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税收课后名词解释

国家税收课后名词解释

国家税收课后名词解释
国家税收课后名词解释

一、税收的演化、特点及其与经济的关系

1、税收(P2)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根据其社会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形式。

2、税收的强制性(p6)

税收的强制性指税收国家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性分配

3、税收的无偿性(P6)

税收的无偿性主要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收入,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无偿性是税收的关键特征

4、税收的固定性(p6)

税收的固定性:指国家征税前,税法就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分类

1、税收制度是指国家设置某一具体税种的课征制度。(P11)

2、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违章处理等。(P11)

3、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P12)

4、负税人是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人。(P12)

5、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也称课税客体,它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体现着不同税种的基本界限。(P13)

6、税源也称经济税源,是税收课征的源泉。(P13)

7、税本是指产生税源的要素。(P14)

8、计税依据是指直接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P13)

9、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规定同一比例的税率。(P14)

10、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数额从小到大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P14)

11、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某些税种。(P15)

12、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或非商品营业(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体系,通常也称作商品税。(P18)

13、所得税也称收益税,是以所得额或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体系。(P18)

14、财产税是以各种财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体系。(P18)

15、行为税对特定经济行为征收的各种税收。(P18)

16、直接税:凡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税收称为直接税,如我国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P20)

17、间接税:凡纳税人可以将税负转嫁他人,发生转嫁关系,由他人负担的税收称为间接税,如我国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P20)

三、税收原则、税收职能与税收效应

1、税收原则是制定、评价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标准,是支配税收制度废立和影响税收制度运行的深层次观念体系。(P21)

2、税收法治原则是指一切税收活动必须有法律明确规定,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人民不负有纳税义务,任何机关也无权向人们征税。(P25)

3、税收公平原则是指国家征税应使每个纳税人的税负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平衡。(P25)

4、税收财政原则是从财政收入的角度确定税收准则。(P26)

5、税收效率原则是指国家征税应有利于经济机制有效运行和资源合理配置,并有利于提高税务行政效率。(P26)

6、税收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满足国家需要的能力,它是内在于税收分配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税收内在功能与国家行使职能职责的有机统一。(P26)

7、税收乘数是用来反映税收变动与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倍数关系的指标,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P29)

8、税收的乘数效应是指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程度。(P29)

9、宏观税负水平是指一国税收收入总额占GDP的比率。(P29)

10、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增加,到达某一点后,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减少;税率降低,税收收入反而会增加。(P29)

四、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1、税收负担是指整个社会或纳税人(个人或法人)实际承受的税款。(P36)

2、宏观税收负担主要是研究国家当年征收的税收总额与一国的社会产出总量或总经济规模之间的对比关系,即社会总体的税负水平。(P36)

3、微观税收负担主要研究单个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的税收与其产出的对比关系,即企业或个人的税负水平。(P37)

4、税负转嫁也称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降低购入商品价格或抬高卖出商品价格,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P37)

5、税收归宿是税负转嫁过程的终点,是税收负担的最后归着点或最后落脚点。(P38)

6、税收资本化即资本还原,是指购买者将所购商品的预期税款通过从购买商品的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将税收负担向后转移给商品出售者。(P38)

7、供给弹性是指商品供给量对本身价格的反应程度。(P39)

8、需求弹性表示需求量对影响需求因素的变化量所作出的反应程度。(P40)

五、增值税

1、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流转税。(P43)

2、生产型增值税以纳税人的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减去用于生产、经营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物质资料价值后的余额作为法定增值额,对购入的固定资本及其折旧均不予以扣除。(P45)

3、收入型增值税除允许扣除外购物质资料价值外,对于购置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允许将已提折旧的价值扣除。(P45)

4、消费型增值税是允许将购置物质资料的价值和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税款,在购置当期全部一次扣除。(P45)

5、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或提供应税劳务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P51)

6、进项税额: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为进行税额。(P54)

7、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P46)

8、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P46)

9、混合销售行为是指既涉及货物销售,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销售的行为。(P47)

10、免、抵、退税:“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出口时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

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P60)

八、关税

1、关税是海关依法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P101)

2、完税价格是指海关根据有关规定对进出口货物进行审定或估定后通过估价确定的价格,它是海关征收关税的依据。(P107,百度搜索)

