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9.04 KB
- 文档页数:8
《再见, 我的小学生活》教学预案执教: 连江第二实验小学邢光颖指导老师: 连江第二实验小学陈道先滕翠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设计理念】在教学中, 我着重渗透三个理念:第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的生活, 反映儿童的生活, 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
第二、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 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第三、结合我校的校训“励志、博学、健美、创造”渗透在教学中, 让学生更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1.回顾自己成长的足迹, 感受自己的成长。
2.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3、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生活, 增强对学校的亲近之情。
4.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同学和老师的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1.回望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 感受自己的进步与变化。
2.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朋友、同学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朋友、老师和同学, 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 激发情感1.读诗回味六年美好时光。
2.谈小学六年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
二、回忆成长足迹, 感受师生情(一)快乐的时光1.谈谈学习生活中的快乐。
2、通过照片, 再现水果拼盘活动场景。
3.学生交流活动心得。
(二)遗憾的时刻1.学生交流遗憾、委屈、伤心的事。
2.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
(三)可喜的成绩1.谈学习中集体获得的成绩, 及自己的收获。
2.探讨成功的原因。
(四)感人的恩师情1.读课文中魏巍的话, 回忆记忆中的恩师。
2.交流心中的恩师, 并谈感受。
三、抒写美好的祝愿, 表达感恩之情1、书写赠言, 发表祝福。
2、学生展示作品, 互赠礼物。
3.回味诗歌。
4.师总结。
板书:母校我友情师恩——《再见, 我的小学生活》教学反思连江第二实验小学: 邢光颖品德课教学就是要在真是的情境中, 让学生体验、交流, 凸显“润物细无声”的重要性, 最终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小学思品教案[教材分析]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是对小学学习生活的简单小结与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整理,形成对自我成长的认同,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准备。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面临小学毕业,小学阶段对每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段人生时光,学生处在这个阶段内心充满了对初中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但对自己度过的小学生活、对自己成长的过程却很少回顾梳理。
【设计思路】1、本单元围绕学生毕业前的生活展开,让学生通过回顾小学六年的成长过程,从外表的变化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以及积累的成长经验,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并以适当的方式对帮助自己成长的同学和老师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2、在学习方式上主要是通过体验和感悟,并按自己的创意和实际行动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活动目标】1、回顾成长的足迹,感受自我的成长。
2、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3、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生活,增强对学校的亲近之情。
4、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同学和老师的内心感受。
第一课我的成长足迹教学重点:回望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整理自己成长的足迹,感受自己的变化与进步。
教学难点: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
活动:我的成长大事记●一、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评语等,并将它们按时间进行分类整理。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演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从入学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逐渐成长。
2、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片段,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主交流)3、谈话:同学们,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呀!转眼间,我们已经度过了六年的小学时光。
这六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极其重要。
回望六年的小学生活,你一定有不少发现,也有不少感慨。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难忘的小学生活,记录下我们成长的足迹吧!让我们一起踏着成长的足迹,去感受自己的变化和进步吧!(提示课题:我的成长足迹)三、回顾成长,活动载情1、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交代大家收集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等,你能把最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吗?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整理(事先给学生列一表格)预设时间年龄事情内容纪念物____年7岁加入少先队带过的第一条红领巾____年8岁加入学校少警校专业队少警校专业队活动照片…………根据学生表现给予鼓励、表扬。
教学目标:1. 通过本次作文教学,帮助学生回顾小学六年来的学习和生活,表达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对未来的憧憬。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六年来的成长历程。
2.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
2.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文采。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包括校园照片、学生作品等。
2. 学生准备作文草稿。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校园照片,引导学生回忆在小学的点点滴滴。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小学的难忘经历,激发写作兴趣。
二、写作指导1. 教师讲解作文结构,包括开头、正文、结尾。
2.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
三、作文写作1.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开始写作。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作文修改与分享1. 学生完成作文后,互相传阅,提出修改意见。
2. 教师挑选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次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分享在写作过程中的感悟。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的作文,并请家长提出建议。
教学反思:本次作文教学以“再见小学”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小学六年来的成长历程,表达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
