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理工附中高一语文学科期中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4
北京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北京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一、语文(满分100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文言文材料略)1.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5分)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5分)3. 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行为或思想。
(5分)4.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3分)5. 评价文中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2分)(二)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6-10题。
(现代文材料略)6. 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
(5分)7. 分析文章中某一段落的作用。
(5分)8. 指出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5分)9. 评价文章中某一人物的形象。
(3分)10.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分)(三)作文(60分)11. 根据给定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60分)二、数学(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0分)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二)填空题(20分)11-20题,每题2分,共20分。
(三)解答题(60分)21-30题,每题分值不等,共60分。
三、英语(满分100分)(一)听力(20分)1-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二)阅读理解(30分)21-40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完形填空(10分)41-50题,每题1分,共10分。
(四)语法填空(10分)51-60题,每题1分,共10分。
(五)书面表达(30分)61. 根据给定情景,写一篇不少于120词的短文。
(15分)62. 根据给定提纲,写一篇不少于150词的议论文。
(15分)四、物理(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0分)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二)填空题(20分)11-20题,每题2分,共20分。
(三)计算题(60分)21-30题,每题分值不等,共60分。
五、化学(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0分)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二)填空题(20分)11-20题,每题2分,共20分。
北京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沉疴(kē)鳜鱼(guì)押解(xiè)果脯(pǔ)B.连累(lèi)尽管(jìn)唱喏(nuò)毒弩(nǔ)C.洞穴(xuè)瘦削(xiāo)抹布(mǒ)恁地(nèn)D.揖让(yī)会稽(kuài)慰藉(jiè)商贾(gǔ)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思忖钮扣眼花缭乱以德抱怨B.辐射手饰连篇累牍标新立意C.陷阱分辨鸦雀无声破釜沉舟D.讥诮標旗兴高彩烈容光幻发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日子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处心积虑、日夜操劳、鞠躬尽瘁的人。
B.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C.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下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B.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C.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D.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5.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北京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2024年4月班级姓名考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提示:试卷答案请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阅读是伟大的文化发明,但文字出现的历史非常短暂,人类尚不足以进化出一个先天的“阅读脑”。
这意味着,我们无法仅依靠遗传获得阅读技能。
我们之所以能够完成从“非阅读脑”到“阅读脑”的转变,既有赖于先天的大脑特性,又有赖于后天的阅读训练。
虽然人类没有进化出“阅读脑”,但先天拥有“口语脑”。
口语是人类自然习得的本能。
通过遗传,每一个准备接受阅读训练的个体已经具备了从语音通达语义的口语加工脑区和环路。
这些加工口语的脑区与环路即是“阅读脑”形成的开端。
从出生到死亡,人类的大脑并非一成不变,你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一台持续更新的机器,始终处于调整变化中。
这种能够不停“重组”的特性被称为“脑的神经可塑性”。
后天的阅读训练,有针对性地促成了先天脑的重组,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当属视觉词形区的出现。
法国认知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德阿纳比较了无阅读能力(文盲)和有阅读能力的两组成年人,发现在阅读任务中,有阅读能力组的左脑梭状回(即视觉词形区)在观看文字时的活跃强度要高于观看人脸、房屋等其他视觉刺激时的活跃强度;而文盲组,相应的脑区未发现异常活跃现象。
这一发现首次直接证明了阅读训练对脑区功能的塑造作用。
除此之外,阅读还会“改写”大脑的灰质和白质结构。
一项追踪研究发现,与刚入学时相比,儿童在二年级时,左半球的顶下小叶、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的灰质体积有所减小,推测是阅读训练引发了相关脑区神经突触的修剪过程,使这些脑区变得更加精简高效。
另一项研究发现,8-10岁儿童在接受100小时的阅读训练后,白质纤维束的走向一致性显著增强,意味着不同脑区之间的信息传输能力有所提高。
