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世界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
- 格式:ppt
- 大小:5.10 MB
- 文档页数:18
1 / 33第四讲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单科命题 备考导航素养解读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1.区域认知 结合区域经纬网图或其他相关材料,考查区域气候分布、气候特征及不同区域气候差异。
2.综合思维 以气候统计图或区域经纬网图为背景,考查气候成因、分布规律及气候特点。
3.地理实践力 结合实例,分析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探究点一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
具体分析如下: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气候带最冷(最热)月均温 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 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亚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1)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2)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性质变为温暖湿润。
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
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3)气团:掌握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的性质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
归纳如下: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控制,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或东北季风)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3.海陆位置(1)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高二地理【学习目标】1. 气温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2. 世界主要的降水类型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3. 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及形成原因。
4•理解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复习指导】一、世界气温的分布0•基本概念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单位:°C)。
平均温度(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
温差(日温差月温差,年温差)。
: 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数。
: 一个月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个月月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1. 气温的日变化(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天中最髙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一天中,与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2. 气温的年变化(1)特点:北半球大陆上气温_______ 最高,___________ 最低。
海洋上气温___________ 最高,__________ 最低。
南半球与北半球 ________________ 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K)10C(2)_______________ 同纬地区,夏季比温度低,冬季反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 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致每升髙100米,气温约下降________________(4)全球的炎热中心位于,极端最低温在。
2021年高考地理重点归纳“世界地理总论”第4讲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考纲要求]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知识讲解]一、天气和气候天气和气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我们把一定区域内短时间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天气。
如刮风下雨、冷热阴晴等。
所谓天气的短时间,可以是未来一天、两天、五天,也可以指一旬的天气变化。
而气候,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即多年时间大气的一般状态。
一个或下雨时间的长短所决定的。
例如,极地气候只存在于两极地区,四季寒冷“而热带气候则终年炎热。
二、气温1.概念:大气的温度叫气温。
我国用摄氏温标,以℃表示,读做摄氏度。
从长时间平均看,地面和大气系统热量得失的总和平衡,因此,地面和大气的平均温度保持不变。
但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和大气条件等是有变化的,因此,气温具有时间上的变化差异。
2.气温高低: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①地面-大气系统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支出(由于地面和大气反射、散射和辐射而射向宇宙空间的热能)状况②地面状况如热容量大小(水体热容量大,陆地小)、地形等③大气运动与洋流的热能输送和交换情况④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
2)分析方法: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大气自身条件(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和保温作用的强弱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大气的直接热源,影响热量的吸收和再分配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和下垫面3.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