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红锥速生丰产造林技术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13.05 KB
- 文档页数:3
红锥速生丰产种植栽培技术探讨作者:石辉深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20年第07期摘要红锥是一种使用价值极高的树种,拥有极高的热量,可作为木炭原料。
同时,红锥还是一种适应能力极强的树种,在各种环境中都能生长,因此我国各地都有红锥种植。
由于适应力极强,红锥的推广价值不断提高。
基于此,对红锥速生丰产种植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红锥;速丰生产;种植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792.1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0.20.043红锥色泽亮丽、材质坚硬、生长迅速、对土壤改良作用明显,是我国南方常见树种。
同时,红锥生长极为迅速,用材价值较高,优势显著,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因此,推广红锥种植技术非常有必要,有助于我国木材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为此,广西国有黄冕林场进行了红锥种植与推广试验,为红锥良种繁育以及丰产栽培技术进行进一步推广示范。
1 红锥育苗技术1.1 前期准备在进行育苗前,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培育出强壮且大小相宜的无病红锥。
前期的准备工作直接决定了红锥苗木的质量。
1)认真采集种子。
红锥作为一种南方树种,果实的成熟期在冬季,因此需要在冬季果实成熟后采集[1]。
2)采集后需要将红锥果实放入室内,静置4 d,再光照充足时放在室外曝晒。
经过曝晒后,果实会出现干裂现象,此时就可以将种子从果实中取出。
1.2 种子处理作为一种南方树种,红锥种子含水量较高,因此想要让种子快速发芽,需要将其杂物清除后,迅速放置在湿润的砂土中。
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在进行种植或贮藏红锥果实之前,需要使用0.2%的90%敌百虫溶液进行冲洗,以避免病虫害侵染[2]。
冲洗过后,为了让红锥种子迅速发芽,应该将种子储存在室外环境中。
同时,需要注意储存环境的温度,可以將红锥种子藏在沙土中,在上面覆盖稻草,最后覆盖一层保鲜膜,有效提高苗床温度。
1.3 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应该尽量避免强烈光照,以免造成幼苗灼伤,保证幼苗生长在湿润阴凉的环境中。
红锥树种种植栽培技术探讨作者:赖伟华来源:《绿色科技》2015年第10期摘要:指出了红锥属于一种速生珍惜树种,具有的优点有:生长快速、成才较早、具有的价值较高、适应能力强以及材质较好等。
在市场中的前景非常广阔,目前的人工栽培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
最近一些年,我国对红锥具有的生态学特点、遗传多样性、材质以及育苗技术等的研究比较多。
主要分析探讨了红锥树种种植栽培的技术,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红锥树种;种植栽培;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79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0-0070-021 引言红锥又被称为红黎或者赤黎,属于壳斗科常绿乔木。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部,适合生长在由花岗岩、变质岩以及砂页岩等类型的母岩形成的酸性红壤、砖红壤以及黄壤中[1]。
由于其生长速度快、具有较好的色泽纹理、材质坚硬耐腐以及改土效果非常好等特性,所以是我国南方一种非常珍贵的树种,市场应用的前景非常广阔,是一种研究价值很高的树种。
近些年,红锥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是我国南部非常重要的一种造林树种,我国对红锥栽培技术的研究也获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
2 红锥树种的生长环境红锥比较适合空气湿润的热带或者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最好超过1 300 mm,最适降雨范围为1 800~2 000 mm,平均温度应该在17~29℃范围内,最适宜气温为20~22℃,最高月平均温度为22~298℃,最低的月平均温度为6~8℃,特殊情况下的极端最低温度为-6℃,特殊情况下的极端最高温度为40℃[2]。
每年的活动积温为5 000~8 000℃。
适生土壤为红壤、砖红壤以及赤红壤。
不能在砂质土以及重壤土中进行生长。
pH值最好在4.0~6.0范围内,最适pH值是4.5~5.5,土壤中应含有较多有机质,在石灰岩地区不能栽种红锥。
种植山地、台地以及丘陵地区的坡度不能超过25°,比较适合种植在南坡、东南坡以及西南坡。
