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

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

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

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二) 发表日期:2004年4月9日出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作者:陈燕惠 第一节运动发育 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小儿由刚出生时无意识、不调的动作,逐渐学会了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本领,从而扩大了视野及活动空间,逐渐产生了空间的感觉,有效地促进了智能的发展。小儿的动作发展不仅表现在粗大动作的发展上,还表现在手运用物体技能的发展,他们通过抓握捏弄、敲打物体来增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促进感知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粗大运动的发育 粗大运动指大肌肉活动包括抬头、坐立、行走、爬行、滚、翻、跳跃、投掷等方面运动。 (一)仰卧位的发育 0~6周:仰卧位时,颈部肌肉放松,脊柱与床面之间没有空隙,四肢对称性屈曲,上肢屈曲内收、握拳、拇指内收,髋关节屈曲轻度外展,膝关节屈曲。观察小儿躯体姿势时要特别注意左右是否对称。当颈部肌肉紧张时脊柱与床面之间有一较大空隙。但早产儿由于后枕部较突出,也有一较大空隙,不要误认为颈肌紧张。 2个月:出现非对称性颈肢反射,即将小儿放置成仰卧位,将其头转向一侧90°,表现为与颜面同侧的上、下肢伸展,对侧上、下肢屈曲。有时上肢不能表现完全的伸直,仅表现为伸肌张力增强。 3个月:两下肢可抬起,屈曲,外旋。 4个月:非对称性颈肢反射消失,双手可上举到中位,可移动躯体重心位置。 6个月:仰卧位时,可用两手抓住自己脚,下肢呈外展位,两足底可对在一起。 7个月:可两手抓脚入口,会从仰卧位翻成俯卧位或者坐起。 8个月:两下肢呈外展、外旋状态,呈"大"字形。 (二)俯卧位的发育 0~4周:头转向一侧或瞬间抬起,髋屈曲,膝屈曲在腹下方,臀部高起。 4周:下颏能短暂地离开桌面抬起。臀部位置下降,膝逐渐伸直。 6周:头可左右转动。 2个月:头经常保持在中线上,不再转向一侧,抬头下颏可离开桌面30~45°。头位与臀位在同一高度。 3个月:下颏和肩部均可抬起离开桌面,面部与桌面达45~90°,胸部也可离开桌面,上肢可用力支持其部分体重,呈头高臀低位。

