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学案及反思第一课时一、预习环节:(一)预习目标:1、通过预习,学习本课生字、词语;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练习给各部分加小标题,探究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优秀品质。
4、培养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综合概括的学习能力。
(二)预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练习给各部分加小标题,了解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
(三)预习难点:练习给各部分加小标题,探究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的关系。
(四)预习提纲:1、用序号标出自然段,根据课题质疑。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拼音的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画出生字对应的词语,试着找出根据课题质疑的答案,积累好词、佳句。
3、利用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懂的问题记在文中。
4、自学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写出来。
如:枣(zzǎo)(一7画)(囫囵吞枣)5、结合生字找形近字,并组词。
如:悼()嗽()搞()详()……掉()漱()槁()()……6、找本课中一字多音或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并注音组词。
如:zhā扎zházā7、速读课文,按空行标志理清文章的条理。
8、默读课文,完成问题: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分别是:、、、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的人。
9、我给各部分加的小标题是:、、、、,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的关系是:。
(设计意图:本课是在课堂上预习的,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发现学生预习结果是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随时在小黑板上展示,为其他学生继续做好预习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展示交流环节:1、开火车读文,纠正字音,指导难读的词、句,读后全班交流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及答案,交流好词、佳句。
2、全班交流预习提纲中的4、5、6题,同桌互查,部分疑难问题可以问老师。
2023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四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正、冠、挨、扎、号、更”。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一帆风顺”等词语的意思。
积累本课成语。
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__中的三件事。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感受鲁迅“为自身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解读课题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提示“迅”的笔顺。
2、师:关于鲁迅,你们知道多少呢?师简介鲁迅。
(由于在课前要求同学收集相关鲁迅的资料,因此该环节的设计目的:一是再现其预习的内容,对学习本课起到铺垫的作用;二是旨在培养同学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一次次的预习中,要同学明白能在众多信息中挑选出和本课学习有关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不泛泛,不空洞,“学为所用”的道理)3、师:带着对课题的理解,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葬礼,提出问题:⑴师:1936年的10月19日,鲁迅先生的遗体躺在当时位于上海胶洲路的万国殡仪馆里,前来吊唁的人很多,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十分惊异,她惊异什么呢?PPT出示,指名读第一节,注意正音。
(在教师的引语中,涉和到了关于鲁迅先生追悼会的时间和地址,作为课外资料的补充,给同学一个感性的认识。
“大殓出殡”图片的出示目的也在此)生质疑: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敬爱?⑵师:这么多人是指哪些人?生:……2、了解事件,概括标题:⑴师:这些职业、年龄、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为何都这么敬爱我的伯父呢?当时我还小不明白,但是作者在回忆往事的点滴中,慢慢找到了答案。
请快速默读课文,考虑:作者回忆了伯父生前的哪三件事情?能否试着给每个故事列个小标题。
生:……⑵师:引导并概括板书:教我读书,救治车夫,关心女佣。
(首先,在阅读与交流中让同学初步感知内容并对__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在已往的课程中,同学已经对小标题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又鉴于__的特点,在此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的三件事情具有可操作性)三、抓住言行,体会品质1、讲读“教我读书”,感受伯父的“爱抚”:小组读读第一个故事。
2023精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3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3、学习本课生字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介绍作者.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__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__,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2、什么事使“我”惊异?(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3、小结: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四、学习第二段,讨论.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1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追悼、羞愧、深奥、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立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嵩山思想品质;掌握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掌握通过品析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等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品质的学习方法;认识和理解文章以小见大、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了解鲁迅生平,了解鲁迅先生同反动派作斗争的故事以及毛泽东等伟人对鲁迅的评价。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简介背景。
1、从课题可知,作者与鲁迅先生有何关系?(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2、请一同学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及鲁迅生平。
二、理清文路,感知课文。
1、指名轮读课文,说说课文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2、理清事件,立出小标题,教会学生立小标题的方法。
①先用简短的话归纳每段的意思。
②再把段意浓缩成小标题。
③从内容上考虑可把小标题列为:深切怀念谈《水浒》讲“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三、抓住重点,领会中心。
紧扣课文中心句,精讲课文四、五段。
渗透抓住人物动作、表情等关键性词语体会人物品质、领悟文章中心的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捕捉文章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别人想得多。
”2、文章哪几段反映了伯父“为别人想得多”?导入学习四、五段。
3、讲读文章第四段,指导学生读议:①鲁迅先生是怎样救护、资助车夫的?找出文章中描写鲁迅救护车夫的动词,以及他掏钱、送药等细节,体会:这些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通过“扶”、“蹲”、“半跪”、“夹出”、“洗”、“敷”等动词,以及他宁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微薄之力给予帮助,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一颗赤诚爱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敬佩鲁迅先生这样的人。
(2)培养爱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3)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2)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朗读与表达(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品情感。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表达练习。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学习生字词的能力。
3.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理解和评价。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和文学风格。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号迅甫,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的文化名人。
鲁迅的作品主题广泛,涵盖小说、散文、诗歌等多个领域。
他主张科学民主,提倡启蒙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伯父与我作为鲁迅的外甥,我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着深深的敬佩和崇拜之情。
从小听父母讲述鲁迅的事迹,我就对他的思想和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鲁迅先生在当时的社会中,以他锐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为正义与真理发声,对抗封建迷信和社会不公。
