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玩一玩、做一做》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玩一玩、做一做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玩一玩、做一做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的4.2玩一玩、做一做。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我们会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际操作来认识这些图形,并学会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这些基本的几何图形。
2. 学生能够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可能对图形的特征和名称理解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这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并理解它们的特征和名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的模型或图片。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的纸片,以及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它们的几何形状。
2. 新课导入:我会向学生介绍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这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并展示它们的模型或图片。
3. 观察和操作:我会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并指导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如折叠纸片,来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4.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找出隐藏的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六、板书设计1.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圆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
4. 长方形:四条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在观察和操作中能够积极思考,并能够正确地指出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玩一玩、做一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玩一玩、做一做》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数的比较、分组、排序等。
这一章节通过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比较、分组、排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仍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需要逐渐培养观察、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数的比较、分组、排序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比较、分组、排序方法的掌握。
2.难点: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了各种数量的玩具、图片等,用于实践活动。
2.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学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3.教学PPT:制作了生动有趣的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有趣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数的比较、分组、排序等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二年级上册《玩一玩做一做》教案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基础加减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2.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长度、容量、重量等度量单位的转换。
3.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1.加减法的基础运算和思想。
2.各种长度、容量、重量等度量单位的转换方法。
教学难点:1.复杂运算的策略及其解题/计算方法。
2.单位转换和涉及小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示范和引导。
2.学生自己动手解题和思考。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思路和答案。
教学内容:第一课:认识加减法1. 认识数学符号加号和减号让学生看数学加法和减法式子,让学生单独体会加号和减号的不同符号。
2. 认识算式,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意义通过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实际含义和运用场景。
3. 对加减数进行顺序排列,进行加减法的运算进行对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加减数的排列和运算操作,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基础操作。
第二课:认识长度单位1.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理解它们的关系通过直观画图、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米和厘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2. 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化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体会长度单位的转化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课:认识容量单位1. 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理解它们的关系通过展示比较、实物、手工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
2. 进行容量单位之间的转化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体会容量单位的转化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课:认识重量单位1. 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理解它们的关系通过实物、手工、演示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
2. 进行重量单位之间的转化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体会重量单位的转化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五课:运用加减法及单位转换进行计算1. 进行简单运算综合练习进行加法、减法等基本运算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策略及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玩一玩做一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玩一玩做一做》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数”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认识数字0-5,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字0-5的写法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有所认识,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字的写法还不够熟悉。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喜欢参与游戏和实践活动。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尝试,但有时可能缺乏耐心和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0-5,并能认识这些数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数字0-5的写法。
2.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数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骰子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字猜谜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学生需猜出这个数字。
猜对的学生可以获得小奖励。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0-5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数字的名称。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书写这些数字。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小组长。
每个小组长领取一套数字卡片,小组成员轮流抽取数字卡片,然后按照卡片上的数字进行书写。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玩一玩,做一做》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依据: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8——29页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几何”学习领域内容,是在学生一年级“认识基本形”的基础上,学习了“对称现象”深入理解“图形的变化、运动”的入门课。
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感知“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图形图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实践,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在学了“对称现象”的基础上,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但在动手操作和生活经历方面还有些欠缺,对事物的认知方面,只能停留在感悟阶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华容道和做陀螺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思考,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物体平移、旋转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感悟图形变化的不同形态以及陀螺的制作与旋转。
