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耗材试剂购进验收记录.docx
- 格式:docx
- 大小:48.96 KB
- 文档页数:1
采购服务验收、标准物质和设备的期间核查一、采购验收1、采购验收的重要性实验室采购验收的标准物质、试剂药品、消耗材料、计量校准等服务的质量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引入测试误差的因素之一。
对采购服务的质量进行验收,即进行符合性检查,是防止由于这些物质的质量问题影响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预防措施。
例:食品中镉的允许限量为0.05mg/Kg,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硝酸、硫酸和蒸馏水,经过AAS分析采购的硝酸、硫酸和蒸馏水的镉含量,分别达到0.01mg/L、0.02mg/L、0.005mg/L,这样的试剂本底含量将对样品的测试造成误差影响。
例: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所用的培养基,用标准菌株接种培养后发现结果为阴性,如果不进行技术性验收就可能造成检测结果假阴性或假阳性。
例:实验室配置了LC—MS/MS设备,经过某计量机构检定,其出具的检定报告中标注检定依据是“JJF”,实际上只对LC部分进行了检定,并为对MS/MS办法进行检定。
不能保证整台设备的各项功能正常。
2、进行采购服务验收必要性的风险评估并不是实验室所有的采购服务对象都需要进行技术符合性检查,而是应该针对检测过程所涉及的采购服务对象所占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后,制定合适的验收计划和验收作业指导书。
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消耗材料、水、培养基等不同大类。
3、采购验收的常用方法根据采购服务的对象特性,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质量验收。
针对采购服务的分类,制定不同类别服务对象的验收作业指导书。
培养基:采用标准菌株接种培养,观察是否能生长出典型的标准菌落。
测定PH值。
化学试剂:采用色谱、光谱测定本底杂质,采用质谱分析异构体和杂质。
实验用水:测电导率和微量元素。
标准物质:采用色谱、光谱、质谱、红外光谱等设备测定主含量、异构体和杂质。
层析柱:用标准物质作淋洗曲线,考察柱的吸附性能和分离效能。
校准证书:核查校准机构的资质、认可的校准能力、校准依据、校准结论和不确定度数值。
进货检验记录文本
日期:年月日
供应商:
货品名称:
规格:
生产日期:
产地:
检验日期:年月日
检验结果:合格不合格
备注:
序号检验项目抽检数量合格数量不合格数量抽检结果不合格原因处理措施备注
1外包装10100合格无无无
2内包装10100合格无无无
3产品标识10100合格无无无
4包装密封1082不合格封口不严重新封包无
5外观质量1091不合格表面破损退换货无
6尺寸10100合格无无无
7包装标志10100合格无无无
8包装说明10100合格无无无
9配件1091不合格缺少配件补发配件无
总结:
本批次产品经过进货检验,外包装、内包装、产品标识、尺寸、包装标志、包装说明等检验项目全部合格,无不合格项;然而在包装密封、外观质量和配件方面存在不合格情况。
对于不合格的包装密封,我们将重新进行封包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外观质量,我们将进行退换货处理;对于不合格的配件,我们将补发缺少的配件。
检验员签名:。
检验科试剂采购验收报告一、引言检验科作为医疗诊断的重要部门,试剂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检验科能够正常、高效地开展工作,试剂的采购和验收环节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近期检验科试剂采购验收工作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总结。
二、采购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增加,检验科的业务量也在逐步上升。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检验需求,提高检验效率和质量,我们对检验科所需的试剂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采购。
本次采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满足科室日常检验工作的需求,补充常用试剂的库存。
2、引进新的检验项目和技术,采购相应的专用试剂。
3、优化试剂的品牌和供应商,以提高试剂的性价比和稳定性。
三、采购过程1、需求调研在采购之前,我们与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对于试剂的种类、规格、数量等方面的需求。
同时,参考了以往的采购记录和使用情况,制定了详细的采购清单。
2、供应商选择通过市场调研和同行推荐,我们筛选出了几家信誉良好、产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试剂供应商。
对这些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能力、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并与他们进行了初步的洽谈和询价。
3、采购合同签订在确定了供应商和采购价格后,我们与供应商签订了正式的采购合同。
合同中明确了试剂的品种、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时间、质量标准、验收方式、售后服务等条款,以保障双方的权益。
4、采购进度跟踪在采购过程中,我们密切关注供应商的生产和发货进度,及时与他们沟通协调,确保试剂能够按时送达。
四、验收过程1、验收准备在试剂到货前,我们提前准备了验收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移液器、标准品等。
同时,组织了验收人员进行培训,明确了验收的标准和流程。
2、外观检查试剂到货后,首先对其外观进行检查。
检查试剂的包装是否完好,标签是否清晰、完整,有无破损、渗漏等情况。
3、数量核对对照采购合同和发货清单,对试剂的数量进行仔细核对,确保到货数量与合同约定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