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冬至手抄报图片内容-推荐word版 (2页)
- 格式:docx
- 大小:18.32 KB
- 文档页数:3
冬至简介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1]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民俗活动《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
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清嘉录》则直言:“冬至大如节气时间常见日期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二日。
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计算方法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按照平气法(1645年民俗活动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
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
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禅。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
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24节气冬至手抄报内容/images/20171101/38f467bff5840b1a89d927b7355fbc6e. jpg" width="400" height="280" border="0" vspace="0" title="" /> 24节气冬至手抄报内容2 24节气冬至手抄报内容3 24节气冬至手抄报内容4:节气地位冬至日外出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2]。
人们还会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节是闰月的参照标准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
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
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冬月建子,为周正农历的第一个月)。
亚岁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
后来实施夏历。
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
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冬至有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会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24节气冬至手抄报内容5:传统习俗美食冬至养生冬至饺子图册冬至水饺因为“气始于冬至”,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
冬至的手抄报的内容冬至的手抄报的内容冬至后,白天慢慢变长,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
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准备的冬至的手抄报的内容,一起来看一下吧!冬至的手抄报的内容1冬至节冬至为农历十一月中,“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
它包含三层意思: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阳气始至,上升才逼天气寒彻;太阳行至最南处,所以昼最短,夜最长。
冬至首先要送鞋,它是藏之终,生之始,故也称“亚岁”,重要性仅次于除夕。
岁月要走过,所以,亚岁迎祥,履长纳庆,送鞋是为纳更多的吉祥。
冬至夜按古人说法,冬至是一个安静之节。
这是为顺应阳气刚萌动的天时地理——它初萌微弱,需大家一起呵护之,以天下静扶助微气以成万物,共同成就一个健康、明媚的春天。
由此,这一日要关闭城门,关闭市场,停息战事,禁止喧闹,所以,冬至夜是一年中最安静的.长夜。
冬至问候按照南方习俗,冬至节与清明节一样重要,都要祭奠亡灵。
这样,一年中,除夕、清明、七月十五与冬至,一共四次。
怀念已经故去的亲人、追思深深铭刻于心的过去的温馨,越来越变成我们心灵的一种寄托。
下班回家后,晚上参与一下祭奠,向已经隔了一个世界的亲人致以冬至的问候,让他们也有一个温暖的冬夜。
冬至三候蚯蚓结:冬至之日“蚯蚓结”,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
麋角解:冬至后五日“麋角解”,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
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
水泉动:再五日“水泉动”,水乃天一之阳所生,现在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
冬至为何“大如年”?古人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
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
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
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古人认为,冬至过后,白昼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是个吉祥的日子,值得庆贺。
因此冬至又称“冬节”“交冬”“贺冬”“亚岁”“一阳节”和“消寒节”等。
【最新2018】关于冬至的手抄报素材-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冬至的手抄报素材冬至吃饺子的由来饺子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
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以鲜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为馅,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
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
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
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
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
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
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
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
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
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
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
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
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
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冬至节手抄报篇一:冬至手抄报冬至的传说小学作文手抄报三年级作文范文家导语:冬至的传说手抄报告诉了我们关于冬至的传说,关于冬至的传统习俗,以及关于冬至的好词好句。
