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员主观社会地位的构成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3
社会地位等级划分标准
社会地位等级的划分标准可以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
1. 收入水平: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可以反映其经济地位和财富积累程度,因此可以作为划分社会地位等级的一个标准。
2. 职业类型:职业类型是决定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职业的稳定性和声望程度不同,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地位和待遇。
3.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因此也是划分社会地位等级的重要标准之一。
4. 社会影响力:一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反映了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和影响力。
5. 社会认同感:一个人的社会认同感反映了其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可以通过公众评价和口碑等方面来衡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地位等级划分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这些标准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对于具体的划分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确定。
谈船员、船员职业及其现状由于船舶营运的特殊环境,船员常遇到各种难以预期的海上紧急情况,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迅速、妥善地处理,以维护船舶的正常营运甚至挽救船舶及船上人员的生命。
在长期的同舟共济中,大多数船员在工作中养成了一种特殊的责任心及顽强的毅力。
船舶是一个流动的世界,周围是变化无常的大海,船上的设施设备、仪器仪表工作环境恶劣,异常的振动、扭摆及海水、空气强烈的腐蚀,突发、偶发故障本就难免,若存在先天缺陷,船员所面临的压力就更难承受。
船舶配员减少,船员工作量、责任范围加大,休息时间、睡眠质量难免下降,可能导致船员身心疲惫,体力、精力难以适应船舶安全管理的要求,尤其是涉及体力消耗的设备维护保养。
如果以理想的标准来处处要求船员,那么,在其力不从心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安全意识下降、责任感不强了。
IMO秘书长米乔普勒斯先生指出:海上事故的发生与船员的工作条件及劳累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大约80%的海上事故是由船员疲劳造成。
值得庆幸的是,以人为本已逐渐成为国际海事组织的工作目标之一。
但是,国内沿海船舶船员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在此,先强调一点船上工作的特殊性。
由于船上设备繁多,每一岗位人员的业务水平、操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前辈的经验,即“传、帮、带”的作用,否则,就算文化程度较高的三管轮,在十八个月内也很难具备二管轮的业务水平及操作能力。
因此,现有国内沿海船舶,尤其是船员流动性大以及船型较小的船舶,即便是航海院校毕业的高才生,要想在短期内完全适任岗位工作,尤其在操作能力方面,也是有难度的,更不用说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船员了。
令人高兴是,已有航海院校的专业人员提出“建立国家级实习船实习基地,保证航海类专业学生得到良好的船舶实习”,并建议:“由政府投入,委托条件好的航海院校建设国家实习船队,为全国各航海教育机构的学员提高实习条件。
”相信该建议一旦被采纳,在科学的运转机制下,定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并希望能够惠及沿海小船船员。
原创 2021-04-27 时阳码头网写在世界海员日到来之前——中国海员现状分析及建议轮机长时阳轮机长时阳中国海员数量在减少,素质在下降,很多优秀的海员在转行,国际市场在萎缩,不被国际一流欧美船公司认可。
说到这些现状,很多业内人士都是一声叹息,很复杂!是社会问题。
现状、问题和相关建议:1、海员的贡献没有海员对人类和世界的贡献,世界将有一半的人要忍受寒冷和饥饿;世界贸易90%的运输量从海上进行运输,65亿人的生活离不开全世界150多万海员的贡献;世界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国际航运业的运行安全,环保,经济和保安离不开海员的服务和贡献。
2、海员的经历、能力和素质海员与大海为伴,周游世界,注定是一群大写的人,勇敢、乐观,执行力强富有团队精神。
特别是国际一流航运公司,经过多年实践检验的船长和轮机长,能和国际接轨,懂英语,有技术,会管理,经验丰富,善于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国际化视野。
3、中国海员的社会地位和上升发展渠道, 养老?福利?社会船员很多没有退休工资!有社会认可的职称么?有进入高校,设备厂,设计院,研究所,船级社等单位的常规通道么?就是这样一群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航运高端人才,很少能在社会上找到更能发挥其经验和才智的相关工作。
被社会所遗忘,没有好的前程,艰苦的工作,没有社会地位,工资相对岸上也没有优势。
因此,海员人才流失是必然的,特别是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做不了几条船就上岸了。
没有7-10年的海上历练,没有做到船长和轮机长,是不可能真正懂船的。
(时阳的外派海员工作生活照)4、中国海员对于建设航运强国是否有重要意义?B. 解决就业,赚取外汇,富足家庭,培养人才。
是国家绿色健康的GDP的需要(海员按均工资3000美元/月计算,每年工作8个月,我国有近60万海员,如能选出10万参加外派,则每年为国家赚取3000X8X100000=24亿美元)。
