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9登上月球
- 格式:ppt
- 大小:512.50 KB
- 文档页数:46
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这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月球的基本认识,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人类登月历程,以及我国探月工程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 掌握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了解人类登月历程。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航天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人类登月历程。
难点:月球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我国探月工程的相关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月球模型、探测器模型。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月球上有哪些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2. 新课导入:介绍月球的基本认识,包括月球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等。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探测器模型,讲解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
4. 例题讲解:分析人类登月历程,以阿波罗计划为例,详细介绍登月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探月工程的意义和目标。
六、板书设计1. 月球的基本认识大小、形状、表面特征2. 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声波探测、激光测距、遥感探测3. 人类登月历程阿波罗计划、嫦娥工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月球的基本特征。
(2)分析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
(3)列举人类登月的三个重要历程,并说明我国探月工程的目标。
2. 答案:(1)月球的基本特征:直径约为3474公里,形状为不规则的椭圆,表面有大量的陨石坑和山脉等。
(2)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通过声波探测、激光测距、遥感探测等方法,获取月球表面的信息。
(3)人类登月历程:阿波罗计划、苏联的月球计划、我国的嫦娥工程。
我国探月工程的目标是实现对月球的环绕、着陆和返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和探测器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分析我国探月工程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登上月球》教学设计青岛人民路第一小学孟庆艳【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中的最后一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书中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月球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知道了月相的成因,通过认识地球、太阳等天体,对于认识月球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方法迁移和能力储备。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观察、讨论等认识月球,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及对月球的认识。
2、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空间想象能力。
3、在搜集资料中合作,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月球探秘网页、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资料记录表【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投石激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遐思,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变为现实,今天就请你做一名月球探险家,登上月球,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好吗?(板书课题)二、抛砖引玉,提出开放的研究问题1.马上要登月了(屏幕)你准备带什么去月球呢?(贴:衣服……)这些东西该不该带呢?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关系你的生命呢!让我们用科学知识来解答心中的疑惑吧!关于月球,你想知道什么?2.月球蕴藏着无限的奥秘,但一节课时间有限,为了便于同学们了解月球知识,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月球概貌、探月历程两方面研究(屏幕)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你对哪方面最感兴趣,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
三、因地制宜,提供开放的探究资料1、瞧!这是什么?我们了解地球时,地球仪帮助了我们,今天我们探秘月球,为了便于同学们观察,老是呀给每组准备了“月球模型”和月球仪,此外还有一些资料方便同学们查阅。
2024年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宇宙探索》的4.1节“月球探测”,4.2节“月球表面”,以及4.3节“探月之旅”。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人类探月的历史和未来计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月球的基本知识,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和宇宙探测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探究月球奥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月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探月任务的影响。
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知识、人类探月历程、月球探测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月球探测车模型、月球表面地形图、宇宙飞船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球探测车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月球吗?月球上有哪些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2. 新课导入:讲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起源、直径、轨道等。
地形特征,如陨石坑、山脉、平原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人类探月历程,介绍我国嫦娥系列探测器,引导学生了解探月技术的发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球探测的意义,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月球基本知识:月球起源、直径、轨道等。
2. 月球表面特征:陨石坑、山脉、平原等。
3. 人类探月历程:苏联、美国、中国的探月任务。
4. 探月技术:嫦娥系列探测器、月球探测车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让学生设计一个探月任务,并说明其目的和意义。
2. 答案:学生设计的探月任务合理,能够说明目的和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月球的基本知识和探月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分析月球表面地形特征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有关宇宙探索的书籍,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探索精神。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9、登上月球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观察、讨论等认识月球,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及月球的认识;激发网上阅读、讨论、想象等多种方法收集信息的态度与能力;3、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难点:增强对月球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及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月球探秘网页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
