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捷克斯洛伐克ZB-37型7.92毫米气冷重机枪

捷克斯洛伐克ZB-37型7.92毫米气冷重机枪

捷克斯洛伐克ZB-37型7.92毫米气冷重机枪
捷克斯洛伐克ZB-37型7.92毫米气冷重机枪

捷克军工的精品--捷克斯洛伐克ZB-37型7.92毫米气冷重机枪

德军在使用缴获的ZB-37型7.92毫米气冷重机枪

在笔者之前介绍捷克的ZH-29型7.92毫米半自动步枪时(该文已被度娘“和谐”),曾经提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市的布尔诺国营兵工厂(BRNO),这个兵工厂曾经生产了大名鼎鼎的ZB-26型7.92毫米轻机枪、Sa-23(Vz.24)型9毫米冲锋枪等经典作品,捷克的军工业也由于其产品制作精良、使用简便而闻名世界,深受世界各国军队的喜爱(想想ZB-26在中国使用程度的广泛你就知道了)。本文介绍的ZB-37型气冷重机枪,就是其中的一件经典武器。由于这种武器的资料较少,笔者也只能大概地介绍一下,有缺漏之处请多包涵。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捷克军方认为本国军队装备的重机枪已经落后(当时捷克军队装备的重机枪主要是从英国和德国进口的马克沁水冷重机枪),而捷克军方需要军队装备一种可以快速机动、火力猛、使用简便的重机枪,水冷式的马克沁重机枪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于是,捷克军方要求布尔诺国营兵工厂设计制造一种满足上述要求的气冷式重机枪(气冷式重机枪在一战时就已出现,像著名的M1914型哈奇开斯7.92毫米气冷重机枪,精度和威力与水冷式重机枪不相上下,而且由于“甩”掉了水冷套筒,质量比马克沁重机枪要轻了许多)。

BRNO接到任务后,立即着手研发一种气冷式重机枪,于1935年研制成功了ZB-35型气冷重机枪,后又不断进行改进,于1937年设计定型了一种气冷重机枪,这就是ZB-37型7.92毫米气冷重机枪。

德军部队在步行机动,其背着的重机枪应为ZB-53型坦克机枪,注意前面的德军士兵背着的为ZB-53的重机枪架。

捷克军方对这种武器进行测试后,对其性能感到非常满意,于是陆续装备部队,型号为Vz.37。

然而,这种气冷重机枪却是“生不逢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捷克斯洛伐克就被德国占领,布尔诺国营兵工厂也被德军在“第一时间”占领,许多ZB-26式轻机枪和ZB-37型重机枪被德军缴获,并装备一线部队使用。德军赋予其型号为MG37T,这种机枪主要装备东线和北欧战场。但是ZB-37的最大弱点就是换枪管比较麻烦,而且德国在战争中后期要求被占领国的兵工厂生产德式武器(如MP-40、MG-34和MG-42通用机枪),因而该枪最终只生产了6411挺,于1942年停产。

德国党卫军第七山地师(又称欧根亲王师)使用MG37型重机枪在南斯拉夫山区扫荡铁托游击队

英国也曾经仿制过此枪称做“比塞”(BESA)机枪,用在“马蒂尔达”2型步兵坦克和丘吉尔重型步兵坦克上,不过这种BESA机枪源自于ZB-35,解决了德式7.92毫米毛瑟步枪弹不配套的问题。

ZB-37气冷重机枪在中国

抗战时期,陕西宝鸡的国军部队装备的ZB-37型重机枪

国民政府在抗战开始前的1937年,从捷克进口了1000挺左右,主要装备各地的中央军精锐部队(也只有中央军能装备了...)

ZB-37型重机枪火力猛,火力密度高,比同时期中央军装备的马克沁重机枪和日军装备的九二式和三年式重机枪在性能方面要占较大优势,深受国军官兵的喜爱。(射速高达700发/分钟,够小日本喝一壶的)但是由于国民党军队在抗战

初期对重机枪的使用不当,导致许多ZB-37重机枪被日军击毁或缴获。

日军对缴获的ZB-37型重机枪进行试射(注意其安装了防空瞄具,而子弹并未上膛)

我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部队,也曾获得一批来自国民党部队的ZB-37型重机枪,给予了来犯日军极大杀伤。ZB-37重机枪虽不出名,但它和ZB-26一样,作为来自捷克的枪械,在抗战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部队在使用ZB-37型气冷重机枪射击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捷克ZB-53型气冷坦克机枪(ZB-53型坦克机枪是捷克基于ZB-37发展而来的一种车载机枪,这种机枪在捷克军队中一直服役

到20世纪50年代初)

