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坐井观天》公开课教案-word

《坐井观天》公开课教案-word

《坐井观天》公开课教案-word
《坐井观天》公开课教案-word

《坐井观天》公开课教案

《坐井观天》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P60—P62一则寓言故事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2、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重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意。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鸟和青蛙头饰。

3、青蛙、小鸟和古井的贴图。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描述: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出示一口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贴上青蛙)。一天,一只小鸟飞到井沿上(贴上小鸟)

二、朗读感悟

师:接着发生什么事?咱们的书上写着呢!请小朋友快速翻开课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

读,还可以加动作带表情。)

1、遇到喜欢的句子,你就把它划出来多读几遍。

2、请一组开火车轮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想想青蛙和小鸟总共有几次对话。(一问一答算一次对话)

a.(课件出示三次对话)自己先练一练,再和同桌合作演一演。

b.指名上台表演。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不懂的用铅笔做个记号。

c.学生评议

d.把刚才划得不懂的地方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再全班交流。有什么想问的都可以提出来。(理解:无边无际、大话。引导学生说出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3、师:真会提问题,那青蛙究竟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a.师:拿出老师给大家发的纸,跟老师这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孔看天花板,说说平时看到的天花板与卷成纸筒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引导生说出:1.平时看到的天花板很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开花板很小。2.平时看,天花板有多大,我们就能看到多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b.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c.所以青蛙才会那么自信地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4、那小鸟又是怎么说的?(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指名答。

a.师: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现在我们就是小鸟了,看看我们都到进哪些地方?(出示课件)

b.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1.小鸟飞过了许多地方,飞过了高山,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城市……2.小鸟飞过许多地方,看见了美丽的高山,看见了广阔的原野,看见了城市的高楼大厦……3.小鸟飞过的地方多,看到的多,知道得也就多。4.我要像小鸟一样做一个见识多的人,不能做个“井底之蛙”。)

a. 师小结:是呀!我们以后看问题和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5、谁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两种不同看法的原因?

6、小朋友同意谁的看法?

7、可青蛙还是认为自己是不会弄错的,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让生说出,青蛙只有跳出井外才能认识到自己错了。)

a.师移动贴图,瞧!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了,它嘴里不停地说话,它说些什么呢?(1.哇!天真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2.哇!天真大,原来真是我错了。小鸟,对不起!

3.啊!山

真高,田野绿油油的,公路像一条条带子……我不跳出井,怎能知道这么多,真是太谢谢你了,小鸟!)

8、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你喜欢怎么读?那么就按你喜欢的方式来读吧!

a) 展示读。

b) 男女生分角色读。

9、课文读得这么好,相信字会写得更好,自己读读,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它吧!

b.先摆好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c.在剩下的字当中,请你先选一个来写,就像刚才一样,先仔细观察觉,然后再写。

三、拓展延伸

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会看到什么?请你把它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几句话。

《二次根式》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8)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12.1 二次根式 初二 班 姓名 学号 1.了解并熟记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并能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2.理解公式(a )2=a (a ≥0), a a =2 ,并能利用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一、基本概念 1.定义: 一般地,式子_____(a ≥0)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_____________。 2.要使a 有意义,那么a______0 ,a ______0. 3.当a ≥0时, ()2 a = 4. 2a =a = 二、探索实践 1.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吗? (1)32 (2)6 (3)12- (4))0(≤-m m (5) 3 5 (6)12+a (7)4 (8) x xy (、y 异号) 2.要使下列式子有意义,x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1 (2 (3 (4 (5 ( 6 (7)33-+-x x (8 3.在实数范围内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

(1)2 5x - (2)3a 2 -4b 2 (3)131322 ++x x 4.解答题 (1()2 20y +=,求x+y 的值。 (2)若二次根式122+x 的值为3,求x 的值。 5.计算:(1)22)32()23)(1(+ (2)2 (0)a b +≥ )8(6416)3(2<+-m m m (4))x ≥0)x y ≤ 6.拓展延伸 (1)若x x -=-222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2) 当x 时,等式22 )12()21(-=-x x 成立. (3)已知,31≤≤x ,化简:()()2231x x -+-=____ ______ .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c a >,那么()2||b c a a c -+--= . (5)若化简1x -25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6)已知2a =- 化简求值: a a a a a a a a 1 12121222--+---+-