北京市2022年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带解析及答案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链,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甲)。
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
她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还有呢。
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乙)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都快跳起来了。
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
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丙)而(丁)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_________,_______朋友的脖子,__________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_____了。
【1】“甲”“乙”“丙”“丁”四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 精美精巧迟疑急切B. 精巧精美迟疑焦急C. 精巧精美迟缓焦急D. 精致精巧焦急迟疑【2】最后一段的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A. 跑过去搂住亲热地走B. 走过去抱住亲热地走C. 跳起来搂住狂热地跑D. 跳起来抱住亲热地跑【3】这些动词刻画了“她”得到项链后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这部分人物描写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丙、丁两处所填词语反映了“她”当时怎样的心情?下边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 急切地希望借到。
B. 担心对方不借。
C. 十分喜欢,急切地希望借到手,但又觉得太珍贵,担心对方不借。
D. “迟疑”和“焦急”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她当时对首饰的喜爱之情。
【6】文中的“她”名叫______________,上文出自小说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7】从全文的情节结构看,这段文字为下文哪一情节作铺垫和暗示?()A. 丢项链B. 赔项链C. 还项链D. 发现项链是假的【答案】【1】B【2】C【3】激动兴奋【4】行动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5】C【6】玛蒂尔德项链莫泊桑【7】D【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北京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宝鸡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城脚下,雁栖湖畔。
围绕以“新经济,新共同体”为主题的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目前在北京落下帷幕。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全球600余位政府官员、企业高管、科技创新领袖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加强合作,共建开放、创新、共享的世界经济,在这个冬日里为世界经济带来一道暖阳。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中国,正在以开放、创新的姿态加速集聚澎湃的发展动能。
开放创新不仅使中国经济更具活力,还让世界享受到中国创新、开放所带来的红利。
()“封闭的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如果切断彼此的联系,禁止技术交流,全球创新生态系统就会分崩离析”…….嘉宾们在论坛上齐声呼吁,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唯有在开放中创新,在发展中共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最强动力。
开放的中国正在加速集聚发展的新动能,也必将助推世界经济合作与增长。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围绕以“新经济,新共同体”为主题的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B . 以“新经济,新共同体”为主题的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目前在北京落下帷幕。
C . 以“新经济,新共同体”为主题的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
D . 围绕“新经济,新共同体”为主题的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不仅表现出中国以自身开放推动做大全球市场蛋糕,而且显示出中国的强大吸引力,让各国共享中国机遇。
B . 这不仅显示出中国的强大吸引力,而且表现出中国以自身开放推动做大全球市场蛋糕,让各国共享中国机遇。
C . 这不仅表现出中国以自身开放推动做大全球市场蛋糕,让各国共享中国机遇,而且显示出中国的强大吸引力。
2020-2021学年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综观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抗击灾难的历史。
不同的灾难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也不一样。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文艺也在对灾难的表现中不断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接通人类有关灾难的思想传统,不断攀升精神与审美的高度。
所以,如何真实地描绘灾难,刻画灾害中的人物,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并进而对灾害进行反思,从而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更理性地面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是文艺家们应该长久探索的问题。
可以想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灾害将长久地留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记忆中,对它的书写也将继续下去。
②如果对世界文艺史上优秀的灾难文艺进行考察,它们大概体现出如下的特点,可以作为此次抗疫文艺创作的参照。
③首先是强烈的现场意识。
现场感最能体现出文艺在灾难面前的人类担当意识。
在富于现场感的灾难文艺作品中,灾难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它们以逼真的方式将灾难告诉世界,为人们的记忆提供了完整的灾难地理坐标,复现出真实的灾难场景,特定的事件、人物、气氛如在眼前,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强烈震撼。