ZB-53枪身特写,注意其枪身上的BRNO和ZB-53的字样(PS:上次发的军博系列的图只是我拍的百分之六十,军博实在是太大了,我还有抗美援朝馆还没去

呢......至于剩下的图片,以后写文章有机会的时候再发吧)

捷克斯洛伐克ZB-60型15毫米反坦克/防空两用重机枪

值得一提的是,布尔诺兵工厂还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应捷克军方的要求研制了一种自动反坦克枪(本来捷克军方要求是20毫米的,但是不知为何在1933年又改成了15毫米的方案,只能算枪了),这种反坦克枪是以“自动速射炮”的名义研制的,但是捷克军方最后居然一门也没有装备,而是用于出口,一开始的用户是希腊,南斯拉夫和伊朗,后来被英军坦克部队购买了专利,在伯明翰轻武器工厂(BSA) 生产用于轻型装甲车上,但ZB-60主要是由德军使用(德国人后来又在这种重机枪的基础上开发了另外一种反坦克枪,但是由于接近二战结束,并没有广泛使用)。

捷克

捷克 百科名片 捷克是捷克共和国的简称,是一个中欧地区的内陆国家,其前身为捷克斯洛伐克,但于19 93年与斯洛伐克和平地分离。同时也是一款游戏摩尔庄园里的角色名称:捷克王子。 目录[隐藏] 行政区划 自然地理 人口 首都 历史 政治 经济 军事 行政区划 自然地理 人口 首都 历史 政治 经济 军事 ?军工 ?外交 ?语言 ?体育 ?相关名人 ?杀毒软件 ?游戏摩尔庄园

国名:捷克共和国(The Czech Republic,Ceska Republika)代码CZ 捷克国旗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蓝、白、红三色组成。左侧为蓝色等腰三角形。右侧是两个相等的梯形,上白下红。蓝、白、红三色是斯拉夫民族喜欢的传统颜色。捷克人的故乡是古老的波希米亚王国,这个王国把红、白两色作为国色,其中白色代表神圣和纯洁,象征着人民对和平与光明的追求;红色象征勇敢和不畏困难的精神,象征人民为国家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而奉献的鲜血与取得的胜利。蓝色来自原来的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省徽章的颜色。 国徽:分大小两种。大国徽为方形盾徽,盾面分四部分:左上方和右下方为红地上白色的双尾狮,狮子头戴金冠,爪为金黄色,前爪腾起,代表波希米亚;右上方为蓝地上红白色相间的鹰,代表摩拉维亚;左下方为黄地上头戴金冠的黑鹰,爪为红色,胸前绘有白色月牙,十字形和三叶形饰物分别位于月牙中央和两端,代表西里西亚。捷克包括历史上的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地区,这枚盾徽形象地揭示了捷克的历史渊源。小国徽为盾形,盾面为红色,上有一头戴金冠、爪为金黄色、前爪腾起的双尾狮。 领土面积78866平方公里

首都布拉格 首都布拉格 国花玫瑰 国石欧泊 国家格言:Pravda vítězí!(捷克语,真理必胜!) 时差东一区:比格林尼治时间早1小时;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 国际电话码420 货币捷克克朗 语言官方语言为捷克语,其他通用语言有斯洛伐克语、匈牙利语、保加利亚语国庆日10月28日 国家政要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Vaclav Klaus) ,2003年2月当选捷克总统,同年3月宣誓就职,任期5年。总理托波拉内克,2006年11月任职,2007年1月再次任职。 国歌《我的家乡在哪里》 Kde domov muj, kde domov muj?何处是我家,何处是我家? Voda hucípo lucinách,牧草地上河水汹汹 Bory sumípo skalinách,峭壁之间松涛萧萧 V sade skvi se jara kvet,鲜花绽放的花园 Zemsky ráj to na pohled!胜似人间的天堂 A to je ta krásnázeme,那就是美丽的祖国 Zeme ceská, domov muj,捷克大地,我的家 Zeme ceská, domov muj!捷克大地,我的家 Kde domov muj, kde domov muj?何处是我家,何处是我[02:00.43]V kraji z nás-li bohumilém在这天堂般的土地

斯洛伐克那些不可错过的经典美食

斯洛伐克人与捷克人同属斯拉夫民族,因此斯洛伐克与捷克的饮食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同时由于地理的原因,斯洛伐克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匈牙利和奥地利的深刻影响。传统的斯洛伐克美食,吸引着喜欢吃熏制奶酪、奶制品、牛肉和猪肉的爱好者。食物的烹调一般都选用最新鲜的食材,卷心菜、洋葱和大蒜必不可少,还会大量运用香料来增加口感。 投资移民 烤猪肉 斯洛伐克人非常嗜肉,烤猪肉最为受欢迎。当地的烤猪肉,肉质非常鲜嫩,配有特调的酱料,闻着味道就足以让人流口水,实在是非常有满足感。再配上酸菜和馒头片,搭配酸菜消除烤猪肉的油腻,同时香脆的感觉真的很刺激味蕾。 投资移民