3、到岸价格指抵达买方边境港口或边境车站,且交完关税为止形成的价格。(百度搜索)

4、最惠国税率是指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P106,百度搜索)

5、滑动关税又称滑准税。对某种货物在税则中预先按该商品的价格规定几档税率,同一种货物当价格高时适用较低税率,价格低时适用较高税率,目的是使该物品的价格在国内市场上保持相对稳定。(P103)

6、报复性关税是指为报复他国对本国出口货物的关税歧视,而对相关国家的进口货物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P104)

7、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是指进口国海关对外国的倾销商品,在征收关税的同时附加征收的一种特别关税,其目的在于抵消他国补贴。(P105)

8、保障性关税:在与有实质利益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磋商后,在一定时期内提高该项商品的进口关税或采取数量限制措施,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不受损失。

十一、资源税

1、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税数量征收的一种税。(P1063)

2、土地增值税是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产权,取得增值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P168)

3、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百度搜索)

4、土地增值额:土地增值税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后的金额,为增值额。(P171)

5、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城镇土地为征税对象,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P173)

十四、税收征收管理

1、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法规定,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制度。(P206)

2、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就计算缴纳税款的有关事项向税务机关提出的书面报告,是税务管理的重要环节。(P209)

3、税款征收是税务机关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将纳税人应纳税款组织征收入库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税务管理的核心环节。(P212)

4、税务代理指代理人接受纳税主体的委托,在法定的代理范围内依法代其办理相关税务事宜的行为。(P215)

5、税务检查是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的监督、审查的一种制度。(P216)

6、税收法律责任是指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因违反税收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P221)十五、税务行政法制

1、税务行政处罚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违反税收征收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尚未构

成犯罪,依法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由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P228)

2、税务行政复议是指当事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及其他税务当事人)不服

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上一级税务机关(复议机关)提出申请,复议机关经审理对原税务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作出维持、变更、撤销等决定的活动。(P233)

3、税务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税务行政行

为违法或不当,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对具体税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司法活动。(P238)

(六、七、九、十、十二、十三章无名词解释。)

(完整版)学校体育学(课后题答案及全部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简述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答: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其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2、试分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站爆发,各国都重视学校体育,“新体育”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许多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但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3、制约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古代体育除供宫廷享乐之外,在民间基本流落为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受儒家思想影响,重文轻武,科举考试文举盛而武举衰,很多体育项目难以普及和推广。统治者不重视,特别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喜欢用儒家思想统治人民,不愿意人民拥有太多的武艺。 4、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5、二战后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1、教学内容更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6、军国民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军国民教育的定义: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特征: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评价1)赋予进步的内容,反映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自强于世界之林的强烈愿望2)唤醒国民重视体育3)促进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和学校体育体制的形成。4)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 7、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答:一,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 1.在时空观念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增强未来意识,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的“一体化”2.重视学生的“主体观” 二、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把学校体育作为一种传递各种文化的方式和纽带。 1、现代社会的特征及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哪些要求? 答:特征:良好的健康素质、终身学习的意识、高超的智力、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1、学校体育要坚定的按照“健康第一”的思路开展工作,倡导终身体育思想,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标2、重视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竞争拼搏和

英美概况名词解释

The bill of rights The bill of rights consists of the first 10 amendments which were added to the Constitution in 1791 .the bill of rights was passed to guarantee freedom and individual rights such as freedom of speech , the rights to assemble in public places , the rights to own weapons and so on .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Great Depression was the worst economic slump ever in U.S. history, and one which spread to virtually all of the industrialized world. The depression began in late 1929 and lasted for about a decade. WASP It stands for the 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it is the dominant group in the US controlling economic assets and political power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The 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 (1955-1968)refers to the reform mov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imed at abolishing raci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African American and restoring suffrage in southern states The westward movement American Westward Movement, movement of people from the settled reg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lands farther west. Between the early 17th and late 19th centuries, Anglo-American peoples and their societies expanded from the Atlantic Coast to the Pacific Coast. George Washington George Washington was one of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America republic , he was the commander-in –chief of the Continental Army in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against the British colonial rule and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the United States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 After independence ,America was principally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England brought many to American industry between 1776 and 1860 , one key development wa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actory system , A second development wa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to industrial tasks ,A fourth development was the emergence of new forms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the bank and the corporation Three faiths in the US By the 1950s ,the three faiths model of American religion had developed , American were considered to come in three basic varieties : protestant , catholic and Jewish ,in terms of numbers ,the protestants and Jewish are the smallest among the groups Boards of education Boards of education refer to groups of people who make policies for schools at the state and district level ,they also make decision about the school curriculum , teachers standards and certification ,and the overall measurement of student progress Consumer economy an economy driven by consumer spending as a percent of it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s opposed to the other major components of GDP