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一种症状

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一种症状,是新生儿期常见急症之一,常提示存在严重的原发病,同时惊厥另一方面可造成脑损伤,是围生期最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因而应及时诊断和处理。随着诊疗技术的改进,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后遗症仍减少不明显,故仍为新生新生儿惊厥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儿童和成人,其特点是局限和隐晦,有时给诊断带来困难。因此,熟悉其表现形式尤其是隐晦(微小)型的表现形式很重要,以免漏诊。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不属于惊厥的某些异常运动如惊悸、颤抖和快速眼运动相睡眠状态下的动作误认为是惊厥。惊悸和颤抖可由寒冷、声音、皮肤刺激或被动运动而诱发,无意识障碍和眼球的异常运动,抚慰可使其平息,而惊厥则相反。近年来长程脑电图监测发现两个值得注意的临床现象:一是临床是有惊厥表现,脑电图监测却无异常放电;二是有些病例脑电图有异常放电,但临床上却未见惊厥。 1.发病时间生后不久出现的惊厥可见于HIE、颅内出血、先天性TORCH感染、维生素B6依赖症等。 (1)生后24h内:多见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严重脑出血、低血糖、维生素B6依赖。 (2)生后24~72h:多见于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低血糖、低血钙、药物撤退综合征、低镁血症等。 (3)生后72h~1周: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柯萨奇B族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及弓形体感染)、化脓性脑膜炎、氨基酸代谢异常、核黄疸、新生儿甲旁亢、脑出血(实质)。 2.新生儿惊厥的表现形式和分类 (1)局灶阵挛型:表现为一个肌肉群的阵发性的节律性的抽动,常见于单个肢体或一侧面部,有时可扩散到同侧的其他部位。通常神志清醒。大部分伴有大脑皮质的异常放电,主要脑电图表现为局灶性尖波,通常包括棘波,有时可扩散到整个半球。常提示脑局部损伤如出血或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代谢异常。 (2)多灶阵挛型:表现为多个肌肉群的阵发性节律性抽动,常见多个肢体或多个部位同时或先后交替地抽动。也可在一次发作中,抽搐由一个肢体游走到另一个肢体,由一个部位游走到另一部位,由身体一侧游走到另一侧,而无一定的次序。常伴意识障碍。脑电图表现为多灶性的尖波或慢节律电波由皮质的一个区游走到另一个区。约75%的患儿具有棘波伴1~4周/s的慢波和(或)α样波。本型常见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和感染,偶见于代谢失常。 (3)强直型:表现为单个肢体或四肢强直性伸展,或双下肢强直而双上肢屈曲,全身强直型可有躯干的后仰或俯屈,常伴眼球偏移固定和呼吸暂停,除破伤风外一般神志不清。类似去大脑或去皮质强直。本型很少与皮质异常放电相关,偶见棘波,主要的形式为高幅慢波,有时出现在爆发抑制背景上。常见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破伤风、核黄疸等。 (4)肌阵挛型:表现为肢体或某个孤立的部位一次或多次短促的屈曲性掣动,也可牵涉到双上肢或双下肢。全身性肌阵挛,四肢和躯干均可同样痉挛,类似婴儿痉挛症。仅部分患儿临床发作伴皮质异常放电,脑电图常见爆发抑制,常提示存在明显的脑损害。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试表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 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研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是与全国12个省,市密切合作,在收集15053例婴幼儿神经、经理发育宝贵资料的基础上,历时10年完成的,它不仅摸清了我国各地区婴幼儿神经、精神发育的基本情况,而且首次获得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系统、有代表性的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常模。 本《量表》不仅可以用发育商来评价孩子的智能发育速率,也可用智龄来表明其发育水平,为智能超常或发育迟缓提供了可靠的早期诊断依据。 五大智能 婴幼儿的智能主要表现为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等五个方面的能力。 大运动 大运动主要指头颈部、躯干和四肢幅度较大的动作,比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独脚站、上下楼梯、四肢活动和姿势反应,躯体平衡等各种运动能力。婴幼儿动作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早期动作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的发展的水平,同时动作的发展可以促进整个心理的发展。 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主要是指手的动作,以及随之而来的手眼配合能力,比如抓握、摇动、耙弄、拇食指对捏、握笔乱画、搭积木、穿扣眼、模仿画竖道、折纸、用筷子、画人像等。这些动作为书写、绘画和劳作的技巧和技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精细动作的发展和婴幼儿整个神经、心理的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从某个角度说,大运动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行为成熟的程序,是从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逐步成熟开始的。 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主要指婴幼儿对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如对物体和环境的精细感觉,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运动器官的能力,对外界不同情景建立新的调节能力等等。由此可见,适应有力是在视觉、听觉、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综合判断能力,通过它可直接观察婴幼儿的智慧。比如听声音有反应和找到声源,玩具失落后会找,积木对敲,从杯子中取出物或寻找盒内东西,盖瓶子盖,积木搭高和搭桥,能一页一页的翻书,知道主要的颜色和简单的数目,能理解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用拼板拼出圆形、方形、椭圆形和长方形,能提点出画的物体少画了什么等等。 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比如,孩子彼此之间交谈,听音乐、歌曲,读故事、歌谣,写字、画图画等,这些听、说、读、写都是不同形式的语言活动,语言对儿童的心理发燕尾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孩子间的交往。扩大知识面,而且可以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使自己的行动有一定的目睥和方向,同时还可以促进孩子认识能力的发展。语言可以帮助儿童的想象。总之,言语活动可以促进儿童心理活动的迅速发展。 社交行为 社交行为是指孩子对现实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其行为模式也是由内在成长因素所决定的,有一定的发展程序。孩子大小便的控制是适应外界要求所形成的,但是最终能否控制,还得取决于神经功能的成熟程度。 社交行为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①社会交往能力,如逗引时有反应,见人会笑,能认识亲人,让生,懂得家长的 面部表情等等

