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子的军事思想体系是什么

孙子的军事思想体系是什么

孙子的军事思想体系是什么
孙子的军事思想体系是什么

孙子的军事思想体系是什么

尉缭子说: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孙子也。

孙武的一生,除了其赫赫战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了《孙子兵法》十三篇。这短短的13篇6000字,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2500年。

《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与我、主与客、知与行、义与利、奇与正、虚与实、迂与直、众与寡、胜与败、强与弱、攻与守、全与破、利与害等等。

《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人甚至说,中国的辩证法思想起源于《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奉为圭臬。

《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邃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

正是因为如此,才确立了孙子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与孔子、老子的同等地位,让《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能够三书并世而立。

孙子的军事理论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兵法著作,其卓越不凡的见识深深影响了后世,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广泛推崇。

从现代军事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孙子兵法》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孙子的战争观

就像一个普通的人要有自己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样,孙子作为一个军事家,对战争有他基本看法和态度。

孙子的战争观,首先是“慎战”思想。

孙武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始计篇》)。

孙子主张谨慎地对待战争,首先因为战争关乎个人生死,家国存亡,当然要慎重对待。

孙子说:“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孙子兵法·火攻篇)

孙子反对穷兵黩武,反对把战争看成是最好的包医百病的良方,因为人死不能复生,国亡不能复存,一旦开战,首先要想到有害的结果,其次才是有利的结果。

长平之战,秦军一夜坑杀赵军40万,导致赵国十室九空,举国缟素,最终被秦国所灭,不能不说是历史上一个最惨痛的悲剧。

其次,战争是有成本的。

孙子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孙子兵法·作战篇)用兵需要日费千金的巨大成本,当然要考虑收益。孙子虽然不是经济学家,但他明白一个道理,打仗就是打后方,打钱粮,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战争是无法进行的。

孙子的第二个战争观就是争利。

孙子说:“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孙子兵法·火攻篇)

付出就要有回报,孙子不是奸商,而是伟大的军事家,他的所争之利,不是个人私利,而是国家之利,人民之利。孙子不反对战争,前提是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只有在

国家面临危亡时、于国于民有利时才能发动战争。

2、孙子的战略思想

孙子的第一个战略思想是全胜的战略思想,即“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打仗即使能够百战百胜,但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即使胜利,还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这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

孙子的第二个战略思想是“先发制人”,要么不打,要打就先下手为强。他认为,打仗不能被动而打,必须自己主动进攻。

孙子的第三个战略思想是战争应该速战速决,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战果,实现战争的目标。

孙子说:“故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兵法》·作战篇)。

3、孙子的战术思想

孙子的战术思想是《孙子兵法》整个兵学体系里面的主体部分,也是《孙子兵法》的核心部分。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讲的就是用兵的方法,孙子提出了这样几个用兵的战术思想:孙子的第一个战术思想是“争取主动,避免被动”。

孙子说:“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篇》)

这句话虽然很简单,但是包含了一切战争里面的最主要的核心含义,就是说:调动别人,不要被别人所调动。就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孙子的第二个战术思想是“知彼知己”。

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孙子兵法·谋攻篇》)

《孙子兵法》开篇就讲打仗之前要庙算,如果你不了解对手的情况,或者是了解的不够充分,这个仗都是不能打的。不但要做到知彼知己,而且要早知,你战争你要了解情况要有时效性。

孙子兵法的第三个战术思想是“避实击虚”

孙子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篇》)

成年人和幼儿园小孩打架,肯定成年人会赢;专业拳手和业余拳手打架,专业选手会赢,以上两种情况,根本原因是实力悬殊太大。

所以,打仗要想打赢,说白了,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那就是实力永远比对手强。用你的优势去打击别人的薄弱,这才是赢的关键。

毛主席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败敌人。

这里的实力强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正如孙子所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兵法·谋攻篇》)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创造己方绝对的优势,用优势兵力对付敌人的薄弱环节,岂有不赢之理?

4、孙子的治军理论

军队是由普通老百姓组成的,军队如果不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严格的军事纪律来约束,军队是形成不了战斗力的。

所以孙武非常重视军队的管理和军队的建设,关于这一点,他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句话,叫做“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军

纪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体现了孙子文武兼施、德威并重的治军思想和治军原则。这一思想和原则也同样适用于管理企业,孙子所讲的“文”、“武”之道,也就是今天企业的“硬性”和“弹性”管理。企业管理是一个过程,是管理者向被管理者施加影响和控制的过程,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决定这一过程和艺术的本质对象是人,核心是人。对人的管理和协调,既可以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直至惩处、强制等手段进行刚性(硬性)管理,也可以依靠感召、启发、诱导和激励、奖惩等方法进行弹性(柔性)管理。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它的精确性和规范性,即变放任管理为规范管理,依靠规章制度、法纪和组织职权进行程式化、有序化的管理。它所强调的是组织管理的战略、体制、结构等硬件,这就是硬管理。