红椎速生丰产种植栽培技术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林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林业的发展中,红椎作为一种重要的种植树种,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尤其是近些年来,通过了解发现,有数据显示,市场上对于红椎的需求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由此可见,红椎种植具有良好的种植前景。
在我国广西地区,红椎的种植比较广泛,适应能力较强。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红椎速生丰产种植栽培技术。
关键词:红椎;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引文:与其他类型的品种相比,红椎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其不仅具有固有的生存特点,并且生产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
在红椎的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
在现阶段,如何采取有效的栽培技术,实现红椎的速生丰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木材产业的发展。
因此,需要全面、详细了解红椎的生长特点,提高栽培技术的合理性,为木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红椎的生长特点及生长环境特性1.生长特点在我国的广西、广东等地区,红椎的种植比较普遍。
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特点,种植周期相对较短,且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适应环境能力较强。
以我国的广西地区为例,气候比较适合其生存,能够为其生存提供足够的热量,水分比较充足,在广西地区进行种植,种植质量比较突出。
通过种植红椎,能够将其用于多种行业。
比如,船制造业、家具制造、工具品的雕刻等等。
因此,红椎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1.生长环境特性从红椎的产地来看,大部分处于自广西。
其不仅具有较快的发育速度,并且在经过几年的种植之后,可以凸显出发育周期短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五年即可显现出来。
从广西地区的自然条件来看,其气候比较潮湿,且属于南亚热带气候。
从红椎的生长环境来看,为了保证其种植质量,降水量一般需要在1200mm以上,2000mm以下,温度需要保持在18°以上,最好不要超过24°,广西的自然因素十分符合。
从土质方面的因素分析,酸性比较明显的土质较好,有利于红椎的生长和发育。
2018年8月n m it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15期红椎速生丰产种植栽培技术探讨黄新妹(惠州市博罗县国有梅花林场,广东惠州516100)摘要:指出了红椎使用价值极高,属于一种用材树种,同时由于其所含热量较高,使得红椎也是一种薪炭材树种。
红椎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这主要得益于其在生长环境方面的适应能力极强,则其推广价值极高。
基于此,探讨了红椎速生丰产种植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红椎;丰产种植;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8-0109-021引言红椎是我国一种独特的、生长迅速的树种,具有色 泽亮丽、材质坚硬、生长迅速、改土作用显著等优势,所 以成为了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南方地区常见树种,也是这些地区造林的常用树种之一。
再加上市场需求 量较大,因此广泛种植红椎尤为必要,对该树种速生丰 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此,博罗县梅花林场种植了 600多亩红椎,对其良种繁育与丰产载培技术作进一步的探讨和推广示范。
2红椎育苗技术2.1前期准备为了能够培育出、强壮的、形状大小相适宜的、无疾 病的红椎,应高度重视红椎育苗播种前的各项准备工 作,具体而言则是认真采集种子。
每年冬天是红椎果实 成熟期,在这一期间红椎总苞的颜色从青色变为褐色,便可采收,采集完成后将其放入室内,放置4d后,选取 阳光充沛的时间将其搬到室外予以暴晒,待到总苞皲裂 后,将种子取出。
2.2种子处理因红椎种子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因此一且将种子取 出,应迅速清除上面的各种杂物,再将其贮藏于湿润的 沙土中,促使其迅速发芽[1]。
另外,红椎不仅含水量高,而且还含有丰富的淀粉,是各种鼠虫喜爱的食物,贮藏 之前,为了有效预防病虫害,应在杂物清除完毕后,调配 0.2%的90%敌百虫溶液予以重点冲洗。
但是,清洗完 毕的种子不得再次晾晒。
在我国南方的林区由于阔叶树资源数量越来越少,同时阔叶树种在人工造林过程当中重视的程度不高,这样便导致我国多数阔叶树在森林当中的资源比例持续下降,同时,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之后,整个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对于阔叶树木需求量越来越高,这样便使得男方领取阔叶树用才出现了供需矛盾的状况。