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

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 Neonat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 由美国儿科医生T.B.布莱泽顿等人于 1973 年制定的第一个检 查新生儿行为表现的量表。又称布莱泽顿量表。适用于出生后第一天到满月的婴儿,有27个检查新生儿对环境刺激的行为的反应的项目。所检查的行为特点包括:①习惯化,即新生儿对光、声等刺激物的反应因重复刺激而减量的速度。②定向,指新生儿对刺激物注视、倾听以及反馈的时间和程度。③运动的成熟性,指新生儿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协调和控制活动的程度和组织性。④变异性,指新生儿在整个检查过程中的觉醒和睡眠状态、肤色的变化、活动及高度兴奋过程的变化速度和大小。 ⑤自我安静能力,即新生儿在烦躁、哭闹时自我安静下来的速度和程度。 ⑥社交往来行为,即新生儿对人微笑和发音的情况。该量表除有27个检查行为的项目外,还有20个检查反射和运动的项目,如巴宾斯基反射、颈肢反射、莫罗反射等。1978年 F.D.霍罗维茨等人将其修订为“新生儿行为评定量表—堪萨斯”,新量表比原来的量表更为完善,不仅记录新生儿出现的最好反应,也记录其最典型的反应。 自1973 年Breazelton 的新生儿行为评价评分问世以来,新生儿行为检查已得到长足的发展。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国内鲍秀兰等根据国外使用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创立了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量表(NBNA) ,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将NBNA 的一般简况及我们近10 年来的应用情况结合国内资料介绍如下。 1 NBNA简况 我国的20 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查内容分为5 个部分,即行为能力(6 项) 、被动肌张力(4 项) 、主动肌张力(4 项) 、原始反射(3 项) 和一般估价(3 项) (各项具体内容从略) 。每一项评分有3 个分度:即0 、1 和2 分。满分为40 分。NBNA 实施必须规范化,要严格按程序操作,现将有关 重点事项简述如下。 测查室温在22~27 ℃,如温度达不到时,可用加热器使局部范围温度达上述要求。测查应在新生儿两次喂奶间进行,即在喂奶后1 h 睡眠状态中开始。先测光和格格声反应减弱项目;然后打开小儿包被,脱去衣服,观察四肢活动情况及围巾征和窝角;拉成坐位,观察竖头能力,扶起观察直立支持、踏步和放置反应;随后包裹新生儿,观察视、听定向反应。如果新生儿吃奶很好,不必测试吸吮反射,自动通过,一般检查可在10 min 内完成。检查后立即评分并记录。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觉醒时间很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很容易疲劳,当小儿疲劳时可表现为烦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1.脑的发育 (1)时间: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早,尤其是脑的发育最为迅速。 (2)脑重:与成人相比,小儿时期脑占体重的比例相对较大,如出生时脑的平均重约为370g,占体重的1/9~1/8;到6个月时即达700左右,2岁时达900~1000g,7岁时已与成人接近。成人脑重约为1500g,仅占体重的1/40. (3)大脑外观:出生时大脑的外观已与成人相似,具备了成人所有的沟回,但较浅,发育不完善;灰质层也较薄,细胞分化较差,而中脑、脑桥、延髓、脊髓发育较好,可保证生命中枢的功能。 (4)神经细胞的发育: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于胎儿第5个月开始增殖分化,到出生时神经细胞数目已与成人相同,但其树突出轴突少而短。出生后脑重的增加主要由于神经细胞体积增大和树突的增多、成长,以及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3岁时神经细胞已大致分化完成,8岁时已接近成人。 (5)神经纤维发育:出生时发育不完善,神经纤维到4岁时才完成髓鞘化。故婴幼儿时期,由于髓鞘形成不完善,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传入大脑时,因没有搜集整理髓鞘的隔离,兴奋可传入邻近的神经纤维,不易在大脑皮层形成明确的兴奋灶。同时,刺激的传导在无髓鞘的神经也较慢,这就是为什么婴幼儿对外来刺激的反应较慢且易于泛化的原因。 (6)神经调节:出生时新生儿的皮质下中枢如丘脑、下丘脑,苍白球在功能上比较成熟的,但大脑皮质及新纹状体发育尚未成熟,故初生时的活动主要由皮质下系统调节。随着脑实质的逐渐增长,成熟。运动转为由大脑皮质中枢调节,对皮质下系统的抑制作用也日趋明显。 (7)组织成分:小儿大脑富含蛋白质,而类脂质、磷脂和脑苷脂较少,仅占大脑组织的33%,而成人为66.5%.(8)耗氧量:生长时期的脑组织对氧的需要量较大: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小儿脑的耗氧量为全身耗氧量的50%,而成人则为20%.长期营养缺乏可引起脑的生长发育落后。 2.脊髓的发育