再看看国内依靠海员生存的中介,培训机构等单位,数量也非常巨大。
D. 那么,这些在船上的船长、轮机长能否参考军队转业干部。
海员地位现状分析报告模板# 海员地位现状分析报告## 1. 背景介绍海员在航运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海上运输行业的关键人力资源。
然而,近年来,海员的地位和待遇受到了许多挑战和困扰。
本报告将对当前海员地位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 2. 海员地位的问题### 2.1 待遇问题#### 2.1.1 低工资水平许多海员工资水平较低,尤其是新进入行业的海员。
他们面临着辛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但收入却较低,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 2.1.2 不确定的合同海员的工作合同通常是临时性质,一次航行结束后,他们可能需要面临失业的风险。
这种不确定性给海员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 2.2 工作条件问题#### 2.2.1 长时间工作海员的工作时间常常很长,通常是数月甚至一年。
他们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承受长时间的分离和孤独。
#### 2.2.2 安全与健康问题海员常常需要应对危险情况,如恶劣天气、海盗袭击等。
此外,长时间的工作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 3. 影响海员地位的因素### 3.1 全球经济形势海运行业的繁荣与全球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海员的需求减少,工资水平下降。
### 3.2 技术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船舶自动化技术不断改进,一些传统的海员职位逐渐被自动化所取代。
这也使得海员的就业机会减少。
### 3.3 劳动力市场竞争海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相对较低的工资要求和劳动力供应过剩也导致了海员地位的下降。
## 4. 解决方案与建议### 4.1 改善待遇#### 4.1.1 增加工资水平雇主应该提高海员的工资水平,以吸引更多人才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 4.1.2 稳定的工作合同为了增加海员的就业稳定性,雇主应该提供更长期的工作合同,以减少他们的不确定性和失业风险。
### 4.2 优化工作条件#### 4.2.1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雇主应该合理安排海员的工作时间,以减少长时间工作对他们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
一、了解海员的心理特点人受环境的影响会产生一系列顺应性变化和顺应不良行为,这两方面加在一起便构成了人的职业心理特征。
海员的特点即由这两方面的因素所构成。
海员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均呈极端性变化,所以海员的心理易于在两个极端间变动,久之,产生双向性格特征与矛盾意向。
一方面,工作环境平时十分安闲,风平浪静,船舶正常航行,船舶现代化水平又较高,船员值班并无重要事情可做,加之船上环境单调,更使船员不为杂事干扰,例行公事的仪表观察,事务处理已经驾轻就熟.这就使船员紧张应激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
但是,另一方面,一旦风浪骤起,甚至遇到险恶情况,即便有惊无险,也使平时的安闲一扫而光,紧张应激水平由极低冲向极高,受制于责任和自身的安危意识,船员此时必须全力以赴,同舟共济,团结奋斗,排解风险。
船员好像一根琴弦,经常在松紧两极间变化。
这就使船员的心理逐渐带有极端性特征,这种特征甚至会影响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行为的改变与态度改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是心理学早已观察到的事实。
即一方面,行为的改变,仅仅限于行为的改变,久之会导致态度的转变;另一方面,态度的转变也会逐渐表现出行为的转变。
这种态度与行为之间交互影响的作用规律更深地根植于人所共有的身心协调本能。
假如一个人心理对某事持反对态度却又要在行为上持续地去做此事,那么,久之,此人必然在情绪上产生种种冲突。
在这个问题上不是鱼死就是网破,要么行为顺应态度,要么态度顺应行为。
比如让一个人效仿某人,饭后抽支烟;坚持了一段时间,此人原来对吸烟反感的情绪渐渐消失,逐渐变得喜欢吸烟。
这一过程与海员的船上工作环境的顺应有极大的相似性。
船上生活的两极特点也与其工作的两极化一样,成为一种模式化特征,进而影响船上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并为其改变铺平了道路,但却为今后顺应新异的情况埋下了隐患。
比如,船员回到陆地上生活,他们会感觉到有种种的不适,虽然他们没下船时,渴盼着下船回到陆地,但是一旦回到陆地,他们又觉得有诸多说不清的不适感,于是又不愿在陆地上久留。
海船船员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专业:航海技术学生姓名:陈剑斌指导教师:游泳涛重庆交通大学航海学院前言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航海事业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培养拥有大批健康的高素质航海人才是我国航海事业立于不败之地、蓬勃发展的先决条件。
然而航海职业的动荡性、风险性、独立性与变化性都会对船员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船员心理的健康。
航海人才的心理素质教育与其在航海实践中地位、作用不相一致。
航海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仍是航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航海心理素质教育与航海职业的实际需要形成强烈的反差。
到目前为止,船员心理素质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航海界人士关注远洋船员心理素质问题。
