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致杓状软骨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10.34 KB
- 文档页数:4
气管插管脱出原因分析鱼骨图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ICU 2015年第一季度气管插管脱落发生的原因分析一、基本资料:我院ICU自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共发生院内导管脱出1例。
二、原因分析:三、整改措施:1 气管插管时应尽可能选用经鼻气管插管因经口气管插管在活动时内管有高度活动性,使患者感觉不适,而经鼻气管插管管径细,对部刺激小,患者易于接受。
2 采取切实有效的固定气管插管确定深度后用胶布在导管出体外处的刻度上作一记号,选择粘性和较好的胶布作交叉固定另外再用细绳子“双8字”结套在气管插管上,再固定在患者耳部两侧。
经常巡视气管插管的刻度有没有变化、固定的胶布有没有失去粘性和松脱,及时更换。
3 加强患者的宣教,提供有效的沟通方式,消除患者恐惧和紧张对清醒的机械通气患者要耐心地解释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意义、重要性以及自行拔管的危害,告知气管插管只是暂时性失语,沟通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书写进行。
此外,对机械通气的患者除了在治疗护理操作中操作动作轻柔,减少对患者不良刺激外,更重要的是向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关怀,如生活的细节心患者、经常在床旁陪伴患者,通过握手、抚摩等的触摸给患者上的支持和鼓励;多提供机会给患者与家人相聚,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加强肢体的约束和看护对年老、幼小、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及时约束四肢,防止自拔管;极度烦躁的患者按医嘱使用镇静剂,并加强看护。
清醒患者需要约束时,应向其及家属说明约束的意义,以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和配合;加强的,呼吸道的通畅和呼吸机正常工作,吸痰等护理操作尽量轻柔,以免因气道受阻或机器和吸痰的过度刺激而引致患者的挣扎脱管。
5 给予有效的心理精神支持值班护士应细心观察、详细了解每个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对严重的患者,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防范措施。
每天将病情的治疗和进展情况告知清醒的患者,让他们看到康复的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经济方面的问题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在心理和精神上给予患者强大的支持,使患者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
气管插管脱出应急预案气管插管脱出应急预案1. 引言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气管插管可能会脱出,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应对气管插管脱出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气管插管脱出的应急预案,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应急处理措施。
2. 气管插管脱出的原因气管插管脱出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患者活动不当:患者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活动而导致气管插管脱出,例如剧烈的咳嗽、频繁的呕吐等。
- 气囊漏气:如果气管插管的气囊漏气,插管可能会因为气囊无法维持在正确的位置而脱出。
- 气压不稳定:在某些情况下,如气囊充气不当或呼吸机设置不当,气压不稳定可能导致气管插管脱出。
3. 气管插管脱出的应急预案当发生气管插管脱出的紧急情况时,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应急预案:3.1 立即停止使用呼吸机如果发现气管插管脱出,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使用呼吸机,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和医生。
3.2 保持冷静应急情况下,冷静是最为重要的。
操作人员需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以便能够正确应对紧急情况。
3.3 给予氧气操作人员应该通过面罩、鼻导管等方式给予患者氧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3.4 寻找插管并重新插入在寻找插管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尽可能快地找到插管并重新插入。
3.5 辅助通气如果操作人员找不到插管或者重新插入插管困难,可以采取辅助通气的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面罩和手动呼吸袋辅助患者呼吸。
3.6 寻求医生帮助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非常重要。
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处理措施。
4. 气管插管脱出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气管插管脱出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使用正确尺寸的插管:使用过大或过小的插管可能会增加脱出的风险。