教学准备:学生华容道学具、卡片、小棒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名字叫“华容道”的游戏。
华容道游戏取自于著名的三国故事,曹操被刘备和孙权打败,逃到华容道,遇上关羽伏兵。
关羽为了报答曹操对他的恩情,放走了曹操。
这个游戏就是根据这个故事进行设计的。
2、观看历史故事影片选段《三国演义》曹操败走华容道选段。
学生学习结果预设:观看视频资料。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通过观看历史资料影视作品选段,加深学生对于游戏内容的感知和了解,借助影视电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1、认识平移现象师提问: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玩一玩、试一试,怎样才能让曹操出来?课件展示游戏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是怎样让曹操从华容道逃走的。
《玩一玩,做一做》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玩一玩,做一做》2、教材分析教材非常注重选择生活的、有趣的、蕴含数学意义、富有挑战性的操作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教材通过学生非常喜欢的华容道游戏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帮助曹操逃走,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并设计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移动车辆出停车场的问题,让学生在富有生活趣味的游戏中,完成平移的任务,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的特点,二是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教材设计了一系列孩子非常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活动,比如制作陀螺、竹蜻蜓、风车,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直观感受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3、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喜欢玩游戏、喜欢动手操作。
故而本节课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小,但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节课又是利用iPad进行教学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本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iPad完成学习任务。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包括核心素养):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 会前后、上下平移物体,能动手制作一些可以旋转的物体,在玩中体会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5、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按要求平移物体到出口。
6、教学方法(体现出个性化的教学)教学时教师首先创设华容道游戏情境,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接着教师解释游戏规则,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是谁朝什么方向走了几格,体会平移现象。
玩一玩,做一做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动手实践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因此,在这篇文档中,我将以数学二年级上册课程为例,分享一些适合学生们“玩一玩,做一做”的数学活动,来加强学生们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兴趣。
二、数据分类1. 面积、周长及度量衡活动一:测量与比较学生们可以在教室内或校园内找到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并使用卷尺、尺子、量角器等工具进行测量。
比如,学生可以测量自己书包的长、宽、高、底面积等指标,并与同学的书包进行比较,了解不同的书包之间的差异。
活动二:拼图游戏学生们可以使用同样的形状拼图,拼出不同的图形,然后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测量,比较拼出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探索不同面积和周长下,图形的变化规律。
2. 数量与基础代数活动三:数码游戏学生们可以玩一些数字游戏,比如填数字、猜数字等游戏,来熟悉数码及数学概念。
例如,学生们可以玩“填数字游戏”,先给出一组数字和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学生们需要把这些数字填到计算式中,使其满足计算结果与预设值相等。
活动四:平衡秤游戏学生们可以使用一对平衡秤和一些可移动物品,进行平衡秤游戏。
例如,学生将100元的硬币分散放到两个秤盘上,让两个秤盘保持平衡。
这样的活动可让学生们体验到平衡的概念,并在游戏中加深对比重、物理平衡等概念的理解。
3. 分数与小数活动五:分数与小数学生们可以在超市选购商品时,通过比较不同产品的价格、重量、装量等参数,来探究商品的价值。
例如,学生们可以比较两种巧克力,一种是100克装的,售价10元,另一种是50克装的,售价7元,这个时候学生们可以计算每克的售价,比较哪一种更划算。
活动六:瓶子里的水学生们可以尝试使用小数计算量杯中水的容量和重量。
例如,学生需要知道某个桶中有多少水的时候,可以先用计量器将水桶中水的体积测量出来,然后根据密度计算出水的重量。
三、总结通过以上六个活动,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探究和学习数学,提升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玩一玩、做一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玩一玩、做一做》这一章节的内容,主要围绕认识数字4、5、6、7、8、9展开。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提高对数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针对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1-9的数字,对数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字的认识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对数的敏感度不高。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各有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识数字4、5、6、7、8、9,能够准确地数数和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认识数字4、5、6、7、8、9,能够准确地数数和识数。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上学期认识的数字1-3,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数字4、5、6、7、8、9。
2.新课讲解:(1)讲解数字4: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出图片中的物品,引导学生认识数字4。
(2)讲解数字5:同样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出图片中的物品,引导学生认识数字5。
(3)讲解数字6: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数字6。
(4)讲解数字7:通过卡片游戏,让学生观察并认识数字7。
《玩一玩,做一做》(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玩一玩,做一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33页至第35页的“表内乘法”部分。
内容包括: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乘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小卡片学具:练习本、笔、小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每行有4个座位,共有5行,问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 讲解乘法的意义:通过观察座位的情况,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即每行座位的个数(4个)乘以行数(5行),得到总座位数(20个)。
3. 教授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记忆乘法口诀,如“4乘以5等于20”,“5乘以4等于20”等。
4. 练习乘法运算:让学生用小卡片进行乘法运算练习,如4乘以5、5乘以4等。
5. 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有3行座位,每行有4个座位,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a. 3乘以5等于多少?b. 5乘以3等于多少?c. 2乘以6等于多少?d. 6乘以2等于多少?2. 作业答案:a. 3乘以5等于15b. 5乘以3等于15c. 2乘以6等于12d. 6乘以2等于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乘法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乘法口诀的记忆情况。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乘法知识。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如书本、水果等,尝试用乘法计算总数,培养他们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玩一玩做一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玩一玩做一做》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材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做一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二是“玩一玩”,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三是“想一想”,让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平面图形,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平面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发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做一做: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折纸、拼图等方式,认识平面图形,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