各种海事资料分析也表明,由于船员心理素质不稳定,影响航海驾驶安全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船员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航海安全,成为航海界普遍的共识。
海员的心理素质以及越来越不适应航海发展的需求,重视船员心理素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船员心理素质也已成为目前船员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远洋船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他们常年工作和生活在远洋船舶上,由于职业上的特点,他们需要承受许多陆上人不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
恶劣的气候、封闭的环境、紧张的工作、信息闭塞、情感寂寞、伙食单调、生物钟紊乱、社会支持匮乏、无法满足的性需求、人际交往的局限性等,都会影响到远洋船员的心理健康。
其实船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早已引起重视,并且有过一些专门研究,但这些研究多是定性分析,通过大量的测试数据来分析船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不多,少量的此类研究本身也存在着研究方法上的不妥,不是样本数量太少,就是不具有代表性,一些研究是以在航海院校学习的学生或参加培训的船员为对象,并由此得出船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结论,很显然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作为特殊职业群体船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航海,是充满艰辛与风险的事业,船员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然,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船员经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特别是心理的考验。
心理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和遭遇、压力的内心纵深思想活动。
当人们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可以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欢愉、舒畅的感受,有足够的、充沛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中或社会活动。
当人们的心理活动处于消极、沉闷、压抑和疲惫的状态时,那么他的注意力就会分散,他的工作情绪处于萎靡不正的、就会出现行为异常、或许极端行为。
海员上船前培训有乘飞机经验的人,他耳闻飞机事故,但他想到是飞机是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那些飞机事故不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从而表现出非常从容,享受航空旅行的快捷以及蓝天白云间的飞行。
如当人们初次乘坐飞机时,他享受了舒适的航空椅,享受空姐优质的服务,他觉得乘飞机很惬意。
可是,当飞机呼啸着在跑道上起飞时,耳闻很多飞机事故马上浮上心头开始紧张起来,他可能会情不自禁的抓住椅子的把手惟恐掉下去。
这些内心世界内的情绪变化,可以引起人们行为的变化,这个思维过程是无形的,但有着上千种形式的生理行为动作,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反应。
有正常思维的人都有心理反应和心理承受能力。
所谓的心理素质好与坏实际上也是反应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后的不同感悟,从而影响人们在社会活动外在表现。
心理反映和心理承受能力可以通过人们的活动以及累积的经验进行调节。
航海是一项特殊的社会职业,航海职业需要的条件之一就是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海员在从事海上航海活动时,经常会遭遇大自然的影响:大风浪的侵袭、台风的影响、弥漫数天的大洋大雾。
地理位置的变化引起季节性气候急剧变化、远航时差的改变。
也会遭遇航海过程中出现船舶设备故障、人为因素导致的一些安全事故处置,航海过程中漫长、单调的航行导致的孤独、重复的劳作。
海员上船前培训无论航海职业有很多常人不理解的工作特点,由于受到航海院校氛围的影响,大多数在校学生都对自己的航海专业有一种期待的心情。
他们在求学过程中十分希望院校能够安排一次上船看看或者跟船实习的机会,以便体验海员生活。
但跟船实习的机会在目前院校条件甚少,学生们对将来的船舶工作环境求知欲望强烈。
杂谈海员职业及心理杂谈海员职业及心理曾几何时,航海是探险的代名词,sailor是探险家的代名词。
海员作为一个古老的职业,见证了历史上众多王朝的兴衰没落。
也在地理大发现上抹下了浓重的笔墨。
而如今,光环已不在,海员从业者成为了工作环境差、收入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甚至在一些从业者口中连农民工都不如的阶层。
网络上这样的帖子有很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历史,政治,社会等))讲述了海员职业的兴衰没落,也对比了中外不同的航海文化对海员职业造成的影响。
海员职业会因为政策导向,社会变革,科技进步等因素而消失吗?当然不会,至少很长一段时间不会。
举几个不恰当的例子——妓女,小偷,乞丐。
这些“古老职业”消失了吗?并没有。
当然这些并不单单只存在于不发达国家,即使在发达国家,这些“职业”也没有消失,反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性工作者是合法职业,还受到保护;小偷换成合法身份成了开锁匠、各行业的“间谍”;乞丐也不落单,抖音上红极一时的流浪汉沈巍,还被大家冠以大师的称号,颇有洪七公当年“北丐”的风范。
有人也许会说,这些能算职业吗?当然算,撇开传统道德观念,古代行刑的刽子手也是职业,手起刀落,自己脑补。