大班语言教案坐井观天

大班语言教案坐井观天

大班语言教案坐井观天 【篇一:坐井观天公开课教案】 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谁来啦!(课件)青蛙、鸟 青蛙经常在池塘、陆地等地方生活;小鸟总在天空飞翔。他们见面的机会可不 多。但是,有一天,这只可爱的青蛙见到了这只可爱的小鸟,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题。读题。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们就像一面面镜子,经常照照,你就会发现自己一天天长大了。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3、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欣赏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想一想: 1、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呢?板书: 争论 2、因为什么事情争论?板书:天有多大? 3、过渡:他们在哪儿争论呢?一起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 2、指名说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师(指板画):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就是边。 过渡:他们就这样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争得面红耳赤。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认为天有多大?)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7自然段,并用不同的标记把它们的话画出来。 四、讲读课文二----七段 1、汇报画线情况,多种形式读。 2、分小组讨论:小鸟和青蛙一共有几次对话?展示仪指导学生做笔记。 学习第一次对话 (1)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女生扮演小鸟,男生扮演青蛙。 你读懂了什么? (小鸟是从天上来的;小鸟因为口渴了,才飞来这儿;小鸟是从很远的地方飞到这儿来的;小鸟已经飞了一百多里。)

教学案例《坐井观天》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 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导言: 新课改的步伐已一走进一片明朗的天地,我们的课堂上也渐渐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是一线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课堂教学走向生活,注重学习之源——生活。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第三册内容,是一篇有趣的寓言。课堂上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案例: 本课时的教学中,我利用文章中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曾有人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 师: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小花。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果子,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看到了到处是高楼大厦,许许多多的游乐园。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优质课教案《坐井观天》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海阳一小程芳媛)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知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局部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比方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身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括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身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知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同学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谈话导入 1.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小动物,导出“小青蛙”和“小鸟”(出示图片)。 2.他们两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想请小朋友们来解决一下。到底是什么事呢?我们上了这一课就知道了,导入课题并齐读课题。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016 优质课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桂集中学陈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几件大事:中美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2、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新千年APEC 会议的召开的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内容等。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贯穿过去所学的有关中日、中美关系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通过本课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能够将新旧中国的外交情况加以对比,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自强才能屹立于世界之上,获得尊重,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本课过程中,教师始终应把握住外交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条主线,让学生明白外交情况改变的原因就在于:自强;从而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另外,还可以将外交之自强升华为个人进步之自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美关系的改变和APEC会议的内容,主题。 教学难点:中国外交新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建国初期的外交——初登国际舞台的50年代: 1、外交政策、原则和方针? 2.外交环境:新中国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建国头一年与哪些国家建交?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如何? (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巩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过渡:新中国在正确的外交政策的指引下,在合理原则的指导下,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的中国外交舞台上可谓好戏连台,究竟有哪些精彩剧目在那个时代上演,请大家阅读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 (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阅读课本第一段,结合前面所学,概括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的状况?(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禁运、军事包围威胁,双方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阅读第三段,到了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有什么变化? (出示课件) 谁能总结一下? (1)1971年,基辛格访华; (2)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双方建交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明德小学唐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朗读感悟,了解他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4、分角色朗读对话,通过表演读,读出它们各自的语气。 重点:通过第4—7自然段,围绕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品读课文,读出青蛙和小鸟各自的语气。 难点:了解动物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理解寓意,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老师出谜语,学生猜,并组词,同学们跟读。 (一个人说话“信”,两只小耳朵“际”,喝了几口水“沿”。) 2、出示课后词语,开火车读。 3、复习课文。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知道写了什么?(青蛙与小鸟争论天的大小),他们在什么地方争论呢?(请学生上台贴图)同样的天,他们看到的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一起去探个究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板:青蛙井里 小鸟井沿 二、细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中领悟。 1、师:青蛙和小鸟都说天有多大呢?请把书翻到第60页,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有关句子画下来。做到了就给自己打星,看谁最快找到。 2、交流:

师:小动物对天有什么看法,谁读懂了? 板书:天无边无际,天井口那么大 师:一起来说,小鸟说天(生:无边无际)青蛙说天(生:不过井口那么大) 3、学习第二次对话: 师:分男女生读第4、5自然段。 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谁知道“无边无际”的意思 (预设:形容一眼望不到边,看也看不到边,很大) 师:联系前文,那些句子写天很大,(“一百多里”,举例说明,如琼海到海口)小鸟还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学生想象)我们学着小鸟飞一飞,张开你的翅膀。看着提示说:飞过雄伟的(),飞过宽阔的(),飞过美丽的(草原),飞过无垠的(沙漠)。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一边,天可真是(生说:无边无际) 师:谁学着小鸟来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读第5自然段) 要是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你用感叹的语气读出了天的大。 从你的朗读声中,我看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天空。 天真的是大得望也望不到头啊! 师:让我们一起告诉青蛙吧。(齐读第5自然段) 师:可是青蛙却不相信小鸟说的话,认为它在说大话,知道“大话”什么意思吗?(吹牛,撒谎) 师: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呢?(预设:生:青蛙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可小鸟却说天很大。) 师:所以青蛙觉得有点——不相信,不可思议,疑惑 师:那么谁能读好青蛙说的话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读出了什么语气?) 评价:你的朗读声中,我听到青蛙的自信的同时,还带点骄傲的语气呢。

(完整word版)坐井观天公开课教案

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谁来啦!(课件)青蛙、鸟 青蛙经常在池塘、陆地等地方生活;小鸟总在天空飞翔。他们见面的机会可不多。但是,有一天,这只可爱的青蛙见到了这只可爱的小鸟,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坐井观天。板题。读题。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们就像一面面镜子,经常照照,你就会发现自己一天天长大了。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3、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欣赏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想一想:

1、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呢?板书: 争论 2、因为什么事情争论?板书:天有多大? 3、过渡:他们在哪儿争论呢?一起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 2、指名说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师(指板画):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就是边。 过渡:他们就这样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争得面红耳赤。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认为天有多大?)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7自然段,并用不同的标记把它们的话画出来。 四、讲读课文二----七段 1、汇报画线情况,多种形式读。 2、分小组讨论:小鸟和青蛙一共有几次对话?展示仪指导学生做笔记。 学习第一次对话 (1)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女生扮演小鸟,男生扮演青蛙。 你读懂了什么?

word表格公开课教案

通过表格计算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表格中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呈现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从帮助中学习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要应的相关术语和公式。 教学基础:学生已会制作表格,并且对单元格的概念清楚明了。 课前准备:相应的针对教学特点的练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1、说出并演示你知道的建立表格的方式。 2、如果选中表格中有文本部分的单元格,按键盘上的DEL键进行删除,删除的是 文字还是表格,或两者都删除? 二、导入新课: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表格的制作。通过学习我们知道WORD在图文混排、 表格编辑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说到这些方面,每个都觉得很好。但要提到WORD的计算能力,可能有很多人就摇头了。我曾经就看到过这样的事情,有人在WORD表格计算时,一方面在用 WORD进行表格制作,一面又调出计算器进行相关计算,那么是不是WORD的表格计算能力 如些糟糕呢?有一个你们年龄相仿的同学小明也遇到了这种问题。有一天,小明也是刚刚在学 校学习了表格的编辑。回家发现爸爸正坐在电脑前埋头苦算一堆的电子表格。小明就想能不能 直接用WORD进行啊,这样好麻烦啊。趁爸爸休息的时候小明坐到了电脑前。 你想知道小明在一没教师二没书的情况下是如何办的吗? 三、讲授新课:请看小明要进行计算的表格(演示) 1、遇到问题很多人想到的是同学求助,买本书找答案。但事实上WORD给我们准备 了一个很好的老师,你知道是什么吗? 对,就是帮助。 2、对于WORD的帮助功能,同学们已不陌生。我在前面的学习里演示过。那么让我 们和小明一起来试试吧!(打开帮助)。我们进入了帮助界面,我以前说过索引的关键字对你成功与否非常重要。那么请同学们研究一下给我一个关键字好不好。 学生列关键字如下:计算、表格计算、表格中加和等,(让学生自已试试找到的关键字是不是能解决问题)。通过试验得出:表格计算是最适合并且其中有行列计算的方法。 3、让我们看看具体内容吧: (1)单击要求存放结果的单元格。 (2)单击表格中的公式命令(如图1所示) (3)在表格中输入相应的公式(并且有例子显示如果一行右端用right,一行下面 用above) 对于选定的表格进行的正好是下面和右面单元格的计算。我们按帮助要求一步步的试验发现真的可以计算出结果(此处按帮助一步一步慢慢来)。