国家税收课后名词解释

一、税收的演化、特点及其与经济的关系 1、税收(P2)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根据其社会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形式。 2、税收的强制性(p6) 税收的强制性指税收国家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性分配 3、税收的无偿性(P6) 税收的无偿性主要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收入,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无偿性是税收的关键特征 4、税收的固定性(p6) 税收的固定性:指国家征税前,税法就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分类 1、税收制度是指国家设置某一具体税种的课征制度。(P11) 2、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违章处理等。(P11) 3、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P12) 4、负税人是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人。(P12) 5、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也称课税客体,它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体现着不同税种的基本界限。(P13) 6、税源也称经济税源,是税收课征的源泉。(P13) 7、税本是指产生税源的要素。(P14) 8、计税依据是指直接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P13) 9、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规定同一比例的税率。(P14) 10、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数额从小到大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P14) 11、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某些税种。(P15) 12、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或非商品营业(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体系,通常也称作商品税。(P18) 13、所得税也称收益税,是以所得额或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体系。(P18) 14、财产税是以各种财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体系。(P18) 15、行为税对特定经济行为征收的各种税收。(P18) 16、直接税:凡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税收称为直接税,如我国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P20) 17、间接税:凡纳税人可以将税负转嫁他人,发生转嫁关系,由他人负担的税收称为间接税,如我国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P20) 三、税收原则、税收职能与税收效应 1、税收原则是制定、评价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标准,是支配税收制度废立和影响税收制度运行的深层次观念体系。(P21) 2、税收法治原则是指一切税收活动必须有法律明确规定,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人民不负有纳税义务,任何机关也无权向人们征税。(P25) 3、税收公平原则是指国家征税应使每个纳税人的税负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平衡。(P25)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打印版)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 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10.投资的β(Beta)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 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 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一1 14.捆绑销售(Bundling) 捆绑销售指这样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出售 两种产品的厂商,要求购买其中一种产品 的客户,也要购买另一种产品。 15.资本(Capital)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销售及商品和服务分 配的设备、厂房、存货、原材料和其他非 人力生产资源。 16.资本收益(Capital gain) 资本收益是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 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 分。 17.资本主义(Capitalism) 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体系,它依赖价格体 系去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 何生产?怎样分配?经济增长率应为多 少? 18.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基数效用是指像个人的体重或身高那样在 基数的意义上可以度量的效用(它意味着 效用之间的差别,即边际效用,是有意义 的)。序数效用与它相反,它只在序数的层 面上才有意义。 19.卡特尔(Cartel) 卡特尔是指厂商之间为了合谋而签订公开 和正式协议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形态。 20. 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指这样的 生产函数Q=AL“IK”2 Mi3。式中,Q为产 量;L为劳动的数量;K为资本的数量;M 为原材料的数量;A,31,12,23均为常 数。 21.勾结(Collision) 勾结是指一个厂商和同业内其他的厂商签 订有关价格、产量和其他事宜的协议。 2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 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 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 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23.互补品(Complements) 如果X和Y是互补品,X的需求量就与Y 的价格成反向变化。 24.成本不变行业(Constant-cost industry) 成本不变的行业是指具有水平的长期供给 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并不会引起投入品 价格的上升或下降。 25.规模收益不变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 增加,并导致产量也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 就是规模收益不变的。 26.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 服务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 量之差。 27.可竞争市场(Contestable market) 可竞争市场是指那种进入完全自由以及退 出没有成本的市场。可竞争市场的本质在 于它们很容易受到打了就跑的进入者的伤 害。 28.契约曲线(Contract curve) 契约曲线是(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换时) 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 迹,或者(在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 个生产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 迹。 29.角点解(Corner solution) 角点解是指这样一种情形,预算线在位于 坐标轴上的点处达到最高的可获得的 30.需求的交叉弹性 (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商品Y的价格发生 1%的变化时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变 化的百分比。 31.垄断的无谓损失 (Deadweight loss of monopoly) 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变为一个垄断 的市场,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总剩余的减少 就是无谓损失。 32.买方垄断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of monopsony) 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变成一个买方 垄断的市场,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总剩余的 减少即为无谓损失。 33.成本递减行业(Decreasing-cost industry)成本递减行业是指具有向下倾斜 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会引起 平均成本下降。 34.规模收益递减 (Decreasing return to scale) 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 增加,并导致产量增加的百分数小于该百 分数,就是规模收益递减的。 35.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 数量。 36.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 (Demand curve of loanable funds) 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表示可贷资金的需求 量与利率二者之间的关系。