投资移民

猪排鱼柳 在斯洛伐克还有一种叫做猪排鱼柳的美味,在品尝的时候搭配上几片酸酸的柠檬,放上几块番茄,还有的人喜欢在上面放上一些玉米粒和奶酱。吃在嘴里既有猪肉的香味,还有淡淡的柠檬的味道,非常好吃,而且丝毫感觉不到肉的油腻感。 欧洲投资移民 烧鹅 在斯洛伐克风光旖旎的喀尔巴阡山麓下,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为“鹅村”的村庄。这个小村出产的烤鹅驰名斯洛伐克和整个欧洲。鹅肝味美鲜嫩,入口即化;整个 烤鹅色泽黄褐,外焦里嫩。搭配主菜土豆饼和酸黄瓜、酸辣椒以及紫甘蓝,香嫩而不油腻,非常美味。 欧洲投资移民

羊奶酪面疙瘩 羊奶酪在斯洛伐克是很受欢迎的一种食物,很多菜品中都会加入一些羊奶酪,所以就有了羊奶酪面疙瘩。这道食品是用面粉、盐和羊奶酪做成筋道的面疙瘩,然后再在上面浇上酸奶酱或奶豆腐,最后在放上切碎的咸肉火腿末。羊膻味混合着酸奶味,口感相当独特。 欧洲投资移民

铁板鸡块饭 铁板鸡块饭可以说是斯洛伐克的一大特色菜品。这道菜主要是先将其捏成一个饭团的形状,吃在嘴里会有淡淡的草香的味道,每一颗饭粒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有的人还喜欢在吃的时候搭配上酸梅酱,吃起来有淡淡的酸味,而且也非常爽口。 欧洲投资移民

机枪从诞生到一战发挥巨大作用的历程

机枪,在中国也有称机关枪的,一般指陆军在地面使用的机枪,另外在飞机、舰船和战斗车辆上也通常装备机枪。作为陆军兵器,机枪是步兵连以下使用的主要的自动武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伴随步兵在各种条件下进行战斗,用密集的火力支援步兵。 在步兵轻武器中,机枪是年轻的枪种,如果从1851年算做其问世的时间,至今还不到150年。而如果从1884年世界上第一挺真正的机枪--马克沁机枪问世的时间算起,距离今才113年。但是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中,机枪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同其它步兵武器一样,机枪也是根据战争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先是重机枪,而后出现了轻机枪及轻重两用机枪。目前,机枪已形成了包括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坦克机枪、坦克并列机枪、航空机枪和大口径机枪等多品种的机枪系列。 世界上第一挺机枪是一名比利时工程师于1851年设计的,此人曾是法国拿破仑军队中的一名上尉军官。由于这挺枪是在蒙蒂尼工厂监制的,因而定名为“蒙蒂尼”机枪。此种机枪当时还属手动机枪,该枪发明之后不久,法军又把它改为手动曲柄操纵、由25个击发装置进行击发的第一挺机枪。该枪曾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使用过,因故障太多,不久就从战场上销声匿迹了。 真正用于大规模实战的机枪,是美国的加特林机枪。加特林机枪于1861年被发明,于1865年作了相应的改进,于1866年装备给美国陆军。加特林机枪可称是现代机枪的先驱。19世纪,当金属枪弹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的时候,美国的发明家们开始了手动机枪的设计。不过,直到美国内战时期,机枪才受到军方重视。在这一时期内,相继出现了令军方感兴趣的多管“莱普提”机枪、“巴特利”机枪和“克拉通”机枪。这些机枪的发明者不是枪械工或机械师,而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一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学案 新人教版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有关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的第二节,着重介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匈牙利的改革”是本课的重点。匈牙利改革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中较为突出的一个,以匈牙利为例,可以了解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教材以小字介绍了1956年匈牙利事件之后,重点介绍60年代后半期匈牙利先后进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匈牙利也因此一度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但它在80年代又面临新的经济困难。 东欧剧变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在一年之内,东欧各国何以风云突变?从东欧各国内部看是经济建设的失误以及东欧国家共产党人中的一部分推崇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行民主社会主义。从外部看帝国主义国家对东欧加紧了和平演变攻势,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等。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知识梳理】 一、匈牙利改革(成效最大) 1、背景:匈牙利社会主义建设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开始对经济政治进行局部改革和调整 2、措施: (1)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2)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3、影响:使匈牙利的经济政治形势逐步稳定,为后来的全面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窗”七八十年代匈牙利又面临新的困难 4、实质:是对社会制度进行调整,目的是使社会制度适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备注:东欧国家改革除了匈牙利外,其他国家成效不大,1968年,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称为布拉格之春),被苏联镇压(东欧国家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二、东欧剧变 1、时间:1989年