《坐井观天》的教学案例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部编版《坐井观天》赛课优秀教案

《坐井观天》教案 一、导入: 1、今天,老师们陪着咱们学习,开心吗?相信今天的你是最棒的。 2、今天,我们学习12课《坐井观天》,请翻到语文书58页。我们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指导:观。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右部件笔画穿插。“又”的最后一笔变成了点。)观:看。观天:看天。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3、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你猜到了什么?抽生交流。(谁在井里看天?他看到的天怎么样?在课文里找答案吧) 二、新授 (一)、自学质疑 一读课文1、把课文轻声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对照拼音读一读,也可以请教同学,把这些字的读音读准确。 ? 2、读完课文后给全文标出自然段。 师:全文中的字都会认了吗?考考你们。出示:井沿坐井观天弄错无边无际哪里 (齐读) 师:词语读得真好!能把句子也读得那么准确吗?出示: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师:句子里有两个红色的字,像双胞胎一样,你是怎样分清的呢?把你的好办法告诉我们吧。 抽生交流。出示:渴:口渴想要水。喝:喝水要用嘴。 二读课文

1、课文讲了谁和谁? 2、它们分别在哪? 3、它们在干什么? 三读课文 ^ 画:1、用“__”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 议:2、同桌交流,青蛙和小鸟之间一共有几次对话?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板书:青蛙小鸟 (二)合学辩疑 (1)讲读第一段。 1、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讲“沿”的意思。沿:边。引出“碗沿”“河沿”。引出:桌沿(贴图) 2、讲解“井沿”“井底”。出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贴图)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二三段,青蛙和小鸟第一次对话。抽男生和女生加上动作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他口渴了,落在了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他。男生:你从哪儿来呀?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你能读出飞了一百多里的小鸟的又累又渴吗?)。 (3)讲读四、五段 1、学生自己加上动作读。

《坐井观天》公开课教案素材

《坐井观天》公开课教案素材《坐井观天》公开课教案素材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P60—P62一则寓言故事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2、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重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意。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鸟和青蛙头饰。 3、青蛙、小鸟和古井的贴图。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描述: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出示一口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贴上青蛙)。一天,一只小鸟飞到井沿上(贴上小鸟) 二、朗读感悟 师:接着发生什么事?咱们的书上写着呢!请小朋友快速翻开课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还可以加动作带表情。)

1、遇到喜欢的句子,你就把它划出来多读几遍。 2、请一组开火车轮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想想青蛙和小 鸟总共有几次对话。(一问一答算一次对话) a.(课件出示三次对话)自己先练一练,再和同桌合作演一演。 b.指名上台表演。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不懂的用铅笔做个记号。 c.学生评议 d.把刚才划得不懂的地方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再全班交流。有什么想问的都可以提出来。(理解:无边无际、大话。引导学生说出 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3、师:真会提问题,那青蛙究竟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a.师:拿出老师给大家发的纸,跟老师这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孔看天花板,说说平时看到的天花板与卷成纸筒看到的天花 板有什么不同?(引导生说出:1.平时看到的天花板很大,现在透 过纸筒看到的开花板很小。2.平时看,天花板有多大,我们就能看 到多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b.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c.所以青蛙才会那么自信地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4、那小鸟又是怎么说的?(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指名答。 a.师: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现在我们就是小鸟了,看看我们都到进哪些地方?(出示课件) b.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1.小鸟飞过了许多地方,飞过了高山,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城市……2.小鸟飞过许多地方,看见 了美丽的高山,看见了广阔的原野,看见了城市的高楼大厦……3. 小鸟飞过的地方多,看到的多,知道得也就多。4.我要像小鸟一样 做一个见识多的人,不能做个“井底之蛙”。)

二年级语文上学期《坐井观天》教案及反思(完美版)

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1、青蛙、小鸟图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青蛙和小鸟的故事。 二、新授(播放动画)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课题是什么?(坐进观天)伸出小手写课题。 生字组词: 沿(沿着)(边沿) 答(回答)(答案) 渴(口渴)(渴了) 喝(喝茶)(喝水) 话(说话)(讲话) 弄(弄错)(弄堂) 错(犯错)(错误)

