.4.1。
2接收外周血并填写《外周血采集交接记录》,核对外周血患者相关信息,及相应检测报告,报告由医院提供,至少包括:HBsAg,HCVAb,HIVAb,Anti—TP,ALT.4。
4.2操作前准备4。
4.2。
1净化室,生物安全柜消毒完毕后,开启净化空调运行30min,生物安全柜运行稳定。
4。
4.2.2从试剂间冰箱中取出细胞培养基,恢复室温。
4。
4.2。
3生物安全柜表面75%酒精消毒,外周血袋表面酒精消毒转入安全柜内。
4.4.3 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4。
4。
3。
1使用灭菌消毒的剪刀剪断血袋塑料管或者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把血袋内外周血转入50ml离心管中。
4.4.3.2用PBS缓冲液按1:1稀释外周血,混匀。
4。
4.3.3将稀释好的血样缓慢加入室温的15ml人淋巴细胞分离液的离心管中。
方法如下:用10ml移液管吸取血样,伸至分离液液面上方0。
5cm处,血样自然滑落铺至分离液面上,然后轻轻加入血样,注意不要冲破液面.4.4。
CAR-T细胞治疗产品质量控制检测研究及非临床研究考虑要点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18年6月5日目录一、引言 (1)二、适用范围 (2)1、本技术要点适用于哪类CAR-T细胞产品? (2)2、本技术要点包括哪些内容? (2)3、本技术考虑要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三、原材料和辅料及其质量控制: (3)1、在CAR-T细胞产品的原材料和辅料通常都要考虑哪些因素? (3)2、转导/转染T细胞的病毒载体/质粒载体是否可按照原材料管理? (4)3、如何进行原材料和辅料的选择和风险控制? (4)4、在载体物质或CAR-T细胞终产品中是否需要进行原材料残留的质量检测? (5)四、病毒转导载体及质粒转染载体制备及质量控制: (5)1、转导/或转染载体制备的起始原材料包括哪些或如何定义转染载体的起始原材料? (5)2、起始原材料要建立种子库系统吗? (6)3、如何建立种子库系统?如何确定各级种子库的代次及数量? (7)4、种子库的质量要求是什么?如何管理种子库? (8)5、如何考虑质粒载体的生产工艺及规模?质粒载体的质量控制包括哪些? (9)6、病毒载体的生产规模要设计多大?是否可以采用细胞培养皿进行病毒载体的培养?关键工艺研究包括哪些?病毒载体制备过程中如何降低牛血清的风险? (11)7、是否要进行病毒载体生产终末细胞的检定? (12)8. 如何开展病毒载体中的外源因子污染的检测? (12)9、病毒载体是否要纯化?纯化及浓缩工艺应考虑哪些因素?纯化的病毒载体如何保存? (13)10、纯化后的病毒载体的质量控制检测需要考虑哪些参数? (13)11、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病毒载体的滴度测定?是否需要规定病毒载体的比活性? . 1412. 采用何种方法进行RCR/RCL检测? (14)13、如何考虑病毒载体工艺杂质质量控制的要求? (16)14、是否要开展病毒载体的稳定性研究以及如何设定稳定性评价参数? (16)15、转导载体是否允许外包加工?如何控制外包加工的转导载体的质量? (16)五、建立可提供T细胞的供体资质标准: (17)1、选择T细胞供体的基本考虑是什么? (17)2、细胞供体(者)应进行哪些传染性疾病因子的检测?应采用何种方法检测? (18)3、自体细胞供体是否必须要进行传染性疾病因子筛查和检测? (18)4、如使用可建系的细胞制备CAR-T细胞,如何评估其供体及细胞的风险? (18)5、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开展供体资质的研究? (18)六、CAR-T细胞产品的生产、质量控制研究及检测 (19)1、CAR-T细胞产品的生产工艺研究应考虑哪些因素? (19)2、如何定义CAR-T细胞的批次及批量? (20)3、CAR-T细胞产品的质量控制研究及检测至少应包括哪些项目?应如何设置这些质控项目更符合CAR-T细胞产品的特点? (20)4、选择或建立质量控制检测方法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制定其每一检测项目的质量标准? (21)5、CAR-T细胞产品如何留样更为合理?为便于质量检测及留样,是否可以将需在最终包装中检测的项目分装在非最终包装容器中? (25)6.是否要开展CAR-T细胞稳定性研究? (25)七、CAR-T细胞的非临床研究 (26)1、非临床研究的一般原则 (26)2、CAR-T细胞产品的药效学研究 (28)3、CAR-T细胞产品的药代动力学(药代)研究 (29)4、CAR-T细胞产品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 (31)结束语 (35)参考文献 (35)起草单位及起草人 (38)参与提出意见及建议的单位 (38)CAR-T细胞治疗产品质量控制检测研究及非临床评价考虑要点一、引言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是指通过基因修饰技术,将带有特异性抗原识别结构域及T细胞激活信号的遗传物质转入T 细胞,使T细胞通过直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相结合而激活,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素B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募集人体内源性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而且还可形成免疫记忆T细胞从而获得特异性的抗肿瘤长效机制。
CART周期成本1989年Gross和他的同事提出了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的概念,他们将抗体的抗原结合区scFv与CD3-ζ链或FcεRIγ的胞内部分融合形成嵌合抗原受体。
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持续推进,目前CAR-T疗法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该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高歌猛进的同时,高昂的治疗费用也成为热门议题。
去年国内上市的两款CAR-T药物治疗费用分别为120万元(奕凯达)和129万元(倍诺达),接下来笔者将梳理CAR-T制备流程和成本构成,以窥探CAR-T治疗究竟贵在哪里。
CAR-T疗法:是指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对具有免疫球蛋白(Ig)的抗原结合区的T细胞受体进行基因改造,将带有特异性抗原识别结构及T细胞激活信号的遗传物质转入T细胞,使T细胞直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相结合而被激活。
CAR识别肿瘤抗原后,激活T细胞的免疫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分泌颗粒酶、穿孔素等物质直接介导肿瘤细胞溶解,同时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扰素-γ(IFNγ)等炎症因子,招募巨噬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响应杀伤肿瘤组织,从而治疗癌症。
CAR分子结构:CAR主要由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单链抗体(scFV)段、铰链区及跨膜段、共刺激分子结构域、CD3ζ结构域构成。
通过将编码CAR的基因引入T细胞,从最初一代CAR-T细胞发展到目前的第四代CAR-T细胞经历了30年的发展时间。
目前上市的CAR-T产品均为自体细胞来源,自体CAR-T制备首先将病人的白细胞(WBCs)通过血细胞去除法分离后洗涤获得。
然后,T细胞被激活,转导CAR基因,扩增到一定数量后罐装和密封后用于治疗。
CAR-T细胞制备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单采白细胞及细胞清洗在CAR-T疗法中患者的白细胞需要先被从体内提取出来之后,对之加以改造使其表达CAR-T,而后再输回患者体内。
由于白细胞重量异于其他血液成分,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患者(已上市产品)或健康志愿者(发展趋势)外周血中分离白细胞,常用的血液成分分离机包括:Trima、UVAR-XTS、COBE Spectra,之后洗涤去除白细胞分离过程中添加的抗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