刽子手消失了么?当然没有,他们只是换了一种身份或者方式存在。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更多的新兴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各种相关专业也在各个院校开设。
而在我看来,影响最终结果的却是从业者本身,是人本身,任何生产活动都不能脱离人的因素,即使是现在的AI人工智能,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
航海虽然不像航空那样对驾驶员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但也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从事的工作,航海同样要求海员有对职业的良好适合性。
航海中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海员具有特殊的心理素质,要求海员在特殊的甚至是险恶的环境下去适应工作,另外远洋船舶上的人群特殊性、饮食特殊性等等,都要求对海员进行特殊的培养。
航海环境对海员的影响:海员生活在大海这个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船舶这个特殊的人造环境之中,要维护航海的安全和海员心身健康都离不开研究海员的工作生活环境。
我对海员职业的看法这些年来我一直想从海员身上发现点什么,但没有找到,以至于我今天做了这个演讲。
首先要声明,不管你对海员怎么看,是支持还是反对,我都希望你不要对海员有什么偏见,因为不是所有的海员都是船上那几个死要钱的黑心鬼,事实上大多数海员都很正直,善良,他们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投身于各行各业之中。
只是由于某种原因,他们没有机会向社会表达自己罢了!前不久,我在网上偶然看到过一段视频,是一位从台湾回来的老同学参加母校四十周年庆典时的演讲,这段演讲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首先肯定了现代海员的品质,认为现代海员具备了爱国主义精神,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而且“四有”(即: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四德”(即:忠诚为祖国、勇敢为祖国、正直为祖国、节俭为祖国)的人才已经开始占据绝对优势,最后,他更是用“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来进一步论证海员职业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
有人说,我对那段视频里的演讲者并不熟悉,而且还是一段音像制品,可信度自然不高,不过在我看来,这段视频虽然看起来好像是音像制品,但它却并不像一段音像制品那样虚假,甚至可以说它比那些真实的影像作品更加真实,更能打动人心。
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生活中充满着竞争的社会里,许多人的梦想被无情的击碎,被强行的扼杀,生活得压力已经将他们折磨得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平时越是无事可做的时候,越是喜欢胡思乱想,越是期待着一个奇迹的出现,就好像吃完饭之后需要消食一样。
其实,这些人应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好好把握眼前的每一个机会,那样你离成功就不远了!其次,我想谈谈当一名海员的一些难处,尽管大多数人都说海员很风光,可事实上这份职业的难处却并不比其他职业低。
关于工资,说实话,很多同学都是靠家里的关系才进入这个行业的,当然我也是,但我进入海员这个行业不仅仅是因为家庭的关系,也不是因为我的学历比别人高,而是因为我喜欢。
【视角】Top8EssentialQualitiesofaSeafarer海员必备的8要素提示:点击↑上方'北京鑫裕盛'免费关注哦!Interview with APL’s Head of Global Marine Operations, Captain Lee Chee SeongAPL全球海事营运负责人李志祥船长访谈录Keen to take on a seafaring career? Find out what key traits one must have in order to 'make it' as a seafarer.你是否热衷于从事航海事业?你是否知道成为一个成功海员的必备特质?1: HungerHunger is a key element in succeeding in the seafaring career. Hunger is what makes a candidate go ‘all out’ - to obtain and retain the job. Hunger also produces drive; an unstoppable drive that causes one to keep learning and growing. Candidates who hunger to become a captain eventually (i.e. cadet to captain), will usually be the ones who are shortlisted for the job – because their drive to succeed shine through.1. 欲望欲望是航海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个船员有欲望才会拼尽全力去争取并保有海员这份工作。
欲望会成转变为船员的驱动力,这种强大的驱动力促使船员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当一个船员迫切的渴望成为船长(即从cadet到船长),通常他就是我们愿意录用的人——因为这种欲望让他们全身散发出对成功的渴望。
我国海洋渔民社会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同春芬董黎莉来源:《科学与管理》2011年第04期摘要:渔民是农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沿海省份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文章遵循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通过调查问卷所获数据,介绍我国海洋渔民的生活状况,在此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海洋渔民的社会地位,并进一步探讨海洋渔民社会地位的影响因素。