是谁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青蛙坐在井里干什么?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想不想知道青蛙和小鸟在什么地方争论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青蛙坐在哪里?(井里)。请同学把青蛙放进井里。 小鸟从哪里飞来?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小鸟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 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 想不想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一边听一边看看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第一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第二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第三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 谁来读一读青蛙的问话?指生读。青蛙生活在黑暗的井底,很久没有见到过朋友了,突然有一天小鸟来了,它是什么样的心情?开心、愉悦。朗读应是声音上扬。 好老师好童学原创设计,免费更新课件教案教学实录视频,请加微信: haolaoshihaotongxue8 小鸟是怎么回答的?生读。一百多里远吗?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 请同学们分别扮演青蛙、小鸟、旁白。 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 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你知道“大话”是什么意思吗?大话:不真实的夸大事实的话。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那小鸟呢?(指读)(出示卡片无边无际) 你们知道“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公开课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1、青蛙、小鸟图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青蛙和小鸟的故事。 二、新授(播放动画)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课题是什么?(坐进观天)伸出小手 写课题。 2、是谁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青蛙坐在井里干什么? 3、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4、想不想知道青蛙和小鸟在什么地方争论的呢?齐读第一 自然段。 5青蛙坐在哪里?(井里)。请同学把青蛙放进井里。 6、小鸟从哪里飞来?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小鸟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

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 2、想不想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一边听一边看看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3、第一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第二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第三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 4、谁来读一读青蛙的问话?指生读。青蛙生活在黑暗的井底,很久没有见到过朋友了,突然有一天小鸟来了,它是什么样的心情?开心、愉悦。读书的感情应是声音上扬。 5、小鸟是怎么回答的?生读。一百多里远吗?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 6、请同学们分别扮演青蛙、小鸟、旁白。 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 7、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你知道“大话”是什么意思吗?大话:不真实的夸大事实的话。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那小鸟呢?(指读)(出示卡片无边无际) 你们知道“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柏井镇柏井联校柏井中心小学李瑞珍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正确书写“则、渴、喝”三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分角色朗读《坐井观天》。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并会书写“则、渴、喝”三个字,利用游戏识字,指导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朗读兴趣。教学难点:体会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公开课)

《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课题: 制作课程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表格斜线表头的制作方法,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2) 熟悉表格的常用操作,加强表格应用。 (3) 感受表格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合并单元格 教学难点: 斜线表头的制作 课前准备: 网络教室,“电子教室”教学软件,word软件,表格实例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出示课题,制作课程表) 二、插入表格 1.师:老师在幻灯片中出示一张 画好的表格,边用鼠标指边解说:横 线我们叫行线、竖线叫列线,它们组 成的小方格叫单元格。横向的单元格 叫行,竖向的单元格叫列。 2.师:请学生在D盘建一个Word 的文档,将其重命名为自己的名字, 并将其打开。 3.师:现在让我们来制作课程表的第 一步:插入表格。你们知道几种插表 格的方法? 任务一:老师演示完插表格的方 法后,请学生上台插入一张11行7 列的表格。 教师巡视。学生演示教师强调注 意观察行和列,不要颠倒。 1.生观察 老师鼠标的移 动位置。 生:横线 竖线,格 子 2.学生, 在指定位置建 Word的文档 3.生自我 尝试插入表 格。 学生上台 演示插入表 格,边说边做。 让学生 自主探究, 发挥学生的 地位。 通过学 生演示,不 仅使学生的 主体地位得 到充分的体 现,也有利 于发现错 误,突破难 点。 三、调整表格 1.师: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我们 发现少了行或列,我们应该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如何操作 2.师: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我们 发现多了行或列,我们应该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如何操作 3.师: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它们 的单元格都是一样大小的,有的时候 我们为了美观,需要调整某些单元 格,观察这张表格和你插入的表格有 什么不同点。 师:按照老师给的提示(合并单 元格,先选定后操作。)试试看能不 1.生:插 入行或列 2.生:删 除行或列 3生:有 的单元格合在 了一起,不知 怎么办。 生:第一个单 元格有斜线, 不会操作。 调整表 格的时候采 用学生自助 尝试,小组 合作学习的 方法,而后 请学生上台 演示,在演 示有问题的 时候采用教 师演示相结 合的方法让 学生掌握知

2017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案例及分析

《坐井观天》教学案 例及分析 案例描述: 有一位语文老师在教授《坐井观天》这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坐井观天优质课教案