名词解释

教学法 名词解释: 1、教学方法:在教 学过程中,师生 为实现教学目 的完成教学任 务而采取的各 种手段,方法和 程序的总称。2、教学模式:开展 教学活动的一 整套方法论体 系,是在一定的 教育思想观念 或教学理论指 导下建立起来 的较为稳定的 教学活动的结 构框架和活动 程序。 3、教学氛围:是对 教学活动产生 直接影响的课 堂内外部气氛、 场景等。 4、启发式教学:是 以学生的全面 发展和主动发 展为目标,通过 教师的启发诱 导与学生的主 动探究,知情意 和谐发展的过 程 5、演示法:教师在 课堂上通过展 示实物,直观道 具,或进行示范 实验,让学生通 过观察获得感 性认识,掌握知 识的一种教学 方法。 6、读书指导法:在 教师指导下学 生阅读课本或 课外读物,以获 取知识,巩固知 识,运用知识, 形成技能的一 种教学方法。 7、研究性学习:是 学生基于自身 兴趣,在教师指 导下,从自然、 社会和学生自 身生活中选择 和确定研究专 题,主动地获取 知识、应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 学习活动。 8、教学技能:是教 师在教学过程 中,运用与教学 有关的知识与 经验,促进学生 学习,达成教学 目标的能力和 技巧 10调研学习法:学 习者亲自去熟悉和 了解学习的一种对 象的一种学习方 法。 11评价方法:收集 教学的信息,对评 价对象进行价值判 断时所采用工具和 手段的总称。 12合作评价:多个 评价主体从多角 度,多渠道获取关 于学生的多方面信 息以判断学生发展 情况的评价活动方 式。 13成长记忆袋:显 示学生学习成就信 息的一连串表现、 作品、评价结果以 及相关其他相关记 录和资料的汇集。 14教学媒体: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与 学生之间传递以教 学为目的的信息所 使用的媒介工具 15网络教学:是基 于信息技术支持的 采用新型教学模式 和教学方法的教学 形式。 教育学 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教育 者根据一定的 社会或阶级的 要求,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身 心施加影响,把 他们培养成为 一定社会或阶 级所需要的人 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现 象,揭示教育规 律的一门学科。 3、遗传(遗传素 质):是人的先 天的解剖生理 特征,主要表现 在人的机体构 造、形态、感觉 器官以及神经 系统的特征等。 4、主观能动性:指 人的主观意识 对客观世界的 反映和能动作 用,它是人的主 观意识方面的 特性 5、教育目的:国家 把受教育者培 养成为什么样 的人,是培养人 的质量规格标 准,是对教育者 的总的要求。 6、教育方针:是指 一个国家或政 党发展教育事 业,开展教育工 作的根本指导 思想。 7、培养目标:是教 育目的在各级 各类教育机构 的具体化,也就 是不同类型、不 同层次的学校 培养人的具体 质量规格标准 8、教师资格制度: 是国家对教师 实行的一种特 定的职业许可 制度,是国家对 专门从事教育 工作人员的最 基本要求。 9、教师聘任制:是 指聘任双方在 平等自愿的前 提下,由学校或 教育行政部门 根据教学岗位 设置,聘请有教 师资格的公民 担任相应的教 师职务的一项 教师任用制度。 10、教师:是