大学历史_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1917年四月,列宁回国后发表“四月提纲”,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7日):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4.四月危机和六月危机(1917年):革命群众运动的高涨和临时政府的危机,扩大布尔什维克在群众中的影响。 5、粉碎协约国的三次武装进攻(1919——1920年) 第一次:高尔察克的叛乱(白匪)第二次:邓尼金匪军第三次:波兰侵入 6、.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1)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也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它使德军包抄和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速决战计划完全破产。 (2)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血战,双方共伤亡70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或“地狱”。 (3)索姆河战役: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个师的兵力,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消耗战。 (4)日德兰海战: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7、1918年3月5日,苏德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 8、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确定了农业集 体化的方针。 9、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该五年计划片面强调工业化,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损害。 10、为了应付国内战争,苏俄政府与1918年夏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实行国有化,实行贸易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建立劳动军。 11、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1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德日: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 美英法: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 13、.绥靖政策的表现: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侵占捷克,进攻波兰。 14、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 2、7―194 3、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1942年)――美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海上主动权,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1942年冬到1943年初)――英军在北非发动反攻,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6、二战的重要会议 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讨论了三国在缅甸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于在德黑兰举行会议。会议决定,英美盟军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开辟欧陆第二战场,苏军届时发动大规模攻势加以配合。会议最后通过了《德黑兰宣言》,表示三国将在战争中一致行动并在战后继续合作。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再次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德国(分区占领、赔款)、波兰、苏联对日作战、组建联合国等问题。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三次首脑会议,着重讨论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并在雅尔塔会议的基础上加以具体化。会后,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17、反法西斯联盟(三个阶段) P125 美英联盟的建立:1941年前后,美英事实上结成了反德联盟。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捷克斯洛伐克国家队名单

Czechoslovakia Formed: 1901 Manager: Jozef Venglo? Number Name Pos Height Weight Date of Birth Birth Place Current Club 1 Jan Stejskal G 6'02" 14 0 2 15-01-62 Brno Sparta Prague 2 Július Bielik D 5'08" 10 12 08-03-62 Sparta Prague 3 Miroslav Kadlec D 6'02" 12 13 22-06-6 4 Uherské Hradi?těVítkovice 4 Ivan Ha?ek M 5'07" 10 03 06-09-63 Městec KrálovéSparta Prague 5 Ján Kocian D 6'02" 12 08 13-03-58 Zlaté Moravce St Pauli 6 Franti?ek Straka D 6'00" 11 11 21-05-58 ?eské Budějovice B M?nchengladbach 7 Michal Bílek M 5'10" 11 00 13-04-65 Prague Sparta Prague 8 Jozef Chovanec M 6'01" 12 08 07-03-60 Dolné Ko?kovce PSV Eindhoven 9 Lubo? Kubík D 6'02" 13 01 20-01-64 Vysoké Myto Fiorentina 10 Tomá? Skuhravy F 6'04" 14 02 07-09-65 ?esky Brod Sparta Prague 11 ?ubomír Morav?ík M 5'08" 11 05 22-06-65 Nitra Plastika Nitra 12 Peter Fieber D 16-05-64 Dunajska Streda 13 Ji?í Němec M 5'09" 11 09 16-05-66 Pacov Dukla Prague 14 Vladimír Weiss M 6'00" 11 07 22-09-64 Inter Bratislava 15 Vladimír Kinier D 5'11" 11 11 06-04-58 ?ilina Slovan Bratislava 16 Viliam Hyravy M 5'10" 12 00 26-11-62 Ru?omberok Baník Ostrava 17 Ivo Knoflí?ek F 5'11" 11 00 23-02-62 St Pauli 18 Milan Luhovy M 6'00" 13 01 01-01-63 Ru?omberok Sporting Gijón 19 Stanislav Griga F 6'00" 12 02 04-11-61 ?ilina Feyenoord 20 Václav Něme?ek D 6'01" 13 08 25-01-67 Hradec Králové Sparta Prague 21 Luděk Miklo?ko G 6'05" 14 00 09-12-61 Ostrava West Ham U 22 Peter Paluch G 17-02-58 Plastika Nitra

