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9
学前教育学绪论1.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2.国外的教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论》;昆体良: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世界学前教育的先驱。
创办第一个幼儿园。
著有《幼儿园教育学》《慈母游戏和儿歌》《幼儿园书信集》蒙台梭利:世界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学前教育家。
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
3.中国学前教育家:颜之推《颜氏家训》;朱熹《童蒙须知》。
陈鹤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指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3.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于1837年,在德国布兰肯堡建立,专门招收3--7岁儿童,1840年取名为幼儿园。
建立者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福禄培尔。
他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4.我国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9月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1904年更名为武昌蒙养院。
5.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特征:(1)学前教育机构规模的扩大化(2)学前教育机构的多样化(3)学前教育机构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4)学前教育机构的手段不断现代化6.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193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标志着中国学前教育向制度化和现代教育转化。
1990年《幼儿园管理条例》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10年《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方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宁波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7.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学前儿童(核心要素)、教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8.学前教师:是在学前教育机构履行教育职责,对学前儿童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
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历史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
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
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
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
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
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
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1826)、《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教育学》(1862)。
虽然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中有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
19世纪后期,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为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新教育"运动中学前教育的代表人物,意大利教育家M.蒙台梭利和比利时教育家O.德克罗利,通过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验,提出了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
蒙台梭利提出:学前儿童经历各种敏感期,易于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教育主要在于提供适合于儿童发展的环境,通过儿童的自由活动促进自我发展。
她强调感官教育,并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
但她的训练方法比较机械,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
德克罗利也主张为儿童提供适当的环境,但他认为儿童应在集体中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让儿童在生活中预备生活"。
他的教育体系以3个过程为基础:观察,联想,表现(通过活动,通过口头语言、文字和手工来表示)。
他还重视并亲自编订了一些教学游戏。
蒙台梭利和德克罗利等人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中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注意到设置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学大纲及重点一、学前教育学概述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幼儿成长、发展和教育的学科。
它涉及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幼儿的生理、心理、社会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幼儿园教育理论与实践、幼儿教师的岗位要求以及教育环境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
学前教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提高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水平,推动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学重点内容1. 幼儿成长发展规律幼儿成长发展规律是学前教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幼儿的生理、心理、社会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可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幼儿的行为特点和需求,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2. 幼儿园教育理论与实践幼儿园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需要结合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和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制定教育方案,设计教学活动,提供适合幼儿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 幼儿教师的岗位要求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从业人员,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学前教育学强调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了解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热爱幼儿,关心幼儿,善于与幼儿交流和互动,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发展。
4. 教育环境的组织与管理教育环境的组织与管理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环境包括教室、教具、玩具、图书、游乐场和幼儿活动区等内容。
学前教育学强调教育环境的组织与管理应符合幼儿的成长发展需求,创设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教育环境,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前教育学发展趋势学前教育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学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未来,学前教育学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加强幼儿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以上便是关于学前教育学大纲及重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可以为您对学前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学前教育学1.广义的学前教育和狭义的学前教育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旨在促进从胎儿至进入小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和幼儿(3-6、7岁)。
狭义的学前教育:学前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指由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入小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2.学前教育的种类或途径,及其各自特点1.学前家庭教育:在家庭中实施,父母为主要实施者——以家庭为单位,由家长通过一定的养育方式,利用亲子关系和日常生活环节对儿童进行的教育。
——特点:首施性;延续性;个别性;多样性;生活性2.学前社会教育:由社会组织实施——在家庭以外,由社会各方(如政府、团体、企事业、私人等)为学前儿童开设的集体保育教育机构及设施,对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教育。
具体包括两大类:(1)学前社区教育:由社区组织、在社区中加以实施——特点:社会性、娱乐性、群体性(2)学前机构教育:由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特点:约束性、目的性、计划性、标准性、专业性3.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之一:学前教育时间向前延伸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之二: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增加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之三:学前教育对象的扩大4.学前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兼具教育性与指导性(原为福利性)保教结合5.福禄贝尔重视学前教育倡导自由教育对游戏、作业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确立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发明了名为“恩物”的一套玩具(gifts上帝设计恩赐给儿童进行自主活动的材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1837年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幼儿园)被称为幼儿园之父6.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开拓者:陶行知7.第一次在我国提出学前社会教育主张的人:康有为8.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新进展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DAP(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1987年《适宜0-8岁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提出全美幼教协会 (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简称 NAEYC )基本观点:1.年龄发展适宜性2.个体发展适宜性3.文化适宜性瑞吉欧学前教育模式( Reggio Emilia Program) 意大利马拉古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基本观点1.社会支持和父母参与2.学校的民主管理与合作3.弹性课程与研究式教学4.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5.合作学习与反思实践6.开放的教学环境9.学前教育学涵义及其独立时间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年龄分支学科。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
-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学前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学前教育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学前教育的国际发展和趋势
第二章: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的身体发育和运动发展
-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发展
-幼儿的道德发展和性别认同发展
第三章:幼儿的游戏教育
-游戏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幼儿游戏的评价和指导
-游戏与学前教育课程的融合
第四章: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的历史沿革和发展
-幼儿园的目标和任务
-幼儿园的组织与管理
-幼儿园教育环境与教育活动设计
第五章: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
-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家庭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
第六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和设计
-学前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学前教育研究的伦理和科学性问题