2.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使作文更具文采。
3. 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提高写作水平。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文修改情况,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分享自己的作品。
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学会和谐相处》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与朋友、家人和谐相处带来的乐趣。
2.懂得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受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首要原则,懂得与人交往时发生冲突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这个道理。
教学重点:感受与人和谐相处的好处,了解和谐相处的准则。
教学难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尊重他人,并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化解矛盾。
教学过程:1.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听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吧。
(课件出示)清代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
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
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
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
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
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2.谈谈感受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
3.揭示课题“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礼让、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和睦相处对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学会和谐相处》。
板书课题。
活动二:我的不愉快1.课件出示:(1)别看书了,陪我放风筝。
(2)这个我知道。
2.学生交流,说说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站在强迫别人玩和上前就插话的人的角度,设想他们当时的心态和这样做的原因。
(2)站在被强迫和被打扰同学的角度,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对这种行为感到不快和反感。
3.师:如果碰到这样的人,你愿意和他们交往吗?4.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有没有令你们或你们令别人不愉快或者不舒服的经历,并着重谈一谈自己当时的感受和事后的看法。
5.学生快速回忆,自我总结梳理:与老师、家长或同学相处时印象最深的一次不愉快;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解决的。
小学毕业,小学生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小学生活的点滴,激发他们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生活的美好时光。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友情。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充分表达自己对小学生活的留恋。
2. 如何让学生在感恩的基础上,学会珍惜友情。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学生的小学生活照片或者视频。
2. 准备一些关于友情和感恩的故事或者名言警句。
3. 准备纸和笔,供学生书写使用。
五、教学过程:2. 主体教学:2.1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小学生活的点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小学生活的留恋。
2.2 教师通过讲解和分享关于友情和感恩的故事或者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友情。
2.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感恩之心和对友情的理解。
3. 总结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感恩和珍惜友情的重要性。
4.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道关于感恩和珍惜友情的写作作业,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教学活动:制作感恩卡片1.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
2. 活动过程:2.1 教师发放卡片制作材料,如彩纸、彩笔、贴纸等。
2.2 学生根据自己的心意,制作感恩卡片。
2.3 学生将自己的感恩卡片送给母校、老师和同学。
七、教学活动:感恩演讲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2. 活动过程:2.1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
2.2 学生依次进行演讲,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
八、教学活动:主题班会1.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班级范围内,共同回顾小学生活的点滴,培养班级凝聚力。
2. 活动过程:2.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级讨论,回顾小学生活的美好时光。
2.2 学生分享自己的小学生活经历,互相交流感慨。
《临别感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主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理解到自己即将离开母校,告别老师和同学,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朋友、同学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表达美好的祝愿与期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珍惜友谊,铭记师恩。
【教学重点】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同学、朋友、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同学之间的友谊和老师之间的恩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相册【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教师深情导入六年的小学生活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踏进东风小学的大门;课堂上我们聚精会神,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活动中我们争先恐后,施展各自的才华。
回忆总是美好的,在我们相识,相知,相聚的日子里有多少欢声笑语,仿佛就在昨日。
一路走来,我们从少不经事的孩童,长成沉着稳健的少年,在这里我们用照片来记录我们那以前在一起的日子。
(用音乐相册来记录孩子们的成长过程,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相聚一起的快乐时光)【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照片和所配文字来营造即将毕业分离的伤感之情。
二、说说心里话师:我们即将告别母校,告别老师,毕业后很多同学可能不会在一个班级里学习了,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成为回忆。
现在,就向你的朋友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师引导确定倾述对象,想想说什么?(师适当引导:高兴的事情、烦恼的朋友,情、委屈的事情、看不惯的事情、想不通的事情、愧疚的事情、感激的事、好的意见建议……)思考怎么说?(师适当引导:围绕一个主题来说,把心里话说清楚。
)我想对老师说:我想对同学说:(学生自由汇报)师:听了同学们想说的话,临近毕业老师也想对同学们说:读书路漫长希望同学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生路漫长希望同学们: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生活: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之情,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同学的互相协助。