因此,为了能够加速南方林业阔叶树人工造林的培育水平,需要详细了解阔叶树造林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章以茂名市A县为例,对红锥不同造林方式及其生长效果展开研究,详细研究内容如下。
1.红锥不同造林方式试验设计方案1.1试验设计在A县利用随机区组的方式进行分组,主要划分出三个林区进行对比试验,关于红锥造林方面拟定出三种造林方式,其中试验方案一是采用红锥人工纯林的造林的方式,即在该林区当中只种植红锥这一种植株。
试验方案二,是将红锥和杉木进行混合种植,即在该林区当中种植红锥和杉木两种植株,混交的比例设定为1:1。
试验方案三,是采用红锥、杉木和木荷进行混合种植,即在该林区当中种植红锥、杉木和木荷三种植株,混合种植的比例为1:1:1。
每一片林区试验的面积为0.14hm2。
1.2试验数据采集方式在完成红锥试验田种植之后,造林的当年调查不同试验林区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同时不定期查看各个试验林区试验林木的种种生长和混交关系状况。
其中临时标准地的面积为400m2。
通过定期采集所种植株树高、冠幅以及枝下等生长状况,来分析不同红锥造林方式的造林效果。
2.红锥不同造林方式试验结果及分析2.1成活率与保存率在试验分析期间,对红锥不同模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进行调查分析,得到表1的数据。
表1 红锥不同模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造林方案树种成活率当年保存率现有保存率方案一红锥78.23%74.62%61.40%方案二红锥86.62%84.52%82.70%杉木90.56%88.36%66.30%方案三红锥84.35%84.45%82.20%杉木90.14%89.80%79.80%木荷88.60%86.60%61.25%通过对表1的数据分析和查看,可以了解到三种不同方式的红锥造林模式,在成活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从树种来看杉木的成活率最高。
红锥造林技术试验研究及分析红锥作为一种重要的造林树种,其种植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笔者通过实验研究,以红锥纯林与杉木及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红锥纯林与杉木及马尾松林下套种植被的生长效果,以期指导生产实践。
标签:林分质量;成活率;保存率;地径生长;抽梢生长红锥是亚热带、热带低海拨的常绿阔叶树种,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木材材质硬、重中等,抗虫、耐腐,是我国珍贵的树种之一。
提升红锥的造林技术水平,提高造林林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解红锥纯林、林下套种的造林效果,笔者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小结如下:一、概况试验地海拔420~560m,土壤为黄红壤。
造林时间2010年3月,红锥容器苗来源某林木种苗中心,苗木规格为地径0.5~0.8cm、苗高40~60cm。
试验地面积14hm2,其中:红锥纯林面积5.47hm2,造林密度为1650株/hm2,株行距为3×2m;马尾松林下种植面积3.67hm2,造林密度为600株/hm2,株行距为4×4m;杉木林下种植面积4.87hm2,株行距为4.5×4m。
造林后1-3年抚育措施为:红锥纯林每年5月、8月分别全面锄草、培土一次,结合5月锄草追肥一次(穴施复合肥250g/株);杉木、马尾林林下套种:每年5月、8月分别全劈、锄穴培土一次,锄穴面积约1m2,结合5月锄穴追肥一次(穴施复合肥250g/株)。
二、调查方法分别红锥纯林、马尾松林下、杉木林下地块,每地块沿山坡顺坡随机设置调查标准行3行,每年10月调查记录红锥造林种植株地径生长量、保存株数、株高,应用算术平均法计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地径与抽梢生长量等。
三、结果与分析1.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从三种种植类型平均结果来看,红锥造林当年成活率为96.1%,造林第4年保存率为95.4%。
但红锥纯林与杉木、马尾松林下套种成活率及保存率有一定差异。
红锥纯林造林当年成活率为96.7%,造林第4年保存率为96.7%;马尾松林下套种当年成活率为95.8%,造林第4年保存率为93.7%;杉木林下套种当年成活率为95.8%,造林第4年保存率为95.8%。
红锥丰产栽培技术作者:曾丹虹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21期[摘要] 红锥在建筑装修、工艺雕刻、家具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需要革新红锥栽培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质量。
基于此,本文以广东省肇庆市国有北岭山林场为例,开展红锥丰产栽培试验,探索出红锥丰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造林地选择、整地、造林季节、造林密度、苗木移植和水肥管理等。