软管理是依据员工的思想、组织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性化、人格化管理。

明朝茅元仪曾这样评价《孙子兵法》:“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被称为"武经之冠冕",其内容博大精深,其文词言简意赅。宋人 郑有贤说:"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①所谓"包四种",即包举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的特色;所谓"笼百家",即囊括诸子百家的精华。正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体系,因此在中国军事史上被认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②下分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第一,革新进步的战争观 《孙子兵法》开章明义即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 不察也"。在当时,战争是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③。孙子看到,诸侯列国互相兼并,亡国破军的惨祸不断发生,因此,他告诫国君要把战争问题的研究提到日程上来,引起重视。兵凶战危,不是儿戏,只有深刻地认识战争。才能慎重地对待战争。孙子指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 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国君"慎",即"主不可以怒而兴师",不要轻启战端;他要将帅"警",即"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不要妄动干戈。 军事是科学,战争是艺术。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有规律 可循,有方法可依。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孙武天才地发现"胜可知",同时也"胜可为",并且对探求战争胜利的规律作了明确而辩证的表述。 首先,他认识到客观物质力量是战争胜负的基础,这物质力量他概括为"五事 "--道(政治)、天(天时)、地(地理)、将(将帅)、法(法制),并进一步归结为"称"这一概念。"称'就是军事实力,甚至可以译为综合国力,请看孙子的解释:"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即是说。称是从土地、物产、兵源等诸因素综合推算出来的。在孙子看来,要夺取战争的胜利,我与敌之力量对比应当如同"以镒称铢"④那样处于绝对优势。 孙子一方面重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又十分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且对 二者加以辩证的分析,他说:"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所谓"计利",是指根据对敌我双方"五事"的对比分析所提出的作战方针,这一方针还只具有胜利的可能性。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加上主观的努力,"乃为之势,以佐其外",为胜利的取得创造现实的条件。孙子所说的"造势",便是指靠指挥员能动地造成有利的作战态势和凌敌威势。 孙子论战争,看到了政治因素的重要作用,例如他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 也","修道而保法"。但是,他毕竟还未能区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质,只是停留在功利主义的认识上。在他看来,只要有利就可以兴师,就可以进攻,即所谓"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是孙子在战争观上历史局限性的表现。 第二,异彩纷呈的制胜之术

孙子军事教育思想

孙子军事教育思想 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陈关胜 学号:2009301390046 二零一二年五月

孙子军事教育思想 主要内容:《孙子兵法》①在我国历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孙子军事教育思想进行展开,没有全部涉及,只是写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思想。 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原则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国家就会有军队,从而产生了军事。军事实力的强弱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政治的维持,领土的保护,以及核心利益的维护都需要军事提供保障。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与军事的角逐,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自古以来,人们都重视军事,很多人对军事进行研究,产生了很多伟大的军事家,他们遗留下伟大军事著作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比较有价值的七部兵书分别是:《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而孙子兵法对后市的影响最大,通过本学期陆老师的《孙子兵法》课程的学习,加深了我对孙子兵法的理解。现在就孙子军事教育思想说下自己的看法。 一、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百战不殆 孙子认为了解自己,了解敌人,懂得天时,懂得地利,百战都不会有危险。对敌我情况一清二楚,并且懂得利用天时地利等不可抗逆的因素,任何战争都有不败的把握。在战争全局上“经五事,校七计,知胜负”,在战场全局上“知胜有五”。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知道兵多兵少的用法、全军上下意愿一致、以己之有备对敌之无备、上级不制约有能力的下级,这5种情况可以取胜。在战争全局上,孙子主张用智慧非凡的敌方平民、敌方官员、敌方间谍和我方人员对敌人进行战略侦察以了解敌人的情况。在战场全局上,孙子主张用“相敌32法”和“形兵4计”以判断敌情。 可以通过人和科学技术两种途径掌握与战争有关的信息。建立高效的机制和实时的信息网络从内部了解自己,用侦察设备构成的侦察网络从外部了解自己,通过自己公开的信息迷惑敌人。用侦察设备构成的侦察网络从外部了解敌人,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渊源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渊源 《孙子兵法》历经了两千多年而不衰,古今中外的军事家莫不把它奉为经典。西汉初的名将韩信曾以此书对部将教导谆谆,指挥其军队“举之不断、行而不迷、进退有据”,使他的军队攻无不克、风靡南北。据说拿破仑在戎马倥偬间也常看此书,他以雄才大略和多谋善胜著称于世,拿破仑的杰出战略战术思想不无借鉴《孙子兵法》。即使在现代,《孙子兵法》仍不失为军事战略的指南,他的 “不战而胜”思想已为世人所熟知。解读《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渊源,对于《孙子兵法》的研究,应当有所裨益。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基础是《老子》哲学,正如《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一样,《孙子兵法》十三篇始终贯穿着老子哲学思想,它是《老子》哲学思想方法论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卓越发挥。 老子原名李耳,具体生卒年代未详,但他是孔子(公元前551至前479年)的前辈,孔子曾远道登门“问礼于老子”,终因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去。孙武生长于齐国贵族家庭,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吴王阖闾(公元前514年至前496年在位)曾拜授孙武为吴军统帅,“西破