操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格选择合适尺寸的插管。
- 定期检查气囊压力:定期检查气囊压力可以确保插管处于正确的位置并维持良好的密封。
ICU 2015年第一季度气管插管脱落发生的原因分析一、基本资料:我院ICU自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共发生院内导管脱出1例。
二、原因分析:三、整改措施:? 1 气管插管时应尽可能选用经鼻气管插管因经口气管插管在活动时支气管内管有高度活动性,使患者感觉不适,而经鼻气管插管管径细,对咽喉部刺激小,患者易于接受。
??? 2 采取切实有效的固定方法?气管插管确定深度后用胶布在导管出体外处的刻度上作一记号,选择粘性和韧性较好的胶布作交叉固定另外再用细绳子“双8字”结套在气管插管上,再固定在患者耳部两侧。
经常巡视检查气管插管的刻度有没有变化、固定的胶布有没有失去粘性和松脱,及时更换。
??? 3 加强患者的宣教,提供有效的沟通方式,消除患者恐惧和紧张心理?对清醒的机械通气患者要耐心地解释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意义、重要性以及自行拔管的危害,告知气管插管只是暂时性失语,沟通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书写进行。
此外,对机械通气的患者除了在治疗护理操作中操作动作轻柔,减少对患者不良刺激外,更重要的是向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关怀,如生活的细节上关心患者、经常在床旁陪伴患者,通过握手、抚摩等皮肤的触摸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多提供机会给患者与家人相聚,减轻患者的孤独、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 4 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加强肢体的约束和看护对年老、幼小、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及时约束四肢,防止自拔管;极度烦躁的患者按医嘱使用镇静剂,并加强看护。
清醒患者需要约束时,应向其及家属说明约束的意义,以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气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和呼吸机正常工作,吸痰等护理操作尽量轻柔,以免因气道受阻或机器故障和吸痰的过度刺激而引致患者的挣扎脱管。
5 给予有效的心理精神支持值班护士应细心观察、详细了解每个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对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防范措施。
每天将病情的治疗和进展情况告知清醒的患者,让他们看到康复的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经济方面的问题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在心理和精神上给予患者强大的支持,使患者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
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脱管应急预案及防范措施
一、防范措施
1、有效沟通,告知患者插管后不能发音的原因、应用气管插管的重要性。
2、适当使用镇静药。
3、保护与约束有自行拔管倾向的患者。
4、确定气管内插管在正确位置,有效固定气管内插管。
5、严格交接班,随时观察并听诊双肺呼吸音。
6、对活动度大的患者在气管插管处加强固定。
7、为气管插管患者做口腔护理时应双人合作,一人固定气管插管,另一人实施口腔护理,以免操作失误将气管插管脱出。
8、适当支托呼吸机软管,随时排出呼吸机软管内积水。
9、呼吸机的软管随患者体位进行调节,就是“人动管动”。
10、观察非计划拔管患者的倾向,及时处理。
二、应急预案
1、气管插管脱出距离小于 6—8cm 时,立即吸净口鼻腔及气囊上滞留物,放出气囊气体,将导管插回深度。
2、气管插管脱出距离大于 6—8cm 时,立即开放气囊并拔出气管导管,同时通知医师。
(1)有自主呼吸者给予高流量吸氧。
(2)无自主呼吸者简易呼吸气囊接氧加压辅助呼吸。
(3)紧急气管插管,准备各种抢救物品。
(4)确定气管插管位置:
①呼末二氧化碳监测;
②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③进行人工通气,血氧饱和度是否上升,潮气量大于 100ml;
④听诊胃区有无气过水声。
(5)监测生命体征、呼吸音、胸廓运动、气囊压力、插管深度、血气分析。
(6)重在预防,注意事项同气管切开。
1例全麻插管致杓状软骨脱位的护理及启示杓状软骨脱位是临床麻醉中较少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进食水呛咳等症状,应当予以重视。
分析全麻气管插管致杓状软骨脱位的可能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脱位原因包括:带胃管的老年患者、高龄、体瘦,保留气管导管时间长,拔气管导管的方法欠佳,掌握拔管时机不妥等因素。
笔者认为通过正确的拔管方法,掌握拔管指征,观察患者呼吸发音吞咽状况等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因气管插管导致杓状软骨脱位的并发症。
我科去年1例肾癌患者行全麻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出现了声音嘶哑,术后第7d确诊为杓状软骨脱位,经过精心护理后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标签:全麻插管;杓状软骨;脱位;护理杓状软骨脱位是全麻插管导致的延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仅在0.1%~0.11%[1]。