[关键词] 红锥;丰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792.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21-91-2红锥是一种速生珍稀树种,具有成材早、材质好、耐腐蚀、强度高等优点,是制造船舶、家具等的理想材料,市场前景广阔。
在栽培与管理过程中,应从红锥的生态学特征出发,研究红锥丰产栽培技术,促进单位面积产量与质量的提高。
1 红锥生态习性红锥又名红柯、红栲等,属于壳斗科常绿阔叶大乔木,高度能够达到25.0 m,胸径则可达1.5 m,在我国华南和西南多个省区分布广泛。
红锥材质优良,坚硬耐腐蚀,心材较大呈红褐色,边材则多为淡红色,具有相当美观的色泽与纹理,在建筑装修、工艺雕刻、家具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红锥本身喜温暖、湿润、多雨的季风气候,虽然对于土壤条件并没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也不宜在沙质土、山脊或者土层厚度小于50 cm的重壤土中种植。
在营造纯红锥林时,应选择阴坡或者半阴坡;如果营造混交林,则一般不需要考虑坡向和遮阴措施。
2 红锥丰产栽培技术依照相关科研成果,在充分考虑红锥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在广东省肇庆市国有北岭山林场开展红锥丰产栽培试验,针对不同区域条件下红锥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比可能影响红锥产量的相关因素,确定营造出速丰林的最佳条件。
2.1 造林地的选择选择造林地之前,需要分析红锥的生长习性。
红锥本身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造林地海拔高度不能超过500.0 m,平均气温应控制在18~24 ℃,最佳土壤条件为变质岩、砂页岩及花岗岩等发育而成的土壤,厚度不能低于80 cm,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
红锥育苗及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作者:胡五星曾建雄骆必刚缪建华朱小辉来源:《农家科技》2017年第09期摘要:红锥是壳斗科常绿乔木,其生长速度快,树干笔直,萌芽力强,更新容易,材质坚硬,用途甚广,社会需求量大,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乡土阔叶珍贵用材和高效多用途树种。
本文主要分析了红锥繁育技术的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红锥繁育事业作出参考借鉴。
关键词:红锥;育苗;栽培红锥属于一种快速生长而又珍惜的树种,其具备生长速度快、较好的色泽纹理、材质坚硬耐腐以及改土效果良好等优点,因此在我国南部地区发展很快,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以及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海南等省的南部,红锥现已成为该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因此其需求量非常庞大,所以红锥繁育技术的研究分析就显得意义非凡。
一、红锥育苗技术1.前期准备。
做好红锥育苗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培育出适期、无病、健壮、形体大小合适的红锥。
红锥育苗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进行种子的采集。
通常红锥果实的成熟期为每年的11-12 月,该段时间内,可在总苞从青涩转变为褐色时进行采收,并将采集回来的总苞置于室内2~4 d,然后选择阳光充足的时段移至室外进行暴晒,并在总苞自然裂开后,及时取出其中的种子。
2.种子处理。
由于红锥的种子本身含水量相对较高,所以当种子取出之后,应当立即将杂物清除干净,再以湿沙混合贮藏、催芽。
同时,红锥的种子除了有着较高的含水量之外,其中还含有大量的淀粉,是虫类和鼠类比较喜欢的食物,在进行沙藏之前,为避免红锥种子遭受虫蛀和鼠害,可在清除杂物后,用90%的敌百虫0.2%溶液进行反复冲洗。
需要注意的是,清洗后的种子不得进行晾晒。
为提高红锥种子的发芽率,应将种子尽可能沙藏于室外。
沙藏时,应对苗床进行稻草覆盖,并外加保护薄膜进行保温,特别是在夜间,应盖严薄膜。
3.苗期管理。
红锥的幼苗比较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如果阳光过于强烈,可能会导致幼苗被灼伤。
因此,在苗期管理时,应当做好幼苗的遮阴防晒。
红锥育苗及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探讨作者:黄玉猛黄瑞雅卢傲霜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6年第12期摘要红锥是优良的速生阔叶树种,常绿乔木,阐述分析了红锥的生物学特点、生长影响因素、育苗及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希望为红锥的人工丰产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红锥;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792.9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6.35.012红锥属壳斗科常绿乔木,是广东、广西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材质优、适应性广等特性。
