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易漏知识点梳理
- 格式:pptx
- 大小:498.05 KB
- 文档页数:20
高二物理必修3知识点笔记一、电流与电路1. 电流基本概念-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移动的数量的物理量。
-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2. 电流的计算- 电流I = 电荷量Q / 时间t。
- 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C),时间的单位是秒(s)。
3. 电阻和电阻率- 电阻R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 电阻率ρ是描述导体抵抗电流的性质。
- 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
4.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U = I × R。
- 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5.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是指电流依次通过若干个元件,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个元件电压之和。
- 并联电路是指电流分为若干个支路,电压相等,总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二、电势差和电动势1. 电势差- 电势差是指单位正电荷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时,电力做的功与正电荷的比值。
- 电势差的单位是伏特(V)。
2.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电荷所受到的电力。
-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为电势差ΔV = E × d。
- 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d表示电荷移动的距离。
3. 电动势- 电动势是指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动到正极所获得的能量。
- 电动势的单位是伏特(V)。
4. 电动势和电势差的关系- 电动势E和电势差ΔV之间的关系为E = ΔV + Ir。
- 其中,I表示电流,r表示内电阻。
三、电功和电能1. 电功- 电功是指电力在电流通过时所做的功。
- 电功的数学表达式为W = UI × t。
- 其中,W表示电功,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
2. 电能- 电能是指带电物体具有的能量。
- 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
- 电能与电功之间的关系为W = Q × ΔV。
- 其中,Q表示电荷量,ΔV表示电势差。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2、会试,又称“春闱”或“春试”或“礼闱”,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在乡试次年三月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由礼部主持,在京师贡院举行考试。
会试的主考官称“总裁”。
3、儿涕而去。
流着泪(名作状)4、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
5、何厌之有(餍)。
6、若不阙秦(缺)。
5、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6、舍相如广成传舍。
安置(名作动)7、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8、通判: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9、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10、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是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
11、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12、童生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
可分为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
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
合格后取得“秀才”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备注】进身:指被录用或提升。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唐宋时称“乡贡”、“解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
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wéi)”。
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13、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多音字误读。
易错分析:正确识记多音字的读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词性。
如“刹”,共有chà和shā两个读音,作名词时读chà,作动词时读shā。
二是词义。
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单从词性上很难判断,可以以义辨音。
如“纤”有xiān和qiàn两个读音,作形容词表示“细小”时读xiān,作名词表示拉船的绳子时读qiàn。
三是语境。
可以把多音字的几个读音尽可能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辨别,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记忆效果。
如“商店打折(zhé),顾客抢购。
一阵折(zhē)腾,累得住院。
不但没赚,反而折(s hé)本”。
四是语体。
书面语读音一般用于双音节词和成语中,口语读音常用于口头交际中,用于单音节词和少数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双音节词中。
如“色”,书面语读音为sè,口语读音为shǎi。
2、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3、检校:代理官职。
秘书级。
4、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市公安局局长。
5、理解下列词语:《寡人之于国也》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士兵从前线上败下来,-个退了五十步,另一个退了一百步。
退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退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
其实两个人都是在退却,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6、为了记住标点符号的用法,我们可以背诵下面的标点符号歌:一句话完了,划个小圆圈〔。
〕中间要停顿,圆点带个尾〔,〕并列词语间,点个瓜子点〔、〕导语前,上下两圆点〔:〕并列分句间,圆点加逗点〔;疑问与发问,耳朵坠耳环〔?〕命令打招呼,滴水下屋檐〔!〕引文特殊词,蝌蚪上下窜〔〕转折或注释,一横写后边〔——〕意思说不完,六点紧相连〔......〕7、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8、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通假字:1、卒:卒然问曰(通"猝",突然)2、由:由水之就下(通"犹",好象)3、说:王说(通"悦",快乐)4、盖: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5、浡:浡然兴之(通"勃"奋发,振作)3、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4、,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集是《梦溪笔谈》,由北宋沈括用笔记体写成的。
5、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6、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
5、何厌之有(餍)。
6、若不阙秦(缺)。
7、古今异义:一、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三、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四、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8、文言虚词则(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9、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
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10、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1、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8、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9、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11、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12、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矣)2、共其乏困(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4、失其所与,不知(智)5、何厌之有(餍)6、若不阙秦(缺)13、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弊:bì ①破败,败坏。
苏轼《教战守策》:“数十年间,甲兵顿弊。
”②弊病,害处。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③困乏,疲惫。
贾谊《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2、文言虚词:则。
(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通判: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4、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5、文言虚词-于。
(1)介词,对于。
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6、五步一楼,十步一*;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7、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8、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
是的,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
“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
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9、通假字:1.其次诎体受辱。
诎,通“屈”,弯曲。
2.其次剔毛发。
剔,通“剃”,动词。
3.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关,同“贯”,套上。
箠,同“棰”,杖。
4.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撞击。
5.及以至是。
以,通“已”6.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法网。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大抵,大都。
8.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表现。
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10.放失旧闻。
失,通“佚”,散乱的文献。
11.则仆偿前辱之责。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必修三语文知识点(梳理)面对学习,高三的学习大多是对旧知识的复习,而做题往往是对知识的回顾与重温过程。
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必修三语文知识点(梳理),欢迎参阅呀!必修三语文知识点(梳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__、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解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对偶的定义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而背离了修辞的根本目的。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依据词性辨别读音。
有一部分多音多义字因词性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读音。
如“处”,读“chǔ”时多为动词,读“chù”时多为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变不惊”、“处心积虑”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
2、通假字:终老不复取(通“娶”)3、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4、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
5、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滨孙飘流记》等。
6、一词多义:1.固: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2.因:①因遗策(沿袭,动词)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4.制: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XX,动词)③履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5.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用兵之道(*队,名词)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7.致: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8.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9.及: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10.北: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②追亡逐北(败北的*队,动词作名词)11.度: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12.遗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1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高三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三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本店铺高三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三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助你一臂之力!1.高三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复习要点:①落实近义词的区别,积累常见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一词多义:或。