我科去年1例肾癌患者行全麻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出现了声音嘶哑,术后第7d确诊为杓状软骨脱位,经过精心护理后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1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w”于2013年10月18日收住我科,入院后完善术前常规检查,于2013年10月24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
术后予抗炎、补液、抑酸等常规治疗。
患者咳嗽咳痰,声音嘶哑,予氯咳清止咳治疗。
术后4d患者咳嗽咳痰已好转,但声音嘶哑未见好转,请耳鼻喉科会诊后予喉镜检查,示杓状软骨脱位,2013年10月31日予局麻喉镜下杓状软骨复位,1d后患者声音嘶哑较前稍好转,2013年11月3日出院。
术后1个月电话随访,患者声音嘶哑较前改善;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患者声音嘶哑较前明显好转。
2 护理2.1心理护理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交流不便,患者出现焦虑,对于让其绝对卧床休息也产生抵抗情绪,我们和医生一起,向患者分析声音嘶哑的可能原因,并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确诊原因并尽快予复位治疗,复位后患者就积极配合治疗。
2.2饮食护理患者杓状软骨复位术后,因患者有轻微的喉头水肿,我们指导患者进食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进食过热、辛辣刺激性或有骨、刺等食物,避免加重喉头水肿。
全麻插管术所致杓状软骨脱位的治疗探讨全网发布:2011-06-23 20:53 发表者:陈东 (访问人次:1109)造成声嘶的原因很多,杓状软骨脱位是其中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原因。
杓状软骨脱位是全麻气管插管后病人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复位较为困难,容易引起医患矛盾。
因此探讨此类病人出现杓状软骨脱位的病因并实施有效治疗方法,及时复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我们2003~2005 年收治的9例杓状软骨脱位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2. 1.1. 临床资料9例患者中,男性8人,女性1人,年龄44~79岁,平均66岁。
结肠癌手术2例,胃大部切除3例,胆囊手术3例,胰腺手术1例。
9例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快诱导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在麻醉喉镜下完成,使用管芯,气管道管为一次性低压高容量单腔气管道管,插管顺利8例,1例行二次插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4~24.5小时,复位时间距麻醉插管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为18天。
9例患者均为左侧环杓关节脱位,6例为前内脱位,3例为后外脱位。
1.2. 方法9例患者均行表面麻醉在纤维内镜下行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
具体方法:1%地卡因咽喉局部表面麻醉,用角形异物钳实施复位手术。
对后外脱位的,异物钳置于患侧的梨状窝底部,沿环杓关节运动方向向前内拨动杓状软骨;若是前内脱位,则将异物钳置于喉前庭向外后方拨动杓状软骨。
拨动后嘱病人发“一”音,了解发音有无改善,同时观察双侧声带运动和披裂的位置情况,若发音改善或双侧披裂对称,声带运动正常,则表明复位成功。
如果第一次没有成功可调整位置再次复位,但次数不宜过多,宜3~5次以内,以免局部粘膜过度肿胀,影响吞咽或呼吸。
次数过多病人不易耐受或加重患者的原发病,一般可2~3日后再次实施复位手术。
患者环杓关节脱位诊断明确后应及时给予地塞米松及抗生素治疗,术后加用雾化吸入治疗。
术后应鼓励患者适当地发音,以利关节功能的恢复。
2. 结果9例患者,一次复位成功:3例;二次以上复位成功:5例。
ICU 2015年第一季度【1 】气管插管脱落产生的原因剖析一、根本材料:我院ICU自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共产生院内导管脱出1例.二、原因剖析:三、整改措施:1 气管插管时应尽可能选用经鼻气管插管因经口吻管插管在运动时支气管内管有高度运动性,使患者感到不适,而经鼻气管插管管径细,对咽喉部刺激小,患者易于接收.2 采纳切实有用的固定办法气管插管肯定深度后用胶布在导管出体外处的刻度上作一记号,选择粘性和韧性较好的胶布作交叉固定别的再用细绳索“双8字”结套在气管插管上,再固定在患者耳部两侧.经常巡查检讨气管插管的刻度有没有变更.固定的胶布有没有掉去粘性和松脱,实时改换.3 加强患者的宣教,供给有用的沟通方法,清除患者恐怖和主要心理对苏醒的机械通气患者要耐烦地解释树立人工气道的目标.意义.主要性以及自行拔管的伤害,告诉气管插管只是临时性掉语,沟通可以经由过程肢体说话和书写进行.此外,对机械通气的患者除了在治疗护理操纵中操纵动作轻柔,削减对患者不良刺激外,更主要的是向患者供给人道化的关怀,如生涯的细节上关怀患者.经常在床旁陪同患者,经由过程握手.抚摩等皮肤的触摸给患者精力上的支撑和勉励;多供给机遇给患者与家人相聚,减轻患者的孤单.恐怖心理,加强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念.4 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加强肢体的束缚和关照对年迈.幼小.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实时束缚四肢,防止自拔管;极端焦躁的患者按医嘱应用沉着剂,并加强关照.