红锥的主干通直、材质坚硬,同时具备很强的耐腐蚀性,是极为珍贵的一种木材,在建筑、家具等方面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人工种植能够实现良好的效益。
红锥种子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作为饲料,也可以用于酿酒。
红锥的萌芽能力强,造林一次可以多次采伐,经营时间长,可作为用材林和水源涵养林进行纯林种植,也可作为残次林和生态公益林改造的混交林树种推广。
1 红锥的生物学特点1.1 形态特点红锥是一种常绿的乔木,树皮灰褐色,主干通直、高度高,虽然侧枝比较纤细,但生长依旧很发达,从根部长出独立的主干,树干与树冠的区别极为明显。
坚果卵形,红锥的种子胚乳为黄色,没有苦涩的味道。
1.2 生长发育情况红锥是一种速生的树种,种植5 a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树木每年的平均生长量能够达到70 cm以上,年均胸径生长量达0.7~0.9 cm。
一般10 a后会开花,20 a后达到盛果时期,4、5月份会开花,11月中旬左右成熟[1],完全成熟后即可采种,成熟期时,果实会裂开,坚果露出来,大约3 d左右会自然掉落。
1.3 生长环境特性红锥是一种热带性的树种,喜欢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下生长,红锥要求年降雨量达到1200~2 000 mm,最为合适的降雨量是1 500 mm,最适宜的温度为22 ℃左右。
红锥适合在红壤、砖红壤、黄壤等土壤中生长[2],尽管能够在贫瘠的土壤中生存,但对肥力有着极为敏感的反应,在肥沃的土壤中更能充分体现其速生的特点。
培育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针对不同的林分类型,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提高林分的产量和品质,实现速生丰产林的目标。
首先,要做好林分类型的选择。
根据林木的生长状况,选择适宜的林分类型,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要采取合理的植被结构措施,如改善林分的结构,增加林木的植被密度,改善林分的空气流动状况等,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林分的产量。
第三,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比如采取除草、除杂、除病虫害等措施,以减少林木生长的阻力,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林分的产量,提高林木的品质。
第四,要采取有效的施肥措施,比如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林分的产量,提高林木的品质。
最后,要采取有效的灌溉措施,如采用灌溉技术,满足林木的水分需求,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林分的产量,提高林木的品质。
总之,培育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针对不同的林分类型,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提高林分的产量和品质,实现速生丰产林的目标。
其中,林分类型的选择、植被结构措施、管理措施、施肥措施和灌溉措施都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加以重视。
在实施培育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林木的生长特性、林分类型、林木的生长环境等因素,以确保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提高林分的产量和品质,实现速生丰产林的目标。
龙眼洞林场红锥种子园营建技术探讨文/叶秋慧 朱细俭 郭勇0 引言红锥( Castanopsis hystrix)又名赤黎、红黎,是壳斗科的常绿乔木,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珍贵树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材质优良的特性,是国家战略储备林和生态公益林的重要组成树种。
发展红锥对提升我国优质木材战略储备能力和建设生态宜居的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红锥已成广东省重点发展的优良用材树种。
但红锥造林主要使用天然林中收获的种子,造成单株差异明显,制约了林地生产力的提升,因此,本文结合广东省龙眼洞林场调查收集南方六省区红锥优良种质资源数据信息,整合当前最优良的遗传资源,利用多年选育出的红锥优良无性系探讨红锥种子园的构建,以期促进红锥良种繁育和大范围推广,并推动显著提升红锥林地的木材产量和质量。
1 红锥种子园概况1.1 基本情况本文的研究结合了广东省龙眼洞林场(以下简称“林场”)的相思、红锥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以下简称“良种基地”)的相关研究成果,林场于1992年开始建设,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林业局项目验收,良种基地于2009年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