文章认为,我国海洋渔民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政治上缺乏话语权和参与度、文化资源占有较少,这种状况是制度因素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国海洋渔民社会地位的下降会导致一些消极后果的产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解决渔民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入手,针对我国不同渔区海洋渔民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
关键词:海洋渔民;社会地位;影响因素1、问题的提出随着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速度的加快,“三农”问题一直处于升温之中,日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相比之下,涵盖在“三农”问题框架下的“三渔”问题却逐渐被“边缘化”,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
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其他优势产业部门的冲击和挤压,加之渔业资源的逐渐匮乏、海域污染的逐渐加剧以及渔业权制度的缺陷等原因,使渔业逐渐成为弱质产业;而且,“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受到经济增长周期、经济体制改革、水产品供需格局转变以及资源环境、渔业国际环境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国内渔场还是远洋渔业的渔场空间大幅度缩小,渔民经济收入却呈现出增长潜力明显不足、低水平徘徊不前的态势,渔民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少渔民经济上陷入贫困。
”[1]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如果将农民界定为弱势群体,那么,渔民就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2]与此同时,近几年我国大多数渔村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社会发展阻滞的现象日渐显现,渔村社会发展缓慢,并且被逐渐边缘化了。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相继生效,使我国海洋渔民缩小了约10万平方公里的渔场,此外受限制渔场还有26万平方公里,在大批传统渔场消失的背后,是大量渔船撤出渔场及经济效益的普遍下滑,海洋渔民被排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之外,边缘化程度不断加强,成为当前社会的新弱势群体。
浅谈我国高素质海员的建设2006年4月19日至20日,来自23个国家的300名中外海事专家、学者、国际海事官员等在深圳相聚一堂,参加了在此间举办的以“高素质海员”为主题国际海事论坛。
此后,中国海事组织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多次提到高素质海员的建设,并具体落实了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和保证素质海员的建设。
本文从中国海员国情出发,给高素质海员做出了界定,阐述了为什么要建设高素质海员及如何建设高素质海员。
1.建设高素质海员的背景1.1国际背景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贸易量的剧增特别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为海运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海运以其高效、安全、环保的大宗远程运输方式,承担了全球90%以上的国际贸易运输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全球性产业,对国际贸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此同时,海运业的空前盛况也为全球船舶运输、海洋环境、人命安全、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
据统计,在海难事故和污染损害事故中,80%以上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从泰坦尼克、多纳、帕斯号到大舜号及2006年的红海沉船事故,莫不如此。
因此,高素质海员的建设已经成为国际海事组织、各国政府、航运企业、航海院校等诸多国际组织、国家机关、商业机构、培训院校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高素质海员的需求的呼声是日益强烈。
1.2国内背景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时也是航运大国。
近些年来,中国海运业对世界经济特别是海运市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航海历史悠久、海员数量众多的国家,目前拥有50多万名海员,具有高级海员资格的约有13.5万人。
这样一支庞大的海员队伍,其素质的高低,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球的航运安全、海洋环境保护和航运可持续发展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这一角度讲,中国要紧跟世界航运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提高现有海员的素质并为高素质海员的培养建设做好构架工作,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高素质海员培养管理机制,保证高素质海员队伍的连续性。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海员外派劳务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