从战争到战争第十六章-捷克斯洛伐克的情况

第十六章?捷克斯洛伐克的情况 这个问题不能成为历史争论的问题——希特勒的下一步计划—— “对捷克斯洛伐克没有恶意”——勃鲁姆先生做出保证——我于 1938年3月去巴黎访问——勃鲁姆先生的总理职位由达拉第先生 接替了——英国和意大利签订协议——同苏台德领袖的对话—— 德国将领带着恐惧和怀疑进行抗争——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的关 系——贝奈斯和斯大林的关系——德国国内的清洗和阴谋—— 6月12日达拉第发表声明——希特勒对凯尔特做出承诺——维 德曼上尉担负着使命前往伦敦——我于8月27日在塞顿·布瓦 对选民的演讲——我于8月31日写给哈利法克斯勋爵的信—— 我在恰特韦尔庄园接受苏联大使的访问——我交给外交部的报 告——《泰晤士报》9月7日发表社论——博内先生的提问和英 国的回复——希特勒在纽伦堡发表危机演讲 有那么几年,似乎英法在慕尼黑事件中的做法,将要成为一个长 期争论的历史问题,可那到底是聪明之举还是愚蠢之为呢?根据分析 战后从德国取得的资料和在纽伦堡的审判中看出结论并非如此。争论 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希特勒若是看到英国和法国行动坚决,是否 会让步,是否会引发德国政变,令希特勒倒台?第二,从慕尼黑战争 爆发的这段时间看,西方大国的地位比1938年9月慕尼黑危机是更高 了还更低了? 已经有很多著作讨论了在慕尼黑危机时的事件,该事件的结束是 269

因为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今后,还会有人继续探讨这件事情。这里 有几件主要的事情需要提出来,这些事件的联系也要说清楚。这些事 实都是不可避免的。希特勒相信英国和法国的领导人对和平十分钟爱,在没有重整军备的情况下,根本不想开战,而他早就决心将日耳曼人 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并向东扩张。他对捷克斯洛 伐克采用的手段,已经是娴熟的伎俩了。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有不 满情绪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在希特勒扩大化后,就被利用了。1938年 2月20日,希特勒在国会发表演讲,他第一次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攻击。 他在演讲中说“与我们国家边境相邻的两个国家中,生活着一千多万 的日耳曼人”,德国有责任对这些日耳曼同胞加以保护,必须为他们争 得“一般意义的自由,不但要有人身自由,还要享有政治和思想上的 自由”。 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日耳曼人的地位,德国政府公开表示了关注。与此关系密切的是德国在欧洲境内展开的秘密计划和所进 行的政治攻击。纳粹德国政府之所以要公开宣称自己的目的,主要是 出于两点原因:第一,先将德国以外的日耳曼民族纳入德国版图;第二,以谋求向东方扩展德国的生存土壤。德国那些不太公开的政策就属于 军事性质了。将捷克斯洛伐克摧毁,这样开战后,苏联就无法以捷克 斯洛伐克为空军基地,对于英国和法国来说,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能成 为提供供给的力量。早在1937年6月,德国参谋部就已经接到了希特 勒的命令,开始忙着拟定侵略和毁掉捷克斯洛伐克的步骤了。 在一个草案上有这样的内容: 德国的目的是要在战争开始和战争中消灭捷克斯洛伐克,否则,其会对德军西线作战的后方造成威胁,所以德国武装部队要 进行突袭,这样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空军基地才不会被苏联的270

九下历史第1-10课知识点(含答案)

九年级(下)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姓名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课:俄国十月革命 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领导者:列宁。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是苏俄。十月革命的特点是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意义:见9下书5页。 3、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列宁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代替了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粮食 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 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结果: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1922年底,苏联成立,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5、苏联第一五、二五计划的时间是:1928-1937年。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6、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苏联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形成,标志着苏联高 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模式弊端见9下书10页。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两 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 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2、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对中国的 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凡尔赛-华盛顿体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统治秩序。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课:经济大危机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2、经济危机的影响: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三千多万工人失业,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激发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日本开始实行武力扩张,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统治。 3、1933年,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而德、日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4、美国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 导,以消除经济危机。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5、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恢复了美国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 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为后来美国参加二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1933 年希特勒上台,标志着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也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 源地形成。其党派是纳粹党,侵略暴行: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水晶之夜)。 2.、1936年日本军部控制的新内阁上台,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也标 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侵略暴行:九一八事件、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