当然,这一切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力求将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来,从而构成完整的灾难叙事。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提供令人难忘的人物与故事,尤其是那些堪称中流砥柱的英雄,他们可能本身就是杰出人物,但也可能是平头百姓。
许多作品都将镜头对准了“草根”阶层,普通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头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得让人无法记得住他们的面孔,但当灾难来临时,却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
人民创造历史,正是他们在灾难中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彰显出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④其次是自觉的超越意识,在发现与反思中建构人文精神。
北京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A.癖好(pì)聒噪(guō)寒喧敛气屏声(bǐng)B.朱拓(tuò)悚然(sǒng)函盖沸反盈天(fèi)C.剔透(tī)暂时(zhàn)精悍斐然成章(fěi))D.肖像(xiào)炮烙(luò)理睬罄竹难书(qìng)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幸不訾着短处訾:毁谤B.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抵:到达C.好高骛远骛:追求D.化险为夷夷:平坦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国家药监局主持核心业务的意料器械司的两任司长,在半年时间内,先后都因涉嫌受贿被检察机关刑拘,看到这样的报道,令人触目惊心。
B.在远处,天的尽头一片彩光。
我怀疑自己看见海市蜃楼,但又觉得那还是一片彩虹而已。
我的双眼模糊,有如隔岸观火,什么也看不清楚。
C.大城市的居室、办公楼、饭店或娱乐场所的污染程度已经不亚于室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许多人对此不很了解甚至是无所知。
D.刚刚开通的可视电话,可以双向实时传输通话双方的语音和图像信号,实现人们打电话时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的梦想,真可谓咫尺天涯。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祝福》《药》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C.蒲松龄是我国清代文学家,他创作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聂小倩》即选自于这部短篇小说集。
D.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北京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桅(wéi)杆蜡笺(qiān)菜畦(qí)拙(zhuó)于言辞B.隽(jùn)永湍(tuān)急熨(yùn)帖大腹便便(pián)C.鳜(jué)鱼欹(qī)侧嘈(cáo)杂胼(biǎn)手胝足D.竹篙(gāo)悲怆(chuàng)炮(páo)制亘(gèn)古不变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迟滞博动声名狼藉稍纵既逝B.猝然恪守名躁一时穿流不息C.沧桑溃乱四散逃窜迫不及待D.松懈糟粕惊滔骇浪箭拔弩张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为反对日本修路,中学生们勇敢地走上街头请愿示威。
然而,官员的“无作为”,县政府与警察的阻挠,使这场学生运动无疾而终。
B.由于《论语》内容驳杂,涉及面很广,且缺少谈话相关语境,研究者对于《论语》的解读和阐述莫衷一是。
C.秦晋围郑,烛之武夜入秦营,面见秦伯时大放厥词,终以委婉的辞令劝谏成功,瓦解了秦晋联盟。
D.在严寒的冬天,两只三桅大船破浪并行,一网上来,能打上千斤鱼。
这种竭泽而渔的打鱼方式极为壮观豪迈。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盛唐诗人岑参以热情浪漫的笔致描写军旅生活与边塞风物,表现了盛唐士人渴望投笔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
B.在失去健康后,史铁生消沉过、绝望过,最终他走出了生存困境并开始文学创作,这样的人生经历实在是骇人听闻。
C.邻近春节,小区物业提醒各业主加强防盗意识;社区民警也做了充分准备,开门揖盗,力求杜绝一切盗窃行为。
D.《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
诗人借助浩淼的春江、繁茂的春花等呈现出了月光的皎洁澄澈,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梦幻景致。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从春秋战国起,汉民族就进入了如实记录历史的时代,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等稗官野史。
2024北京理工大附中高一6月月考语文(2024.6)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诗文背诵(40分)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有善始者实繁,。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2)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3)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
(苏洵《六国论》)(4)至于怨诽之多,。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5)千古凭高对此,。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6)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生动地描绘出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及恭敬的态度的句子是:,铿尔,。
(8)《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说明竭诚待人和放纵性情、轻视他人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9)夸张的修辞手法,可增强表达效果。
比如苏洵用“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来表现创业者的艰难。
(苏洵《六国论》)(10)古人登高望远,多有感怀。
杜甫的“,凭轩涕泗流”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
(杜甫《登岳阳楼》)(11)当我们徜徉于美景时,往往会因内心与景物相合,产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体验。