他的作品洞察人性,唤起人们的反思和思考,对我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鲁迅的成就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鲁迅先生的作品与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创作在小说创作方面,鲁迅先生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著名。
他通过小说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丑陋和荒谬,用尖锐的讽刺和深刻的洞察力批判封建礼教、封建伦理和社会不公。
散文写作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他以《热风》、《华盖集》等作品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判,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对社会改革的呼声。
思想影响鲁迅先生的思想影响也不容忽视。
他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批判,主张科学民主和现代化思想。
他的思想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启蒙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人感悟作为鲁迅先生的外甥,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贡献。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文学的力量和社会责任感。
我希望能够以他为榜样,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为社会的进步和正义呐喊。
结语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以他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篇章。
作为他的外甥,我为能与他有着血缘关系而自豪。
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将永远影响着中国人民,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永远怀念鲁迅先生,传承他的思想和精神。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句理解科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了本课,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先看课题,你知道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吗?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1、读生字组词(自读,指名读,比赛读)仪悼逝餐枣搞冠骂嚼悟摊奥咳嗽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悼:dào餐:共16笔嚼:20笔奥:注意上部嗽:注意右边冠:多音字组词3、小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四个字的词可划下来。
各色各样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4、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说说你对本课词语的理解学生说意思,并能迅速读一读原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三、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2、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板书:深受爱戴,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3、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小标题,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概括的4、默读课文,你认为有哪些含义深刻而且你又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四、提出疑问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伯父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明的找到中心句:"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并引出最后一自然段)五、作业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的生词。
2、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六年级语文课堂而设计的教学教案,内容涉及了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介绍。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大贡献,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于鲁迅先生人格和思想的理解与尊重。
二、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2.能够简单概括鲁迅先生的重要作品;3.培养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尊重和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PPT、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认识鲁迅先生1.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图片和名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主要作品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3.分析:让学生分析鲁迅反抗封建文化及社会不公正的思想。
4.总结:以问题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对于鲁迅先生的理解。
第二课:《药》1.阅读:组织学生阅读《药》一文。
2.分析: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对于社会病态的批判。
3.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社会病态与个人生命的关系。
4.默写:要求学生默写《药》的主要内容和个人感受。
第三课:《孔乙己》1.导入:播放《孔乙己》的影片片段,引发学生的共鸣。
2.阅读:分段阅读《孔乙己》一文,理解主题和表达方式。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孔乙己对于社会体制的质疑和自我人格的追求。
4.总结: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对于孔乙己的认识。
第四课:《狂人日记》1.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狂人日记》的主题。
2.阅读:学生分段阅读《狂人日记》一文,理解狂人的病态思维。
3.分析:让学生分析狂人对于社会和人类的批判。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对于狂人的理解及其对于社会的意义。
第五课:《阿Q正传》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阿Q正传》。
2.阅读:学生分段阅读《阿Q正传》一文,理解阿Q的人格和命运。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阿Q的反抗和对于封建文化的嘲讽。
4.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尊严和社会的压迫与限制。
人教版语文六上《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学案班级: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 教师寄语:有这样一种人,他虽然与世长辞,人们却永远不会把他忘记。
【学习目标】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预习达到以下目标:1.通读全文,圈画应掌握的生字新词,查字典正音、释义,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 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结构特点。
3.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
4、有条件的同学可搜集鲁迅写的文章或别人写鲁迅的文章读读。
【走进作者】周晔,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
浙江绍兴人。
鲁迅三弟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鲁迅先生的侄女。
周晔生于西门,鲁迅逝世时,她才10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自建国后一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教材助读】见语文书P86——87的阅读链接。
【预习自测】一、我会写。
wǎn lián gǎo xiào xiáng xì() ( ) ( )ké sou wén zhāng shì shì()()()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女佣.(yōnɡrōnɡ)追悼.(dào diào)嚼.饭(jiáo jué)怒号.(háo hào)敷.药(fūbó)绷.带(bēnɡběnɡ)三更.(ɡēnɡɡènɡ)淌血.(xiěxuè)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精选【第1篇】教学目标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3.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导语:同学们,通过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鲁迅先生。
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鲁迅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伯父。
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周晔一同走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了解更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
2.出示课题,提出疑问。
我们先来看看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与鲁迅先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称他为“伯父”,又称他为“先生”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行解决。
(1)组内共同整理归纳难读或易读错的字、词。