《临别赠言》教学目标:1、临小学毕业之际,使学生懂得,对关怀和协助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情是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准则。
2、使学生知道,现在每个人享受的快乐生活是通过别人的付出得到的,培养学生对父母、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
3、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感恩,为关心过自己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点:培养学生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意识。
难点: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师:看看老师手中的这张老照片,它是老师小学毕业时的一张照片。
如今20 年过去了,老师已然清晰得记得照片中得老师和同学。
师: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面对着这些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
我想,大家一定都有很多心里话想说,对吗?临别赠言(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这日月如梭的时光里,有那么多为我们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在这最后的临别之时,让我们来共同表达我们最情真意切的感恩吧!好吗?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板书课题)(一)感恩父母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父母看了这段小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妈妈,我想对你说……爸爸,我想对你说……1、听音乐《感恩的心》2、亲情小测验对父母基本情况的小检查,让学生感知在生活中是否关心父母,使学生若有所思,思而方知如何做。
3、感受父母的爱4、感悟:乌鸦有反哺之义,羊羔有跪乳之恩。
父母为我们费尽心血,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才能表达你的感激之情?使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活动主题,谈与父母赠言。
请同学按照老师的指令实行。
说一说,父母给你那些爱。
学生读材料,谈赠言。
学生针对现在的我实行畅谈。
(二)感恩老师1、师恩回放生活中除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再就是我们的恩师了。
老师的爱如春风,似细雨,滋润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让我们从点点滴滴中说出老师的爱。
学生讲老师关爱我们的三个故事。
老师结合故事实行点评:(1)老师如妈妈时刻关心我们。
(2)老师象一把保护伞,遮护着我们不受伤害(3)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铜仁市二小李娟知识目标:1、回望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整理自己成长的足迹,感受自己的变化与进步。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朋友、老师和同学。
能力目标:1、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
2、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朋友、同学老师的感激之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评语等,并将她们按时间进行分类整理。
2、教师搜集图片、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难点: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朋友、同学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红蜻蜓》相逢是首歌,相聚是份缘,在这如花的校园里,我们度过了整整六个春秋。
毕业离校的日子在逐渐向我们靠近。
过了六月,你们就要告别亲爱的学校,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很复杂——有点儿高兴,还有点失落;有点儿期待,也有点担心;当然,还有些难过,舍不得我们这个班级,舍不得我们每一位同学。
六年来,这里留下了你们多少的欢歌笑语,留下了你们学习和劳动时撒下的辛勤汗水。
在这离别的时候,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自己可爱的校园,回忆一下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二、感谢母校,感谢老师1、母校是我们生活的乐园,成长的摇篮。
(课件点击:出现成长的摇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摇篮里,记载着我们哪些成长留下的足迹,我们随着屏幕一起去追寻昨天的点点滴滴……2、说自己的变化。
我们都已经从小孩长成了大男孩、大女孩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走进校园的你们吧。
课件出几位同学小时候和现在的对比照片,说说都有哪些变化。
3、回忆成长中的大事(1)小学六年来星星点点的事汇成记忆的长河,我们不能面面俱到,要学会记录大事,哪些事情算是成长中的大事,值得记录呢?(思考回答)(2)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课件出示):获得表彰证明了自己的努力,应该算是大事;一些失败与挫折让自己知道还存在不足,应该算是大事;自己成功地独立完成了一件事,觉得自己长大了,算是一件大事……4、师生谈话回忆难忘昨天,写进成长记录册里过渡语: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难忘的事,真能勾起我们很多的回忆,在母校里,我们一起学习、欢笑、生活。
班主题会教案主题:再见,我的小学生活一、活动目标:1、回顾成长的足迹,感受自我的成长。
2、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3、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生活,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4、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同学和老师的内心感受。
二、活动准备1、准备关于校园学习、活动影像做成PPT2、布置每个学生准备一件成长的大事记,写一份感受。
3、准备做纪念卡内容:师恩难忘,同学情深,个性特点、美好祝愿,要求图文并茂三、活动过程主持人甲:各位敬爱的老师,乙: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上午好!六年级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我们的主题是:再见,我的小学生活甲:转眼间,我们已经度过了六年的小学时光。
这六年来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极其重要。
回望过去,在这六年的小学生活,你一定有不少的发现,也有不少感慨。
乙:这六年来,我们在这里留下无数欢歌笑语,撒下了学习的印记和劳动的辛勤汗水,在即将离别的时候,让我们看一看自己成长的故事吧!第一环节、情景导入:回忆1、歌曲欣赏《童年》2、童谣大连串(1)、两只老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连唱两遍)(2)、健康歌:左三圈、右三圈,屁股扭扭、脖子扭扭,早起早睡,我们来做运动,抖抖手啊、抖抖脚啊,勤做深呼吸,学爷爷唱唱跳跳,我也不会老!(3)、一分钱:我在马路边,拣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的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快乐地说了声:叔叔,再见!(4)、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高高挂在天空中,好象宝石放光明。
一闪一闪亮晶晶,神奇可爱的小星星。
(连唱两遍)。
3、甲旁白:(2006年9月1日,我们结束了幼儿园的生活,成为石马村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播放旧校照片)4、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甲:今天,我们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在这六年里,我们有过欢笑;有过悲伤;取得过成功,也经历失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小学六年来的生活点滴,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珍惜时光,展望未来。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挖掘写作素材。