这种体验,用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词句来说,可谓“,。
”(1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1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的句子是:“,。
”(1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章最后正面表明态度:“,,”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
(1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例说明先王做事也会招致百姓反对,不只是朝廷士大夫反对的句子是:“,。
”(16)中国古人为文善用形象化的表达,如《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为喻,说明“,”的道理;《六国论》中用“子孙视之不甚,,”来批判随意赂地的愚蠢之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用“浴乎沂,,咏而归”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
北京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其他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篙(gāo)横亘(gèn)追悼(dào)载人飞船(zài)B.遒劲(jìn)重创(chuàng)菲薄(fěi)叱咤风云(zhà)C.劣势(liè)纤巧(xiān)浸溯(sù)风尘仆仆(pú)D.忸怩(ní)惩戒(chéng)凌侮(wǔ)长歌当哭(dàng)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殴打关键作揖变幻莫测B.撰写斑斓毕竟桀骜不驯C.租赁沧桑寂寥绿草如荫D.谄媚气概屠戮睡眼惺忪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原不死。
”文天祥就义虽已七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九死不悔,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B.从表面丄看他好像是抱定逆来顺受的道理,不声不响地过着苦难的日子。
可在他心里,却没有一刻的宁静。
C.这个公司的考核制度一向严格,只有秋毫无犯的员工才可能获得年终奖,所以很多有想法有才华的人不愿意来。
D.—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必定是刚直不阿、不逢迎、不偏私,他绝不会为了一己之利向有权势的人摇尾乞怜。
4.通过分析形声字形旁的意思可以辨别并修改错别字,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拌”从“手”,是“搅和、争吵”的意思,而“绊”从“纟”,是“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所以“绊脚石”应为“绊”而不是“拌”。
B.“幅”从“巾”,与布帛等有关。
而“辐”从“车”,意为如车辐一样“从中心向八方伸展或传播”,所以“辐射”,应为“辐’而不是“幅”。
C.“蜚”从“虫”,意思是“一种虫”,为传说中的灾兽;而“斐”,从“文”,表示与彩饰、文采有关。
所以“斐然成章”,应为“斐”而不是“蜚”。
D.“燥”,从“火”,是“缺少水分,干燥,寓着急上火之意”;而“躁”,从“足”,表示走动之意,情绪安宁才会走动,所以“烦燥不安”应为“燥”而不是“躁”。
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一、基础知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阜.盛(fù)盥.洗(guàn)纨绔.子弟(kuà)徇.情枉法(xún)B. 袅娜.(nuò)踱.步(duó)白雪皑皑..(ái)心宽体胖.(pán)C. 敕.造(chì)黔.首(qián)大雨滂.沱(páng)所向披靡.(mí)D. 忖.度(cǔn)蓊.郁(wěng)载.歌载.舞(zǎi)不稂.不莠(liáng)【答案】B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膏梁口碑烂竽充数运筹帷幄B. 幽僻孺慕无精打彩再接再励C. 斑驳潦倒珠联壁合皇天厚土D. 辖区万籁亭亭玉立挟山超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应根据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分析。
A项,“膏梁”应为“膏粱”,“膏粱”的意思为“肥肉和细粮”;而“梁”的意思为“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木”。
“烂竽充数”应为“滥竽充数”,意思为“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滥,失实的,假的。
B项,“再接再励”应为“再接再厉”,意思为“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
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
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无精打彩”应为“无精打采”,意思为“采:兴致。
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C项,“珠联壁合”应为“珠联璧合”,意思为“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
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
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皇天厚土”应为“皇天后土”,意思为“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
指天地。
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北京市理工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练习第Ⅰ卷(10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字形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 笙萧胆怯(qua) 长歌当哭(dāng)B.菲薄(fěi) 谍血婆娑(suō) 戛然而止(gá)C.惩创(chuāng) 苍海忸怩(nǐ) 叱咤风云(chà)D.慰藉(jia) 噩梦绯闻(fēi) 载歌载舞(zài)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艺术实践表明,真实的东西,往往是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的,从而更能引起人们的感受②凝视一幅美画久了,自己仿佛也融入画中,于山水之间,深得其乐。
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暴力的电影后,就盲目地模仿其中某些人物其中某些人物的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观众没有足够的能力。