强楚,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武是否到过老子那里求教,史书没有记载。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们俩人哲学思想的比较中,略知《孙子兵法》军事哲学基础的来龙去脉。 老子哲学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均有影响,但对兵家的影响尤大。在老子的主要著作《道德经》五千言中,谈兵的字眼就有268字。全书有一部分内容是直接谈兵的,还有一部分内容是以哲理来喻兵的,其他内容也贯穿着战略战术思想。我们通过比较、评析,可以看到《孙子兵法》对老子哲学在论兵方面的全面承续关系,以及老子哲学对孙武军事理论和战略思想的深刻影响。 一、不战而胜思想老子反对轻率的战争,认为“佳兵不祥”,即好战者不能得到吉祥,“兵者,不祥之器”,他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主张“无为而治”。孙子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他指出:“凡兴师十万……日费千金……”,“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他强调:“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由此可见自古知兵非好战。 二、出奇制胜思想“无”和“有 ”是《道德经》中一对很重要的哲学范畴,“

孙子兵法重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一、关于战争问题的认识 (一)国家至上,胜利第一(价值判断)。 这就是《孙子兵法》战争观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它认为,决定战争现一不战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国家利益;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对于国君错误的指令也可以不执行,执行国;与否的最高标准就是唯民就是保,安国全军。要维护、扩大国家利益,就必须取得对敌斗争的胜利。因此,《孙子兵法》全书论述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在对敌斗争中取得胜利。《孙子兵法》说到底就是一部“制胜法”,从庙算多算到战场指挥,从选将到治卒,所有的谋划与行动都就是为了一个“胜”字。(评:价值准则,国家利益,唯民就是保,安国全军) (二)慎战。《孙子兵法》认识到战争就是关乎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大事,因此强调必须对战争高度重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重视战争, 就必须备战: 1、要“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不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2、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做到胜敌一筹。甚至要“以镒称铢”,“先为不可胜”造成绝对优势。 3、备战,但不可浪战,而必须“慎之”、“警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战”。(评:因关系重大,代价大,付出大,成本高,必须慎战。如果关系重大,但代价小,付出小,成本低,则可试探。战争有五不战:非利、非得、非危、主不可以怒与将不可以愠)

(三)多因素制胜。《孙子兵法》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就是道、天、地、将、法。道就是政治,要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就必须政治修明。这一条就是定点争胜首要因素。道、天、地、将、法后人称这为“五事”。此外,《孙子兵法》还瞧到了战争的对经济的依赖关系,认为经济实力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作战篇》、《用间篇》都论及了这一问题。(评:决定战争胜负《孙子兵法》认识就是“五事”、“七计”。“五事”中没有论及经济、武器等因素,这就是一个缺陷。) 二、关于战略战术原则 (一)先知原则。《孙子兵法》说:“故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就就是预先掌握情况,预见战争胜负。孙子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对敌我双方的情况必须掌握,并对如何知彼傻作了专门的论述。书中对“知己”也多有论述。先知就是进行决策的前提,就是指挥军队的先决条件(“三军有所恃而动”),因此不惜爵禄重金,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有超越了时空的价值,就是其战略战术原则中的首要原则之一。(评:没有调查就发言权。先知的内容、对象、方式、方法、手段与行动规律。真假、深浅、多少、该把握的原则。内容:有静态、动态;强弱及其分布,以及变化;过去、现在与未来;最重要能知道与预见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对方下一步,甚至下二、三步可有采取的措施与行动。) (二)先胜原则。《孙子兵法》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1)先

兵家的军事哲学思想

兵家的军事哲学思想 【学习目的】 了解兵家的思想渊源,认识兵家与道家的关系; 掌握孙武的军事哲学思想;其中包括孙武的"道论"以及"知己知彼"的认识论,军事谋略辩证法; 认识孙膑对于孙武军事哲学思想 的继承和发挥了解先秦兵家的 历史影响. 一,兵家的思想渊源 考兵家之思想渊源,应追溯于古之"司马"职.《汉书·艺文之》说:"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 兵家和道家哲学的关系,可以从道家的姜太公吕望的用兵之道中获悉. 二,孙武的军事哲学思想 (一)孙武生平及其兵法著述 孙子名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大约与孔子同时代."四姓之乱"后(齐景公三十一年),孙武从"乐安"来到吴国,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成就其霸业. 孙武将其祖辈遗留下来的兵法与历代战争进行比较研究,著成《孙子兵法》一书.《孙子兵法》不仅对中国古代战争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随着人类的不断交融与合作.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 (二)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一,谋略 《孙子兵法》的中心思想是力求以智谋胜敌,而不只是以力胜敌.(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计篇》).(二)"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计篇》). 二,兵势 《孙子兵法》中的《势篇》,是讲用兵作战应该运势.所谓势,不是战斗中的形式,格式(诸如队形,战斗方法之类的样式),而是战略上的有利态势,战役中的有利布势,使自己处于主动,机动,灵活,多变的有利地位.孙武在《势篇》中讲:"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 节也.是故善战者, 其势险,其节短." 三,正兵和奇兵 《孙子兵法》中没有将正兵和奇兵列入单独篇章,而是在《势篇》中论述奇正的,书中大致作了这样的解释:"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四,虚和实 《孙子兵法》中的《虚实篇》和其他篇章,对指导军队的作战行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虚实篇》中"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军争篇》中"故兵以诈立, 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九地篇》中"投之亡地然后存, 陷之死地然后生",《计篇》中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等, 都是用兵的重要原则. 五,用兵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孙武用兵,对争取主动是非常重视的,他的先发制人,速战速决的思想,他的致人而不致力于人