苏醒患者须要束缚时,应向其及家眷解释束缚的意义,以得到患者及家眷的懂得和合营;加强气道的治理,保持呼吸道的通行和呼吸机正常工作,吸痰等护理操纵尽量轻柔,以免因气道受阻或机械故障和吸痰的过度刺激而引致患者的挣扎脱管.5 赐与有用的心理精力支撑值班护士应仔细不雅察.具体懂得每个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方面的变更,对心理问题轻微的患者,要实时做恶意理劝导和防备措施.天天将病情的治疗和进展情形告诉苏醒的患者,让他们看到康复的愿望,加强克服疾病的信念;做好家眷的思惟工作,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经济方面的问题和表示出不耐烦的情感,合营医护人员合营在心理和精力上赐与患者壮大的支撑,使患者能以最佳的精力状况接收治疗.6 在不测拔管的多发时段加强巡查和关照假如护士其实因挽救工作忙碌.人手缺乏的时刻,可许可家人留守床边辅佐关照患者;但当班护士不该以工作忙为托言而疏忽对患者的巡查,应能实时发明自行拔管偏向和脱管的安全. 护士长也有针对性地在多发时段和工作忙碌的时侯恰当增长值班护士,以包管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安然.四、中断改良1.P—筹划:组织护士进行导管脱落的预防的培训;进步护士的义务心;使全年科室导管脱落产生率为0.组织进修不合导管应用及护理的常识了,并进行考察,使科室内护理人员周全控制导管护理相干常识.2.D —实行:对护士进行导管护理相干常识的筹划培训,实时懂得患者病情及导管应用情形及不合导管护理常识,轨制响应护理筹划并实行落实.3.C—检讨:检讨科内对护士的培训记载;及对导管护理常识的控制情形;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及导管应用情形的懂得.组织考察,评估科室内子员对导管相干常识的控制情形.4.A—处理:组织科内对该患者产朝气管插管脱出的原因进行剖析评论辩论,研讨其护理流程是否合理;以及厥后续处理情形若何.并在今后工作中中断改良,谨防导管脱落的再次脱落.。
ICU患者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探讨ICU患者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的原因。
对4例ICU住院患者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脱管的原因与固定不牢、患者舒适度改变、镇静不足、肢体约束不当,护士应急能力差和护患沟通,医护沟通不良等有关。
采取做好妥善固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适当有效地使用镇静剂以及加强护士专科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等护理对策,能够减少意外脱管的发生。
【关键词】气管插管;意外脱管;原因;护理气管插管包括经口或气道插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是机械通气时通气机与患者之间有效的连接通道,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首选方法。
气管插管意外脱管是指气管导管滑脱或患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约8%~10%可意外脱管[1]。
意外脱管也是气管插管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急性缺氧,甚至心脏骤停,直接导致意外患者死亡。
现将我院ICU 2014年气管插管患者出现意外脱管发生原因进行回顾分析,并将其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我院ICU 2014年,经口气管插管患者70例,意外脱管4例,都是男性,年龄60-89岁,呼吸衰竭病人,发生时间,中午1例,晚间3例。
拔管后均发现及时,给予重新插管,病情稳定,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2意外脱管发生原因2.1患者方面①意识状态:患者意识处于模糊浅昏迷或麻醉苏醒前期时常有不同程度的躁动不安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高,极易发生拔管行为。
②疼痛、舒适的改变:疼痛引起焦虑和躁动是导致意外拔管的重要原因。
③年龄: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差、基础病多、精神状态不稳定、病情反复、病程长,大脑易缺血缺氧,在睡醒交替期出现恍惚状态,对异物刺激敏感性高,产生一过性认识紊乱而产生自行拔管行为。
④心理因素:某些患者病情反复或病情需要长时间带管,会对管道产生厌烦情绪,极易冲动放弃,而自行拔除。
⑤家属的误解及干预:探视期间家属发现亲人双上肢被约束,对此做法不理解,擅自解除其约束,使患者有机会拔管。
新生儿气管插管滑脱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探讨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5年5月—2016年11月所护理的9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气管插管滑脱原因,制定并实施包括妥善固定,加强观察和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等相应管理措施。
新生儿气管插管移位和滑脱率明显降低,保证了患儿的呼吸顺畅,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标签:新生儿;气管插管;导管滑脱;原因;管理措施气管插管是对存在严重呼吸障碍患者的急救措施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
新生儿因生理结构特殊,不能与其有效沟通,因插管异物带来的不适,使患儿不易接受,易引起躁动,如果插管固定不牢,患儿烦躁多动,日常气道及插管维护管理不当,均可导致气管插管滑脱或移位[1],不能有效辅助患儿呼吸,增加呼吸负荷,导致气道损伤,增加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