④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A.新奇徘徊鉴别却B. 新奇徜徉鉴赏却C. 新鲜徘徊鉴赏竟D. 新鲜徜徉鉴别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60年来,部队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武器装备也今非昔比,但对百姓秋毫无犯的传统,却一代一代传承着。
B.大自然的创造力令人惊叹,风蚀的力量将坚硬的岩石“雕刻”成各种奇妙的形状,真可谓巧夺天工。
C.整改不光是挂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只有真正改变工作作风,老百姓对整改才不会口是心非。
D.这部著作既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他处心积虑反复修改的辛勤结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变得日益狭窄,这是一个焦点问题。
B.由于人口增多,导致了滥伐林木、盲目猎杀、过量捕捞等情况的发生,造成多种生物物种濒危的严重后果。
C.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人员将首次大范围测量南极地表冰雪、岩石和土壤的光谱,以绘制全球首张南极陆地“景观图”。
北京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愆(qiān)期机杼(shū)信誓旦旦漂伦憔悴B.提(dī)防敷(fū)衍危在旦夕淋漓尽致C.羽檄(xí)顷(qīng)刻苍苔(tái)良晨美景D.阑(lán)干雾霭(mǎi)恬然(tián)气势凶凶2.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汉字使用了几千年,一直到现在,在本民族没有_____为表音文字,传播到外民族中才成为表音文字。
②文化是传承的,但也是发展的,这是—个不断_____与改变的过程,因此,研究文化现象,必须注意其时空背景,切忌在大时段上笼统言之。
③艾滋病在全球呈现蔓延的趋势,成为人类的公害,这已经是不容_____的事实,因而防治艾滋病的行动,也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
A.演化延伸质疑B.演变延伸置疑C.演变延展质疑D.演化延展置疑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网络小说里的情节变幻莫测,出神入化,着实吸引了不少读者。
B.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C.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词,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D.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4.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_______,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了灰色的露水D.它射下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般贯穿整个森林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体裁完备,有古诗、律诗、绝句等;唐代有成就的诗人也最多,大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北京市理工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练习第Ⅰ卷(10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字形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 笙萧胆怯(qua) 长歌当哭(dāng)B.菲薄(fěi) 谍血婆娑(suō) 戛然而止(gá)C.惩创(chuāng) 苍海忸怩(nǐ) 叱咤风云(chà)D.慰藉(jia) 噩梦绯闻(fēi) 载歌载舞(zài)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艺术实践表明,真实的东西,往往是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的,从而更能引起人们的感受②凝视一幅美画久了,自己仿佛也融入画中,于山水之间,深得其乐。
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暴力的电影后,就盲目地模仿其中某些人物其中某些人物的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观众没有足够的能力。
④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A.新奇徘徊鉴别却B. 新奇徜徉鉴赏却C. 新鲜徘徊鉴赏竟D. 新鲜徜徉鉴别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60年来,部队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武器装备也今非昔比,但对百姓秋毫无犯的传统,却一代一代传承着。
B.大自然的创造力令人惊叹,风蚀的力量将坚硬的岩石“雕刻”成各种奇妙的形状,真可谓巧夺天工。
C.整改不光是挂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只有真正改变工作作风,老百姓对整改才不会口是心非。
D.这部著作既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他处心积虑反复修改的辛勤结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变得日益狭窄,这是一个焦点问题。
B.由于人口增多,导致了滥伐林木、盲目猎杀、过量捕捞等情况的发生,造成多种生物物种濒危的严重后果。
C.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人员将首次大范围测量南极地表冰雪、岩石和土壤的光谱,以绘制全球首张南极陆地“景观图”。
D.欧盟10个新成员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已有成员国平均水平的近47%左右,新老成员贫富悬殊。
5.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策》------战国-------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国别体B.《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新格律诗------现代C.《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左传》------纪传体D.《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呐喊》-------散文二、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20分)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6.下面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具以沛公言报项王B.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 不如因善遇之因人之力而敝之7.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B.