孙子的军事思想

孙子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就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的军事著作。它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军事理论家的影响非常深远。三国时的曹操曾说:“朕观兵书战策哆,孙武所著深矣。”唐太宗李世民也说:“吾观诸兵书,无出孙武。”不仅如此,《孙子兵法》把肥到世界上众多的外国军事家的重视与研究。英国著名军事学家利德尔;_哈特在其《战略》一书的序言中说:“在导致人类自相残杀、灭绝人性的核武器研制成功以后,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的翻译《孙子兵法》这本书了。“’美国的军事理论约翰;_柯林斯在《大战略》一书的序言中说:“于就是方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子十三篇可也历代名某种咆括2_2_0_0_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与所受的制约的比她有更深刻的认识。她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面前的环境中仍然有其格当时同佯重大的意义。”可见,《孙子兵法》以其对战争规律的科学总结与对战略战术所作的精辟论断,不仅公证以了中国军事家的推崇,也得了了外国军事家们的极高地评价。因此,我们在向普通读者介绍《孙子兵法》原文与价始不武生平的同时,介绍一下孙子的军事思想也就是十分必要的。《孙子兵法》就是中国古代兵书的奠基之作。孙武在这军事学圣典中,系统地揭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一套十分完备的军事思想体系与战略战术原则。首先,孙子对于战争胜负有着十分科学地、整体地认识。她认为战争就是“国之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人民的安

危,因此,必须慎蛙对经。孙子认为,哪动战争要极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处个方面出发,立足于国家原全局,认真地分析战争的利弊,“合于利而动,不舍于利而止。”交战前,要通过这种对交战双利弊的分析,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孙子为了阐述战争与国家全局的关系,在《孙子兵法》;_计篇可详尽地论述了战前进行“五事“’,“七计”的衡量、比较地说,并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得,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要战争的决策者必须在战争前首先分析计算敌我双方的各种基本条件,从而把握战争全局;除此而外,孙子认识到战争的胜负还决定于军队与国家(国君)密切协同。孙子认为::国群应做的事就是修道而保法;国群不可“怒而兴师”,不可随便干预军队的事务,如果国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不知三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其结果只能就是自乱其军。可见,孙子对决定战争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一点有较深刻而全面地认识。其次。孙子对于战争下经济的关系有较深刻城认识。孙子认识到,战争必须领先国家的经济实力灰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做后盾,战争就是无法取胜的;同时,战争还技给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造成破坏,给人民增加学生的负提。基于这种认识,孙子提出了个重要观点兵贵胜,不贵久。战争需要“驰四干驷,革四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其“内久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四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这师举矣。”因此,为了尽量减轻战争对于国家的经济千万的负担,就应当争取速战速决。因粮于敌:孙子指出,国家在战争中会因为远道运输而导致贫困。因此,战争中而:孙子指出为弥补战争时物质供应以及兵源听不足,可以将缴获的敌

孙子兵法结课论文-虚实军事哲学思想及其意义

虚实军事哲学及其意义 尹家波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摘要:虚实军事哲学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基本用兵原则和谋略哲学,《孙子兵法》虚实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避实击虚”“因敌而制胜”的方法和意义。“虚实”军事哲学不仅适用于古代战场,在现代战争的谋略运用中也运用广泛。牢记虚实原则的作战前提,掌握其规律和方法以及能够正确判定和创造出虚实,才能把握现代战争的战略决策。 关键词:孙子兵法;虚实;战略 《孙子兵法》是一部影响中国军事哲学的巨著,它的军事谋略、战争哲学、军事方法、谋略规划、计策思想等,已经被古今学者用在各个领域中。作为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成书至今已有千年,千年来逐渐浸染中国的古典文化和思想内核,对中国传统思想、内政外交和军事方针、战略制定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高赡,逻辑缜密严谨,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1]。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孙子兵法》虚实篇从用兵“虚”“实”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人手,全面论述了指挥作战“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争取主动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方法。书中论述的“兵以诈立”、“出奇制胜”等思想,千百年来影响了为数众多的军事专家和国家战略决策者。 “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出奇制胜,是孙武军事思想的精华。然而,如何用诈?诈从何来?如何用奇?奇出何处?这一切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继续探讨的,虚实军事哲学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战场上的所谓用诈,说到底就是以虚为实、以实为虚,藉以引诱敌人,调遣敌人;所谓出奇制胜,其关键所在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守,最后克敌制胜。因此,虚实原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法宝。孙子十分重视对虚实这对范畴的研究和运用。其中提到