冬至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也来画一张关于冬至的手抄报吧!来提醒身边的人冬至来了,天冷加衣。
篇二:圣诞节手抄报内容圣诞节手抄报内容:圣诞节的由来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即圣诞节。
这一天,基督教会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
有学者认为,圣诞节是基督教同化了其他异教而保留下来的节日,之前的不少异教派都是在12月25日左右纪念他们的神,因此这些关于太阳的印欧神话被近现代耶经学者们认为才是耶稣信仰的起源。
教会开始并无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
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
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
事实上,耶稣确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争议的,除了《新约》以外,没有任何记载提到过耶稣;《新约》不知道日期,当然就没有人知道确切日期了。
在西元后的头三百年间,耶稣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
圣诞节手抄报内容:圣诞节的习俗圣诞习俗数量众多,包括世俗,宗教,国家,圣诞相关,国与国之间差别很大。
大部分人熟悉的圣诞符号及活动,如圣诞树,圣诞火腿,圣诞柴,冬青,槲寄生以及互赠礼物,都是基督教传教士从早期Asatru异教的冬至假日Yule里吸收而来。
圣诞树被认为最早出现在德国。
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
圣诞节挂圣诞袜的习俗就是在此时诞生的。
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2018-2019-关于冬至的手抄报内容资料-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冬至的手抄报内容资料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
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
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
”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起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清代《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24节气之首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故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说法河南人则有吃“捏冻耳朵”习俗冬至诗词《小至》——杜甫《冬至》——杜甫《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燕京岁时记》《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唐韦应物冬至谚语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
(赣)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浙)。
冬至手抄报文字资料冬至手抄报文字内容简单(优秀3篇)推荐冬至手抄报文字资料(精篇一2、朋友让忙碌生活变美丽,朋友让平凡日子更温馨,朋友让喧哗城市变得亲近,朋友让寒冷冬日充满暖意。
冬至日到了,亲爱的朋友,记得常常联系,祝愿朋友万事顺意!3、冬风吹,雪花飞,凝望窗前思念谁;孤一人,影成双,夜里难寐又为谁;只为此时读信人,冬至到来多注意,多加衣衫添营养,身体康健解心慰!4、冬至到,刺骨寒;昼短夜长美梦笑;享天伦,吃饺饺;煲热汤,驱寒冷;发短信,送祝福:祝你身安康业有成事事顺!5、风瑟瑟兮雪飘飘,冬至节气已来到,一年之冷具在此,发个信息把你告,寒冻时分记穿袄,单薄身躯受不了,健康从此不飘摇,快乐才能把你绕!祝冬至快乐!6、当寒意与冷风结伴,当落叶与晨露相应,当夕阳与大雁挥手,我的祝福就伴随着冬至的铃铛悄然而至,天气变冷,注意防寒保暖,昼短夜长,注意起居安康,祝你冬至快乐!7、今日冬至,阴阳在今天转换,昼夜的长度在今天更替,"三九"天在今天开始,寒冷在今天加剧,问候在今天送达:愿亲爱的朋友保重身体,健康一冬!8、冬至将来临,短信送上关心:爱心暖你,热心敷你,痴心想你,关心对你,衷心祝你,幸福如昔,温暖似火,预祝冬至快乐!9、节气,冬至如年;到来,将至;冬天到来,快乐将至;冬天到来,至爱将至;冬天到来,亲朋将至:冬至冬至,祝你福祉!冬至快乐!10、冬至天气渐渐凉,我把祝福来送上,平安做成雪地靴,如意做成厚棉衣,开心做成保暖裤,快乐织成棉帽子。
愿平安如意、开心快乐陪伴你度过整个冬天。
祝冬至快乐!11、冬至之日问候到,情谊绵绵围你绕。
天寒添衣可知晓,出门预防人滑倒。
健健康康无病扰,家人欢笑每一秒。
愿你快快乐乐,如意拥抱!12、冬至节气,养生第一,饮食规律,喝粥适宜,护肝补气,红枣蜂蜜,出门加衣,保暖切记,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祝你如意,好运广聚,万事顺利,家庭甜蜜。
一三、爱至,心温暖;情至,身常暖,冬至,祝福暖;冬至到了,愿你添一身爱心棉,加一条善心裤,戴一顶孝心帽,增温保暖,驱冻除寒;祝你冬至快乐相伴,美好缠绵!14、12.22,年年此节遇。
二十四节气冬至手抄报资料冬至为节日的传统,可以朔源到周代。
当时国家即有于此日祭祀神鬼的活动,以求其庇佑国泰民安。
到了汉代,冬至正式成为一个节日,皇帝于这一天举行郊祭,百官放假休息,次日吉服朝贺。
这个规矩,其后一直沿袭。
魏晋以冬至贺仪“亚以岁朝”,并有臣下向天子献鞋袜礼仪,表示迎福践长;唐、宋、元、明、清各朝都以冬至和元旦并重,百官放假数日,并进表朝贺(《东京林华录》、《帝京景物略》等),特别是在南宋,冬至节日气氛比过年更浓,因而有“肥冬瘦年”之说法。
由上可见,由汉及清,从官方礼仪来讲,说冬至是“亚岁”,乃至“大过年”,绝非虚话。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周朝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岁首之传统的承袭,因冬至日总在十一月初一前后。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冬至(Winter Solstice ),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
冬至
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为二十四节气之首;[1]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古时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冬至还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之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大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冬至手抄报内容(三篇精选)冬至手抄报内容(篇1)一、冬至的起源与传说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它标志着冬季的开始,每年农历十一月或十二月到来,代表着进入了寒冷的冬季。
关于冬至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和说法。
其中最为流传的是关于医圣张仲景的传说,他用自己的医术拯救了冻伤的乡亲,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冬至这天吃饺子,以示纪念。
二、冬至的习俗吃饺子:冬至吃饺子是中国北方的传统习俗,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谐美满。
煮汤圆:南方则更倾向于在冬至煮汤圆吃,象征着家庭和睦、团圆美满。
祭祖:许多地方还有冬至祭祖的习俗,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数九:从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个“九”,共九个“九”,即八十一天。