重机枪应用射击

重机枪应用射击教案 授课人:冯杰 单位:杏花岭区常备民兵应急分队

批准人:杜燕 重机枪应用射击 作业提要 课目:重机枪应用射击 目的:通过训练使同志们学会组织应用射击的方法,掌握应用射击的动作要领。 内容:一、对隐显目标和遮障后目标射击。 二、对地面运动目标射击。 三、夜间射击。 四、对水上动荡目标射击。 五、对岸滩目标射击。 六、对飞机射击。 方法: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小结讲评 时间:2小时 地点:训练场 要求:1、刻苦训练,严格要求; 2、积极动脑,掌握要领; 器材:教材、重机枪一挺、小铁锹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10 分钟 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组织验枪; 2、宣布教学提要; 3、讲解有关理论。 我军现装备的重机枪主要是67-2式,它具有携带方便、生于机动、射程远、射速快、火力猛、杀伤力大等特点,必要时,还可作轻机枪使用,是目前步兵分队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主要自动武器。 作业实施:……………………………………………100分钟现在开始上课,首先我们学习本节课的第一个内容:对隐显目标和遮障后目标射击,下面由我给讲解,示范班做示范,大家注意看、认真记。 讲解示范: 一、对隐显目标和遮障后目标射击。 隐显目标是战场上最常见的目标。如敌指挥员、观察员、通信员、散兵等。其特点是:出现突然,暴露时间短,位置不固定。不易被发现。 对隐显目标射击时.为了获得良好的射击效果,机枪手应不间断地观察战场,做到发现目标快、选择阵地架枪快、测量距离快、选定标尺分划和瞄准点快,击发均匀而果断。如目标隐蔽来不及射击时,应判定其下次可能出现的位置,并将枪瞄向目标可

专题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历史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2019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专题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考点113 第一次世界大战 1.(2019年重庆A)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下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凡尔赛体系下蕴含的矛盾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 【答案】A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使世界大战一触即发。A符合题意;凡尔赛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体系,B不符合题意;图片显示的是一战的背景,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C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19年湖南怀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德国是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19年山东潍坊)一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这表明德国参加一战是为了 A.扼杀巴黎公社 B.争夺世界霸权 C.解放黑人奴隶 D.推动欧洲联合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爆发。B项符合题意;1871年法国资产阶级政府镇压了巴黎公社,A项不合题意;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C项不合题意;二战后,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B。 4.(2019年重庆B)历史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因果联系对应正确的是 A.唐太宗简法轻刑——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 B.林则徐虎门销烟——沙俄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凡尔赛体系”的形成——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是因为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A错误,不符合题意;沙俄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林则徐虎门销烟无关,B错误,不符合题意;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疯狂扩军备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正确,符合题意;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是在苏联解体之后,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中国与捷克贸易关系的回顾

中国与捷克贸易关系的回顾 外贸关系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外交理念和经济发展水平。中捷两国有悠久的贸易传统,两国可供交流的资源丰富,经济互补性强,这些是两国开展贸易合作的坚实基础。近一个世纪以来,尽管国际局势和各自的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双边贸易关系仍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自捷克1993年独立以来,中捷关系走出波折,进入坦途,不断地推动了中捷贸易关系的发展。 标签:中捷贸易贸易逆差贸易顺差克郎卢布 中国和捷克虽然相距万里,但两国之间的贸易历史久远。中国与捷克的贸易关系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上世纪20年代以前,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后独立为现在的捷克与斯洛伐克)的贸易主要是通过第三方的英国与奥地利的一些公司来进行的。随着中捷贸易的不断发民,1930年原中国南京政府与捷克斯洛伐克就正式签署了两国的双边贸易协定。这成了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贸易的里程碑,中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外贸额中的比例从1920年的0.D4%上升到1938年的2%。在这工作间,中国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主要是军用物资与生产设备,比如酿造啤酒、榨糖成套设备等。其中1931年到1935年中捷贸易情况(表1)。 不幸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占领,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贸易中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1949年前,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贸易也仅恢复到上世纪20年的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捷克斯洛伐克于1949年10月6日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初期,两国关系发展顺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在1950年6月签署了第一个双边贸易合同,并一致同意采用苏联的卢布为双边贸易额的计量单位,但它的有效期仅仅只有6个月。随后的1951年与1952年又签署了两个一年一度的双边贸易合同,致使双边贸易额从1950的2320万卢布上升到1951年的8240万卢布。在这两年内,双边贸易基本平衡,中国向捷克斯洛伐克出口的主要是原材料,进口的主要是卡车与机器修理工具,中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外贸额的比例占到了5%。而且这种贸易迅速扩展到科学与技术领域,195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还签署了科学与技术合作协议,这是新中国对外签订的第一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随后的几年内,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贸易合作,并以1956年7月签署了一个1958年到1962年的长期贸易协议。就在这个贸易协议签署后不久,由于受中国与原苏联关系恶化的影响,双方出现了许多政治与经济上的分歧。尽管如此,除1952年双边贸易稍有下滑外,整个50年代都处于增长的趋势,而且进出口贸易基本保持平衡。60年代双边贸易进一步扩大,1960年的双边总额是1950年的八倍之多(表2)。中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外贸额仅仅排在苏联与德意志之后,成了第三位。