浅议《孙子兵法》蕴含的军事思想

浅议《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军事思想 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时期军事斗争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一部集我国春秋以前兵学思想之大成的权威性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世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春秋战国;思想启示 引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繁荣,而其中中国的军事思想也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向前迈进的。 一、《孙子兵法》的出现及其重要地位 在奴隶社会时期,我国便已出现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朴素唯物主义军事思想。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著名的《孙子兵法》便成书于此时,它是我国春秋时期军事斗争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一部集我国春

秋以前兵学思想之大成的权威性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世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德国?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日本?宫本武藏) ),它着重阐述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问题,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被推为中国古代兵书之首。“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明朝军事著作家茅元仪的这句名言,是对《孙子兵法》重要历史地位和永恒思想价值的至为精当的评价。尽管古今中外的军事思想层出不穷,但是我对于《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军事思想却是最为推崇的,它代表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理论的一个高峰》,奠立了中国战略文化的基础。 二、《孙子兵法》的简要介绍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开篇即从政治的角度来阐述军事国防的重要性,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接着从战略学的高度,指出敌我双方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是“五事”和“七计”。“五事”为道、天、地、将、法,“道”即政治问题,孙子将其列为第一,可见他把修明政治看作是战争制胜的最重要的条件,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孙子兵法》提出,军事斗争必须巧妙地运用权谋,即“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与军事

姓名与学号 年级与专业 所在学院 孙子兵法与军事 [摘要]:芬兰科协主席、前国防部战略问题研究所所长尤玛〃米尔蒂宁在谈到西方“新技术决定一切”的观点时指出:“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战略家孙子就列举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些因素。”他批评现代一些军事家忽视了孙子所说的“士气”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一部印度人写的《印度军史》中写道:印军之所以能取得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胜利,是因为他们成功地运用了孙子避实击虚的打法。种种事实与经验无不告诉我们孙子兵法其智慧之高。 关键字:《孙子兵法》,战争,军事思想,应用 战争不仅仅要讲战略和战术,还要讲“势”:“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他比之为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而将战略与战术发挥极致迄今为止非《孙子兵法》可谓功不可没。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最系统。最完美的军事著作。他在中国军事史上有崇高的地位,指导了中国历史上千百次有声有色的战争,培养了众多的著名将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 《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谋攻篇》第三、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前三说的是战略运筹。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此三是作战指挥。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此三是战场机变。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此五是军事地理。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第十三、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此六是特殊战法。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 孙子兵法的核心内容 以“道”为核心主线, 以权谋为经线, 以战争的一般进程为纬线编织而成。 十三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博大精深;构成有机整体。 “全胜”的战略思想体系 《计篇》 《计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在全书十三篇中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孙子在本

孙子的军事哲学思想

孙子的军事哲学思想 作者:盖启彤 学号:1110920302 班级:通信工程1103 指导老师:石晓霞 摘要: 孙子的军事谋略学说是以素朴唯物论与辩证法为指导的,他认为,用兵的原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立足于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严阵以待;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进攻,而要立足于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他还认为,古时候善于打仗的人,总是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不放过任何击败敌人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总是先创造获胜的条件,而后才寻求同敌决战;而失败的军队,却总是先同敌人交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因此孙子的军事思想不仅为中国古代兵家百世之师,而且为现代各国军事家所推崇。 关键词:谋略思想孙子兵法 正文: 孙子的军事谋略学说体大虑深,其主要的用兵原则有:一是全胜的原则;二是先胜的原则;三是先计的原则;四是先知的原则;五是用间的原则;六是神变的原则;七是奇正的原则;八是虚实的原则;九是任势的原则;十是攻心的原则。 孙子认为战争是“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明君良将须牢记“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的道理,对用兵开战慎之又慎。不是对国家有利,就不行动;不能取得胜利,就不用兵。孙子主张“必以全争于天下”,即不经耗财伤民的血战,便能获得最完美的战果。而要获得“全胜”,那就必须将“智战”放到“力战”之上。竭力反对事前不问战争的成败可能,不计算战胜所付出的成本代价,便轻易起战端,突然发兵。他认为这样不仅冒着失败的极大风险,而且即使侥幸取胜也要付出巨大代价,得不偿失。因此,为保“全胜”,就要“先胜”,“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要做到“先胜”,就必须“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立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讲稿) 同学们好。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目的,是想使大家对其主要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古为今用。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2308部,18567卷;其中比较有价值的100多部,被选入百科全书的有39部。主要介绍讲两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二、孙子兵法 (重点) (教学时间为4学时,理论课与看录相各2学时)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也就是在这时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真正的战争及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的特点: 1,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由于所受外部侵略少,当时的军队主要承担了相当于今天武装警察的功能。、从兵书上推测,其军事思想的出发点都是探求如何通过军事手段来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反抗的问题。 2,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在今天,为保持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提高物质待遇,进行政治教育和强调军法军纪等等。;而在那时主要是进行处罚,对奴隶士兵的处罚是详细而又严酷的,如周朝的五刑之律竞达3千多条:墨1000条、劓1000条、非500条、宫300条、大辟300条,如若士兵集合迟到,就要被砍去脑袋,可见当时刑法之严酷。礼主要是针对奴隶将领,并不对其进行身体的处罚。