在这期间,人们会根据每天的天气情况,填写“九九消寒图”,期待春天的到来。
三、冬至的意义冬至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对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冬至也是一个团圆、和谐的日子,人们借此机会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冬至的现代庆祝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庆祝冬至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吃饺子、煮汤圆等活动外,许多人还会选择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冬至的喜悦和祝福,或者参加各种冬至主题的文化活动,如冬至晚会、冬至诗词朗诵会等,让这一传统节日焕发出现代的气息和活力。
五、结语冬至,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底蕴的节日。
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象征。
通过了解和传承冬至的习俗和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让这一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冬至手抄报内容(篇2)一、冬至的历史长河冬至,作为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冬至不仅是农事活动的重要参考,更是人们感受岁月流转、季节更替的标志性时刻。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方便编辑修改,也可以直接使用 ==24节气冬至手抄报的内容羽利小编精心推荐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以下是羽利小编为您整理24节气冬至手抄报的内容,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24节气冬至手抄报的内容124节气冬至手抄报的内容224节气冬至手抄报的内容324节气冬至手抄报的内容4:冬至养生祝福语动动手,把温暖裹紧,动动脚,让健康紧跟,动动嘴,把饺子下肚,拍拍胸,让心情缤纷,眨眨眼,把祝福浏览,咧咧腮,让幸福无垠。
祝你冬至快乐!团团圆圆一家子,热热闹闹吃饺子,开开心心馋嘴子,快快乐乐暖肚子。
冬至节气好兆头,吉祥如意美日子。
祝你健康好身子,平平安安一辈子~冬字谐音动,冬至到了;愿你:动动手脚,无寒缠;动动心思,不苦怨;动动身体,保康健;动动真情,爱温暖;祝你:一动好运就来,再动美事来爱,三动顺利常在,动动常乐开怀!冷风吹,冬至到,望朋友,要注意:少外出,少逞强,天寒地冻易感冒;多穿衣,多保暖,身暖心热保健康;少烦恼,少忧愁,心情愉快三冬暖;多开心,多欢笑,幸福快乐迎新春!送一片雪花,净化你的苦恼;送一丝寒风,拂去你的烦恼;送一块寒冰,封住你的失意;送一缕暖阳,释放你的美好;冬至到了,送你一个祝福,祝你顺利安好,事业走高!接收冬的尽头,转发春的开头,观赏雪的势头,品读梅的枝头,遥望暖的盼头,思念你的心头,冬至大有来头,祝福送你手头,愿你生活有乐头,事业有奔头!冬至冬至,让你的快乐如期而至,让你的幸福无所不至,让你的生活至善至美,让你的财富蜂拥而至,让你的如意纷至沓来,让你的事业实至名归,让你的好运时至运转。
我的祝福从头至尾,至真至诚,只愿你感觉宾至如归,诚祝你冬至快乐!用阳光烹调,以快乐为原料,欢笑为佐料,经过祝福的过味,做成美味的“心灵鸡汤”,冬至日来临暖暖身子,祝健康平安,事业蒸蒸日上!百花开而春至,百川汇而夏至,百草黄而秋至,问候来而冬至。
冬至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
“亚岁”等。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
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
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为“冬
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
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
法。
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
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
有所归宿”。
古时有“冬至一阳生”
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
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
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
显然偏迟。
诗云“西北风袭百草
衰,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
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左
河水)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
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过了冬至以
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
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
所以,有
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
一线。
”
传统饮食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
冬至”。
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
盛,由静转动。
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
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
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
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北方普遍吃水饺每年农历
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
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
冬至的手抄报内容每年的12月22日是冬至日,冬至又称为冬节,南北方的习俗不一,北方通常吃馄饨和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下面收集了冬至的手抄报,供大家欣赏。
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12月21日~23日),太阳黄经达27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我国南方大局部地区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
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
冬至日虽然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9天为一个“九”。
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
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那么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有的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还有一些以冬至天气看后期冷暖的谚语有:“冬至出日头,正月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以冬至风向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南风百日阴”,“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以冬至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冷,春节暖”,“明年暖得早”等等。