关于捷克的中英文介绍

捷克共和国捷克共和国,是一个中欧地区的内陆国家,国土面积78866 平方公里,其前身为捷克斯洛伐克,于1993 年与斯洛伐克和平地分离。在捷克的国际通用称呼方面,虽然习惯上英语多数是以Czech Republic 称呼之,但事实上在一份1993 年时公布的官方文件中,捷克外交部要求世界各国在地理用途上提及捷克这地区时,应该用Czechia (相对捷克语中 的?esko )这名称来称呼之,而Czech Republic 则保留,作为官方文件时使用,其国际代码为CZ。捷克于2006 年被世界银行列入发达国家行列。在东部欧洲国家中,捷克拥有很高水平的人类发展指数。这是欧盟的一员,北约、经合组织欧安组织和欧洲委员会。2004 年5 月1 日捷克正式加入欧盟。The Republic of Czech is a landlocked country in Central Europe, with an area of 78866 square kilometers, formerly known as Czechoslovakia, which was separated from and Slovakia in 1993. In the Czech Republic international common name, although used on most of the English is called as Czech Republic of, but in fact in an official document released in 1993, the Czech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quirements around the world in geographic use referred to in this region of the Czech Republic should Czechia (relative to the Czech Esko) the name of, and Czech Republic is retained, as official documents, the international code for CZ. [1] Czech was included in the rank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by the world bank in 2006. In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Czech has a high level of

世界历史简表

世界历史简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58年法国农民起义 1381年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十五世纪桑海兴起

重机枪战斗动作

重机枪战斗动作教案 授课人:冯杰 单位:杏花岭区常备民兵应急分队

批准人:杜燕 重机枪战斗动作 作业提要 课目:重机枪战斗动作 目的:通过训练使同志们学会组织战斗动作训练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战斗动作。为以后的训练和实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内容:一、占领射击阵地, 二、战斗准备, 三、战斗运动。 方法: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小结讲评 时间:4小时 地点:训练场 要求:1、刻苦训练,严格要求; 2、积极动脑,掌握要领; 器材:教材、重机枪一挺、小铁锹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10 分钟 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组织验枪; 2、宣布教学提要; 3、讲解有关理论。 作业实施:……………………………………………220分钟 理论讲解: 同志们:现在开始上课。战斗动作是指土兵在战场上运用各种手段消灭敌人的方式方法、战斗中,重机枪士兵能否在班长的指挥下,灵活运用各种战斗动作,将关系到自身的安全和战斗任务的完成。因此,士兵必须学会和熟练掌握基本的战斗动作。 一、占领射击阵地 1、选择射击阵地 选择射击阵地,应根据敌情、地形和在上级指定的地段内由班长选择(有时士兵射手也可自已选)。射击阵地的选择应便于发扬火力,能实施侧射和斜射;便于构筑工事及伪装。尽量避开独立、明显的物体和透空的地方;便于迅速、隐蔽地放转移射击阵地。选择时,除选择基本发射阵地外,还应选择预备发射阵地。基本发射阵地与预备发射阵地之间应有隐蔽的通路。 2、占领射击阵地的动作 选择好射击阵地后,土兵当听到“进人阵地”的口令或看到

信(记)号后,应迅速隐蔽地进人射击阵地,通常正副射手(或与一名弹药手)提枪占领射击阵地位置,其他人员分别跟随占领。在敌情顾虑比较大时,也可采取拆枪分别各自占领的方法进行,到位后迅速架枪,准备射击。 战斗中,射手应根据情况,按照班长的口令适时地转移针 走阵地的位置。 3、利用地形地物 为了更好地发扬火力,隐蔽身体,在占领射击阵地时,应充分地利用各种地形地物来作为射击阵地。 利用较低的田埂时,脚架应架在遮蔽物后,采用卧姿;对较高的堤坎,可利用其残缺部位或左侧,也可利用顶端,修筑枪座,取跪姿或立姿。架枪时,尽量减小暴露面 利用土坑(弹坑)时,应根据坑的开状、大小,采取适当的方法架枪,以架枪稳固、便于发扬火力、暴露面小为原则。一般对较大的坑,可利用其前沿;对较小的坑,可打开架杆,跨坑斜架,射手在后架杆左侧,以左腿和架杆为肘垫取跪姿或取坐姿射击。如时间许可,还应对地物加以修改。 利用土(坟)包、树木时,通常取卧姿利用左后测,但要保证转移射向方便。有时也可利用土(坟)包的顶端,但要注意隐蔽。 二、战斗准备 占领发射阵地后。士兵应根据班长指示进行各项战斗准备工作。一是正副射手迅速确定射击位置的射向,修筑枪座;其他人员构筑射击掩体和工事,并进行伪装;二是班长明确任务、方位物和信(记)号,士兵要熟记;三是个人进行弹药、爆破器材和其它物资的准备;四是准备好后,及时向班长报告。 三、战斗运动。 1、屈身前进