1、谈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从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人类幻想登月,到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成功登上了月球,并拍摄了许多照片(多媒体课件展示)。
到1972年12月,人类先后6次登上月球进行了探索研究,月球是我们人类的邻居,美丽而又神秘,你最想了解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学生质疑)2、这节课,请你做一个月球探险家,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二)、网上阅读,自主探究。
1、引导讨论,提示学法。
你想通过哪些方法来探索有关月球的知识?2、分组自学,指导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学法获取有关月球的知识。
网址:界牌中心校网站中的月球探秘3、组织讨论,课内交流。
学生打开相关网页介绍有关月球的知识(自己知道的),教师利用投影展示。
课文重点知识:(1)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000千米。
(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4)月面高低不平,表面像铺上了一层细细的粉末。
(5)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旱、黑暗的世界。
(6)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零下180℃以下。
(7)月球引力小,只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轻飘飘的。
(8)没有植物、动物,没有生命。
4、在进行了一番探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5、我们虽然已经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知识,但人类并没有停止对月球的探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月球将会有新的发现,科学家已经设想在月球上建立人类生活基地(出示图片),如果让你设计,你看需要哪些设施(要适应月球上的自然环境)。
《登上月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登上月球》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六课时。
月球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已经研究过月相的成因,对月球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本课以认识月球的概况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生成信息的能力。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月球的特点和探月历程。
通过搜集关于月球的资料准备石块、玻璃弹珠、细沙等材料来丰富学生对月球的认识,为课上交流探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通过交流整理课前搜集的信息形成统一认识,并且认识到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再通过交流、讨论、模拟“环形山”形成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月球环形山的成因之一,并能用实验的方法来论证科学猜想。
再通过对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有效的梳理,对航空航天发展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以及科技进步给登月带来的变化;在经历模拟实验和讨论活动后,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以活动主题,启发学生根据教科书中展示的和自己搜集的有关月球概貌的相关知识,研究去月球旅行应该做哪些准备,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月球旅行计划,引导学生充分设想困难,着力解决困难,努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对“搜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有关资料”“论证人类在月球居住的可行性”两个问题的研究,将探究活动延伸的到课下,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月球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不断启发,努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一-技术一社会”三者关系的认识。
《登上月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中的最后一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书中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观察、讨论等认识月球,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及对月球的认识。
2、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空间想象能力。
3、在搜集资料中合作,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月球,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及对月球的认识。
难点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月球探秘网页、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资料记录表【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探究师:同学们,在静谧的夜晚,抬头仰望天空,你能看到什么?(一闪一闪的星星,美丽的月亮)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美丽的月色吧!师:月亮这么美,你对它了解多少呢?学生交流师:看来月球不愧是地球的邻居,我们对它已经不那么陌生了。
你还对它的哪些问题感兴趣呢?(边说边板书:月球)(1)月球是什么形状?(2)月球离地球有多远?(距离)(3)月球上的温度是多少?(4)月球上有生命吗?(5)月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6)月球上有引力吗? ......【二】整理信息,自主探究(一)月球的基本情况师:下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生:查资料、请教别人。
师:查资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我们不仅要会查资料,还要会分析、整理资料,可以在资料上圈一圈、划一划,同时还可以把你的一些新发现记下来。
19.登上月球【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中的最后一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书中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观察、讨论等认识月球,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及对月球的认识。
2、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空间想象能力。
3、在搜集资料中合作,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月球探秘网页、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资料记录表【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投石激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遐思,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变为现实,今天就请你做一名月球探险家,登上月球,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好吗?(板书课题)二、抛砖引玉,提出开放的研究问题1.马上要登月了(屏幕)你准备带什么去月球呢?(贴:衣服……)这些东西该不该带呢?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关系你的生命呢!让我们用科学知识来解答心中的疑惑吧!关于月球,你想知道什么?2.月球蕴藏着无限的奥秘,但一节课时间有限,为了便于同学们了解月球知识,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月球概貌、探月历程两方面研究(屏幕)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你对哪方面最感兴趣,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
三、因地制宜,提供开放的探究资料1、瞧!这是什么?我们了解地球时,地球仪帮助了我们,今天我们探秘月球,为了便于同学们观察,老是呀给每组准备了“月球模型”和月球仪,此外还有一些资料方便同学们查阅。
下面请组长来领取相关资料,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并把收获填写到“探月卡”中,时间允许也可以涉及月球其他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