◆易读错的字:殡唁囫囵镊◆需要理解的词语:追悼吊唁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碰壁呻吟饱经风霜(2)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在全班交流,教师指导理解。
2.学生通读全文后,解决出示课题时提出的问题。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侄女。
从题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性。
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知道作者是鲁迅的侄女。
(2)为什么“我”称鲁迅为“伯父”,还称为“先生”?“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
这两者并列,既是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又是表达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3.理清思路,说说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段与段之间的空行。
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成了六个部分,讲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
4.归纳段意后,学生用简洁的语句给划分的六个部分分别加上小标题。
(1)教师指导加小标题的方法:①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优秀7篇】篇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一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
【课前准备】1、检查背诵《少年闰土》课后“资料袋”内容,进一步增强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2、阅览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检查,分步揭题1、指名背诵《少年闰土》课后“资料袋”内容。
(或全班齐声背诵)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师:同学们,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诵读课后“资料袋”,我们对鲁迅先生多少有了一些了解。
在他逝世九周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深深的怀念之情,写了一篇回忆性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师问:鲁迅周晔的伯父,为什么课题不是我的伯父鲁迅,而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引导:先生,对知识分子和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
后来意义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男士。
如宋庆龄、冰心、丁铃、许广平等均可称为先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远程教育资源,录音朗读课文。
思:①课文的构段方式有什么特点,我们以前所学的哪一篇课文与本篇课文相同?②了解作者写了哪几件事,试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优秀10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知识与技能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
(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
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
)(明确目标)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3、同桌讨论。
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
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
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
(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团聚、失声痛哭、囫囵吞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4.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团聚、情节、记性、保存、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初识鲁迅,导入新课1.学生谈自己眼中的鲁迅。
2.教师讲述心中的鲁迅。
3.读题入文。
师:同学们,通过这番介绍,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但是,鲁迅在世的时候,他的侄女周晔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
小周晔眼里的伯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她的视角来认识鲁迅先生。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读题,教师引导读出小侄女对伯父深深的爱。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认读会认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2.学习会写的生词。
(1)音:开始朗读,找出重点字音,连读两遍。
(课件出示)(2)形:(课件出示)①形近字组词:详——祥挽——换咳——该搞——稿恍——晃②同部首字归类:囫囵咳嗽(3)义: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浏览课文,了解隔行分段的方法。
2.指名分别读课文的五段,想想讲的是什么。
(出示课件)第一段:伯父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第二段:伯父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伯父笑谈鼻子被墙壁碰扁的趣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9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遗体、追悼、逝世、晚餐、张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奥、咳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4.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二、学习准备回忆或收集有关鲁迅的生平、事迹。
三、学时安排四学时。
一学时,了解课文大意;第二学时,读熟课文,品读一部分;第三学时,品读二、三部分;第四学时,品读四、五部分,总结全文。
(三学时。
一学时,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学时,讨论、体会鲁迅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作者写了他的哪几件事;第三学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给课文各部分列小标题。
)四、学习过程一学时1、了解鲁迅的同学介绍鲁迅的一些情况。
2、读课题,有什么疑问要问?(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称了伯父为什么还要再称先生?)3、指名读课文一部分,穿插正音。
4、同座互读一部分。
5、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知道的、明白的讲给大家听,不懂的、不明白的提出来讨论)(为什么不知道鲁迅就是伯父的?“追悼”和“吊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爱戴”和“爱抚”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6、有感情地朗读一部分。
7、概括段意——小标题(段意:伯父去世了,很多人都到殡仪馆追悼他。
小标题:在殡仪馆里—伯父去世了—深切的怀念—逝世—“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第二学时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穿插正音。
2、同座互读第二部分3、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知道的、明白的讲给大家听,不懂的、不明白的提出来讨论)(“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的意思——因果关系句;“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字面义?一般情况下谁的记性好?话中之意?《表》——前苏联作家班台莱耶夫著,鲁迅翻译;《小约翰》——荷兰作家望—蔼台著,鲁迅和另一作家翻译;)4、再读一部分的较后一句话,体会感情。
2017学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科第五单元导学案(老师版)主备人:王美蓉审核人: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日期_______课题: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重点难点:1、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2、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培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破文章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知识链接:1、了解文章作者。
周晔(yè),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
浙江绍兴人。
鲁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
周晔是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
周晔生于上海,鲁迅逝世时,她才10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自建国后一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周建人在晚年口述,周晔执笔,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周晔还独立撰写过《伯父的最后岁月——鲁迅在上海》一书,是她研究鲁迅的姊妹篇。
2、查阅资料(课本第86——87页),了解鲁迅生前的相关事迹,为学习文章做好准备。
3、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抄写2遍。
追悼逝世爱抚吊唁爱戴挽联枯瘦深奥呻吟慈祥咳嗽遗体搞笑详细文章恍然大悟囫囵吞枣饱经风霜半夜三更北风怒号.(háo)恍然大悟失声痛哭张冠.(guān)李戴4、读拼音写出词语。
wǎn lián gǎo xiào xiáng xì hú lún tūn zǎo ( 挽联 ) ( 搞笑 ) ( 详细 ) (囫囵吞枣)ké sou wén zhāng shì shì huǎng rán dà wù( 咳嗽 ) ( 文章 ) ( 逝世 ) ( 恍然大悟)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失声痛哭)②、把枣子整个吞下去。
