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演示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3——6年级上册课程目录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1、观察动植物2、会喷射的水(水的压力)分组实验1、让鹦鹉站起来2、观察水3、会爬的水(水的毛细现象)4、纸的吸水性研究实验四年级上册演示实验1、热在固体中的传播或热传导2、雨、霜、雾的成因3、认识人的消化系统分组实验1、空气的性质2、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3、声音的产生4、声音的传播演示实验1、太阳运动中影子的变化2、昼夜交替的原因3、光的折射4、认识电路分组实验1、探究磁铁性质2、制作电磁铁3、测肺活量4、彩色水点实验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1、蜡烛燃烧实验分组实验1、观察小水滴2、观察不同的霉3、观察细胞4、铁钉生锈实验5、从高处丢纸和小球实验小学3——6年级下册课程目录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3、区别直根和须根4、认识植物各部分的名称5、研究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分组实验5、花的构造6、认识固体的在水中的沉和浮7、杯子能装多少水四年级下册演示实验4、研究摆的快慢5、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分组实验5、制作骨骼模型6、力的大小7、研究降落伞演示实验5、杠杆省力的秘密6、区分岩石7、记忆力测试分组实验5、轮轴省力的原理6、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7、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六年级下册演示实验2、比较白炽灯和荧光灯的效率分组实验6、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黄柏中心小学许林峰一、实验教学总目标:1、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观察、研究认识世界的窗口,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引导学生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物质变化方面取得的成果。
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对小学生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3、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科学素养理念。
二、本学期目标:本学期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获取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饲养、栽培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等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并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具体要求: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电磁铁实验报告(小学科学)
(六年级科学下册《2确定我们研究的主题》)
一、实验目的
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力大小和线圈数量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电池,开关,铁钉,电磁铁,电源线
三、实验步骤(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一个电池,线圈未通电现象。
2、一个电池,线圈通电现象。
电磁铁产生吸引力。
3、一个电池,线圈通电现象。
电磁铁产生吸引力。
注意电磁铁吸力大小!
4、保持线圈数量不变,电力增加为两个电池,线圈通电现象。
电磁铁产生吸引力。
注意电磁铁吸力大小!很明显,电磁铁吸引力比一个电池要大。
5、增加电磁铁线圈数量,可以看出,在同电力(都是一个电池)的情况下,电磁铁的磁力变大了。
四、实验方法
1、演示实验
2、分组实验
五、实验总结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力大小和线圈数量有关,电力越大(电池越多)磁力越大,线圈数量越多磁力越大。
演示实验44个,分组实验150个年级单元课题实验名称需准备的实验器材、药品等分组演示实验方法三年级上册一、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观察一棵大树皮尺、放大镜、观察记录纸。
√观察2、校园的树木观察一棵树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观察4、水生植物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观察5、植物的叶观察比较树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观察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叶的生长变化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观察二、动物2、蜗牛(一)观察蜗牛的外形、运动反应等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箱(或槽)。
√观察3、蜗牛(二)观察蜗牛吃食、排泄和呼吸2-3只挨饿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观察4、蚯蚓观察蚯蚓的身体运动和反应放大镜,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记录纸。
√观察5、蚂蚁观察蚂蚁面包,白糖,死掉的昆虫,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观察6、金鱼观察金鱼金鱼,玻璃缸、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观察三、我2、哪种材料硬比较硬度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实验们周围的材料杯、热水、电路检测器、榔头。
3、比较韧性比较韧性塑料、不锈钢、木头尺、“7字”尺、钩码、回形针。
√实验4、它们吸水吗比较吸水性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实验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沉浮实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水槽、水。
√实验6、砖瓦和陶瓷、瓷器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砖与陶瓷各一小块,铁钉、水、滴管√实验四、水和空气1、水水在哪个袋中黑色塑料袋、透明塑料袋,石头、木头、醋、牛奶、树叶、分类用图纸,网状图记录纸。