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2、固定格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3、形声字误读。
易错分析: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有的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变化。
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
在解答中无法判断时,一般形声字注音为“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小,注音为“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大。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高考试题,明了形声字读音设误的主要形式,即故意以声旁注音或故意以同一声旁不同形旁的字的常读音注音;另一方面要摒弃“汉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的错误想法,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准确记忆,注重积累。
4、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
是的,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
“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
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6、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7、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水浒》,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文言实词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4、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6、《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7、通假字:终老不复取(通“娶”)8、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9、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10、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形作动)11、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水浒》,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
1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13、“乐府双璧”指的是北朝民歌《木兰辞》和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
1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在朝廷上(名作状);让……回去(使动)15、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16、德国:歌德,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
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
17、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8、文言文实词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19、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文言虚词-则。
(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故择先王之成法(同“释”,舍弃,抛弃).4、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5、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其中韩愈为首。
6、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7、文言句式: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8、通假字: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9、固定搭配。
比如,关联词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并且搭配固定,如“如果……那么”、“既然……就”、“既……又”等。
10、成以其小,劣之。
以……为劣11、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是南朝宋代小说家刘义庆写作的《世说新语》。
12、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2.省略句(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2)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1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必修三最全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背景知识1. 世界地理大洲分布: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
2. 世界地理气候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极地气候等。
3. 世界地理海洋分布: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4. 世界地理地理环境消耗问题: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等问题。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1. 地形地貌:山地、平原、丘陵。
2. 世界主要河流:长江、黄河、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
3. 世界重要湖泊:美国五大湖、死海、巴尔干半岛的多瑙河,湖泊或称商洛湖,位于安甲淳省的湖泊。
4. 地震、火山:地震是指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通过地震波传递在地球表面产生的一种现象。
5. 生态环境: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物种多样性体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章:生态环境1. 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等。
2. 生态灾害:干旱、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
3. 绿色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
4. 生态旅游:生态游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弘扬自然、人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观念,增进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增进人们的环境保护情感等。
第四章:自然资源1.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水资源的短缺和过剩等问题。
2.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主要利用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生活等用途。
3. 水资源的保护: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因此我们要重视水资源保护问题,开展节水减排等活动。
4. 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陆地冰雪、地下水等。
第五章:自然资源的保护1. 自然资源的保护:资源保护工作的特点、矛盾、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资源合理开发,绿色生活等。
2. 自然资源评估:以资源的现状和未来状况为基础,建立预测信息系统、采取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评估。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文言实词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3、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4、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7、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8、“乐府双璧”指的是北朝民歌《木兰辞》和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
9、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10、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1、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2、曹操,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XX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秋风萧瑟,红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中的名句。
13、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
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14、通假字: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15、伛偻,黄发:老人。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3、通假字:箱帘六七十(“帘”通“奁”,盛物之器)4、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5、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6、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逍遥游》。
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8、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9、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10、枹止响腾。
敲打(名作动)1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2、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13、词类活用: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二、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三、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四、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五、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14、“明清四大奇书”(又称中国小说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1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16、通假字:蒲苇纫如丝(通“韧”,柔软而结实)17、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18、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19、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0、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1、殿试:是科举制级别的考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
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
明清开始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前三名分别为状元(鼎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2、杖至百。
(被)打板子(名作动)3、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是韩愈和柳宗元。
韩愈的代表散文有《师说》《马说》《祭十二文》,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捕蛇者说》《童区寄传》《黔之驴》。
4、一词多义:1、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2、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3、从: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4、也: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5、则: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6、于: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③不拘于时(介词,被)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7、乎: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8、所以: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5、一词多义。
即:(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
(2)、胡天八月即飞雪即:就(3)、且壮士之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即:则。
6、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陈述(名作动)7、号千有余邸。
号称(名作动)8、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9、“三言”小说是指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指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