冬至国人历来很重视。
冬至日也称“冬节”,由来已久,明清两代皇帝例行在冬至日举行祭天大典,即“冬至郊天”,仪式非常隆重。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冬至手抄报文字资料大全冬至是我国重要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日之一。
冬至添岁,有着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传统。
你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吗?分享一篇冬至手抄报文字资料大全,供大家参考。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民间传说,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原因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
当年张仲景看到众多的百姓冻伤了耳朵,因为人数太多不好一一诊治。
于是乎他就用中医以形补形之理,配合中药做成药膳以饺子的形状让百姓自己动手做,里面有白芪,大茴,生姜还有几位我记不清了,这几味药和饺子馅搅拌在一起,百姓们吃了几回后耳朵上的冻疮就都痊愈了,以后北方就逐渐形成了冬至吃饺子防冻的习俗。
当时称饺子为“娇耳”,意为保护耳朵之意,民众食后觉两耳发热,对冻伤颇为有效,感其德,传风俗至今。
“娇耳”逐渐演变为“饺子”。
另一说是饺子包馅喻冬之“藏”,希望生活富裕、五谷丰登。
另外,除了冬至吃饺子外,还有冬至吃汤圆、冬至吃馄饨、冬至吃狗肉的说法。
冬至吃什么:冬至吃汤圆远古帝尧的时候,曾命羲氏、和氏兄弟,推算日月星辰,而定岁时节气。
到了周朝已有冬节,君王要在冬至日举行祭天的。
至汉以后,每年冬至,都有举行祭天、祀神、拜祖、贺冬等行事。
到了唐宋两代,祭礼更加隆重,各地都依例举行盛大的行事,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语。
到明、清,冬至那天,各家要做汤圆,祀神祭祖,而后一家团圆,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民间习俗,冬至这天吃了汤圆,就长了一岁了。
冬至吃什么:冬至吃馄饨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手抄报二十四节气冬至的手抄报冬至节气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又被称为“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
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谚语1、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2、阴过冬至晴过年。
(浙)3、冬至阴天,来年春旱。
(鲁)4、晴冬至,年必雨。
(鄂)5、冬至晴,春节阴。
(辽)6、冬至晴,明年阴雨多。
(桂)7、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
(皖)8、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浙)9、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
(黑)10、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
(鲁、湘)古诗词(一)《减字木兰花》宋代:阮阅晓云舒瑞。
寒影初回长日至。
罗袜新成。
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
尽道朝来添一线。
秉烛须游。
已减铜壶昨夜筹。
(二)《庚午冬至夜》宋代:郑刚中旋寻村酒不须浓,饮少愁多酒易供。
灯下一身家万里,今年恰好是三冬。
(三)《冬至后雪夜》宋代:朱翌腊前梅蕊未斜横,至后醅香试满觥。
过眼文书开数叶,打窗风雨又三更。
闭门高卧直差易,拥鼻微吟何似生。
稍取湿薪供热弄,住山如此不多争。
(四)《丙子冬至夜酒醒》宋代:李覯尽道一阳初复时,不期风雨更凄凄。
凌晨出去逢人饮,沉醉归来满马泥。
多恨恐成干斗气,欲言那得上天梯。
灯青火冷睡半醒,残叶打窗乌夜啼。
(五)《己未冬至分宜道阻雨今岁冬至新喻道中亦雨》宋代:彭汝砺去年冬至入分宜,雨雪思亲泪亦垂。
今日载驰新喻道,大都浑似去年时。
(六)《冬至夜旅怀》宋代:杨齐乱霜如叶扑窗寒,愁到心如欲断弦。
凤管阳才一声起,蟾轮月已九分圆。
拥炉酌冻酒相对,攲枕背残灯未眠。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大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 )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 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
冬至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 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 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
动并且温热。
物候现象
河南人在冬至有吃饺子的风俗,称为吃
“捏冻耳朵”。
这也有传说: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原为医官,告老还乡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
他看见南阳的乡亲受冻饿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
于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乡亲吃。
乡亲们服食后,冻烂的耳朵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这种“捏冻耳朵”吃, 说是冬至吃了饺子不冻人。
冬至吃饺子。
冬至手抄报超级简单的内容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被称为“中国的小年”,每年通常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获得具体日期。
而迎接这一特别节日,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做手抄报。
手抄报可以从多方面来制作,从最原始的纸质型到现代的软件设计型,都可以完成,但并不能够全部写出来。
在做纸质手抄报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对冬至的了解来选择内容:可以选择以此节日的含义、传统习惯、习俗等方面来写;也可以写一些有关“冬至”的趣闻轶事;也可以写一些有关冬至的故事,让大家一起共享一些欢乐。
现在统计,每年都有超过90%的家庭参与到这一风俗中来,而且使用软件设计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比如可以使用电脑的绘图功能来制作而不需要绘画能力,也可以使用其他软件来添加动画、音乐等特效,使得手工抄报更加生动有趣。
冬至手抄报既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美术水平,也可以展现出家庭的温暖,不论是在家里一起做手抄报,还是按照网上的设计图案制作,都可以让家庭成员更加凝聚,互相关心,关爱,分享彼此的喜悦。
此外,手抄报还可以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比如在班级里可以利用这一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让学生们在小组里有机会给大家分担任务,联合起来完成手抄报,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各种技能,比如设计,沟通,绘画等。
总之,做手抄报不仅可以体现个人的水准,也可以增进家庭感情,使你们更加融洽,这也是冬至节日最棒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