良种基地共收集保存华南六省区红锥天然分布区的遗传资源500多份,其中种源(群)11个、家系349个、优树材料298份。
1.2 自然条件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红锥种子园(以下简称“红锥种子园”或“种子园”)位于北纬23°10′~23°18′、东经113°21′~113°27′,主要地形属于丘陵、低山,大部分区域海拔在200m~300m之间,主要山脊为东西走向。
种子园的土壤为花岗岩和砂岩发育而成的赤红壤,土层深厚(多在100cm以上);土壤结构以粒状、团粒、核状为主,紧实度为疏构至较紧;质地适中,透水性好;pH值在4.75~5.2之间,有机质含量大约在1.03 %~2.02 %之间。
种子园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1.8 ℃,1月份最冷,月均气温为15.4 ℃,极端最低温0 ℃,7月份最热,月均气温为28.4 ℃,极端最高温为38.1 ℃;常年无霜;年均日照为1475h;年降雨量约为1700mm,4~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总降雨量的80 %,夏季常有暴雨、台风影响。
珍贵树种红锥育苗造林技术试验
珍贵树种红锥育苗造林技术试验是为了研究和改良红锥树的育苗和造林技术,以提高红锥树的种植效果和生长质量。
以下是一般的珍贵树种红锥育苗造林技术试验的步骤:
1. 种子采集:选择健康成熟的红锥树种子进行采集,确保种子的质量和生存力。
2. 种子处理:对于红锥种子,可以进行浸泡、水洗、热水处理等方法进行消毒和催芽,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发芽率。
3. 育苗材料准备:准备育苗所需的容器、育苗土壤和肥料等材料。
根据种子数量和种植密度,准备相应数量的育苗容器,并选用适宜的育苗土壤。
4. 种子播种:将处理好的红锥种子均匀撒播在育苗容器中,覆盖一定厚度的育苗土壤,以保持适宜的湿度和养分供应。
5. 管理育苗:在育苗期间,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并控制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及时除草、松土和施肥等管理措施也需要注意。
6. 移栽造林:当红锥苗木生长到一定高度和生态环境适宜时,可以进行移栽造林。
选择合适的造林地点和间距,将苗木移植至预先准备好的地坑中,保证苗木的生长环境。
7. 管护和保护:在红锥树的早期生长阶段,需要进行适时的灌
溉、施肥和除草等管理工作,以保证苗木的生长健康和生存率。
通过以上步骤的试验,可以探索适合红锥树育苗和造林的最佳技术,提高红锥树的生长质量和繁殖效果,保护和利用珍贵树种资源。
·99·前言红椎隶属于壳斗科,也可以称之为紫坚木。
因为这一树木加工的木料应用范围较为丰富,所以,具备较高的应用作用,通过合理的丰产栽培技术可以对种植价值突出、用途广泛的红椎木材形成无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也将给木材行业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支持。
1.红椎的发育特征及其发育环境特征1.1发育特征红椎大多处于华南的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等区域,为常绿乔木,隶属于阔叶树种,树皮色泽为灰褐色,主干粗壮挺拔,高度也较为客观,果实为卵型坚果,蕴含较为充分的淀粉,可应用于饲料加工。
其自身具备发育周期短、适应环境能力突出的优势,外加这些地域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与水分充沛,所以发育环境极为合理,质量更加突出,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施工、高级家居用品、造船、车辆、工艺雕刻的一种木料,且人工种植也能够获得较为不错的种植效果,由于其发育能力突出,可以为采伐人员提供多次砍伐的机会。
所以,红椎作为一种经济林树种,具备突出的经济作用。
1.2发育环境特征我国的红椎大多数位于华南区域,产自广西,发育速度极快,通常种植五年后,其发育周期短的优势就能够充分的呈现出来。
广西省隶属于潮湿的南亚热带气候区域,红椎喜好潮湿的气候环境,最符合其发育的降水量在1200-2000mm 之间,最符合其发育的温度在18-24℃,所以,广西省的气候因素非常符合红椎的自然发育气候,通常情况下都可以持续不断的成长。
在土质方面,红椎喜好红土质、砖红土质、黄土质等等酸性较为突出的土质栽培,无法在石灰岩碱性土质中发育。
在较为贫瘠的碱性土质中也能够发育,假如稍微改善土质情况,将能够加速红椎的发育速度,也能够有效确保红椎的木料效果。
2.红椎速生丰产栽培技术2.1选地整地由于红椎喜好潮湿、温暖的天性,在选地种植的过程中应当挑选海拔不超出500米的区域,坡地少于25°的视野开阔地区作为其发育的场所,降雨量与热量最好挑选红椎喜好的区域,土质挑选方面可以思考砂页岩、变质岩、花岗岩等等岩石进化而来的土质,并且确保土质的ph 值维持在4.5-6左右,土质的厚度应当超出80厘米。
红椎林种植技术及管理措施浅析红椎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其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对于实现高产高质量的种植目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红椎林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浅析。