新生儿神经系统检查综述

新生儿神经系统检查 体格检查 一、清醒度新生儿的清醒度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最敏感的指标。胎龄28周以前的小儿很难分清是清醒还是入睡。胎龄28周后,有明显的变化,用轻轻摇动的方法,能把婴儿从睡眠中唤醒,持续几分钟。胎龄32周左右,不需要刺激婴儿可以频繁地睁开眼睛,并能自然地转来转去。胎龄37周的婴儿,清醒时能哭喊。足月儿除上述表现外,对某些刺激能看或听。 用清醒度正常,木僵和昏迷三个术语来表示不同的清醒度。木僵和昏迷在新生儿可能见于双侧大脑损伤及网状结构间脑、中脑和脑桥病变时。但详细的解剖学部位,尚未完全确定。 二、颅神经(1、5、6) (一)嗅神经在新生儿期很少做此项检查Sarndt观察到胎龄大于32周的婴儿对薄荷油棉拭子有反,说明新生儿期的婴儿已有嗅觉反应。另一证据是能辨别自己妈妈乳房的气味。 嗅觉缺失可见于嗅球、嗅束缺失。由于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嗅球、嗅束发育不完善,可用此种试验进行检查。 (二)视神经 1.视觉:胎龄28周的婴儿对光刺激能闭眼或凝视。胎龄32周的婴儿只要光刺激存在,能持续地闭眼。37周胎龄的婴儿,能转动眼睛朝向柔和的光。足月儿能明确地随着目标而转动,并能诱发眼球震颤。足月儿在清醒时眼睛如不能明确地随着一个物体目标而转动,提示大脑皮质功能障碍。失明在新生儿少见。 2.瞳孔:新生儿期瞳孔直经约2~3m m,早产儿比足月儿稍大。胎龄29周的早产儿可能出现对光反应。比较恒定的对光反应在胎龄32周的婴儿才能出现。 双侧瞳孔增大见于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室内出血等。双侧瞳孔缩小见于缺氧缺血性脑病。单侧瞳孔扩大见于硬膜下血肿及其他肿物,第3颅神经麻痹缺氧,缺血性脑病。单侧瞳孔缩小见于Horner氏综合征:患侧瞳孔缩小,上睑轻度下垂,眼球内陷,患侧面部少汗。 3.眼球运动:自发的眼球转动在胎龄32周的早产儿可以出现。胎龄30周以上的婴儿可以出现眼球的跟随运动要。注意眼睛的位置。在生后6~12周内,大部早产儿和一些足月儿,可见到垂直或水平的双眼位置不协调。斜视在新生儿意义不十分清楚。频繁的斜视,见于脑干损伤、脑室内出血或缺氧缺血性脑病。第6颅神经病变可以造成眼球运动的限制、不能外展,发生内斜。 (三)面部的感觉和咀嚼能力用针轻微二的刺激面部出现特殊表情,以检查面部的感觉。还可通过吸吮和让婴儿咬检查者的手指来估计咀嚼能力。检查新生儿时很少能发现面部感觉异常,一般不做。但如果很仔细地检查,有可能认识更多的神经系统异常,作者曾发现1例早产儿患后颅凹综合征,继发脑室出血,双侧面部感觉消失。 (四)面部的运动机能基本同于较大儿童。应在安静时观察双眼裂大小,是否对称,鼻唇沟的深浅,嘴角的位置等。面部自发运动开始时以及婴儿啼哭时来检查面部的运动机能。因为由大脑损伤引起的面肌力弱,只有在安静时及在运动开始时表现的明显。但是面神经核、颅神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的损伤,一般是在面部运动作怪脸或哭闹时才容易发现。引起新生儿面肌运动无力的原因,属于大脑方面,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大脑损伤。属于面神经核的,有Mobius综合征,表现为双侧面部表情淡漠,双侧面瘫。属于周围神经方面的,有神经损伤(如产伤),后颅凹血肿。属于神经肌肉接头方面的,有重症肌无力,婴JL肉毒中毒。