3.玩一玩:学生进行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想一想: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平面图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平面图形的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玩一玩做一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玩一玩做一做》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计算能力,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应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概念,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以及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了各种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物体,如积木、小棒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了练习纸、彩笔等。
3.教学课件:制作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各种大小、长短、高矮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玩一玩做一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玩一玩做一做》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主题活动。
本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设计了各种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
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长度单位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猜谜语”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1)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米、厘米、毫米。
(2)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3)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
(2)开展“量一量,比一比”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长度单位的概念。
4.总结提升: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确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5.布置作业: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玩一玩,做一做》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玩一玩,做一做》,是学生在学习了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为后续的轴对称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材注重学生的“初步感知”和“积累经验”,安排了华容道游戏,让学生感受平移的特点;通过制作陀螺,认识旋转;放飞“竹蜻蜓”,进一步让学生感知体验旋转的特征。
整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
学情分析:这节课学习的平移是图形变化的基本形式,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对图形美的感受与欣赏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节教学内容前后知识联系为一年级上册图形的认识,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
这节课是一节活动课,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经验,初步感知平移,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图形认识打下基础;其次通过组织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又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情感与态度的表现。
学生在之前的美术课上已经有了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对平移有了初步感知,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平移的实例。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直观地区分这两种常见现象。
2.在对物体平移、旋转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观察、判断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数学的眼光欣赏图形的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旋转和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硬纸板,火柴棍,吸管,订书针教法与学法:通过学生非常喜欢的“华容道”游戏,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上下平移、左右平移。
通过淘气和笑笑的话,引导学生思考,给出策略提示,启发学生进一步学习。
用硬纸板和火柴棍制作陀螺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火柴棍可以从不同的位置穿过,引导学生发现哪种形状的陀螺转得最稳。
《玩一玩,做一做》(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玩一玩,做一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有趣的图形》中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认识和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学会用这些图形拼组不同的画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如何用这些图形拼组不同的画面。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认识和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图形卡片等。
2. 学具:正方形、长方形卡片、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如桌子、电视、书本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边和四个角组成的,且对边相等。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详细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如边的数量、角的度数、对边相等等。
同时,通过图形卡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例题,如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不同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拼组的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旋转、翻转等方法,可以用有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出各种不同的画面。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用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出一个完整的图形。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理解。
5.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剪刀将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片剪下来,然后用这些卡片拼组一个具有一定意义的图形。
如:拼出一个房子、一个等。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拼组的过程和心得。
课时教案 A
第四单元第 2 课
课题玩一玩,做一做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并培养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知识
技能
联系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
和旋转变换。
体会平移和旋转现象。
过程
方法
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教学
设计
思路
创设情境——游戏活动——应用拓展----课堂小结
教学准备教师
图片、方格纸。
学生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一课第1节
玩一玩、做一做
火柴棍扎在图形重点陀螺转的最稳。
形状为圆形的陀螺转得最稳。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课时教案 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栏一、创设情景
课件演示故事“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问:“你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
二、游戏活动
1、华容道游戏
谁玩过这个游戏?你知道怎样玩这个游戏吗?
出示游戏规则。
尝试玩一玩。
学生动手玩游戏。
问:你让曹操从华容道出来了没有?
2、玩陀螺
1)谁会玩陀螺?是怎样玩得?
2)你会做陀螺吗?
分组合作做。
思考:火柴棍扎在什么位置时陀螺转的最稳?
哪种陀螺转的最稳?
3)汇报交流。
三、应用拓展
1、移汽车。
练一练第1题。
你打算怎么移?
2)做风车。
课件演示各种各样的风车。
你会做吗?
4)介绍竹蜻蜓。
课件演示做的方法。
四、全课小结
今天玩得开心吗?
效果与反思成功之处:
不足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