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字用作动词,登记在册沛公军霸上:军,名次用作动词,驻扎C.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D.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8.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C.拔剑切而啖之D.劳苦而功高如此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①张良出,要项伯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③籍吏民,封府库④不如因善遇之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3分)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分)11.对刘邦这一人物,历来褒贬不一,请结合《鸿门宴》节选部分的内容,对刘邦加以评价。
(3分)三、12.默写填空。
(每小题0.5分,共8分)①鹰击长空,,。
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③又前为歌曰:“,。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综已不顾。
④《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所作,它与、合称为“春秋三传”。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劝秦伯说:“,君知其难也。
”并最后总结道:“,唯君图之。
”⑤西汉史学家所著的《》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四、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8分)菩萨蛮·黄鹤楼1927 春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①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
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②九派:派,水的支流。
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③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
13.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第一、二句之意,渺无边际的长江,横贯在大地上,漫长的铁路线贯穿南北。
B.上片第三、四句之意,烟雨无边无际,龟山和蛇山,夹扼着滚滚东去的长江。
C.下片第一、二句之意,黄鹤飞到了遥远的天上,此地只剩下供人游览观赏的黄鹤楼。
D.下片第三、四之意,端起酒杯洒向滔滔江水,心潮像长江巨浪,一浪高过一浪。
14.本词上片语言运用颇具特色,请从炼字、句式、押韵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3分)15.本词下片中“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根据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3分)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4分)月光下的喇叭手林清玄冬夜寒凉的街心,挖遇见一位喇叭手。
那时月亮很明,冷冷的月芒斜落在他的身躯上,他的影子诡异地往街边拉长出去。
街很空旷,我自街口走去,他从望不见底的街头走来,我们原也会像路人一般擦身而过,可是不知他的脚步零乱颠踬,像是有点醉了,一步一步逼近,在清冷的月光中我看清,他手中提的原来是不把伸缩喇叭。
喇叭斑驳锈黄色的音管因为有许多伤痕凹凹扭扭,缘着喇叭上去是握着喇叭的手血管纠结,缘着手上去我便明白地看见了塞满整条街的老人的脸。
他两鬓的白在路灯下反射成点点星光,穿着一袭宝蓝色滚白边的制服,大盖帽也缩皱地没贴在他的头上,帽徽是一只振翅欲飞的老鹰棗他真像一个打完仗的兵士,曳着一把流过许多血的军刀。
在凌晨的小街,我们便那样相逢。
老人吐着冲天的酒气告诉我,他今天下午送完葬分到两百元,忍不住跑到小摊去灌了几瓶老酒,他说:?几天没喝酒,骨头都软了。
?他翻来翻去从裤口袋中找到一张百元大钞,?再去喝两杯,老弟!?借着几分酒意,我和老人谈起他飘零的过去。
老人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县城里,家里有一片望不到边的大豆田,他年幼的时代便在大豆田中放风筝,捉田鼠,看春风吹来时,田边奔放出嫩油油的黄色小野花,天永远蓝得不偿失透明,风雪来时,他们围在温暖的小火炉边取暖,听着戴毡帽的老祖父一遍又一遍说着永无休止的故事。
他的童年里有故事、有风声、有雪色、有贴在门楣上等待新年的红纸,有数不完的在三合屋围成的庭院中追逐不尽的笑语……?二十四岁那年,俺在田里工作回家,一部军用卡车停在路边,两个中年汗子把我抓到车上,连锄头都来不及放下,俺害怕地哭着,车子往不知名的路上开走……?他辗转地到了海岛,天仍是蓝的,稻子从绿油油的茎中吐出他故乡嫩黄野花的金黄,他穿上戎装,荷枪东奔西走,找不到落脚的地方,?俺是想着故乡的啦!?渐渐地,连故乡都不敢想了,有时梦里活蹦乱跳地跳出故乡,他正在房间里要掀开新娘的盖头,锣声响鼓声闹,?俺以为这一回一定是真的,睁开眼睛还是假的,常常流一身冷汗。
?老人酗酒的习惯便是在想念他的妻到不能自拔的时候弄成的。
三十年的戎马真是倥偬,故乡在枪眼中成为一个名不词,那个名词简单,简单到没有任何一本书能说完,老人的书才掀开一页,一转身,书不见了,到处都是烽烟,泪眼苍茫。
退伍的时候,老人想要找一个工作,他识不得字,只好到处大零工,有一个朋友告诉他,?去吹喇叭吧,很轻松,每天都有人死。
?他于是每天拿只喇叭在乐队装着个样子,装着,装着,竟也会吹起一些离别伤愁的曲子。
在连续不断的骊歌里,老人颤音的乡愁反而被消磨得尽了。
每天陪不同的人走进墓地,究竟是什么样一种滋味呢?向老人借过伸缩喇叭,我也学他高高他头仰起,喇叭说出一首年轻人正在流行的曲子:------古老的中国没有乡愁乡愁是给没有家的人少年的中国也没有乡愁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老人非常喜欢那首曲子,然后他便在我们步行回他万华住处的路上用心地学着曲子,他的音对了,可是不是吹得太急,就是吹得太缓。
我一句句对他解释了那首歌,那歌,竟好像是为我和老人写的,他听得出神,使我分不清他的足迹和我的乡愁。
老人专注地不断地吹这首曲子,一次比一次温柔,充满感情,他的腮鼓动着,像一只老鸟在巢中无助地鼓动翅翼,声调却正像一首骊歌,等他停的时候,眼里赫然都是泪水,他说:?用力太猛了,太猛了。
?然后靠在我的肩上呜呜地哭起来。
我耳边却在老人的哭声中听到大豆田上呼呼的风声。
故乡真的远了,故乡真的远了吗?1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篇散文运用插叙的手法,表现吹喇叭的老人飘零无依、饱经沧桑的生活境遇。
B.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在点题,对表现喇叭手凄凉冷寂的心境有烘托作用。
C.喇叭手在为别人送葬的骊歌中忘记了自己的乡愁,为自己的心找到了归宿。
D.作者林清玄将眼前与记忆中的景物、现实场景和历史事件,在文中诗意地融为一体。
17.如果把题目“月光下的喇叭手”换成“一个退伍老兵”效果如何?(4分)18.“他的音对了,可是不是吹得太急,就是吹得太缓。
”你能理解老人此时的复杂感情吗?请结合上下文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