属于肌肉方面的,如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等。左枕前分娩可能出现左侧面部麻痹,产钳分娩可能造成上、下面部麻痹和眼睛关闭不良。 (五)听功能胎龄28周的婴儿对大声喊叫表现出眨眼睛和吃惊。足月儿听觉更发达了,对声音刺激、表现出运动停止,呼吸型改变,张大嘴,眼睛睁大。精确的听力检查,确定有无耳聋,在新生儿是困难的。但测出或高度怀疑有无严重听力障碍是可能的。过度注视(Visual hyperattentiveness)以及在检查者突然接近患儿时引起惊跳,是可靠的线索,应继续随诊,重复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给予语言训练。常见新生儿耳聋的原因有遗传因素,高胆红素血症,先天性新生儿感染,如风疹和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感染、先天梅毒、新生儿期细菌性脑膜炎,低体重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等。 (六)吸吮和吞咽功能是第5791012颅神经密切配合协调完成的。因为吃奶的动作需要呼吸、吸吮和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讲课人:李磊) 一、感知觉发育 感知(sensation and perception)在婴儿神经心理发育过程中感知是一个基本的心理过程。照顾婴儿的行为本身就对婴儿的视、听、嗅、味和触觉提供了刺激,所有这些刺激在婴儿的认知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视觉刺激在儿童与其环境联系中可提供重要信息,学习过程中约70%的信息来源于视觉。因此视感知的发展在婴儿早期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新生儿出生时鼓室没有空气,所以听力低下,听觉阈限高于成人10~20分贝。生后3~7天听觉敏锐度有很大提高。婴儿视听感知发展程序见表2-2-1。正常儿童的听觉强度为0~20分贝。如果听觉强度在20~40分贝为轻度听觉障碍,40~60分贝为中度听觉障碍,60~80分贝为重度听觉障碍,大于80分贝为极重度听觉障碍。应早期发现儿童先天和后天性听觉障碍,并及时进行听力语言康复。 表1 婴儿视听感知发展程序 月龄视感知发展听感知发展 1月2月4月6月9月12月短暂注视 目光跟随物体移动90° 目光跟随物体移动180° 目光跟随落地物体 长时间看远处人物的移动 偏爱注视小物品 对铃声有反应 区别笛声和铃声 听悦耳声音时微笑 对母亲语音有反应 可迅速、直接地寻找声源 听懂自己的名字,对声音的 反 应可以控制 新生儿的触觉有高度灵敏性,小婴儿就能对接触身体的襁褓或被褥任何不舒服的刺激表示强烈反应。特别敏感的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眼帘等处。例如物体接触嘴唇时,会引起新生儿口部动作;物体接触手掌时,他立刻就会抓握。大腿、前臂、躯干则比较迟钝。随动作发育,婴儿的手逐渐在触觉发育中占主导地位。 二、运动发育 运动(motor)在儿童早期神经心理发育过程中,运动发育也是婴儿心理发育的重要基础。儿童运动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即不同年龄阶段出现不同的运动行为,而且运动的发育还遵循着如下规律:

新生儿20行为神经测定(NBNA)