英美概况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Great Britain: shortened as Britain ,it can be a geographical term ,referring to the island on which England ,Wales and Scotland are situated ,together with numerous smaller islands . 2.The Union Flag :also known as the Union Jack ,it is the national flag of the United Kingdom . 3.God Save the King /Queen : the national anthem of the United Kingdom. https://www.doczj.com/doc/ff4768755.html,ke Poets: English poets at the turn of the 19th century who lived in the Lake District of England and were inspired by it to create romantic works . 5.Domesday Book(土地财产清册):The written record of a census and survey of English landowners and their property made by order of William the Conqueror in 1085-1086 . 6.Black Death (黑死病):also known as the Black Plague ,it was a devastating pandemic(流行 的) that first struck European in the mid-14th century . 7.Gunpowder Plot(火药阴谋):conspiracy of a group of English Catholics to blow up the House of Parliament where King James I was present on 5 November ,1605.The plan was discovered and Guy Frank was caught and burnt alive .In England ,5 November is celebrated with bonfire ,fireworks and the burning of the effigies.(肖像)。 8.The Petition of Right (权利请愿书):a document produced by the English Parliament in the run-up to the English Civil War .It was addressed to Charles I of England in 1628. 9.T he Hundred Years' War: The Hundred Years’ War refers to the war between Englan d and Franc e that lasted intermittently from 1337 to 1453. The causes o f the war wer e partly territorial and partly economic. ①The territorial causes were related with the possession by the English kings of the large duchy of Aquitaine in France, as the F rench kings grew stronger, the y increasingly coveted this large slice. ②The economic causes were connected with cloth manufacturing towns in Flanders, which were the importer of English wool, but they were loyal to the French king politically. Besides, England's desire to ③s top France from giving aid to Scots and ④a growing sense of nationalism were the other causes.一。 The English's being driven out of France is ①regarded as a blessing for both countrie s. If the English had remained in France, the superior size and wealth of France would h ave ②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a separate English national identity, ③while France was hindered so long as a foreign power occupied so much French territory. 10.Constitutional monarchy (君主立宪制):The United Kingdom ,as the name implies, rem ains a monarchy, but one with limited power 11.Social Security (社会保障):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designed to secure a basic st andard of living for people in financial need “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 12.The church of England :The Church of England ,also called the Anglican Church(英 国国教),is the established or national church in England . 13.Westminster Abbey :a famous church located in London ,where English monarchs are crowded and distinguished English subjects are buried .The Poets’Corner contains th e graves o f great English writer ,includin g Geoffrey Chaucer and Robert Browning.