3,迷信色彩重。此时战争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每次作战之前都要到庙里烧香拜祖,乞求祖宗和神仙的保佑。一些军事行动的决策如出兵的时间,攻击方向等也必须事先占卜,而后才能确定。因为在他们看来,战争的起因和胜负都是上天决定的。 4,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指导思想。当时战车是军队的主要装备,军事思想也是以战车为主。(略) 总的说来,此时并不重视和提倡谋略在军事中的运用,相反视谋略为小人之举,不仁不义。如春秋时期宋、楚两国在温水交战,,,宋国在战前已布好阵势,有人向宋襄公建议趁楚军对正在渡河而处于混乱的时机出击,但宋襄公“讲求仁义,耻于诡道”结果遭到失败。毛泽东曾评论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这一时期代表作是《军政》《军志》,现己失传,估计为编制条令一类的书。 时代背景27大约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我国

孙子兵法军事论文

军搞的论之孙子兵法 摘要: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由于《孙子兵法》对现在生速度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我们还需要多 多借鉴《孙子兵法》的理论和思想。 关键词:孙子兵法广东人企业军事思想 一,《孙子兵法》与现代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重战与慎战相统一的战争观启发现代战争思维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问题。《孙子兵法》从揭示战争中“利”和“害”的矛盾运动规律出发来确立自已对战争的根本态度,从而决定其军事思想中功利主义的主导倾向。孙子正是用功利主义这把价值尺度考察春秋末期的战争,提出了重战与慎战相统一的战争观。《孙子大哥大兵法》所产生的春秋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激烈的社会变革反映到社会的政治生活中,表现为频繁的战争。仅举鲁史《春秋》记载,在242年里,就发生过483次大的战争。在战争的旋涡中,大国胜败无常,小国安危不定,局势错综复杂。孙子从当时朝盟夕散、不宣而战的社会现实中认识到,战争只能暂时平息而不会从此废止。因此,他开宗明义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提醒人们要重视战争、研究战争和准备战争。 当前,冷战已成为历史陈迹。两极战略格局的解体,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世界基本矛盾出现新的力量组合,逐步形成与孙子时代相似的“多极”战略格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这种形势下,孙子的重战和慎战思想,更显示出强大的生的个命力,它为人们认识多极形势下的军事斗争,驾驭局部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孙子兵法》对西方现代军事思想的影响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情地暴露了各帝国主个义国家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的缺陷和弱点,推动西方军事家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军事理论研究相对来说很活跃,出现了像鲁登道夫、哈特和富勒这样一些出色的人才。他们试图摆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那

孙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孙武被誉为“兵学鼻祖”,受到后世推崇,并不仅仅因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是因为他为后人留下的那部惊世骇俗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它言简意赅,内容博大精深,可以说字字玑珠,是国内外公认的“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从战争的实际出发,总结和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的战略战术原则;同时在于它具有着深刻的谋略内涵、道德内涵和哲学内涵,具有超越所处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精神。 孙子的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主要观点: (一)重战慎战──孙子的慎战论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把战争与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把战争推到了国家大事的首要位置。“兵者,国之大事”,道理非常浅显,但并不见得为所有的治国者所深知。在这方面,《孙子》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重战、慎战、备战,以确保“安国全军之道”。不仅在《始计篇》从生死存亡的战争后果论述了重战的思想,在《作战篇》又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上进一步阐述了战争后果的严重性,反复指出:“带甲十万”要“日费千金”,“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兵外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同样,出于战争后果的考虑,《火攻篇》则告诫人们:“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由此可以看出,以利为动,是孙子重战慎战思想的核心,是《孙子》对待战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二)“胜兵先胜”──孙子的先胜论 孙子认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里的“先胜”是指在战争之前就使自己具备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一是要知彼知己。孙子高度重视彼己双方优劣强弱这一决定战争胜负的客观基础,深刻指出在战争指导上,关键是“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知彼知己不仅要从战略高度上了解和把握“五事”、“七计”,而且要了解了掌握作战全过程中敌对双方不断变化着的各种具体情况。这是贯穿全书的一个基本思想,也是这部兵书的精髓所在。《孙子》所以强调知彼知己,目的是为了先胜。 二是进行“庙算”。所谓“庙算”就是中国古时候凡国家遇及战事,都要告于祖庙,设于明堂,是一种分析形势,制定战略的仪式。《孙子兵法:计篇》中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庙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战略概念。孙子认识到,是不是很好地进行战前的战略分析,直接影响到战争胜负。因此,要根据掌握的敌我双方的情况,立足于已有的物质条件和战争潜力,从道、天、地、将、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形势,对军事行动产生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充分估计,制定预案,作出决策。 (三)“五事七计”──孙子的战力论 以“五事七计”为中心内容的战略预测思想和运筹理论,是《孙子兵法》全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全面地揭示了军事斗争的内在规律,是孙武用兵规律的高度概括。 所谓“五事七计”,五事即“道、天、地、将、法”,分别指政治、天时、地利、将帅素