郁南县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20行为神经测定(NBNA)报告 编号:测试日期: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项目检查时状态评分 0 1 2 行为能力1.对光习惯形成 2.对声习惯形成 3.对格格声反应 4.对说话的脸反应 5.对红球反应 6.安慰 睡眠 睡眠 安静觉醒 同上 同上 哭 ≥11 ≥11 头眼不转动 同上 同上 不能 7-10 7-10 眼或头转动 <60° 同上 同上 困难 ≤6 ≤6 眼或头转动≥60° 同上 同上 容易或自动 被动肌张力7.围巾征 8.前臂弹回 9.腘窝角 10.下肢弹回 觉醒 同上 同上 同上 环绕颈部 无 >110° 无 肘略过中线 慢、弱>3秒 90°~110° 慢、弱>3秒 肘未到中线 活跃,可重复≤3秒 <90° 活跃,可重复≤3秒 主动肌张力11.颈屈、伸肌主动 收缩(头竖立) 12.手握持 13.牵拉反应 14.支持反应直立位 觉醒 同上 同上 同上 缺或异常 无 无 无 困难、有 弱 提起部分身体 不完全,短暂 好、头竖立1-2秒以 上 好、可重复 提起全部身体 有力,支持全部身体 原始反射15.踏步或放置 16.拥抱反射 17.吸允反射 同上 同上 同上 无 无 无 引出困难 弱、不完全 弱 好,可重复 好,完全 好,和吞咽同步 一般估价18.觉醒度 19.哭 20.活动度 觉醒 哭 觉醒 昏迷 无 缺或过多 嗜睡 微弱,尖,过多 略减少或增多 正常 正常 正常 总分:评价:检查者: 说明: NBNA只作为新生儿神经行为的筛查,不作为诊断,只供医务人员参考。 一、NBNA是指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方法,评分有3个分度(0,1,2),满分40分,>37分为合格,≤37分为不合格。如果评分低于38分,7天后应进行小儿神经行为测定,仍正常者建议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疗。 二、意义:(1)作为新生儿出生检查的一部分。新生儿在一般体格检查同时做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新生儿体格发育、视听感知能力和神经系统情况。(2)新生儿检查时,家长在场观看,使家长了解新生儿能力,学会和新生儿交往,密切亲子关系以利于优育和智力开发。(3)早期发现轻微脑损伤,充分利用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强的时机,通过早期干预,促进代偿康复,防治伤残。(4)作为围产高危儿因素对新生儿影响的检查手段。

儿童神经系统检查与反射检查

儿童神经系统反射检查 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首先出现的是原始反射,随着中脑神经的发育,原始反射逐渐消失,出现中脑水平的立直反射(矫正反应),神经系统逐渐完善出现大脑皮质水平的平衡反射 原始反射---反射中枢在脊髓、延髓、脑桥 立直反射---反射中枢在中脑、间脑 平衡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 1原始反射 原始反射是人类的先天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这些不受意识控制的反应是人类一生下来就具有的。这些反射在应该出现是不出现或应该消失时不消失均属异常,有临床意义。 01吸吮反射 0-3月 检查方法:用手指轻触婴儿口唇与口角,或者将手指或母亲乳头插入口。 反应:像得到食物一样主动闭口,有节律地吸吮、咽下。 意义:减弱或缺失多见于早产儿,生后窒息、外伤等脑干机能损伤,饱食后不出现,饥饿时呈亢进状态。持续存在(6-8月后)或消失后重新出现,提示脑损伤。 02觅食反射0-3个月,一般1月左右消失。 检查方法:用手指轻触婴儿口角或上下唇。 反应:婴儿出现口寻找乳头动作。3-4月后婴儿会学习、认知到肚子饿时,会用哭声来表达需求,觅食反射就慢慢消失了。 意义:同吸吮反射。生后3月仍然存在为不正常,会导致易口,舌肌后缩,颈立直差,1岁以上存在提示摄食障碍。 03拥抱反射(Moro反射) 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肌力低下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难以引出,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迟,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拥抱型为0-3个月,伸展型为3-6个月。 检查方法:共五种 ①落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手放在小儿后头部,将头抬起离床面30度,然后将手下落10-15度(手不离开头部); ②拉手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拉小儿两手上提,当小儿肩部离开床面是(头不离开床面)然后突然松开。 ③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下倾斜15°; ④弹足法:用手指轻弹小儿足底; ⑤声法:小儿仰卧于床上,用力敲打床边附近发出声音; 反应:分两型 ①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拇指、示指末节指间关节屈曲,呈扇形开,然后上肢屈曲,肩、前臂收拢呈拥抱状态,小儿有惊吓的表情或哭闹不安,亢进时下肢也出现与上肢相似的反应。 ②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检查时可见小儿上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稍有不快感觉,多见于3个月以上的幼儿。 意义: ①反射减弱或缺失:说明脑干机能低下。多见于处于休克期的新生儿或窒息、产伤婴儿。