12.《坐井观天》 一、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新编部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怎样看问题、想问题”。本课是一个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0个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难点: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四、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黑板磁石,青蛙、小鸟头饰。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质疑,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 (播放音频故事)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叫什么?(板书:坐井观天。) 师:(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观”就是看的意思。那“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坐在井里看天。(老师评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小朋友们刚才都听得很认真。有谁知道故事讲了什么? 生交流后回答。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青蛙和小鸟本应该是好朋友,故事里他们却为了一件事情争论了起来。你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论吗? 师:孩子们,请打开书第58页,自由读课文,注意在读的时候用笔在文中把生字画出来,结合词语多读几遍。开始! 1、认读生字。 师:刚才都读了课文,课文里的生字娃娃都认识了吗?(生答) 师:老师相信你们都有好办法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请同学来开火车认读生字(出示课件)。 师:去掉拼音宝宝,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生读) 2、认识多音字(出示课件) 答还 师:(课件出示)齐读第一自然段。青蛙坐在哪里?(井里)。 师: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 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碗的边应该叫什么呢?河呢?(出示课件) 第一次对话: 师:故事里青蛙和小鸟为了什么而争论? 生:天有多大(在黑板上贴“天有多大”)。 师:他们是怎么争论的呢?你们瞧他们的对话可有趣啦!(课件出示) 师:青蛙生活在黑暗的井底,很久没有见到过朋友了,突然有一天小鸟来了,小青蛙好高兴啊!我们学着小青蛙的样子,跟小鸟打个招呼吧!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是在问小鸟吧!问得多好呀!我们也学着他的语气一起来问问小鸟吧!(生齐读) 师:小鸟快回答它吧!谁愿意当这只小鸟?(生读) 师:飞了多远?(生答)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13、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知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 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同学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俺认为可针对同学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括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同学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同学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身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正确书写“则、渴、喝”三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分角色朗读《坐井观天》。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并会书写“则、渴、喝”三个字,利用游戏识字,指导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朗读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已有知识导入: 1、你们读过什么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两只狮子》……) 2、师小结:看来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叫《坐井观天》。(再板书)。 3、齐读课题:坐井观天 [课题的导入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加深了对寓言的认识,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想办法认识它。 2、你遇到了生字是怎么做的(我是拼读上面的拼音读会的。师:你很会学习,能借助课本上的拼音识字,这是最快、最便捷的方法;生:我是问的同学。师:不会就问,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是,咱们课本上有拼音,能通过自己拼读,认识生字会更好。)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点滴的识字经验,但自主识字的能力和方法仍然有限,差异表现也很明显。“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体现

坐井观天教学详案图文稿

坐井观天教学详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出示青蛙和小鸟图片),它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你知道故事的题目吗? 生(齐):坐井观天。 师:(板书课题:)“观”什么意思? 生:“观”就是“看”。 师:那么“坐井观天”呢? 生1: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生2:就是青蛙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你真能干,连故事的内容都知道了。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文里,小朋友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你能到上面来贴上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吗? (课前黑板上简笔画了一口井,指名上台贴图,) 师:他帖对了吗? 师:你为什么这样贴? 生:课文说,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你预习得真仔细!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它们争论不休。它们在争论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仔细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注意带红 色帽子的字,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读,教师个别指导差生) 二、生字教学 师:刚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大家昨天也预习了课文,老师想考考大家学习生字的情况。(小黑板出示生词)(a、先出示带拼音的生词,全班读生词;b、请学 生说出哪些音容易读错;c、去掉拼音读生词;d、男女生比赛读;e、用学过的 方法巧记生字。f、出示生字的一角,抢读。)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生字宝宝带进课文,还没记住的生字,可以在学习课文中继续识记,一起来好好学习课文吧。请大家打开课本,想不想读给大家听。 (生:想)老师也想读。 三、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学习第一段 师:老师也很想读读,所以让老师先来读读行吗? 生(齐):行! 师:但要请小朋友认真听,给老师做评委,读错的马上指出来,读得好要掌声鼓励哦!(师开始范读第一节)“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停在井沿上。” 生:老师读错了? 师(故作惊讶):哪里读错了?你说。 生:小鸟飞来,落(特别强调)在井沿上。不是停在井沿上。 师: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很累了,飞不动了,它从上面下来所以是“落” 下来的! 师: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小朋友们听得可真认真,你们读书可别学老师的样,要仔细哦!下面我们一起读读这一节。(生齐读第一节,强调“落”字,接着师 继续读完全文,)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你想不想像老师这样把课文读好,甚至读得比老师还好 生(齐):想! 2、学习第二、三、四段(抓“大话”“飞了一百多里”)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自由读完课文,争取比老师读得好!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划出它们的对话。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大家想读给各位老师听一听,想展示一下自己吗?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读读它们的对话,老师帮你们读作者的话。 (师开始读旁白,男生读青蛙、女生读小鸟的话。) 男生读:“你从哪儿来呀?” 师:青蛙在井里正闷得慌,忽然发现来了一只小鸟,心里怎么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