税法 名词解释

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基于政治权利和法律规定,由国家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的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法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由国家认可、制定和解释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税收关系的规范系统,它是国家政治权利参与税收分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以确认和保护国家税收权益和纳税人权益为基本任务的法律形式,简而言之,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 税法解释是指由一定主体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对税收法律文本的意思所进行的解释和说明。 税法渊源是指税法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即税法的效力渊源,也就是说,税法由什么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因而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各种法律类别。 实体税法即税收实体法,是指以规定和和确认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责为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程序税法即税收程序法,是指以保证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或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主要规定征税机关的征管程序和纳税人的纳税程序等内容。 税收法律关系是指税法确认和保护的在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基于税收法律事实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税收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规定,税法构成要素也必须且只能由法律明确规定,征税主体的权利义务只能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无法律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征税或减免税。 税权也称征税权、课税权,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赋予政府开征、停征、减征、免税、补税、退税,管理税收事物的权力的总称。 税收征管体制是指确认和保护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税权关系的法律制度,核心是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权限。 分税制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事权范围划分税种和管理权限,实行收支挂钩的分级管理财政体制。 增值税是以生产、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法定增值额是指各国政府根据各自的国情,政策需要,在其增值税法中明确规定的增值额。 理论增值额是指个人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包括工资、奖金、利息、利润和其他增值性费用。 增值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业务,进口货物的单位或个人。 消费税是对税法规定的特定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或称销售税,是以纳税人生产销售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营业税的纳税范围是指在中国境内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行为。 分类所得税制是指将纳税人的各类所得或各部分所得,每一类都按照单独的税率纳税。 企业所得税是以取得所得的主体缴纳的,以其存所得额为计税依据的一种税,是一种典型的直接税。 居民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成立(中国企业),或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预约定价安排是指企业就其未来年度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与税务机关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协商,确认后达成的协议。 关税是以进出关境或国境的货物或物品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某些财产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行为税亦称特定行为税,是以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变动转移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是买方税。 印花税是国家对纳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行为征收的一种税。 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按房产的计税余值或房产租金为计税依据,向房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征收的一种税。 车船税是在中国境内的车船所有人或管理人按照《车船税暂行条列》应缴纳的一种税。 土地增值税是指对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的单位或个人,就其所取得的收入的增值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1.机会成本:当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用于特定的用途是,所放弃的 其他用途中最大的收益。 2.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个社会用全部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在资 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3.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 种商品的数量。 4.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 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均衡价格: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6.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 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7.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 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8.需求价格弹性: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 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9.需求交叉弹性: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相关商品价格的反应 程度。 10.需求收入弹性: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收入水平 变动的反应程度。 1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 增量。 12.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 际支付总价格之差。 13.无差异曲线: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点 所构成的曲线。 14.预算线: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 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5.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 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16.价格——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 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17.收入——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 某一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英美概况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整理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refers to the mechanization of industry and the consequent chang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 Britain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Britain was the first country to industrializ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 period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when major changes in agriculture,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had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in Brita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a period of unprecedented techn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 that completely transformed British culture from a largely rural, static society with limited production and division of labour into the world's first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the Black Death It was the deadly bubonic plague who spread through Europe in the 14th century. It swept through England without warning and any cure, and sparing no victims. It killed between half and one-third of the population of England. Thus, much land was left untended and labor was short. It caused far-reaching economic consequences. The Black Death----It was one of the deadliest pandemics in human history, peaking in Europe between 1348 and 1350. It is widely thought to have been an outbreak of bubonic plague caused by the bacterium Yersinia pestisis and have started in Central Asia. It came without warning, and without any cue.The Black Death is estimated to have killed30% to 60% of Europe's population and had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course of European history. In England, it killed almost half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causing far-reaching economic consequences. 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is a movement demanding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social conditions. It spread quickly with the support of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It was not an organized campaign with clearly defined goals.(Rather, it was a number of diverse efforts at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reforms. In spite of limitations of the movement, it brought about changes and improvement in many fields.) Roman Britain was the part of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controlled by the Roman Empire between AD 43 and about 410. Britannia already had cultural and economic links with Continental Europe, but the invaders introduced new developments in agriculture, urbanisation, industry and architecture, leaving a legacy that is still apparent today. The first Romans to campaign extensively in Britain were

税收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直接税:纳税人不能把税负转嫁给他人的税种。 2.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享有法定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直接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3.课税对象:又称课税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征收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 4.税率:是税额和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5.定额税率:是对课税对象按固定税额计征的税。 6.起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时开始征税,未达到的不征税。 7.税收无偿性: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归国家所有,即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8.中央税:又称国税,是由国家政府或国家一级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税。 9.地方税:是由地方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税。 10.税收原则:国家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或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鉴别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11.税负转嫁: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是税负运动的一种方式。 12.税负归宿:是税负运动的终点或最终的归着点。 13.扣缴义务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 14.税收中性:不仅包括税收不应使消费者遭受额外效率损失,还包括不应对一切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如对劳动、储蓄、资本形成的影响。 15.税收负担:即“税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所承担的一定的经济负担。 16.宏观税收负担: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税收总收入占当期社会新增财富的比重,是税收负担最重要的分类之一。 17.税收超额负担:政府税收导致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税收收入,从而形成税外负担,引起效率损失。 18.税收成本:在实施税收分配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耗费。 19.税制结构:是国家根据集中收入和调节经济的要求,设置各个税种从而形成的相互协调和补充的税收体系。 20.税收效应: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反应,即税收的调节作用。 21.增值税:是以商品或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2.营业税: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和单位或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 23.消费税: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在特定的环节征收的一种税。 24.销项税额: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或应税劳务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25.小规模纳税人: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26.混合销售: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27.纳税申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内容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书面报告的法律行为,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税收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税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28.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