2.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表达对小学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再见”的含义,把握作文情感基调。
2. 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障碍,提高作文质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小学生活的照片、视频等素材。
2. 学生准备作文草稿,思考自己的小学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小学生活的照片、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即将告别小学生活,走向初中,你们有什么感受?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分析作文题目,明确写作方向1. 教师讲解“再见”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小学生活的情感。
2. 提问:在写作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3.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三、指导写作技巧1. 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挖掘写作素材。
2. 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写作手法:a.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小学生活;b.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小学生活与初中生活的不同;c. 运用抒情手法,表达对小学生活的怀念之情;d. 运用议论手法,抒发自己对未来的期望。
四、作文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开始写作。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作文点评1. 教师选取优秀作文进行展示,点评作文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互相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六、总结与布置作业1. 教师总结本次作文教学,强调写作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尝试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表达对小学生活的情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忆小学生活,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怀念之情,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教学活动方案(5.3)执教:闽侯南屿中心小学林素清【教材分析】《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
分为两个话题,一是《我的成长足迹》,回忆学生成长的足迹,交流小学六年来那些印象深刻的往事,唤起对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追忆和珍视,感受成长的快乐,体会自己的成长是与母校的培育、老师的教诲,以及同学的帮助分不开的,升华学生的感恩之情。
二是《临别感言》,要求学生在即将告别自己同学之时,回忆六年的学习生活留下的深深足迹,向朋友、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朋友,同学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本课教案选择“我的成长足迹”和“说说心里话”两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成长道路中的快乐与忧愁,说出友谊与歉意,说出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记录成长中的点滴经历,让孩子们怀着一份感恩的心伴随他们继续成长。
【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这些孩子比起城市孩子来得害羞,不轻易表露自己缘于内心对家人、老师、同学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而现在的他们正好又是六年级学生,即将面临小学毕业,学生在这个时期充满了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也充满了对初中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鼓励他们勇于表白,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健康成长,这是个最好的时期。
因此,努力创设情感氛围与引导孩子们愿意表达、愿意展示是这节课的关键,并从中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成长过程中有苦有乐以及让他们产生感恩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设计本着四点思路:首先是“唤真情”,选择的切入点贴近学生的心,赢得学生的心,唤醒学生的真情。
其次是“寻足迹”,让学生回忆成长的足迹,感受成长的快乐。
再次是“找回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朋友、老师和同学,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最后“重深入”,让孩子们怀着一份感恩的心伴随他们继续成长。
【活动目标】1、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朋友、老师和同学,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升华学生的感恩之情。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是对小学学习生活的简单小结与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整理,形成对自我成长的认同,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准备。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面临小学毕业,小学阶段对每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段人生时光,学生处在这个阶段内心充满了对初中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但对自己度过的小学生活、对自己成长的过程却很少回顾梳理。
【设计思路】
1、本单元围绕学生毕业前的生活展开,让学生通过回顾小学六年的成长过程,从外表的变化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以及积累的成长经验,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并以适当的方式对帮助自己成长的同学和老师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2、在学习方式上主要是通过体验和感悟,并按自己的创意和实际行动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活动目标】
1、回顾成长的足迹,感受自我的成长。
2、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3、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生活,增强对学校的亲近
之情。
4、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同学和老师的内心感受。
第一课我的成长足迹
教学重点:回望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整理自己成长的足迹,感受自己的变化与进步。
教学难点: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
活动:我的成长大事记
一、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评语等,并将它们按时间进行分类整理。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演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从入学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逐渐成长。
2、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片段,你想到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呀!转眼间,我们已经度过了六年的小学时光。
这六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极其重要。
回望六年的小学生活,你一定有不少发现,也有不少感慨。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难忘的小学生活,记录下我们成长的足迹吧!让我们一起踏着成长的足迹,去感受自己的变化和进步吧!