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 学习要点 1. 儿童脑、脊髓发育特点及正常脑脊液特点。 2. 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脑脊液特点及治疗原则。 3.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4. 常见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癫痫的药物治疗及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措施。 5. 脑性瘫痪的病因、基本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第一节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一)脑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最早,速度亦快。脑是由胚胎时期的神经管发育而成。神经管形成于孕3?4周。出生时脑重量为300?400g,相当于体重的1/8?1/9 ,6个月时可达700g左右,1岁时约为900g左右,相当于成人脑重(约为1500g)的60%。15个月小脑大小接近成人。新生儿的脑在大体形态上与成人无显著差别,已有主要的沟和回,但脑沟较浅、脑回较宽,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深、增厚。新生儿大脑皮质细胞数目已与成人相同,不再增加,以后主要变化是脑细胞的增大和分化, 以及功能逐渐成熟与复杂化。皮质发育在6个月时接近成人。皮层细胞的分化从胎儿5个月开始,逐渐形成分层结构;到3岁时,皮层细胞分化大致完成, 8 岁时接近成人。 新生儿出生时, 已建立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 视、听等主要的神经传导通路已经存在。婴幼儿期神经髓鞘形成不完全,故神经冲动传导慢,而且易泛化,不易形成明显的兴奋灶。神经髓鞘的形成,因不同神经而先后不同。脊髓神经髓鞘在胎儿4个月时开始形成, 3岁时 完成髓鞘化;锥体束在胎儿5?6个月开始形成,生后2岁完成;皮质的髓鞘化则最晚。 新生儿皮质下中枢(如丘脑、苍白球)的功能已比较成熟,初生婴儿的活动主要由皮质下系统调节, 随着大脑皮质发育成熟, 运动逐渐转为由大脑皮质中枢调节。脑干在出生时已发育良好,呼吸、循环、吞咽等维持生命之中枢功能已发育成熟。 (二)脊髓脊髓出生时结构和功能已较完善, 2 岁时结构接近成人。小儿脊髓相对较长,新生儿及

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

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 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对于宝宝的不同年龄应该有不同发育程度,掌握好最有效的睡眠时间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宝宝的睡眠质量,而且会促进宝宝们正常健康茁壮成长,所以掌握宝宝睡眠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样这也有利于我们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例如,怎样才能促进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正常发育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情况。 特点: 1.脑是优先发育的,出生时新生儿的脑重量已达到成年人脑重的25%。出生后儿童脑的重量随着年龄以先快后慢的速度增长,第一年的脑重量增加最快, 2.5-3岁时脑重发展到相当成年人脑重的75%。 2.此后几年发展渐慢,到6-7岁接近成人水平,占成人脑重的90%,此后缓慢增长,到20岁时停止增长。脑结构与功能的

复杂化、完善化是出生后大脑发展的主要方面。根据大脑生理学的研究,儿童大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脑神经细胞的增殖,而主要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伸长。 3.新生儿的大脑皮质表面较光滑,沟回很浅,构造十分简单,以后神经细胞突触数量和长度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神经纤维开始向不同方向延伸,越来越多地深入到皮质各层。 4.以此同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渐完成,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髓鞘化保证了神经兴奋沿着一定路线迅速传导。 5.新生儿的脑低级部位(脊髓、脑干)已开始髓鞘化。以后先是与感觉运动有关的部位,后是与智慧活动直接有关的额叶、顶叶区髓鞘化。6岁末几乎所有的皮质传导通路都已髓鞘化。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关问题,我们通过这些内容应该对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为人子的爸爸或妈妈,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就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