世界历史下册基础简答题

世界历史(下册)识记题 第一单元争夺世界霸权的世界大战 一战爆发的原因? 答案: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和相互矛盾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前夕,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或列强发动一战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一战的什么性质? 答案: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一战有哪些影响? 答案:(1)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2)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并使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发生变化;(3)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严重动摇了欧洲世界中心的地位;(5)催生了俄国十月革命,(6)客观上刺激了科技的发展。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实质是什么?形成了什么世界格局?对这个格局作何评价? 答案: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积极方面:暂时(表面)调整了一战后列强之间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局限性: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5、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各自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说明什么? 答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中国五四运动,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华盛顿会议,结束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是中国再次回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瓜分和支配的局面。 说明:弱国无外交。 第二单元现代社会的革命与改革 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谁?有什么历史意义?以十月革命为背景的的文学名著是什么?答案:列宁。意义:(1)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2)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3)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俄(苏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举措是什么?效果如何?列宁逝世后,苏联又实行了什么政策?? 答案:实施新经济政策。效果:(1)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2)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列宁逝世后,苏联又实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哪两次重大转折? 答案: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期大林时期,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是什么?取得哪些成就?存在哪些弊端? 答案: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成就:(1)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2)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3)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弊端: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市场经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等弊端。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和标志?最大特点是什么?试图改变这种模式的改革都有哪些?结果如何?

中世纪布拉格-如何感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中世纪布拉格如何感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即便是你没有去过布拉格,你也肯定会知道这座城市。因为这座城市无人不知。 即便是你没有看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也听说过《布拉格之恋》。 欧洲有巴黎,东欧有布拉格。 这是一座浪漫至极的中世纪城市,是世界上第一个成为世界遗产的城市。 昆德拉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曾经一位女性朋友对我说,每次想起布拉格她都想哭,因为太想念这座城市。 为什么是布拉格?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就要身处在这座城市中:她充满线条的红色屋顶、她五颜六色的墙壁,她满是宗教的壁画和雕塑、她有世界上最美的大桥查理大桥,据说在黄昏时候,和恋人在这里散步,是天下最浪漫的事,还有许多,许多……要是我的建议,就避开人群到那些窄窄的小巷散步,行走在卵石路上,抬头就是世界遗产,兴许街角的咖啡店或者面包店的香味,也会随之而来。 当然,街上的橱窗也爱,尤其是橱窗里的鼹鼠,看到那可爱的样子,仿佛烦恼就会消失了。小时候的记忆涌上心头,鼹鼠总是带上他的好朋友。为什么捷克斯洛伐克会解体,我带着疑问去问捷克当地人,当地的朋友耸耸肩说:就好像英国人脱欧一样,大家都以为不会解体,结果反而解体了。她还对我说,她最好的朋友就是斯洛伐克人,她并没把她当成外国人。捷克斯洛伐克的解体就像英国脱欧一样令人惊讶,因为只有百分之十几的独立支持率。难道生活不是常常不可思议?

为什么布拉格会这么美? 这要说起捷克历史上最伟大的人(全民票选):查理四世。布拉格之所以著名,与他关系很大,因为他曾经加冕罗马帝国的皇帝,他生在布拉格,于是把布拉格作为罗马帝国的首都,也就是欧洲的心脏。他深爱自己的家乡,发誓要建立欧洲最美的城市,在他统治下,14世纪是布拉格的全盛时期。在他主持下打造了多个举世闻名的城市地标:其中包括圣维特大教堂(1344年)、中欧东欧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1348年),以及世界最著名的浪漫圣地查理大桥(1357年)。查理四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在捷克民意调查中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捷克人。巧合的是,亨利四世出生于1316年,而今年是他的700周年诞辰。 我总是在思考《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的问题,究竟是男人看似重,女人看似轻,往往生命不能承受这种轻?还是男人是轻,女人是重,生命不能承受这种轻?我总是在男女这种复杂的感情纠结的关系中想理清楚答案,但若不是生活的经历,又怎样去理解呢?想起后主那首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想必,这才是生活中最烦恼的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