√实验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比较水和食用油塑料杯、玻璃、蜡光纸、筷子、试管、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玻璃杯、塑料瓶(矿泉水瓶)、水槽,记录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在六年级下学期的科学课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实验,其中最让我
印象深刻的是水的密度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比如玻璃珠、塑料球、硬币、
铁钉等。
然后,我们准备了一个装满水的容器,并在水中加入了一些盐,搅拌均匀使盐完全溶解。
接下来,我们将不同的物品一个个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物品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各不相同。
玻璃珠和塑料球浮
在水面上,而硬币和铁钉则沉到了水底。
我们很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不同物体的密度不同所致。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密度大的物体沉在水中,密度小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而盐水的密度比普通水大,所以一些原本沉在水底的物体在盐水中能够浮起来。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密度这个概念,还深刻理解了密度与物体在水
中的浮沉关系。
这让我们更加感受到科学实验的魅力和重要性。
除了水的密度实验,我们还进行了许多其他有趣的科学实验,比如光的折射实验、电路实验等。
这些实验不仅让我们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还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实验
设计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能力将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总的来说,六年级下学期的科学实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能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不断探索、实践,为将来的科学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能量的转换》第一课时《有趣的碰碰球》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能量的转换》第一课时《有趣地鹏鹏球》。
主要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动能势能的转换现象,进一步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到动能、势能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并了解产生动能的原因是由于小球被举高产生势能,自由下落势能转换为动能。
二、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势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换;列举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的例子。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碰碰球实验提出有关能量转换的问题;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证明动能、势能的存在以及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分析动能、势能的相互转换现象。
【探究实践】:表现出对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态度责任】:了解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势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换;列举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的例子。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碰碰球实验提出有关能量转换的问题。
四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极大的自主探究、自主操作、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知。
五、说法教法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充分的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
【教学准备】:小黑板碰碰球课件六、教材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演示实验:把 A4纸蒙在纸杯口上,用皮筋把 A4纸绑紧。
试实验一:探究磁铁的秘密一、实验名称:探究磁铁的秘密二、实验材料:条形磁铁、橡皮、回形针、塑料尺子、粉笔、铁钉、木块、布条、玻璃片、陶瓷小勺、大头钉等。
三、实验步骤:1.将实验用品依次摆放在桌面上,/用条形磁铁的一端靠近橡皮。
/发现磁铁吸不住橡皮,把橡皮放到标注吸不住的盒子里。
2.用条形磁铁靠近回形针,/发现回形针被吸住,/把回形针放到标注吸住的盒子里。
3.用同样的方法依次靠近其余的物品,磁铁能吸住的物品放在标注吸住的盒子里,吸不住的物品放在标注吸不住的盒子里。
4.观察标注吸住盒子里的所有物品,/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铁做的。
实验结论:磁铁能吸引铁。
实验完毕,请整理实验器材。
一、实验名称:研究布料的特点二、实验器材:棉布、化纤布、丝绸、盛有水的水槽、烧杯。
三、实验步骤:1.把棉布放在手中,用手直接感知棉布,摸一摸。
/发现棉布手感柔软。
用同样的方法摸一摸化纤布和丝绸,/发现化纤布和丝绸手感都很柔软。
2.用手拉一拉棉布,/发现棉布被拉长了,松手后,发现棉布又回到原来的样子。
同样用手拉一拉化纤布和丝绸,/发现化纤布和丝绸同样被拉长,松手后,同样回到原来的样子。
说明棉布、化纤布和丝绸都有弹性。
3.把同样大小的棉布、化纤布、丝绸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取出棉布,在烧杯上方挤压,/发现能挤出水。
同样的方法挤压化纤布、丝绸,/发现都能挤出水。
观察烧杯里水的多少,/发现水有多有少,说明棉布、化纤布、丝绸都有吸水性,不同布料的吸水性能不一样。
实验结论:布料具有柔软、弹性和吸水性的特点实验完毕,请整理实验器材。
一、实验名称:研究金属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铝条、铜条、铁条、砂纸、锤子、铁砧子三、实验步骤:1.拿出铝条,用砂纸打磨铝条,/发现铝条表面具有银白色的光泽。
拿出铜条,用砂纸打磨铜条,/发现铜条表面具有紫红色的光泽。
拿出铁条,用砂纸打磨铁条,/发现铁条表面具有银白色的光泽。
说明:铝条、铜条、铁条具有金属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