以上是学前教育学各章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在学习学前教育学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详细内容,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教育实践中。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帮助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学》资料学前教育学资料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儿童0-6岁阶段的教育学科,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培养其基本技能。
学前教育学包括儿童发展、儿童心理学、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介绍学前教育学的相关内容。
一、儿童发展儿童发展研究是学前教育学的基石之一。
儿童在0-6岁这个关键阶段经历身体、智力、感知、语言和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例如0-2岁是婴儿期,主要发展肌肉控制和基本认知能力;3-6岁是幼儿期,更加注重社交能力和语言发展。
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可以帮助教育者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法和课程。
二、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学的另一个重要方向,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过程,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特点。
学前教育学家关注儿童的思维方式,研究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了解儿童的情感发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教育方法学前教育学关注的一个重点是教育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
例如,在0-2岁的婴儿期,亲子教育和游戏教育是较为常见的方法;而在3-6岁的幼儿期,集体游戏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则更加适合。
此外,对于儿童特殊需求的教育,学前教育学也有相关研究和教育方法的指导。
四、课程设置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必须基于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教育目标,以培养儿童的兴趣和能力为导向。
学前教育学家通过研究和实践,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课程内容和活动。
这些课程不仅包括语言、数学和科学等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社交技能和创造力。
对于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合理设置课程是提供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证。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儿童发展、儿童心理学、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导论1.教育的界定: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前教育是指从初生到6岁前儿童的教育。
3.学前教育的概念:能够激起出生至进入小学的儿童的学习愿望,给他们学习经验,且有助于他们整体发展的活动总和。
4.学前教育的意义:(1)促进生长发育(2)促进智力发展(3)促进人格健康发展(4)培育幼儿的美感5.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1)学前家庭教育(2)学前社会教育6.学前家庭教育的性质: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长久性、隐性学前社会教育的性质:群体性、计划性、目标性、阶段性、显性7.小班一般有25名幼儿,中班有30名幼儿,大班有35名幼儿。
8.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9.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0.产生阶段:一、萌芽阶段(1)中国:孔子《论语》(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在西方教育史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重视学前教育,提出儿童出生以后应接受公共教育;强调通过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对儿童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有《政治学》、《伦理学》二、初创阶段(1)捷克: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世界图解》、《母育学校》。
《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2)德国:赫尔巴特,著有《普通教育学》(3)英国:洛克《教育漫话》(4)法国:卢梭《爱弥儿》,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
(5)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别称《贤伉俪》(6)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7)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中国古代的《学记》,作者乐政克,三、学科独立阶段(1)幼儿园的建立:1837年在德国勃兰根堡组织了新型的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幼儿园。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A.自发性活动
B.主体性活动
C.生产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
A.教育物资
B.教育材料
C.教育媒介
D.教育环境
3.教育的宏观功能是
A.促进经济建设
B.增进社会文明
C.促进社会发展
D.提高人口素质
4.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社会生产
B.经济发展
C.工业革命
D.现代农业
5.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倡导
A.先天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后天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
6.儿童个体发展遵循
A.从脚到头的顺序
B.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C.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D.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7.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时出现了
A.人本位儿童观
B.家族本位儿童观
C.社会本位儿童观
D.自然本位儿童观
8.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该幼儿园始创于
A.1827年
B.1803年
C.1837年
D.1823年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是
A.学会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享受
B.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
C.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10.托儿所(或幼儿园托儿班)具有如下特色
A.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
B.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C.保教性和辅助性
D.辅助性和社会性
11.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活动
A.特殊的
B.普通的
C.唯一的
D.少有的
1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和
A.教育材料
B.教育内容
C.教育环境
D.教育信息
13.教育的微观功能是
A.促进社会进步
B.促进文明进步
C.促进经济建设
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14.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
A.经济发展
B.社会人口
C.地理环境
D.政治制度
15.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属
A.父母决定论
B.教师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16.在古代社会,人类普遍重视儿童,他们的儿童观是
A.家族本位儿童观
B.社会本位儿童观
C.个人本位儿童观
D.人类自然本位儿童观
17.夸美纽斯出版的幼儿教育方面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
B.《理想国》
C.《母育学校》
D.《太阳城》
18.我国陈鹤琴倡导的教学法为
A.中心综合法
B.完整教学法
C.分科教学法
D.整个教学法
19.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包括
A.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B.促进幼儿智,德,体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C.促进幼儿美,体,智,德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D.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20.托儿所(幼儿园托儿班)的保教原则是
A.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进行教育
B.让婴儿在一日生活中系统学习
C.寓教于养,保教并重
D.保教合一,完整教育
二,名词解释:
1.教育者
2.人的个体社会化
3.儿童发展
4.儿童观
5.教育观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功能.
2.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
3.简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4.试述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
1.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正确儿童观包括哪些
2.幼儿园如何作好大班幼儿的入小学教育
一,选择题:
1.D
2.A
3.C
4.B
5.B
6.D
7.A
8.C
9.D 10.B 11.A 12.B 13.D 14.A 15.C 16.B 17.C 18.D 19.D 20.C
二,名词解释:
1.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2.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3.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4.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5.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三,简答题:
1.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二是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儿童发展的特征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则: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2)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
(3)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
3."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4.肌肉练习;日常生活训练也是蒙台梭利学校的一个显著特点;初步的知识教育;文化历史教育.
四,论述题:
1.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正确儿童观,主要包括下列几点: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2)发展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由于
某一因素的作用而发展,而是由多种因素参与其中的动态发展过程;(3)儿童是发展的主体,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发展的,而不是被动地发展; (4)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
(5)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武断地划一;
(6)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识,能力和个性,而不是坐着,只通过听或看教师的说和做而发展;
(7)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整体,对他们进行的体,智,德,美几方面教育也是互相联系的,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的发展,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
(8)每个儿童都拥有发展权,受教育权等,这些权力应当受到尊重和爱护.
2.答:(1)培养入学意识:培养幼儿向往入学学习的感情,激发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可参加少先队活动和入队仪式;要向大班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进行毕业离园教育. (2)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
力;培养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习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一定的读书技能;加强幼儿手的小肌肉协调的训练,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
(4)培养生活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