三、回顾成长,活动载情
1、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交代大家收集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等,你能把最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吗?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整理
预设
时间
年龄
事情内容
纪念物
2002年
7岁
加入少先队
带过的第一条红领巾
2003年
8岁
加入学校少警校专业队
少警校专业队活动照片
…
…
…
…
根据学生表现给予鼓励、表扬。
3、谈话:看到同学们收集的这些珍贵的资料,老师真为你们的成长进步感到高兴。
同学们把这些珍贵的资料放在了成长记录袋中,成为永久的纪念,我们一起来欣赏成长记录袋中最美好的记忆
4、分组交流,互相欣赏同学们的“成长记录袋”
5、个性展示,交流成长快乐
“教海深深”
①预设
生1: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老师用他们的心血为我们写了多少的评语呀!我们要展示的是教师的评语。
生2:深情地述说老师的评语对他的帮助
②师小结:我们在对评语做进一步整理和回忆的过程中,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成长的道路上老师的关心,鼓励,或表扬,或批评,这都是老师们心血的浇灌呀!
精彩瞬间
①预设⑩
生:和老师一起度过了六年的时光,如今即将分别,我们的照片记住了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美好瞬间,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次回忆之旅吧!
②师生互动:欣赏照片,给照片创意命名。
③教师小结:这一张张照片成为我们成长的岁月里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四、指导撰写“成长大事记”
1、谈话:六年中发生不少值得记忆的事。
我们把它们写下来,这是我们童年成长的足迹。
2、出示教师自己写的“我的成长大事记”作为示范。
3、讲清要求
①哪些事情算是成长中的大事,值得记录呢?
②搜索材料:a、获得表彰证明了自己的努力,应该算是大事。
b、一些失败与挫折让自己知道还存在不足,应该算是大事。
c、自己成功地独立完成了一件事,觉得自己长大了,算是一件大事。
③出示提示:我的成长大事记
_______年,我上学了,成为一名小学生。
_______年,我戴上了红领巾,成为一名少先队员
_______年,我自己上学不用妈妈送了。
④教师小结:在这六年里,我们有过欢笑,有过泪水,取得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正是这些点点滴滴铺成了我们成长的道路,组成了我们生命中一段珍贵的人生历程。
五、交流汇报
1、让学生将写好的成长大事记进行交流。
2、讲讲其中最感动的一个故事。
六、拓展升华
回忆本班六年大事记,集体讨论完成本班的大事记。
唤起学生对六年小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并从中获得良好体验。
第二课临别感言
教学重点: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朋友、老师和同学,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教学难点: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朋友、同学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活动一:说说心里话
一、谈话导入
谈话:我们即将告别母校,告别老师,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很复杂,有点高兴,还有点失落,有点期待,也有点担心,当然,还有些难过,舍不得我们这个班级,舍不得我们每一位同学。
毕业后很多同学也可能不会在一个班级里学习了,六年的两千多个日子将会成为回忆。
同学之间就如兄弟姐妹,老师如同家长,我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都涌在心头,让我聊聊心里话吧!
二、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当朋友向你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心里话的时候,你一定会为朋友的真诚而高兴;那么,什么是心里话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心里话》。
2、学生谈观后体会,并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3、师小结:心里话就是自己最想说,平时没有合适的机会或不轻易吐露的话。
同学们,在你六年的成长过程中,你是不是也有很多的心里话想说,去没有机会说出来,今天,就让我们一吐为快吧!
三、拓展思维
1、让学生想想自己想对哪些同学和老师说说心里话,确定倾述对象。
2、学生思考说什么?
高兴的事情、烦恼的事情、委屈的事情、看不惯的事情、想不通的事情、愧疚的事情、感激的事、好的意见建议……
3、怎么说?
围绕一个主题来说,把心里话说清楚。
四、回顾交流
1、学生充分交流,表达出自己的心里话,再听听对方的心里话。
2、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3、学生说完心里话后,让学生思考:我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们又听到了别人的心里话,从中我们收获了些什么?
4、写写心里话。
师: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她
爱诗,并且……影响!”作者用怀念的笔触写出了老师对自己的教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