2018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纲:孙武的军事思想

2018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纲:孙武的军事思想关键词:士兵提干考试大学生士兵张为臻军事知识孙武 孙武的军事思想 孙武,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古代军事理论奠基者,春秋末期吴国将军。亦称孙子。字长卿。齐国乐安 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及汉墓出土的竹简、木简《孙子兵法》,集中反映了孙武丰富而深邃的军事思想。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孙武率先论述战争全局和战略全局问题,最早揭示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先胜而后求战”、“致人而不致于人”、“因敌而制胜”等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深刻总结出“以正合,以奇胜”、“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我专而敌分”、“避实而击虚”等一系列至今仍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闪耀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孙子兵法》以其博大精深的战略理论彪炳古今中外,孙武则以“兵圣”之誉而名垂千古。 其军事思想集中反映在所著《孙子》十三篇中: 1.战争观。孙武十分重视战争问题的研究,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计》)认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因而主张对待战争必须“慎之”、“警之”,提倡“安国全军之道”(《孙子.火攻》)。“慎”,是不要轻易发动战争,告诫“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警”,则是要加强战备,增强实力,要求“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九变》)。为了探求预知胜负的途径,孙武正确地阐述了战争胜利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因素及相互的辩证关系。他将客观因素概括为道、天、地、将、法“五事”,居“五事”之首的“道”既指修明政治(“修道而保法”),也包括争取民心(“上下同欲”)和振奋士气(“并气积力”)。他高度重视政治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触及到了政治与军事的主从关系。吴楚之战时,孙武以“民劳,未可,且待之”(《史记.吴太伯世家》)劝阻吴王暂缓攻楚,更进一步表明他意识到爱惜民力、争取民心的重要意义。他也十分看重军事力量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孙子.九地》)。他论述军事实力,注意到了经济因素,提出“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孙子.形》),从土地、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考试整理)

一、《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表现在哪五个方面? 答: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3、以谋略致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4、“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5、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的思想 二、孙子始计篇之【五事】、【七计】、【十二诡道】内容为何? 答:五道是:道、天、地、将、法。 七计是: 1主孰有道,也就是说参战双方那一方师出无名,那一方师出有名。有名者胜,无名者败。2将孰有能,就是看哪一个将领的本事大。3天地孰得,作战环境对那一方有利如何利用的问题。4法令孰行,简单的说就军队纪律的问题。5兵众孰强,看谁的兵厉害。6士卒孰练,兵士是否训练有素。 7赏罚孰明,军队的赏罚制度谁的更严明。 十二诡道: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三、知胜之道有五,其内容为何? 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预测胜负有五条原则。 1.懂得什么条件下不可以战,什么条件下不可以战的,能够获胜; 2.懂得根据兵力众寡而灵活运用战术的,能够获胜; 3.将帅与士兵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能够获胜; 4.以有准备之师去攻打无准备之敌的,,能够获胜; 5.将领富有军事才能而君主又不横加干预的,能够获胜。 四、《孙子兵法》的地位和影响? 答:《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实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还早2300年。《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

孙子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

1、孙子是什么时期的著名军事家() A、春秋末期 A、春秋末期- 正确 B、战国初期 C、战国中期 D、 战国后期 2、孙子思想属于哪个思想流派() A、吴兵学 B、鲁兵学 C、齐兵学 C、齐兵学- 正确 D、楚兵学 3、《孙子兵法》一共有多少篇() A、六篇 B、七篇 C、十三篇C、十三篇- 正确 D、三十三篇 4、“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句名言出自下列哪部兵书() A、《六韬》 B、《孙子兵法》B、《孙子兵法》- 正确 C、《吴子 兵法》D、《鬼谷子》 5、“孙吴之书,家皆有之”一句话出自以下哪部作品() A、《史记》 B、《庄子》 C、《老子》 D、《韩非子》 D、《韩 非子》- 正确 6、《用间篇》在《孙子兵法》中属于第几篇() A、第一篇 B、第六篇 C、第七篇 D、第十三篇 D、第十三篇- 正 确 7、下面哪一条不属于孙子提到的用间之法() A、内间 B、外间B、外间- 正确 C、生间 D、死间 8、下面哪一条用间之法的含义是指今天的侦察兵() A、乡间 B、生间 C、活间C、活间- 正确 D、外间 9、“故明君贤将,能以()为间者,成大业也” A、重金 B、上智B、上智- 正确 C、仁 D、圣