比喻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囫囵吞枣)③、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
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张冠李戴)④、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饱经风霜)6、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鲁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
1、提起鲁迅先生,我们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
(板书: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文题中的“我”是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
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ù写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和字形。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交流理解词义。
4、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请你说出每段的大意。
①(第1自然段)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②(第2、3自然段)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③(第4-13自然段)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④(第14-22自然段)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⑤(第23、24自然段)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2、说说文章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联系,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
(1)文章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是因果关系,也是总分关系。
第一部分写的是果(总述)——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
后几部分写的是因(分述)——鲁迅先生关心劳动人民,痛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各段小标题分别是:①、深受爱戴②、谈《水浒传》③、笑谈“碰壁”④、救助车夫⑤、关心女佣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4、读了本文,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用文中的话概括。
三、集体交流,突破难点1、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文并思考:你从文中哪些描写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爱戴?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感受。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1来者的表现:“追悼”“致敬”“失声痛哭”,体会鲁迅先生在人民心目中似亲人、恩人、师长、朋友。
○2敬献者的挽联和花圈:“数不清”“大大小小”“堆满”,寄托着人们对鲁迅先生沉痛的怀念,深深的爱戴。
○3敬献者的身份:“工人”“学生”“各色各样”,体会鲁迅先生深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与爱戴。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人们对鲁迅先生爱戴(4)对于伯父的去世,那时“我”的心情又如何?引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体会“我”失去伯父的悲痛心情。
2、为什么伯父能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从文中找到最能说明原因的句子画下来。
引读课文最后一段: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四、课堂小结是的,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就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追悼会上来来往往吊唁的人群,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广大人民对他的尊敬与爱戴。
下节课,我们将追随周晔的回忆,去具体事件中感受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与崇高的品质。
五、布置作业1、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完成导学案第二课时。
3、课外阅读: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强调作业中出现的生字书写错误。
2、听写生字、新词。
3、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呢?(1)指名发言,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2)教师导言:这简短而朴实的一句话是对鲁迅先生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
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周晔的回忆,去具体事件中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与崇高的品质。
二、深入研读,突破重难点。
细读课文二至五部分,感受“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高尚品质,找出关键词句,写下自己的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
1、交流第二段“笑谈《水浒传》”。
①重点理解: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②探讨:伯父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抓住伯父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3小结:这个小故事反映出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的品质。
2、、交流“笑谈碰壁”。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1将画“”的句子改为陈述句: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中的“四周黑洞洞”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碰壁”比喻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鲁迅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很害怕,查抄他的信件,不许他发表文章,还要逮捕他。
鲁迅先生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巧妙地和反动派进行斗争。
句子采用了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动势力充满了憎恨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3“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体现了什么?答:“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语言风格,也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4在严峻的社会形势下,鲁迅先生能作出如此生动形象的比喻,可见他具有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
○5文章开头: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文章结尾: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作者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2)这样的写法好处有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文中起到了点明主题的作用。
3、交流“救助车夫”。
①重点朗读以下文段,圈出动词,注意其中动词的使用,。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答: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伯父关心、同情车夫,热爱劳动人民。
突显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
②重点理解下面的句段,注意划线的词语的含义。
(课件出示句子):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理解: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的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
这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4、交流“关心女佣阿三”。
重点理解: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
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答:这里运用对比的方法,体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三、回顾课文,分析形象。
1、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概括:爱憎分明2、学习课文后,请你说说:鲁迅的有哪些让人敬佩的思想品质?3、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鲁迅思想品质的句子。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四、课堂小结。
1、小结文章的写作特色。
(1)运用倒叙的手法。
课文一开始,从伯父的追悼大会入笔,讲伯父鲁迅受人爱戴,然后回忆了4件事,从而点明他受爱戴的原因。
(2)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物的品质。
文章选取了四件小事,反映了伯父的伟大品质,透过这几件小事,让读者看到了真实亲切的人物形象。
(3)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
如鲁迅先生“碰壁”的语言表现了他的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态度;他对车夫的救助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