该院自2015年5月开始,通过分析新生儿气管插管滑脱原因,制定相应的插管管理措施,加强新生儿气管插管的管理工作,注重导管的合理固定和有效维护,有效预防了气管插管的移位和滑脱的发生,保证了患儿的有效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将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1月该院所收治的重度窒息,行气管插管患儿90例进行观察研究,其中男婴55例,女婴35例;早产儿57 例,足月儿33 例;引起重度窒息原因分别为:呼吸窘迫综合征19例,胎粪吸入综合征9例,产程异常10例,误吸被污染羊的羊水16例,胎膜早破11 例,脐带绕颈阻碍呼吸15例,胎位异常4例,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6例;插管时间为6 h~18 d,平均(5.3±1.2)d。
在治疗过程中有6例发生插管移位,4例发生插管滑脱,经过及时补插或纠正位置,均恢复正常机械通气,无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2 插管滑脱原因①新生儿原因。
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喉腔较短,组织结构疏松,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喉部软骨较软且易变形,气管插管后导管易随体位变化而移动,甚至引起脱管。
气管插管致杓状软骨脱位的原因分析及
防治措施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关键词】全麻;气管插管;杓状软骨脱位
杓状软骨脱位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所致的较严重的延迟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较为少见,发生率0.6 %。
左右,常引起医疗纠纷,值得重视。
现结合我院发生的3例杓状软骨脱位谈谈常见原因,处理办法和预防措施。
1病例资料
例1:患者男性,35岁,外语教师,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
气管插管一次未成功,二次成功,未用管芯,术中麻醉平稳,术毕患者苏醒良好,拔出气管导管送回病房。
24小时后发生咽痛,
声音嘶哑,给予抗炎消肿对症治疗,48小时仍未见好转,请耳鼻咽喉科专家会诊,诊断为“杓状软骨脱位”,即刻在表面麻醉下行手法复位术成功。
半小时后又出现声嘶,又行手法复位成功。
以后每次说话太久,又出现脱位,前后复位5次,同时对症消炎消肿综合治疗一月余,逐渐
恢复正常。
例2:患者女性,32岁,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一次成功,术中平稳,术毕清醒,但自觉难受,导管气囊未放气,患者突然自己拔出气管导管,患者诉咽痛,声音嘶哑,立即用喉镜检查,发现声门左上突起,诊断为“杓状软骨脱位”,立即行手法复位成功,声音恢复正常。
例3:患者男性,76岁,巨脾,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肠道疾病,长期服用激素。
全麻下行脾切除术,麻醉诱导插管顺利,术毕带气管导管入ICU病房,第二天呼吸良好,清醒拔管,出现声音嘶哑,予抗炎消肿治疗5天仍未恢复,请耳鼻咽喉科医生会诊,诊断为“杓状软骨脱位”,行手法复位未成功,后经多次复位及综合治疗,患者声音均未见完全恢复,留下后遗症。
2讨论
2.1杓状软骨脱位的常见原因
2.1.1气管插管方法欠妥,主要是喉镜放置过深,直接进入声门上挑所致,其次是操作粗暴。
本院病例中1例为喉镜放置过深所致。
2.1.2气管插管时机未掌握好,主要是咽喉肌未完全松弛,或有呛咳、吞咽时进行插管操作。
2.1.3气管插管保留时间过长,主要是吞咽动作所致。
2.1.4拔管方法不当,主要原因为套囊放气不彻底,或患者自己
拔出,或拔出时粗暴,本院1例为患者自己拔出导管所致。
2.1.5插胃管方法不当。
2.1.6特殊插管,困难插管,双腔气管插管或使用插管钳不当等。
2.1.7继发某些系统疾病如糖尿病、慢性结肠炎、晚期肾癌、肢端肥大症等。
2.2防治措施
2.2.1正确选用合适的气管导管。
插管时,发现气管导管粗细不合适,应及时更换,禁止粗暴操作。
2.2.2麻醉诱导时,咽喉肌充分松弛,掌握气管插管时机,避免呛咳、吞咽,降低插管时咽喉肌张力。
2.2.3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术,手法稳、准、轻、快,禁止喉外过分施加压力。
2.2.4术中避免颈部体位频繁变换。
2.2.5拔管时,导管套囊要充分放气,同时防治患者清醒后自己拔管。
2.2.6插胃管时,选择胃管粗细适中,同时要求病人配合,避免过分恶心、呕吐或呛咳。
2.2.7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伴有某些原发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结肠炎、晚期肾癌、肢端肥大症等,或者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药所致杓状软骨、韧带退行性病变[1],插管或拔管时均应小心谨慎。
2.2.8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复位时间应在脱位后24〜48小时
进行,效果最佳。
因杓状软骨脱位后,环杓关节发生炎性反应,24〜48小时后即有粘连固定现象[1],复位较为困难,效果也较差。
229常见复位方法,局麻或全麻下环杓关节复位。
即在间接喉镜或直接喉镜暴露下,以1 %地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后,用拔动复位或压舌板实施拔动复位术,使脱位的杓状软骨复位到正常位置。
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Rieger A,Hass I,Gross M .et .al」ntubation trauma Carynx . alitratare review with special.Intensive
[J] .Med Notfallmed Shmether.1996 ,3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