10、下面哪一篇所谈之事是一切战争行动的自然起点( ) A、《用间篇》A、《用间篇》- 正确 B、《始计篇》 C、《作战篇》 D、《谋攻篇》 11、《谋攻篇》在次序上属于《孙子兵法》一书第几篇() A、第三A、第三- 正确 B、第四 C、第五 D、第六 12、下列哪一篇篇后不属于《孙子兵法》的宏观战略部分() A、始计篇 B、作战篇 C、地形篇C、地形篇- 正确 D、谋攻篇 13、“夫兵者,国之大事”出自下面哪一篇() A、始计篇A、始计篇- 正确 B、作战篇 C、用间篇 D、虚实篇 14、“兵胜而益强”出自下面哪一篇() A、始计篇 B、作战篇B、作战篇- 正确 C、谋攻篇 D、虚实篇 15、下列哪一种手段为“不得已”而使用() A、伐谋 B、伐交 C、伐兵 D、攻城 D、攻城- 正确 16、《兵势篇》在次序上属于《孙子兵法》第几篇() A、第二 B、第四 C、第六C、第六- 正确 D、第八 17、下列哪一篇不属于《孙子兵法》战术部分() A、军形篇 B、兵势篇 C、虚实篇 D、火攻篇 D、火攻篇- 正确 18、“神头岭”战役中我方旅长的名字是() A、陈再道 B、陈望道 C、陈赓C、陈赓- 正确 D、刘伯承 19、诸葛亮在空城计中的对手是()

《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战争和现代军事思想的巨大影响[1]

《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战争和现代军事思想的巨大影响 一、《孙子兵法》在国内的深远影响 《孙子兵法》13篇共约6000余字,加之后人的断句标点也不过8000来字,但却文字苍古雄劲,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故争的最一般规律,在中国军事史和军事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是一部“舍事而言理”,采用”抽象法”论述军事领域内部联系和规律的杰出著作。它又是从战略高度来论述军事问题的,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详备富赡的内容。书中充满着对睿智聪颖的赞扬,饱含着对昏馈愚昧的鞭挞,显露出对穷兵黩武的警告,贯穿着对军事哲理的探索。许多名篇警句,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容量。这些,充分表现出孙武过人的创作大赋和慧眼卓识。兵学家们学习它,得以登堂人室,从而步人军事学的宝库;军事家们学习它,得以领悟制胜之本,从而点燃起智慧的圣光。 《孙子兵法》早在战国时代就广为流传,“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韩非子·五蠹篇》)。汉代则为兵官的教科书,隋唐称为兵经。明朝茅元仪在《武备志·兵诀评》中说:“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垢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此种评价虽为溢美之辞,但确实道出了《孙子兵法》在几千年封建社会军事学术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兵学家在军事著作中征引《孙子兵法》文句的,可以举出《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潜夫论》、《淮南子》、《鹖冠子》等,至于唐代的《李卫公问对》、宋代的《虎钤经》、元代的《百战奇法》、明代的《登坛必究》,更是或全书、或某篇以发挥《孙子兵法》来树立自己的学术论点的。 军事家直接以《孙子兵法》指导战争的,更是不计其数。以《史记》为例,在孙膑、赵奢、韩信、黥布等人的列传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后世对于《孙子兵法》的学习是十分广泛的。秦末,项梁以之教过项籍(见《史记·项羽本纪》);汉初,武帝曾打算以之教霍去病(《史记》卷110)。《后汉书·冯异传》载:东汉名将冯异就很精通《孙子兵法》。至于三国以后,由于曹操首注《孙子兵法》,以后注家蜂起,吴有沈友,梁有孟氏,唐有杜牧、陈皞、纪燮、肖吉、贾林,宋有梅尧臣、何延锡、张预、郑有贤等10余家,元有潘衍翁,明有刘寅、赵本学等50余家,清有汪淇、朱镛等30多家。 《孙子兵法》历来被尊为兵经,号称兵学鼻祖,两千多年来久负盛誉。这只须略举数例便可看出。司马迁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索引述赞》)。宋朝郑厚在《芝圃折衷》中说:“孙子十三篇,不惟武人之根本,文士亦当尽心焉。其词约而缛,易而深,畅而可用。《论语》、《易》、《传》之流,孟、荀、扬著书皆不及也。以正台,以奇胜,非善也;正变为奇,奇变为正,非善之善也;即奇为正,即正为奇,善之善也。”明朝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说:“予承乏浙东,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为莫加焉。第于下手详细节目,则无一及焉。犹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也”(《纪效新书·自序》)。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二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所以照那十三篇兵书讲,是先有战斗的事实,然后才成那本兵书”(《孙中山选集》第672页)。 二、《孙子兵法》在国外的巨大声誉 《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因而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比色诺芬(前403—前355或354)的号称古希腊第一部军事理论专著《长征记》,比罗马军事理论家弗龙廷(约35—约103)的《谋略例说》、韦格蒂乌斯(四世纪末)的《军事简述》,不仅成书时间要早,学术性要强,而且有其独特新颖的思想体系。它几乎涉及了军事学中理论科学的各个门类,各个分支学科。它在军事学本上的理论意义,不仅跨出了奴隶制时代,也跨出了封建时代,直到今天,也仍然有着宝贵的借鉴作用和某种程度的指导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