红椎林的选择和配置问题是种植的关键。
红椎林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高,只要排水良好、肥沃农田均可种植。
在选择种植地时要考虑土壤和水源情况,避免在盐碱地或过于干燥的地区种植。
同时要根据红椎林的生态特点,进行树种配置,避免过密或过疏。
红椎林的育苗技术是保证种植质量的重要环节。
红椎林可以通过育苗和扦插繁殖,育苗管理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及时浇水和通风散热,防止苗木烂根或如枯。
同时要注意苗床的消毒和消减病虫害的传播。
红椎林的定植和疏穗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树形品质非常重要。
红椎林一般选择春季或秋季定植,定植时要保证苗木的质量,掌握适宜的定植时间和方法。
同时还要注意疏穗,避免过密导致养分竞争,影响生长发育和木材的质量。
红椎林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也是管理的重要内容。
红椎林对土壤养分要求较高,因此要根据生长期的不同,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并保持适宜的湿度和光照条件。
红椎林容易受到某些病虫害的影响,如刺蛾、红脚虫等,要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以免影响产量和木材质量。
红椎林的定期修剪和管理是保持树形美观和木材质量的关键。
红椎林在生长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叉、侧枝的生长,要定期修剪,保持树冠的完整和通风透光。
还要及时清除杂草和落叶,保持树基地的清洁,防止病虫害滋生和传播。
红椎林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包括选择和配置、育苗、定植和疏穗、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定期修剪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只有科学合理地掌握和实施这些技术和措施,才能实现高产高质量的种植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红椎林种植技术及管理措施浅析何彦平摘要红椎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等地区,具有极大的价值,在提供热量和制造家具等方面都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其生长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红椎菌,有极大的药用价值,是我国现存的珍贵树种之一。
基于此,简要阐述红椎的生长特性和应用价值,分析红椎的栽培技术和种植管理措施。
关键词红椎;应用价值;种植技术;管理措施红椎原产于南非,又名紫坚木,适合在高温地区生长,具有极强的萌发力,同时具有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的生态作用。
红椎林的种植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因其自身具有驱蚊性和耐腐性,吸引了很多开发商将红椎林改造为避暑山庄和旅游胜地,给红椎林种植地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因此,应加大对红椎林育种和造林技术的研究,在红椎林原有种植管理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发展红椎树附加产业并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1红椎概述1.1我国的红椎种植史红椎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根据相关资料文献考察,红椎在我国种植始于汉代,当时作为供奉树种由蕃国进贡到汉朝皇宫,后传入民间。
最初的红椎树主要分布于河南、安徽一带,后随着历史变迁在民间广泛相传。
原产于南非的红椎树种适合在高温高热的地区种植,且多采取人工种植的方式,因而中原地区的红椎树种大都显得矮小,难以实行大面积种植。
而且当时的红椎林主要用于观赏或植被绿化与遮阴,并未体现出商业价值。
后来,我国广东、广西等地区由于夏季高温高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很适合红椎的生长,因而成为我国最大的红椎种植区[1]。
1.2红椎的生长特性红椎属常绿乔木,阔叶树种,树皮呈灰褐色,果实为卵形坚果,内含丰富淀粉,是优秀的饲料制作材料。
我国的红椎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生长速度快。
红椎喜潮湿的气候环境,适应于红壤、砖红壤和黄壤等酸性较强的土壤,不适应石灰岩碱性土壤、砂质土、贫瘠的石砾土、土层薄的重壤土或排水不良的土壤,但在较为贫瘠的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长,并起到改善土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